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
《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以《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为基本依据,针对涉农专业学生特点,对涉农专业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及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是涉农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适合涉农各专业学生使用。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加深对党的性质、纲领、任务、宗旨、纪律以及党员的义务和权利等基本知识的理解,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在思想上确立入党为公、勇于奉献的观念,在行动上自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成为群众的表率。
三、能力目标
1、让涉农学生深刻理解党的宗旨和性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想和信念。
2、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3、使涉农学生牢记党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让涉农学生了解党的农村政策和涉农法规。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1、《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应该随时更新教学内容,突出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增加了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的讲授,扩大信息量。
2、教学方法使用合理,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探究性等教学方法,注重实际与教学的结合,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与创新精神。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认识去观察社会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人品。
3、在课堂上大量采用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增加本课程的实效性。
五、教学与考核
1、教学形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践活动。
2、考核方式:考查课,出勤占30﹪,平时成绩(作业)占30﹪,期末考试占40﹪。
六、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是一门必修课,总学时54,其中,讲课27学时,自学27学时。适用专业:畜禽生产与疾病防治、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现代农艺生产技术。
1、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共27学时)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光辉历程
学习任务1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3课时)
★教学重点:
(1)、深刻领会坚持党的性质与践行党的宗旨对党的建设和我们党所领导并为之奋斗的事业的重大意义。
(2)、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科学内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教学难点:
牢固树立起坚持党的性质不动摇,牢记党的宗旨不改变,自觉地在实际学习工作中坚持党的性质,践行党的宗旨。
学习任务2了解党的光辉历程(1课时)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了解党怎样在曲折中进行艰难探索。
(2)、掌握改革开放对我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道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90年光辉历程的历史启示。
学习任务3争当优秀共产党员(3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入党的条件和发展程序。
(2)、端正入党动机的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
(3)、学习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的事迹。
★教学难点:
如何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早日入党。
第二单元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学习任务1毛泽东思想(2课时)
★教学重点:
(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3)、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学习任务2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课时)
★教学重点:
(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涵。★教学难点:
(1)、确立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历史的必然。
(2)、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涵。
学习任务3科学发展观(2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第三单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习任务1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任务和要求(3课时)
★教学重点:
(1)、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2)、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学习任务2解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3课时)
★教学重点:
(1)、生产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总体要求。
(2)、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
(3)、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4)、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二十字”方针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含义。
学习任务3培养农村改革开放和科技致富带头人(2课时)
★教学重点:
(1)、新农村建设“双带头”的含义、培养目标和标准。
(2)、发挥“双带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双带头”。
(2)、如何发挥“双带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单元党的农村政策和涉农法规
学习任务1了解新时期党的农村政策(3课时)
★教学重点:
(1)、理解党中央历次“一号文件”的深刻意义。
(2)、了解十七大报告中的农村政策。
(3)、透析“十二五”时期农村政策新走势
★教学难点:
理解党中央历次“一号文件”的深刻意义。
学习任务2掌握涉农法律法规(2课时)
★教学重点:
(1)、设立与组织专业合作社。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解读《农业法》等涉农法律法规。
★教学重点:
如何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搞好生产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自学内容与要求(共27学时)
目的:增强学生对党的理论与基础知识各个环节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达到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进而激发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自学内容:通过节假日,调查、采访,了解自己家乡从改革开放至今发生的重大变化,撰写一系列关于党的领导成果的报告,可以选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百姓生活水平、民风民俗等等不同角度来考虑。
第二篇:党基础知识理论
党的基础知识理论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4、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6、党章总纲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7、党章总纲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8、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10、党章总纲指出,要抓紧时机,加快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做到效益好、质量高、速度快,努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1、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此相适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改革。
12、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
13、中国共产党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4、中国共产党主张积极发展对外关系,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15、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第二项基本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6、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7、党章总纲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8、、党章总纲指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
