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文章标题: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创造性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在我园开展已有3年多了,在不断的探索、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亲身体验到这项课题给我们幼儿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老师创设了发展的空间,给孩子带来了成长的快乐,也使我们幼儿园飞速的发展起来。能培养创新型幼儿,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而在我们努力培养创新型幼儿同时,也对
幼儿园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否培养出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挑战。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关注培养创新型幼儿的同时,认识到创新型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培养创新型教师有哪些策略呢?
一、为教师搭建感悟的支点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我想我们要给教师一个支点,那么她就会发挥它惊人的力量,那么这个支点是什么,我认为它就是一种导向,在刚开始《创造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时,有很多教师常常会陷入到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的困惑中,在设计活动中也常常会“卡壳”,不知该怎么设计、不知该怎么开展活动、培养孩子创造力该从哪入手,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哪些地方是优点,哪些地方该创新。搞的教师经常不知该如何开展活动,那么这就需要管理者及时给它一个方向,给它一个支点,适时的一种引导,指引她们如何进行设计、如何开展活动、如何搞课题研究等等,我想正确的导向会引导教师少走弯路,成长会更迅速。
二、为教师辅就施展特长的舞台。
《纲要》强调对幼儿要实施因人而异的教育,事实上对教师而言,也是如此,在细心观察中,发现我园教职工每个人所表现出的性格、行为是迥然不同的。在她们的身上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亮点,我们就以教师这个特长为点充分挖掘其特长,不断完善其特长,形成每个教师自己的特色,使教师更具个性化,并依据每位教师的特长,在幼儿园内部进行自主分工,把幼儿园整体工作细化,具体分为艺术中心、美术中心、教研中心、资源中心等。每个中心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配合的。每个中心做好的只是设计工作、完成工作是由全体教师负责,通过这样具体的分工,使每位教师在带好自己班的同时又能兼多职,使每位教师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也发挥了教师的整体运作中的群作智力,让教师通过这个舞台能充分的展示自己,找到自信,创新的完成各项工作。
三、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是创新型老师成长的关键,但什么样的学习使老师获益更快,成长更迅速呢,管理者就要给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育机构中存在的是上下级管理与被管理、学习与被学习的关系。原有的学习模式还是以每周的定时定点的学习为主,学习内容也是由专人专门选择的。这样的学习不能满足教师的各方面的需要。而教师的学习也是被动的,教师之间也是比较孤立隔离的,没有机会彼此分享经验、互相学习沟通。新《纲要》中提倡“构建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我觉得在幼儿园里也应该建立一种管理与被管理,学习与被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我园,我们特别支持教师之间非正式的学习。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具有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彼此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不同层次的领导者也都要善于发现和鼓励教师的各种非正式的学习行为。如教师从别人那里获得信息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就是在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启发和创造自己的做法也是种学习、老师思考和尝试新的探索,即使没有成功也是在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观察和引导教师们相互学习并对他们的成果和做法及时给予肯定,奖励和展示交流,形成老师同事之间随时都能提供支持鼓励和示范的学习氛围,也使教师们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教师不断的学习的同时我们还为老师制定了四种学习能力:(1)发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二)分析和整理的能力;
(三)调查和研究的能力;
(四)展示和表达的能力。这四种学习能力,缺一不可,缺少其中的某一方面,都不能使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有教师很愿意看书,读了很多书,都不会分析整理,为我所有,因此她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有的教师学习研究了很东西,都不善于表达和展示,因此她的学习鲜为人知,知识没有变成自己的。充分调动教师的各种学习要素,即鼓励她们多获取信息,还要求他们学到的东西,讨论分析整理思路,并在实践中调查,研究和论证,形成自己的理论,自己的做法,让教师在这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的学习。
四、为教师构建自主发展的空间。
在我园,教育管理中我们特别支持老师的自我管理,人人都是管理者他们分布在不同的管理层上,发挥着各自的管理功能,构成一个协调统一,相互影响的管理体系,让教师成为管理的主体;成为幼儿园不可忽视的管理力量;成为幼儿园与社会、家长、幼儿交流的窗口。我们提倡教师根据本班的特点开展形式
多样的家长工作,不断缩小幼儿园与家长社会的距离。另外,我们在让教师了解本园发展目标和宗旨的基础上,给教师开设了三个允许,允许他们根据本班幼儿实际,自行研究,设计适合本班教学实际的课程计划;允许他们建立相对稳定而有单性的,弹性的活动日程,在时间分配上作出弹性的安排;允许教师依据主题活动目标和自己的特长,班级的需要而布置合理的环境。这
三个允许让教师更加富有创意的开展工作。同时[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我们还特别注意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与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进行自主研讨,自我展示,每学期我们都有多种形成的教研活动、反思交流会、课题研究总结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让教师获得单独学习而得不到的东西并使教师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教师在这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中,创造性的成长。
