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

时间:2019-05-13 06:09: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

第一篇: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

《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

读书笔记

周龙美

近年来我们英语教育专业的部分实习生对中学英语课时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欠科学合理,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片面性或随意性。这是因为这些学生对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学习与掌握不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英语教学法中存在的层次性。此外,部分实习生对《九义课标》和中学英语教材钻研不透彻,还不能充分理解教材内容,因此无法选准适合某些课时内容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法的层次性

第一个层次:方法论(methodology)。侧重教学框架内的教育学;是在以语言学为主的相关理论引导下侧重学生怎样学会目的语。

第二个层次:途径(approach)。是具体的教学法,国内外较为著名的外语教学途径、路子有:交际途径,自然途径,任务型语言教学;立体化教学路子等。

第三个层次:策略(strategy)。根据一定的理论(模式)设计出自己的实施方案和教学方式,并通过教学实践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和方式;也可看作是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并逐步形成的学习策略。《九义课标》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并指出:“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果、发展自主能力的保证。”

第四个层次:方法(method)。是具体的、多项的或成系列的,为实施某些教学理论服务的方法。教学途径是原则性的或原理性的,而教学方法则是操作性的。

第五个层次:技巧(technique)。是教学法中最具体、最细微的层次。

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model)既可指一门学科的理论总模式,也可指某些经过学者归纳总结而提出的理论模式;可指属某种教学路子范畴,由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并已经通过实践检验,可为他人所引用的教学模式。《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所创教学模式还可视为成套、系列的教学方法,并可有层次大小之分。如阅读教学模式、课文教学模式等,且课文教学模式还可以细分为“合—分—合教学模式,预习—阅读—讲练—讨论小结,复—改—变—问”等模式。上述五个层次的教学法概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三、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

(一)重要性与必要性

中学英语教学法所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是教学主体(学生)、客体(教材)和媒体(教师、教法等)。教学方法对头,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头,则会事倍功半。当前,《九义课标》倡导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这指的是在这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教学途径。选用某个教学途径也还需考虑我国英语教学的国情与区情,并不是要我们盲目照搬。

(二)选择依据

1、了解《九义课标》要求

《九义课标》从前言(课堂性质、基本概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和实施建议几个方面对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作出了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要求。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首先应从学程(小学、初中或高中)、年级(三—六年级、七—九年级和高中各年级)、学习阶段(上、下学期)、单元或具体的某个课时去选择并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或课时教学方法(途径、学程;方法、课时),而不是层次不分、生搬硬套,更不能牛头不对马嘴。

2、从国情、区情实际出发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欧美等地实施效果很好,但在引进我国这几年中,除在某些城市重点中学中实施能奏效外,事实已证明它在我国许多城乡中学中实施效果都不理想。这是因为:1.人家西欧的英语教学大多是二语教学,他们的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已具备了一定的目的语基础;而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英语绝大多数是从零开始的,二者性质大不相同。2.人家的经济条件、教学设施、班级人数等跟我们的相比也大不一样,机械照搬人家的教学路子或课堂教学方法,当然难以取得高效。3 从教材或课型实际出发

教材内容和课型不同,所采用的教学、训练方法也应不同,否则也难以奏效。按教材内容、课型不同分,有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课文教学等;训练方法可分听力训练、口语训练、阅读训练、书写、写作训练及其综合训练(如听说、听写等)。我们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就应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课型去考虑,而不能随便按上个什么交际法、五步法就了事的。

4、从学生实际出发

学生学习英语的程度、水平、经验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三)供参考的一些课堂教学方法技巧

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型的不同,笔者在这里简介一些较为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供初上岗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行将毕业的英语专业实习生选用。语音教学

a.先听音,后开口

b.模仿法、示范法、辨音法

c.比较法(英英比较、英汉比较)

d.综合训练法(包括发音、语流、语调等的综合训练,单音、单词、词组、句子、段落等的综合训练,个别、结对、小组、集体综合训练等。)词汇教学

a.音、形、义、用结合法 b.情景法,拼读法

c.利用句型教词汇 d.词汇、语法结合法

e.词汇、文化结合法f.逐层加深法

g.前缀、后缀法 h.阅读补充,归纳使用法

i.结合课文教词汇 j.集中分散法等语法教学

a.比较法和情景法 b.归纳法和演绎法

c.句型结合法 d.词汇结合法

e.交际、思维法 f.循环加深法

g.用中学习法 h.课文结合消化法等听力训练

a.过好语言、词汇关 b.理解、反应法

c.集中、分散法 d.分析、综合法

e.视、听、说结合法 f.实物、动作结合法说能训练

a.听说结合法 b.思维训练法

c.模仿训练法 d.推陈出新法

e.作值日报告 f.复述课文法

g.精确、模糊训练法 h.课内外结合法

i.多种形式结合法(独白、对话、表演、戏剧等)阅读训练

a.背景介绍法 b.标题讨论法

c.课前准备法 d.精泛结合法

e.朗默结合法

f.区分活动法(细读close、略读skimming、跳读scanning等)

g.速度、数量结合法 h.理解、反应结合法

i.读后活动法(小组讨论、写读后感等)

7写作训练

a.长期、早期训练法 b.从书写到写作

c.仿写法 d.读写法

e.写日记、周记 f.联词成句,联句成篇

g.长短结合法 h.自学法等

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表面上看是件简单的事情,其实并不尽然。要使我们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做到事半功倍,我们在选定课堂教学方法之前,就必须加强教学法理论学习,正确区分教学法的层次性,注意其层次上与用法上的不同。同时,还应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因材施教,并且认真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这样,我们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时,才能Hit the nail,(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外语教学法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也叫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意思;

3.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翻译法的缺点是:

1.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力;

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缺点是:

1.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使用语法解释,禁止使用母语,禁止在初期水平上使用翻译;

7、只有在长期严格的句型操练和大量机械练习之后,方可进行交际活动;

8、先听说后读写,即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口语之后方可从事阅读与写作;

9、通过教授语言结构(即句型的系统教学)来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以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语言项目的难易来安排学习顺序;

12、教师为中心决定内容,控制学生并使学生严格纳入此法的训练轨道,尽力避免语言错误;

13、语言的准确性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15、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脱离语言内容和语境的句型操练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

