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听课活动小结
优质课评选活动总结
数学三组
本组共有5位老师参加了评选活动,这五位老师态度认真,准备充分,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到的教学艺术和风格。现将听课情况总结如下:
可喜之处:
1、教学内容充满生活味。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听课中发现,好多教师都极力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现实问题数学化。如;张凯和朱凤婷老师的“农田中的数学”。
2、教学过程体现活动化,突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知识教学中,要注意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将静态的知识结构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让学生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在认知活动中探索未知,体验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如:刘延鹏老师和孔祥宁老师的课都是在小组探索的形势下获得新知。
3、教学过程体现开放性。
开放性的教学对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和积极性,对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获得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如:张东晓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吃不透,对重难点把握不准。
2、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激励语多为标语式,随意性过大。课堂上,“你真棒”“你真行”“同学们说得很好”等等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口头禅。
几点建议:
1、青年教师应从钻研教材做起。
对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的精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要把枯燥的数学课上成学生乐学的有趣课,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青年教师要加强学习,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新课程标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也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学习和创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荣新凤
第二篇:小学数学听课小结
小学数学听课小结
经过近半月的忙忙碌碌,我们四五年级数学办公室按照学校教务处安排,于上周进行了听课活动。尽管大家很忙很累,但每个人都不想错过每一节精彩的公开课。上周四第一节在五(4)班听取了郭红丽的数学公开课,紧接着我们组第二节在五(2)班听取了李景璞老师的数学公开课。郭红丽老师和李景璞老师讲了同一节课《数的奇偶性》,她们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从这两位老师身上我又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经验。她们的共同特点是讲课时风趣、幽默,能瞬间抓住学生的心,能让学生整节课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去想、去做,整节课下来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组织课堂纪律;她们另一个共同特点是讲课时镇定自若,尽管当时校长亲自在后面听课,郭红丽老师还是谈笑自如,这对于刚毕业两三年的老师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们讲课的第三个共同点是讲课时非常贴近学生生活,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的,并没有枯燥的直接给学生结论,她们在本节课结束时都采用了抽奖的方式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但是她们采用的抽奖的方式和规则又完全不同。郭红丽老师设计的抽奖规则是用两个盒子里面放入写有不同数字的卡片,每个学生从两个盒子中各抽出一张卡片,然后让学生计算卡片上两个数字的和,再根据两个数字的和的奇偶性得出奖品。李景璞老师
第 1 页 采用的是让学生在两个信封中抽出两个不同的数字,根据两个数字之和自己在写有规则的纸张上找到礼品,李景璞老师在设计奖品规则时故意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陷阱,就是凡是两数之和是奇数的都没有奖品,到第三组学生抽取数字时,有的学生就发现了这个陷阱,从而学生自己从陷阱中得出了数的奇偶性的规律,这样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
对于刚毕业两三年的教师而言,能讲出那么丰富、幽默、激情的课,真实难能可贵的,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聚源路小学数学教师中又有两颗新星会冉冉升起。
第 2 页
第三篇:数学听课小结
建新街数学课听课小结
4月13日,我有幸在建新街小学听了几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让我感到收获很大。不仅领略了各位教师出类拔萃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多变。下面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本次公开课主要是关于“多彩课堂文化”研讨活动的一个小结展示,里面汇集了许多老师对于多彩的全新理解和诠释,始终围绕“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的核心理念,把最为和谐的教学展示了出来。
记得我最欣赏的是郭会创老师讲的是第三节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讲解细致,尤其是在难点和重点的把握和突破上,做的很好。怎样知道三边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她让学生在多次的动手操作和记录中发现规律,尤其是对“任意”二字的使用上,做了很细致的推敲。让学生在充分讨论,验证后,才确定要把三边关系总结为“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边。”学生以作练习的形式复习掌握,并在熟练的前提下,又总结出更好的判断办法,即使最短边和中等边的和只要比第三边长,都能拼成三角形。这节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还有王纯然老师的《24小时计时法》一课中,王老师精美的课件中,小钟表随着学生的步步理解进行转动,让学生能完整的对于24小时进行感受体验,加之在为了增加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老师采用《找朋友》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
法的区别与联系。
每一节课,我们都能真实的感受到每一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我想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我们所欠缺的还有很多,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为教育事业而服务。
第四篇:2011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小结
2011学年下学期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小结
在学校越来越重视教研教改,本组教师也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只有向教改要效率,充分利用好课堂40分钟,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为了使本组同仁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得到收益,得到提高,本学期,数学组开展了2012年3月26日到2012年3月27日为期两天,对六年级数学下册《数与代数》为内容的优质课听课活动,我校对和秀良老师的《运算定律》、和菊香老师的《比和比例》进行听课、评课、反思。同时聆听了来自束河中心校各学校多位优秀老师的精彩授课,领略了他们精湛的授课艺术,课后大家都能诚恳地给授课的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也谈自己的收获,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对于一节精彩的数学课的内涵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就本次优质课活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2.教学过程精致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板书也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的结构体系。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各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加大了对能力的考查,:在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去归纳、去概括、去总结,让学生先于教师得出结论,从而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的目的。
4.使教学向理论联系实际方向倾斜
数学学科本来是与实际联系紧密的学科,针对近年来题中出现大量联系实际的试题,联系实际日益成为考试题内容改革的一个明显发展方向,教师,已开始加强知识实际应用的教学,使教学恢复它的本来面貌。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数学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只是枯燥无味的数字,信息技术把要解决的问题直观、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本次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在此次评优课中,每位老师的课件都设计的非常精美,为此次的授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下午第一节课中,老师出示班级的座次表这种形象图,再由形象图通过通过慢慢变化,成为点子图,最后再由点子图变成了方格图。让学生慢慢的转化这种方格图形成的过程,这杨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也不例外,它充满着创造。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用叶澜老师的话来说,应该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的。这些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今后教学中,我会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黄山完小数学教研组
2012年4月
第五篇:听课活动小结
积极开展听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认真积极地开展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这个光荣的传统继续在我校语文教研组得到发扬。
这学期我教研组继续开展了有关朗读的小课题活动,围绕这一课题这星期教研组活动为观看相关课例《匆匆》。执教老师赵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自己幽默的的语言和温和的语气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运用各种朗读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课讲得精彩而生动,我教研组的老师也听得认真而投入。听完课大家积极地进行了交流,大家都说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应用。
通过这次看课和交流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