五、给教师提供资源、资讯的支持与服务
《纲要》中强调教师的自主探索,而这种探索需要一定的支持与服务。作为管理者,要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广泛收集信息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与技巧,帮助教师“从学会什么——弄明白什么——学以致用——找到意义。”
(1)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师成长提供保障
教育要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也要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教育行为,观念的调整与更新,需要从学习在中积累获得。没有丰富的书籍资讯启发教师和孩子的探索、创造,教学活动犹如无米之炊显得毫无底气。所以,在我园,我们为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参考书、工具书、网络资料途径等,以便丰富幼儿园软件资源,为教师的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提供新思想。
(2)为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给予支持与服务
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管理者的另一项重大任务就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与服务。在我园。我们经常鼓励教师参与各种学习,及时的肯定教师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要创设各种机会,让教师走出幼儿园,接触外界多种信息,以点带面,在园广泛推广。每学期,都不定期的安排教师到省、市各大园参观学习,管理者对教师的支持与服务要建立在对教师工作的随时观察与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园领导要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到班级中真正了解教师需要什么,做到有的放矢,提供适宜的指导和帮助。
《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策略。
第二篇: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科学大师钱学森成长成才的启示
2009年10月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一代科学巨星的陨落,除了给国人留下无尽的缅怀之外,同时也留下了待解的“钱学森之问”:到底是哪些因素成就了这样一位科学大师?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其实,从钱学森的人才培养观、教育思想观,以及钱学森自身成长成才的经历中,我们可以隐隐找到解开这一难题的钥匙。兴趣广泛 喜欢阅读——打开视野之门
据钱学森的弟子涂元季介绍,钱学森兴趣爱好十分广泛,音乐、绘画、摄影、文学等都喜欢,阅读面非常宽广,前沿科学、文学艺术,连菜谱也买来看。涂元季介绍道:“我给他当了20多年的秘书,可以说一句不夸张的话:恐怕很少有人比他买的书多。”新华书店专门给钱学森留一个格子,出了什么新书就给他留着,包括当时最尖端的外文科学书籍、杂志。一次,看书店送来的书里还有一本菜谱,涂元季还以为是厨师“搭车”买的,一问才知,原来这也是钱老的读物。
钱学森不是一个藏书家,而是一个看书家。他看书的效率很高,哪些章节废话多,哪些章节有内容,他一浏览就知道了,并且把精彩的章节推荐给别人。钱老96岁高龄还在家翻看报纸,家里的书架书柜,摆满了他阅读过的书籍和资料。不管是报纸还是资料上,凡有用的东西钱老都剪下来,用档案袋装起来,一共有600多个档案袋,可见钱学森博览群书、博闻强识。
启示:阅读开阔视野,知识增长智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今成大事者,无不注重学习,博览群书,从浩瀚书海中吸取精神养料。马克思喜爱读书,每天都到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去翻阅书刊,前后翻阅1500多种书籍,座位下的地板都被踩凹下去,最终写成《资本论》。毛泽东一生热爱读书,即使在战乱时,还坚持学习,读哲学、历史、军事书籍。视野决定高度,胸怀影响成败,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正如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言:“积学以储宝,酌思以富才,研阅以穷照。”创新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这是思维发展和跨越的基础。只有广泛涉猎,勤于积累,丰富阅历,才能厚积薄发,善于创新。
勤奋刻苦 天道酬勤——成才的金钥匙
钱学森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与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他从小就很爱学习,喜欢读书。吃饭的时候总是一边吃饭一边看书,连头都不抬一下。为此,他母亲必须经常把别的菜换到他面前,要不然他就总是夹面前那一盘菜。
钱学森在美国上学的时候,有一年圣诞节,一个犹太学生在大家都出去玩的时候去教室学习,他想,应该没有别人在吧?于是,把收音机打开,边听广播边看书。过了不久,有人在隔壁敲墙了。这个犹太学生纳闷:是谁呀?过去一看,是一个中国人。钱学森告诉他,你的收音机声音太大,影响我了!原来,在这个犹太学生来学习之前,钱学森早已在这里自习很长时间了。
钱学森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投到冯·卡门手下攻读博士学位时,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写出三篇论文才拿到博士学位,这一年他都28岁了。他的这个博士学位来得相当不容易,第一篇论文:“可压缩流体边界层问题”发表出来只有6页纸。可是为了写出这篇论文,他作了大量准备,查阅了大量文献,耗费了大量心血,仅阅读文献的笔记就写了450多页。而他的第二篇博士论文:“可压缩流体的二维亚声速流动”就提出了著名的“卡门—钱公式”。他的这篇博士论文就使他一跃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启示: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在看到别人获得鲜花和掌声的时候,很少有人能看到别人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和背后的艰难坎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要想收获成功的喜悦,就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茅以升说过,“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艺术创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离不开不懈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重视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品质。
