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六)

时间:2019-05-15 00:4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六)》。

第一篇: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六)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

(六)怎样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摈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1]《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教学片段:

课始。A教学:

师: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好!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这些计算公式。

于是,每个同学都开始说起来,教室里很热闹!

„„ B教学:

师:右图是老师家中一扇门的平面设计图。

现在老师想要油漆这扇门,除了装玻璃部分、装门锁部分以及下面的三个图案部分外,其余部分均要涂上米黄色的油漆,涂米黄色油漆部分的面积该是多大呢?咱们来一个小组擂台赛,看哪一个小组最先算出它的面积。

于是,各组马上行动起来。相互讨论,分工合作„„ [案例2]《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你们能拿出其中的2/3吗?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拿出其中的一部分。要求是:每组从第一位同学到第六位同学,拿出的小棒分别占原来手中的1/

2、1/

3、1/

4、1/

5、1/

6、1/7。

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拿。有的很快地拿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1/5不好拿。

生2:1/7也不好拿。

师:是啊!一边少了一根,一边多了一根。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1/4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1的A教学中,回忆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根本没什么困难。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所以每个人都会迫不及待地说,小组中要么是只有“说”没有“听”,要么是前面一个人说过,后面的人都在重复他的话。而B教学中,由于看懂平面设计图,并不是每个人都行的,其间只要老师注意还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环境,小组成员之间必有讨论甚至争论产生。案例2也是如此,从6根小棒中拿出2/3,只有1种拿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从6根小棒中拿出1/

4、1/

5、1/7来,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拿出1/4,需要拿1/2的同学将6根改为4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际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两个案例的B教学,都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2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形式,还是实质?

[案例3]《循环小数》教学片段:

学习完循环小数的概念后,出示下列七个数:

①5.2 ②3.444„„ ③3.08181„„ ④9.87676 ⑤9.7676„„

⑥9.4303208„„ ⑦3.1415926„„ A教学:

师:观察这些数,哪些数有相同的特征呢?小组开始讨论。

生开始在小组内讨论。不到一分钟。

师:(拍了几下手掌)好,时间到!谁来说说,哪些数具有相同的特征?

生1:„„

生2:„„

„„

师:这几个同学刚才说得都非常好!我们看„„ B教学:

师:仔细观察这七个数,你能发现什么呢?

有些数具有相同的特征吗?

生1:①和④的后面都没有省略号,而其他各数后面都有。

师:真好!就象这样,还能发现其他的特征吗?把具有相同特征的数写在一起。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⑴你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分别给它们取个名称吗?

⑵你能用画图的形式,把这些数的关系表现出来吗?

生开始独立地想、写和画。

师:好!小组长组织一下,每位成员把自己的思考在小组中交流,集中成小组意见。等会我们看哪个小组取的名字和画的图最好!

小组开始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师:哪一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的名称和图案„„

小组1代表:我们认为„„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尤其是研究课)中,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常常是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小组学习应有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保证它的实效呢?我感觉不能有统一的规定,教师只要经常深入到小组中去,每个人都会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来。但有几个共性的东西应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1、学生在合作交流前,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就象A教学中,要从这七个数中,看出几个数之间相同的特征,必然要有一点观察、比较和思考的时间。大家都还来不及思考,就去讨论,讨论什么呢?结果是反应快的同学,马上就说出来,而反应慢的同学在未思考之际,就已经听见了其他同学的发言。长期下去,反应慢的同学思维的惰性会越来越强。而且,每个人的思维特征不一样,有人是“场独立性”思维,有人是“场依存性”思维,在讨论交流之前,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有助于这两种思维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2、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充分的时空吗?我们提倡,提供给孩子们合作交流的问题,要具有探索性。而在探索性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应有一定的自由时空。象A教学中,老师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就让学生讨论这样具有一定思维要求的问题,显然是形式主义。只是让别人感觉这节课安排了小组讨论的内容,而在内心中并不指望学生讨论出什么,所以在汇报交流时,也是以个体为单位的。我的想法是,要么就不让学生去合作交流,要让学生合作交流,则至少保证有5分钟以上的时间。

3、学生在合作交流时,需要明确的角色分工吗?很多资料上指出,在小组学习时要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比如,主持人、记录员、噪音控制员等等,一个小组,好似一个小的社会。我总感觉其中的“形式化”太强。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让小组内的发言机会平等,让小组内的合作交流有序地进行,是非常必要的。但分工一明确,学生们的注意点在什么地方呢?记录的想着记录,噪音控制员关注着噪音,谁在专注地思考问题?形式化的东西一旦成为关注的热点,实质性的东西就在慢慢地淡化。我赞成另外一种做法,就是小组长轮换制和发言代表轮换制。

三、是评判,还是促进?

