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

时间:2019-05-13 06:4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

第一篇:湖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

湖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

高中:12.5个学生/教师, 4个教师/班;城区初中:13.5个学生/教师,3.5教师/班;农村初中:18个学生/教师,2.5教师/班; 城区小学:

农村小学:

19个学生/教师,23个学生/教师,2.5教师/班; 2教师/班,1教师/村小。

第二篇: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

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

发布单位: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文号:黔府办发[2002]0089号

发布日期:2003年08月26日 生效日期:2003年08月26日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中小学编制管理及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全省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精神,现就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定编定员等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是我省事业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科学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实施办法,合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我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好这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需要;(2)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3)力求精简和高效;(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教师是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职员是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是指学校中主要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管理、电化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工勤人员是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按照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的一定比例核定(详见《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附后,以下简称《编制标准》)。

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实需要配备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其占教职工编制数的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5%,初中一般不超过12%,小学一般不超过6%.完全中学教职工编制分别按高中、初中编制标准核定。九年制学校分别按初中、小学编制标准核定。农村教学点的教师编制计算在乡(镇)中心小学教职工编制数内。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小学附设幼儿班和工读学校教职工编制,参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

由于我省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差异较大,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在核定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时,可根据本地生源状况、经济和财政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因素,在《编制标准》规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的幅度内上下调节。鉴于各地中小学校规模、生源、教学设备和其他条件不尽相同,各地在具体核定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时,可结合下列因素,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在《编制标准》规定的教职工编制幅度内适当安排相应的教职工编制。

(一)民族班中小学,县镇普通中学举办民族班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需要配备民族语言教师的学校。

(二)寄宿制中小学,城市和县镇中小学寄宿生在300名以上、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在200名以上,需要配备管理人员的学校。

(三)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规模,如建有微机室、语音室、电化教育室、劳动技能室,需要配备相关专业人员的学校。

(四)学生规模在1000人以上,需要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学校。

(五)周边环境复杂,安全保卫工作任务较重,需要配备保卫人员的学校。

(六)经省或地(州、市)教育部门批准的承担示范和实验任务,需要配备相应人员的学校。

(七)为保证教学基本需要,中小学可适当核定机动编制,专门用于教职工脱产进修、产假及特殊需要。

(八)管理小学和教学点教学业务的乡(镇)中心学校。

(九)农村教学点,按《编制标准》核定编制不足时,可按包班核定编制。

三、中小学机构设置及领导职数。

在校学生1500名以上的中学,内设机构不超过5个,核定校领导职数4-5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5名。

在校学生1000-1500名的中学,内设机构4-5个,核定校领导职数3-4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4-5名。

在校学生500-1000名的中学,内设机构3-4个,核定校领导职数2-3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3-4名。

在校学生500名以下的中学,内设机构2-3个,核定校领导职数1-2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2-3名。

设立团委的中学,配备专职团干部1名。

在校学生1500名以上的小学,内设机构不超过4个,核定校领导职数3-4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3名。

在校学生1000-1500名的小学,内设机构不超过3个,核定校领导职数3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3名。

在校学生500-1000名的小学,内设机构2个,核定校领导职数2-3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2名。

在校学生500名以下的小学,一般不内设机构,必要时也可内设1个机构,核定校领导职数1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1名。

小学可配备专、兼职少先队辅导员。

四、组织实施

《编制标准》下发后,地(州、市)、县(市、区)政府(地区行署)要结合我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加强统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地(州、市)、县(市、区)两级机构编制部门应会同同级教育、财政部门按照《编制标准》确定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 及宗旨和业务范围,并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省编委《关于在全省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控编补员审批制度的通知》(省编发[1997]13号)及省编委办公室《关于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省编办字[2001]111号)的规定,加强中小学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和实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地(州、市)、县(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应组织各学校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提出本校的机构编制方案,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地(州、市)、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应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中小学人员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中小学校应在核定的人员编制范围内,按照职位分类、优进劣出、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和专任教师与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合理配备教职工。

五、工作要求

(一)地(州、市)、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应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办发[2002]28号文件精神,综合分析本地区的教育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全省中小学校定编定员工作要与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按需设岗、公开招考、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教师队伍和其他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的新途径。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强中小学人员编制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形成学校自律机制。