家庭熏陶 启蒙教育——奠定成才基础
钱老的秘书涂元季在回忆中曾说:“成就钱学森的因素有很多,我觉得首先一点就是:他有一个很懂现代教育的父亲。”钱学森的父亲懂得现代教育,虽然叫他学理工,但同时又让他学习很多文科的东西。比如,他让北师大附中的校长林励儒教他伦理学,让高希舜教他绘画。
不仅家庭教育给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且随后的基础教育阶段,他也受益匪浅。
1991年,在党和国家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上,钱老的答谢致辞也就讲了十几分钟,但却有一大段是讲他在师大附中所受的教育和师大附中对他一生的影响。他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六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1923年至1929年,钱学森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那是一段令钱学森最难忘的青春岁月:每天中午吃了饭,大家在教室里讨论各种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数学、物理、化学……不怕考试,不死记书本,玩得也很痛快,天黑才回家。学校形成的考试风气与今天迥然不同:临考前从不紧张备考,绝不因明天要考试而加班加点背诵课本。“大家重在理解不在记忆。不论什么时候考,怎么考,都能得七八十分。”
对于这段启蒙教育,钱学森十分怀念:教几何的傅钟荪老师用古汉语自编讲义,把道理讲得很透。教生物的于君实老师,常带领他们去野外采集标本,教他们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并开设多门选修课,如非欧几里得几何、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化学以及中国的诗词、音乐、伦理学,学生饱览各种课外书籍……因此学生的知识面广,求知欲强,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师生关系密切,息息相通。
启示:家庭的熏陶和学校的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启蒙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在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道德、心理、兴趣、爱好的培育,养成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思维品质,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而不应一味注重书本知识的填鸭和应试技巧的灌输。学术自由 鼓励创新——培育创新土壤
钱学森多次称赞自己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子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其实,他所称赞和怀念的就是创新的氛围。钱学森回忆道,当时,加州理工学院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整个学校的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学生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学生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钱学森表示,所有在那里学习过的人都受它创新精神的熏陶,知道不创新不行。
钱学森读大学时,研究应用力学,也就是说用数学计算来解决工程上的复杂问题,数学系搞纯粹数学的人偏偏瞧不起这些应用数学家。两个学派常常在一起辩论,各贴海报讲座,结果是两个讲座都大受欢迎。钱学森曾说过,“今天的大学,能做到这样吗?大家见面客客气气,学术讨论活跃不起来,怎能培养创新人才?更不用说大师级人才了。”在钱学森看来,中国的学校,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
不随大流,敢于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正是这种创新氛围成就了钱学林的伟大事业。
启示:受传统中庸思想影响,人们长期追求“以和为贵”,否定精神和批判精神在学生身上十分匮乏,这很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症就是追求让学生没有问题,没有疑惑,而西方教育则正好相反,总是将学生从没有问题教成有问题。哈佛大学的一句名言就是:“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始终处于问题之中”。教育家托兰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的舆论导向、宽松的文化环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为学生提供创新的土壤、阳光、水分和空气,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创造的氛围,是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的必要前提。严谨治学 做事较真——养成科学品质
钱学森做事较真,实事求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来不得一点含糊。
在上海交大读书的时候,一次水动力学考试,教授给钱学森判了满分。但卷子发下来以后,他发现有一个小小的错误老师没有注意,马上举手说:老师我没有全对,我这儿做错了。教授后来给他扣了4分,并把卷子保留着。
钱学森一生成果丰硕,但生前发表的著作、文章却并不太多,这是因为他从不掠人之美,所有的文字都是他个人的真东西。他得知一位教授在搞模糊数学,觉得这是数学里面新的前沿,很有意义,就把他约到办公室一起探讨这个问题,之后指导写论文。论文写好后,这位教授建议两人合署名。钱老回答说,科技论文的署名只能署干实活的,如果说我给你提过几点建议,你觉得合适、接受了,最多在论文的结语提一句就行了,这是世界学术论文的惯例,我们必须坚持。
作为大科学家,钱学森总是鼓励年轻人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只要有一丝闪光点,不管说的跟自己意见是否一致,他都虚心接受。
钱老晚年为抵制学术乃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还给自己定了四条原则:不接受吃请、不参加任何开幕式、不为他人写序、不题词。
启示: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踏实的科学品质是一个人从事科研事业的基础。钱老之所以受到世人敬仰,不仅仅在于他在科学上所作的巨大贡献,还因为他高尚的人品。当前学术界剽窃抄袭、申报造假、论文挂名的现象此消彼长;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粗制滥造的情况屡见不鲜;哗众取宠、吹拍拉扯、追求轰动的风气肆虐横行;大学行政化、官僚化,学术成果评审“唯官是图”的现象大量存在……这些不良风气严重危害学术的本质,妨碍科学的创新,影响到创新型国家建设。要造就创新型人才,必须培养受教育者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品质和学术人格。教师引导 人生导航——引领成长方向
在钱学森的成才道路上,他的恩师、世界力学大师冯·卡门功不可没。冯·卡门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大教育家,他的学生遍布世界,从他手下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科学家。