19、党章总纲指出,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20、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21、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22、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23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4、党章规定,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25、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26、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27、党员享有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的权利。
28、党章规定,党员享有如下权利: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29、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30、党章规定,申请人党的人,要填写人党志愿书,要有两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要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
31、党章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32、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
33、党章规定,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34、党章规定,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的支部应当及时讨论他能否转为正式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35、党章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其他特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还必须参加党委、党组的民主生活会。
36、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37、党章规定,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重要问题,要进行表决。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如对重要问题发生争论,双方人数接近,除了在紧急情况下必须按多数意见执行外,应当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下次再表决;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
38、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
39、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0、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4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4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4、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
45、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46、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47、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4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4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50、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
51、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52、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标志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53、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全面阐述了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的规律,并把党的建设称作“伟大的工程”
54、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55、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56、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57、“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8、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主要任务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
59、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___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60、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标准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员(《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二条规定)。
6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62、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_。
63、共产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最高表现。
64、民主集中制是:(名词解释)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内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65、“四个服从”指的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党的领导主要是指_政治、思想、组织的领导。
66、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67、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_,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68、党组织对违反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69、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70、党员必须切实开展_批评和自我批评_,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1、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
72、科学发展观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73、中国共产党的纪律的根本特征是自觉性、严肃性(是铁的纪律)、统一性。
74、“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党的建设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
75、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中央结合当前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进一步动员全党应对挑战、共克时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76、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把国有企业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77、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和岗位职责需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工学时间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8、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目标要求: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推进学习型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带动,强化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力、创新力、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通过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五好党支部”等主题活动,有效发挥各级班子的整体效能,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适应市场竞争、应对复杂局面和引领企业发展的能力,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
79、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切实失去实际问题的解决;坚持领导干部作表率,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大胆探索。