(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应当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师资情况、学校布局调整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一般三年调整一次。各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我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0]80号)精神,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班额、班级数和教职工结构,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优化教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科学确定教职工工作量,按规定比例确定教师、职工、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数量。对超编人员可结合本人和本地学校情况,一是调到缺编学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二是不改变所属工作单位关系,抽调到相关学校或农村学校支教,三是通过培训提高、知识更新和教师资格认定后从事相应的教学或管理工作。机构编制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以发展眼光和全局观念做好这项工作。

(四)要清理各种形式占用的中小学人员编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人员编制。对占用学校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其支付工资;对停薪留职人员要让其尽快回学校工作,否则做辞退处理;中小学不得超编聘用人员,不得使用临时人员顶编在岗工作。

(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辞退不合格教师和代课人员,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临时工勤人员,严格把好进人关。编制不满员的学校主要用于接收安排大中专毕业生、急需的教学人员和其他学校超编人员。超编的学校不准再调进人员,并要积极稳妥地做好超编人员的分流工作。目前全省缺编中小学校和大量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定编、资格认定和清退、补充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各地在开展这项工作中,一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保证社会稳定;二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支教工作,努力改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

(六)根据国办发[2002]28号文件精神,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省、地(州、市)、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承担相应责任。乡(镇)人民政府不再设立教育辅导工作站,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可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确定1-2名助理或干事,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教育行政事务,并接受县级教育部门指导。中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县级教育部门负责,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农村教学点的教师授课由乡(镇)中心学校统筹安排。原教育辅导工作站在编人员,可分流到学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对不适合在中小学工作的人员可参照机关工作人员的分流政策执行。

(七)各级机构编制、教育、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定编定员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单位,应责令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者给予处分。

附件:《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学校类别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幅

城市

高中1∶12——1∶15

高中1∶13——1∶16

小学1∶19——1∶22

县镇

高中1∶13——1∶16

初中1∶16——1∶19

小学1∶21——1∶24

农村

高中1∶13.5——1∶16.5

初中1∶18——1∶21

小学1∶23——1∶28

注:1“城市”指省辖地(州、市)政府(行署)所在城市市区;

2“县镇”指县(市、区)政府所在城区。

第三篇: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

鲁教基字〔2010〕11号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

标准(试行)补充规定 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印发以来,对推进全省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鉴于《标准》制定以来国家又颁布了多项有关办学条件方面的新标准、新规定,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也发现《标准》存在部分需要修改、调整的指标,需对有关指标、要求进行补充和调整。为提高《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现依据国家新出台的标准、规定,结合各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请一并执行。

二〇一〇年七月七日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补充规定

高中部分

一、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置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

(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设通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选修模块所需的种植试验田、养殖场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24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24个班标准要求设置,篮(排)球场按每4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置。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调整为:

体育活动室24个班调整为必配,其面积不低于608㎡。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理、化、生常规实验室调整为按每4个平行班各1间的标准配备,普通科学探究室与常规实验室合用,数字探究室按每校理、化、生各1间配备。

通用技术实验室按开设的选修模块,至少增加1间与选修模块相应的实验室。生物园地、地理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置。

(二)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

(一)理科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实验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2人”的规定。

(二)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中,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置的运动场地一致”。

(三)通用技术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应满足技术设计

1、技术设计2和选修模块的开课要求,并根据技术设计

1、技术设计2和开设的选修模块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

(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五、师资配备标准

学校工勤人员中应增加“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

初中部分

一、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置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中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教学、图书及实验用房应设在校园静区,并有良好的建筑朝向,音乐用房的设置不得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

(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所需的实习、实验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18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按18个班标准要求设置,篮(排)球场按每6个班1片、室外乒乓球区(台)按每3个班1个设置。各种规模的学校其田径场均应设置100米直跑道。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增加:

机动教室: 18-36个班规模的学校均增设2间。

科技活动室:18、24、30个班不少于96㎡, 36个班不少于128㎡ 多媒体教室:每校一间,面积96㎡,农村学校可与远程教育教室合用。普通教室已配备多媒体设备的不再设置。

(二)部分教学及辅助用房作如下调整:

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更名为技术教室。体育活动室中,30个班以下调整为必配,18个班的面积为450㎡,24个班的为608㎡。

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理、化、生常规实验室配备数量调整为按附件1数量配备,普通科学探究室与常规实验室合用,数字探究室调整为选配,有条件的学校可按物理1间、生化1间配备。

卫生保健室调整为: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非寄宿制学校设卫生室,其他学校应设保健室。

