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时间:2019-05-13 06:2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1月24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1月24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第一篇:11月24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做教师易,做称职的教师难,做有思想的教师更难。肖川先生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我想,一个教师,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很充实,有思想恐怕是很重要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思想”要求就会越来越高。当今教育界,很多人对“名师”比较崇拜,羡慕他们的教学方法、羡慕他们的管理方法。其实,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他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窃以为,要想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要有学习思想

所谓有“学习思想”,就是说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说,“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无独有偶,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说“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提升自身“思想”的过程。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丰富渊博的知识是一个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海无涯,教无止境。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通过学习,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时空,提升理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思考能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中,如果觉得别人的成功经验比较好,适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就可以大胆拿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为我所用。就是他人的教训,同样也有借鉴作用,可以避免走弯路。

为此,平时要学会向教育名著学习、向报刊杂志学习、向名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特别要注重向学生学习,在学习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要提醒的是,“学习”要系统地读一些东西,尤其要养成读一些好的教育刊物的习惯。因为教育刊物能比较快地反映各方面人士对教育问题的一些思考,帮助教师用相对少的时间获得相对多的信息。

俗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不停地学,就能为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2、要有反思思想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说,“对一个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这里的“思考”主要是指“反思”。什么叫反思?李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好的一个定义,“就是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工作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反思乃是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的一种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第14条指出:应“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

求。要想适应教育形势日益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经常从这几个方面反思追问:⑴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⑵我的教学有效吗?⑶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⑷哪些教学环节还需加以改进?

反思应当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前应认真想一想,所要上的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没有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有没有注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有没有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注意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在实施教学时,教师也应及时反思,根据课堂情景即班上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同时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和时间做相应的改变,灵活地采用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时刻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课堂评价要考虑教学结果的不确定性。一堂课结束,更要思考一下得与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自己在备课时是否考虑到了这些因素,难点突破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思路;双边活动的方式是否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没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问题的设计是否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多层次性;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发展,是否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是否及时到位,是否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在培养学生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上自己有哪些成功之处,自己的知识储备还需哪些补充等。把这些思考在教案后写下,这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不过,反思的方式多种多样,完善课前教案、撰写教育日记、听后思等不失为好方法。

3、要有合作思想

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又是协同合作的世纪。社会生活中,谁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良好的合作。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和谐、科技的辉煌等,都是合作共享的结果。一个具有合作精神、合作能力的人,也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大大增加了成功的可能。合作的过程是互帮互学、互相提高的过程。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超过别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接纳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好感,找到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成功。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会合作的学生。其实,在教会学生合作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应成为一种工作必需。那么,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时刻具备“合作思想”。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朱永新教授也说过,“一个不善于合作的教师,他走不了多远,因为这个社会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切都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新课程实施中,一定会遇到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探讨、相互支持、相互启迪,共享智慧、共同成长。教师之间该怎样合作呢?应该有学习资料的合作、教学思想的合作、试卷命题的合作、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带来的合作等。如集体备课时,应努力做到真正参与其中,将自己的思想抛出来真诚交流:这节课我想怎样讲?为什么这样讲?其中的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

为什么这样处理?学生活动我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大家坐在一起,应集中时间和精力,不保守、不吹捧,相互研讨,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以求共同提高。

这种合作,我们一般认为是学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其实,合作不仅仅是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还应包括师生之间的合作、课任教师之间的合作、跨学科之间的合作、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教师与校长的合作、教师和社会影响的合作等。

新课程实施下的教师,“合作思想”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一定要学会合作,这样才能实现“双赢”。

4、要有创新思想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有思想的教师,也一定是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因为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为此,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就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需要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构思新方法。也正如陶行知所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辟精神。”

一个没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必然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

要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改革,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我们知道,目前的新教材是开放的,处处有许多“留白”,这不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创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要想具有创新思想,首先必须要学会反思,因为教师的创新离不开反思;其次,要敢于批判,批判现实,批判传统,批判自我。第三,要善于质疑,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在质疑中追求真理。第四,要正确对待权威。要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争论,敢于向权威挑战。