卡门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他重在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不是按照刻板的教学大纲去灌输学生。他平时很少测验,只在学期末进行考试。初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有些学生并不习惯他这一套,怕期终考试成绩好坏一锤定音,于是有的学生去找卡门,希望发给大家一个复习提纲。卡门说:“为什么只给一个提纲呢?我可以把全部考题都给你们。”一听他这样回答,大家都不吭声了。卡门对他们说道,“因为任何一个工程技术问题根本就没有百分之百的准确答案。要说有,那只是解决问题和开拓问题的方法。如果有个学生的试卷对试题分析仔细,重点突出,方法对头,且有自己的创新,但却因个别运算疏忽最后答数错了;而另一个学生的试卷答数正确,但解题方法毫无创造性。那么,我给前者打的分数要比后者高得多。”
卡门还常常把他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材,他甚至在学术讨论会上经常把自己的创新思想讲给大家听。
冯·卡门和钱学森配合密切,就当时航空技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为解决高速飞行和超音速飞行中的问题,联合署名,发表了许多论文。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们评价这师徒二人是天生地造的一对。冯·卡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许多学生,但只有最得意的门生钱学森是作为单独一章写的。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名师出高徒”,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教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当前,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教学方法陈旧,有些教师兼职过多,主要精力不在教书育人上,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根本保障,要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必须切实把师资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严谨笃学、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科学和艺术联姻——激活创新的灵感
对于钱学森,人们常常把他与导弹、火箭、航空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其实,他对于艺术也非常挚爱。钱学森年轻时就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乐曲,学过钢琴和管弦乐,对我国古典诗词等文学作品也怀有极大的兴趣。钱学森曾说,“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钱学森的妻子是被誉为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的蒋英,回国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要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把熟识的科技人员邀去欣赏。1991年,钱老在人民大会堂授奖仪式上即兴演讲时说:“44年来,蒋英给我介绍了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老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钱学森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科学工作往往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然后才是科学论证。而猜想需要的正是艺术家的思维方法,即形象思维。他一再强调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道路,因为创新是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灵魂。
启示:科学和艺术是一面硬币的两面,它们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方式,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科学借助艺术的想像,可以突破固有的思维框架,实现概念的跳跃;艺术借助科学的理性,可以突破感性的直觉,实现情感的跳跃。许多世界级大师身上都体现出科学和人文的完美结合,例如达芬奇的绘画作品 《蒙娜丽莎》闻名世界,同时他也是物理学家、工程师、数学家;爱因斯坦是世界物理学大师,同时又是小提琴演奏高手;李四光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作曲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通识教育,文理并重,科学和艺术兼修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
(阙明坤)
第三篇: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论文摘要:
姓名:陈玉婷专业:建筑学学号:10934101
21本文针对我国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针砭时弊的作以详尽分析,确定其重要性,划定创新型人才所需基本素质.同时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词:创新人才 能力构成 培养模式 实践环节
谈及人才问题,我们似乎都不陌生。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创新型人才又是科技发展的不竭源泉。由此,其重要性可见一般。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党中央更是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那么,何谓创新型人才,又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又体现在哪里呢?在此仅代表个人想法,浅谈一二。
一、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性
没有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很难实现科技方面的创新提高,进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了国家综合实力,影响国际竞争力。我国因创新型人才短缺产生的主要弊端如下:
(一)学术方面
整体科技竞争力走下滑式趋势。,我国目前在自主研发的创新科研成果、国际上获得的相关表彰奖项方面都收获寥寥。虽然目前考核职位资格的主要方式是发表在重要杂志上的学术论文,但现在它们的实际含金量并不高。重数量不重质量,是我国学术界的主要弊端。同时
(二)国内方面
科技生产力水平,经济效率都不高。我国GDP总量虽然现已跻身三甲名列,但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人均实际收入和效率并不高。深究其原因,不外乎我国目前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很低,仅处于一个以市场和廉价劳动力换取外国技术和外贸收入作为主要国民经济来源的阶段。