3.放松读写训练,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实践能力。

四、情境法(Situational Method)

情境法也叫视听法。针对听说法脱离语境,孤立地练习句型,影响培养学生有效使用语言能力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在法国产生了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

其优点是:

1.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外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语言;

2.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

其缺点是:

1.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

2.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五、认知法(Cognitive Approach)

六十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和竞争都需要高级外语人材,听说法已不能满足这种新的发展形式,认知法便在美国诞生了。认知法把语言学习看作是智力活动。认知法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学到每一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听懂和应用从未学过或见过的句子,这就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在教学中强调发挥智力的作用,让学生理解所学的材料,掌握语言的运用规律,强调有意义的操练活动。

其优点是: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在理解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操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其缺点是:

1.对语音语调要求不严格; 2.没有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交际法也叫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或意念法(Notional Approach)。交际法是70年代根据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和韩礼德(Halliday)的理论形成的,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学派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其优点是: 1.重视学生的实际需要;

2.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恰当地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其缺点是:

1.如何确定和统计功能、意念项目,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以功能意念为线索组织教学大纲,很难保证语法项目编排的体系性。

七、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在世界语言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其优点是:

1.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3.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4.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5.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7.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八、社团语言学习法(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社团语言学习法又称咨询法(Counseling Learning),产生于60年代初期的美国,是由古兰(Charles Curran)创立的。这种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外语口语。它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服从学。教师是顾问,是辅助者,学生是“病人”。教师注意的中心是“病人”的需要。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依靠学生的母语,逐渐由学生的母语过渡到外语。

这种教学法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学生用母语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学生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在圈外。学生可以是零起点的外语学生。如果一个学生想对小组或某个学生说几句话,他就用母语说,顾问就把他的话翻译成外语,然后让学生重复这句外语。接着,别的学生就用母语回答,顾问再翻译,学生重复。这样,会话就会继续下去。如有可能,可以把会话录下来,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有关新语言的信息。如果学生愿意,顾问可以给更多的指导,解释一些语言规则。

在开始阶段,“病人”中会出现迷惑不解、混淆的情况,但是在顾问的帮助下,会慢慢好起来,开始用外语说一个词、一个短语,不用翻译。这是“病人”由完全依赖顾问到独立学习的第一个标志。随着“病人”对外语的逐渐熟悉,直接用外语交际就会发生,顾问的指导就会减少。数月之后,“病人”就会用外语进行流利的交际。从完全依赖顾问到完全独立,其间分以下五个阶段:

1.完全依赖顾问; 2.会说一些外语词和短语;

3.逐渐独立,但还有一些错误需要顾问纠正; 4.只需要顾问解释一些成语、具有特殊意义的固定表达法和语法;

5.独立、自由地交际。顾问虽出场,但保持沉默。社团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学。

九、浸入式/沉浸式(Immersion)教学

浸入式/沉浸式(Immersion)教学是一种以外语为各学科教学语言(除母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浸入”在外语环境中学习各种学科知识,从而使单一的外语学科教学与使用外语进行的各种学科知识教学相结合。1965年,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兰伯特学区进行了第二语言(法语)浸入式教学实验。该实验自幼儿园起,直至高中毕业班,取得了显著成效。20世纪80年代起,法语浸入式教学在加拿大各地区推广。当前,每年有30余万在校学生接受第二语言(法语或其他语种)浸入式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外语教学日趋低龄化,并与各学科教学内容相互渗透。侵入式教学较好地顺应了这一潮流。1997年,在我国西安开始了中国——加拿大教育合作项目“英语浸入式教学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幼儿园)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浸入式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浸入式教学法以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和语言学为其理论基础。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可以塑造,人在青春期前易于掌握语言技能。过了青春期,多数人的心理机能和认知图式基本定型,对掌握语言技能不再那样敏感和有效。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对学习第二语言态度积极。随着年龄增长,伴随着某种经历而产生的想法(如:害怕说错而羞于开口等)会对学习第二语言造成消极影响。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在6岁(或7岁)以前,每天都能在语言环境中自然习得某些交流技能,而不需要接受系统的指导。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语言的敏感性会逐步减弱。因此,早期浸入式教学活动能使幼儿在语言敏感期依靠特有的认知能力习得第二语言。基本特点

外语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工具;

外语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 外语语言学习隐含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学科知识以外语承载,是显性教育内容。外语以其工具性作用成为隐性教育内容。

2.评析

1)、浸入式教学使英语教学从单纯的英语学科教学发展为英语语言与多种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运用英语的时间及范围。

2)、浸入式教学能将英语教学活动,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学习、运动和游戏活动中,这对4-6岁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幼儿尤为适合。

3)、在幼儿园使用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应正确处理母语(汉语)教学活动与英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可在开展汉语教学活动的基础上,适当使用英语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即:半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

4)、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对幼儿教师的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开展浸入式英语教学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师资条件。

十、沉默法 沉默法(the silent way)是美国教育家 Caleb Gattegno)设计的一种外语教学法。该教学法认为,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量沉默,而让学生尽量多开口。沉默法的要点是使用彩图表和奎西奈彩色棒(Cuisenaire rods).主要的学习理论假设:

(1)通过发现或创造,而不是通过记忆和重复学习效果更好;

(2)通过相应的物体学习有助于学习效果;(3)通过解决与学习材料有关的问题有助于学习效果。

Gattegno对语言理论在外语教学法中的作用公开持怀疑态度。他认为,语言是经历的一种替代物,因而正是经历赋予语言以意义。

沉默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语言的基本要素的训练培养初学者听和说方面的能力。

Gattegno 把语言学习看作是一种通过自我意识和自我挑战的个人成长过程。学习者起先经历一种对某一特定方面活动无序或几乎无序的感觉,随后慢慢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然后开始一种系统的分析,最初通过不断的试验,而后通过对已获得的其它技能进行系统直接的试验,直到完全掌握。学习者必须培养自我独立意识、自主能力和责任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影响所教的语言内容。在沉默法中,学生的角色是多种多样的。有时他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有时作为小组活动的一个成员。学习者有时还要扮演教师、陪练、解决问题者和自我评估者等角色。学生必须自行决定什么时候该扮演什么角色。

在沉默法中,教师的沉默是其主要特色。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自我控制,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作为样板,随时向学生提供帮助、有求必应的角色心理。