5、要有写作思想

所谓具有写作思想,就是说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便于自己进一步反思,以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具有写作思想,是提升自身素养的需要,是共同研讨学习的需要,是用心品味自己的需要,还是梳理自己的思绪,使头脑变得井井有条的需要。

现在很多教师,教学教得不错,可就是在科研上缺乏深度总结、力度思考。常有教师说,“写什么呀?”要知道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们善于从中汲取,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为此,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就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探索、创新精神,需要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模式、构思新方法。也正如陶行知所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是开辟精神。”

一个没有创新思想的教师,必然会压制学生的思维,削弱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不断进取创新的教师,才能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也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

要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改革,必须拥有一批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我们知道,目前的新教材是开放的,处处有许多“留白”,这不仅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发挥无限智慧和创造力的空间。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创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现在的教学,已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就课本教课本,而应当基于教师和学生的经验,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

要想具有创新思想,首先必须要学会反思,因为教师的创新离不开反思;其次,要敢于批判,批判现实,批判传统,批判自我。第三,要善于质疑,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在质疑中追求真理。第四,要正确对待权威。要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标新立异,敢于争论,敢于向权威挑战。

5、要有写作思想

所谓具有写作思想,就是说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便于自己进一步反思,以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

具有写作思想,是提升自身素养的需要,是共同研讨学习的需要,是用心品味自己的需要,还是梳理自己的思绪,使头脑变得井井有条的需要。

现在很多教师,教学教得不错,可就是在科研上缺乏深度总结、力度思考。常有教师说,“写什么呀?”要知道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教学实践,写作的题材十分广泛,诸如某一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备课札记、教法改革等都在可写之列。教学实践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们善于从中汲取,就能写出好的文章。

第二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利用寒假,我阅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该书分思想观念篇、科学管理篇、课堂改革篇、学生发展篇四部分,作者郭道胜借鉴现代教育的最新成果,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创新教学实践视角,就当前教育教学的几个重大问题,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及修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见地的论述,提出教师应具备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品格、教育精神,应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在工作中讲求科学性、方向性,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不足,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处于教育研究之外的被动执行者、盲目模仿者较多,而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身职业职责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较少;循例执教,习惯于操作训练,满足于传统教化的较多,而以职业心态认识生命价值、体验存在意义、享受创造快乐的较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习,对现代教育思想、教改趋势、教育理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懂得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教师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崇高、富有激情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人生,从学生方面看,也可促进其素质提高,使学生既有人格魅力、又有社会竞争力、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创新的“智慧之生”。

二、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曾在一座学校看到过这样一条标语:“如果学生进来时是问号,出去时是句号,您的教育就失败了。”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能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参与和积极表达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具备质疑和评判的能力、对外部精彩的世界感到新鲜好奇,有探究的欲望,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留下思考的轨迹,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及身边的人和事有深刻的感受,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实施智慧之教,培养智慧之生

过去人们总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来说,已经非常陈旧,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要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生的力量,帮助挖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之泉。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复制知识的机器,要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观念,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有宽广的心胸,用真诚细腻的心去给每个孩子树立自信,促使每个孩子不断进步。我想,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智慧的头脑、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不断思考、实践、产生更大的智慧,才能教出有智慧的学生,我们要为之不断努力。

总之,教育,应该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

让我们每个人都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吧!

第三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该书分思想观念篇、科学管理篇、课堂改革篇、学生发展篇四部分,作者郭道胜借鉴现代教育的最新成果,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创新教学实践视角,就当前教育教学的几个重大问题,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及修养等方面进行了卓有见地的论述,提出教师应具备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品格、教育精神,应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每一位同事都在非常努力地工作,可以说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竭尽全力,人人不甘落后。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说过:“劳动给生命之灯添油,而思想把灯点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既要认真工作,又要在工作中讲求科学性、方向性,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师,不懈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识不足,处于“搬运工”“教书匠”“经验型”层面,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教师较多,而“专家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较少;处于教育研究之外的被动执行者、盲目模仿者较多,而自觉将教育研究作为自身职业职责主动参与、勇于探索、积极创造的较少;循例执教,习惯于操作训练,满足于传统教化的较多,而以职业心态认识生命价值、体验存在意义、享受创造快乐的较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反思自己,不断学习,对现代教育思想、教改趋势、教育理论、有清醒的认识,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发现问题,构建自己的教学体系.懂得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宗旨.爱心是基础,发展是宗旨,育人是目标。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发展。