80、“四强”党组织和“四优”共产党员是指:政治引领力强、失去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
第三篇:《金融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金融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财务管理
总学时
其中实验或上机学时
执笔人
教研室审核人
系、部审核人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的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本课程以“财务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相衔接,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财务、会计等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通过“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了解金融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掌握现代金融的科学含义,对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及未来发展趋势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了解与掌握货币、信用等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熟悉与掌握金融市场方面的理论与实务;了解金融机构的分类,熟悉我国现有的各类金融机构及其主要业务;熟悉各类金融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金融相关的理论和实务,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财务管理类工作。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掌握《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现代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具体要求如下:
(1)了解货币的概念、货币的发展历史,掌握货币的主要职能;
(2)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其演变历史;
(3)了解金融市场的分类及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4)掌握货币市场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5)掌握资本市场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6)了解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掌握中央银行各
项职能的含义及内容;
(7)掌握商业银行的概念、性质与职能、组织形式及类型;
(8)了解我国政策性银行组建的背景及三家政策性银行的运行情况;
(9)掌握租赁业务的概念和特点,熟悉租赁业务的主要种类并了解其业务特
点;
(10)了解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及其各自的宗旨与主要业务。
在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密切关注金融和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变化情况。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不断更新的、充实所学的知识。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导论
金融概述
教学内容
1、金融及其构成要素;
2、金融的概念、金融的构成要素;
3、金融与经济。
重点及难点
金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教学内容
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2、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3、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4、货币制度的演进及类型。
重点及难点
货币的性质和职能、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教学内容
1、信用特征及种类;
2、信用形式;
3、信用工具。
重点及难点
信用的含义、本质、特征和分类,信用形式,信用工具的特点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教学内容
1、利息及其本质;
2、利率及其决定因素;
3、利率的种类与作用。
重点及难点
利息和利率的概念;利息的计算方法;利率的决定宏微观因素
第四章 金融机构与体系
教学内容
1、金融机构及其功能;
2、我国的金融体系。
重点及难点
各金融机构的性质、特点和业务范围
第五章 金融市场
教学内容
1、金融市场概述;
2、货币市场;
3、资本市场。
重点及难点
金融市场的种类、构成要素、地位、功能和发展趋势;货币市场的含义、特点及构成;资本市场的含义、特点和功能。
第六章 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教学内容
1、商业银行概述;
2、负债业务;
3、资产业务;
4、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重点及难点
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经营目标和原则,商业银行基本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的含义、构成和内容,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第七章 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
教学内容
1、货币层次划分与计量;
2、货币的需求;
3、货币供给与货币创造;
4、货币均衡;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重点及难点
货币需求的含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货币供给的含义和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均衡的含义、基本内容和实现机制,认识并理解货币失衡的内容及表现形式,通货膨胀的含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第八章 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
教学内容
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3、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重点及难点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九章 货币政策
教学内容
1、货币政策概述;
2、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重点及难点
货币政策的含义,货币政策的政策目标和中介指标,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作用机理,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51个学时,具体教学时数分配如下:
序
号
教学内容
学
时
数
合计
理论教学
实践训练
导论:金融概述
0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四章:金融机构与体系
0
第五章:金融市场
第六章: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
第七章: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
第八章: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
第九章:货币政策
总计
六、相关课程的衔接
以“财务管理”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
“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这门课程相衔接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是考试课,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二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等组成;期末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序号
成绩构成占总成绩的比例
平时成绩
50%
期末考核成绩
50%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
+
期末考核成绩×50%
八、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现代金融理论与实务》,刘金章、孙可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二)参考用书:
1.《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货币银行学原理》,龙玮娟、郑道平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
3.《现代金融实务综论》刘金章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4.《金融学》,李健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九、实验教学
实训一:货币与货币制度(1课时)
实训内容:掌握企业法的概念、特征
实训二:信用与信用工具(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及其组织机构;掌握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股份发行及转让
实训三:利息与利息率(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破产的申请与受理;掌握破产的条件和程序;理解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
实训四:金融市场(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合同的订立过程及内容;理解合同的履行、变更、转让及终止;理解合同效力的有关规定及违约责任的承担问题
