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的五种教学境界
教师的五种教学境界
具有不同学识、能力、阅历和不同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热情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驾驭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将课堂教学理解为现成知识的传授;有的将其看成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的认为它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有的将教学看成是教育的一部分;还有的将自己炽热的爱融人课堂,并将其看成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处于某种教学境界。下面,笔者就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将教学划分为五种境界,并依次加以讨论。
一、境界一 一—授之以鱼
课堂教学起码应传授知识,因此,教师需拥有足够的知识,并能分辨知识的好坏优劣,还要有传授知识的必要技能。若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仅达到这一步,且其教学又是以单纯的传授现成知识为主,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顾学习欲望的激发,几乎没有对学生的教育和热爱,那么他只进人了教学的第一境界——授之以鱼。
这里的“鱼”指的是知识。鱼有死、活、鲜、腐、大、小之分,知识也有优、劣、好、坏、有用、无用之别。《墨辨》将知识分为亲知、闻知、说知(其中亲知是亲身经历的知识,闻知是从别人那里听到的知识,说知是推演出来的知识)。现代课程论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因此授之以鱼中的“鱼”,主要是指闻知中的陈述性知识和部分策略性知识。另外,随着不同历史时期知识载体的发展,传授知识的方式也不一样。口语时代,口耳相传,口语就是传授知识的载体。抄书和印书的书面语时代,教师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辅之以解释讲解。多媒体时代,传授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更是多样化。
处于“授之以鱼”这一教学境界的教师只能算是拙师。因为比较而言,这种教师更多的是用事倍功半的笨拙手法进行教学的。拙师,只是把教书当成其求生的饭碗。当前的教师中,拙师是极其少见的。
二、境界二 ——授之以渔
如前所述,只注重单纯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是拙师。那么有没有更巧妙的传授法宝呢?有,那就是“授之以渔”。此处的“渔”是指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习方法。如果将学习方法当做鱼,则获得学习方法的方法就是 1
更高层次的“渔”。实际上,“渔”仍然只是一种知识,它主要是策略性知识和部分元认知知识。授之以渔,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位教师只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能力的被动改造者,把传授现成知识、方法,以及能力的培养当成教学的全部,而没有意识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性,也没有将教学提高到教育的高度,更没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那么他就处于教学的第二种境界——授之以渔。
处于第二境界的教师深信,授人以鱼,仅得一餐食;授人以渔,可终生享用。因此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顶礼膜拜的施教信条,从而过分夸大了“授渔”的功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是授之以渔,是以必要的“鱼”为基础的,即没有必要的“鱼”为基础和前提,“渔”也是无法传授的;二是“渔”与“鱼”一样,也有好坏优劣之分。如,有死记硬背之“渔”、应付考试之“渔”、探索创造之“渔”、获取知识之“渔”、反思领悟之“渔”,等等。难道授之以探索和创造之“鱼”还不如授之以应试之“渔”或死记硬背之“渔”吗?三是并非每一种方法都具有普适性。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不能不分对象地将教师自以为好的方法倾囊相授,即对于“渔”也要因材而授。更何况,“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教师一样,都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这一传统教学观的持有者。“鱼”和“渔”授得再好,他也只是个教书匠。因此,达到第二境界的只能算是匠师。
匠师对教学的认识只达到方法的教学论层面。匠师的突出特点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应对考试,不管对学生发展是否有益,也不管学生是否喜欢,只要是自己认为有用的、好的知识和方法,他就强行灌输,强迫学习,使学生普遍产生厌学情绪。匠师只是把教书当成一份工作。目前,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中,匠师是大量存在的。其中有表现平平的教书匠,也有颇具表演才能的赛课能手,还有长期教出高分和“状元”的授课“巨匠”。
三、境界三——激之以欲
拙师的教学效率是事倍功半,匠师的教学效率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除此之外,还有效率更高、事半功倍的教学手段,那就是“激之以欲”。当一个人既没有食鱼的需求,也无捕鱼的欲望时,哪怕水池里的鱼再多,捕鱼的方法再好,他可能也是终身无鱼可食的。因此“授之以渔”还