教师要把教育工作看成自身智慧、才能、力量的表现,是一种崇高、富有激情的活动,对自己的职业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努力发扬创造精神,提高自己的教育才能和教育艺术人生,从学生方面看,也可促进其素质提高,使学生既有人格魅力、又有社会竞争力、既可持续发展、又能不断创新的“智慧之生”。

二、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曾在一座学校看到过这样一条标语:“如果学生进来时是问号,出去时是句号,您的.教育就失败了。”读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如果我们教出的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能提出更多的为什么,能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大量参与和积极表达的习惯,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具备质疑和评判的能力、对外部精彩的世界感到新鲜好奇,有探究的欲望,能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留下思考的轨迹,对自己的发展有足够的自信心,对自己及身边的人和事有深刻的感受,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我们的教育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三、实施智慧之教,培养智慧之生

过去人们总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教学模式在现在来说,已经非常陈旧,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在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帮助学生挖掘泉水的人。要教给学生方法,调动学生的力量,帮助挖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之泉。我们不能让学生成为复制知识的机器,要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学生有巨大的潜力,只要发挥了足够的潜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爱因斯坦。所以,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观念,并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独立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有宽广的心胸,用真诚细腻的心去给每个孩子树立自信,促使每个孩子不断进步。我想,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有智慧的头脑、使自己的教学充满智慧,不断思考、实践、产生更大的智慧,才能教出有智慧的学生,我们要为之不断努力。

总之,教育,应该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

第四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学习体会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学习体会

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重学生,教学民主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教师应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和情感素养,形成宽容、尊重的良好个性和人格魅力,开展平等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提高师生间的合作水平,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对学生报有强烈的爱,以诚挚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胆地转变观念,要允许学生问,允许学生讲,也允许学生做,俯下身子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提倡平等双向、互尊互爱,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二要树立“人本观”,为学生发展服务,赞赏每一个学生

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是新时期对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为我们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教育中的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教育发展的主题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转到丰富内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上来。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工作中,我们就应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否则就会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加重学生的负担,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因此,教育要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可以说: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微笑,一次鼓掌,点头赞许,目光鼓励„„都可能给学生带来进取的勇气和信心,必将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要建立新型的“人才观”,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学生,按传统的观念来评价学生,采取静态的做法去评判学生。这种做法有欠公平,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在所难免。所以我们要有一种新的学生观,以平视的眼光看学生,即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

学生是有差异的人,是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不能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千差万别的学生。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大惊小怪,不可理喻,动辄以恨铁不成钢、急于为学生着想为理由体罚学生。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知识、能力、经验、心理、品质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认识、想法、观念来看待学生,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教师在工作中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变化,看到学生的“未来”,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是加强业务学习。

学习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和重要素质。一个人必须以提高学习能力为基础,才可以获得持久的发展动力。为此,每位教师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作为自觉的、经常性的、不间断的任务。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明志,学以立德,学以增智,争做学习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致力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建设。

因此,一名教师,如果只埋头工作而忽视学习,即使有敬业精神和干好工作的良好愿望,工作也难以上台阶,个人的成长进步也会受影响。每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使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才能使工作更富有活力和创造力。

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和技术层出不穷,学过的知识不及时更新,就会很快过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科技一日千里的时代,在学习问题上,谁都没有资格说大话。因此,在实际的学习、工作中,我们应该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新理念。有人认为“工作太忙,很难挤出时间学习”。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通过学习提高理论水平,掌握科学知识,不仅不会耽误和影响工作,还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有人认为“自己有高学历,不用怎么学也能应付得过去”。其实,“原地踏步等于退步”。有高学历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如果满足现状,就此停步,那就不可避免要落伍。

总之,我们无论是转变思想观念,还是加强业务学习,其目的是为了思想的创造,是为了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有一天,我们的年华终将老去,但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照亮前行的路。让我们共同去营造,让我们用心去呵护生长思想的土壤,让阳光洒满大地,让我们的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吧!