生物园地、地理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置。

(三)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

(一)理科教学专用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实验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2人”的规定。

(二)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中,舞蹈教室调整为“舞蹈教室教学设备应主要包括:钢琴或电钢琴、把杆、照身镜、木质地板、磁性黑板、音响设备等”。

(三)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

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置的运动场地一致”。卫生、保健室基本设备调整为“卫生室设备按附件5要求配备”、“保健室设备从附件5中选1-3、8、9、17、18、30、32、37-40、42项配备”。

增加“心理咨询室应配备舒适桌椅、计算机、小型情绪调节器械、心理图书资料、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和统计软件、资料柜等设备”。

(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五、师资配备标准

学校工勤人员中增加“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

小学部分

一、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选址增加“地质条件较好,地势较高”的规定。

(二)学校设置增加“不应与生产、经营、贮藏有毒有害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场所毗邻”的规定。

(三)校园规划设计中增加“学校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施),安装坚固的大门,并有传达(警卫)室”、“学校体育运动场地应设在校园内,校园内道路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教学、图书及实验用房应设在校园静区,并有良好的建筑朝向,音乐用房的设置不得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规定。

二、学校建设用地

(一)学校建设用地标准中增加“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所需的种植实验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的规定。

(二)体育用地增加:12个班以下规模的学校,田径场地及跑道、篮(排)球场、室外乒乓球区(台)均按12个班标准要求设置。

三、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教学及辅助用房增加:

机动教室: 12个班规模的学校应增设

科技活动室: 12个班规模的学校为25㎡;18-36个班规模的学校为39㎡。

(二)部分教学及辅助用房调整如下:

综合电教室更名为多功能教室(兼多媒体教室、农村小学远程教育教室)。体育活动室改为必配,面积调整为300㎡。语言实验室调整为选配。

卫生保健室调整为: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非寄宿制学校设卫生室,其他学校应设保健室。

生物园地不列入校舍用房,应在室外设置。

(三)校舍建筑标准增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楼房不应低于二级,平房不应低于三级”、“建筑结构应采用抗震性能好的结构体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1度的要求设防,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教室采光照明应符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印发)”的规定。

四、装备条件标准

(一)学科专用教学仪器设备增加 “农村不完全小学应按所设年级教学需要配备必要的教学装备”的规定。

(二)数学、科学学科专用教学设备增加“配备数量应与专用教室数量和班额相适应,达到常规分组实验每组4人,提倡每组2人,其他分组活动每组不多于6人”、“其中选配仪器按所选用教材进行配备”的规定。取消“其中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可按照基本要求进行配备”的规定。

(三)体育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

足球门、篮、排球架和乒乓球台的配备数量调整为“与标准中应设置的运动场地一致”。

普通小学卫生保健与健康专用设备调整为“卫生室设备按附件4要求配备”、“保健室设备从附件4中选1-3、8、9、16、17、26、28、33-36、38、42项配备”。

增加“心理咨询室应配备舒适桌椅、计算机、心理图书资料、资料柜等设备”的规定。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调整为“学校根据所开设课程,从附件5中选择1项或多项配备”。

(五)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中,普通教室增加“普通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逐步实现„多媒体班班通‟,有条件的学校应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专用教室调整为“专用教室每学科至少有一间配备多媒体设备,并接入校园网”。

(六)图书资料配备中关于藏书更新的规定调整为“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低于藏书标准的l%”。

五、师资配备标准

学校工勤人员中应增加“专兼职安全保卫人员”。

第四篇:(2003-08-26)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法规分网 供稿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

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

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

2003-08-26 黔府办发[2002]0089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为加强和规范我省中小学编制管理及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全省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精神,现就我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定编定员等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原则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是我省事业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定科学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实施办法,合理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我省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好这项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需要;(2)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3)力求精简和高效;(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中小学教职工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教师是指学校中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职员是指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人员,教学辅助人员是指学校中主要从事教学实验、图书管理、电化教育以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工勤人员是指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根据高中、初中、小学等不同教

育层次和城市、县镇、农村等不同地域,按照教职工与在校学生的一定比例核定(详见《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附后,以下简称《编制标准》)。

