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
通过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中第三章内容,使我 认识到自己在以前听课中存在着许多的误区。
1、认为课堂中提问的人次越多越好。
2、学生回答的问题准确率越高越好。
3、教师讲得越少越好。
4、教学手段越复杂越好。
那么实际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呢?
1、课堂提问应注重效果和目的,不应以“次数”来衡量,而应在“愤”“悱”之际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予以“启”“发”,使学生豁然开朗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提高觉悟,一旦目的达到,即可“止问”。
2、在评课时应注重评议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含金量”及给学生带来的适宜的“困惑度”和“思考力”。
3、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就取消了。我们所说的“精讲’,不是时间意义上的”量“的含义,而是深层次的“质”的含义,是指该由学生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由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由学生能够单独完成的教师绝不参与。
4、选择何种媒体,手段。形式应该依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实际、教师素质而定,补课盲目攀比,“一刀切”。在评课的时候应把先进的教学手段视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一种形式而已,应重视衡量它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可行性、经济性、适用性
第二篇: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共2篇)我认真读了《新课程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听课与评课的方法。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学会调查、探究。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些,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整理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2)做好课后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总之,评价一节课,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即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是否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否留有静思的空问和时间,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得到多少,得到些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我认真读了《新课程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听课与评课的方法。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
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学会调查、探究。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些,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
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整理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2)做好课后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总之,评价一节课,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即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是否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否留有静思的空问和时间,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共2篇)]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得到多少,得到些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篇二:《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学习心得
《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学习心得
通过阅读《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这本书使我对听课评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基本理念要明确
听课、评课是探究、指导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对听课评课赋予了新要求那就是新理念、新标准。
新理念体现在: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教师的成长;要“以学论教”(相对与“以教论学”)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底
新课程体现在: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二是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是看教师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收获。校本教研对听课评课是新途径,对新课程在听课评课也赋予了新要求。所谓新途径就是:对于刚刚接触新课程改革理念、概念、理论的教师来说,他们经过学习可能理解了新的教育思想,但不知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应用方式,也不知道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或者说他们缺少有关新思想的“个人实践知识”“实践的智慧”。当相关的专家、教研员及资深人员通过听课评课提出问题的关键和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时,会使教师“豁然开
朗”“茅塞顿开”他们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收获是双重的,一方面知道了如
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因此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所谓新要求就是:即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
二、听课评课的标准要知道
1.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听课评课中如何引导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成为及其重要的课题
其标准除去必要的传统的接受之外,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境界。2.学生的学习水平
在听课评课中看群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能否主动探究、能否自由表达、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
3.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目标——学会了吗?能力目标——会[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共2篇)]学了吗?情感目标——有趣吗?
三、怎样听课要清楚
听课是教学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一种技能和方法,听课不是目的,听课是手段,是途径。尤其是对专业引领人来说,通过听课要达到甄别判定课堂教学优劣的目的,从而帮助、指导课堂教学弱的教师提升教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
作为听课者来说,首先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然后要了解教材、学校和教师的基本情况。再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无论你是什么身份进入课堂就应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平等赏析的目光关注教师,亲切的问候语,目的是转移和减轻教师的紧张或抵触情绪,尽最大可能地迅速取得被听课者的信任、理解和配合。要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前提。听课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经验、新的问题不断的涌现听课者就应该不断地关注学习有关学科的新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等,了解课程改革的新的政策形式、教学要求等,获取新的信息、新的知识,思考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措施和要求。从而提高了自己听课的品味准确地发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优缺点,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
1.听什么:听教师的授课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是否重点突出,详细得当。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是否有创新的对方。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2.看什么: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记什么:教学实录,教学评
4.思考什么: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对教师的成功和不足以及出现错误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对学生的相关性影响;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我是否掌握和理解了教学内容;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如何体现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并内化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这节课是否反映了教师正常的教学实际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怎样上等等