第五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3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3——在华南师大国家级教师培训班上的演讲实录

(2010年12月2日上午9:00——11点45分)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教师职业倦怠感的问题。那些想提前退休,想尽快离开教师职业的人,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几乎是不读书的,他们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发现的乐趣,没有过思想的乐趣。他们虽然作为教师,但是,他们一辈子只读两本书,一本是教材,一本是教参。他们读的书,只比他们教的学生多一本教参。而且就是凭着这本教参的优势在那样教着。为了保持自己知识上的优势,那本教参就成了他致胜的法宝,要小心保密。否则如果给学生看到了,自己上课就没有优势了。因为学生也知道了标准答案,自己的答案也只是在上面照抄。(大笑)一个教师上课如果就是靠这一点优势去教学生怎么可能教出教师的职业尊严来?不要说做人师,就是做经师都有困难。如果就这样做教师,即使做他三十年,我们作为教师也不是一个知识人,更不是一个思想者。一个教师,如果既不是知识人,也不是一个思想者,那么要让学生对你产生尊敬,要获得教师职业的尊严,恐怕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人,要每天读书,每天思想,每天都有一点新意,每天都有那么

一、两个问题能够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探讨。这样就可以做到乐此不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样的教师职业生涯就是其乐融融的。现在当老师当到这种境界的很少。我也曾经在中学当过教师,我知道怎样教会是比较快乐的。那就是必须要有问题,那些能够引起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围绕着这样的问题展开讨论,一定能够吸引学生。

但是问题就在于应试教育,分数与升学率常常取决于记忆力,而不是问题意识。因为考试的要求不是这样的。考试的答案是标准的,固定的。这样的答案是现成的,需要用人的记忆力多,而需要人真正开动脑筋的时候少。那些固定的标准答案,常常限制了学生发散性的思维,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标准答案要的是人们的记忆力而不是批判意识。为了应付考试,学校的教育不得不进行题海战术,反复机械地训练,以便加强记忆,掌握这个标准答案。我想,许多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越来越少的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这种应试的后面必然是剥夺人的心智自由,降低人的心智水平。学生厌学,教师厌教都来自同一个根源。

这个根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科举考试留下来的一份遗产。也是长期以来,中国人误解了真正的教育与真正的学习。真正的教育是顺应人的天性的教育,真正的学习是促进人的思考能力的学习。但是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教育变成了违逆人性训练,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背诵与记忆。大脑变成了训练记忆的机器,人变成了崇拜与驯服的工具。科举考试与当前的应试教育,其最大的弊端就是,都践踏了人的生命灵性。

那么,我们在应试教育面前是不是只有束手无策,束手待毙?其实,这里个人的所作所为空间还是相当大的。应试教育其实不用那么紧张,用不着那样搞人海战术,搞题海战术,搞疲劳战术。那些应试的知识,同样也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我记得我当年在高考前夕在全省预考完之的考试排名是排到53名,全班是60个同学。这个成绩当时要想通过高考,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当时升学率极低,大约只前10名的同学比较有把握考取一间学校。何况那时我又得了比较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常常整夜整夜地失眠。后来干脆将死马当活马医,完全当自己没有希望,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没有了精神负担,因此在最后的三个月时间里,反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实如果时间用得好,高考的那点知识内容,三年所学的东西,如果方法得当,心态良好,那么三个月就可以完成任务。我的切身经历已经说明了这种可能性。疲劳战术,只是给人一种安慰而已。其实效果究竟有多大,是不难理解的。人在越是疲