实训五: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税法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实训六:货币流通与供求均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理解证券的发行及交易的有关规定;掌握汇票、本票和支票
实训七:中央银行及主要业务(1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著作权的概念、内容、保护期限以及著作权权利的限制
实训八:货币政策(2课时)
实训要求:掌握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理解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律责任
第四篇:《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创业理论与实践 课程编号:HZJC02 英文名称: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属性:公共必修课
学 时:16 学 分: 1 参考书目:
1.李家华:《创业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示范教材 2.张玉利等:《创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姜彦福等:《创业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4.葛建新等:《创业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5.李时椿等:《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6.吴振阳:《创业经纬》,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7月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性质、地位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新趋势。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而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的倡导对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美国的创业教育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正规教育。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也都提出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也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创业教育也正成为各高校的热点。目前,全国高等院校普遍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不仅把创业教育看成是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同时上升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高度,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视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社会矛盾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创业教育也成为各高校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为毕业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
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有必要在经管、信息、艺术等各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
2010年5月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为此,我校把大学生创业理论与实践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正式纳入各专业教学计划。
2、教学目标
通过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在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精神等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认知创业的基本内涵和创业活动的特殊性,辨证地认识和分析创业者、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
2)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掌握创业资源整合与创业计划撰写的方法,熟悉新企业的开办流程与管理,提高创办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正确理解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二、课程的内容
第一章 创业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从21世纪全球范围来看,创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创业学就是对创业的整个流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问。本章主要从整个中国的社会大背景来分析现代社会的创业浪潮、大学生创业的总体状况及趋势,以国内外创业教育的发展为研究点,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
教学要求:(1)从事实与理论的角度总体把握大学生创业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2)依靠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概念、创业所包含的要素以及中国创业活动的特点;(3)以详实的材料为依据,了解国内外创业理论、创业教育的发展概况,并让学生自觉得出经验总结。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就业环境与现状
二、大学生创业环境与现状
三、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出
2.创业教育的內涵
3.创业教育的对象
4.创业教育定位 5.创业教育的内容 6.创业教育的意义
四、认识和理解创业
五、创业意识与创业动机 阅读材料:大学生创业政策打包
第二章 创业者与创业团队(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管理哲学引发学生对创业精神的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创业精神的构成要素及内涵,进而准确地认识创业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与良好素质。
教学要求:(1)通过详尽分析让学生全面理解管理哲学的本质与功能;(2)以国内外创业者的典型事例为依据,让学生准确把握创业精神的构成、创业者的分类以及创业者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
一 创业主体:创业者
1、创业者的内涵
2、创业者的分类
(1)按创业内容划分(2)按创业主体划分(3)按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分
3、创业者的基本特征
(1)创业者拥有综合能力(2)创业者具备良好素质 二 创业精神
1.创业精神的核心内涵 2.创业精神的作用 3.创业精神的培育 三 创业团队
1.创业团队五要素
2.创业团队组建的原则
四 创业团队管理
阅读材料《创业者写给创业者的一封信》
第三章 创业机会(2学时)
教学目的:认识创业环境分析的意义,掌握创业环境分析的方法。认识机会形式及来源,理解创意和机会关系;能够熟练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与研究,掌握机会识别和判断的基本方法,训练创造性思维。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审实度势,借助环境和机会的力量去争取创业的成功。
教学要求:学生能对当前的创业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理解创业机会,知道创业机会和创意的区别,能把握判断适合个体创业者的机会特性。知道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学会思考寻找创业机会,明确提升机会识别能力的途径。教学内容:
一、认识创业机会
1、创意与市场机会(1)创意≠市场机会
(2)要善于把创意转化为市场机会
2、创业机会的内涵
3、创业机会的特征
4、创业机会的来源
二、识别创业机会 1 机会识别与开发理论 2 创业机会的识别原则通过创新把握创业机会(1)积极准备,迎接机遇的到来
(2)出动出击,善于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创业领域
三、评估创业机会 1 有价值创业机会的特征 2 创业机会的评价标准 3 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 4 评价创业机会价值的方法 5 创业行业选择策略与技巧 6 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策略
第四章 商业模式(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创业策划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创业策划的感性认识和理论、方法的熟练性;3.通过创业案例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业运作能力。
教学要求:明确创业项目策划的原则和思路;掌握创业项目策划的步骤;可熟练进行创业资源的整合策划;了解商业模式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掌握商业模式的基本检验方法。教学内容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一)什么是商业模式?
二、商业模式的作用
(一)商业模式自身的商业价值
(二)商业模式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核心战略
(二)战略资源
(三)伙伴网络
(四)顾客界面
四、商业模式的合理性的基本检验方法
(一)商业模式的合理性
(二)商业模式合理性的基本检验方法
五、商业模式的演进和持续创新
(一)商业模式:从模糊到清晰
