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思路(最终版)
”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旨在向社会提供完整 的教学产品,向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将单一分割的教学要素扩展为全要素的、多功能的和立体化支撑的完整构架。
(1)会计立体化教学模式应从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工具上入手,立足于解决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2)会计立体化教学模式应向师生提供该课程全套的“教与学”解决方案,缩小教学质量的品质差异,提供 保证教学质量和稳定教学质量的打包措施。(3)会计立体化教学模式应发扬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方法的统一。
三、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途径
会计立体化教学的架构及其构成组件包括5个方面,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教学手 段。各要素内部存在若干子要素,前者为横向组合,后者为纵向组合。各要素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这种立体组合结构,可以确保教学理念的先进、教学内容的准确适度、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教学手段和工具的有效适用。1教学理念
传统的会计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基本 特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主考,学生应试”。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往往忽视学生自身的能动性。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会计教学过分重视传授和灌输知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课堂教学缺乏活力,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理念成为创新教育的前提。
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 ①师生和谐平等;②“主导”和“主体”兼顾;③不断的知识更新。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进行发现式、探索式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教会学生判断是非曲直,并帮助他们找到相应的处理方法。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会计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在会计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处理方法,要使理论知识转化为运用技能,并发展成灵活运用能力。在会计教学中尽量把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例子搬上课堂,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创造条件。这种教学理论突破了原来以讲授理论为主,而不是以实际运用为主的设计思想和体系,向突出实践运用能力培训的方向改变。2教学内容
会计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是融税收法律法规和会计核算为一体的特种专业会计。随着税制 的完善,会计的发展以及税收、会计的国际协调,会计的作用也将日益突出,运用会计学的理论分析当前的财税政策的价值也将越来越大。而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体系来看,会计课程基本上以各类税种的相关税收政策为主,缺乏与当前热点经济问题的联系,难以为学生提供新的科学分析方法。另外,在会计处理上,目前的教学内容缺乏财税对比,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容易混淆。因此,如何使会计的讲授与当前财税问题联系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是会计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教学内容改革过程中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要求,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财税专业人才。3教学方法 对于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传统上教师多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则采用“启发式”教 学,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启发学生积极地、科学地去思维、去探索,使所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真正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素质的提高。对于教学方法的立体化构建,首先,教师先设定着眼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学目标。不断为学生营造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不断创设“最近发展区”,营造一个和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为他们主动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要与教材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课堂信息的交流应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以及学生的自我反馈的知识、情感交流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立体网络,使信息得到及时交流和反馈,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机会体验成功。其次,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主动求学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有自觉学习的意识;对学习有既定的目标,有自主发展的意识;对学习有责任感,有自强竞争的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情感专注,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勇于提问、质疑,敢于想象;手脑并用,独立完成课堂练习,争取新颖别致;与教师、与同学配合默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思路去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概括起来,会计立体化教学模式是4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一是课堂精讲,辅以讨论、答疑和无纸化考核;二是案例教学;三是项目研究教学法,四是模拟仿真教学。4教学手段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单一,主要的教学仍是依靠“黑板+粉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十分有限。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会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三应该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既有较强信息能力又有扎实专业基本功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立体化的教学手段由以下3方面手段组成:一是传统教学沟通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文字图表语言、形体语言;二是现代近距离沟通手段,如计算机、计算机小程序、计算机局域网络、网络论坛、网络答疑、网络测验;三是现代远程(师生分离)沟通手段,如因特网、专线网、网络课程、网 络论坛、网络答疑、网络测验等。通过立体化教学手段的组合应用,可以把原来一些较为枯燥乏味的学习会计课程的基础知识制成相关电子课件,使教学成为一种流动的过程,既满足外部世界和社会需求快速更新的需要,也可以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呈现出生动、形象、人机交流、即时反馈等特点。它改变了过去简单文字或孤立图形传递信息的状况,能多角度、高效率地呈现与描述同一教学内容,以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感官参与,身心投入。如此丰富生动的学习环境能保证学生学习兴趣持久旺盛,学习内容经久不忘。5教学工具(含教学环境)传统的教学工具非常简单,主要有黑板、纸质教材、纸质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简单的教学工具已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工具,特别是现代的高新教学工具,以此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立体化的教学工具见表1。
表1 立体化教学工具 工具类别教学工具 内容载体
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纸质教材、实训教材、教案、电子
教案、光盘、软盘、硬盘、网络课程等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模拟实验室、因特网、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等 辅助教具
投影、图表、数据、纳税申报表实物、黑板、白板、电脑、电子助学课件等 教学资源
教学素材库、惯例法规库、税务案例库、税务网站库、自
编试题库、自编案例库等
四、结 论
“税务会计”立体化教学是以系统科学等现代教育理论
为指导,以整体优化课堂结构为中心,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
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
模式。该模式调动了各方面的人力资源,激活了教学过程中 的各个环节,如教书与育人并行、教学与科研并行、教改与学
改并行、教研与学研并行、课内与课外并行,并将教学实践上
升到教育教学理论层面,使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它将打破
“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和
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表1 立体化教学工具 工具类别教学工具 内容载体
教学大纲、实训大纲、纸质教材、实训教材、教案、电子
教案、光盘、软盘、硬盘、网络课程等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模拟实验室、因特网、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等 辅助教具
投影、图表、数据、纳税申报表实物、黑板、白板、电脑、电子助学课件等 教学资源
教学素材库、惯例法规库、税务案例库、税务网站库、自 编试题库、自编案例库等 四
