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指标
附件3:
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评估指标
B
5校安工程
(4分)C11按照国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4分)查有关工程进度、听取汇报。1.制定并落实“校舍安全工程”年度实施计划和逐校逐栋改造方案(1分),并得到落实(2分)。2.新建或改、扩建校舍达到国家抗震设防标准(1分)。
☆经核实,未采取积极措施,按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消除D级危房,仍使用D级危房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
查阅有关编制、教职工名册、教师录用文件。
1.按省定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教师(2分)。
2.义务教育教师学科结构合理,满足开足开齐课程的需要(2分)。
3.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1分)。A3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35分)
(接
下
页)
C12按编制标准足额配备义务教育教师。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需求。(5分)B6 教师配置(10分)C13建立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新进教师根据省里统一部署,主要从资教生、特岗生或免费师范生中招聘录用。(5分)查有关教师招录文件。1.县(市、区)政府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教师补充机制(3分)。2.资教生、特岗生或免费师范生政策得到落实(2分)。☆经核实,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尚未建立或运转的,暂缓通过评估验收,待整改后复核确认。查有关校长聘任文件、教师交流文件、访谈校长、教师。1.实行校长聘任制(1分)、任期制(1分)、交流制(1分)。2.县域内每年义务教育教师校际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计3分;占5%,计2分;否则计0分。3.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2分)。4.探索“一校制”、“联校制”、“学区制”、“集团化”、“协作区”等多种办学模式,建立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提供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2分)。B7 C14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城教师管理 乡之间定期轮岗交流,确保师资均衡(15分)配置。(10分)
第二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李永荣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方法,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但是现阶段义务教育中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对义务教育的发展是十分不利。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我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只有三公里,一部分学生喜欢到县城就读,导致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的现象,农村学校的生源不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县城学校相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得到优先发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设备、设施等存在着较大差别,客观上造成了学校之间的强弱之分。其次,人为因素造成的。县城学校在缺教师的情况下,采用招考教师的方式,选拔优秀教师。大部分优秀教师通过考调的方式进入县城学校任教,导致了农村地区学校的教师素质低于县城教师素质,县城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自然有了很大的差距。再次,与受教育者的选择有关,家长与学生有权力去选择学校,这样,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选择县城学校就读,那些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就只能在农村学校就读。另外,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适龄儿童数量多,各所学校的学生很多。近几年来,由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重男轻女”的观念有所改变,自觉履行计划生育职责。适龄儿童和急剧减少,学校面临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为学生的流动提供了条件,因为每所学校都在抢生源。这样,学校的强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实力强的学校学生较多,反之学生较少。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良心工程。对个人来讲,它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对整个社会而言,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能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 1
教育的均衡发展,来保证教育公平。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提高认识,推进教育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关注得特别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涉及的是受教育者的权利保障问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认识当前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差距,将缩小义务教育的差距列为重要议事日程,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的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合理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要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要搞好以下两点:一要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在统筹规划、整体布局上合并一些校点,重点建设农村标准学校,真正发挥教育资源最佳效益,使农村学校在资源配置上逐步向城市学校靠拢,逐步推进农村学校城市化。二是实施城市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用城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带动农村学校全面进步。近几年来,我县的“支教”和“轮岗”制度初见成效,逐渐形成“城乡联动,资源共享”的教育新格局。