总之,教师要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从教学中发现作课者的长处,揣摩作课者教学设计的意图,从作课者的风格中有所感悟。其次听课教师要做好翔实的记录,也就是教师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以被自己研究,而不是应付领导检查。要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会创造新鲜事物,在及时梳理和吸纳新思想、新
观念的同时,还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研究,形成个人独特的见解。它是加快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加强教育新理念的运用和推广,有利于提高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促进教师及早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四、观摩课是听课的最佳时机
任何听课都是一个学习过程,但在观摩类型的听课活动中,学习性的特点最突出。讲课者的思想激情、艺术魅力,都给我们留下了长远的记忆。有时即使是不理想的课,某一方面也会有深刻的启示。在观摩课中要端正态度,认真地听和看;要认真仔细地记录有特色、有创新的地方;要与自己的课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在比较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
五、评课的标准要知道
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出切实中肯的分析,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一些现象做出正确的解释。
依课程标准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看教师能否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是否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否能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是否能尊重学生人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诧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六、忌评课中的问题与误区
忌重听轻评;如果有些该评的课不评,一方面作课者心里没底,另一方面评课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忌敷衍了事;评议只有三言两语,评课冷冷清清不可取。
忌平淡肤浅、面面俱到。
忌参评面窄;由于发言面不广,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
忌以偏概全;只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是很难做出全面评价的。忌评新弃就。
课堂提问并非人次越多越好,要明确提问仅是顺利落实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评课应重视提问时机是否“适宜”问题是否“得当”数量是否“适度’
学生回答问题并非准确率越高越好,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借以对学生进行脑力激荡,并通过点拨使其逐渐顿悟、掌握。因此在评课时应注重评议教师设置的问题的“含金量”及给学生带来的适宜的“困惑度”和“思考力”。
教师并非讲得越少越好评课时不应一味地追求教师讲得时间长短,话语多少,而要看其讲解的“量”“和”“质度”的关系。
教学手段并非越复杂越好,评课应重视衡量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实际应用和可行性、经济性、适应性。
其于以上问题与误区它的原因体现在认识不足导致评课不到位;评课方法不当导致评课效率底;缺乏严密组织导致评课随心所欲;缺少素质导致评课认识不到位。
七、评课的内容要清晰
一节好课的教学效果应该符合
评教学效果:容量适中;教学目标具体得当;课堂上能有力地渗透数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学生完成两个转化即学生切实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接着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品德;教会学生学习;情意效果好;教学效率高。
评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学行为的灵魂,是教学实践和教学价值观的体现,教学思想的优劣,不仅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还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下页
第三篇:学习《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心得体会
我认真读了《新课程下听课、评课与优秀案例解析》一书,让我受益匪浅,掌握了听课与评课的方法。
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学会调查、探究。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些,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1)整理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第四篇:听课评课案例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同课多构”来探讨“颠覆式”的新课标和“连续性”的高考制度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关键词:同课多构;实际问题;“六抓”
一部思想史就是人类一部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缩影。新课标下的人教版必修教材,即以“颠覆式”的方式将中外历史浓缩成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三个模块,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思想史占50%以上。如何将思想史以新的方式、新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并对较有经验的我们来说,却也是个全新的课题。为此,笔者与本备课组的老师们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听、评课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多构”来探讨“颠覆式”的新课标和“连续性”的高考制度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此次教研活动安排了三位老师同上人教版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并及时进行了评课。三位老师的授课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暴露出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试举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部分案例来加以分析说明。
案例一(甲老师):
导入部分: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人说孔子是20世纪最幸运的人,也是20世纪最倒霉的人,为什么?”(学生哄笑后开始讨论)随后教师点出“孔子学院”和“打倒孔家店”,并引出本课中心“新文化运动”。对于本课重点部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该教师以最简单的方式罗列或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则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把大量时间放在两点上:一是介绍了1915~1918年间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人的经历及他们对时局恶化所萌生的要求改变“国民性”的念头;二是介绍了大量的白话诗来说明“文学革命”(该教师的语言非常幽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发笑。)。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该教师并未涉及教材内容,而是介绍了李大钊其人,甚至还介绍了李大钊后人鲜为人知的为官经历(学生听课兴趣浓厚)。
该案例从课堂效果来看,参与评课的老师普遍认为,从导入到新课结束,引人入胜,大量课外知识的补充,加之该教师学识的渊博、幽默风趣的谈吐举止,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令学生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效果,符合课改精神;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则稍显不足。案例二(乙老师借助多媒体教学):
导入部分:大屏幕播放《家、春、秋》片段——觉新结婚啦!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性格软弱、受家庭摆布的觉新吗?”(学生的心立即被巴金名著中这个深受封建思想迫害的人物揪了起来)。教师由此引出本课内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时,该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瑞玉难产而死”的画面,并指出导致瑞玉悲剧的原因恰恰是迷信,由此加强“科学”提倡的必要性。讲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该教师又播放出《家、春、秋》的一段画面——觉新在觉民的鼓励下踏上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道路。
该案例中,乙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心的设计,以巴金作品中的故事为主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翻旧文化、旧道德所带来的身心创伤,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思想解放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看,该教师为配合剧情的发展,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从效果看,整节课学生更关注的恐怕是剧中的悲剧情节和人物的反抗精神了。毫无疑问,历史课的情感价值实现的同时,却将历史课上成了文学作品赏析课了!案例三(丙老师):
导入(复习法):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发生在何时?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该教师直接引出了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新