不如“授之以欲”。对于教学也一样,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现成的知识和方法,更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处于“激之以欲”这一教学境界的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已经达到心理学层面。他们不仅有精湛的授课艺术,而且有高超的引导才能,因此他们堪称是能师。能师会充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能师不仅能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兴趣、自我实现、自尊心、好胜心、上进心、责任心、荣誉感、义务感、理想等内部诱因,而且能适度利用奖励、惩罚、表扬、批评、各种竞赛、同伴的赏识、“三好生”的荣誉、奖金等外部诱因,激发学习动力,使学生自觉自愿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同时,能师还十分重视学生快乐情绪体验的培养。因此,能师对学生的心理了如指掌,并能以娴熟的教学技巧和微妙的引导艺术,带领学生自觉而快乐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能师虽然十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但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并且仍然没有把教学提高到教育的高度,也不是出于为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对学生的热爱而进行教学的。因此,这离教学的最高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应试教育、建构主义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环境下,都会造就出能师。目前我国已达到第三境界的能师正在增多,但总量偏少。
四、境界四——化之以育
化之以育中的“育”是指德育、教育、培育。既教书又育人,这是教师的两项最基本的本职工作。然而,目前中小学和大学教师中,普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者“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一是科任教师普遍认为,只要自己教好学科知识就行了,对学生的教育和思想工作,那是班主任、辅导员、德育主任和校长的事。二是以教书代替育人,认为只要把课本知识教好,也就完成了对学生的教育任务。三是没有将学科教学上升为学科教育。教学时,只是就知识论知识地传授现成的书本内容。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学是为教育服务的。这其中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学科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智育),教学是育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二是应将学科教学上升为学科教育。即学科课堂教学,除了要传授学科知识外,还要进行学科内部的学科意识、哲学、美学、人文、价值观、道德观等的培育和教养。三是教
学时,除了要进行学科内部的教育,还要进行学科以外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即使他是授课技艺精湛、引导才能超群的能师,也不能算是优秀教师,甚至不能算是合格教师。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方可真正称为现代教学论意义上的教师—真师。真师对教学的理解已达到教育学层次。真师既向学生传授对其成长和学习有用的知识,又传授获取知识、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方法,还注重学习欲望的激发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综合素养的培育。真师不仅力求教学技艺精湛、引导才能超群,而且力图使其教学超越知识、超越教材、超越课堂,使学生得到全面培育、和谐发展。真师的教学如春风化雨,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全面的熏陶和教化。
素质教育、全人教育、人本教育等教育理念下的教学就属于这一境界。真师把教书当成自己的事业。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已自觉达到“化之以育”这一境界的真师,数量还很少。
五、境界五——奉之以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的思想、人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充满对学生、对课堂的热爱,其次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教师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祖国人民。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也正如夏丐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难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以人为本、以爱为体、无私奉献的教师,才能达到教学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的教师方可成为人之师表,才能称作人师。
首先,人师应对学生充满炽热的爱心。即人师要有奉献之心、耐苦之心、淡泊之心、责任之心,以及对学生的尊重之心、宽容之心、平等之心和理解之心。其次,人师要时时以身作则,事事为人师表。人师本身就应该是一部丰富、生动、深刻的活教材,是一个具有巨大教育力量的榜样。再次,人师应是知识广博,对教育教学的理解独到、深刻。人师教的不仅是书本里现成的事实知识和方法,而且更是无法物化在书本中的人生智慧、哲理、思想、情感、快乐和爱。人师能培养出令自己崇拜的学生,使教师
和学生的智慧、思想、情感在生命中都得到不断的提炼和升华,直至达到真善美的至高境界。