Gattegno指出,在沉默法中,学生的学比教师的教更重要。

Stevick 提出,沉默法中,教师的作用有三个,(1)教;(2)测试;(3)不妨碍学生。

总的说来,沉默法中,教师的作用就给学生创造一个鼓励冒险、提高学习效率的环境。教师本人作为一个中立的观察者,对学生的成功与失误不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学生把教师看作一个不偏不倚的裁判。

十一、暗示法

暗示法(Suggestopedia)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罗札诺夫(G.Lozanov)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暗示法主张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人的潜力,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以便有效地完成学习伍务。暗示法由此而得名。另外,暗示法采用加速的方法进行外语教学,所以,它又称为暗示速成教学法(Suggestive-Ace1eratively Learning and Teachinhg,简称SALT)。

暗示法的主要教学原则如下:

1.语言材料的大量输入:暗示教学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语言材料量比常规的外语教学法所规定的量要多好几倍。据试验,120个学时可学2000个词。

2.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外语学习过程是大脑思维活动和情感同时作用的过程。脑子的左半球主管语言和逻辑思维,右半球主管非语言和形象思维。如果在学习外语时,采取措施,使两个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就比用一个左半球好。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联系越紧密,效果就越好。暗示法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集中无意中得到的信号去达到一个有意义的目的。

3.创造心情舒畅的气氛:外语学习环境幽雅。舒适的软椅排成半圆形,光线柔和,有音乐伴奏。语言材料的输入采用戏剧、诗歌等方式,并伴随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在这种和谐的环境里,学生的紧张心理消除了,心情舒畅,充满乐趣,善于想象。这种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超级记忆能力,加速记忆效能,提高学习效果。

4.借助母语翻译和对比:在学习过程中借助母语翻译,并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开发学生的智力。

5.建立高度的自信心:鼓励大胆说外语,尽量少纠错,避免造成紧张气氛。

6.创造自然的情境:暗示法在学习过程中创造了十几个自然的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语言材料应用到交际情境中去。

十二、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全身反应法他主要是根据大脑两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主要是形象思维,左脑主要是逻辑思维,强调要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它强调要在真正的情景里面来进行教学。根据学语言本身的规律,从小孩学语言的角度来看,首先是要学习听的能力,然后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说的能力,再发展成读和写的能力。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强调首先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要大量听一段时间以后,听到一定的基础了,到小孩子愿意说了,就水到渠成地开始说了。这样学生说的不紧张,说的很自然,是要在熟了的基础上再来输出(production)。

主要特点:

1)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2)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该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

3)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强迫学生发言。

4)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这样可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主要优点

1)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验体验中学习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2)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3)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学生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

5)全身反应法这一教学方法,验证了“快乐”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人们喜欢活动给他们提供生理的、认知的、心理的快乐。

4)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主要缺点:

比较抽象的单词和句子很难用TPR来表述,教师在向学生解释一些抽象的事物的时候会比较困难。

十三、习得、监控理论的自然法

自然法(the natural approach)为泰勒(Tracy D.Terrell)和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在1977年所倡导。泰勒是美国加利福尼业大学爱尔伐因分校的西班牙语和语言学副教授,克拉申是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语言学系副教授。泰勒依据自己在70年代初开始外语教学实验所积累的资料和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监控理论”提出了具有新原则的自然法。

1、什么是自然法

自然法在概念上是指大部分依据在自然环境中,在非院校环境中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它是想提出一种在院校条件下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在自然法的方法中没有一种方法是新颖的,这些方法在过去的直接法、听说法和交际法中都有涉及。所不同的只是自然法把习得理论运用于各种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许多教学情景中。但自然法也不同于暗示法、全身反应法、咨询法、沉默法等交际法。它们只偏重于一、二种中心技巧。例如,暗示法要求特殊的设备和教师的强化训练。自然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技巧类型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它能与上述各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技巧相协调,而不仅仅依靠它们中的任何一种。自然法把习得第二语言的方法,其中包括暗示法、咨询法、沉默法、全身反应法等交际法运用的各种方式方法,结合起来组成一种新的方法。所以它是一种吸收了直接法、听说法和各种交际法之长的综合教学法。新的自然法的要点是:课堂供习得之用;要求提供足量的可理解输入;教师只用目标语,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学生可用母语和目标语两种语言回答问题;以及主张说话自发产生等,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2、自然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克拉申和泰勒在回顾外语教学法的历史时阐述了自然法产生的历史背景。16世纪传统的外语教学法主张不用母语,像幼儿学习母语一样学习外语,提倡口语,不讲语法。19世纪的语法翻译法着重讲语法,难以培养交际能力。19世纪90年代产生的直接法也主张学习外语要像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一样。20世纪40年代末诞生的听说法也强调培养口语,不讲语法。但是不论是直接法,还是听说法都不是习得语言,而是学习语言;只是教语言,而不能培养出言语交际能力。认知法回到了语法讲解和操练规则上,有意识地讲解、操练规则和学习语言形式,也只是教语言,不能达到掌握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目的,而60年代和70年代间的各种交际法又偏重于某一二个中心技巧。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探索,一种灵活运用各种交际法的方式方法而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完全可以习得用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的新的自然法就应运而生了。

3、自然法的理论基础 自然法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近十几年来许多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里运用自然法习得理论教各种语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习得理论的中心假释是语言习得只能在理解信息这一种方法中产生;只有当获得理解输入、听读理解另一种语言时,人们才能习得语言。这意味着习得主要基于听和理解语言,而不是说和写。初学语言的目的是提供理解的输入。语言习得的关键因素是使学生能理解教室外的语言,习得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交际是以一种可理解的方式得到理解和反应的。交际活动中的每句言语、每个行为都发生在特殊的情景中并要求人们必须理解对方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个性、时间、地点,然后决定用非正式或正式的外语与对话人交际。在特殊情景中进行交际,适应性、可接受性、确切性是很重要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和个人因素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学习语言要使学生感到有价值。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向学生介绍语法结构,学生则依靠学习,逐一掌握语法规则并保证无语言错误。在这种情绪非常压抑的课堂情景中,学生是很难掌握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际能力的。自然法认为,学习语言要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以降低情感障碍,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输入感兴趣,使课堂变得轻松愉快。

