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它同时也关系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落实,是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要提高政治课堂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应明确在政治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学业行为的变化,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方法、过程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真正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准确预设一堂课的目标,首先对教科书和学生这两个要素有一个准确的解读。简而言之,我们要弄清楚两大问题:教科书要求是什么?学生能否达到教科书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应从如下两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它是显性的语言材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教材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前,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
1、认真通读、研究一册教材或一套教材。梳理清楚教材编写目的、指导思想、教材特点、设计思路、技能的要求、策略与情感的渗透等,这项工作应该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在设计某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内容,使得各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目标形成一种线性的联系。
2、认真阅读、研究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材料,我们需要了解某节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需要研究知识传递的情景和技能训练的过程,需要分析情感价值观的体现。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雏形。要注意的是,一个单元或课文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全是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需要结合语言材料作必要的筛选。譬如:现行教科书中一个单元的目标,不一定都是要求学生全部掌握的。有些可能会在以后单元或下一册中再掌握;有的可能只需要了解;有的可能是对前面知识巩固和延伸。
3、认真阅读课标。特别注意新课标与老大纲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诸方面的变化,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和本课知识,设计出明确、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以提升目标达成度来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认真研究学生。政治课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构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应该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惟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成为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的起点。教学目标应集中在学生能做什么,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了解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首先应认真记读、分析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这项工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专业的政治教师应该是个有心人,会把平时观察到的信息积累起来;一个专业政治教师而且是个善于思考的人,从观察到的信息中解读出前因后果。这些信息是解读学生因素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其次是认真解读、分析学生已有的图式,了解学生相关的语言知识、话题背景知识,以及能力水平。这步工作应该在教学目标设计前进行,具体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结合平时积累的信息,初步判断学生完成某单元或课文学习的可能性。如果学生学习难度较大,适当降低该单元或课文目标要求;如果难度不大,可以对教材进行挖深、拓展。也就是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要求,最终确定教学目标。
再次要对学生的个体进行解读,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顾及到每个学生,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两端——学优生和学困生。在传统教学中,大家关注的是中间学生,以为这样能够兼顾两头。其实不然,教学目标只适合于中等学生,学困生往往被忽视,学优生也很难得到发展。因此在教学目标设定时,我们特别要注意避免“吃不饱”和“吃不了”现象发生。
最后,认真研读、分析学优生的强项和学困生的弱点,寻找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教学难度的起点。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保底,不封顶”。“保底”就是要有一个最低要求,有个底线,能够让学困生有机会成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不封顶”就是要有一个开放性的要求,留给学优生一个空间,由他们自主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制定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
合格的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既有属于知识范畴的直接目标,即《课标》中的知识目标,也应有属于能力、情意范畴的间接目标。在直接教学目标方面,包括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间接目标中,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选择与判断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精神生存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道德、文化、人生等方面的观念形成与发展
第二、教学目标体现发展性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这需要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即围绕学生原有水平上加一个难度。这个难度的把握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原有水平,同时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前者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定位,即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低于或平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目标是无效的。后者将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高低。这个难度必须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同样也是无效的。假如超出学生能力,教师就要考虑设置支架。如:教师在学习策略目标里设计小组活动讨论、合作探究等来降低其难度。
第三、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
教学目标层次性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获得是有层次的。新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4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另一层含义是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同一目标,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原有基础和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教学策略”,使水平较差的学生建立信心,使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在课堂上可以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置高、中、低水平的教学目标,即使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
第四、教学目标体现学科性
课标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见政治课它异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它是初中的一门德育课程。因此在设计政治课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学科独特性,设计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突出重点,设计出德育目标。
第五、教学目标体现开放性
政治课的一个主要目标应该是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要具有的能力,除了必须掌握课本中的政治原理之外,还应该知道如何用这些原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解题过程的实质就是找出把初始情境变成达到目标的操作顺序。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往往采用这样的教学步骤,来让学生学会分析: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探索研究;评说讨论,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可以把眼前情景不断与目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同时可生成新的目标,来缩小差异。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题,而是通过典型问题的剖析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理解原理、会使用原理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怎样使用和何时使用政治原理的策略的教学目标。
总之,任何一堂教学效果突出的政治课,必定离不开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中一个事关整体的要素,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有内容、有针对性,可执行、可观测。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指南。
