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会有感
本帖最后由 寒风萧萧 于 2011-7-10 15:08 编辑
一间教室可以如此放大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独立思考,电影英雄,行万里路„„”这些字眼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这跟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不谋而合!大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我开始把目光前移,回头看着封面上被一大群孩子围着的这个和蔼可亲的男人,忽然觉得是那么具有人格魅力。细细读来,整本书都是雷夫老师在用一种平和而自信的心态讲述发生在他56号教室里的一个个零碎的事儿。在他的精心教育下,这些平常的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义。一些有幸从这间教室走过的孩子,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变了走向,改变了高度„„
一、他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温暖的家
雷夫老师25年如一日,坚守在第56号教室,他是个在教育中总能找到目标,从不偏离跑道的人。他对教育和学生有信徒般的坚持、父亲般的亲切,还有哲人的敏锐、专家的自信。他拥有智慧,拥有热情,所以他创造了奇迹。第56号教室最特殊的一点就是这里没有害怕。为这些大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贫民窟的教室里营造了一个快乐的天堂。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正如他所说的:“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以至于后来,当孩子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明校就读,还经常返回第56号教室捐款,做义工。他们把这里当成了最温暖的家。一位已参加工作的学生写到:“即使在今天,当我寻找一个只有关爱和喜乐、没有愤怒和怨恨的地方时,我还是躲回到第56号教室。
二、他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
当同龄的孩子还在看学校派发的基础读本时,第56号教室的学生们已经开始品味经典名著了;他们通过旅游来学习历史,通过亲自的动手实践去接触自然科学,通过体育运动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艺术使他们的业余爱好„„所有的成果无不来自雷夫老师的创意。“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写作、加加看、我们不会被骗第二次、世界真美好、火箭人、艺术爱好者、经济学的天空等等不管学习哪门学科,无不显示出雷夫老师的智慧。所以作为老师光有热情和态度还不够,还要运用智慧,乃至一个小小的鬼点子!巧妙地做,坚持不懈地做,就会充满力量,令人叹服。
为了应试,为了课堂纪律,我们许多老师使用的是铁腕管理,是立“下马威”。许多家长苦恼于孩子不肯主动学习他们挖空心思有“拉”又“打”,逼迫孩子自觉学习,以应对那无穷的考试,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而雷夫老师用他的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基于信任,着力于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雷夫老师运用了“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 ——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规则并奉行不悖。
三、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教室感知到整个世界
“周末电影俱乐部、在旅途中改变生活、摇滚演唱会、四月的圣诞颂歌、莎剧上演„„”学生在一个个感知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素养,锻炼了口才,训练了技能,陶冶了情操。
看他的学生们: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他们听摇滚音乐,看经典电影,甚至表演莎士比亚的戏剧!„„雷夫老师一个个看似疯狂的举动让学生在小小的教室里感受到了整个世界!他教学生不只为分数而活,而是整个做人的素质与能力!看,当“恐怖重写”名单贴在教室前方时,正确写完作业的学生就会发出非常兴奋的感叹声或得意地大叫起来。我最感动的部分就发生在几分钟后,在欣喜和失望都结束后,熟悉作业上语法技巧的学生会坐到不会的同学身边,帮助他们回答不会的题目,同时鼓励对方在当晚或第二天有更好的表现。还有当孩子们莎剧表演结束,掌声渐退时,演员们就开始和其他人一道刷地板搬桌子了。„„雷夫老师手下的孩子们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做人的生活能力。他把孩子们培养成了一个个大写着的人!
他身处同境而不苟同,每日三省其身,愉快而执着地在第56号教室为孩子们打造温暖的港湾。然后顺利送他们驶往不同的征程。
掩卷沉思,我感悟到: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教师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回想自己的教学,雷夫老师的一些做法我不也在施行着吗?比如雷夫老师成立了“周末电影俱乐部”,他播放优良的电影给孩子们看,是要他们在各方面都能够有所成长。他说,好的电影能建立孩子的品格,了解正确或错误决定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并启发他们,让他们就算是身处困境也能为信念挺身而出。
其实,在我的英语课上,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机会了解过去,了解社会,了解英语语境,了解英语使用的具体氛围,我每周都给班里的孩子们播放一部优秀的英文电影。这些孩子大多家里没有电脑,有的甚至连一部英文电影都没看过,更不要说唱英文歌曲了。在这样闭塞的环境下,我试着利用学校仅有的一个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播放电影和歌曲,让他们开阔视野,感知国外文化,练习听力,讨论剧
情。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对英语的兴趣日渐浓厚。以前不敢张嘴的孩子开始哼唱一些英文歌曲了。其他班的学生都要急着来我班上课。我欣喜地看到,我的目的达到了。但是,我的做法遭到了阻挠。领导找到我说:“这样让学生看电影有点不务正业,如果家长知道了,并且学生成绩不好的话,不好交代!”其他老师对我的做法也不抱赞成态度,好像我有些偷懒的嫌疑,因为别人都在卖力的讲着句子语法,而我却让孩子们每周看一次电影!我真的很郁闷。不知道何去何从?我也觉得压力很大,心中忐忑。其实从许多名师那里我也曾了解到,学英语最重要的方法是培养兴趣呀!