劳的状态下,越是学得不好。疲劳是思维的大敌,更是记忆力的大敌。一些学校把老师与学生都折腾得非常厉害,每天休息与睡眠的时间都严重不足。时间精力情趣全都被泡在那种反复的机械训练中了。比如,我曾经看到一些学校的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总是背诵某某课文,甚至居然有让学生抄写课文56遍,这算什么作业啊?这不是纯粹是为了折腾人吗?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不厌倦才怪呢。这样的作业除了把学生的时间精力生命耗费一空,让学生变成没有灵魂的人,变成木偶式的人之外毫无用处。我想,一些老师在布置这样的作业的时候,可能指导思想就是不对的。他们可能心想,你们学生不是喜欢动吗?为了让你们没有时间乱说乱动,就布置海量的作业,让你总也折腾不完。这种机械重复的无效学习与无效作业,除了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外,不会起任何作用。这样让学生变成工具人的目的,于教师来说,只是为了方便操纵,不会给他惹麻烦。许多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工作变成一种简单的操作性的技术工作。只希望自己的学生一是不要惹麻烦,二是为老师考出一个好分数,其他都不关老师什么事。学生的生命与老师自己的生命都被置若罔闻,置之脑后。其实这也是教师的一种偷懒行为。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知识,研究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维降到最低限度。自己只需要充当警察的作用就是了。试想做这样的教师会有职业尊严吗?会有教师的职业乐趣吗?应试教育之所以会在中华大地上盛行不衰,就是因为后面隐藏了太多的错误的认识。切记,越是应对非人性化的应试教育,越是要用人性化的办法。轻松、活泼、快乐才能够真正学得好。一个人,只有拥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营养,和平宁静的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健康的身体,才能够应付残酷无情的现实。我们作为教师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榜样,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引领学生过一种健康的生活。以健康的姿态去面对人生中遇到的一切困难。要让学生知道,人与生活就是这样一种关系:你对生活笑,生活就对你笑,你对生活哭,生活就对你哭。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守自己的生活原则,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人必自尊,然后人尊之,人必自爱,然后人爱之,人必自助,然后人助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特别喜欢这两句话。也希望大家能够与此共勉。

中国的学校越来越监狱化、集中营化,关于这个问题,今年教师节期间,凤凰网曾经专程到广州找到我与信力建先生及华南师大的袁征教授采访有关中国教育问题的专题访谈。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就明确提到,中国学校的集中营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似乎越是名校,这个问题越严重。学校遍布摄像头与瞭望所,到处监控之下充满了紧张的氛围。多年以来,在中国这块古老大地上,许多所谓的教育改革家,其实只是把学校打造成模范监狱的好手,他们发明出一套规训术,能够把老师与学生监控得密不透风。方法与手段呢?就是人盯人的告密制度,有了这套告密制度,就可以脱离学校,行走天下,到处作报告,而学校不会乱,监狱不会逃跑一个逃犯(大笑)。老师们,二战时纳粹集中营也是靠了这样的方法与手段,造就了那种常常十几个人就可管住上万人的集中营。在这里靠的是,监控、告密、铁丝网、惩罚、侮辱、瞭望所,靠了这套东西一个人确实就可以管住许多人。但是,这不是学校,而是监狱与纳粹集中营。我们越来越多的学校对这套东西津津乐道,比如,谈到班主任工作,有一本书在中国的教师中非常流行,《班主任兵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我觉得书的内容暂且不论,仅这个“兵法”就是值得玩味的。兵法本来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这里班主任用兵法究竟是用来对付谁的?对付学生?学生什么时候在班主任眼里变成了敌人呢?大家之所以会这样认识,其实骨子里还是把教育定位为了控制术。学校人数越多,班级规模越大,就越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术,学校就越来越集中营化。在这里不存在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这不是学校啊。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是给学生埋下爱的种子的地方,而不是控制心灵,播下仇恨的地方。大家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走进这样的死胡同?

我想,这后面其实就蕴藏了一种错误的教育观,以为对学生控制得越严,对学生和老师管得越死就越是好学校。控制的目的就是约束学生的身心,使之丧失生命灵性,而不是让学生

变得有思想,有活力,有个性。用一些严密的规训的方法,千方百计让学生失去思想个性,失去思想的灵性。害怕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极需要来反复思考一个钱学森先生在临终前反复对温家宝总理提出过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杰出人才就是指世界级的大师级人才,是那种世界领军式的人物。为什么培养不出来?难道这是中国人先天就不如人?先天就智商低下?先天就是下贱胚子?先天就是劣等民族?我从来不信这个邪,我爱我们这个民族,我希望她能够变好,我认为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只是一时陷入了误区,中华民族总有云开日出的那一天。其实,钱学森临终之前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回答,你只要看看世界上哪个监狱培养出过什么世界杰出人才,就一清二楚了。中国只有走出集中营,走出监狱化的学校,才会有新生。