第二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设计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教学媒体的选用、教学效果的评价等。它同时也关系到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落实,是教师评鉴和修正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要提高政治课堂有效性,教学目标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以总体培养目标、课程目标为准则,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系统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应明确在政治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学业行为的变化,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方法、过程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要真正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准确预设一堂课的目标,首先对教科书和学生这两个要素有一个准确的解读。简而言之,我们要弄清楚两大问题:教科书要求是什么?学生能否达到教科书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应从如下两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它是显性的语言材料,是按照一定的逻辑体系编排的。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内在的规定性,往往决定着教师的执教方式,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教材是教师的好帮手:教学中怎样突出重点?怎样分散难点?怎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真知?„„编者尽其所能考虑了这些问题,想了一些解决办法。教师可以采用其中合适的处理办法。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前,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
二、认真研究学生。政治课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构成。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设计中,应该以“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思维活动为主线,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惟有这样,教学设计才能成为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的起点。教学目标应集中在学生能做什么,是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是学生学习后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了解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制定适度有效的教学目标。我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
合格的政治课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既有属于知识范畴的直接目标,即《课标》中的知识目标,也应有属于能力、情意范畴的间接目标。在直接教学目标方面,包括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应用。间接目标中,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选择与判断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精神生存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包括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道德、文化、人生等方面的观念形成与发展.第二、教学目标体现发展性
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收获。这需要教学目标要有一定的难度,即围绕学生原有水平上加一个难度。这个难度的把握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原有水平,同时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前者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定位,即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低于或平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目标是无效的。后者将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高低。这个难度必须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同样也是无效的。假如超出学生能力,教师就要考虑设置支架。如:教师在学习策略目标里设计小组活动讨论、合作探究等来降低其难度。
第三、教学目标体现层次性
教学目标层次性进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就知识技能的获得是有层次的。新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阐述知识技能目标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4个层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这种从低到高逐层递进的不同认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并逐步内化的要求。另一层含义是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就同一内容达成同一目标,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应针对学生原有基础和智力水平层次不同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教学策略”,使水平较差的学生建立信心,使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努力。在课堂上可以有步骤、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结构,设置高、中、低水平的教学目标,即使学生“跳一跳即可摘到”。
第四、教学目标体现学科性
课标明确规定: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公民的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见政治课它异于其他课程的一个显著原因就是:它是初中的一门德育课程。因此在设计政治课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学科独特性,设计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尤其要突出重点,设计出德育目标。
第五、教学目标体现开放性
政治课的一个主要目标应该是学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学生要具有的能力,除了必须掌握课本中的政治原理之外,还应该知道如何用这些原理去解决问题的策略性知识。解题过程的实质就是找出把初始情境变成达到目标的操作顺序。有经验的政治教师往往采用这样的教学步骤,来让学生学会分析: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探索研究;评说讨论,总结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者可以把眼前情景不断与目标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同时可生成新的目标,来缩小差异。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并非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解题,而是通过典型问题的剖析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理解原理、会使用原理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怎样使用和何时使用政治原理的策略的教学目标。
总之,任何一堂教学效果突出的政治课,必定离不开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中一个事关整体的要素,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有内容、有针对性,可执行、可观测。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真正成为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指南。
第三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摘要:数学学科是初中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课堂教学目标则是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点,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规范设计。就目前而言,在初中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既会影响到学生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也会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造成影响。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今后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及学生认知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良好指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顺利开展的重要导向,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指标,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合理或者是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就会在极大程度上对课程教学整体目标带来影响。从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情况看,其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如课堂教学目标形式化现象严重、课堂教学目标与落实过程不匹配等,既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知识获取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实践中加强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内涵