4、自然法的优缺点

自然法的优点是:①强调足够量的理解性输入;②培养口笔头交际能力;③主张在此时此地情景中交际;④注意力集中在交流信息上;⑤理解是表达的基础;⑥强调低情感障碍。

缺点是:①习得知识不能转化为学习知识,两者无相互作用说法不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②学习对获得流利的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极有限的说法太绝对化;③过低估计语法的举一反三作用;④习得过程需要较长时间。

十四、折衷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不能包医百病,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趋向,就是对各种英语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的态度,取长去短,优化配臵,把一对对相互矛盾的方法结 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新的方法即“折衷法”或“新教授法”。

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相比,它的特点是:

1、在母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即实行既利用又控制的原则,既不象语法翻译法那样完全依靠母语,也不象 直接法,听说法那样绝对排斥母语,而利用理解、比较、对比等积极作用,排除其不利于思维的习惯、语感等消极干扰;

2、在处理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上实行折衷。即既要注重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又要加强 语言的知识性学习和训练;

3、在对待口语和书面语问题上实行折衷。听说读写是教学目的,也是教学手段,相辅相成,应阶段侧重,目标侧重,综合训练,而不能象某些教学法那样或偏爱听说、或侧重读写;

4、在处理整体与局部关系上实行折衷。即注重句单位教学为主,词单位教学、课文中心教学以及语音、词 汇、语法各单项教学为辅,不走极端;

5、在处理内容和形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上实行折衷。既重视形式和结构,更要重视内容和功能,不象 听说法那样只重视形式与结构,而忽视内容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要兼顾语言形式、结构及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功能,即不仅要知道怎么说才对,更要了解说什么才更合适,更得体。教学内容务必在真实的有情景的连贯 语言中出现,而语言的形式、内容和功能又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从而增长知识结构;

6、在具体教学方法上不拘一格,灵活多样。归纳法和演绎法折衷使用,既可在归纳中演绎,又可在演绎 之后再归纳;

7、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既 学会又会学,既活学活练又活用;

8、在对待语法和翻译上实行折衷。即不走极端,而是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恰切使用,既不谈语法翻译“色变”,

第三篇: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流程

孝义七中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与流程

为响应我市全面推进课改的重大决策,深入践行课改理念及基本思想,进一步加大课改的步伐。我们外语组首先要每位教师明确老师干什么,学生干什么。高效课堂每个环节如何操作,总结了简要的模式与流程。

一.出示目标

形式:学生读学生听或学生齐读。出示目标,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二. 导入

用简洁、自然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 自主学习《预习检测》

学生:通过预习,通览本节课的内容,找到学案上的答案,在课本上勾、画、圈、点、用笔画出不懂之处。

老师:下达指令,合理分配时间,行中随时了解学情,适时指导。

四.小组合作

老师:组织管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心中有数,耳听八方,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随时观察,适时点评。

学生:以小组为核心,组织参与小组活动,一帮一,互帮互学,解决疑难,由易到难。互相交流,找出共同的难点,摘录记载,准备提问。

五.展示交流

每组选一名代表出示小组讨论结果于口头或笔头。展示内容进行板书,让大家一目了然。随后,各组长点评本组答案,语言要简炼,准确,条理,也可适时拓展补充。声音洪亮,站姿大方,面向大家。非点评学生认真倾听,记好笔记。

六.效果检测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老师提前好学案,对学生进行检测,有基础题和能力题,让人人都有事干,好学生能力有所提高。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检查答案,个别问题,小组解决,共性问题,大家解决,也可以组与组之间互帮互助。

七.小结提升

老师用精练语言小结本节重难点,学生写收获体会。

第四篇:心理学原理与英语教学法

心理学原理与英语教学法

内容提要 本文从联想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四个方面阐述了心理学原理对英语教学法的各个学派所起的作用,并论述了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侧重地组织英语教学,培养和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注意搞好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等。

一、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法的影响

心理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是英语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它研究学生如何学得与习得外语知识、技能和发展智能的心理过程、心理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外语教学法的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心理学依据。当代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中,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主要归纳为下列几种。

(一)联想心理学

法国的古安(F·Gouin)和德国的贝利兹(M·D·Berlitz)所倡导的直接法(Direct Method)就是以联想心理学为其理论根据的。直接法也称口语法(Oral Method)、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

(Psychological Method)等。它的基本原理是“幼儿学语论”,即根据小孩学习本族语的自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外语教学过程和基本教学方法。它主张学外语先听后说,不主张先见文字;不经本族语的翻译;不主张系统地学习语法。在用直接法的教学中,有记忆心理的依据。记忆在外语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记忆又是很复杂的心理过程。所以,这里着重从联想心理学谈谈外语记忆问题。

1.联想是记忆的基础。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只把现成的教材重复一遍,而是通过把材料加工,创造情景,形成新的语言材料,用直观手段和启发的方式,引起学生思维,即让学生在大脑皮层中已建立起来的和建立不久的痕迹处于频繁的多方面的联系之中,引起学生众多的联想。联想越多,记忆越牢。

2.动觉记忆是联想心理学在外语记忆中的体现。记忆和视觉、听觉、运动觉、触觉等各种感官活动密切相关,外语记忆就是在大脑皮层上声音和文字符号与其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暂时联系的形成和巩固。心理学实验证明,要记忆一个单词或一个句子,让学生通过耳听、口念、眼看、手写、心想,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使大脑两半球同时发挥作用,这种多种刺激的识记比单一的视觉记忆效果要好得多。所以,直接法用外语讲练外语,辅之以直观手段,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言语动觉器官都充分动员起来,一起开动运用,有利于记忆。