一些学校不但不倡导师生校园阅读,害怕书香校园,而且还害怕师生的闲暇阅读,一些校长自己就是从来不读书的,而且还不喜欢自己的老师与学生读书。一些学校出台的管理制度就是针对师生的闲暇时间来的。而且还津津乐道于什么“去三闲”,即学生的闲言、闲行与闲思。注意,这里不是指学生上课时产生的“三闲”,而是指放学回家的路上的“三闲”。这里其实西方的谚语可能是很好的佐证,即“闲暇出智慧”,学生真正的成长,一定是在闲暇的阅读与思考中成长的,因为只有有自主与自由的地方,才会有真正的健康成长。我们要学会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个性。

在这里首先,教师自己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教师,不需要用挣多少钱来证明自己,也不需要用当多大的官来证明自己。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的尊严就在于,你有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这种思想个性是谁也无法取代你的。即使你坐在国家政要面前,你也可高昂着你的头,可以昂首挺胸,面带微笑,充满自信地对答如流。这种自信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你的思想个性,来源于你的见识。这不是靠升官发财就可以取代的。一个人有没有思想灵魂,除了你的生命体验,除了你的思想见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一个人可以有许多钱,也可以当多大的官,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多么有思想。思想来自个体的生命,来自你独特的这一个。

多少年来,我就是对自己提出这一要求。那就是寻找一个普通教师的职业尊严。我在凤凰网上开设教育博客一年浏览量将近千万。我当教师几十年,从来没有过一个哪怕最小的行政职务。但是,我仍然感觉自信与自豪。那是因为支撑我的是思想,是个性,是我的见识。也许有错,但是也是错得有价值,有意义的。做一个不断思考着的人,精神的享受永远没有止境。物质的享受都是有限度的。粮田万倾,不过日食三餐而已;有屋万间,夜眠八尺而已。溺水三千,只饮一瓢。一个人占据那么多自己花费不完的钱财,其实只是一堆数字而已。更何况教师职业的长处根本就不在这里。

一个教师要赢得自己的职业尊严,就必须回归教师的本质,那就是以学生为伍,以知识为伍,更要以真理为伍。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真理的过程中体验到教育工作的乐趣,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尊严。一个当老师的人最好每天研究一点学生,研究一点思想与知识。如果一个老师看到学生就讨厌,如果摸到书本就想睡,那么要从教师职业中取得自己的职业尊严是困难的。如果是这样,我奉劝这样的老师,还是早一点换别的职业好。教师这样的职业并不是符合所有的人。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够从中寻找到乐趣。只有那些热爱学习的人,才能够从中寻找到职业的尊严。

重新认识知识,可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方面。有着怎样的知识观这一点很重要。我们长期以来误解了知识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是以圣人之言作为知识,甚至作为真理。其实知识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人认识世界的一个个里程碑。既是我们认识的起点,也是我们超越的对象。我们对知识的误解之一就是,将知识静态化。以为知识就像农民打的粮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才会说一个人有知识有才气的时候,说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里存在什么问题呢?就是用了传统的老农民对待他打的粮食的态度来对待知识学