教学目标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涉及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目标等多个方面,其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也可以看作是数学课时教学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一节课上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评价学生在一节课学习完成后获取的知识情况的关键依据。课堂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中最基本的目标,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与最终点,其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关系到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推进情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内容包含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习得的数学技能、数学知识以及秉持的学科态度,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该对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全面分析,结合相应的教育学理论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入手进行科学设计。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
就目前而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教师存在对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太重视的情况。具体来说,有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阶段虽然会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会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当作课堂目标,并没有对不同课型的目标进行充分考虑。特别是在习题课、复习课上,教师很少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总目标及各个阶段目标上需要按照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考、问题解决等维度进行设计,其中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更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知识技能目标在前,其他目标维度在后”的状况,没有理清课程目标与课堂目标之间的关系,将教学目标内容层面的框架看作格式方面的要求,刻板地按照这个格式进行论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精确定位。
(二)忽视核心素养要求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当前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情况看,其还存在忽视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况。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至今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真正将核心素养落实于教学实践的教师还相对比较少。受中考因素的影响,教师会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度还相对比较低,同时教师的目标观也落后于新课程要求,这就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相互脱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变成“空口号”。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关注的是不同维度目标之间的良好融合,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虽然会从三维、思维目标上入手,但是在整体行动上却偏向于知识技能目标上,同时学生家长只会通过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得好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期望让学生考出好的分数,就会将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技能方向,对其他维度的目标关注力度不足。这不仅会影响到课程整体目标的实现,也会制约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此外,初中数学教师在目标设定上还存在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情况,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学生本身的学习差异、个体差别,会按照统一的目标来要求学生,这就会造成能力差的学生达不到标准,能力强的学生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达到标准的情况,对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尤为不利。
(三)缺乏教学目标实施及评价预设
在实践中,还有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及地位认识不足,有时会出现将课堂教学目标当作是最终要达成的目标的情况,忽视了教学目标设计对目标实施过程与最终评价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目标本身就是一种预设,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状况做出调整,而在实践中有很多教师都会严格地按照既定目标来推进教学活动,并没有考虑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些变数,也就是说教师难以将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灵活地应用在课堂上,这无疑会削弱教学目标本身的导向性作用。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需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判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法,以此更加全面地把握目标实施效果。但是在实践中,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习惯于沿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方式,会通过让学生做题来评价其学习效果,评价活动缺乏全面性,偏向于以教师为主,难以对学生作出全面的评价。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改进策略
(一)准确辨析课堂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联
立足于数学目标体系整体层次系统角度而言,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目标包含课程总目标、总目标四个具体方面以及学段目标,上述目标涉及较广的内容,需要长时间达成。立足于不同层次目标层级而言,课程目标要经过单元目标、学期目标和学段目标等不同层次的目标,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内容较为集中,一般需要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其属于最具体层面的目标。所以,课程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为两个不同层次的目标,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将课程目标作为准则,在落实课程目标的时候需要通过各个层级的细化最终转化成课堂教学目标。精准、清晰的学习目标对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相关人员应加强培训数学教师关于教学目标方面的内容,并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实际要求以及内涵等进行准确的理解。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自身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对教学目标中的上下级关系进行有效划分,准确地认识教学目标地位,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看,很多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单纯按照课程目标的情况,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中按照知识技能目标为主、其他维度为辅的方式,逐条逐项地设计。这种设计方案最大的弊端是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中过于看重知识技能目标,而对其他方面不太关注。所以在实践中,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该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及学生认知准确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便于每节课都可以规范有序推进,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学生本身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要从学生认知入手调整目标层次,借助合理的目标来调动学生本身的学习欲望;其次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需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目标,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最后是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要注重不同维度目标之间的互动,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师在制订课堂教学目标时需要突破原来的固定格式,要联系学生学习中各个维度目标,引导学生能做到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过于偏向某一个方向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情况。