(二)商业模式:从“复制”到“本土化”
(三)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持续创新
第五章 创业市场与竞争策略(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创业市场的选择及竞争策略的基本理论和竞争策略的运用。教学内容:
一、选择目标市场
二、定位的策略
三、产品的定价、渠道与促销
四、了解竞争对手
五、竞争情报和调研
六、竞争策略的选择
第六章
创业资源与创业融资(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的资源需求和资源获取方法,特别是创造性整合资源的途径,认识创业资金筹募渠道和风险,掌握创业资源管理的技巧和策略。
教学要求:
使学生了解创业资源的类型,重点认识不同类型创业活动的资源需求差异,掌握创业资源获取的一般途径和方法,明确创业资源获取的技巧和策略。了解创业融资难的相关理论,掌握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创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及差异,了解创业融资的一般过程。
教学内容:
一、创业资源的内涵与种类
1.创业资源与一般商业资源的异同
2.社会资本、资金、技术及专业人才在创业中的作用
3.影响创业资源获取的因素
4、创业资源获取的途径与技能
二、创业融资。
1、创业融资分析
2、创业所需资金的测算
3、创业融资渠道
4、创业融资的选择策略
三、创业资源管理。
1、不同类型资源的开发
2、有限资源的创造性利用
3、创业资源开发的推进方法
第七章 创业计划与创业计划书的撰写(2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创业计划与创业书撰写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 通过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培养学生实际运作能力;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创业计划进行初步评估从而提高其有效性。
教学要求:明确创业计划的概念、类型与价值;掌握创业计划书的三种典型版式及其结构;了解创业计划书撰写的原则;能熟练进行创业计划书的编制;明确有效的创业计划的特征;掌握创业计划评估的重点内容。教学内容:
一、创业计划与创业计划书 1创业计划 2创业计划书
二、创业计划的类型
1根据编写创业计划目的的不同分类 2按照创业的业务类型分类 3按照计划的内容与框架分类 三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
创业计划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出于什么目的,都具有一般的格式,形成特定的行业规范,尤其是出于融资角度考虑时,对创业计划的格式要求更加规范。
1、创业计划编制的基础工作
(一)创业现状分析
(二)创业目标确定
(三)创业愿景规划
2、创业计划编制的要点
为使创业者本人及其合作伙伴更好地理解创业者的各种构想和运营计划,使其易于达成共识、集中力量,在编写创业计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要点:
(一)结构合理,内容完整
(二)条理清晰
(三)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四)讲究科学性
(五)文体风格朴实得体
(六)可盈利性与可持续性
3、编制创业计划书必须避免的问题
4、各部分的写作
(一)封面或导言(二)执行摘要
(三)市场(或环境、行业和竞争)分析(四)新企业(业务)概述(五)公司战略与执行(六)生产计划或营运计划(七)营销计划(八)组织计划(九)财务计划(十)风险评估(十一)附录
四、创业计划的评估
1、创业计划评估的重点内容
评估者在对创业计划进行评估时,往往特别关注以下内容:
(一)创业团队的合理性及其优劣
(二)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前景
(三)所采用技术的先进性
(四)特许资源的可保障程度
(五)财务效益与股东回报 阅读资料:第四届挑战杯金奖作品
第八章 初创期企业经营管理(2学时)
教学目的:帮助创业者分析创业初期的企业管理,使创业者掌握创业初期企业管理的重点,促进创业企业的顺利发展
教学要求: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创业事务中,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使新创企业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是创业者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章关注 的焦点是新创企业的决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问题。首先重点讨论了企业初创期的决策管理;其次,讨论了初创期企业通常亟待解决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等重要问题,以确保新创企业能进入正常运行状态,顺利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掌握创业初期管理决策的技巧,了解融资方式,学会创业融资与财务控制方法,清醒认识创业营销与市场开发对新创企业的重要性。教学内容:
一、新企业创办
1、企业组织形态选择
2、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竞争优势
二、知识产权管理
1.创业者需要特别注意保护的知识产权类别 2.保护知识产权的方法
三、关键雇员管理
四、企业成长与退出管理
第五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0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4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盛洪昌著:《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参考资料:《国际贸易实务》冷柏军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国际贸易理论》张玮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第四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相关月刊杂志中与各章专题有关的案例材料等。
二、教学方式:
1、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知识点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演示、外贸软件辅助教学的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又强调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实用。在讲授中,每章节均采用多媒体、PPT教学演示课件,并配有大量实务案例、实务操作流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案内容和图片(包括进出口业务活动中的各种单证式样等),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运用商学院现有的外贸教学实务软件、外贸单证教学软件,让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同时精选经典国际贸易案例让学生根据有关的理论、法规、规则、惯例及操作规程等进行分析进行案例讨论,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每次上机操作课都布置进出口程序、单证实际练习,每章结束后均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三、教学目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产生、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主要政策和措施,了解国际贸易变化发展趋势,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和分析世界经济和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现实问题。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结合对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各条款的理解,如品质品名条款、数量条款、运输条款、支付条款、保险条款等,掌握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和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预修课程:
本课程与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国际金融》、《国际商务英语》、《国际结算》等是本课程的知识基础。建议在修完 上述课程后修本课程。
五、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出勤、作业、课堂贡献、上机实践: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案例分析的形式。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每周4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4学时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4学时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3学时 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 4学时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3学时 第六章 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 4学时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 3学时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 5学时
第九章 国际贸易洽商与合同的签订 3学时 第十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货物价格 5学时
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 5学时 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运输 4学时 第十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4学时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 5学时