再次,加强培训,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为他们扎根农村安居乐教提供保障。要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岗位津贴,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各项社会保障机制。二是在保证教师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加大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最后,建立机制,确保教育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形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和借鉴其他地方探索的方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
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从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总之,农村义务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最终才能实现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基础教育发展速度较快,但毋庸置疑,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坚持走教育均衡发展道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三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以县为主、分级负责、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的原则,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新目标,将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好每一位教师的业务素质,加快建立更具公益性、义务性、均衡性的义务教育体系,切实缩小城乡之间、层级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措施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总体规
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到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基本均衡,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切实消除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择校和大班额现象。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措施:依法增加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已出台的义务教育筹资政策,足额核定与配备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改善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完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快薄弱学校硬件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大班额问题,完善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依法保障特殊教育,建立留守儿童工作责任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
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
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6.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大投入,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学生为宗旨,树立学生全面发展、整体发展、科学发展的质量观,实施全
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积极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因材施教,打造兴趣课堂、愉快课堂、探究课堂、效率课堂。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和积极主动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第四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与评估.doc讲稿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与评估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朱曙培
2015年3月30日
一.重中之重
(一)四大特点 一是政府责任
1.是“两基”的后续工程。
2.“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责任主体是县级政府。
县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
县级政府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
3.评估办法是省政府办公厅制定的。
评估对象是县级人民政府。
4.评估内容是县级政府职责履行情况
一是规划责任。做好布局规划;取消重点学校;淡化窗口学校、名校。
二是投入责任。法定投入;均衡投入;向薄弱学校、困难群体倾斜;投入包括师资等资源配置。
三是督查责任。制定量化标准、建立评估机制。
需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社会支持。
对政府21项评估指标都有责任牵头单位。
不是教育部门“独台戏”。
不是督导部门“独角戏”。
是“国考”,以通过国检为标志。二是依法督导
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实施主体)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施要点),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重点)。
.专项约谈制度。
2.公示公告制度。刊载在当地政府门户网站。
反馈意见刊载在教育部门户网站、安徽教育督导网。
督导公告将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3.逐级淘汰制度。不是逢评即过,逢评即优。
材料审核环节:国家两年分别淘汰6个、1个县区
省级两年分别淘汰4个、12个县区
实地评估环节:省级淘汰3个县区
省级采取限期整改、暂缓通过、一票否决
4.双向激励制度。
正向:6个优秀等次,2个教育强区;
负向:14个合格等次,4个不合格等次。四是长期要求
1.2005年教育部下发第一个文件,至今有十年。
2.监测和复查制度。对所有县区指标长期监测。对已通过国家认定的县区进行复查。
差异系数小学≥0.6、初中≥0.5予以警示;
小学≥0.65、初中≥0.55要约谈市县两级政府;
连续两年不达标的县区,将撤销其认定称号。
3.县域基本均衡只是第一个目标。教育现代化、优质均衡和市域内均衡是下一个目标。二)必要性
一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四是国家和省文件要求
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教基[2005]9号)规定:“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00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皖政[2006]54)号提出:“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制度。”
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规定:“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的通知》(皖政办秘[2012]96号)提出:“把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议事日程。”