第二篇: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与构建思路论文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育发展进程中,除了加强专业化人员的培养外,也更多的关注到了大学生身体健康方面的内容,因此就需要更多的推广和普及高校体育课的发展和改革,为了实现促进大学生身身心的健康,以及保持其个性的发展,要对现有的大学体育课程教育模式进行整合和构建,设计一种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状况的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构建;整合1引言
根据历年来的大学生体质检查报告来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运动的缺乏和肥胖人群的增多,同时数据也显示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全面下降,这就给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警告,在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的单一和落后导致了在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大学期间繁重的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也导致了学生缺少锻炼的时间,长此以往就更加的导致了学生主观意愿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双重缺乏。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步伐的推进,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学生能力的提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大背景下,体育课程教学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也要将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和重构,以满足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以及保持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全面贯彻和落实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体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与学校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相适应,以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2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2.1基础和专项同时展开的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所指的是在学生大一大二的阶段同时开始体育基础课程和体育的专项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体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能通过专项课程引导学生接触和掌握某几种特定的体育运动,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对于专项体育运动的能力,提高其运动水平;其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运动思想和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和技巧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缺点,其优点在于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体育运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基础构建的同时注重运动专项的发展,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能够促进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其缺点就是整个大班的教学不容易掌握教学的进程和重点难点,而且对于评价的成绩过分注重,而缺少了对于学生掌握运动方法的引导。
2.2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和中学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一致,所强调的是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授体育的基本理论以及进行技术指导,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均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导向,学生缺少了选择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机会,这个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比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良好的建议,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方面,虽然很多教师的讲授中所涵盖的面比较广,但是实际上却缺少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学生在整个课堂的教育中不能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自主的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方式,因此其个性的发展受到抑制,而且过分的注重体育技能的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讲授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能从其主观的意识上面加以改变,也缺失了体育意识的培养,这自然就导致学生不能有积极锻炼的意识。
2.3“一体化”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引导和培养,并且对于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作为整体考核的一部分,结合课堂教学的考核,全方位评价体育课程的质量,这种方式关注的重点在于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教授基础的运动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固定的主题,而是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状况而经常性的调整,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大,但是由于这种方式能够切实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体质的提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目前在高校中的运用最多。
3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整合和构建思路
3.1指导思想的改变
主要是将体育课程教育的教师导向改变为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在课堂展开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高度参与,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体育运动的魅力,掌握运动的基础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以兴趣为导向的情况下,让学生能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愿望。
3.2“教学俱乐部”模式
这种模式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也有涉及到,但是在新的背景下可以对这种模式进行重构,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的项目,以及任课教师,同时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上课的时间,给与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以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同时也保证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可以设置不同水平的教学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选择不同的课时,以保证学生的运动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而且学生可以选择固定的项目不断的发展自己的水平,这样学生在自主选择的情况下,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于单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保证其不会失去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以后体质的提升有了更好的保障。
3.3增加高年级的锻炼机会
在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大部分只设置了从大一到大二的体育课程,而在大三大四之后主要是专业的教育,高年级的学生也就渐渐缺少了体育锻炼的机会,两年的不锻炼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体质的下降,而且也让学生的习惯性运动减弱,因此在高年级的时候增设体育课程,并适当的延长课堂教学的时间,同时组织多样化的竞技比赛,让高年级的学生也有充分的参与的空间,不仅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提升,也能更好的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也要理解到体育运动是一辈子的基础事业,要注重对于学生长期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提高自身的体质,并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结语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校的教育中也要注重对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充分挖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潜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协调发展,同时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将教学模式和学校特点充分的融合,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整合和构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教体艺(2002)13号.[2]王林.关于综合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调查和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22(3):72-73.
