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时间:2019-05-13 06:5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篇: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如何理解学生为本的原则?

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作用就可以了。我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光以学生为主,到时候老师还怎么样来教呢?尤其是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学的情绪。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而不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昧地迎合甚至讨好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内容的处理,已经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是成人,很多事情考虑问题都比学生全面,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对一节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巩固教学那样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所谓以学生为本,我想,强调的应该是要重视学生。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上的关系的问题。

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

为什么说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高于大多数的职业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对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明确其职业性质,才能落实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有关的待遇。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教师职业更不例外。教师到底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国家公职人员,虽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的是作为公务员)对待的。国家公职人员(或公务员)的显著特点是有具体的职业资格要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严格的考试并认定职业资格。对于教师而言,目前,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都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上述国家,必须取得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后,才有可能由政府任用为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干部”对待的。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规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看,仍把教师列为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地位较高、职业稳定、待遇有保障,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公众向往的职业。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公职人员地位高,社会影响大,所以限制也较多,包括道德品质在内的各方面要求也很高。例如,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作为教师,不准有反政府的言论;禁止教师集体和政府进行谈判;美国虽然比欧洲宽松一点,但教师和政府谈判只限于工作条件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国家都规

定教师不能罢工,等等。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教师的公职人员性质,要求更高,因为教师职业有社会形象、社会影响问题,不仅对学生,对社会也应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对象可塑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教育作用。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他们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教师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学识、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表现任何时候都和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对社会风气有影响,因此,要用教师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能够长期起作用。很多对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科学家,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无不谈及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终身影响。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性,使教师的劳动成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劳动成果的测定比较复杂和困难。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效益”难于完全量化。学生的分数只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方面。而且由于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极大,难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相比较更困难。教师的这些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劳动的自觉性比其他行业更为重要,职业道德的约束作用更明显。

教师的职业性质、劳动特点和历史作用,不仅要求教师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更要求教师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对于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高尚的职业道德又能鼓舞教师自觉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既是当前我们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长期以来,全社会都在反映学生负担过重,身体发育和健康受到影响,各方面的素质有待提高。归纳起来,主要原因在应试教育。单纯的应试教育,不仅影响了学生,也影响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的功夫花在找题、解题、改题上,成天忙得团团转,哪还顾得上学生的全面发展,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也会逐渐淡化。良好师德的培养,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气质,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培养大批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新师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近年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会越来越体会到师德的重要性。

第二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而影响。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可见,教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职业道德,并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升华。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专业知识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专业发展及教育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教书育人,严谨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专业科研。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高校中,学生更是对新鲜社会事物、环境有着先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因此,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教师,更应当在这种大环境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对高效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

所谓道德教育,既是通过道德理论和模范事迹的学习,不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延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将外显的观念不断内化,指导自身素养的形成。

2、加强专业学习,并将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高校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各方面专业知识也在有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延展性上,高效教师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授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可见,加强专业学习,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负责,更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表现;加强专业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专业研究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科研能力,更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落实与专业理论研究中。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活动。因此,科研是高效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第二大任务。当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加强科研素养,既是在高校教师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直接体现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对教学的工作的投入上,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极大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一部分,逐渐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三、小结

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思想的完善上,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的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范畴,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内化于心;用职业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道德状况有一个较为正确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寻找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匹配,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以优良的师风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第三篇: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入职教师培训计划师德师风专题

一、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特点

(一)道德

1、道德的含义:在伦理学意义上,道指做人之道,即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德则指修道有得,即人遵循为人处事之道所具有的行为和品德。“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宋朱熹注《论语》)德的实质就是心中得道,行为合乎一定的规矩。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四维:礼、仪、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字:忠、孝、节、义。

西方理论家对道德的定义: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即知识”——“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康德认为道德是出自“善良意志”的 “绝对命令”——主要指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善良意志提出的行为规范,即自己给自己立法,并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立法和善良意志去行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就是行为的善;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爱尔维修和费尔巴哈认为,道德就是幸福„„

2、道德的特性

第一,道德具有很强的自律性。马克思:“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

第二,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时间上看,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消亡而消亡。从空间上看,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从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来看,它渗透在人们各种社会关系及人们的思想行为当中。