第十五章 国际货物贸易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4学时 第十六章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3学时 第十七章 出口单证的制作 5学时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方式 4学时
七、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世界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 第五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本章主要对国际贸易作了概述。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国际分工的概念和基本类型以及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掌握了世界市场的含义、形成和发展及当代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国际价值的含义及影响国际价值量的因素,国际价格的含义和种类。跨国公司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 相互需求理论 第三节 要素赋理论 第四节 里昂惕夫之谜 第五节 国际贸易新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国际贸易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把握有关的国际贸易现象,分析国际贸易的相关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能结合上述理论的学习去分析、认识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相关政策。要求学生弄懂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及构成、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与演变,保护贸易政策及演变过程,自由贸易政策及演变过程,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四章 国际贸易措施
第一节 关税措施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 第三节 鼓励出口措施 第四节 出口管制措施
本章主要对国际贸易措施及其基本原理做了详尽的解释。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当今国际贸易中关于贸易保护的习惯做法,并对我国对外贸易管理措施的具体规定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和把握,以指导具体的外经贸业务。
第五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形式、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上述内容并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合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六章 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
第一节 贸易条约与协定 第二节 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节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本章主要介绍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在世界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与国际贸易协定与组织特别是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了解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可享受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第七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第二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 第三节 我国的服务贸易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和分类方法、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 势,并对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原则、特殊性及相应条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
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价格 第五节 许可贸易合同
本章要求学生学习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内容,掌握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与许可合同,理解与掌握国际技术贸易中的价格、支付方式、税费等。
第九章 国际贸易洽商与合同的签订
第一节 国际贸易洽商概述 第二节 国际贸易洽商程序 第三节 国际贸易合同签订
通过对国际货物贸易一般程序、准备工作、洽商内容、洽商程序以及书面合同内容、形式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际货物贸易各环节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明确进出口交易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出口经营方案的制定,了解贸易洽商的一般程序和要领以及签订书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货物价格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第二节 主要国际贸易术语的解释 第三节 其他贸易术语 第四节 国际货物的价格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INCOTERMS2000》对贸易术语的解释及在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国际商品的作价原则和常用价格的换算、出口盈亏的分析指标。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术语的概念,尤其是对六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以及合同中价格条款的内容。
第十一章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
第一节 国际货物的名称 第二节 国际货物的品质 第三节 国际货物的数量 第四节 国际货物的包装
国际货物的名称、品质、数量和包装是国际商品贸易合同条款中的重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贸易合同中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数量的计量方法、商品包装的种类。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理解品质条款的内容,掌握数量条款及数量机动幅度的规定办法,了解包装分类,掌握包装条款的规定,掌握运输标志的设计。
第十二章 国际货物运输
第一节 国际物流与货物运输代理 第二节 国际货物运输方式 第三节 国际货物运输条款 第四节 国际货物运输单据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商品贸易的运输方式和特点、国际商品贸易中涉及的各种运输单据、国际商品买卖合同中的运输条款。要求学生掌握海上运输中班轮运输的特点、运费的计收标准,滞期费和速遗费的含义;了解国际铁路运输、航空运 输、邮包运输的做法。
第十三章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第一节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原则 第二节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范围 第三节 海运货物运输保险
第四节 其他运输方式的货运保险 第五节 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实务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的运输保险险别和保险条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输保险条款中基本险别的范围、除外责任和责任起讫以及货物保险的一般附加险别、特殊附加险别的含义和责任起讫;了解伦敦保险协会现行的《协会货物条款》的基本内容。
第十四章 国际贸易货款的收付
第一节 国际贸易货款收付的工具 第二节 汇付与托收 第三节 信用证 第四节 银行保函 第五节 国际保理
第六节 结算方式的结合使用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实际业务中常用的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等内容。要求掌握不同的支付工具的使用,特别是汇票的使用;理解和掌握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等支付方式的使用,重点掌握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使用。
第十五章 国际货物贸易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第一节 商品的检验检疫 第二节 索赔
第三节 不可抗力 第四节 仲裁
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所涉及的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等问题,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含义、意义、内容、商品检验的时间和地点及商品检验证书的种类等;了解索赔的含义及对合同中索赔条款的规定;了解不可抗力的含义、范围及规定不可抗力条款时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仲裁的含义、特点、程序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构。
第十六章 进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 出口合同的履行 第二节 进口合同的履行