第三篇: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
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韵语识字教学法》子课题 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语文“双轨教学”实验与研究》子课题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三十八项优秀课题之一
《“积累﹑感悟﹑模仿﹑创新”立体化作文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李玉文 徐婵英
课题组成员:徐英俊、于桂玲、徐淑秀、王 淼、徐春宝、姜红杰、倪
静静、孙志明、孙春梅、叶秋红、高文军、张建功、李晓辉
报告 执笔:李玉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虽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到位,但很难作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组织获得性的学习,必然造成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育缺失。近二十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改革已经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教育界公认的“高耗低效”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平面型的单向、单线性弊端,“双轨教学”在继承传统优势吸纳已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构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新的框架结构,在双轨教学体系中,“课堂教学”与“自由读写”并行,接受性学习与获得性学习优势互补,形成了语文“双基”、语言能力和人文素质可以协同发展的有效教学常规。如何在双轨教学的框架结构中丰富和发展语文学科的立体化教学,是我们选择定位的研究方向;基于研究的操作可行性,我们又在此方向上确定了探索小学作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
在我们的研究中继承与发展下述一些改革与研究的经验和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姜兆臣关于“韵语识字”和“起步成篇”的研究成果。“韵语识字”在双轨教学体系中可以有效地实现课本识字与环境识字的结合,可以兼容分散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等识字法的优点,能够以阅读识字为主做到大量识字和达成尽早读写的目标。“起步成篇”的作文教学体系虽然特别适应学业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但若经过改进和完善,注意了避免“就高不就低”的问题,就会同样有利于习作困难学生提高学习的速度和质量。二是丁有宽先生创立的“读写结合教学法”。该法从写四素俱全的一句话起步,历经四素俱全的一段话、四素俱全的文章开头、四素俱全的文章、六素俱全的文章五个阶段,并把五个阶段细化为小学作文五十法,从而使作文教学程序步入了清晰规范的轨道。但此法对具有习作学习优势的学生而言,显得教学要求相对偏低、训练内容过于细碎和教学过程过于平坦,若能进行必要的整合与简化,注意了克服“就低不就高”的问题,这种读写结合法就会帮助所有学生产生读写结合的学习机制,形成读写相长的发展局面。三是吴立岗先生关于小学生作文动力机制的研究成果。小学作文以写实的记叙文为主,对于缺乏独立生活经验和缺少书面语言训练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遇到“画鬼容易画手难”的问题,只有依据低年级儿童心理和思维的特点,提供自由立题立意的机会,注意想像或童话作文引路,才能切实解决“无米下锅”或“无话可说”的问题,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四是李昌斌先生关于小学作文四步训练的研究成果。四步训练的程序反映了从用嘴“写”的说话到用笔“说”的写话和从片段到篇章的习作学习规律,但语文教学总是以篇章范文为教材中介的,若能同时重视从读写到听说的训练和加强句段训练与布局谋篇的直接联系,就可能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实行部分与整体和个别与一般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我们关于小学习作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特别重视学习和借鉴上述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以烟台市小学语文“双轨”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海阳实际,首次提出了线形作文训练机制,初步形成了的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新思路。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范畴与内容
所谓“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立体化模式”,就是在“双轨教学”的框架结构中,根据“积累、感悟、模仿、创新”四种学习习作的要素相互 联系与作用的内在机制,采取“句子、句群、结构段、成篇文章“的线形训练方式,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习作教学活动,形成课堂教学实而不死、自由读写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保证每个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语言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普通小学的作文教学,实验范围是全校一至五年级的全体学生。研究工作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韵语识字前提下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积累运作机制;二是作文1-5年级五步分层的具体操作机制;三是作文起步成篇的线形运作机制的探索。实验的主要内容在五个年级分步进行:在一年级主要以识字和读书为主,注意各种句子的训练和以句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成篇文章训练;在二年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成篇的前提下,把一年级训练的构成成篇文章的各种句子扩展为句群;在三年级实验的主要任务是在成篇的前提下,把二年级训练的构成成篇文章的各种句群扩展为结构段;在四年级系统训练成篇的文章习作;在五年级主要是成篇习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课题研究在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以练文育人为宗旨,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前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契机,以模仿为手段,以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推行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切入口,围绕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改革目标,构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体系。实现师生素质的共同提高。
在立体化习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中,我们特别强调实施如下的四条教学原则:一是面向全体、练文育人的原则。课堂辅导,信息反馈等面向每一个学生,将练文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强调文以载道和说做一致,追求真、善、美统一。二是激励为主、寓教于乐的原则。课堂教学重视情景设计与活动设计,利用多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激发、培养与保护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自由读写都要注意以表扬为主,发现学生的长处,肯定学习的成绩,坚持“扬长”以“克短”。三是尊重主体、开放教 学的原则。充分尊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发挥教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的主动性,注重授之以法、提高能力。把社会生活作为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充分利用国语教学的丰富社会资源,开放教学,保证学生在广泛的交际、交流生活中观察、体验、学习和领悟,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四是循序渐进原则。创设学会学好每一个课题的前提条件,切忌好高骛远,注意“低起点,慢起步,逐步提高要求”,努力避免学习过程中的缺陷积累。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措施
根据上述课题研究的设想、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我们的实验过程与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
1、语言与生活同时积累,奠定作文教学的基础
从积累的角度看,主要涵盖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识字积累,我们以韵语识字为基础,以环境识字、注音识字、字族文识字为辅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体识字模式”。二是阅读语言积累。由于识字任务的提前完成,我们对学生的阅读积累要求也随之相对提高。在严格执行烟台市课外阅读六落实要求的同时,我们规定1—5年级的阅读总量分别是8万字、26万字、60万字、80万字、80万字。在抓好阅读的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搞好语言片段的背诵与抄写。背诵的内容应包括立意材料、思维材料、五步分层范文、各种体裁与题材的整篇范文、优美语言片段材料。原则上要求学生每个点每学期应背熟4个片段。三是生活积累,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观察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做好有序、全面、比较、联想、思考、反复观察。观察的内容要写成日记,并在谈天说地上交流。