人师的教学追求的是学生主体化、教育人性化、学生发展全面和谐化,以及为学生谋求未来幸福和人生的价值。人师追求的是真爱的感染力和教化力。人师对教学的理解已达到哲学、人性和爱的崇高境地。人师把对学生的热爱融人教学,把教书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和谐教育、愉快教育、主体教育、人本教育、赏识教育、充满爱的教育等教育理念下的教学,都可达到“奉之以爱”这一境界。目前,达到“奉之以爱”这一最高境界的人师,当属凤毛麟角。
总之,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和对学生的热爱程度,可将教师的教学划分为以上五种境界。但是各种境界之间又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既是后者包含前者,又有相互交叉的关系。另外,前三种境界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属于教学的技术层面;第四境界的“化之以育”解决的是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问题,属于教育层面;第五境界的“奉之以爱”解决的是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奉献精神的问题,属于教育哲学、人性和爱的层面。
努力使教学达到“奉之以爱”的最高境界,使自己成为人师,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崇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教育的振兴与国家的富强,需要千万个热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人师。
第二篇:教师的五种境界
近段时间我读了万玮老师《教师的五种境界》,万玮老师是著名数学教师、班主任,现为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校长,其著作《班主任兵法》深受读者喜爱。我读过后结合自己这些年从教的经历,回顾了一遍,根据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将我的经历也划分成五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教知识
我初上讲台时,教初中数学。我满脑子想的都是教材教法,想着怎么样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落实。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如何引入?如何设计变式训练?单元测试结果出来后,学生成绩全乡名列前茅我就欢欣鼓舞,平均分不佳就急火攻心,然后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讲解。那时候,初三有两个班,我教的是乙班,另一个班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中年女教师,我使出浑身解数,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居然与她的班级不相上下,算是初步站稳脚跟,那时的经验是“题海战,时间缠,早结束功课多复习几遍”。第二个阶段:教方法
教了几年后,我逐渐把关注点从教转移到学生的学。同样在一个课堂里听课,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却迥异。于是我开始尝试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想象他们在学习时会遇到什么问题。我领悟到数学与数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自己学到的那些数学知识并不能保证我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在这个阶段,我逐渐减少自己讲课的比重,而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预习、探究、纠错乃至请学生上台讲题。总之,一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我都愿意去尝试。这一阶段的成果是,我教得不累,基本上不需要再占用数学课之外的时间,学生成绩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我从1987年-2001年在初中十四年,教了十二年毕业班,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第三个阶段:教状态
2001年我到了辉县市高级中学,对我这个没上过高中的中师毕业的教师是一个挑战,尽管我把高中的教材提前进行了复习,但高中数学知识的外延太多了,起初两年我是被动地学知识教知识,两年后,我逐渐把握了教材,同时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在每节课中提炼思想、总结方法,培养学生能力。再后来,我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哪怕数学学习能力并不突出,但通常都态度端正、学习认真;而那些看起来很聪明的学生,如果学习马虎,成绩就很可能不理想。有时候,你准备了一节课,设计很精彩,课上得也很顺利,为学生铺设的路径很巧妙,可有些学生根本就没听,对他来说效果等于零。于是,我开始用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学生的兴趣、意志,判断哪些学生是真心喜爱学习,哪些是在被动应付,哪些学生悟性强,哪些学生虽然勤奋却学得吃力。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听课状态不理想时甚至会停下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课后也更加频繁地与学生谈心、沟通,对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在我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基本上与其学习状态成正比后,我便更执着于发掘学生的内驱力,而慢慢放弃外在的推、拉乃至拖、拽,也变得更加有耐心。第四个阶段:教人生