(三)国际方面
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内地列34名,甚至远远落后于排名11的中国香港。而中国目前发展中的主要弱点是:“合格人才的匮乏,就业形势严峻;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这表明,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匮乏是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国际竞争力,影响着国家长远发展。因而,怎样选拔创新型人才,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便成了适应当前中国发展中首当其冲的问题。由此可见,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是应景之需,而确实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二、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以及培养方向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所谓创新思维,需要全面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上,辅助以正确的方法、创新品格。创新型人才需具备以下素质:
(一)清晰的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思维形成,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三个方面。清晰的表达能力是获取他人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只有让他人正确领会你的意图思想,才能进而得到发展和进步的机会。学校中的相关活动:辩论赛、演讲比赛都有助于锻炼个人思想的抒发,良好心态的培养。此外,考虑通过社会实践:工作或是参加志愿活动,来增强表达能力也是不错的选择。
(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如果不具备适应能力和合作能力,那他基本等于零”。
个人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知晓一切,只有同他人团结协作,才能避免因个人能力不足而引起的局限性。兼容并序才能有所进步,集思广益才能有所创新。集体活动、友谊赛是学校内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不二选择。跨国性合作项目、联合合作项目则是大型策划的主要运作方式,以此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平衡,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创新提升。
(三)创新人格的养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于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来说,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从来都必须成为一切基础工作的目的。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最不可或缺的就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只有以民族的利益,国家的发展为基础出发点的人才,才会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热爱真理、崇尚科学的人才,才有持有高度热情,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学校方面需要加强基础的思想教育辅导,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普及创新人格的重要性。
(四)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需知道,创新是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失败的可能很大,这就需要人才坚忍不拔,勇于尝试,不惧失败的心里承受能力和意志品质。同时需要他们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自制力、独立性。即使面对屡次失败,也要坚持探索。初入大学时的军训、国家规定的兵役、以及一系列的磨练活动都是集中意志品质的体现方式,但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慢慢体验。
(五)一定领域的知识深度
这似乎也不用多做赘余。一切创新活动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知识层面的基础上。至于提到具体的相关专业领域,如何在了解的层面上深入才是首要问题。学校方面建议多多举办一些专业性讲座,以此形成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同时优化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中尤其是要突出教会学生具备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国家方面建立增加设立一些相应的机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遣送优秀人才出国交流,引进国际创新型、技术型人才交流经验。
(六)联系观察不同学科领域、文化、理念相关性的能力
如果仅仅掌握单方面的科学技术而难以做到融合贯通的话,恐怕也很难提升创新的层面上.只有首先具有观察、比较、提炼升华和总结的能力,正确的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善于学习他人,才能进而达到创新。建议学校设立“学分制”制度,充分尊重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任其个性化发展。交换生制度同样有利于学校之间、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
(七)形成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创新就是建立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实验得到的收获和提升。这些需要学生的面向社会实际能力。学校的实习制度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针对这一问题,复旦更是开展了“海外交流计划”、“西部支教计划”、“暑期社会实践计划”等机会,这些都为学生之后充分
融入社会和工作中去埋下了不错的伏笔。国家方面则有多种实验性项目、创新性项目,并给以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鼓励实践创新。