2、读写交替感悟,形成读写相长的发展机制
一是坚持从读悟写。在阅读教学中,强调 “从读学写”,明确阅读教学过程中指导作文的任务,在扎实教学字、词、句、朗读的同时,还要进行对应性的作文训练。通过及时的迁移和训练,既节省了作文指导课的训练时间,又增强了训练效果,使学生学习习作时有“法”可循,有“例”可依。二是坚持以写促读,让学生带着习作的具体任务或在习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去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学习文章用词造句、布局 谋篇、取材立意的方法,通过阅读和及时练习不但巩固了字词,锤炼了句段,还在谋篇时感悟了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之间的过渡,段中怎样分层,意义段怎样由几个自然段合并而成……,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三是借鉴丁有宽的记叙文“五十法”,让学生读写结合,在读与写二者交替感悟上升中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在这个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通过密台阶、大容量、小坡度的具体感悟训练设计,使学生阅读能力、作文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3、模仿范文范例,掌握写作规范和表达规律
从模仿的角度看,我们着眼句、句群、片段和成篇作文等,指导学生模仿,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一是明确不同年级学生的模仿重点。对一年级学生要求重点学习四素句,在一句话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学会写完整的四素句;对二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模仿句群,初步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技能;对三年级学生要求重点模仿片断,明确开头、结尾、过渡段的写作特点和基本方法;对四年级学生重点要求模仿成篇作文,掌握基本的作文写作方法;对五年级学生重点要求模仿语言特色,能够个性化地写作。二是坚持坚持以作文系列训练为线索组织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指导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法指导时,要求通过阅读教学对句段的重点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再通过多角度的练习巩固知识点,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规律、运用规律。学生掌握作文方法的基本规律要“死”,而具体运用则要“活”,在作文教学中先“入格”再“出格”,实现由“行文有法”到“文无定法”的飞跃。
4、视习作为创作,发展语言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作文是高度综合的语文教学活动,学生习作就是他们进行创作和体验创新的过程,所以要根据生产作品的创作需要组织教学过程,为他们顺利地进入综合与创新的过程打好基础、提供条件和创设环境。为此,我们首先创新了小学整体作文的训练思路,在引进姜兆臣“起步成篇说”和借鉴丁有宽读写结合教学法的基础上,以“下游学生吃得了,中上游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为原则,明确了“起步成篇,篇内分层”进行“句子、句群、结构段、成篇文章线形训练”的教学思路,帮助一年级的学 生用各种不同的句子构成成篇文章(用四素句开头做第一段,用并列、连续、四素、总分句组合起来做中间段,用感叹句做结尾);帮助二年级的学生把各种句子扩展成句群,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把句群扩展成结构段,从而形成了“起步成篇,篇内五步分层”的习作教学新格局,帮助学生踏上了习作创新的平台。
二是创新了小学作文训练的总体程序。根据习作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汲取已有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并实行了“起步成篇,童话引路,分层训练,个案五段”的习作总体训练的五步程序:第一步,指导学生做好写前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臵作文题目,指导学生围绕题目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推荐相应的范文范例阅读或背颂,学习方法,积累语言。第二步,指导选材。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围绕题目交流素材,教师点评指导,确保材料符合题义和新颖典型。第三步,指导审题,列提纲及试写。教师结合写作训练要求,指导学生审题、确定中心与文章结构、试列文章提纲。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试写文章。第四步,进行三个修改。一是指导修改。学生初稿完成后,教师随机抽取好中差三份初稿查阅,给全体学生示范修改过程,指导学生修改初稿。二是互相修改。学生之间互相阅读对方的文章,在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看法不一时要互相讨论。然后把自己初步修改过的文章草稿在同桌、小组乃至全班不同范围内交流,请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综合各种意见,学生自改成文。在同桌个人、同桌、小组或全班集体评议等不同形式修改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原作进行综合性整理疏通,形成一篇自己感觉满意的文章。为确保修改的过程管理与效果,每个学生要准备一本稿纸,稿纸使用要空一行用一行。第五步,评价反馈,巩固提高。教师对学生习作评价的眉批和尾批要有针对性和鼓励性,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可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最后一次修改,并认真思考体会经过同学多次评议和教师精心修改的文章,实现巩固通过,做到举一反三。
三是创新小学作文训练体例。我们的每个作文训练案例,都设有训练要求和理论提示,不但有明确的训练重点和目标,而且还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克服了传统作文空洞无物的弊端。为使学生深刻地感悟写 作技巧,每个案例均设臵了语言积累项目,提供了多篇范例和病例,让学生通过正反例文的比较,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扶、放,引是写前进行具体的规范化指导;扶是在具体的试写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同题目的范文,让下游学生借助于范文能够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放是在试写过程中,鼓励中上游学生以生活积累、阅读积累材料为原料,自由地创作与创新。
四是创新作文单项训练模式。把每一个级部每一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点分散在每一篇课文之中,落实语文训练组教学“从语言文字到思想感情,从思想感情到语言文字”的授课要求,做到“五步分层,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一课一得”,解决了作文教学模糊随意的弊端。
四、实验成效和讨论
小学语文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初步形成了小学习作教学的立体化模式,这种模式以练文育人宗旨,以绿色作文为方向,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提前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契机,以模仿为手段,有利于提高师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要求。
2、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语言积累的量与质得到明显提升,不但写作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而且对习作的兴趣和求知欲也不断增强。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市教学质量抽测中,我校的语文教学质量连续两次成为语文教学的先进单位。
3、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整体性提高。在改革中学习,在试验中研修,在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教学相长,全体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我校教师有3人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有12人的授课被评为市级以上优质课、创新课;有21人的教改论文在省市级科研成果中获奖和在专业报刊发表;有4人被评为新课程改革优秀实验教师。
尽管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师资和条件 的限制,我们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
1、由于学生年龄和智力的局限,模仿学习机制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又带来了雷同作文现象。如何改善和控制模仿学习在立体化习作教学中的内容范围、作用方式、数量质量和时间,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2、由于学生生活阅历的限制,小学生习作的立意和素材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如何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和保证生活积累的深度,也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利用小学生的记忆力和好奇心组织大量新鲜精品的阅读和专题性的自由写作活动,显然有利于语言与生活的积累,但小学规定课程所需的时间有被抢占的可能。