第三,道德具有独特的多层次性。如“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个核心有它的层次结构,就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总括词而言,至少有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次——“做好本职工作,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或凭诚实劳动取得报酬。较高层次——-努力地为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不计个人得失。最高层次——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地工作和劳动,即无私奉献。从人已关系上说:第一层次——“为己不损人”。第二层次——“为己又为人”。最高层次——“屈己待人”或“舍己为人”。

第四,道德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道德品质是体现特定阶级或阶层的道德原则并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的个人的道德特质,它是道德信念、道德心理、道德行为在个体身上长期积淀的结果。

黑格尔所言:“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二)职业道德

1、职业: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

2、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3、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4、职业道德本质:

职业道德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范;是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5、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6、职业道德特征: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简称师德,是指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情操和品质。简言之,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在教育过程中与其他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以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区别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特点。正确认识并把握这一特点,对于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特点: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校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人物,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高校教师在劳动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就对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高校教师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高校教师特殊性体现在教学与科研并举,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进而推动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第四,高校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需要一支品德优良、知识渊博并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高校师资队伍,这对高校教师的创新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基本情况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背景 研究制定《规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 2 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1、高校教师重要贡献

在我国,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教育的各项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可喜地看到,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等方面,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2、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高校教师总体上职业道德水平比较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有的高校教师认为只有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才是“正当”的“份内事”,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没学问”的“份外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只管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不管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与学生沟通不多,对学生关心不够,有的老师甚至在课后都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关爱。这不利于学生培养全面的素质。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一要有理想信念,二要有道德情操,三要有扎实学识,四要有仁爱之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办发[2004]16号文件):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意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要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其次,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高校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大责任。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3 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诚信的学术态度,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却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名声,还给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教育部对高校学术不端的七种行为进行了认定:(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4)伪造注释;

(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反面事例: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第三,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教师不能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只是把教师这份职业作为了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甚至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主要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一技之长参与“市场竞争”,进行赚钱,这极大的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也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教育部禁令: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教监[2014]4号)

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二、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三、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四、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五、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六、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就业、招生(管好自己,手莫伸);评先、评奖(公平公正);乱收费。黄大年:《关于在全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争做黄大年式共产党员”主题教育方案》的通知:

2017年5月25日,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有的只顾潜心科研和教学,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有时会在课堂教学和学术活动中带着个人色彩,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办发[2015]52号):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课堂蔓延,决不允许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严把教师进 4 口关。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教师、学生信教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部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原因,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一,社会原因。当今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市场经济在使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等不好的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许多人自我利益膨胀、本位主义滋生。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合理分配体系尚未建立,高校教师总体来说待遇偏低,加上买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经济压力,再加上“学术”与利益的挂钩,以及不健全的职称制度、考评制度,使得某些老师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一心忙于“科研和论文”,有时为了自己的前途甚至不惜丧失道德底线,不遵守学术规范。

第二,我国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但是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很多高校过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术成果给学校带来的声誉和利益,往往忽视师德的重大作用,并且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重视不够,投资太少,并且在各项荣誉评选中高校师德一票否决制有时就是一句空话,对师德奖惩力度不大,相对来说师德建设成效不明显。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也与教师本人有很大关系。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师德建设成效的最根本的内部因素。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化和高职称化。随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大批的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了高校,并很快承担起高校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力量。他们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思维敏捷、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有热情、有干劲,为高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磨砺,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极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重物质而轻精神,再加上高校在师德建设中也是重制度约束,对青年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等流于形式,致使有些青年教师,职业信念淡化,职业责任感不强。有的教师为了在科研中多出成果,为了早评职称,就会急功近利,做出一些有悖师德之事。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坚持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2、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

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 5 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动力支持,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使其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教师个性的张扬与主体地位的凸显提供保障。

(二)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更好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使高校更好地成为育人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阵地,我们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出现的师德问题,主要从教师自律的角度提出如下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3、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4、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5、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6、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献身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道德原则,坚守甘做“人梯”和“蜡烛”的深厚情怀,秉承能顾大局、识大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精神,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院新一轮振兴发展、建设高水平职业技能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附:新教师入职誓词