在前面三个阶段奋斗了近二十年后,我到了六中复习班,我的教育视野有一天突然打开。回顾自己以往的努力,总还是离不开分数二字。无论是关注知识、方法还是状态,最终的目标还是指向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完成这样一种顿悟并不容易,我经历了漫长的渐悟过程。我带过的学生在工作之后回学校看望我,聊到他们当年的学习点滴,还聊到现在工作了才发现在学校里学到的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在那一刻我豁然开朗。我作为老师,看到那些曾经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长大之后很平庸而调皮的孩子却大有作为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去反思教育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辛辛苦苦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付出了那么多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当我将视野从学生的学习扩大到他们的兴趣、气质、品性之后,教育的世界就更加宽广了。这个时候,我要努力成为一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第五个阶段:教自己
2011年,(六中)到山东昌乐二中参观学习,开始了解并接触课改,我认真读了昌乐二中一位班主任徐振升的书《卓越的秘密》,并认真做了笔记,这本书里有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和小组构建评价具体操作的内容,这些做法更适合初中。我回到初中后郭校长坚定的课改决心,老师们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郭校长曾在例会上说:“课改没有错,如果因为课改耽误了学生的成绩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我会主动申请辞职的”,这种课改的决心和勇气,激励着大家不断地去探索进取,改变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学成绩提高了。
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我也的确朝着育人的目标努力了好多年。我现在教的是《国学》,在做人这件事上,我慢慢意识到教师相对于一些学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学生的心灵更为单纯,品格更为高尚,在学生面前教师有时甚至会自惭形秽。与其教学生,还不如教自己。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育不是说教,而是影响,是感染,是熏陶。教师这个职业不是教,而是学,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是在教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越清晰,才能更好地悦纳自己,进而在工作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让包括学生在内的所有人遇见更好的自己。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还要不断地更新理念,学习新技术,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这五个阶段从知识、方法、态度、学生到自身,由教学到教育,学校教育、育人为本,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即使学生离开了学校他们也能像灰姑娘那样坚强、勇敢、仁慈、善良。辉县人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我们这座县城才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这也许是打造辉县教育升级版的一部分。
第三篇:家庭教育五种境界
家庭教育五种境界
教育最重要的是改进文化,在家庭中最核心的文化就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父母陪伴着孩子成长,在有爱、有鼓励、有帮助的地方,即使生活得很艰辛、生命照样可以很健全、很健康。”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家庭教育五种境界,希望有所帮助!
自然放纵型
处于这种层面的父母认为,父母不用特别去关注如何教育孩子,孩子顺其自然就行了。此处的顺其自然,大概是指父母主要关注和满足孩子的日常吃穿等生理需求,其他方面的发展不用去特别注意,顺着孩子的要求来就行了,也就是不用去特别关注如何管理孩子的各种行为和习惯,不用去关注家庭教育方法,父母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孩子出生前后没有什么变化。
这种境界养育的孩子的结果可能会延续了父母自己的各种模式,主要是模仿学习父母的结果。比如,如果父母各方面的素养很高,孩子也可能比较优秀。但是,孩子毕竟是两个人基因的结合,一定会出现一些有别于父母的情况,因此,各方面也就可能会出现不同于父母的情况。那么,孩子常常是比父母优秀呢还是比父母差一些呢?
从概率的角度看,比父母差一些的可能性大一些。因为,顺着孩子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其实也意味着父母不愿在孩子教育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让孩子自我发展。孩子自我发展那就完全依照其天性发展。目前养育孩子的父母中这种情况占比也不小。
自然教养型