第二篇:幼儿园家长读书会活动有感
幼儿园家长读书会活动有感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想必,读书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没有人可以否认,前两天,还听一位长者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只有两样东西是自己的,一样是健康、一样就是学到的知识。而学知识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便是读书。
我不算个愿意读书的人,但读书仍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学生时光自然是离不了书的,工作后也生怕自己被时代所淘汰读相关专业的书记、或小说、或杂志。曾经在图书馆办的借书证,但基本都是借小说,现在还能想起某年的冬天,在暖暖的房间里,耳边萦绕着优美的音乐,手捧一本小说时的惬意与轻松。几年后,当我身为人母,家庭的琐碎事挤满了我工作外的所有时间,想想自己已经多久没给自己一个休闲的空间看书了?如果有时间,肯定不会看小说,而更想看看跟自己专业有关的书了。因为随着工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同时也缺少广博的知识。当意识到这方面的压力时,感叹于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尤其是有用的书太少。
今天下午,在我们幼儿园的多功能厅里,举办了一次别有意义的家长读书会。我身在其中,感受着浓浓的读书氛围,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年轻的爸爸、妈妈,每个人读书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她们的这种专注也影响着我,在照相之余,拿起一本书读了起来。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园长把沉浸在书海中的我们唤回,开始了家长之间的分享交流环节。几位家长的发言,也给了我许多启示,更多的是从育子方面学到了好的经验。身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可能对教育幼儿园孩子有那么点经验,但作为一个母亲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总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小小班张圣恩的妈妈是一名英语教师,她结合读书,更多的是讲了在育子方面的一些好的办法和经验,听后感叹于家长的有心,比如跟宝贝角色扮演、为了孩子录制早操的音乐,这些好的方法都值得我借鉴。
不管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都应该多读书,读书带来的好处会让我们终身受益。希望我自己能在书海中学有所用、也希望我的孩子在书海中学有所成!
第三篇:读书会(推荐)
读书会简介
为了培养大家的读书习惯,扩大大家的知识结构,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上末何总提议在公司举办读书会。经魏老师提议,让我来负责此事。
为此我召集了同事们就此事进行商讨。经过商讨,同事们主要对以下几方面的书籍感兴趣。
一、中美文化类(美国的基督教文化,中国的儒释道文化)
二、营销类
三、管理类
四、心理学类
五、教育类
六、美国旅游风土人情。
读书会所交流的不仅仅是读书的心得,还有大家工作的心得,对公司的建议等等,只要有利于大家知识的增长,感情的交流都可以。
读书会具体实施办法是。先按照大家的的提议,采购第一批书,再加上我们书柜里原有的书,合起来有十几本,每个同事选取一到两本拿去看。(何总提议的是领导不参加,就我们一线的员工参加。所以第一批书籍采购回来后,每个人可以分到一本)。以后再根据需要继续采购。
读书会每个星期举办一次,时间定在星期四或者星期五的下午。由于读书会是一种大家自愿参与的形式,所以每星期的主讲人都是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但是自愿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有时可能会没有人报名。所以演讲人的选择办法就是自愿报名和我指定相结合。由于公司的人员流动性较大,经常会出差,所以每星期要两个人做准备,但是只有一个人讲。
每周的读书会由演讲人确立一个主题,然后在本周的读书会结束后确定下周读书会的主讲人。
每次读书会都要做一个关于读书会的会议记录,记录内容包括读书会的时间、主讲人,演讲的主题,参加会议的同事,记录人,以及演讲的主要内容亮点及不足。会议记录要尽可能详尽,记录完成后交给魏老师。记录人如果我在的话就由我记录,我不在的话就指定一个在场的同事作记录。
唐鑫
2012-2-7
第四篇:读书会
“师生乐园”读书会的开展策略
童年有很多影响孩子一生健康发展的种子需要播种,儿童阅读就是这样的一颗种子。是的,不好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好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好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那么在寄宿制学校“师生乐园”读书会这种将课内延伸至课外的阅读形式,正在辅助课堂阅读教学,悉心养育着孩子们心中阅读的种子。“师生乐园”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给学生搭建“缘文会友、沟通心灵”的舞台,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胸怀教育理想。抱着边学边做的态度指导儿童阅读。