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爱国守法、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弘扬正气、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甘于奉献,以校为家、荣辱与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1山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道德与职业道德①②③④⑤ 1.道德:〔人的本质属性,立人之本,立身之本;二字合用始于战国的荀子;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是一种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 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本质: 1.一般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本质的决定性作用.2.特殊本质: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3.深层本质: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特点:1.特殊的规范性;2.独特的多层次性;3.广泛的社会性;4.更大的稳定性。

道德的社会作用(大题):1 道德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主要表现为:“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道德决定论”也叫“道德万能论”,它过分夸大了道德的社会作用,认为道德可以决定一切,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道德无用论”完全否定道德的社会作用。2.马克思主义伦理认为,道德对于经济社会基础,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作用。道德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1)道德能够促进它所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形成和巩固;(2)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3)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形成,对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起着定向指导和行为准则的作用。(4)提高了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了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阶级社会,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道德的起源:1.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2.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3.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4.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1.社会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发展;2.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3.道德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

2.职业道德: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主要表现:1.在内容表达上,具有强烈的职业特征;2.在表达方式上,更加具体,灵活,多样;3.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行业性的人员;4.在功能和效率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

职业道德产生基本条件:1.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形成的历史条件;2.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注重了人的价值。爱岗敬业是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内容。

3.道德规范的特殊性:①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③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4.道德把握世界的特殊性:①道德把握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③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①层次性。②强烈的时代特点。③约束性。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6.〔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

②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④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能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7.道德现象:可分为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

8.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起决定作用。道德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道德:指教师从事教师劳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教师职业道德是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1.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一是总结和传递人类的优秀文化;二是推动人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发智力资源。2.维护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3.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1.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2是完成教师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3是教师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作用:①提高竞争意识。②开拓创新观念。③增强(师生)平等观念。3.如何消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①首先要求我们加强以社会主义原则,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等基本道德原则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建设,反对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②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师职业道德。③引导人们超越个人权利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①教师职业理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②教师职业责任: 自觉对学生负责,对学生

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③教师职业作风: 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工作积极,认真负责; 忠诚坦白,平等待人;发扬民主,团结互助。④教师职业技能: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5.教师职业的产生:①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经济基础。③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条件是体力脑力劳动的分工,形成的关键是社会分工,产生根源是劳动。)

6.萌芽于原始社会部落氏族及老人能人的社会教育活动。

7.孔子:前551-479年〔2555年〕;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正式出现,教师职业随之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家两大学派创立的;1794年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先河;我国师范教育始于19世纪末,1897年2月,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特设“师范院”。1902年张骞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私办的和独立的师范学校。我国民主主义教育学家杨昌济:“盖君子之与修身乃毕生之事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被毛泽东誉为“道德高尚的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8.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职业技能集中的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应。

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示范性;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教师独特的劳动手段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②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内容,过程均具有复杂性)③教师职业劳动的创造性。④教师职业劳动具有长周期性。

2.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①道德意识的自觉性。②道德行为的示范性。③影响结果的深远性。

3.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论述题):①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对学生的品德有教育定向作用,对学生的智能有促进作用。a教师的言谈反映教师的品德修养,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b教师的举止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外现是可以被学生直接观察到的教师道德;c教师的喜怒哀乐是教师情绪情感的外露,情绪情感具有极强的感染性,这种感染性也具有教育性;d教师良好的意志品质及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能影响学生。)②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调节师生,师师,教师和领导关系的作用)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a通过学生影响社会;b通过亲自参加社会生活影响社会;c教师的个人道德品质影响家庭,亲友,邻里;d对教师具有激励作用。)

4.(论)联系实际谈一谈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作用: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①对调解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作用。教师可运用其专长力量使学生敬佩自己,信赖自己;运用其吸引力量团结学生;运用其权威力量对学生施加特定的影响;运用其奖赏力量扶植学生良好的表现和正气;运用其强制力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②对调解教师与教师关系的作用。第一正确对待持不同教育观点的同事;第二正确对待优秀的教师;正确对待新老教师。③对调解教师与领导关系的作用。教师自觉服从领导,以实际行动支持领导工作,理解体谅领导者难处或做出牺牲;学校领导正确运用手中权力,发扬民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尊重教师,科学用人。

5.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不同在于教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于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记教师的劳动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应提倡和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基础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中间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这三原则构成由低到高呈阶梯状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统一体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地位和作用(大题):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其中,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定向,指导和评判作用:一是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定向作用;二是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指导作用;三是在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起评判作用。