[案例4]《循环小数》教学片段:

接着案例3的B教学。讨论完分类和名称以后,讨论用图形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用怎样的图形,可以把它们的关系表示出来呢?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用画韦恩图的形式,表示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之间的关系)A教学:

师:这个小组用这个大圆圈代表着所有的无限小数,然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循环小数,一部分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可以吗?

生:可以。

师:是啊!我们可以„„ B教学:

师:他们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这些数的关系。有道理吗?让我们请这一小组的同学来给我们解释一下,好吗?

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来个小组比赛。等他们解释完以后,咱们针对这个图形来个现场提问,谁提出的问题,这一小组的同学都回答不出,提问题的小组就加一分。但提出的问题自己要能回答,否则倒扣一分。如果没有问倒这个小组,他们就加五分。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就开始吧!

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其他小组的同学争先恐后地提问题。这个小组的同学也极力地回答。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和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做些什么呢?我以为:

1、教师要满怀热情地深入到小组讨论中去。指导学生合作,提醒学生倾听,发现合作交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同时,还可以以组员的身份参与讨论。

2、在小组汇报合作结果的时候,小组代表通常都是说给老师听的,再由老师把他们说的内容抛给其他学生,让大家去思考其正确性。这时,教师的身份已变成了一个信息的“中介者”,信息交流总是以“生——师——生”的固定模式在进行着。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种现状,我们要拓展出生与生直接交流的空间。教师不能作为一个中介者,更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者,教师要做的工作应该是组织、指导和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象上述B教学中,教师就是利用小组竞争这种常用的机制,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以及相互辩论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时是实质性的,还是流于形式呢?

3、还需提及的是,学生能否很好地合作交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畅所欲言的氛围,教师内心中是否愿意与学生真正地平等对话。

四、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圆形。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形呢?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圆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案例6]《百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教学片段:

临近下课。A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解答百分数应用题。在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应注意些什么呢?

生:„„

师:好!大家回去后,把练习十的第2——5题解答在家庭作业本上。B教学: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解答百分数应用题。你对这段时间的学习感受怎样呢?明年这个时候,五年级的同学也要学习这个内容了,你们有什么学习经验告诉他们吗?你们能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的感受和经验用数学小报的形式表示出来吗?

好!老师期待着大家精彩的小报。哪组办好了,就把它贴在后面的黑板上,让我们全班同学分享。

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第二篇: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

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

一、尊重

[案例1]《百分数的意义》教学

讲台上放着三个透明杯子,里面分别放了10克、20克和50克的水。老师用汤勺向三个杯子里加糖,糖的数量依次为2克、3克和5克。

师:怎么样才能知道哪个杯子里的糖水更甜些呢?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让我上来喝喝就知道了。

教师A:你就知道喝。老师是让你用数学的方法去判断。哪位同学来说?

教师B:很好!这种方法最简单易行了。除了用口尝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哪个杯子里的水更甜些呢?

[案例2]《找规律》教学

屏幕上出现一幅图画。商店门口挂了很多灯笼,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地排列着。其中一部分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汽车给遮住了。

师:你能知道被汽车挡住的灯笼,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生说)

其中有一个学生:只要把汽车开走就知道了。

教师A:(没理睬这位学生)哪位同学再来说?

教师B:对啊!只要把汽车开走,不就都清楚了吗?!在汽车还没开走之前,我们也能看出来吗?

两个案例都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但是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A教师与B教师对生活经验的认识还是有差距的。A教师注重的还是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状态以及经验状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首要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牢牢记住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吧:“儿童回答教师提问的精确性,主要取决于儿童自己的经验的逻辑性,而不在于事物本身的逻辑性。”

[案例3]《除法的初步认识》

A教学:

师: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该怎样分呢?

仔细观察课本上的插图,你能用小棒代替桃子,也试着这样分分吗?

(生用小棒分)

师:同学们看,把6个桃子平均放到三个盘子里,要一个一个地分。先拿3个桃子分别放到3个盘子里,然后再拿三个桃子……

B教学:

师:这有6个桃子,要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你会放吗?

用小棒代替桃子,试试看!

(生用小棒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放的?

生1:我是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然后再拿2个放在第二个盘子里……

生2:我是拿起6个小棒,然后一个一个地放到盘子里去……

生3……

师:放的方法,我们可以多种多样,但是结果都应是怎样的呢?