本章主要对进出口合同的履行程序及履行合同的重点和难点作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对国际货物贸易一般程序、准备工作、洽商内容、洽商程序以及书面合同内容、形式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际货物贸易各环节及其主要工作内容,明确进出口交易前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出口经营方案的制定,了解贸易洽商的一般程序和要领以及签订书面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七章 出口单证的制作
第一节 商业发票 第二节 海运提单 第三节 保险单 第四节 原产地证明 第五节 商检证书
第六节 出口货物报关单
本章主要介绍了商业发票、海运提单、保险单、原产地证明、商检证书和出口货物报关单等常用出口单证的内容及缮制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出口业务单证的制作方法、处理技术,着重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第十八章 国际贸易方式
第一节经销与代理 第二节寄售与展卖 第三节 招标与拍卖 第四节 对销贸易 第五节 加工贸易 第六节 期货贸易 第七节 国际电子商务
国际贸易方式是国际间进行商品贸易采用的各种具体做法。通过学习应了解与理解各种贸易方式的含义、特点、做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求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选择不同的贸易方式。
;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国际经济合作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0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 分:3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储祥银、章昌裕编著:《国际经济合作实务》,中国商务出版社,2005年2月。
参考资料:李奕、周华编著:《国际经济合作》,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1月。
其他: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月刊杂志中与各章专题有关的案例材料等。
二、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或相关专业所开设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该课程重点介绍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重新组 合、配置的基本理论、类型、方式、基本作法和运作规律。
主要内容包括:反映资本要素在国际间移动的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及国际租赁;反映技术要素国际移动的国际技术转让;体现劳动力要素与其它要素综合移动的国际工程承包,等等。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各项主要业务内容有一个系统的 认识和掌握,对各项业务的性质和特点、运作方式等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能够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对实务知识和当前的发展实践有所把握,进而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四、预修课程:
本课程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的许多其他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是本课程的知识基础。建议在修完上述课程后修本课程。
五、教学方式:
1、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及时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的互动效果,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知识点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多媒体演示教学的方式。
理论联系实际,既强调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又强调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实用。在讲授中,每章节均采用多媒体、PPT教学演示课件,并配有大量实务案例、实务操作流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每章结束后均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六、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出勤、作业、课堂贡献: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 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案例分析的形式。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七、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54学时,每周3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5学时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3学时 第三章 国际风险投资 3学时 第四章 BOT投资方式 6学时 第五章 中国利用外资 5学时 第六章 国际信贷合作 5学时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 6学时 第八章 国际工程承包 5学时 第九章 国际发展援助 4学时 第十章 国际租赁 4学时
第十一章 国际服务合作 3学时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5学时
第一章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第一节 国际经济合作概述
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与作用
第五节 国际经济合作方式
第六节 “走出去”战略与国际经济合作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概念、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合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通过本章学习,力图使学生对国际经济合作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进入前期准备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一些基本概念,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发展新动态,对主要投资进入方式与类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三章 国际风险投资
第一节 国际风险投资概述
第二节 部分国家或地区发展风险投资状况 第三节 风险投资运作模式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新的经济合作方式。本章主要介绍风险投资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式,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对风险投资这种全新的投资方式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并知道如何与外商开展风险投资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高新科技发展。第四章 BOT投资方式
第一节 BOT投资概述
第二节 BOT投资方式经历的阶段 第三节 BOT投资项目有关法律与合同 第四节 BOT投资项目的风险
第五节 BOT投资方式在中国的运用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BOT投资方式产生以后,立刻成为国际经济合作领域重点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业界亦广泛认可这种投资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章着重介绍BOT投资方式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方式,使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对BOT这种国际经济合作中的新投资合作方式,由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五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学习国际经济合作专业技术,不能不认真研究中国利用外资发展情况,并对中国利用外资工作进行一些实证分析,还介绍在中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程序和相关工作内容。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利用外资,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六章 国际信贷合作
第一节 国际信贷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政府贷款 第三节 事迹银行贷款 第四节 出口信贷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信贷的方式很多,从国际经济合作的角度看,主要涉及的是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信贷中的世界银行贷款、出口信贷。本章主要介绍这几种贷款的概念与运用方法,使学生用过本章的学习,对国际信贷中与国际经济合作有关的主要贷款方式由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七章 国际技术转让
第一节 国际技术转让的概念 第二节 国际技术转让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交易方式 第四节 国际技术转让价格与合同