一、觅欣喜之作,享幸福之感,构建“师生乐园读书会”之基
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当前儿童阅读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一是孩子的阅读量远远不够,二是许多孩子的阅读兴趣不高,真正形成阅读习惯并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孩子尚属凤毛麟角。出现这种情况,责任绝不应归咎于孩子,而针对整天生活在学校的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创设好的阅读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师对阅读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指导方法认识不够也是导致阅读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的。
全国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梅子涵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一线教师起码可以做儿童文学的爱好者、鉴赏者、写作者,儿童文学世界需要教师领跑,才能更好地亲近母语”,专家们的讲座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孩子们的书籍要以儿童文学为主,衡量的标准很简单,首要的就是孩子喜欢的同时也得是高文学品质的。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如果要开展“师生乐园读书会”,首当其冲就是要寻找到能够吸引孩子,并激发起他们交流欲望的儿童文学类书籍。从体裁上来说,童话、小说、图画书都很适合小学生;从内容上来说,则应该涵盖科幻、历史、动物小说等;如果按照年龄及级别来分,则一到二年级更适合看图画书,三四年级以童话为主,五六年级则以童话小说为主,当然这个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在这几学期的班级读书会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同快乐地结识了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曹文轩,感受了他的优秀作品《草房子》、金波和他的《乌丢丢奇遇记》、英国的笛福和他的文学创作里程碑《鲁滨孙漂流记》、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和他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对于这些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满怀激情地阅读,如宝贝般倍加珍惜。
如果一个人能在他的孩提时代便将对某位作家的眷慕情感深埋在内心某一个幽静的角落,常常泛起一种甜蜜而美妙的感觉。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的童年一定会是幸福而温暖的。那么就让我们帮孩子们在他的童年时代找到喜爱的作家吧!
二、分享阅读,乐在其中,享受“师生乐园读书会”之乐
1.读书会为孩子们唱戏搭台
当孩子们满怀兴趣地投入到书的怀抱后,一堂班级读书会就成了他们所憧憬的活动。假如在孩子们期待的班级读书会上,课堂的主导权依然由我们教师把握,不能做到和孩子们平等对话,共同讨论,试图在指导过程中面面俱到,希望把优美的段落让学生反复阅读,并进行大量摘抄工作;试图用自己的阅读感受覆盖孩子们的阅读感受.对他们的回答仅作正确和错误的简单判断,那么这一定只会让学生对书籍感到索然无味,只会让孩子们对这样的读书活动敬而远之。
作为实践语文能力的一个支点,班级读书会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也应遵循语文课标中的部分理念,强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强调同文本的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等。班级读书会一般阅读的都是长篇的儿童文学作品,无法也没有必要像课文那样细致地讲授,也不用解决字、词、句的问题,因此班级读书会应该多融入这些理念,更多地采用聊书、讨论的方式。
2.聊书,其乐融融
事实上,就儿童文学阅读而言,教师未必一定比学生阅读得更深入、体会得更真切,因为儿
童文学作品是以描写孩子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见长,特别是一些描写他们生活的作品,可能学生读来更觉有滋有味。另外,学生有时比老师观察得更加仔细,例如,图画书中很多画面的细节都是孩子先发现的。所以,我们最好把自己定位为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霸道”的主讲人。