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确认人的主体性地位,肯定个体的独立价值,尊重人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自由,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一是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人格尊严和权利。二是关心人;就是对人要关爱,同情,而不是冷冷清清,麻木不仁。三是爱护人;就是爱护人的生命,财产,人身安全和一切应当享有的权利。

为什么说把教育人道主义确立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有着客观的依据(大题):一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要求;二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三是从教育的社会功能来讲,要使人类社会沿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需要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1.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

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具体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爱人;教师还要把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贯彻到其他一切人际关系的处理中。

2.教书育人原则: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教师职业道德三大原则中,教书育人原则是基本原则。为了更好把握和理解教书育人原则,必须反对三种倾向:分家论,自发论,代替论。

3.简述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4.为什么说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书育人原则是教师的根本社会职责,是教师对社会应尽的义务,是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地解释;能否自觉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②教书育人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要求。③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的根本原则。④总之,教书育人是教师献身教育,忠诚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最根本的手段。教书育人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教育教学最核心的本质。教书育人原则的实施要求:一是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二是遵循教育规律,掌握教书育人艺术;三是把育人寓于课堂教学之中;四是拓宽教书育人的空间;五是形成全员育人局面;六是进行科学管理。

5.(论)教师应如何贯彻全面发展原则:①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要我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①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理想,教育的远期目标;学生全面基本得到发展,而各自得到不同个性发展,就该成为我们的现实理想和近期目标。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③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②开展面向全体的全面教育。(高校的专业化教育形成了人的新的片面发展。全面教育的内容是由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来决定的,包括:体质、政治思想、智力、情感、社会劳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教育。)③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①不能要求在某学科的某节课后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变化,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②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意。)④教师应树立全面负责和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思想。(①自身必

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学有所长学有所

专;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自己必须首先在人品上过得硬;③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首先具备审美素养。)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指德智体美等发展,还有对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立体式教育)。

6.人道主义:指一切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保障人的权利的道德思想体系。(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的欧洲)

7.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全面发展原则。

8.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核心地位,是教师职业体系的总纲,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

9.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其含义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所谓全面,主要是指人的各项个性因素的全面提高和养成。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人的个性,它是指单个的人所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的总和,它表示的是使这个人区别于所有其他人的特殊性。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内涵是:一是人的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充分发展;三是强调个人素质能力和全社会成员的素质能力统一发展。

10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方针的核心和教育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

11.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①人的解放是起点。②是一个历史过程。③集体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即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的自由。”

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教师职业活动中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普遍规律的一种反映,是一定社会对教师教育行为的基本要求)

所谓爱岗敬业,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对于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自己的岗位上,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目的要求,自觉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必要性:教师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必须要求爱岗敬业;是复杂而充满创造性的职业;是极其繁重而需要自我牺牲精神的职业;教师价值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是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爱岗敬业具体要求:要热爱教育工作;要树立教育事业心;要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

依法执教必要性: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保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需要。

依法执教具体要求: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懂法守法。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爱岗敬业(要求:畏业爱业乐业创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教学相长(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要求:当学生的朋友助手导师。),严谨治学博学多才,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热爱学生,教学相长。

法论;有崇高的人生理想;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认真备课,做到一丝不苟;科学施教,做到兢兢业业;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甘于奉献。三是时代风貌方面的要求:开拓进取,做一个开拓型教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做一个事业型教师;勇于创新,做一个创造型教师。四是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在而自豪;三是以“人梯”,“红烛”而自赏。

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推动作用;自我评价作用;激励作用。

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誉观:一是深刻理解人民教师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职业义务,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个人的自尊。二是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把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结合起来。三是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划清荣誉和虚荣的界限。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是老师在面对两个以上的道德行动方案时,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自愿自觉的判断取舍和决定一种道德行动方案的过程。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原则: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精神价值原则。

4.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价值冲突:①由于社会或他人对教师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教师内心的矛盾。②由于教师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是持久性;三是实践性。

教师道德修养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

(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性论的基本原理,结合自己的道德实践,试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马克主义认为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是人性是后天形成的,由主体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二是人性善恶是具体的,历史的;三是人师生关系特点:关系上的特殊性;角色上的差异性;人格上的平等性;情感影响上的相互性。