第五节 中国的技术贸易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六节 与技术贸易有关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和协议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在整个20世纪,国际技术状让日益成为当今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方式,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技术转让叶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国际技术转让基本概念与交易方式,与国际技术转让有关的知识产权文艺等,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国际技术转让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为从事国际技术转让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第八章
国际工程承包
第一节 国际工程承包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第二节 国际招标与投标 第三节 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第四节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施工索赔
第五节 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银行保函和保险 第六节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与工程承包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商务活动,内容复杂,规模庞大,分工越来越精细。作为一般商业交易基本方式之一的投标与招标是国际工程承包的主要成交方式。本章通过对国际工程承包基本概念、成交方式与管理、国际投标与招标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了本章之后,对国际工程承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参加业务交往。
第九章 国际发展援助
第一节 国际发展援助概述
第二节 国际发展援助的方式与机构 第三节 联合国发展援助项目实施 第四节 世界银行技术援助
第五节 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国际发展援助属于资本运动的范畴,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之一。国际发展援助业务中的一些程序,在很多经济交往中又具有一般性与共同性。本章在介绍了国界发展援助产生、发展过程、基本概念以后,对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援助程序作详细介绍,使学生在学习本章以后,能够把握一些国家经济交往中的基本业务知识。
第十章 国际租赁
第一节 国际租赁概述 第二节 国际租赁主要方式
第三节 国际租赁业务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 世界租赁业中的租赁创新 第五节 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国际租赁中,既有资本运动,又包含了商品贸易,作为一种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在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章通过对国际租赁基本概念、特征和交易方式的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了本章内容后,能够掌握运用国际租赁进行资金融通和商品交易的业务常识。
第十一章 国际服务合作 第一节 国际服务合作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服务业发展与国际服务合作参与 第三节 国际劳务合作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服务合作成为中国参加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本章通过对服务概念的产生及发展,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定义介绍,说明中国参加服务合作的重要性。同时,本章以劳务合作为例介绍其具体业务流程。学生通过本章学习,应对服务贸易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参加服务合作的实践。
第十二章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合作 第三节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各国社会再生产在不同程度上跨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成长壮大为跨国公司。本章主要介绍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与海外投资的发展状况,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跨国公司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发展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作出贡献。《经济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经济学专业英语 课程类别:学科平台必修课
授课对象:07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7财务管理专业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分:2学分 主讲教师:李燕 教学教材:翟象俊编著:《经济学专业英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参考资料:赵英军编著:《西方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缪代文编著:《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
二、课程性质:经济学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经济学、管理学专业所开设的 学科平台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应用课程。该课程重点介绍了涉及本专业的原理和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学;经济学问题;经济体系;供给与需求;价格机制;商业企业的组织形式;货币与银行,收入与工作等。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概 念和基本理论以及专业术语,完成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过渡。要求学生在 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进而为学生以后学科平台课,特别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双语教学的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英语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
1、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及时消化和吸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课堂 的互动效果,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口头练习和笔头练习相结合、个人发言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上重点介绍本单 元相关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对主课文内容重点讲解,并进行课上讨论,副课文让学生课后自学,从语言和知识两方面得到巩固。在课上多给学生一些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经济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口头交流能力和笔头表达能力。
2、单元结束后布置课后思考或习题,作为平时成绩。
五、评价办法:
本课程采取综合评价的办法。总分为100分,其中各指标如下:
1、出勤、作业、课堂贡献:10%。具体为:随机点名时全勤者、按时并按要求完成者、完成所指定的课堂发表者视质量得1分,每缺勤一次减1分,缺交作业一次减1分。
2、期中考试:20%,采用开卷笔试、作文写作的形式。
3、期末考试:70%,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
本课程总课时为32学时(扣除新生军训),每周2学时。学时安排如下:
Text: What is Economic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Two(6 hours)Text: The Economic Problem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Three(6 hours)Text: Economic System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Four(7 hours)Text: Demand and Supply The Price Mechanism I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Five(7 hours)
Text: Demand and Supply The Price Mechanism II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Six
Text: The Organization of Business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Seven Text: Money and Banking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Eight Text: Population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One(6 hours)
Unit Nine Text: Income and Work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
Unit Ten Text: The Government and the Economy Practice Additional Text Check Your Understa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