关注孩子的教育,按照父母和家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家庭教育。能够根据传统经验、自我成长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情况下,父母常常但没有比较充分学习的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和技能,不能够准确判断新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别人或上代人这样教育孩子,自己也常常这样教育孩子了。因此,各种有利方法和不利方法都会用上。
这种类型的父母也不太关心养育孩子的各种教育方法,常常也不用去深入思考养育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确,有很多是传统方法的延续,一切教育孩子的方法就是跟着感觉走。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各方面基本上是父母的复制。因此,结果就是多种多样的情况。如果父母优秀,多半孩子也很优秀,因为父母的榜样行为非常起作用。如果父母行为有很多不当之处,孩子也就继承了其中的不当行为和习惯,甚至是思考方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主动刻板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常常非常关注孩子的教养,对孩子的成长有极高的期望,大部分教养方法也继承传统的教养方法,能够比较严格地要求孩子,也不断地学习各种教养孩子的方法,甚至孩子稍大时给孩子报各种类型的辅导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还容易被潮流裹挟,热衷于跟风、盲目地对孩子进行培养。
但是,这类父母不愿意花时间深入思考和学习教育孩子的理论,只愿意接受一些直接的操作方法,也就是教育方法只停留在经验层面,得到的方法是现象和现象之间的经验关系,没有掌握和理解现象背后的理论。这样就时常导致应用教养方法僵化,不能够结合孩子心理实际和变化的情况灵活应用教养方法。这种父母教养孩子的主观需求主要停留在功利层面,自己缺乏对教育目的深入思考。
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一般不会差,有的甚至比较优秀,但创新能力比较弱,情商不是太高,因为孩子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孩子每天都活得很累,家长每天也活的.很累。孩子一旦在某些方面跟不上父母的期望,父母就会经常抱怨孩子,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在后期产生极大的矛盾,有的孩子甚至很叛逆。如果家长很强势,孩子甚至有走向家长期望反面的可能。
积极灵活型
这种类型的父母非常关注孩子的教养,对孩子的成长有较高期望,能够比较深入地教育的目的,积极学习教养孩子的各种方法和理论,能够理解各种教育现象和方法背后的理论,能够深入思考和判断教育方法正确与否,能够解释和判断各种教育方法的优缺点,还能够灵活应用各种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对孩子的教育目的不是停留在功利层面,而是对孩子的一生幸福负责的态度来积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父母在此过程中做到了与孩子在心灵和智慧上的一起成长,父母也因此变得更加优秀。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比较优秀,各个方面素养能够比较协调发展,情商一般都较高,创新能力也较强,而且后期成人后自我成长能力较强,大多将来会有了不起的成就,而且成为各个行业的精英的可能性也很大。
战略性智慧型
与上述第四种境界的父母相比,除了具有第四种父母的各种优点外,第五种境界教养者或父母能够科学系统的规划孩子教养过程,能够更加开放的心态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素养,能够系统学习家庭教育理论,能够了解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很有耐心地对孩子进行各项素养的培养,父母或教养者本人已经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或是教育方面的专家。
这种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情绪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等综合素养较高,看问题高远,谋划能力强,一般容易成为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
第四篇:班主任的五种境界
班主任的五种境界
聆听北京教育学院张红老师的《班主任的角色定位与行为智慧》,深受启发。报告中提到称职的班主任应该具有五种境界:
1、管得住
2、管得住学习
3、有凝聚力和文化氛围
4、集体有各种各样的平台,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5、给孩子精神的引导
第一层次,班主任的管理首先要管住。管住,就是不乱,“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嘛,只有班级稳定,才会提高成绩,增强能力。这是班级管理的最低曾要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底线。这一境界中,班主任主要的精力甚至几乎全部的精力和时间耗在常规管理上,虽说无事,但有近忧。
第二层次,班主任要抓住学习主线并抓好学习。只管住学生,但是管住了干什么却显得不明确。学习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进入校园的基本动力,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必要条件。所以在“管得住”的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加大对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北大学生卖红薯”“名校毕业挑大粪”“文凭不如酒瓶”等社会片面消极的宣传舆论,已经给当代中学生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班主任要认真分析班级,制定详实可行有效的学习方案,实践“以纪律带学习”的管理观念。