(八)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只有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对事情有着自己独立的想法和主见的人才,才能提出异于常态,优于他人的看法和意见。学校方面,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培养,一句话,要培养有主见的人。倡导主动实践是个不错的选择。主动实践是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过程的设计以及问题的质疑、分析、总结等等。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所进步,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等素质都能更是能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九)以质疑的眼光看问题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 或者说,某种程度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怀疑与批判是迈向创新创造的第一步阶梯,是学生追求真理的驱动力。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问与答的过程,只有对知识持续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才能在不断的提问中不断创新与进步。学校大可以效仿国外的“反问”制度,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导,教师提问,学生自己寻求解答途径,教师辅助指导并做最后总结。这种做法,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国家则可以鼓励各方面的创新立项,甚至是对现有实体或理论的修正。
(十)辨别主次关系
效率是21世纪工作的主导,在庞大的数据工作面前,我们希望可以提高效率,以最短的时间作出最多的工作,这就需首先梳理、辨明主次关系。
也即需要具有辨识重要的东西与琐碎的东西、持久的东西与短暂的东西的能力。学校在这方面的政策则显得尤其欠缺,建议建立全面系统的训练实践活动。
(十一)培养创新能力
这是一个综合的话题,针对以上9中素质不可偏废其一。建议学校设立学生研究计划,提倡学生和教师在学术上密切交往,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也可综合其上开展课程实验、实习实训、工程训练、科学研究、个性化培养等环节。同时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使得“追求科学,崇尚真理”的理念在校园里蔚然成风。同时,要注意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包含文化的营造。此外,要重视培育大学竞争意识和学生想象力的文化营造。
参考文献:
1.中国社科院《2010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社科文文献出版社.2010年 4月
2.魏发辰,颜吾铒.《创新型人才的能力构成及其修炼》.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
3.黄晓玲《 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龙源期刊网.2007年2月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123
浅谈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鸡鸣小学:胡昌
教育工作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一项崇高的职业,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命运的,所以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能够高瞻远瞩,能够知晓祖国未来的形式,世界的发展趋势,根据未来的需求培养一批与世界接轨的新型人才。而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有以下见解: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首先要有自己的认识,到底怎样的人是创新型人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创新型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美国《创新杂志》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因此,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能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从广义上看,创新型人才是专指那些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的人和那些敢想敢闯、敢作敢为、敢试敢冒的人。也就是那些具有经验、知识、信息,并将其融合运用到实际中,能够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的人。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归纳一下,创新型人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观念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不受传统认知或书本老师的认知观点所限制,不受学科限制,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2、思维具有灵活性。创新型人才可以轻易摆脱惯性,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势,根据不同的信息修正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3、认识具有新颖性。创新型人才思想活跃,能够经常提出不同寻常且又可以被人们所接受、认可的观点。
4、人格特征鲜明。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独立性,敢于质疑,敢于探究,敢于从想象中探求食物的本质,对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清醒的认识。只服从真理。这种个性特征常常使他们在行动上敢于冒险,不愿忍受繁规琐节的束缚,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上特征实际上体现了创新型人才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敏锐的问题意识、创造性想象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几方面;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新的兴趣、动机等方面;创新人格主要表现在比较开方不受条条款款所约束、优秀的调控能力、冷静的态度等方面。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首先需要我们革新教育思想,要清楚的认识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培养怎样的人才,该怎么培养,还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就是教育方式和管理体系上的创新。其次就是评价体系的创新,明确怎样的学生是优秀的学生,怎样的正确的衡量一个学生。儿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创新意识带到人才培养具体过程中,使人们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为此,必须树立教书育人和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重点、以成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1.教书育人的理念