问的问题。知识其实只是我们思考的工具,而不是我们思考的结果。读书只是为了促进我们进一步思考而已。所有的知识只有当它成为我们思考的对象,而不是背诵与记忆的对象的时候,它才能够化成你个人的知识。因此,批判性思维与反思能力是学习中最可宝贵的思维品质。什么少批判,多学习,那完全是误解了学习,误解了知识。我们在博学的同时,还要学会慎思,还要学会审问,还要学会明辨,最后还学会笃行。中国数千年来的知识误区,就是将圣人之言当成知识,将知识看成是一个由圣人完结了的状态。所谓学问,不过就是反复地阐释圣人之言,把圣人之言过度阐述成浩如烟海式的东西,所谓教育就是灌输这些圣人之言,这个过程中说一不二,权威独断,不容质疑与探究。而这些文化遗传基因就蕴藏在孔子的言说方式之中。他的对话常常简短而独断,缺乏平等对话的氛围。形成的文本也是语录方式。语录体之所以会成为中国人特别喜欢的文本形式,那也是有根源的。孔子后来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师表的结果,就是这种语录体与独断式的言说方式,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其结果就是专制而蛮不讲理。孔子占据了绝对真理的位置,后面的孟子即使再发展,也只能成为“亚圣”,亚者,第二,即二流货色也。到荀子,只能够排第三,号称季圣。季圣之后,就一圣也不圣,真理因年代而递减。这就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的宿命,也就是后来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述的九斤老太太的口头禅所说:“一代不如一代”。而西方自古希腊苏格拉底开始开创的知识观,就是将知识看成是一个动态开放生成的过程。因此,亚里斯多德作为苏格拉底学生的学生,即柏拉图的学生敢于说出一句千年绝响的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这样的话孔子虽然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却没有一个人敢于说出来。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其不同的思想方式决定的。这不是因为孔子的学生不会说,不敢说,而是因为说了以后后果很严重。在《论语》中凡是敢于质疑孔子的学生,都被孔子骂得一塌糊涂,不是“朽木”,就是“粪土”,要不就是“小人哉”。而那些自始至终称颂孔子的学生,特别是颜回,就得到了孔子“贤哉回也”的回报。我相信作为中国人,今天这种局面仍然是不陌生的,并没有成为历史。大家还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因此我要说,孔子的思考方式与言说方式是禁锢人的思想的,而苏格拉底的思想方式与言说方式却能够让后人在开放的思想状态中不断前进。一种文化与制度的宿命,真的有一种类似于遗传基因与遗传密码式的东西在冥冥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说文化宿命论其实还是有一点道理的。中国的专制制度延续千年不绝,科举制度相伴随千年不绝,从知识观的视角来看,也是符合逻辑的。静态而封闭的知识观,必然导致专制独裁,因为,这里在思维方式上就杜绝了平等开放对话的可能性。孔子后来被历代的帝王将相利用,其实这也不是偶然的。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孔子被利用那是因为帝王将相觉察到他有利用的价值。利用孔子有利于专制,有利于一统万年铁打的江山,有利于维护那种等级特权秩序,如果没有这些利用的价值,历代帝王将相为什么要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反复造孔子这个至圣?把他步步加封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这样吓人的头衔的地步?

从最近十年来发生的所谓新课程改革,在知识观上其实就是要改变中国传统的死知识观,而变成西方那种动态、生成、开放的知识观。所遭受的失败其阻力来源就在于历经千年的陈旧落后的静态的知识观惯性阻力过于强大。其实,所谓课堂动态生成过程,其指导思想就是这样的一种动态、生成、开放的知识观。只是许多从事新课程改革的人并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来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

(未完待续)

下载11月24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1月24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平阴县实验小学杨丽 肖川教授说:有思想才能摆脱琐屑、无聊、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才能够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细微的视角看待问题,才会潜移默......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同学们写了一段时间的周记,我也认真读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写的周记。说实话,不是很满意。因为,同学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班主任让你们写周记的目的所在。 是锻炼同学......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5篇范文)

    教师的尊严在于有思想。唯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体味教育世界的丰富,才会不断超越自我,能够在课程改革中处于排头兵、领头雁的地位。下面给大家分享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读后感,欢......

    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感

    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有感前几天拜读了肖川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学中的很多疑惑,读后感触颇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乐......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小编整理)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后感 前几天有时间读了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这本书讲解了教师教学中的很多疑惑,作为一名刚刚工作的新教师读完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中有这......

    做一个有思想的管理者

    做一个有思想的管理者 读罢张校长推荐的《忠告中层—给学校中层管理者的47封信》一书,对于我们这些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来说,《忠告中层》真是一本难得的工具书。这本书不仅帮我......

    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做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经营学校,先经营人心;打理学校,先打理思想;建设学校,先建设队伍;变革学校,先变革机制;了解学校,先了解校长;解读校长,先解读理念。名校的诞生需要一个有思想的校长,......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资料提供[推荐五篇]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河南高中历史教师”群推荐书目 一.历史哲学 1.葛剑雄:《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2005 2.王家范:《史家与史学》,广西师大2007年 3.杜维运:《史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