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尽可能由教师兼职,后勤服务工作应逐步实行社会化。确实需要配备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其占教职工编制数的比例,高中一般不超过15%,初中一般不超过12%,小学一般不超过6%.完全中学教职工编制分别按高中、初中编制标准核定。九年制学校分别按初中、小学编制标准核定。农村教学点的教师编制计算在乡(镇)中心小学教职工编制数内。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小学附设幼儿班和工读学校教职工编制,参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核定。

由于我省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差异较大,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在核定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时,可根据本地生源状况、经济和财政状况、交通状况、人口密度等因素,在《编制标准》规定的教职工与学生比例的幅度内上下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调节。鉴于各地中小学校规模、生源、教学设备和其他条件不尽相同,各地在具体核定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时,可结合下列因素,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在《编制标准》规定的教职工编制幅度内适当安排相应的教职工编制。

(一)民族班中小学,县镇普通中学举办民族班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需要配备民族语言教师的学校。

(二)寄宿制中小学,城市和县镇中小学寄宿生在300名以上、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在200名以上,需要配备管理人员的学校。

(三)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规模,如建有微机室、语音室、电化教育室、劳动技能室,需要配备相关专业人员的学校。

(四)学生规模在1000人以上,需要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学校。

(五)周边环境复杂,安全保卫工作任务较重,需要配备保卫人员的学校。

(六)经省或地(州、市)教育部门批准的承担示范和实验任务,需要配备相应人员的学校。

(七)为保证教学基本需要,中小学可适当核定机动编制,专门用于教职工脱产进修、产假及特殊需要。

(八)管理小学和教学点教学业务的乡(镇)中心学校。

(九)农村教学点,按《编制标准》核定编制不足时,可按包班核定编制。

三、中小学机构设置及领导职数。

在校学生1500名以上的中学,内设机构不超过5个,核定校领导职数4-5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5名。

在校学生1000-1500名的中学,内设机构4-5个,核定校领导职数3-4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4-5名。

在校学生500-1000名的中学,内设机构3-4个,核定校领导职数2-3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3-4名。

在校学生500名以下的中学,内设机构2-3个,核定校领导职数1-2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2-3名。

设立团委的中学,配备专职团干部1名。

在校学生1500名以上的小学,内设机构不超过4个,核定校领导职数3-4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3名。

在校学生1000-1500名的小学,内设机构不超过3个,核定校领导职数3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3名。

在校学生500-1000名的小学,内设机构2个,核定校领导职数2-3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2名。

在校学生500名以下的小学,一般不内设机构,必要时也可内设1个机构,核定校领导职数1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1名。

小学可配备专、兼职少先队辅导员。

四、组织实施

《编制标准》下发后,地(州、市)、县(市、区)政府(地区行署)要结合我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加强统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地(州、市)、县(市、区)两级机构编制部门应会同同级教育、财政部门按照《编制标准》确定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及宗旨和业务范围,并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省编委《关于在全省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控编补员审批制度的通知》(省编发[1997]13号)及省编委办公室《关于严格机构编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省编办字[2001]111号)的规定,加强中小学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和实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地(州、市)、县(市、区)两级教育部门应组织各学校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提出本校的机构编制方案,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审批。地(州、市)、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应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中小学人员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核拨中小学人员经费。

中小学校应在核定的人员编制范围内,按照职位分类、优进劣出、专兼结合、一人多岗的原则和专任教师与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合理配备教职工。

五、工作要求

(一)地(州、市)、县(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应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办发[2002]28号文件精神,综合分析本地区的教育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并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全省中小学校定编定员工作要与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和完善按需设岗、公开招考、平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行教师队伍和其他教育资源合理利用的新途径。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加强中小学人员编制管理和学校内部管理,形成学校自律机制。

(三)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应当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师资情况、学校布局调整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一般三年调整一次。各地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我省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00]80号)精神,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班额、班级数和教职工结构,引导教职工从城镇学校和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和缺编学校合理流动,优化教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科学确定教职工工作量,按规定比例确定教师、职工、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数量。对超编人员可结合本人和本地学校情况,一是调到缺编学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二是不改变所属工作单位关系,抽调到相关学校或农村学校支教,三是通过培训提高、知识更新和教师资格认定后从事相应的教学或管理工作。机构编制部门、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要以发展眼光和全局观念做好这项工作。

(四)要清理各种形式占用的中小学人员编制,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人员编制。对占用学校编制而不在学校工作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得为其支付工资;对停薪留职人员要让其尽快回学校工作,否则做辞退处理;中小学不得超编聘用人员,不得使用临时人员顶编在岗工作。