文化运动。讲解背景时,该教师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的状况解释地非常充分,并点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该教师介绍了一道2006年上海高考题: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的讲解时,该教师把教材内容归纳为“三提倡三反对”,大大方便了学生记忆,同时在对难点“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的分析中,紧密联系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史,最后通过讲述法总结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所在。
应该说,案例三丙老师的教学过程很紧凑,知识容量较大,思路非常清晰,重难点突破也较为成功。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较好、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也较强,但从整体上看,课改精神体现较少,依然为旧式“邮递”模式的课堂教学。
从以上3个案例的简单分析来看,正如此次参与评课的老师们认为的那样,3位授课老师分别代表了3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与模式,各有千秋,笔者将之归纳为“研究型”、“文学型”、“邮递型”。一堂有效而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将“颠覆式”的新课程理念,与具有“连续性”的高考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而通过以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笔者认为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实际问题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不能对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并付诸实践。
新课程目标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以本课(《新文化运动》)为例,教学目标应为: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知识目标),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能力目标),并让学生认识知识分子为肩负的使命而敢于斗争、不懈斗争的精神,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三个案例均未能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甲老师过多地关注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情感的充分体验;乙老师流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的心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学生在充分享受情感体验的同时,却远离了历史课堂,远离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丙老师的教学很好地与现行高考制度联系了起来,但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同时,却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不能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价值。
第二,不能恰当地选择并以恰当的方式补充课外资料。
新课标一标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差别较大。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往往补充一些课外资料。适当的补充是必要的,而过多、过滥,甚至不加选择地补充只能增加学生负担、冲淡主题。案例一中,甲老师先后两次大量地介绍课外知识,甚至野史,学生哈哈一笑之后,真正的教学目标并未有效达到;案例三中丙老师则中规中矩,课堂知识迁移能力虽强,却少了课外知识的点缀,而影响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讲到提倡白话文时,教师若能引用一首小诗“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朗朗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着/却没有靠着”,教学效果会更好。
以上两个实际问题的背后,笔者认为存在着老师们对课改与高考这对矛盾的错误理解。不可否认,课改已推行了多年,老师们也已普遍认可了新的理念,然而新的评价机制还未成熟,高考制度依旧继续,倘若学生凭兴趣学,却又如何参加考试?笔者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六抓”。
(1)抓“导入”。一节历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首先要看能否通过情境创设,迅速有效地将学生引进历史的氛围当中。在前面所举的三个案例中,不难发现甲、乙两位老师的导入
是积极而有效的。相对而言,丙老师的导入部分则较为普通而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2)抓“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前备课中应高度重视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所有语言都应当围绕着主题,不能信马由缰。关于这一点,在前面案例一的分析中已作解释。
(3)抓“有效信息”。历史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教材当中有效信息的利用。以《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为例,三个案例都未能注意到教材中的一个隐性信息
3个部分:最上端是一张众多青年
在读书的图画,画中标有法文La Jeunesse(青年),画下还用了五线谱作装饰;中间是美国作家、演讲大师卡耐基的肖像,饰以马蹄铁状的花边,肖像右边是红色的刊名,左边是卷数期数,更加上一个雄鸡报晓的图标;最下方标出出版社的名号。密集的西化符号的运用,表达了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推行新学、狙击传统的迫切心情。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这一信息予以介绍,那么,“为什么《新青年》的创立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4)抓“课程资源的整合”。《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共三目内容,教学中为了线索的更加清晰,不妨借鉴案例三中丙老师的处理方法: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及原因、概况(时间、人物、中心、活动基地)、分期(前期、后期)、主要内容(前期为三提倡三反对;后期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影响及评价。
(5)抓“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在目前的高考指挥棒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效办法是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既体现课改精神,更适应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必要的巩固练习或探究式问题的设计应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6)抓“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中三个案例各有优势,倘若能将多媒体的直观效果与教师对理论和重难点的讲述式突破相结合,既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深了情感的体验,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效果便展露无疑!
我想,做到了以上“六抓”,一节精彩而有效的历史课是值得期待的!
第五篇:听课评课心得
“如何开展听课评课的教研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开学之初,老师们正投入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中,九月份,我校为继续推进课堂革命,加大教研力度,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开展了“授课、听课、评课”课堂革命大展示活动。这次活动,再一次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思考、总结、共享的平台,它引导、帮助和鼓励着教师们记录自己对教学的思考与成长。
在讲课中,新课标理念在各位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到位,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指导课堂教学。总结起来有如下优点:
1、基本功扎实,仪表端庄,板书工整、美观、大方。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民主平等。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目标把握准确,重难点处理恰当,教学流程能够体现教学策略,重难点突出,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环节设计合理、科学,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3.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做到针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景中分层解决知识点,整个课堂节奏紧凑,过渡自然。
5、能够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培养,采用评价奖励机制评价学生。在评课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在认真的思考着,发表着自己的看法,都是那么的认真,那么的专注,我想通过这次活动,每个教师都在无形中进步了。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仅增长了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我们做事的态度和信心。最后我要对自己说,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有不断努力奋进,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勤奋工作,认真教学,在不断的锻炼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