第三层次,班主任要研究好学生个体,培养班级凝聚力,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颗颗冷热不均的心灵,一副副个性迥异的模样,都给班主任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认真研究个体,因材施教,因异施教。
第四层次,班主任要将每个个体有机组合,形成适合每个孩子发展的空间。集体不是每个组成部分(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按照一定方式和方法排列组合形成的有机整体。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家校关系等,对班主任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每个孩子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贡献点和价值点,与伙伴们共同体味着成长的烦恼和快乐,共同领悟着生活的无奈与多彩,共同
用心感受着“我在集体是不可缺少的”的美妙与成就。
第五层次,班主任应当作为学生精神的引领者,这是班主任工作的最高境界。用心去工作,归根到底还是要引起心的共鸣;改造人,本质上就要是改造人的精神。班主任老师勤学苦练,提高思维认识,把本来复杂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驾轻就熟地变为一种艺术,并在较长的时间内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这是内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换来桃李芬芳,持久发展。班主任是学生精神的塑造者和引领者。
班主任的成长需要时间的历练,从教育实习阶段寻找知识、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到积累经验阶段不断由初步经验、中等水平经验、比较经验丰富、经验丰富逐步参与教科研),到奉献+科研的科研阶段、形成教育思想体系的专家阶段。要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境界,必须不断完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建立专业知识群,掌握边缘学科知识与新学科知识,了解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了解最新的社会科学信息。
第五篇:根据地营销的五种境界
对于任何一个实施根据地战略企业,都希望打造强势的营销根据地,但是否建立强势营销根据地,消费者是最终的评判者。而要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建立了强势营销根据地,可以通过根据地营销的五种境界,进行有效判断企业是处在根据地战略营销的哪个层次和境界。境界一:进入与覆盖
进入与覆盖是根据地战略营销的第一步,但看似这极为初级的第一步,确是决定根据地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步,因为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好,那后面更高境界的根据地营销只能是空中楼阁,看似很美,但是没有根基,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更谈不上直面与竞争对手进行直接竞争。
衡量这一阶段成功与否,主要有两个主要衡量指标,第一是渠道合作伙伴的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硬件要素是指合作伙伴的运营能力,包括经济实力、团队运做能力、终端掌控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软件能力,是指合作伙伴的信心、配合度、执行力等方面因素。这硬件和软件的六大要素,是衡量合作伙伴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缺一不可,一旦某方面缺失,将对实施根据地战略营销起到致命作用。
第二点,是渠道和终端覆盖率,覆盖率的高低,将直接营销根据地样板营销的效果和氛围,如果太低的话,即使消费者通过空中渠道或者是其他渠道获知企业和产品信息,也很难产生了解、体验与购买,因为渠道和终端是消费者购买的最后一公里,如果离这一公里太远的话,距离拉开了,但购买没了,因为距离始终是产生不了购买的。
所以在进入这一阶段,渠道和终端的覆盖率,至少达到60%以上,才能形成市场氛围,才能在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打招呼,才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且尝试性的进行初次购买。境界二:知晓与体验
从进入覆盖阶段上升到知晓与体验,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升级,在这一阶段是消费者产生冲动性的初次购买的最重要阶段,也是检验企业产品是否符合消费需求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无论是消费者在终端主动了解与体验,还是在被动的被空中广告和终端促销员拦截情况下了解与体验,都会加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印象。这个阶层中,印象的好与坏、深与浅,是检验传播是否成功的关键。
知晓与体验阶段,消费者会直接了解到企业产品的价格、特点、品质、口感、等一系列产品信息,特别是对于购买价格高,购买频率低的产品,消费者初步印象和终端体验就显的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有几个重要指标非常重要,因为这几个指标,将决定消费者的知晓和体验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信息传达,必须是聚焦性、差异化、可信性,无论是对消费者传达什么信息,都要保持聚焦原则,将信息集中到一个重点上,不要分散化,如果太分散将跟消费者造成一种信息迷茫,不知所云,导致缺乏记忆性;还有就是差异化,无论是多么同质化产品,都必须包装一个差异化特点,这样才能有效占领消费者心智;另一个是利用权威机构增强信息的可信度,一旦信息缺乏信任作为支撑,无论企业传达多少聚焦、差异化信息,都不能引起消费者注意和兴趣,只能适得其反。