创新型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创新教育要把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注重培育学生的爱国、诚信、责任等情操和创业、协作、奉献等意识,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健康优良的人格品质。这就要求坚持教书育人的理念,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我们教师的第一天职。2.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必须坚持“主体主导”的师生关系,把课堂归还给学生,按照“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构建以“个性化学习”为主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兴趣先导,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3.以创新为重点的理念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基础是实践。以实践为基础,就是要求我们教育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开放的课堂氛围,积极表扬敢于创新敢于发言的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并加强研究。
4.以成才为目标的理念
实施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引导学生成功、成才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师的责任,学校的任务,摆正考试分数的位置,明确我们要培养的不是“喇叭花”而是银杏树。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创新教育应该是以古为进用,外为中用,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以下几种教育模式:
1.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与自学结合
坚持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在创新教育中,营造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
教师发挥主导性,创造性地教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挥出发选择和设计教育,使学生能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学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主要体现在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上。明确的学习目的可促进学业进步。改变学生学习的观念体验“学海无涯乐坐舟”,以老师为孩子王带领孩子们乐学,创造性地学习,以身示范。这既是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本质要求,也是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需要。
2.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
课内和课外是学校教育的两种基本形式。课内教育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课外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开展,侧重于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是对课内教育的强化和补充。实施创新教育,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并重的原则,使学生能够江学习的知识以及那种创新能力应用于生活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之中。
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途径
1.建立先进的创新教育文化
文化观念对人才培养具有非同寻常的影响力。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就创新人才培养而言,传统文化的某些方面对创新教育是有消极影响的。比如在教育古文《三字经》和《弟子规》,就特别讲求教化灌输,这势必会导致人们不愿冒头,不敢超越。而创新包含着否定,包含着批判,也蕴含着超越,而追求服从与统一,是对创新的反动。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必须敢于从价值态度和文化情感上去超越这些阻碍创新教育的传统文化,即需要在大学里建立一个有利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宽松、活跃、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2.加强创新教育实践和教学质量监控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教师为前提,带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注意激励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要通过典型引路,鼓励创新,活化教法,引导创新,分析比较,启发创新。还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特长。
总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努力的探索,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我们的创新型教育一定会蓬勃发展,我们祖国将会更美好。
第五篇:如何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http:///
如何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是一所有着17年的职业教育历史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开拓创新。以顾客为本位,服务教育贴心。以能力为核心,培养技能精英。坚持敢为人先,不断持续改进。”的48字办学方针,办出了具有白云特色的职业教育。
1、健全的专业设置
白云技校在专业设置中,始终坚持着贴近市场的办学理念,开设22个高级技工专业和27个中级技工专业,130个专业培训及13个技师培训课程,在校生8000多人,居全国第一。
2、雄厚的师资力量
白云技校现有教职工600多人,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技师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占95%以上,居全国第一。
3、企校合作独领风骚