(五)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辞退不合格教师和代课人员,压缩非教学人员,清退临时工勤人员,严格把好进人关。编制不满员的学校主要用于接收安排大中专毕业生、急需的教学人员和其他学校超编人员。超编的学校不准再调进人员,并要积极稳妥地做好超编人员的分流工作。目前全省缺编中小学校和大量代课人员主要集中在农村,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定编、资格认定和清退、补充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各地在开展这项工作中,一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因地制宜、区别对待,保证社会稳定;二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三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支教工作,努力改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不高的状况。

(六)根据国办发[2002]28号文件精神,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县级人民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省、地(州、市)、乡(镇)人民政府(地区行署)承担相应责任。乡(镇)人民政府不再设立教育辅导工作站,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可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确定1-2名助理或干事,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教育行政事务,并接受县级教育部门指导。中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县级教育部门负责,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负责。农村教学点的教师授课由乡(镇)中心学校统筹安排。原教育辅导工作站在编人员,可分流到学校从事教学或管理工作;对不适合在中小学工作的人员可参照机关工作人员的分流政策执行。

(七)各级机构编制、教育、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中小学教职工定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全球最大的中文财税(税务)网站。在这里可以最系统最深入学习财税实务!编定员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单位,应责令其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者给予处分。

附件:《贵州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学校类别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幅

城市

高中1∶12——1∶15

高中1∶13——1∶16

小学1∶19——1∶22

县镇

高中1∶13——1∶16

初中1∶16——1∶19

小学1∶21——1∶24

农村

高中1∶13.5——1∶16.5

初中1∶18——1∶21

小学1∶23——1∶28

注:1“城市”指省辖地(州、市)政府(行署)所在城市市区;

2“县镇”指县(市、区)政府所在城区。

如果想了解更多财税课程、书籍、年费会员等信息,可访问:中华第一财税网(又名“智董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湖南省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湖南省普通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按照《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中小学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第三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四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小学阶段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和文明习惯;初中阶段注重公民教育,培训学生学生具有良好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高中阶段注重前途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第五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学生的原则;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管理机制

第六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工作

(1)要建立长期稳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格局,着力解决中小学遇到的难题;要制定政策、建立机制、加强督导,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

(2)要加强学校党政负责人、德育工作专职行政人员、班主任、共青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德育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把对教师、校长、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作为教师、学校负责人、学校考核和评优的重要内容。

(3)要建立教师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学校与家庭、社区密切沟通的渠道,明确教育目标,协调教育行为,构建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发挥校外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

(4)要建立中小学思想品德心理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和中小学德育的难点问题进行动态调查研究,随时反映情况。

(5)要及时总结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不断充实德育工作所必需的新知识,提高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建设和开发多种形式的国内外信息资源,为中小学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6)要充分发挥德育科学研究部门和学术团体的作用,鼓励德育科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际和发展需求设立课题,密切合作开展研究;要为从事德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

第七条学校管理

(1)中小学德育工作应实行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教职工以身作则,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中小学应有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2)中小学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吸收德育(政教)处,教导处(学生处)、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家长委员会、社区等各级组织的有关领导及德育课程教师、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辅导员参加。领导小组成员要责任明确,分工落实,结合学校实际,确立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制定德育工作计划,解决学校德育遇到的问题。德育的日常工作,中学由德育(政教)处负责,小学由教导处(学生处)和少先队大队部具体组织实施。

(3)要对年级组、教研组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具体要求,定期召开年级组、教研组全体教师会议,研究本年级、本学科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充分发挥好年级组、教研组在德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第八条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骨干,应由学校从取得教师资格、思想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身心健康、乐于奉献的教师中选任。每一个班级至少配备一名班主任。初任班主任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安排优秀班主任带教一年。

(2)班主任肩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组织好班集体活动,做好协同育人工作,教育和引导每一位学生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3)要把班级工作中的各个工作细节都作为德育教育的平台。无论是班级的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突发事情的处理;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能体现关爱、理解、引导、教育,并尽可能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

(4)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机制。学校应适当安排班主任的教学任务,保障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班主任工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班主任的育人贡献,落实、提高班主任津贴。对于不履行班主任职责、玩忽职守,或因其它原因不适宜做班主任工作的,应免去其班主任职务。