从生活经验出发,指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而非教师的生活经验,更不是教师的“教学经验”。要尊重学生的经验,让他们尽可能地把经验充分地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开始教师就规定好了“前进的路线”,让学生的经验与学习相隔离。

二、激活

[案例4]《比例尺》的教学

A教学:

师:同学们,什么是比例尺呢?请看这幅地图。这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实际上是有500千米,而图上的距离却只有2厘米。……

B教学: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咱们的课桌面是个什么样的形状。你能把它画在纸上而不走样吗?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画得又快又好,愿意吗?

生:愿意。

师:什么才叫不走样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不走样呢?……

知识是有一个体系的,但它的表现形式却不一定要那么严肃和充满逻辑。尽可能地对教材进行一些加工处理,让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开始,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亲切些,更加具有挑战性些。

[案例5]《圆的认识》教学

A教学: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子上的圆形纸片,把它对折,再对折,再连续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你发现了什么了吗?

生:发现了很多折痕。

生:这些折痕都经过一个点。

……

师:用笔把这些折痕描出来。量量看,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量后,回答:都相等。

师:这些线段,我们称它为直径。直径有哪些特征呢?

……

B教学: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圆。那你们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生画。有的用硬币、墨水瓶、钢笔套等作为工具画。也有的用圆规作工具画。

师:好!一会儿工夫,大家就画出了一个个漂亮的圆形图案。你们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愿意交流一下吗?

生交流。

师:真不错。老师这里有这样两条线,用它也能画圆吗?

(学生建议。)

师:好!我就来试试看。(用一条皮筋线系上粉笔,在黑板上画圆,有意让皮筋一会儿长一会儿短)

师:同学们,不行啊!这画出来的是圆吗?

(生建议。长度要固定……)

师:那老师换一根线。这次再试试看。

(有意拉拉,长度不变。再画,故意移动定点)

师:同学们,还是不行啊!

(生建议。)

师:老师明白了,画一个圆时,至少要注意两点…… ……

在此基础上,总结画圆的要领,并引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有效的学习总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成为不断地激活学生经验的过程。只有在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里,只有在不断地对话和刺激中,学生沉睡的经验才有可能被唤醒而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同化、调整或重构。

[案例6]《分与合》

A教学:

师:小朋友,7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生:7可以分为2和5;

生:7可以分为3和4;

……

师:很好!跟老师读,7可以分为2和5……

B教学:

师:小朋友,帮老师思考一个问题。地上放着两只盘子,里面放了些米。现在有7只小鸡去吃米,想象一下,小鸡吃米可能会有哪些种情况呢?

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

生画。

师:咱们交流一下。

生1:一边4只,一边3只;

生2:一边6只,一边1只;

生3:一边7只,一边0只;

……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这7只小鸡吃饱了肚子,要坐到这桌子边休息了(出现一张长方形的桌子)。你们猜猜,它们坐的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

……

数字是抽象的,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它就会变得活泼可爱起来了。给数字赋予生活的意义(最好是“拟人化”的),让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多一些形象上的依托,也许我们的数学会容易和有趣得多。

三、提升

[案例7]《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黑板上;

生:钟面上;

……

生:还有墙角、桌角。

A教师:那是角吗?请你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搞清楚后,再回答。

B教师:你看这位小朋友可真会联想。讲到角,就想到了我们的墙角和桌角。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词语啊!

让我们来观察比较一下,这里的角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角,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生观察并说。

师:是啊!它们两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我们看,从一个墙角上,可以看出几个和我们书上画的一样的角呢?

生:三个。

师:从一个桌角上看呢? 生:也是三个。

……

学生头脑中已经有着许多和“学校数学”内涵不同但名称相同的概念,有着很多被称为“日常数学”或“民俗数学”的知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就必须要研究这些知识,了解孩子们已有的实际认知结构,并努力地促进二者的相融,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8]《加和减》的教学

师:13-9等于多少呢?小朋友们算算看。

生算。

师:谁愿意来交流一下?

生1:我一个一个地去减,最后剩下4个;

生2:我先从10个里面减去9个,……

生3:我先减去3个……

生4:因为9+4=13,所以……

……

A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好,就按照你们喜欢的方法,再计算下面的题目:15-9 17-9

B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算起来更简单些呢?谁来说说。

生说。

师:小朋友们都发表了各自不同的意见。这样吧,老师有个建议,下面这道题(15-9),你们试着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去算,然后再看看自己最喜欢哪种方法,好吗?

……

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以更大的空间,将自己的算法个性化地表达出来。这种个性化的算法,与孩子的经验是紧密相联的。但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个孩子如果不去思考、比较和体验其他同学的算法,而只是满足于自己的最初经验之上,他的思维能得到发展、能力能得到提高吗?