参考文献:杨初春的《实用快速作文法》、《实用快速阅读法》,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欧阳代娜的《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姜兆臣的《小学教学科学高效探索》、袁浩的《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事件》、丁有宽的语文教学系列论著
附录1: 句子、句群、结构段、文章的线形训练示例
李玉文
------句子。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
田地里,稻子熟了,棉花白了,各种水果跳离大树。秋风秋雨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装。
我爱秋天的奉献与滋味!------句群。
我爱秋天
我爱秋天,因为他有自己特殊的美------对人类的无私奉献。秋天是丰收与金色的季节。无边的稻田里,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都是黄金。在稻田南边,白花花是好大的一块棉花地。果园里也热闹非凡,苹果、橘子、鸭梨争先恐后地跳离大树,抢着往园林工人的竹篮里跳。
秋风秋雨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夏意,带来了凉爽。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成一只秋的进行曲。我爱秋天,我爱它的美,爱它的奉献,也爱它的滋味!------结构段与文章。
我爱秋天
我爱四季,但相比之下,我更爱秋天。她虽没有春天那么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也没有夏季那么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也不象严冬那么玉树琼枝,粉装玉砌,但她有自己特殊的美------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金色的季节。无边的稻田里,稻子成熟了,放眼望去,目之所及满是令人心醉的金色,在阳光照射下,越发光耀夺目,好象满地都是黄金。啊!怪不得割地的农民乐得连嘴都合不拢。看着这样丰硕的成果,谁不心里乐开花呢!瞧,在稻田南边,白花花的那是什么?呀!好大的一块棉花地,雪白的棉花在灰色的干巴的棉叶里象个桃子一样,难怪人们都爱叫它们棉桃呢。果园里,苹果、橘子、鸭梨争先恐后地跳离大树,抢着往园林工人的竹篮里跳。它们仿佛在说:“快加把劲呀!市场上的男女老幼正在等着我们呢。”你说,这美丽的秋景怎不喜人呢?
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我却觉得秋风秋雨也有它们的独到之处。秋风阵阵拂面,吹走了炎热夏意,带来了凉爽。它从耳边擦过,“呼呼”的,好象早秋婆婆在叮嘱那些调皮的小孩:“入秋啦,天凉啦,快多穿些衣服吧,免得受了寒!”秋雨淅淅沥沥下着,敲在窗上、地上,奏成一只秋的进行曲。其中的意味是深长的,使你回忆往事,令你思念家乡。与其说这是乡愁,倒不如说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啊,秋雨把梧桐哥的衣裳打湿打黄,给秋天添上了一身神秘的彩色衣装。我爱秋天,我爱它的美,爱它的奉献,也爱它的滋味!
附录2:仿写案例 原文:
我的家乡
(小学韵语教学课本(实验)语 文(第二册)阅读课文1)
我的家乡是个有山有水的小村子。
村后是北大山,山坡上有很多果树。春天可以吃到杏,秋天有甜甜的红苹果和大山梨。村前是一大片平平的田地。你看,玉米快要收了,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村东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的马车、汽车来来往往。村西是养鱼池,水上还有几条小船。
站在山顶往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像画一样美,我的家乡真是个好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仿文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大村子,它的名字叫“院下”。村子的西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片山峦,足有上千顷。山坡上有各种各样的果树。春天可以吃到酸中带甜的大红樱头和黄黄圆圆的大山杏子,秋天有甜甜的红富士、乔纳金、小果光、金红星苹果,富士山似的大黄梨,刺猬式的板栗,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吃的蟠桃。村东是一条新修的公路,公路上的拖拉机、公共汽车、小轿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一派繁荣景象。公路的东侧是一大片平平整整的稻田。夏日的夜晚,一阵微风吹过,股股迷人的稻花香味直扑村子而来,沁人心脾,香人心田。正当人们沉醉于稻香、诉说着丰收年景之际,一片蛙声由远及近而来,更使人感到夏夜的安宁与静谧、生活的幸福与祥和。依稻田东侧而存在的是海阳市著名的留格大河,像一条玉带自北向南飘过村边,用她那甜美的的乳汁浇灌着肥沃的土地,养育着2000多院下村民,解决了半个海阳城人的喝水大计。在汛期的夜晚,如果你走在河岸,夜晚的鸣蝉会奏响优美动听的乐曲欢迎您,哗哗的流水会唱着、笑着、跳着向你表示友好,而后欢畅地向前奔流,不时激起朵朵细小的浪花,像碎玉般洒落岸边,飞溅到你的脚上。
村后是花岗岩矿区,一块块巨石随着车流的涌动走出海阳,或达神州东西南北,或飘洋过海飞出国门,正所谓地球广厦千万间,处处可见院下岩。
村南是一大片一大片肥沃的田地。你看,硕大的白菜蹲在菜园里,绿绿的头,白白的身,像一位位漂亮潇洒的胖哥哥;憨厚朴实的高粱,风吹日晒,黑红脸色,显现出健康的体魄,日夜守卫着田野,堪称田野卫士;亭亭玉立的玉米妹妹,穿着乳白色的礼服,秋风一吹,露出了金色的内衣,映着太阳的光芒,显得灿烂夺目。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站在村西的山顶往下看,百树丛生,千草丰茂;村北村南皆佳水,可见群燕翩翩舞。家乡的山山水水记录了我儿时的梦幻,家乡的一草一木寄托着我童年的暇思。家乡的山真美,家乡的水真甜,家乡的田真肥,家乡的人真好。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壮美如画的大山村,更爱建设家乡、繁荣家乡、昌盛家乡的父老乡亲。
第四篇: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论文
【摘要】程序设计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始开设。随着大学新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何让学生尽快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去,这是很多人都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的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多种教学资源,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引导学生愉快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新媒体;程序设计课;教学模式构建
0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Internet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网络相继出现,各种媒体环境已经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层出不穷,各种新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都越来越多地使用它。新媒体和传统的各种媒介相比较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最主要的信息资源的来源和交流的途径。大学生对接受新鲜事物强,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在开始了解、使用各种新媒体。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越来越多的在依赖新媒体,他们通过新体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很多时候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沟通也是通过新媒体来实现的。如何在教学中充利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的学习已经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
1新媒体环境的概念和作用
传统媒体主要采用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平台的媒体,主要包括报刊、户外广告、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传统媒体的特点就是单向的,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是单向的,传统媒介的缺点主要是在时间方面和空间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媒体是利用多种技术综合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各种终端设备,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传播形态。新媒体主要采用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平板电脑、高清数字化电视等,能对广大用户同时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化的内容。每个新媒体的用户既是信息资源的发送者又是信息资源接收者,每个用户都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的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它是双向的具有交互性,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即时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所以新媒体可以称为是一个数字化新媒体。人们对新媒体的需求及互联网的运用成了家庭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尤其是当下,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革新,新的媒体广泛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了解自己所需要知识,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当代年轻的大学生们还会通过各种聊天软件、社交网站、贴吧、论坛等窗口发表自己撰写的文章和观点,浏览别人写的文章,同时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评论。