2014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2014】5号)。 后三个文件是重点。 四)基本程序
1.县区自评→市级复评→省级评估→国家认定。 2.每个环节都必须通过两关:
材料审核(重点是政府行为落实情况)
实地查验(通过学校验证政府行为落实情况) 3.反馈→整改 4.长期监测 五)时限要求
第一步: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68个);
40+(29-3)+10=76≥68
第二步: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小结:1.是必须完成的
2.是有完成期限要求的
3.不能按期完成要追责的
二、政策要点
一)达成目标国家:
“三缩小”: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
“两个一”: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安徽:
推进思路“四化”:办学条件标准化
资源配置均等化
办学行为规范化
教育教学优质化
发展目标“四无”:城乡学校班额无超标
同城区公办学校无择校
县域内学校办学条件无差距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无障碍
(二)基本均衡的五点内涵
1.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
2.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
3.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4.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
5.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三)推进的七个路径 1.均衡配置办学资源
教育均衡首先是资源配置的均衡。
(1)保障教育投入。
推进均衡发展,保障经费是第一位。
义保机制改革,公用经费提标
统一城乡学校公用经费标准。
调动乡镇积极性。2)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3)采取新建学校、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班额”(小学
46、初中50人)、超班额(80人以上)“大校额”(小学2000人、初中3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4000人。(金安、固镇、蒙城)
主要是择校、资源不足两大原因。(4)严格控制学校撤并。 2.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学校联盟(花山、广德)
集团化办学(蜀山)
对口帮扶(天长、长丰)
大学区管理(雨山)
委托管理(淮上)(2)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在线课堂(繁昌、南陵)
班班通全覆盖(禹会、休宁、三山)
3.师资均衡教师是均衡发展的根本要素,也是难点。
(1)及时补充教师。政府购买服务。
(2)改善教师初次配置,向薄弱学校倾斜。
(3)优先配齐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
(4)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补贴、新建教师周转房。
(5)加大校长教师交流。校长任期 5 年,同校不超过 2 届;校长教师交流每年不低于 10 %。
(6)教师“县管校用”管理制度、无校际管理。 4.保障特殊群体
(1)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两为主、零障碍入学)。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3)重视发展特殊教育。
(4)扶助需要特别照顾的学生。
5.提高教育质量
(1)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2)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6.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 (1)完善学籍管理。
(2)规范招生。“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3)规范财务管理(局管校用)。(4)规范收费行为。(5)规范办学行为 7.强化督导评估
(1)一个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责任机制。
(2)四个作用:监(四)评估内容及标准:“121”
“1”:一个门槛
“2”: 一个前提、一项工作评估
“1”: 一个重要参考
一个门槛:十项办学条件基本标准
均衡的第一个目标是发展,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标准化建设,这是均衡的基础,标准没有达到,均衡就谈不上。
依据我省2007年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按照“硬件从实,软件从优,兼顾多数”原则设计的。 督过程,诊断问题,校正偏差,检验效果。
(3)两个全覆盖:教育督导机构全覆盖、挂牌督导全覆盖。(4)三个到位:挂牌到位,督学到岗,督导到校。(5)坚持三实:察实情、听实话、报实数。
注意:
2014年11月省教育厅印发《安徽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安徽省农村教学点办学条件基本标准》(皖教秘基【2014】82号)
(1)学校要有单独的跑道,不能以道路代替跑道。在达到生均运动场地面积的基础上,还要确保至少有一个直道,小学不短于60米,初中不短于100米。不一定是塑胶跑道。 至少要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
2)教学光盘400课时和教学软件资源80G,如果没有光盘,可用优盘或移动硬盘存储,不能缺。
(3)教学用计算机包括电脑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和“班班通”教室里面的计算机。(4)学校接入带宽≥10M。
(5)学校如无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但配备“班班通”,可视为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
(6)电子图书不计入图书册数。新增图书每年不少于1%。杜绝图书不拆封,打捆存放。
(7)实验室体现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是实验室的面积(小学科学实验室每个不少于76㎡、理化生实验室每个不少于90㎡)。
除了以一个重要参考:公众满意度调查
检验均衡发展的水平如何,关键看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
调查内容: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
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
义务教育择校情况
政府的努力程度
调查形式:座谈会+问卷
调查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四个类别
上提到的实验室、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包括藏书室、阅览室)外,还要有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统称“八室”。
一个保障,即:接受国家认定前三年教育投入要达到法定要求
包括: “三个增长”:
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学生人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和教职工人均年工资逐年增长。
“一个提高”:各级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
注意:
1.依据教育、财政共同上报的教育经费统计报表。财政经常性收入等口径调整说明,国家一律不认可。填错了只能将错就错。这是国检的原则。
2.允许追补经费。需提供三个材料:一是县财政局《关于追加
