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例研讨活动发言材料

时间:2019-05-13 06:1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课例研讨活动发言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课例研讨活动发言材料》。

第一篇:小学数学课例研讨活动发言材料

小学数学课例研讨活动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感谢大家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校际交流活动,感谢教委各级领导对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和庄镇教办、政和路小学为我们提供了沟通学习的平台,另外我们还要感谢今天两位作课教师为我们提供了研讨的素材。今天我们研讨的主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下面就先由作课教师谈一谈她们的教学设计思路和作课后感受,然后请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畅所欲言,谈一谈你们对这两节课的看法和想法(谈的时候可结合我们今天研讨的主题,也可以介绍一下平时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好的做法)。

一、作课教师谈教学设计思路及做课后的反思

二、听课教师畅所欲言,谈观课后的感受和体会

三、教研员总结发言

1、研讨主题产生的背景

现在大家都在讲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是否有效,其实就是看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的如何。目标是备课和上课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它的作用举足轻重,相信大家对这一点也有充分的认识。但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也有足够的重视呢,我感觉不容乐观。据我了解,我们在平时备课中注重的主要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学目标大多是照搬教参或一些优秀教案,即使有些是经过思考制定的,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有脱节现象。目标不明确,我们做事就会盲目、片面,更谈不上高效了,提出这个话题,主要想引起各位领导老师的重视,希望老师在备课时要把制定教学目标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对待,各位领导在查看教案时,要把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为检查重点,并及时督促指导。

2、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1)依据课程标准(课标制定的很笼统,需要我们认真解读细化),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通过真实的思考。

(2)课时教学目标必须明确而具体,具有可检测性。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如果说发展性领域的目标是隐性目标,很难在一节课内发生明显的变化,不便于检测的话,那么认知性领域的目标应该是显性的,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应该有明显的变化,是可以检测的。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不是一节课中方方面面都突出,而是突出一个方面。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过程”,有的课可能更多贡献的是“结果”。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例如:三年级上册29—38页《千克和克》教学目标是: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过程与方法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知识与技能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视学生个性差异,目标要适当分层

(4)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包含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如“在3分钟内(条件),学生(主体)能算出(行为动词)至少20道题(表现程度)”。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呈现方式都要包括这四个要素,有时,为了陈述简便,可以省略行为主体或(和)行为条件,但前提是以不会引起误解或多种解释为标准。

3、应避免的问题

(1)目标琐碎零乱。

【案例1】“认识分数” 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

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简单分数的含义;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会利用图形或操作来比较分子都是1的简单的分数的大小。

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

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

分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数学教学规定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领域的目标,这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可期待的、可量化的、可操作的标准。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和小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特点,做到有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案例中这位教师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分析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似乎有“人为割裂肢解”之嫌疑。教师果真依此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极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的浅尝辄止、无序零乱,效果只会“欲速则不达”。

(2)效果期望过高。

【案例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根据教科书编排来看,这部分教学内容只要求学生自己联系篮球场和手帕的形状,思考、猜测、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逐步完善,重在体会和理解算法。因此,教师确定的“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及“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的课时教学目标显然超越了教材的要求,不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做的结果是增大了教学容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活动方式不明。

【案例3】“认识角”的教学目标(二年级下册)

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掌握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分析:教材对该教学内容定位在“初步认识”的层次上,在编排教学内容时紧密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观察实物、折折、拼拼、比比等操作活动是学生初步认识角。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没有指明学生认识角的的途径,对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知道角有大小”缺乏明确的表述,采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比较角的大小也同样没有明示。这样做,容易导致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随意性。

(4)评价标准模糊。

【案例4】“美丽的花边”的教学目标(三年级下册)

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花边。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分析:“美丽的花边”是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现象以后安排的一次操作型实践活动。案例中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的不足在于评价的标准比较模糊、笼统。即:对学生

设计花边的方法的评价标准没有明确,是用平移的方法,旋转的方法、对称的方法,还是综合运用其中的两种或多种方法?这样做,极易导致对教学活动效果评价的随意性。

(5)行为情境缺失。

【案例5】“认识游览路线” 的教学目标(二年级下册p46-47)

使学生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会运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分析:“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知识。教师据此确定的教学目标本也无可厚非。我们选取的这个案例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随后实施的课堂教学行为必须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农村的孩子对于城市的生活场景是陌生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农村孩子熟悉的内容作为教学活动展开的情境。从而避免出现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活动的实施脱节的现象,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例分析