在《草房子》的班级读书会上,首先由我对作品中陆鹤的一段文字进行描述,让学生猜猜人物的名字,接着从学生小组在活动前准备的资料中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文字描述,由每组代表念给大家听,大家都积极踊跃地交流着,传递对经典少年人物的喜爱,聊得不亦乐乎。而后大家又围绕书中描述的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物展开了又一轮聊书,其中面对最惹眼的、最感兴趣的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学生们彼此讲述了自己心中最喜欢的那一个;也交流了自己和那些形形色色的儿童形象相似的地方,还自豪地告诉我从他们身上发现的可贵之处。闲聊中,似乎走进了《草房子》,来到了油麻地小学,寻找到了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细马正带着我们去放羊;似乎和杜小康来到了荒无人烟的芦苇荡;也许我们还会陪着纸月走过山路,从板仓走到油麻地小学。此番聊书真可谓是引人人胜。
3.掌握讨论的技巧
要掌握讨论活动的技巧,讨论的前提是提问,文本性问题通常只涉及书本本身,要少提,而非文本性问题能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和推论等技能,要多提。而且与一般语文课“环环相扣、起承转合、一唱三叹”的课堂结构要有所区别,设计没有必要过于精细,过于理性,问题不要提得太多,不要提得太琐碎,环节也不要切换得太频繁。在《草房子》的读书会上,师生们共同提问:谁是最调皮的?谁是最英俊的?谁是将来最有出息的?谁是最幸福的?在这种粗枝大叶的问题框架下,让学生尽情去填补、去细化、去发挥。班级读书会有时候就是围绕一两个问题,展开一两次讨论。例如:你觉得这本书哪个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认为故事的结局应该怎样?„„在《鲁滨孙漂流记》的读书会上,我曾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觉得鲁滨孙放弃了安逸的生活而在荒岛上遭受了重重磨难,历尽艰险是不幸还是幸运的?该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并且指向很明确,“一定要从孩子们那里提炼出小说的意义,像这样的一种理性的设计,往往导致许多的同学陷入挖掘文本思想认识的困境中,而失去原有的童趣。所以课后我感觉对于所提的问题不要太‘理性”’。对于孩子们而言,儿童文学,意义是其次的,意味和形象才是首要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儿童文学?因为他可以从中看到多姿多彩的风景,认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许许多多的事„„在班级读书会中,孩子们要交流的要说的,就是书中一件件的事、一个个的人„„而不是归纳、总结、提炼什么思想认识。
三、努力放大读书会的效应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当我们所推崇的班级读书会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努力放大读书会的效应,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他们愿意热情参与的活动。
1.师生“无障碍交流”一举多得
积极鼓励小读者间的交流,这种自由交流赋予阅读的丰富意义,并不仅限于作品本身。当班中部分学生还未养成阅读习惯时,引导他走进一群沉浸于阅读的学生中,这种温馨的氛围会使他耳濡目染,渐渐融入其中。而当一个学生把看过的书讲给其他同学听,看到听者津津有味时,你就会在他灿烂的微笑中找到一种属于他的成就感、自豪感。如果大家都已经看完了同一本书,而且都喜欢相同的主人公,那么他们就有了共同的观点可以互相补充,即使偶尔因观点分歧争得面红耳赤,但这样的交流既有是非的辨析、有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更有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还能觅得更多的知己,这难道不是一举多得吗?同时,老师积极参与到交流中,为孩子的深入理解,深入交流点燃更为绚烂的火花。
2.师生“共写一篇文”交流习作
丰富多彩的书面交流能激起学生们习作的欲望。通过张贴、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读
书交流,除了传统的读书笔记交流外,可以更多地采取佳句佳词卡交流、自编小报交流、画插图交流、人物名片交流等等,那时教室的墙壁都会成为展示阅读成果的天地。记得在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那段时间里,每一天都会发现极具个性的读书心得卡粘贴在墙上,吸引着许多学生驻足欣赏,在那些日子整个教室里似乎多了一份探索的激情。在这种热情的渲染下,你不用再为如何给学生提供写作题材而伤神,老师就可以少些近忧,多些远虑,思考如何巧借读书会这股东风,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也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儿童文学名著的阅读,摘抄,和读后感的写作中。
3.表演交流,寓教于乐,品尝“师生乐园读书会”之果