2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与学情分析
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入门级的专业基础课程,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后期深人学习计算机专业其它知识有很大的帮助。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是动手能力要求高、知识点多、重点难点多、课时少,大部分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由入门转化为熟练编程,顺利通过国家二级考试。程序设计包含语言和算法两个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而且要求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的编程思想。计算机的编程思想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处理问题的思路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学生转变思路,按照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编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程序设计课程一般是在大一年级第一学期首先接触的第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课,大学新生从中学来到大学,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水平差的直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普遍没有用过具体的计算机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实践。当学生接触程序设计类课程时,普遍感觉内容枯燥、非常抽象、难以理解。很多学生在学期结束谈到对这门课程的感受时,仍有部分同学感觉没有入门。他们感觉读程序还能凑合,但是涉及到编程则非常困难,总有无从下手的感觉,部分学生甚至还毫无编程思想。很多教师也感觉到找不到一个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融入课程。目前大部分学校在讲授程序设计这一类课程时,教学中仍然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再配以一些上机实验操作来加强巩固和理解课堂上所讲的一些理论知识点。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程序设计类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课时少、实践性强。所以,在授课内容处理上既要讲授大量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编程思路和方法,而且还要讲授具体的解题过程和实际应用甚至具体的上机操作。要想让学生掌握课程的精髓,仅仅依靠上面所述的讲授和上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传统的讲授有偏重知识的单向的传授,它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实践能力无法锻炼,学生就不能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就无法满足岗位对能力的需要。为了让程序设计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达到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目标,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设计思想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利用软件开发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新媒体时代下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1)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让了解计算机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体验程序设计语言的强大功能,利用它学生自己就能编写出各种有用的软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直接把已经写好各种程序源代码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运行,通过程序的运行告诉学生,这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当学生学习完本门课程,学生也可以编写这样的程序水平,甚至可以编写出比这更好的程序。向学生演示的程序有两点值得推荐:1.程序最好是游戏程序,因为大部分同学对游戏是比较感兴趣的,告诉他自己以后能编写出这样的程序,那更是振奋人心的事;2.程序最好是以前的学生编写的,这样对正在学习的学生更具有说服力,证明了本门课程学完确实可以达到这样的目标。
2)知识点模块化
目前我们讲授知识点的一般是按照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大纲来进行的。讲授知识点的顺序也是按照大纲的顺序,平铺直叙。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点但不会应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设计的思路是把相关联的知识点放到一个模块中。每个模块可以包含一到两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案例,在讲授新知识前,将案例发给学生,学生根据案例知道要学习什么知识,这个知识学完能达到什么目标,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也有兴趣。
3)课前学习任务安排
课前学习的目标是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课前学习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在线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对学习知识点的在线小测验。在线教学视频的特点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生自己自由选择观看,视频中遇到不懂的或难点,可以暂停或反复多次观看。在线小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掌握知识点的情况,有哪些基础知识还没有掌握,哪些已经掌握了。2.将知识模块的相关案例程序发放给学生,要想写出程序,必须能读懂别人写的程序。学生首先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对照教材和教学视频,让学生自己研究下发的案例程序,遇到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注,通过网络中的BBS、QQ群等交流平台向其他同学咨询。学生通过研究程序知道解决相似问题的基本方法。3.试着自己编写程序。教师要布置两种编程题给学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一种题目和案例程序相仿,类似于毛笔字的临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运用新知识编程的成功感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种题目是本次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个有学生能做出来,有学生可能做不出来,主要是让学生充分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这个也为课堂教学做下前期铺垫。为了让学生自己练习编程,所以题目的答案是绝对不允许学生在上网去搜索。
4)课堂教学的变革
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课学教学主要分成三个阶段:基础知识学习、综合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学习。在基础知识阶段主要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根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设计若干小问题,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进行适当补充和拓展讲解。根据课堂提问,不仅让教师了解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理解力如何,而且让学生对这知识点进行全面学习。我们巩固所识学过的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再次接触它!温故而知新通过对知识点的第二次刺激,记忆效果更好,让学生真正记住、掌握知识点。在基础知识阶段主要是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简单记忆,知识点与知识之间有何关联、如何融通,这就需要综合知识的学习。在这个阶段要解决课前布置的两种题目,特别是第二种题目。教师要检查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听取学生的编程思路和方法。对于学生不理解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PPT、视频、上机演示等围绕教学目标展示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特别是可以通过分小组讨论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学生对知识掌握就会从由表及里的进行更高阶的迁移与应用。在职业能力学习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工作岗位对能力的要求,学习的知识点是有关软件开发的实践,从而掌握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以具体的软件项目开发案例任务为题目,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按照软件开发的实际步骤,让各个小组发言,各个小组之间找出对方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最后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扩展,这样为各个小组课后完成自己的任务打下基础。