年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的通知》;二是预算拨款凭证(收款通知);三是经费支出凭证(省市抽查时要提供)。
3.申报到国家前,必须追补到位。
4.申报到国家时,最多只能有一年有缺口,在国检前整改,县级政府要承诺追加到位。
5.追补时不累加计算。主要考虑到可能性。 其他一票否决条件:
1.大班额、超班额、大校额现象严重。
大校额较多的有:阜南县
12、谯城区
11、利辛县
11、埇桥区
11、颍州区
8、太和县
8、砀山县
7、萧县
6、灵璧县
6、泗县
6、定远县
6、裕安区6。
超班额分布在:庐江县、谯城区、利辛县、萧县、灵璧县、泗县、颍州区、太和县、阜南县、颍上县、界首市、定远县、金安区、裕安区、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 2.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师德建设重大恶性事件。
3.截留、调控、克扣、挪用、套取义务教育经费。
4.与当地“小升初”工作挂钩。
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没有达到9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1号)
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中已入学人数(包括特教学校学生、附设特教班学生和随班就读特教学生)÷残疾儿童少年适龄人口总数(包括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100%;
分子来源于“教育事业统计基础综3151-N表,分母来源于当地残联统计数据。教育局与残联要沟通好。 6.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低于85%。 7.未完成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的。
(五)省级评估程序:
1.材料预审、反馈。
2.验证材料(涉及到评分)
3.现场征询(对县直部门)
4.实地验证(随机抽取不少于8所不同类型学校和2个教学点)。
到校检查“十看”、“十注意” “十看”
一看校容校貌
铺设修理校园道路。
平整、剪修校园绿化。
修缮玻璃、粉刷墙面。
更换残破课桌椅板凳。
全面清理污水、垃圾。
重点查看:卫生死角(食堂、厕所、楼道等)。
皖北地区特别要注意。
县区政府要拿点钱,瑶海区每校5万元,颍东区是贫困区,每校拿3万元。
二看校长、教师精神状态和学生文明礼貌、养成教育情况
显示出积极主动、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内和公共场所吸烟。
学校卫生室校医统一着装、门卫(保安)佩戴警械。食堂炊事员、服务人员戴工作帽、口罩、穿工作服。其他教职工有统一服装的,建议统一着装。如果无统一着装的,应衣着大方得体、干净整洁。 三看校园安全
校园是否有保安?安全防控是否配置到位?是否有应急事件处置预案?是否开展安全演练。
确保消防通道畅通,灭火器在有效期内、消防栓位置摆放正确,使用方便。校园监控正常使用。 四看各功能室管理 “八室”、“四室”必看。
工作人员应提前到岗,主动做好讲解工作,重点围绕设施配备、使用、管理等进行介绍。
准备好各种教学记录,记录要真实、完整、装订整齐、教师和学生签字手续完备,县区最好统一记录本样式。 教育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摆放规范,保管整洁。制度健全并上墙。 危险实验用品按规定保管。 五看课程开设
重点是音、体、美、英语、信息、实验课的开课情况。教务处、教室、学生铅笔盒内课表等内容一致,不要搞“阴阳课表”。要问学生。
六看班额
实事求是,不要搞学生调动。
七看后勤保障设施
包括饮水、住宿、就餐、厕所等 八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重点做好楼道、墙体文化建设和校训、橱窗、宣传栏等文化设施,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依法治校氛围、廉政文化氛围氛围。学校宣传栏等不能有与均衡要求相违背的内容,如学生成绩排名、学校成绩排序等。
九看素质教育活动开展
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
十看学校其他基本数据
如学生、教师数等。 十注意一注意确保被抽查学校交通安全,道路畅通。
二注意对校园周边环境提前清理。
争取县乡政府、有关部门支持。校园内的特殊情况,要借此机会处理好。蚌埠一所乡镇中心小学看到校园正中间有一排住宅,拆了一半,剩下的是钉子户. 三注意介绍好校情。
安排校长介绍情况,要围绕均衡发展主题。 要做到亮点突出、特色鲜明、重点突出。
如果普通话不行,也可以安排其他熟悉情况的同志介绍。为防止意外,最好准备卡片。介绍时要使用便携式扩音设备。
四注意认真做好被督导组询问的准备。 均衡发展的基本概念、要求;
熟知学校基本情况,如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成效、学生数、教师数、农民工子女占比、留守儿童占比以及十项办学条件指标等相关数据。
保证做到一口清。注意数据之间不要出现逻辑性矛盾。 五注意相关人员要提前到岗,各功能室要提前打开,并挂牌。
六注意提前设计好校内检查路线,尽量不走回头路。 七注意迎检材料放置。各功能室材料装订整齐、排放有序,集中放在会议室。学校如有现成的宣传画册、彩页,可以提供,但应文字精炼,突出主题,彰显办学特色,切忌无重点、无主题。如没有,也不需要专门再准备。
八注意协助做好数据填报。安排1名校领导和1-2位熟悉情况的工作人员协助督导组,填好《对安徽省督导检查学校工作表》,做到数据准确、与实物相符。
九注意被检学校责任督学要到校。责任督学牌子要挂在学校门口显著位置。
十注意学校提前预留好停车位,保安做好车辆进出引导。 5.满意度调查。
6.反馈会汇报会合并召开,县区政府或党委主要负责人参会。
(二)国家认定程序
与省级评估不同的有:
1.开见面会,播放专题片。
2.看县区材料大概半小时左右。
3.已实地到学校验证为主。重点核查学校办学基本标准10项指标真实性。
4.开四个座谈会,一小时左右。
5.集中到省里反馈。四.薄弱环节
(一)投入不到位
1.部分县区教育经费未做到法定增长。
2.虽然安排了经费追补,但仍缺乏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的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二)办学条件存在薄弱环节
1.存在省辖市市区、县城中小学占地面积、校舍面积和体育运动场地不足,造成班额过大。
2.少数地方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较低,电脑、图书仍存在缺口。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单项指标上差异系数较大。
4.存在大规模学校,规模布局不尽合理。
(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1.教师总量不够。生师比达不到省规定标准。
2.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学科结构不匹配,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教师紧缺。
3.教师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严重。
4.教师交流比例偏低。
5.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任教师差异系数过大,高级别教师校际配置不均衡。
6.边远艰苦地区优秀教师派不进、留不住。
7.存在低薪聘用代课教师情况(政府、学校)。
3.投入不均衡。搞锦上添花的多,搞雪中送炭的少。
4.追补经费不到位。玩空手道或左口袋到右口袋。
五.工作要求
(一)处理好六个关系 1.推进与评估的关系。
2.督导评估完成时间与《备忘录》规定时限 的关系。备忘录规定期限的次要完成县级自评和市级复评。
3.“里子”与 “面子”关系。里子就是以督促建、以督促改、以督促变,得到实惠,解决问题。面子就是按期顺利通过评估。4.均衡水平与发展水平的关系。均衡发展首先是发展,其次是均衡,是在发展中求均衡,最终实现发展水平和均衡水平都不断提高。是抬高底部,而不是削峰填谷。5.均衡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两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的关系。均衡发展不等于不要特色、千篇一律,要鼓励每个学校办出特色,百花齐放。
(二)学好文件
把握政策要领。层层培训。
增强均衡意识。关注薄弱学校、后进生。