师生关系教育意义:影响学生可塑性;影响信息的传递;影响学生心理;影响学生的学习。

师爱的教育意义:师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包括:目的性,广泛性,科学性;师爱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热爱学生具体要求:全面了解学生;要热爱所有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学相长的含义:一是教师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相互促进,在教育中促进学习,在学习中促进教学;二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学相长具体要求:科学定位自己角色;向学生学习;换位思考。

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科学和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这是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

治学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严谨治学的具体要求:树立优良作风;刻苦钻研业务;强化教育能力;处理好教学和治学的关系。

博学多才的教育意义: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是教师承担其职责的重要保障。

博学多才具体要求:一要做到博学,包括:广博的一般文化知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精深的教育专业知识;二要做到多才,包括:智力;专业能力;创造力。

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教师劳动的必然要求;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集体主义的必然要求;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是创造和谐心里环境的保证。关心集体的要求:热爱教师集体,维护集体利益;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珍惜集体荣誉;自觉维护教师集体的团结。团结协作的要求:认识教师之间的关系;尊重和关心每个同事;善于合作,共同进取;正确开展竞争;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作为学生的行为准则,成为可资学习的表率,可效法的榜样。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要求(大题):一是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科学的世界观,方

待人处事上,做到真诚热情。

2.简述教师在风度仪表方面的要求:①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②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③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④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⑤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⑥总之,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第六章教师道德范畴

所谓教师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作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产生影响的基本概念。

2.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履行的职责。

教师职业义务特点:一是要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二是出于道德义务选择的行为,教师不企求相应的报酬;三是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职业义务的作用:一是正确的道德义务观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二是正确的道德义务观可以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三是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教师的道德责任问题的重点应当是责任感或义务感的培养:一是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二是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三是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

4.教师的职业良心: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职业良心的内容: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教师职业良心的特点:层次性高,教育性强。

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①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②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③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

6.教师职业荣誉:指教师在履行教师道德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教师职业荣誉的本质:以教师所处的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职业道德关系为基础,是一定社会现存的职业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教师职业荣誉的主要表现:一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二是以“桃李满天下”

8.教师职业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教师职业幸福的特点: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

教师职业幸福的作用:一是推动教师正确的人生目的和道德理想的巩固和发展;二是有利于教师树立高尚的情操;有利于推动教师创造性地工作。

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一是应当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二是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三是还应当具有审美的素养。9.教师职业公正:就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坚持原则,为人正直,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所有学生,是教师职业公正最基本的要求。

教师职业公正的特点:公正的教育性;公正实施的实质性;公正主体的自觉性。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爱无差等,一视同仁;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长善救失,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点面结合。除了对自己的公正,对同侪的公正,对学生的公正之外,对家长的公正,对社会的公正也是教师公正的应有之义。教师职业公正的作用(论述题):一是有利于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二是有利于教师威信的提高(是否公正,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当中的形象的好坏);三是有利于学生道德成长(教师的公正,对学生的未来的生活对于追求道德公正起到很重要作用);四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教师公正对于成绩好学生,不好学生都起重要的作用);五是有利于社会公正的实现(学校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一部分,是社会公正的起点)。

如何做到教育公正:自觉进行人生修养;提高教育素养;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做到公正与仁慈结合。第七章教师道德行为及其选择

1.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产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2.教师道德行为: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在其以教师身份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学生学校社会及他人的行为。的义务之间的冲突。③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5.教师道德评价:指与教师职业劳动相关的人们,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教师群体或个体的个别或一系列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表明褒贬态度。

6.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作用:①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中介作用。②教育作用。③裁决作用。④维护作用。

7.(论)如何进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考察与判断:①注重行动的考察,是教师道德评价的特征之一。(a善的动机表现在教师对动机的确立和方案的制定上的深重和认真;b善的动机表现在行为进行中的积极态度;c善的动机还表现在对待已经发生的坏效果的态度上。)②效果的善恶是教师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a效果是客观的其善恶性质相对于动机而言更明确更直接;b动机和效果的辩证关系说明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定的动机引出一定效果,一定效果总由一定的动机引起c不能仅凭一时一地的效果,要用发展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分析善恶,进行评价。)③实践是检验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的根本依据。(a动机和效果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实现;b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过程;c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从根本上检验行为的善恶。)