5)课后任务的设计
课后的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他们的项目开发的能力。这个课后任务在课堂教学的职业能力学习阶段提出,已经让各个小组完成了初步的构思。课后就是各个小组成员通过编程实现本小组的项目。编程过程中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如QQ协调相互之间的程序功能和接口,大家一起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学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得到了培养。如果遇到的困难解决不了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咨询教师,教师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软件,远程查看学生的电脑,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出现在哪里,协助学生一起调试程序。通过聊天和远程控制,师生之间完全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感觉老师时刻就在自己身边,教师也可以时刻了解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把握好时间。
6)课程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是期末考试,通过最后一次考核很难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何。新媒体时代下的考试不应该仅在最后考试,平时也有考试,在每一单元模块学完、甚至于在每一次上完课后都可以设计在线考试。所以这门课程的期末总评分数应该是如下构成:平时在线考试(30%)+平时作业(40%)+最后的期末考试(30%)。程序设计课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动手能力的就是让学生编程,而平时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完成的编写程序作业,所以平时作业的成绩占到了40%。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已有的程序,同学之间的帮助也不能直接提供源程序,只能是程序的设计思路和算法之类大的框架,具体如何实施的必须学生独立完成,一旦发现违规学生,直接判定此次作业为0分,发现第二次扣除最终作业成绩20分,第三次出现问题作业成绩的40分全部扣完,意味着他期末有可能不及格。期末考试成绩仅占30&,这样可以杜绝平时不学习,到了期末的时候才用功应付考试的现象。
4结束语
总之,程序设计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岗位能力课程,合理的课程内容设置配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技发展带来的教学方式的革新,就一定能促进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的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有一定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为学完本课程以后其他的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带来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杨宁,林丽征,徐梦诗.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15(3):61-65.[2]张萍.基于任务驱动理念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6):159-160.
第五篇: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思路与方法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善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围绕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各种问题,众说纷纭,大家展开了空前热烈的大讨论。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项目学校搞清楚构建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以及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理念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简言之,就是把某种课堂教学的优点总结成为经验,把这种经验提炼为标准,再把标准内化为可操作的流程。
二、为什么要建模?
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它具有约束的作用。这是很多项目学校和教师之所以困惑的地方。有的学校和教师甚至觉得根本没必要建立什么模式,因为大家认为“教无定法,我以我法上讲台”是一条真理,如果非得让大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某种固化的模式,会觉得自己被深深的约束了。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模式还具有规范性的一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善刚刚起步阶段,大家都还在纠结于新老两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运用,这个时候模式的规范性特点就突显出了它的巨大作用。我们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种巨大的作用,才会在本阶段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改善中,设计模式构建的任务。希望能用一种立足于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与本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我们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当大家对这种模式的理念以及方式运用到一定阶段和水平的
时候,也就是全体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得到提升的时候,也就是可以自主运用和发挥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水平的时候。所以,教学模式这把双刃剑的运用,必须经过这样几个阶段:
1.建模。在课堂教学改善初期,需要建立起立足于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与本校学情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和规范全体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2.用模。积极引导教师们大胆运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运用中不断调整、修正、完善、优化这个教学模式,使之能更具有操作性。并能与各个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科教学特点相结合,创造出学科变式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全体教师应该像呵护婴儿般的对待这个对于自己学校来说新生的事物,而不是百般挑剔和指责。
3.出模。完成了模式调整、修正、完善、优化,创造出学科变式模式后,本校课堂教学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课堂教学如果继续沿用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将表现出约束性的一面来。这个时候,学校就到了出模的阶段。可以让自己学校的老师们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行教学。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和提升。
有意思的是,很多教师认为“教无定法(模式)”,应该“我以我法(模式)上讲台”,所以坚决反对模式构建。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观点。其实每一个教师,因为长期的工作和经验,早就不自觉的在自己的学科教学领域内建立了某种模式,只不过这种模式带有强烈的个人习惯、风格和色彩。但严酷的现实是我们昭通教育已经远远的被
时代甩在了后面,我们昭通的教师群体依然坚守着老一套的“讲---练---考”应试教育的大循环模式;坚守着半个世纪前来自于前苏联的“五环教学法”模式。不容置疑,这些模式在那个时代曾经对我国的教育发挥过巨大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可是随着时代与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急需培养学习者各种能力:学会学习(提问、合作探究、有效表达)、学会处理信息、学会与人沟通等等。所以现代教育,既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任,又承担着发展学生能力的重任。这些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讲---练---考”大循环模式能完成的,教育必须回归其本真的功能。在这个大背景下,所有的抱怨和牢骚都显得苍白无力。我们昭通教育必须变革,先立后破,稳步推进,改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这才是明智之举。
三、怎样建模?