3.用联想加强记忆。因为联想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极易产生联想。这一规律用在外语教学上可加深记忆效果。例如,学习英语单词hand,就可以联想到人体各部分的名词:arm, shoulder, foot, leg, eye, ear, face, nose, mouth, head等;学习到bike这个单词,又联想到交通类的名词bus, car, taxi, train, plane, ship, boat等等。这样进行有机的联系,可以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闻一而知十的效果。学习单词是如此,学习句子亦然。把句子放在一定的上下文(即语段)中来学,或在一定的情景中来学,比在孤立的单句中学要容易得多,记忆也牢固得多。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实验,反对内省,它提出刺激-反应(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在外语教学中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是通过反复刺激和反应,反复操练形成习惯的过程。他们认为,学习语言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通过口语训练掌握外语。利用心理学上的这种剌激反应理论,强化操练,最终形成自动化的习惯,达到脱口而出,从而学会语言。这就是在直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说法(Aural-Oral Method),它是用新的理论武装起来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和结构语言学的句型训练的体现,它在理论上比直接法更为完整。这种方法在40-50年代比较流行。60年代比较有名的、为大家所熟悉的《英语九百句》(English 900)就是按听说法的理论编写的。此外,还有《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看、听、学》(Look, Listen and Learn),《学好英语》(Success with English等。听说法对我国英语教学影响也是很大的,1978和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受教育部的委托,分别制定了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编写了新的中学英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和教材都吸取了听说法的一些教学原理,强调用听说法进行教学,即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加强言语技能的训练,把听说领先法作为我国中学英语的教学法。教材与教学均突出了句型训练。词汇要通过句型、话语去学,讲单词尽量不用本族语。语法学习要在句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认知心理学

60年代科学飞速发展,需要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当时流行的以培养口语能力为主的听说法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以美国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认为,语言是受规律支配的符号体系,人类学习语言决不是单纯模仿和记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活用的过程。因此,强调要通过学习和掌握语法规律来学习语言。他认为,人类能借助有限的规律推导、转换、生成无限的句子。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l)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知教学法”(Cognitive Approach),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重视人的思维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这种理论也称为认知-符号学习理论(Cognitive-Code Learning Theory)。认知心理学试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言的习得要通过对语音、词汇、语法的分析理解来掌握语言结构;学习句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学习语言要有意识地学。它主张让学生在有意义的交际情景中操练外语,那种无意义的模仿记忆、不理解而过多的死记硬背都是不可取的。在处理听说读写关系方面,反对听说领先,主张口语和书面语同时并进,一开始就进行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可以利用母语,但要恰到好处,不可滥用,讲解语法时,可用两种语言进行对比。

(四)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和语言学的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是外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之一。它主要研究人们学习语言的心理过程。70年代初产生的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就是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的。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为纲,以培养交际能力为主的一种教学法体系。功能法也称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或者意念法(the Notional Approach)。它的创始人是英国的语言学家威尔金斯(D·A·Wilkins)。

心理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的心理包含两个重要方面: 一是运用语言表达什么思想(即内容),也就是意念。二是怎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即形式),也就是表达方式。功能法的出发点,就是要在交际活动中表达意念(思想内容)。他们认为,外语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学生是内在因素,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外语学习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外语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目的,要注意因材施教。同时强调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还认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是由有错误、不完善的言语过渡到正确的、完善的言语的过程。因此,学习语言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容许出差错。学生会在以后的语言交际活动中逐步改正这些错误。而教师应由表及里,透过错误去发现学生理解上和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予以解决。

功能法主张语言的学习应从功能到形式,从意念到表达。功能指语言行为,即用语言做什么。意念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来的,强调思维过程中想什么,即用语言表达什么内容。教学内容以表示数量、时间、次数以及打招呼、邀请、告别、询问等意念和功能为纲,针对教学对象的不同需要作出安排。选择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最需要的内容作为语言教材。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教学过程要交际化,活动要以学生为主。要让学生充分接触所学语言,在真实的交际中学习所需的语言。交际既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也是外语教学的手段,还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因此,在外语的课堂教学或课外活动中,教师要提供真实的情景,为学生创造适当的外语环境,提供交际所需要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学习和运用语言。

70年代中期,功能法传入我国,有些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材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均吸收了功能法的一些优点。交际性已成为我国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近年来,国外一些具有交际-功能教学法思想的英语教材也传入我国,其中由亚历山大编写的教程“Follow Me”(《跟我学》)是最畅销书之一,我国中央电视台也于1982年1月开始播出,对我国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心理学原理在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英语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特别是学习心理学指导具体的英语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拟就这方面谈几点认识。

1.掌握学习语言的一般心理机制,并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认为,语言是后天发展的剌激和反应,是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第二信号系统的建立。他们认为首先是外界剌激,然后大脑做出反应。而语言是人的潜在认识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自然表现,如听说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等。因此,学习语言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是大脑机制充分地运用起来,这是一个极重要的因素,这就是所谓认知。语言是行为、习惯和经验,语言又是理性、智慧和天赋。也就是说,语言既是模仿性行为,也是创造性行为。语言的学习要模仿,但不能单纯机械的模仿,还要通过运用人的大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CD2〗思维。幼儿的语言和成年人的语言不同,成年人的语言也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这都说明人类的思维能力在起作用。

外语学习要通过交际才能学得和习得,才能提高。乔姆斯基把人类学习语言的才能叫做“语言习得机制”。人类具有一种天赋的学习语言的质体,人脑可以对信息加工、归纳。儿童学习语言,学得又快又好,主要是因为儿童有天赋的学习语言才能。幼儿从有意识的第一天起,就不停地学习周围人的说话方式,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从而通过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愿望等。儿童在讲话的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观察,另一方面进行记忆,通过思维,慢慢得出一些规则。儿童学习说话的实践告诉我们,语言学习就是要进行创造性的模仿,要从小在交际中不断运用、磨练,才能学到。为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要遵循外语学习心理机制的特点,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① 英语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要根据实际条件尽可能创造外语环境,在情景中进行学习。② 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学习英语能象幼儿学说话那样由不自主到自主地学习。③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教学方法方式要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容易受到鼓励和强化的情况下进行学习。

2.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要有所侧重地组织英语教学。少年儿童可塑性强,不害羞,性格外向,模仿力强,爱说好学。教师要利用这些特点,抓住有利时机,通过直观手段,使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搞好这个基础阶段的教学对今后学习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内容增加,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也随之变化。他们对于学习上的机械模仿以及直观讲解的兴趣逐步减弱。性格由外向逐步转为内向,学习自觉性和独立钻研能力逐步建立,理解记忆强于机械记忆。这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自觉地进行意义性和交际性的操练,在实践中感知语言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对比,去认识语言规律,掌握语言结构,培养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