(二)结合核心素养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想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师就需要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经过数学学科学习后形成的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来处理相关问题的一种能力及品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数学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充分关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三维目标的整合,促使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思维品质、数学学习能力。在实践中,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高效融合,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教学要求设计完整的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再细化到每一节课堂上,推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是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依托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把控好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单元内各个知识点的相互关系,了解本单元的数学知识本质、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并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单元内容的整体要求把控各个数学核心概念。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保证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能力、需求相对应。二是教师需要结合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应该掌握哪些思维或者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需要获得哪些知识、应该具备什么能力,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指引。三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课堂知识类型、学生元认知系统对知识进行分层次处理,关注学生数学思考、情感态度、问题解决等目标的达成,强化各个层面的目标整合,突出目标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要注意改变过去的“使学生……”“让学生了解……”等描述方式,要通过更加明确的方式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表述。四是在课堂教学目标实施及反思方面应该在课堂教学目标中作出预设,教师也需要结合教学活动的推进作出调整,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导向对教学活动进行灵活指导,保证教学活动能朝着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方向开展。
(三)预设教学目标实施及评价
1.课堂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目标可以提前预设出来,也能在课堂活动过程中生成,所以在落实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学策略也应该具备上述两种特点。提前将课堂活动目标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预设出来,便于生成新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特点进行正确的理解,还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设计教学目标,制订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从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情感动机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情景教学方法、体验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练习教学方法和情感教学方法等有效地落实认知系统目标、自我系统目标以及元认知目标等。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2.课堂教学目标评价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上,初中数学教师还应该结合目标内容提前设定评价方法,一方面要在目标达成时开展评价,借助评价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引导。初中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良好的评价应该是对教学目标实施过程、实施结果进行科学的反馈,而不是仅仅为了甄别、筛选。课堂教学目标评价主要是为了检查学生在课堂学习后得到的成长,便于教师在后续教学目标设计上做出调整。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改变过去纸笔检测及分数检测的评价体系,保持教学目标实施评价的系统性、全面性。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在传统纸笔检测的基础上通过口头报告、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师生互动讨论等方式对学生作出评价,同时应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自身知识实际获取状况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四、结语
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教学活动开展的起点,制订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的良好成长。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还存在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情况,这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受到了影响。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目标设计的关注度,要综合考虑学生发展需求、核心素养要求、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等合理地设定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序地学习数学知识,全面推动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家军.分层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11).[2]夏春琴,丁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1).[3]颜肇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合理性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19(2).[4]许素琴.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J].中学课程资源,2021(1).[5]莫丽娟.浅谈初中数学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9(3).[6]陈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合理性探讨[J].教育界,2020(37).
第四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00年中考政治学科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开卷考试已成为今后初中政治升学统一考试的方向和趋势,这一趋势对我们初中政治教师的教
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转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是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流,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了严肃刻板沉寂的气氛,学生正襟危坐,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谈论,由教师从头讲到尾,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起来滔滔不绝,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然易见的了。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三):由维护“师道尊严”的观念向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转变;
(四):由单一的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而教学观念的转变,就具体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二。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2006年的中考政治试卷突出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它克服了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的倾向,代之以具体材料或情境为载体,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且紧密的联系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为了使学生适应开卷考试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教师怎样“教”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
1.教师提问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贯彻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特别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差生”
如:在讲“垄断资本的对外掠夺”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必然表现?(3)。早期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和进入垄断阶段后对外掠夺有何不同?(4)。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能否说明整个世界已天下太平?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2.学生提问
古人云:“不耻下问”,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善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后,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例如,在讲“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这一内容时,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就提出了如下问题:(1),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那国家通过什么政策来维护这一关系呢?具体措施有那些?(2),也有同学提出:既然各民族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那么为什么直到近年才去开发西部?这对少数民族来讲好象是不平等的?(3),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和香港澳门的自治有什么区别吗?可以看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提问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也说明他们非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学生通过讨论后,第一个问题基本能明确,知道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二,第三个问题涉及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和“一国两制”的构想,学生掌握的知识较模糊,教师应作讲解和区别。通过双向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政治课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科内的联系和学科间的联系,在开卷考试中较多,在平时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相关或相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使系统化和条理化,并进行比较综合理解运用,达到融会贯通。比如学习“国家”概念时与氏族会进行比较;学习社会主义革命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还有五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的比较;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不可调和的三大矛盾的比较。通过比