熟悉政策、指标。避免出现概念不清、数据混乱等。(三)摸清底数
算清缺口。一校一策。每一所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经费和师资。提出全县补缺补差方案。有的放矢,精准发力。
(四)争取支持
向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晓以利害,引起重视。
(五)落实责任
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建立责任制,实行问责制。
(六)加强基础工作
1.做好数据统计分析。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差异系数、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生师比、巩固率等评估指标中所使用的数据,均以教育事业统计数据为准。
省将加强有关数据的审核。
有数的概念、数的意识、数的敏感性。
2.杜绝弄虚作假。(四川省自贡市、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3.做好资料建设。
4.建立均衡状况监测制度。
(七)加强市级统筹
1.加强对经济功能区统筹。今年省对经济功能区实行单列督导评估。采取“先分后合”方式,即督导评估时,经济功能区和所在行政区划县分别组织自评、接受市级复评和省级评估;申请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时,经济功能区和所在行政区划县合并进行申报。合并申报工作由行政区划县牵头具体负责,经济功能区积极予以配合。
2.严格把关。材料审核、反馈意见、整改落实。
3.对口帮扶。
(八)加强预演
(九)倒排时间
5月份上旬前完成市级复评。
省级评估从四月开始分批开展。8月底完成上报国家。11月前完成国检。
未雨绸缪。要早谋划,早启动。
(十)加强宣传
基本知识、主要措施和成效。
用省统一印发的20条宣传标语。
第五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
实施方案
贾峪镇楚村小学
二O一二年十一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河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实施办法(试行)》、《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试行)》和《荥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学校档案建设基本要求》等文件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严谨、公开公正、注重实效、推动均衡”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快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职责,深化教育改革,提升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科学均衡跨越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谐,高质量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
二、创建目标: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以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为契机,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使教育教学仪器及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全面达标,使学校布 局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专用教室建设更加规范、标准,校园环境更加优雅整洁,整体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学校管理科学规范。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把强化学校管理作为实 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法治校,实施科学管理,努力 提高管理水平。
3、教师队伍更加专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促进整体素质全面提升。通过外出学习和校本研修,打造专业化教师队伍。
4、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严格执 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三、实施步骤
根据荥阳市教育体育局工作安排,迎接督导评估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2012年11月)
1.召开专题会议。召开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动员会,广泛宣传,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增强工作紧迫感。
2.制订计划方案。学校成立领导机构,制订计划方案,安排工作日程,明确工作职责,有序开展“迎评”准备工作。
(二)整体推进(2012年12月——2013年2月)
1.突出主要问题。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策统筹、经费保障、学校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素质教育、差异程度等方面的测评指标进行自评,扎实推进。
2.完善档案资料。全面完善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档案资料,对各类文件、计划、方案、总结、表册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暂不装订)。
(三)查缺补漏(2013年3月)
1.全面开展自查。学校对照省评估标准,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认真开展自查,形成自查书面材料。
2.制定整改措施。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迅速查缺补漏。
(四)评估验收(2012年4月)
完善系列“迎评”工作材料,形成接受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督导评估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迎评”认识。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义务教育法》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普九”后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是提升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形成“迎评”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组长:梁春丽
副组长:张会鹏宋西岭
成员:刘秋权李万军楚喜民赵鹏朱慧霞
(三)明确责任要求。认真学习《河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四)强化督查指导。校“迎评”办公室要加强对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迎评”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反对各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严禁以“迎评”名义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要加强对“迎评”准备工作的督促指导,特别是对学校档案建设进行检查和指导,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贾峪镇楚村小学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