3.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B·Bruner)曾提出知识结构论和发现法,认为教学目的应兼顾发展学生智力的内在目的和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外在目的。从生理学看,能力是智力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表现,智力则是人的认识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等。在现代教育里,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使儿童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发展智能。发展智能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外语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智能的活动必须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也就是要在外语情景中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等进行交际。练习内容要新颖、生动,形式要多样、灵活,同时调动多种分析器官参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强烈的智力活动,而不是“填鸭式”地满堂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通过认知、加工、创造、运用,提高语言水平。

在注意发展智力的同时,要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运用社会心理的归因理论,即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或他人活动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而激发学习动机就要提高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学,利用感情色彩浓厚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的直观兴趣不是目的,但有利于调动自觉兴趣和潜在兴趣)。自觉兴趣表现为求知欲;潜在兴趣表现为情感、意志、目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热情,增强毅力,加强信心,产生学习动机(尤其是内在动机),并培养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精神。

4.注意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心理协调,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这是英语教学交际化的这一基本原则所决定的。虽然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心理学角度上讲,师生之间的心理协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这不仅是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问题。而情感是教学中的心理条件之一,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且是伴随着感情的交流。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方面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感情因素,保持饱满的热情;另一方面要以情动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感情,便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协调一致,以达到加速双边活动的进程。其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创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就需要:① 师生明确教学目的。一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师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的进行讲练活动。② 课堂教学注意直观性和游戏性。③ 多用启发式,多提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④ 师生关系要平等、互爱,团合作,互相促进。总之,教师要教书育人,教学中做到动之以情,寓教于情,教与学配合默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大大提高。

第五篇: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

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韵语识字教学法》子课题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语文“双轨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三十八项优秀课题之一

《“积累﹑感悟﹑模仿﹑创新”立体化作文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李玉文 徐婵英

课题组成员:徐英俊、于桂玲、徐淑秀、王 淼、徐春宝、姜红杰、倪

静静、孙志明、孙春梅、叶秋红、高文军、张建功、李晓辉

报告 执笔:李玉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虽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到位,但很难作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组织获得性的学习,必然造成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缺失。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已经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教育界公认的“高耗低效”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平面型的单向、单线性弊端,“双轨教学”在继承传统优势吸纳已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构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新的框架结构,在双轨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与“自由读写”并行,接受性学习与获得性学习优势互补,形成了语文“双基”、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可以协同发展的有效教学常规。如何在双轨教学的框架结构中丰富和发展语文学科的立体化教学,是我们选择定位的研究方向;基于研究的操作可行性,我们又在此方向上确定了探索小学作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

在我们的研究中继承与发展下述一些改革与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姜兆臣关于“韵语识字”和“起步成篇”的研究成果。“韵语识字”在双轨教学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课本识字与环境识字的结合,可以兼容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等识字法的优点,能够以阅读识字为主做到大量识字和达成尽早读写的目标。“起步成篇”的作文教学体系虽然特别适应学业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若经过改进和完善,注意了避免“就高不就低”的问题,就会同样有利于习作困难学生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二是丁有宽先生创立的“读写结合教学法”。该法从写四素俱全的一句话起步,历经四素俱全的一段话、四素俱全的文章开头、四素俱全的文章、六素俱全的文章五个阶段,并把五个阶段细化为小学作文五十法,从而使作文教学程序步入了清晰规范的轨道。但此法对具有习作学习优势的学生而言,显得教学要求相对偏低、训练内容过于细碎和教学过程过于平坦,若能进行必要的整合与简化,注意了克服“就低不就高”的问题,这种读写结合法就会帮助所有学生产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机制,形成读写相长的发展局面。三是吴立岗先生关于小学生作文动力机制的研究成果。小学作文以写实的记叙文为主,对于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和缺少书面语言训练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遇到“画鬼容易画手难”的问题,只有依据低年级儿童心理和思维的特点,提供自由立题立意的机会,注意想像或童话作文引路,才能切实解决“无米下锅”或“无话可说”的问题,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四是李昌斌先生关于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的研究成果。四步训练的程序反映了从用嘴“写”的说话到用笔“说”的写话和从片段到篇章的习作学习规律,但语文教学总是以篇章范文为教材中介的,若能同时重视从读写到听说的训练和加强句段训练与布局谋篇的直接联系,就可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实行部分与整体和个别与一般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我们关于小学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特别重视学习和借鉴上述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以烟台市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海阳实际,首次提出了线形作文训练机制,初步形成了的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新思路。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范畴与内容

所谓“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立体化模式”,就是在“双轨教学”的框架结构中,根据“积累、感悟、模仿、创新”四种学习习作的要素相互 联系与作用的内在机制,采取“句子、句群、结构段、成篇文章“的线形训练方式,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作教学活动,形成课堂教学实而不死、自由读写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保证每个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语言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普通小学的作文教学,实验范围是全校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韵语识字前提下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运作机制;二是作文1-5年级五步分层的具体操作机制;三是作文起步成篇的线形运作机制的探索。实验的主要内容在五个年级分步进行:在一年级主要以识字和读书为主,注意各种句子的训练和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成篇文章训练;在二年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成篇的前提下,把一年级训练的构成成篇文章的各种句子扩展为句群;在三年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成篇的前提下,把二年级训练的构成成篇文章的各种句群扩展为结构段;在四年级系统训练成篇的文章习作;在五年级主要是成篇习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课题研究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以练文育人为宗旨,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前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契机,以模仿为手段,以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推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切入口,围绕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改革目标,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体系。实现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在立体化习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中,我们特别强调实施如下的四条教学原则:一是面向全体、练文育人的原则。课堂辅导,信息反馈等面向每一个学生,将练文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强调文以载道和说做一致,追求真、善、美统一。二是激励为主、寓教于乐的原则。课堂教学重视情景设计与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激发、培养与保护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自由读写都要注意以表扬为主,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学习的成绩,坚持“扬长”以“克短”。三是尊重主体、开放教 学的原则。充分尊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教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的主动性,注重授之以法、提高能力。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充分利用国语教学的丰富社会资源,开放教学,保证学生在广泛的交际、交流生活中观察、体验、学习和领悟,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循序渐进原则。创设学会学好每一个课题的前提条件,切忌好高骛远,注意“低起点,慢起步,逐步提高要求”,努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积累。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措施

根据上述课题研究的设想、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我们的实验过程与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语言与生活同时积累,奠定作文教学的基础