让数学教学回归本色

——面对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诸多现象引发的思考及探索

摘要 本文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用案例呈现的方式列举了数学教学中在情境创设、课堂活动、课堂提问、教学过程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用案例呈现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本应保留的特色,即数学问题应多一点,思考感悟应多一点,思维交流应多一点,更应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笔者想与广大教师共勉:沉下心来,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学,还数学教学本应有的特色。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不少的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流少了,能力提高少了。倘若不冷静反思,则很容易使数学教学步入“歧途”。当务之急是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本色,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教。

一、华丽情境少一些,数学问题多一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的确,在数学教学中,好的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求知欲、唤起好奇心,使看似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富有吸引力,让数学课堂充满诗意。因此,情境创设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挖空心思地创设华丽的情境,然而结果却引发了不少问题。

案例

(一):《倒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汉字吞、呆。)你知道这些汉字的部首调换位置后各是什么字? 生1:“吞”字上下部首调换应是“吴”字。生2: “呆”调换部首是“杏”。

师:下面老师可要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你们敢挑战吗? 请把我说的句子倒过来念。师:“客上天然居”!生:“居然天上客”!师:“人过大佛寺”!生:“寺佛大过人”!师: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现象,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倒数。

这个案例中的情境可用“漂亮、华丽”来形容,教师充分挖掘语文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汉字的倒写、句子的倒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倒数这一概念。但这是否就是一个好的情境?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多少数学思考?回答是否定的。在“倒数的认识”学习之后,少数学生把“6”的倒数写成了“9”,“3.27”的倒数写成了“7.23”。这应该说是教学价值的误导。案例

(二):《通分》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下面是小明一家对自家小花园的设计方案。

31种牡丹,种杜鹃。5511爸爸:这块地的种桃花,种郁金香。

2334小明:这块地的种月季,种菊花。

1510妈妈:这块地的师: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你知道他们各人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生1:妈妈最喜欢牡丹。因为分数就大,31和相比,它们的分母相同,就比分子,分子大的那个5531>,所以说妈妈最喜欢牡丹。5511生2:爸爸最喜欢桃花。因为和相比,它们的分子相同,就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就大,2311>,所以说爸爸最喜欢桃花。23师:那小明最喜欢什么花? [没有学生举手] 师:为什么不能做出判断? 生:因为34和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不好比较。1510师:看来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都没法解决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通分”。这个情境的创设,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调动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复习了同分母、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旧知。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衍生性,也就是通过这个情境能够产生一连串、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思考这样的情境是否存在“华而不实”的状况,它蕴含了多少数学问题,激发了多少数学思考。我们要让所创设的情境,数学问题多一些,思考价值高一些。

二、低效活动少一些,思考感悟多一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来负担。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且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并不是让人生畏、令人讨厌的,而是其乐融融、美妙至极的一件乐事。但是,现实很多的课堂活动学生的“手”动了,“心”却未动,操作多了,气氛活跃了,可思考、感悟少了。

案例

(一):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教学片断

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上学时究竟是走中间的直路较近,还是分别绕道位于直路两侧的邮局和商店较近?然而,尽管从一开始被提问的学生就能立即对上述问题正确作答,大多数学生并能依据“两点间直线最短”对此作出必要的论证,但任课教师却仍然坚持要求学生去量一量来验证结论,并重新提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猜想。这个案例让我们首先来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活动”,我想真正有效的活动应是带有一定目的性、指向结果的,并又能达成一定“过程性目标”的探究活动。而在这案例中学生对活动的结果已经一目了然了,还有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吗?当然唯一的“过程性目标”也会大打折扣。

案例

(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片断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三轮两组同学抽数排数的游戏,让学生在比赛中感悟并总结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一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低位到高位排列起来。让学生逐步懂得,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再大,但千位上数小,这个数就小。游戏中学生深刻地体悟到数的大小与数位的关系,逐步体会到高位上数字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轮比赛,规定将每次抽到的数字依次从高位到低位排列起来。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千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千位上的数相同,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高位”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轮比赛,规定每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这样,不但使学生对比较大小与数位及每一位数字大小的关系有比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缜密性。