其次就是体验,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体验性,企业传达的信息不能太空洞,无论是精神利益信息还是功能利益信息,都应该具有较强体验性,让消费者一接触到信息,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现场体验性,现场体验性应该要强化其产品特点,以及利益实现的过程,这样才能有效体验终端体验价值。
当一个消费者对一个产品进行了初步了解和终端体验后,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这些信息也会部分储存在消费者六英寸的大脑空间中。这种不断的信息储存,会形成一个沉淀作用,一旦消费者产生利益需求时,就会激活这个信息储存库,去对应其消费需求。
境界三:行动与购买
行动与购买,以及最关键的重复购买,有赖与良好的产品使用过程,其实这一过程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前两部分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企业一相情愿的行为,都是企业的单方付出,还没有产生企业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消费者还没有用钞票为企业的行为进行投票。
这一层次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初次购买,鼓励重复购买,因为只有通过初次购买的真实体验,才能让消费者真正了解产品的全面信息。初次购买是在消费者出现购买需求时,消费者会主动激活其储存记忆,这时企业沉淀的信息会被重新点燃,一部分消费者会进行初次尝试性购买。实际上,这一尝试是企业在根据地市场能否成功立足的关键所在,因为一旦消费者通过初次尝试性购买,如果一系列指标,如产品品质、价格、特点、承诺,达到其最初期望或者是超越其期望时,这个时候消费者就会在其产生需求时,不断产生重复性购买行动。重复性购买行动一旦产生,就表明企业在根据地市场已经逐步立足,这个时刻是企业最值得欢呼的时刻,因为只有立足才能谈发展,因为只有立足才能谈生存。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消费者产生的行动是短暂的,即出现销售小高峰时候,市场销售迅速回落,市场推而不动,促而不销。这是企业最为谨慎的时候,也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必须彻底调查其原因,探询是什么原因造成消费者短暂的行动购买,是价格、品质,以及承诺不能兑现。这种短暂购买行动,一旦不能得到有效遏止,很可能威胁企业根据地的立足与生存。
衡量这一阶段是否成功的核心或者是唯一指标,是看消费者购买行动是持久的,还是短暂的,只有持久的购买行动才能为根据地发展锦上添花。
而怎样衡量这种持续购买行动呢?应该以产品使用周期为衡量标准,如果是即时饮用的快销品比较简单,但是如果是大件耐用消费品,则比较难衡量,这个时候,企业要做好售后跟踪服务工作,及时了解消费者购买满意度。
境界四:优势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如果消费者与产品建立较为密切的购买、使用关系,他们必定认为该企业产品有相对其他竞争企业产品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有多种形式和多种因素来驱动,而这种因素是通过购买、使用、体验链条式形成的,具体的优势有:
1、产品利益:企业产品结构、特征、品质、服务是其他企业所没有的,使其成为重复购买更为理性的选择。
2、情感利益:企业品牌所做出的情感承诺或者呼唤,使消费者有一种共鸣的感觉,如柒牌中华立领、沱牌的舍得酒所发出的情感利益,就激发了众多消费者的共鸣。
3、大众化:企业产品引领一种大众的潮流,促使广大消费者不断去追逐。
4、差异化:树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差异化概念或者产品,使其他企业同品类产品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使消费者趋之若骛,如王老吉凉茶就是通过差异化定位,攫取饮料市场份额。
5、价格驱动:当其他一切因素都失效情况下,企业产品的超值价格成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利剑。
优势的五大核心因素驱动着企业产品的成长,这些优势因素并不排除其他其他一系列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会伴随着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市场地位,而出现微妙变化。一旦这些核心优势建立,企业在根据地市场的营销就已经奠定了其优势的市场地位,这种地位一旦建成,其他企业产品很难在短时间撼动其市场地位。
境界五:忠诚
当消费者通过不断实践体验而主观认为该企业产品在某一品类表现最好时,消费者和企业产品就形成了一种最为强烈的情感关系——忠诚。一旦消费者对企业产品达到忠诚的时候,当其出现购买需求时,在80%的时候会选择其忠诚的产品,而当这种消费的市场份额超过当地市场30%以上时,企业在当地市场就形成了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
衡量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是否忠诚时,有两个核心指标,第一是重复购买的频率,如果消费者重复购买频率达到70%以上,证明消费者对该产品已经达到了绝对的忠诚;另一个指标就是口碑效应,一旦消费者对某一个企业产品形成持续性购买绝对忠诚时,一定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将自己的体验感受传达给亲戚或者朋友。
强势根据地不是随便就可以建立的,更不可能随便就可能成功的,只有达到第四和第五种境界的根据地才能成为强势根据地,其他三种境界都只能成为根据地初级阶段,根本不具备强势根据地的驱动因素。
根据地营销体系探索与倡导者,擅长科班出身广告人,毕业后没有从事“总统"羡慕的职业——广告,选择了充满挑战的营销。擅长营销管理、品牌推广、营销策划、广告宣传。电子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