8.道德行为的特征:①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②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自觉的自我选择的行为。③是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9.教师道德行为评价的依据:①动机、效果及其辩证关系。(动机是行为主体在行为之前自觉追求的一定的目的愿望或意图,效果是行为主体的个别或一系列的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②动机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在行动总体上是统一的,二者存在差异和矛盾。)

第八章教师道德修养(目的是培养道德的品质)与道德品质

1.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教师道德修养特点:一是自觉性。二

性善恶具有可变性。

(1)教师道德修养的必要性。①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②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需要进行道德修养。③道德品质的后天形成和可变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进行道德修养。(2)教师道德修养的可能性。①每一个教师都有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力。②社会或阶级为教师进行道德修养提供了条件。③人性的后天性和可塑性是道德修养的先决条件。

简述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①理论学习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学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学习党和政府关于教育方针和政策;学习优秀教师的思想和事迹)。②实践锻炼方法(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③慎独方法。慎独: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和标准,又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境界。

2.教师道德品质:是指以教师为职业的道德主体所特有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是教师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和一贯表现。

教师道德品质构成:教师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拓进取,公道正派,廉洁自律,是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也就是人们在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利益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和行为特征)

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关系: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积累;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内在根据;道德品质是行为整体的稳定特征。

3.简述教师道德内化(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教师道德内化的意义:①完成教师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升华。②实现了教师道德的规范作用。③达到了培养新一代教师的道德目的。

第五篇:2012教师岗前培训真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2范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单选题(60)每题1分 共60分

(1)教师在进行道德选择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

A:爱职业B:爱学校C:爱集体D:爱学生

(2)建立社会主义是为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充分福利和自由的全面发展”,这是()

A:列宁的观点B:毛泽东的观点C:孔子的观点D:柏拉图的观点(3)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由两大学派创立的,即()

A:孔孟B:儒家和墨家C:孔子和老子D:老子和孟子(4)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办起“私学”的是()A:老子B:墨子C:孔子D:管仲

(5)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在()组织学生团体

A:省内B:校内C:班内D:校外

(6)对道德本质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政治关系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阶级关系D:上层建筑

(7)嫉妒心是影响教师团结协作的一大障碍。因此教师在团体中应()

A:善于合作B:善于应酬C:善于掩饰D:善于忍受(8)道德品质是主体()

A:学习道德理论的结果B:遗传获得的属性C:先天就有的特征D:自觉意志的凝结 24(9)市场经济肯定个人的合理利益,这和社会主义道德所要求的集体主义()

A:是矛盾的B:是对立的C:并不矛盾D:互相矛盾(10)教师职业荣誊是以职业()

A:道德义务为基础的B:道德情感为基础的C:道德舆论为基础的D:道德理想为基础的(11)教师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是()

A:教师的职业认识B:教师的职业理想C:教师的职业收获D:教师的职业目标

P32(12)学生在心理和道德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

A:好坏不分B:敌视教师C:向师性D:攀比之风

(13)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兴起了一项重视儿童自身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创造活动、充满教育人道主义精神的运动,这项运动是()

A:“新教育运动”B:“自然教育运动”C:“进步教育运动”D:“儿童教育运动”(14)关于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品质不是一定道德行为的积累B:主体个别道德行为可以确定其道德品质的特征 C:主体的道德行为是其道德品质的实践基础D: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外在根据

(15)人道主义原则在教师道德行为选择中具有特殊地位和意义,这主要是因为()

A:教师职业劳动手段的特殊性B:教师职业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C:教师职业劳动环境的特殊性D:教师职业劳动方法的特殊性(16)教师公道正派的道德品质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不在教育活动中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二是()。

A: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B:不断的提高业务能力 C:广泛的团结每一个教师D:严格的遵守每一项纪律(17)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居于最高层次的是()

A:人道主义原则B:教书育人原则C:全面发展原则D:一视同仁原则(18)从狭义上说,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是()

A:教师职业义务B:教师职业良心C:教师职业荣誉D:教师职业偏好(19)中国封建社会官学体系最完备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汉代C:唐代D:宋代 P24(20)教师职业幸福的关系性,即()