模式的构建,需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式的理论体系来支撑。有的学校认为,建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人员或者什么专家才能实施的工作,是高深莫测的领域。给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大家又以我们昭通普遍存在的大班额情况为由,觉得困难重重,无法实施。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将模式构建的基本理念和方式梳理总结如下。
(一)基本理念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必须是建立在新课改理念框架下的模式构建,这就决定了构建的新模式,应该能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必须准
确定位构成课堂教学中的四个关键要素:
1.教师角色转变: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学生角色转变:由被灌输的“容器”转变为学习的主体。3.教学方式的转变:由灌输、填鸭转变为启发、引导的教学方式。4.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建模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最近改革区原则
我们在《关于2014年项目任务实施意见》中,已经建议大家从两条路径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即传统课堂的优化和构建新课堂两种路径实施。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更深入、更具操作性的层面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方式能使模式构建更具有操作性呢?那就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最近改革区原则。这个原则应该成为指引我们课堂教学改善的重要原则。因为通过前期的学情调查显示结果来分析,我们的学校在各个方面的情况是参差不齐的,因此不能搞一刀切,最近改革区原则显示出它独特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与对应的最近改革区和模式确定具体内容如下:
(1)对于一讲到底,包讲包灌的课堂教学现状来说,确定为讲练结合(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讲有所不讲。讲是为了练。用讲的东西来练。确定为这种小步子的传统课堂改善模式后,随之的工作就是提炼并形成讲练结合的模式流程与具体的操作步骤。
如:目标展示---讲授新知---当堂练习---评价反馈
(2)对于已经形成本校的先讲后练的课堂模式的情况,其最近改革区模式构建可朝着互动式教学的方向提升,教决定学,学决定教。以学定教。教师的教紧贴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紧跟教师的教。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互动,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如:先讲后练----讲练结合----以练定讲----当堂检测
(3)对于已经形成了先教后学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其课堂模式构建可朝着先学后教(学生通过预习,带着问题来学习,有准备地来学习的)的方向提升。这是对前面两种模式的一个更高层级的提升。这种模式,便于形成学生各项能力。是属于新课堂的教学模式。
如:预习----展示----反馈
(4)对于已经形成了以教为主(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说,其课堂模式构建可朝着以学为主(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向提升。这是课堂模式构建的最高标准和境界。其特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法,并在不断尝试与调整中自主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三)正确处理讲授法与活动法的关系
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很极端的思想。大家认为,要构建新课堂,就必须彻底告别讲授法的教学方式。这里我们需要搞清楚讲授法与活动法各自不同的特点。
1.讲授法-----传递信息最高效的一种方法。教学内容适应概念性知识教学;教学对象适应接受能力强的高端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具
有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的能力,教师的讲授可以帮助他快速的构建起学科的知识体系;这种方法适应于表达能力强的教师;教学要求系统性、确定性。
2.活动法。适应于事实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的教学;中低端学生比较适合这种方式,通过活动达成课堂学习目标;适应于表达能力一般的教师。
学生的学习方式中,有接受学习、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几类。所谓接受学习通常的形式就是讲授法。所以讲授法在教学中并不是完全不需要,但要应用恰当。在这些学习方式中,独立学习是最重要的,它是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主张凡是学生通过独立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应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掌握的知识技能,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讲授法这种方式,会使学生很多能力无法在课堂上形成。例如老师作演示实验,学生的学习是观察,就一定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才会形成。但是很多老师不是这样,老师把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讲给学生听,在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种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是被动接受。学生实际上经历的是记忆过程而不是观察现象,这样学生就只能再从现象抽象出这个实验的共同特征,实验教学的目的就不可能达成。
以上特点,告诉我们不能一味的只运用某一种方式实施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情和教学内容,科学的设计讲授法和活动法。
根据项目实施的时间表设计,课堂模式构建任务完成的时间越来越临近,但很多学校仍然处于观望与等待之中,希望大家在弄清楚模式构建的原理后,能积极行动起来。
记得一位大关县参加访学的教师在访学感言中说道:“如果你想改变,有一个理由就够了;如果不想改变,那就会有十个理由等待着你”。在课改浪潮日益逼近的时刻,我们别无选择,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