教师将整堂课的知识点巧妙地蕴含在三轮游戏比赛中,让学生在一次次轻松、刺激的比赛中来感悟并总结出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方法。正所谓“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学生在活动中有感而发,活动让学生更高效、活泼地掌握和内化了数学知识。

我们说:“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好的数学活动应该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总结方法、揭示数学的本质,使思维更加灵动、活跃。

三、空泛提问少一些,思维交流多一些

“思维从问题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置科学的问题,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位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就越好。而新课程下的很多课堂提问成为了公开课的一种装饰,提出的问题没有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只是随意的应和,不加以科学的、深度的引导,使得师生间没有思维得交流,造成课堂从表面看轰轰烈烈,但是却少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思维的有效提升,提问的积极作用也就转化成了消极作用。

案例

(一):《1亿有多大》教学片断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亿”这个计量单位,你们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我猜想1亿栋楼房摞起来可以冲到月球上去。师:你的想法真奇特!但是1亿栋楼房能摞起来吗? 生2: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大约有姚明那么高吧!师:比姚明要高多了!

生3:我猜想我的指甲里大约1亿个细菌吧? 师:是吗?那你可要讲卫生哟!生4:我猜想1亿张纸摞起来可以冲到天空上去吧,1亿粒米大约有一个房间那么多吧。师:同学们,你们的猜测有很大胆,到底谁猜得比较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1亿有多大”。

这位老师设想是先让学生猜一猜,再通过讨论、比较哪个接近1亿,从而建立起“1亿有多大”这一概念。但是由于教师提的问题过于空泛、教师的引导没有数学含量,以至学生只能瞎猜,而没有数学思考。这样的设计活跃气氛尚可,但时间上的代价太大,更严重的是造成一些原本善于思考的同学受其影响也随口说说、不着边际

案例

(二): 《圆的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出示习题:用一根31.4米长的绳子,在草地上围出一个平面图形,怎样围面积最大? 生1:平面图形我们学过的太多了,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形。生2:要使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三角形和梯形肯定不划算,因为计算它们的面积都要除以2。师:若围成平行四边形呢? 生4:也不行,因为S平行四边形=底×高,若以一条边为底,那么这条底上对应的高一定比这一条边短,这样所得的面积肯定比同底的长方形小。

生5:看来只能考虑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师:有道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中,你估计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互相讨论讨论!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了智慧型的对话,很快排除了几种面积较小的图形的可能性,将目标锁定在三种图形上。再通过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学生很快在对话交流中发现了规律。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还发现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长、宽的米数越接近面积就越大这一规律。

我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做到切口适量,具有数学含量,提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揭示规律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更要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利用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更要在学生回答出现偏差时及时地引导,学会与学生思维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经历规律的生成过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概括性。

四、过程铺设少一些,能力提升多一些

新课程目标注重学生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强调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体验充分,数学思考,但又不能放松对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尽可能想做到面面俱到,每个过程的铺设都尽可能“全”和“齐”,但结果却是重了形式而少了实质,少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案例

(一):四年级下册《三角形面积练习课》教学片断 师出示:三角形的面积为12平方厘米,底为6厘米(1)学生计算三角形的高(2)学生画三角形(3)反馈(投影展示)

这个案例中,教师练习的设计本身是很好的,但由于教师预设后面还有很多的练习,所以当学生画好后,教师校对了就结束了。而没有对学生所画的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得出等底等高的特征;然后可以让学生思考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除了底为6厘米高为4厘米以外,还有哪些可能?从而得出底和高相乘的积是24的三角形面积都是12,增加学生思维的含量,合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否则练习再多、再新也只是“蜻蜓点水”的教学流程。

案例

(二):“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复习课教学片断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它的底面是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高是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1:(5×5+5×lO+5×10)×2。生2:5×5×2+5×lO×4。师:还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面面相觑)生3:我想出了一种简便方法:5×5×lO。生4:他错了,他求的是长方体的体积。

师鼓励生3:你是怎么想的?请你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3很自信地说:每个侧面可以看作2个底面,那么四个侧面就有8个底面,再加上下2个底面,一共是10个底面,算式就是:5×5×lO。

师:非常有创新,真是太简便了。生5:5×lO×5这种计算方法也很简便。师:这种方法跟刚才的一样吗? 生6:跟刚才的一样,只是交换了两个因数。

生5解释:上下两个底面合并起来是1个侧面,再加上四个侧面一共是5个侧面,算式就是:5×lO×5。

多么好的诠释啊!大家不由地鼓起掌来。学生在老师的大力表扬、热情鼓励下,创造性思维得到迸发,体验到了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特级教师朱乐平说的好:不要对一节课求全责备。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定太多的、过于丰富的目标,要从课堂整体入手,考虑每节课的特点,或注重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过程体验,或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落实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当然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能得到落实。