第九条团队工作

(1)少先队和共青团工作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和共青团组织协助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2)要通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班委会等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集体活动,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3)要注重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和高中业余党校,在高中学生中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鼓励学生定期轮流担任班、团、队干部,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热情。

第十条 科任教师

(1)科任教师都应有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责任。在日常生活、行为举止、仪表形态等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积极参与或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品德教育和德育评价。

(2)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各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和德育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3)中小学要明确规定科任教师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并认真核查落实。

第十一条课外辅导员工作

(1)要聘请社会成功人士、英雄模范、志愿者,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老干部、老专家、老文艺工作者、老科技工作者、老党员等作为学校专兼职课外辅导员,定期邀请到学校开展讲座、作报告、讲故事等活动,以其亲身事例激发学生德育情怀。

(2)要加强法制副校长队伍建设和管理,聘请业务精湛、敬业性强的公安干警兼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法制宣传等。

第三章德育内容

第十二条课程德育

(1)德育课程和其它各科教学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要认真实施中小学国家德育课程,积极开发德育内容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积极推动中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

(2)各学科教学要切实体现德育功能,要按照“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同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德育内容。

(3)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生活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发挥德育课程在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语文课要以语言文字的美感和文学作品的魅力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在认字写字、古诗文、中外名著的教学中,应体现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尊重人类文明的教育;在描写家乡、祖国、各族人民生活、思乡等内容的课文教学中,应体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在描写革命领袖、人民英雄、先进模范等内容的课文教学中,应体现民族精神、革命传统的教育;在描写亲情友情等内容的课文教学中,应体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别人关爱他人的教育;在描写自然景色、自然资源等内容的课文教学中,应体现热爱大自然、保护资源环境的教育;在描写生命、人性等内容的课文教学中,应体现热爱生活、崇尚正义的教育;在描写自然现象、科学原理、科学家等内容的课文教学中,应体现热爱科学、科学精神的教育。

(5)数学课要引领学生通过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在培养抽象、推理、想象、创造等能力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在认识数与形以及相互关系的教学中,应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事物相互联系并运动变化的教育;在加与减、乘与除、等与不等、正与负、正比例与反比例等概念的教学中,应渗透事物对立统一规律的教育;在数学概念、公式、定律的教学中,应渗透认识事物规律性的教育;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应渗透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方式方法的教育;在数学符号、图形、数学语言、推理推导过程的教学中,应渗透统一、顺序、和谐、对称、结构、简洁等审美教育;在简介数学史、数学家的教学中,应渗透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6)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要在引领学生了解自然现象、生命现象、探究物质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在认识自然、自然界、物质、物质构成、生物、生物圈的教学中,应渗透看待世界及其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自然现象、物质运动变化、生命过程的教学中,应渗透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态度教育;在进行学科知识联系人类生活和自身生活的教学中,应渗透爱自然、爱生命、爱家乡、爱祖国、爱科学、爱创造的情感和责任感教育;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渗透猜想与假设、观察与收集、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总结与评估等科学方法的教育。

(7)历史、历史与社会课要在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要讲明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中断过,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华民族是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不断融合而形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古代经济与科技高度发展,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中华文化独特而精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要讲明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国人民

跟随中国共产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世界史的教学中,要讲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发展特点,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及人类必将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世界各种文明的相互交流和借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开放的世界意识,吸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8)地理课要通过在学习乡土、中国、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家乡、祖国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及比较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教学中,应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责任感教育;在家乡、祖国、世界的主要环境、资源、人口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教学中,应进行环境、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世界文化差异性、全球性经济、资源、环境与发展的教学中,应进行全球意识和国际合作意识教育;在地理现象、地形、气候、实地考察的教学中,应进行地理兴趣的培养、探究和审美教育。

(9)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等健康与艺术课程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技巧和参与、欣赏、鉴赏中自然而然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运动技巧的教学中,应进行对自己对生命负责,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坚强、自尊、自信品质,公平竞争、规则意识、合作精神、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在音乐情绪、主题和音乐刚阳与阴柔、朴素与华丽、高雅与俚俗、基本与辅助的教学中,应进行亲情、友情、师生情、校园情、家乡情、民族情和美育教育。在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综合与探索的教学中,应进行崇尚美好、富于情感、热爱生活、尊重创造和热爱祖国艺术、尊重世界各国艺术、人文精神的教育。

(10)外语课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国际视野。

第十三条实践活动

(1)德育实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中小学要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专题教育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安排实践活动,就近就便地在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源中进行。