从积累的角度看,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识字积累,我们以韵语识字为基础,以环境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为辅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体识字模式”。二是阅读语言积累。由于识字任务的提前完成,我们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也随之相对提高。在严格执行烟台市课外阅读六落实要求的同时,我们规定1—5年级的阅读总量分别是8万字、26万字、60万字、80万字、80万字。在抓好阅读的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搞好语言片段的背诵与抄写。背诵的内容应包括立意材料、思维材料、五步分层范文、各种体裁与题材的整篇范文、优美语言片段材料。原则上要求学生每个点每学期应背熟4个片段。三是生活积累,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观察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做好有序、全面、比较、联想、思考、反复观察。观察的内容要写成日记,并在谈天说地上交流。

2、读写交替感悟,形成读写相长的发展机制

一是坚持从读悟写。在阅读教学中,强调 “从读学写”,明确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作文的任务,在扎实教学字、词、句、朗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对应性的作文训练。通过及时的迁移和训练,既节省了作文指导课的训练时间,又增强了训练效果,使学生学习习作时有“法”可循,有“例”可依。二是坚持以写促读,让学生带着习作的具体任务或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文章用词造句、布局 谋篇、取材立意的方法,通过阅读和及时练习不但巩固了字词,锤炼了句段,还在谋篇时感悟了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段中怎样分层,意义段怎样由几个自然段合并而成……,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借鉴丁有宽的记叙文“五十法”,让学生读写结合,在读与写二者交替感悟上升中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通过密台阶、大容量、小坡度的具体感悟训练设计,使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3、模仿范文范例,掌握写作规范和表达规律

从模仿的角度看,我们着眼句、句群、片段和成篇作文等,指导学生模仿,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一是明确不同年级学生的模仿重点。对一年级学生要求重点学习四素句,在一句话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会写完整的四素句;对二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模仿句群,初步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对三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模仿片断,明确开头、结尾、过渡段的写作特点和基本方法;对四年级学生重点要求模仿成篇作文,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方法;对五年级学生重点要求模仿语言特色,能够个性化地写作。二是坚持坚持以作文系列训练为线索组织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指导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法指导时,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对句段的重点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再通过多角度的练习巩固知识点,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学生掌握作文方法的基本规律要“死”,而具体运用则要“活”,在作文教学中先“入格”再“出格”,实现由“行文有法”到“文无定法”的飞跃。

4、视习作为创作,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文是高度综合的语文教学活动,学生习作就是他们进行创作和体验创新的过程,所以要根据生产作品的创作需要组织教学过程,为他们顺利地进入综合与创新的过程打好基础、提供条件和创设环境。为此,我们首先创新了小学整体作文的训练思路,在引进姜兆臣“起步成篇说”和借鉴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基础上,以“下游学生吃得了,中上游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为原则,明确了“起步成篇,篇内分层”进行“句子、句群、结构段、成篇文章线形训练”的教学思路,帮助一年级的学 生用各种不同的句子构成成篇文章(用四素句开头做第一段,用并列、连续、四素、总分句组合起来做中间段,用感叹句做结尾);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把各种句子扩展成句群,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把句群扩展成结构段,从而形成了“起步成篇,篇内五步分层”的习作教学新格局,帮助学生踏上了习作创新的平台。

二是创新了小学作文训练的总体程序。根据习作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汲取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并实行了“起步成篇,童话引路,分层训练,个案五段”的习作总体训练的五步程序:第一步,指导学生做好写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臵作文题目,指导学生围绕题目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推荐相应的范文范例阅读或背颂,学习方法,积累语言。第二步,指导选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题目交流素材,教师点评指导,确保材料符合题义和新颖典型。第三步,指导审题,列提纲及试写。教师结合写作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审题、确定中心与文章结构、试列文章提纲。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试写文章。第四步,进行三个修改。一是指导修改。学生初稿完成后,教师随机抽取好中差三份初稿查阅,给全体学生示范修改过程,指导学生修改初稿。二是互相修改。学生之间互相阅读对方的文章,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看法不一时要互相讨论。然后把自己初步修改过的文章草稿在同桌、小组乃至全班不同范围内交流,请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综合各种意见,学生自改成文。在同桌个人、同桌、小组或全班集体评议等不同形式修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原作进行综合性整理疏通,形成一篇自己感觉满意的文章。为确保修改的过程管理与效果,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稿纸,稿纸使用要空一行用一行。第五步,评价反馈,巩固提高。教师对学生习作评价的眉批和尾批要有针对性和鼓励性,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最后一次修改,并认真思考体会经过同学多次评议和教师精心修改的文章,实现巩固通过,做到举一反三。

三是创新小学作文训练体例。我们的每个作文训练案例,都设有训练要求和理论提示,不但有明确的训练重点和目标,而且还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克服了传统作文空洞无物的弊端。为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写 作技巧,每个案例均设臵了语言积累项目,提供了多篇范例和病例,让学生通过正反例文的比较,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扶、放,引是写前进行具体的规范化指导;扶是在具体的试写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同题目的范文,让下游学生借助于范文能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放是在试写过程中,鼓励中上游学生以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材料为原料,自由地创作与创新。

四是创新作文单项训练模式。把每一个级部每一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点分散在每一篇课文之中,落实语文训练组教学“从语言文字到思想感情,从思想感情到语言文字”的授课要求,做到“五步分层,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一课一得”,解决了作文教学模糊随意的弊端。

四、实验成效和讨论

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初步形成了小学习作教学的立体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练文育人宗旨,以绿色作文为方向,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前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契机,以模仿为手段,有利于提高师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要求。

2、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语言积累的量与质得到明显提升,不但写作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而且对习作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不断增强。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市教学质量抽测中,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连续两次成为语文教学的先进单位。

3、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整体性提高。在改革中学习,在试验中研修,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相长,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有3人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有12人的授课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质课、创新课;有21人的教改论文在省市级科研成果中获奖和在专业报刊发表;有4人被评为新课程改革优秀实验教师。

尽管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师资和条件 的限制,我们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

1、由于学生年龄和智力的局限,模仿学习机制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又带来了雷同作文现象。如何改善和控制模仿学习在立体化习作教学中的内容范围、作用方式、数量质量和时间,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2、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小学生习作的立意和素材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如何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和保证生活积累的深度,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利用小学生的记忆力和好奇心组织大量新鲜精品的阅读和专题性的自由写作活动,显然有利于语言与生活的积累,但小学规定课程所需的时间有被抢占的可能。