较、归类、综合等形式将分散在各章节,各学科中独立的内容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体把握。
(三),通过时政演讲,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将课文基本知识与国内外重大时政以及学生思想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贯彻这一思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例如:在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一内容时,结合了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美国大选这一热点进行分析,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从美国大选看资本主义民主,要求学生在演讲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学生热情很高,显然,有些看法还较幼稚,但教师稍作引导后,学生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特点、目的等就很容易理解。所以政治课教学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活学活用,关心国家大事大有好处。当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要使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还需要一定质和量的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练习—反馈—矫正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不同题型的解决方法,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创新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2000年中考政治学科实行了开卷考试这一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开卷考试已成为今后初中政治升学统一考试的方向和趋势,这一趋势对我们初中政治教师的教 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观念要更新,转变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是政治课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流,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了严肃刻板沉寂的气氛,学生正襟危坐,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谈论,由教师从头讲到尾,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讲起来滔滔不绝,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这种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显然易见的了。所以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转变;
(三):由维护“师道尊严”的观念向平等,民主的教学观念转变;
(四):由单一的教学目标向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转变。而教学观念的转变,就具体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二。教学方法上的尝试
2006年的中考政治试卷突出体现了知识性,综合性,时代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但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灵活应用和创新能力。它克服了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能拿到高分的倾向,代之以具体材料或情境为载体,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且紧密的联系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为了使学生适
应开卷考试这种形式,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研究教师怎样“教”的同时还应研究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下面,我就谈一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通过提问,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思维从问题始”,提问既包括教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
1.教师提问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贯彻分层教学,分层要求的教学思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特别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差生”发言,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例如:在讲“垄断资本的对外掠夺”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问题:(1)。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说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必然表现?(3)。早期的资本主义殖民掠夺和进入垄断阶段后对外掠夺有何不同?(4)。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能否说明整个世界已天下太平?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分析和讨论,使学生的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2.学生提问
古人云:“不耻下问”,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知的丰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问,善问。学生的问题提出来后,先由其他学生或集体讨论来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来点拨。例如,在讲“祖国统一和民族大团结”这一内容时,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就提出了如下问题:(1),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那国家通过什么政策来维护这一关系呢?具体措施有那些?(2),也
有同学提出:既然各民族是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那么为什么直到近年才去开发西部?这对少数民族来讲好象是不平等的?(3),少数民族的自治制度和香港澳门的自治有什么区别吗?可以看出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提问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也说明他们非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学生通过讨论后,第一个问题基本能明确,知道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区。第二,第三个问题涉及到了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和“一国两制”的构想,学生掌握的知识较模糊,教师应作讲解和区别。通过双向提问使学生在理解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讨论、比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政治课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科内的联系和学科间的联系,在开卷考试中较多,在平时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相关或相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构建相应的知识网络。使系统化和条理化,并进行比较综合理解运用,达到融会贯通。比如学习“国家”概念时与氏族会进行比较;学习社会主义革命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还有五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特点的比较;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不可调和的三大矛盾的比较。通过比较、归类、综合等形式将分散在各章节,各学科中独立的内容串连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体把握。
(三),通过时政演讲,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紧扣时代脉搏,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意将课文基本知识与国内外重大时政以及学生思想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为了贯彻这一思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问题。例如:在讲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一内容时,结合了当前全世界关注的美国大选这一热点进行分析,事先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如从美国大选看资本主义民主,要求学生在演讲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念,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学生热情很高,显然,有些看法还较幼稚,但教师稍作引导后,学生对资本主义民主的实质、特点、目的等就很容易理解。所以政治课教学社会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活学活用,关心国家大事大有好处。当然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要使知识转化为相应的能力,还需要一定质和量的练习,在练习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通过练习—反馈—矫正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熟悉不同题型的解决方法,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