从经验出发的同时,还需思考怎样让经验得到提升,这是数学的本质所在。

1、5的认识片段:

师:小朋友,请摸摸耳朵,眨眨眼睛,挥挥左手,摇摇脑袋(生随老师一起做)。好的,不错,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手做,用脑想,比一比,谁最棒,好不好?

生:好!

师:我伸3个手指,你再伸几个组成4?

生:伸1个。

师:我拍1下手,你再拍几下组成3?

生:拍2下。

师:我左手伸1个手指,右手伸2个手指,你想到了什么吗?

生:1和2组成3,1加2等于3,1小于2,2大于1.师:不错,真棒。我伸出4个手指,你伸几个比4小?生:3个、2个、1个。

师:哎,怎么伸的不一样?

生:3、2、1都比4小,可以伸3个,也可以伸2个、1个。

师:请你伸出左手的4个手指,再伸出1个,一共有几个?

生:5个。

师:真好,今天我们就学习5。

问题:对上述教学片段进行评述。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教学片段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面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这位老师用律动式的“摸耳、眨眼、挥手、摇脑袋”,使学生置身于轻松的氛围之中,用学生熟知的“手”展开教学,无论组织教学,还是复习旧知识都是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进行,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思想。同时,通过两个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教学,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柏槐小学佐东婵

一、学会自主地提出问题

体会:

1、素质教育的课堂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体意识的体现。

2、要想让孩子们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应努力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3、要想让孩子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引导。

二、智慧就在孩子们的手上

我听见了,我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例:9+5

生1:从5枝小棒中取出1枝,和9凑成10,10再加4等于14。生2 :我知道2个5是10,就从9枝小棒中取出5枝和右边的5枝凑成10,再加上剩下的4枝,得14枝。

生3:我知道2个7是14,就从9枝小棒中取出2枝给右边,7+7得14。

两点感受:

1、孩子们的手尖上跳跃着的是智慧。

2、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

三、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1、给足学生探索的时空

2、多一些自由的探索

如何做的:

1、学生走上讲台

2、学生来命名

3、学生应有选择权

4、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方案

5、学生可以参与板书

6、学生可以挑战老师

两点体会:

1、在孩子们的心中有一片超越时空的思维空间,那是一片纯真的天地。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是削弱了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让爱意回荡在师生之间

翟镇镇二里头小学 刘晓敏

让爱意回荡在师生之间

一、案例主题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的空间。

二、案例理念

亲其师而信其道。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与学生平等相处,宽容以待,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让教师体验到为人师的幸福。让爱意回荡在师生之间。

三、案例描述

1、抓住最初的教育契机,让学生喜欢自己。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爱好。作为教师,在和学生第一次接触之前,就要从仪表、举止、说话艺术、授课艺术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尽可能利用第一次见面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最好的印象,以增强自身的人际吸引力,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次和新学生见面的第一节课上,我都会和很轻松地介绍一下自己,和学生聊聊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同时也了解一下他们的想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然后,我会站在学生的立场说话,告诉他们我也和他们一样,不喜欢下课拖堂、不喜欢题海战术……,让学生觉得老师和自己是心贴心的(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很多要求)。最后,再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最好是QQ号,让学生可以无所顾忌地和老师说一些悄悄话、说一些真心话。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赢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才能使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展开。

2、用心备课,让每一节课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数学课本来给人的感觉是枯燥、乏味的,可是,看看那些优秀的数学教师,他们的数学课堂却是那样的精彩:抽象的数学知识蕴含在有趣的故事、快乐的游戏、神奇的魔术中。这样的数学课,常常让孩子们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但是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法和学法,我的课堂同样可以唤起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上课时,我经常会

根据课堂和教学的需要,巧妙地穿插一些活动,例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搞竞赛,以及完成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我始终认为,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是新鲜的、有趣的,他们才能学得轻松,对这节课的印象才会深刻。

3、课间多和学生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交往次数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一般来说,交往次数越多,了解的时间越长,彼此就会越熟悉,关系就会越密切。学生和教师的交往多数仅限于课堂上,而且每次都是以授课为内容,学生对教师很少有全面的了解。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应利用闲暇时间有意识地多接触学生,改善和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和我们相互熟悉和理解,增加彼此的喜欢程度,从而激发学生对我们所教科目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课间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总是非常高。有一次,看到学生踢毽子,我走过去请求她们:“可以让我加入吗?”学生笑着点头答应,可还是有点疑惑的问:“老师,你也会踢毽子?”瞧,在他们眼中,老师是只会教书,不会玩耍的!我不动声色的踢给他们看,从眼角的余光中,我看到她们脸上的表情由怀疑变为喜悦,继而变为惊异。等我收了毽子之后,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一声惊叹:“哇!老师,你太厉害了!”然后,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嚷嚷开了:“老师,你怎么踢得那么多,又踢得那么好,教教我们吧!”“老师,你以后经常和我们一起踢毽子好不好?”我微笑着答应她们。很简单的一件事,让我和孩子们的关系拉近了很多,很多孩子把我当成了能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的好朋友。后来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凡是下课和我一起踢过毽子的学生或是看过我踢毽子的学生,在上下一节数学课时都听得特别专心,似乎觉得不认真听讲就对不起我这个朋友。而我,也从这件事上收获了许多的快乐和幸福。