A:自我性与社会性B:体验性与满足性C:给予性与被给予性D:指导性与被指导性

P116(21)教师是在人类的()实践中出现的A:教育B:生活C:经济D:政治 P22(22)我国高等教育法所称的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A:低级中等教育B:低级高等教育C:高级低等教育D:高级中等教育(23)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但从本质上讲是()

A:矛盾的B:毫无关联的C:有利益冲突的D:志同道合的

(24)道德义务是一定社会和阶级的()和规范对人们行为要求的反映

A:道德观点B:道德行为C:道德良知D:道德原则P99(25)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实现一切人的解放和自由作为奋斗目标是()

A:人本主义B:人文主义C:以人为本D:革命的人道主义

P46(26)所谓()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及对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A: 教师职业良心B: 教师职业荣誉C: 教师职业义务D: 教师职业公正P102(27)道德品质是一定道德关系的体现,这种体现在本质上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反映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社会环境的反映D:社会矛盾的反映(28)教师道德行为的前提是()

A:道德情感B:自身的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选择能力D:对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

(29)充分认识和体味()有利于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过渡,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A:教师职业义务B: 教师职业幸福C: 教师职业规范D: 教师职业荣誉

(30)“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说明,一个合格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业务能力,又要具备()。

A: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B:完善的道德选择能力C:规范的语言表达能力D:高潮的组织管理能力(31)教育人道主义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具有()

A:人道主义的情怀B:法律观念C:家庭观念D:应变一切的能力

(32)要求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儿童的天性实施“自然教育”的是()

A:卢梭B:马斯洛C:罗杰D:维多利诺

(33)人道主义可以是一种哲学,也可以是一种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但是其主要指的是()

A:一种方法B:一项规定C:一门法律D:一种道德原则(34)把教育和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的倾向为()

A:代替论B:分家论C:自发论D:等同论

(35)从伦理学的角度,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首先要()

A: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B: 漠视学生的主体性C: 关爱优秀学生D: 尊重和信赖学生(36)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

A:劳动B:阶级分化C:脑力劳动的出现D:职业活动的出现(37)教师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

A:桥梁和纽带作用B:简单复制的作用C:接收和转达的作用D:可有可无的作用

(38)个人关心自己的荣誉,本质上是关心社会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评价,这也是()A:克服虚荣心的必经历程B:追逐个人利益的必经历程 C:过分展现自我的必经历程D: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经历程

(39)“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这段名言出自()

A:夸美纽斯B:蔡元培C:卢梭D:柏拉图

(40)以下各条中,教师最主要的劳动手段和工具是()

A: 教具B:书籍C:知识D:材料(41)教育能力的核心是()

A:学习能力B:教学能力C:科研能力D: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42)教师在师生关系和教育活动中的角色是()

A:朋友、助手和导师B:权威C:慈父D:领导者(43)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

A:影响人的灵魂B:开发人的智力资源C: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D: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44)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A:可以偏废B:相辅相成C:相互分离D:毫无关系(45)从狭义上说,所谓教师道德范畴,是指()

A: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对教师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概念P97 B:教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构成辩证统一关系 C: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D:反映和概括有关教师道德现象的各种概念(46)教师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是()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人道主义D:功利主义(47)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式有()

A: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B: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

C:学历教育与全日制教育D: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48)教师具有牺牲奉献精神,这种精神经常被誉为()

A:园丁B:工程师C:蜡烛D:明灯

(49)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教师应该是()的优秀人物”

A:多才多艺B:技能突出C:知识渊博D:道德卓异

(50)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道德修养是()

A: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B:培养合格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C: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D:传播传统文化的需要(51)教师要想担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必须做到()

A:放弃个人利益B:不顾自己感受C:按部就班D:满腔热忱(52)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53)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下不属于国家教育方针内容的是()A: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54)汉代私学已大体形成这样三个阶段()

A:启蒙、专经预备和专经B:小学、中学和大学C:启蒙、私塾和官学D:启蒙、私学和官学(55)无论从伦理学、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威信与提高教学质量()

A:不成比例B:成不确定比例C:成正比例D:成反比例(56)资产阶级道德的主要规范是()

A:利己主义B:个人主义C:自由、平等、博爱D:人道主义 P13(57)如果因为教师侵害学生权利而导致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那么就要追究教师相应的()