白云技校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走企校合作、产学结合之路。国内外38家企业在校内设立了教育培 训中心,建立模拟现代企业环境的实训车间和165个与专业配套的实训场(室),总投资达6000多万元。与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教学基地,开辟了珠三角地区2000多家用人单位。历年来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在98%以上。实现学校教学与生产岗位无缝对接,又是全国第一。
以上三个“第一”就已经凸显出白云人的办学理念,白云技校17年的奋斗里程,形成了鲜明的白云职业教育的特色。
三、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白云技校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提出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培养模式。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应该建立全方位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所谓“综合能力”,就是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人类个体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比如说:学生的心理素质、交际能力,自我表现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等等,这光靠在课堂上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教育的真谛就是实现学生逐步的自我完善过程,老师的过程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好生与差生的区别在那里?人们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好就是好生,其实不然。比如:有些“好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竟然变成了“杀人魔王”,像云南大学马家爵、清华大学政治管理学博士董秀海、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殷某等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一个个血淋淋的教训,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看“综合能力”的表现。
“综合能力”表现在那些方面呢?我认为首先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首要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社会公德性养成,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正确的爱憎观,爱国主义等等,这些都是课堂以外的能力培养,是我们德育工作的重心,任重道远。其次,专业能力的培养,我们老师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也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以往传授知识都是以老师为主,现在我们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模式,老师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以工作任务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要充分地研究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置合理的工作任务。举例来说:《电子与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中技班,大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不爱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报考中技班的目的也不明确,这就要靠老师的引导,我们开始设置教学模块时,就要让学生对电子专业产生兴趣。比如:入学开始阶段,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音乐盒或制作一个音乐门铃,大家互相赠送,看谁做得好?在做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了解电路工作原理,焊接电路技巧,而包装则由学生自己去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争取在第一个月就有一个小作品完
1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http:///
成。化了几元就有自己的作品,学生觉得好玩,并在玩中就学到了知识,于是对电子专业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学生乐学,有目标就有了动力,掌握技能也就不难了。特别要提到的是要针对不同智能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活动,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其智能结构和特点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生的优势智能得以充分发展的同时,带动其弱势智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不同智能的特点,尤其是根据学生智能结构中的优势智能,设计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活动。例如:
◆根据语言智能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学生与老师的角色对调,将辩论和讨论法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和鼓励那些在语言智能方面较差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这种互动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大有裨益。
◆根据人际关系智能的特点,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在相互合作中共同取得进步。
◆根据自我认识智能的特点,要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以反思的机会,从而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用综合国力来评估,一个企业的竞争力要靠综合势力来竞争,那么,人才的竞争就要靠综合能力了。我们是技能人才的培养者,要转变观念,把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放在首要地位,不能只一味的讲求技术,要培养出会生活、会学习、会工作的综合性人才。只有具备了社会的各种竞争能力,才能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独占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