什么是数学,它应该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时刻反思自己:在滚滚而来的改革中,我们应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关注什么?有没有带着冠冕堂皇的帽子、心安理得地进行着“不着边际”的教学活动?应该做到不管外面的风向如何,潮流如何,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去粗取精、去虚求实、与时俱进。让我们还它那份质朴与宁静,让它生命的本色重见阳光!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例研究报告000

《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很多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少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如看错数字、漏写符号、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等。这些错误还会在后面的学习中不断重复,不能及时的改正。从学生角度来看,在作业中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说明学生缺乏找错、辩错和改错的主动性和能力。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缺乏对学生在该知识点上有可能会产生的各种思维误区的预见性,不能把问题消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错误出现后,老师们也缺乏对学生的错题的收集与分析,从而也不能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如此不断的知识误点堆积,使学生后续的学习受到影响。开展“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研究”将有助于教师对错例进行整体的分析,并对错例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系统的研究错例的类型、挖掘错误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把握其内在规律,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预见性,辅导的针对性,制定出相对应的方法和策略,减少或避免错误的发生,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修的目的

三、研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课题研修的过程

教学实践的展开 观察物体(1课时)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的综合复习。目标要点: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实践的内容得到巩固加深;

2、通过练习和实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练习重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和镜面对称现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观察物体、认识轴对称图形和镜面对称现象)你能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说一说吗?(二)、基本练习:

1、观察物体:

(1)小组在桌面上摆放一样文具,让几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其他小朋友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同一样物体大家观察到的结果不同呢?(观察的位置不同)

我们想全面地了解这个物体,该如何观察?(要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

(2)教师拿出两个魔方(其中一个背面不完整),让学生从正面进行观察。问:它们是完全一样的吗? 有的学生:完全一样;

有的学生:不能确定,只有看完各个面才能确定。

教师把两个魔方的几个面都让学生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它们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形式明白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2、轴对称:

(1)出示几幅图:请问哪幅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样判断的?(2)课本第3题:你能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

首先让学生观察方格图上的图形,再说说另一边该怎么画,最后让学生独立画出。

3、镜面对称:

拿出镜子,照自己或物体,说说镜面对

3、镜面对称: 拿出镜子,照自己或物体,说说镜面对称现象是什么样的。(三)、综合练习:

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对称轴,再画出来。

2、还是用刚才这张长方形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比一比,谁煎的最漂亮。

3、练习第4题:既是轴对称又是镜面对称。

(四)、学习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实践:在方格纸上画一幅美丽的对称图形。

四、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要学习形式化的数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因为后者更具有实用性。《观察物体》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本课是在学生对上、下、左、右、前、后方位己有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学习观察物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判断,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逐步培养和形成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儿童喜爱的生活情境导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强调“以人为全”,发展人的自主性。基于此,本课设计时始终围绕着“自主参与,深刻体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主意识,从而主动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鼓励学生选择到自己喜爱的观察位置去观察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开放性、活动性和体验性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大量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贴近了学生,延伸了学习。从而使学生能从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展开联想到整个事物的形状,培养了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的身边。

五、理论聚焦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二)、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例研修报告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课例研修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几年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必备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事实证明,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学生发现知识、探索奥秘、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可喜的是,情境创设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和偏差也不断出现,在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避免走入误区,真正体现情境创设的价值呢?

为此,我校展开了校本教研活动。全体数学教师聚集在一起,讨论自己对创设情境教学的几点看法。面对大家的质疑与困惑,我们上网查阅各种有关于创设情境、动境进行教学的资料,并一起研读、讨论,虽然在理论上,我们的头脑逐渐清晰,但是,谈到课堂实践,还是感到手足无措,做不到胸有成竹。我正好参加我们响水中心小学教研活动,我就决定上一节研讨课。我挑选了一节五年级的数学《分数除法》一课,课后大家对我的这节课展开了评论。

1、整堂课因为创设的情境、动境过于多,使本节课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不够突出。