寓教于乐同样是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例如在《鲁滨孙漂流记》的读书会中让学生自由组合挑选故事片段,排练课本剧。有的小组就选择了鲁滨孙刚开始与星期五接触时的情景,那一幕是文明与野蛮的对话,学生们大胆模仿人物的语言神情,夸张的表演博得了欢声笑语,又一次激起了小观众们对作品的喜爱之情。在活动中我参与了“星期五”角色的表演,博得孩子们的阵阵掌声。像这样的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愉快地品味书香,提高自身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
4.会后延伸,生机无限,徜徉“师生乐园读书会”之韵
一次读书会的结束,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又一次阅读的起点。《鲁滨孙漂流记》读书会后,在学生们兴趣依然高昂的时候我讲到“你们知道吗,?鲁滨孙后来又去冒险航海,到过许多地方还包括我们中国呢?想加入他的冒险体验吗?看续集吧”,课后,许多同学询问书名,也有的开始猜想更为刺激的探险之旅,开始走进另一部文学作品。在《草房子》读书会后的“推而广之”环节,我讲述:所有这一切都让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曹文轩的《草房子》里面,我想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东西肯定是很多很多的。我们常说好书共享,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推而广之”,向爸爸妈妈推荐这本书,让爸爸妈妈们了解我们,让他们也学会感动。在学期末的家访中,我发现确实有部分学生将这个撼动人心的故事带给了父母,也有部分学生购买了曹文轩的其他作品。
每一阶段读书会的效应我们都要努力放大,让读书会不断延伸,释放无限的生机。
现在我们有了“师生乐园读书会”这一阅读形式,我们要充分借助这一形式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激发他们对书的热情,使书籍成为他们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悦”读吧,“读”善其身,春诵秋吟,书卷飘香,让阅读在学生的精神生命中产生历久弥深的影响。
第五篇:读书会分享
成都六校悦读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1)关于创意
悦读会,很多人都会选择书籍,电影,旅行来分享,绕过这些常规,剩下的我就都可以讲。最终我选择了这个热点话题——世界末日。在选定话题后,还有点沾沾自喜,却发现挑战才刚刚开始。世界末日本身内容是很空的,我可以往里面放任何东西,但放哪些怎么放是个大问题,虽然思想可以跑到任意角落去撒野,但要把思想换成行动是需要努力的。我在不断的思索,期间有很多想法冒出来,但技术上的欠缺导致我不能把它们付诸实践。在焦头烂额的时候,还会后悔选了个莫名其妙的主题。没有规则反而想念规则了。我一直在思想上折磨自己,郁闷的时候古典音乐给了我很大启迪,听着音乐心情也平复很多。最后ppt出来的效果和我当初预想的不一样,想要创新却发现自己还是走在老路上。在此,技术不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想的延伸,所以要不断学习ppt制作技巧,使ppt真正变成一个辅助工具,需要它出现时就像呼吸一样自然。2)关于喜悦
“悦读会的悦,是喜悦的悦。”这是在悦读会培训时,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在我理解,喜悦,大于等于高兴,它是一个文艺的词汇,口头语不常用它。喜悦比高兴更具有力量,喜悦由心而发。所以在悦读会上,我需要找到主题中与人心相通的地方,从这个渠道把内心的喜悦传递出去,获得与听众的共鸣。世界末日是一个稍显沉重的话题,我没有避开它的沉重,而是选择直面它并由这样的危机导出一个普世价值观:珍惜生命。生命是有限的,不要等到生命消亡的时候,才懊悔一直都在盲目的行走,远离了真正热爱的人和事。不过当时想的时候没有如今写下来这样清晰,演讲的时候这个主题突显的不是很明显。所以日后思路混乱的时候,要记得带上纸笔,写一写。3)关于思考
我演讲的末日没有太多百度一下的东西可以借鉴,很多是靠自己坐在板凳上瞎想。凭空编造,这,就是个问题。
Q1:2012世界末日——这个似真非真的东西我要怎么把它拿到台上讲? 思考:如果我走常规,各种介绍玛雅预言,这有违我选题的初衷,且对于听众来说,并无眼前一亮之感,只是在炒冷饭而已; 解决:我日思夜想后,决定把末日同生存危机感结合起来,把一个飘渺的东西与人的情感相联系,才会有望感染到听众。Q2:当末日真正降临时,我会做什么?
思考:危机就要来临,生的欲望以及许多压抑的情绪会集中爆发; 解决:这就有了我的三个模块,把对未来,对自己,对身边的人的情感集中展现(在此问题引导下终于找到要讲什么了)。四.小结:
1)这是一个充斥着眼球经济的社会,事物所能吸引到的关注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它的经济效益;
2)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而且要找到正确的问题。
3)想得再多也要付诸实践,要找准想象与现实间的平衡; 4)不要忘了出发的时刻,给自己定下规则,再去实行; 5)演讲稿可能会成为演讲最大的束缚,自然的流露是最佳;
6)演讲不止是嘴巴在传递,眼神,手势,面部表情都要和听众有很好的交流;
7)演讲要明确主题,且主次分明,多花时间学会把核心的部分简洁,明了地告诉给听众; 8)ppt制作要加强。
ps:额。虽然多少有识之士都表明世界末日是玛雅人开的小玩笑,不过嘛地球实在复杂,末日何不欢乐一下。(末日模式开启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