A:法律责任B:道德责任C:行政责任D:人道责任

(58)教育实践证明,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教师的形象B:教师道德修养C:教师的智商D:教师的体格(59)我们讨论教师职业义务问题,其重点应当是为了()A:每一个教师的幸福快乐B:教师责任感或义务感的培养

C:明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D: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担当大任(60)教师的道德情感根源于教师的()。

A:职业道德认识B:职业道德信念C:职业道德修养D:职业道德实践 多选题(20)每题2分 共40分

(1)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体现在()

A: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B:维护和推动社会发展C: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D: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2)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在()

A:人格上平等B:价值取向和谐C:交互活动中民主D:知识水平上一致(3)教育工作中的恪尽职守,内涵主要有()

A:从职业规范上说, 要求教师按照教育事业对教师的要求尽职尽责

B:从教育效果上说, 要求教师不能误人子弟,要尽全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C:从家庭关系上说,要照顾好自己的老人和孩子D:从社会关系上说,要对朋友守信(4)教师职业义务的作用是()

A:正确的职业义务观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巨大鞭策力量 B:正确的职业义务观可以调节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C:正确的职业义务观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D:正确的职业义务观可以促使教师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5)经过形成全员育人局面,要逐步实现()

A:育人队伍网络化B:育人内容系列化C:育人手段多样化D:育人方法科学化(6)道德的起源是()。

A: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B: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C:社会分工是道德从萌芽到生成的关键条件D:文字的产生(7)“师爱”的广泛性体现在()

A: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B: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C:对学生一视同仁D:主要关心有创新性的学生(8)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指的是()

A: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B:人的能力的充分发展

C:少数人的全面与充分发展D:个人素质能力与全体社会成员素质能力的统一发展(9)教师的内心信念来自于()

A:教师的道德环境B:教师的良心C:教师的义务感D:教师的行为选择(10)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A:推动作用B:崇尚作用C:自我欣赏作用D:激励作用

E自我评价作用(11)教师公道正派的道德品质,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要求()

A:办事公道B:赏罚分明C:一视同仁D:牺牲自我(12)如下关于教师之间竞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教师之间的竞争有利于教师拼搏进取B:教师之间的竞争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C:教师在竞争中要讲风格、讲道德、讲合作

D:教师在竞争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3)教育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人的活动,因而完全应该是()

A:人性的B:人情的C:人道的D:人文的

(14)职业道德有别于道德的其他类型的独特的属性,表现在职业道德()P15 A:在内容上具有职业性B: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具体性 C:在调节范围上具有有限性D:在功能上具有适用性(15)教师职业公正的内容包括()

A:对己性公正B:同侪性公正C:朋友性公正D:对象性公正(16)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P35 A:劳动对象的复杂性B:劳动内容的复杂性C:劳动过程的复杂性D:劳动心理的复杂性(17)教育要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这体现在教师要()A:尊重人B:关心人C:理解人D:爱护人(18)下面是古人对“义”的关注的是()

A: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B: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D:行而宜之之谓义(19)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有()

A:从根本上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B: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 P21 C: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D: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倡导与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A: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市场竞争秩序B: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 C:有助于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D:毫无意义 其他信息

保存成功(2012/9/16 14:59:40)提示: 考试时长(60分钟)剩余时间(0小时14分钟58秒)

提示:考试期间请勿关闭窗口、刷新页面!(系统每隔20分钟自动保存一次答案)该试卷共100分

下载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海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5篇材料)

    小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时代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 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然而,人类文明......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今年1月1日国家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正式颁布实施。通过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我们作为幼师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试题2015

    《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考试题型 (考试时间: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 一、不定项选择题(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正......

    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5篇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论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校: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姓名:陈赪曌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高等教育岗前培训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名词解释 *1、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道德意识现象:是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种具有善恶......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岗前培训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单位: 姓名: 学号: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在用人方面提出了四个层次要求,一是德才兼备,二是有德无才,三是有才无德,四是无德无才,宁愿用无德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题培训

    “立德树人 成就未来” -----龙门中心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专题培训 一、教师爱岗敬业 教师爱岗敬业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上的内容: 1.情感上——爱校爱教爱生。 对自己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