2、学生在动境 中,老师有些要求没有讲清,学生合作时出现了乱、散现象,有的学生并没有积极参与到里面,教师应该事先安排好,做到小组之内责任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做。

3、有些环节过于拖沓,影响了整个教学进度,时间过长。

于是我们结合大家的教学建议,认真进行反思,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悉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特点,我发现数学情境创设,应当体现以下三个方面价值:

1、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感兴趣,才能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才能为学习数学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作为一般形式的数学课,都是从一个数学情境着手来展开教学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阶段能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使他们进入到教学内容中来,无疑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价值的。

2、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我们每节数学课,都有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的教学情境必须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3、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

作为数学课本身,他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任务,所以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他应当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着眼于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教学的:

插入说课稿插入教案创 设情境,设动境,体现学生主体性”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一、创设情境要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你都发现了哪些好的方法?”课堂上,我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操作、去观察、去交流、去实践、去创新,让学生在”描”中感知, 在“找”中理解,在“做”中内化,在“算”中巩固,在“比”中升华,从而真正在经历求知过程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含义,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建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创设动境要关注学习过程的开放。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学时空的开放、思维方式的开放、评价形式的开放等等。这些开放交织在一起,使教学过程呈现多维开放的格局,教学也由此从封闭、单

一、机械走向了开放、多维、灵活。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画一画活动,在第一次

三、体现学生主体性要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新课标》提出:学科教学应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它们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本节课我不失时机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例如“你的做法真是与众不同啊。”“看看谁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向他多多学习。”“这与你们的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祝贺你们!”等等这些充满激励与鼓舞的话语使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还有在课堂的最后,我还鼓励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真正的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第五篇:研讨发言材料

结合保山市隆阳区殡葬用品销售市场情况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殡葬用品的市场宣传推

广工作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保山市隆阳区殡仪馆的参会代表,非常荣幸能借此机会与云南省各地殡葬工作者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此次我发言的主题是:结合保山市隆阳区殡葬用品销售市场情况浅谈如何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殡葬用品的市场宣传推广工作。

一、保山市隆阳区殡葬用品市场状况

2015年5月殡葬改革以前,保山市隆阳区还处于土葬区,只有财政供养人员要求火化和城市人口自愿火化,一年火化人数也就七八百人。像骨灰盒之类的殡葬用品只有殡仪馆在经营,城里也只有像明昌礼仪公司一家颇具规模和规范服务的殡葬礼仪服务公司,另外就是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灵堂的承包

2元,丧户到殡仪馆火化对比发现骨灰盒差价过大,也是怨声载道,后悔不已。

另一方面,丧葬一条龙公司也常常搞捆绑销售,报价低,收费高,骨灰盒便是必需品,寿衣寿被和迷信用品都要使用服务公司提供的。开始以低的报价赢得竞争对手,而后一点一点的给你加费用,许多丧属也是很无奈。

3殡葬用品商贩为了争夺市场,恶性竞争普遍存在,不断的压低报价和诋毁对方,导致产品只能以次充好赢得对手,产品品质一直上不去。丧葬一条龙服务公司同样如此,为了节省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其实也就一两个人,有生意才零时找人搭伙,因此根本就没有规范的服务流程和一支真正专业的服务团队。有时在医院附近还会出现各种争执,市场秩序十分混乱,影响非常恶劣。

4,许多丧葬一条龙服务公司和骨灰盒商家还不具备销售骨灰盒的资质,营业执照也还多数用着花圈店的老本子。乡镇上多数就是原来的棺木店,换个门头就开始营业;进货渠道过于追求利润空间,小厂居多,木材产地介绍,公司地址,合格证也较少,产品质量很难保证。

因此,殡葬管理部门、殡葬行业协会和殡仪馆对如何加强和规范殡葬用品的市场宣传推广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殡葬管理部门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政府对殡葬管理部门的财政投入和部门建设不够重视,也比较滞后。云南省许多地方还处于殡葬改革试验阶段,殡葬管理部门许多都处于有机构无人员队伍的状况,对殡葬用品市场的监督管理有心无力。

2、殡葬管理部门缺乏开展各种殡葬宣传活动的经费和进行殡葬执法的持证人员队伍。

63、缺少一个完整、规范的销售服务流程。工作人员都是等着丧属来办事,问一句答一句,没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殡葬用品销售没有专职销售人员,谁空闲谁去。销售人员对骨灰盒材质区别和图案文化了解不透彻,在讲解过程中难以让消费者信服,对殡仪馆的产品形象塑造造成一些问题。