4、多鼓励,少批评,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期望。

我们都知道,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教师,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如教师所期望的那样进步。相反,如果教师不喜欢学生,对学生期望过低或经常受到教师的冷漠、歧视,学生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教师的要求,这些学生的成绩和品质就会一天天变坏。

班里有位小姑娘,刚开始数学成绩不太理想,但是从小组活动中,我发现她非常负责任,我就建议她做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刚开始,她怀疑自己的能力,怯怯地对我说:“老师,我的数学不太好,我怕自己干不好,影响咱班的数学成绩。”我鼓励她说:“虽然你的数学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你绝对是咱们班最负责人的学生,数学课代表非你莫属,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给了她莫大的信心。自从当了课代表,她上课听讲比以前更专心了,做题比以前更细心了,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对后进生的辅导更用心了。同时,在协助老师搞好数学教学的工作中,她也做得非常出色,每天、每周、每月各小组学习竞赛的评比、总结,她总能做得井然有序,让老师没有半点后顾之忧。

班里还有个学生,每次上课都不能认真听讲,而且总是侧着身子,随时准备和后面的同学说话。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气愤,就狠狠地教训他几句,可是后来发现他丝毫也没有改正。后来有一次批改他的作业,我发现他做的方法非常有创意,我就抓住机会在班里表扬了他,并微笑着对他说:“如果你能在上课时稍稍再专心一些,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没想到听了这话,他的脸一下子红了。从那以后,他上课听讲还真的比以前专心多了。看来,“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还真是没说错。

四、案例特点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师生间彼此真诚地接纳对方,从而达到心理相容,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热情高涨,主体作用就能发挥出来,教学目标就能实现。

教师的一生都要和学生打交道,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效果的显著提高,而且也会使我们教师在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一生。

第五篇: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教学管理工作总结

本学期即将过去,我付出过辛劳,也有收获的喜悦。为了下一学期更好地工作,现作如下小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1、备课。学期中,着重停止单元备课,控制每一局部学问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位置、作用。考虑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问,该怎样处理。在备课本中表现教员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沛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作业练习。

3、作业。做到精讲多练,有针对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及时修改,认真对学生的每一道错题停止纠错。剖析并记载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呈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停止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状况及时改良教学办法,做到对症下药。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4、注重培育好尖子生,进步中等生,协助潜能生。对潜能生分层次请求和辅导,在教学中留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本人的办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渐培育他们的学习兴味,进步他们的学习自自信心。在温习的这一段时间中,尖子生协助教师修改其他同窗的试卷,有助于养成他们仔细的习气。

5、做好测试评价工作。评价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果如何,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测试的结果不作为评价学生独一根据,而是看重学生的学问控制状况,学习的努力水平。在评讲试卷时,尝试采用按类比照解说。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形式依然比拟传统,这决议了教员的教学形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留意了学生才能的培育,把传受学问、技艺和开展智力、才能分离起来,在学问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要素,发挥学生的创新认识和创新才能。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开展和培育。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增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中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发掘教材,进一步把握学问点和考点。多听课,多学习同科目教员先进的教学办法和教学理念。增强转劣培优力度,增强教学深思。

下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六)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夏青峰经典教学案例(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案例1.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五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关注“差生”的情感 石堰河小学:曹德超 案例背景: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应该更多......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

    读后感_《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读后感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有点陌生,小学知识虽然看起来简单些,可是真正的备起课来才发觉不是那么的容易。看到了斯苗儿著的这本书有种豁然开朗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玉溪市华宁县宁州镇甸尾小学 李美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李美 【案例背景】“三角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六单元“多边形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向阳小学杨建雄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被除数个位上除以除数,应在个位上写0。难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为什么商的个位上要写0的道理。 教......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应该描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典型的、生动的交往状态与外在行为,刻画他们丰富的、细腻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它的特征......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组合图形的面积 科目数学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 2011-11-12 执教者 王冬梅一、教材内容分析《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