参考文献:杨初春的《实用快速作文法》、《实用快速阅读法》,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欧阳代娜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姜兆臣的《小学教学科学高效探索》、袁浩的《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事件》、丁有宽的语文教学系列论著

附录1: 句子、句群、结构段、文章的线形训练示例

李玉文

------句子。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

田地里,稻子熟了,棉花白了,各种水果跳离大树。秋风秋雨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

我爱秋天的奉献与滋味!------句群。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因为他有自己特殊的美------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秋天是丰收与金色的季节。无边的稻田里,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都是黄金。在稻田南边,白花花是好大的一块棉花地。果园里也热闹非凡,苹果、橘子、鸭梨争先恐后地跳离大树,抢着往园林工人的竹篮里跳。

秋风秋雨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夏意,带来了凉爽。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成一只秋的进行曲。我爱秋天,我爱它的美,爱它的奉献,也爱它的滋味!------结构段与文章。

我爱秋天

我爱四季,但相比之下,我更爱秋天。她虽没有春天那么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也没有夏季那么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也不象严冬那么玉树琼枝,粉装玉砌,但她有自己特殊的美------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季节。无边的稻田里,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都是黄金。啊!怪不得割地的农民乐得连嘴都合不拢。看着这样丰硕的成果,谁不心里乐开花呢!瞧,在稻田南边,白花花的那是什么?呀!好大的一块棉花地,雪白的棉花在灰色的干巴的棉叶里象个桃子一样,难怪人们都爱叫它们棉桃呢。果园里,苹果、橘子、鸭梨争先恐后地跳离大树,抢着往园林工人的竹篮里跳。它们仿佛在说:“快加把劲呀!市场上的男女老幼正在等着我们呢。”你说,这美丽的秋景怎不喜人呢?

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我却觉得秋风秋雨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夏意,带来了凉爽。它从耳边擦过,“呼呼”的,好象早秋婆婆在叮嘱那些调皮的小孩:“入秋啦,天凉啦,快多穿些衣服吧,免得受了寒!”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成一只秋的进行曲。其中的意味是深长的,使你回忆往事,令你思念家乡。与其说这是乡愁,倒不如说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秋雨把梧桐哥的衣裳打湿打黄,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色衣装。我爱秋天,我爱它的美,爱它的奉献,也爱它的滋味!

附录2:仿写案例 原文:

我的家乡

(小学韵语教学课本(实验)语 文(第二册)阅读课文1)

我的家乡是个有山有水的小村子。

村后是北大山,山坡上有很多果树。春天可以吃到杏,秋天有甜甜的红苹果和大山梨。村前是一大片平平的田地。你看,玉米快要收了,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村东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的马车、汽车来来往往。村西是养鱼池,水上还有几条小船。

站在山顶往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像画一样美,我的家乡真是个好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仿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大村子,它的名字叫“院下”。村子的西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山峦,足有上千顷。山坡上有各种各样的果树。春天可以吃到酸中带甜的大红樱头和黄黄圆圆的大山杏子,秋天有甜甜的红富士、乔纳金、小果光、金红星苹果,富士山似的大黄梨,刺猬式的板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吃的蟠桃。村东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的拖拉机、公共汽车、小轿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景象。公路的东侧是一大片平平整整的稻田。夏日的夜晚,一阵微风吹过,股股迷人的稻花香味直扑村子而来,沁人心脾,香人心田。正当人们沉醉于稻香、诉说着丰收年景之际,一片蛙声由远及近而来,更使人感到夏夜的安宁与静谧、生活的幸福与祥和。依稻田东侧而存在的是海阳市著名的留格大河,像一条玉带自北向南飘过村边,用她那甜美的的乳汁浇灌着肥沃的土地,养育着2000多院下村民,解决了半个海阳城人的喝水大计。在汛期的夜晚,如果你走在河岸,夜晚的鸣蝉会奏响优美动听的乐曲欢迎您,哗哗的流水会唱着、笑着、跳着向你表示友好,而后欢畅地向前奔流,不时激起朵朵细小的浪花,像碎玉般洒落岸边,飞溅到你的脚上。

村后是花岗岩矿区,一块块巨石随着车流的涌动走出海阳,或达神州东西南北,或飘洋过海飞出国门,正所谓地球广厦千万间,处处可见院下岩。

村南是一大片一大片肥沃的田地。你看,硕大的白菜蹲在菜园里,绿绿的头,白白的身,像一位位漂亮潇洒的胖哥哥;憨厚朴实的高粱,风吹日晒,黑红脸色,显现出健康的体魄,日夜守卫着田野,堪称田野卫士;亭亭玉立的玉米妹妹,穿着乳白色的礼服,秋风一吹,露出了金色的内衣,映着太阳的光芒,显得灿烂夺目。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站在村西的山顶往下看,百树丛生,千草丰茂;村北村南皆佳水,可见群燕翩翩舞。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录了我儿时的梦幻,家乡的一草一木寄托着我童年的暇思。家乡的山真美,家乡的水真甜,家乡的田真肥,家乡的人真好。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壮美如画的大山村,更爱建设家乡、繁荣家乡、昌盛家乡的父老乡亲。

下载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语立体化教学法的原理与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合集)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一、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一、语法翻译法语法翻译法是中世纪欧洲人教希腊语、拉丁语等死语言的教学法,到了十八世纪,欧洲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现代外语课,但仍然沿用语法翻译法,当时语......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价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胡春洞) I. 问题和思考 1. 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光靠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就行了吗? 2.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有哪些? 综合法或折衷法是主要......

    外语教学法流派学习心得与体会(5篇)

    外语教学法流派学习心得与体会 一、学习形式 我们班17人一共分为四个小组,四个男生刚好分到每个小组里。我们分别以小组为单位,依据外语教学法产生的时间,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时期......

    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研究

    摘要 任务型教学法已逐渐成为我国外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各种任务或活动为目标,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文章从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

    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

    《张思中与十六字外语教学法》学习心得体会 2011年01月10日 11:48:34 来源:凤冈县永安镇龙山完小 作者:王泽波【字体:大 中 小】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终于学完了张思中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