4、缺乏专业的市场宣传人才队伍。殡仪馆职工属于行政事业型编制人员,过去较多以办理殡仪服务工作为主,殡葬用品销售为辅,所以对殡葬用品市场宣传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还相当滞后。我馆还处于殡仪服务办理窗口和殡葬用品销售场地在一起的情况,没有专业的销售宣传团队。

5、销售场地缺乏设计和陈列设备陈旧。殡仪馆殡葬用品销售场地多数没有经过专业设计人员量身设计建设,外观不够大气庄重。陈列设备不够合理和新颖,无法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和增强消费体验。

6、殡葬用品宣传的难度较大。由于殡葬用品的特殊性和丧属的悲痛心情,在殡葬用品的市场宣传推广过程中存在很多阻力,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比较缺乏应对的技巧和专业能力。

7、殡葬用品的宣传手段单一和宣传方式落后。目前,我们殡仪馆更多的是依赖馆内宣传和通过殡仪车发传单等纸面宣传手段,在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

三、解决思路

(一)对殡葬管理部门的建议

1、政府应该提高对殡葬管理工作的认识,增加对殡葬管理部门的资金投入和部门建设,让其具有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办公经费,真正发挥应有的行政职能。

2、殡葬管理部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考试,提高执法人员的持证比例,积极开展殡葬用品市场巡查和整段工作。特别是近期保山一直在开展城市创卫工作,也出台了关

2、加强殡葬用品销售场地设施的设计和建设;聘请专业的设计人员或团队,打造具有符合地方殡葬文化和有特色的殡葬用品销售场地,给家属营造一个良好的购买环境。

3、部门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销售服务流程,专人专岗,销售人员重点学习掌握骨灰盒材质和图案文化,让丧属从进门接待、销售讲解到出门全程都有人全程引导,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把殡仪馆塑造成为殡葬行业的“形象代言人”。

4、调整人员考核机制,制定出更为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和人事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人事发展空间,让大家各尽其才,各有所用。

4、定期参加殡葬行业等组织的用品营销和市场宣传推广等系列培训和学习,在与丧属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身员工的销售技巧和市场营销、宣传和推广的能力,建立一支“能干事、干成事”的营销团队。

5、充分调研当地民风民俗和结合殡葬惠民政策,制定一套人们能接受的科学合理的用品宣传方案。从2016年8月份开始,我馆为应对骨灰销售下滑和丧户需求,开展了骨灰盒销售优惠活动,对非财政供养人员提供低价骨灰盒免费赠送和购买骨灰盒折扣等活动。取得一定的效果,销售额有四五个百分点的回升。

6、大胆结合现代电子科技和新形势的宣传媒介和手段,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方式。比如拍纪录片宣传、殡仪馆门户网站和用品交易服务型网站、微信公众号等。

总的来说,要做好加强和规范殡葬用品的市场宣传工作,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殡葬行业协会制定科学合理的行规和充分发挥监督、协调的作用;更需要殡仪馆做好对殡葬用品市场的宣传工作和引领作用;只要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我相信定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

314-

保山市隆阳区殡仪馆 年6月19日

下载小学数学课例研讨活动发言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课例研讨活动发言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数学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目标 基本目标:通过研究体现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发、学生参与作用的操作、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发挥、教学策略多样化、教学模式系列......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历时一学期的课例研修,我的心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把课例研修看成一种负担,变成今天的感激和期盼。培训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付出的艰辛......

    “两学一做”活动研讨发言材料

    “两学一做”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学习“两学一做”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我今天发言的内容主......

    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研讨观摩会

    “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教学研讨观摩会” ——学习心得 黄甫生 心中早就期盼着要到莞城去听全国小学数学课改十年成果研讨会, 11月4日,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东莞......

    2013年山东省小学数学课例打磨小结

    2013年山东省小学数学课例打磨小结 ——在磨课中历练 在反思中成长 高研班数学二组 孟超 自2013年4月份,参加了省师训干训中心组织的小学数学教师远程研修的课程开发活动,历时......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例研修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认为:课例研究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样例5)

    小学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教师:冉淑芳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

    七一讲话研讨发言材料(精选合集)

    七一讲话研讨发言材料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七一讲话研讨发言材料》的内容,具体内容: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就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