(2)小学、初中、高中每学年应分别用1—3天、5天、7天的时间有计划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军事训练、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3)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主管机构,建立具有各行业特色、具备一定条件、可供学生上实践课的实践基地,统筹安排和指导学生在社会资源中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活动,协调解决学生安全和经费保障问题。

(4)实践基地要有场地设施、安全保障、专业人员等基础条件标准和相对国定的时间安排,实践教育教学活动要有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进行指导。

(5)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公共机构和设施、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校外活动场所都可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科学教育、国防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毒品预防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多方面的实践资源,为未成年人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提供平台,营造凡是公共资源都应创造条件、发挥优势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良好氛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到历史遗址、名人纪念地、历史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音乐课、美术课涉及的内容进行实地教学。

革命传统教育可到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走访革命前辈、英雄模范,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涉及的内容进行实地教学,可在重大历史纪念日、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

法制教育可到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场、法院、律师事务所、监狱、少管所,结合德育课程和法制专题教育的要求,了解立法(含地方性法规)的民主过程,旁听案件的审理过程,开展模拟人大、法庭等活动,参观监狱和少管所。

文化艺术教育可到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剧院,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内容现场欣赏;可到艺术院团、艺术院校、影视基地、电视台、广播电台、录音棚、出版社、网络公司,实地感受。

科学教育可到科技类馆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运用高科技的公共设施,结合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课程,亲身感受、实地体验。

国防教育可到军事博物馆、军营、国防设施,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历史课、地理课等内容和国防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实地教学和亲身体验。环境保护教育可到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展览馆、海洋馆、空气质量监督机构、污水处理企业等,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内容和环境保护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安全教育可到交通队、公安派出所、急救中心、消防队、地震台,结合德育课、语文课、地理课等内容和安全专题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和模拟训练。

关爱老人、孤儿、残疾人教育可到养老院、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等,结合德育课和相关的主题日,进行力所能及的慰问和服务活动。健康教育可到专业运动队、体育科研院所、心理咨询机构、儿童保健机构,结合体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现场教学。

教学中涉及生产、销售、消费、税收、金融、保险、证券等相关内容,可到相关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税务所、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进行现场教学。

(6)各中小学要挖掘当地资源,利用新农村建设、城市规划、农田、林区、牧场、湖泊、海洋、质量信得过企业、质检机构、港口、机场、航天企业和发射地,实地进行农村发展、城市建设、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质量、航海、航空、航天等教育。

第十四条德育环境

(1)德育环境建设要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和个体差异,切合各地实际,既体现知识性、科学性,更突出趣味性、娱乐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中小学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制定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制作校旗和校徽,有条件的学校要编写校歌、校报和校刊。

(3)要建立各种让学生参与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制度。如:文明行为监督岗、示范岗、一日班长制、值日、值周生制度、文明宿舍制度等,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4)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

(5)要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保持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还可以开辟小种植园、小养殖园。

(6)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7)要充分关注网络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并加以正确引导。要努力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通过校园网站广泛开展网络道德、网络文明教育活动。

(8)要注意了解和掌握社会文化动态,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学生的文化热点,积极引导,有效地抵制粗口歌、不健康口袋书、非法彩票等不良现象。

第十五条家庭、社会教育

(1)中小学要重视家庭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的潜移默化作用,把家庭教育作为贯彻德育要求的重要渠道,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搞好德育工作。

(2)要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把家长学校的开办情况作为学校督导工作的内容之一。

(3)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努力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积极参与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工作,优化社区育人环境。力争构建起学校、社区、家庭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要积极建立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制度。

(4)要积极争取、鼓励社会各界和各方面人士以各种方式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支持,引导大众传媒为学生提供有益的精神文明作品;要主动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促进落实中小学校周围200米内不得有经营性娱乐场所的规定,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第四章工作机制

第十六条德育评价机制

(1)中小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评价机制、教师德育评价机制、学生评价机制,形成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德育评价体系。

(2)要改革学校德育工作评价办法,完善评价措施和程序,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和质量提高。

(3)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规章制度,开展“师德标兵”和“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完善师德考核奖惩机制。

(4)要建立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长册”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学生品行评价制度,要继续做好“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的评选工作,建立完善德育工作的表彰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第十七条制度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要建立完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管理体制;要建立完善德育培训、经验推广、总结表彰、有效保障机制;要建立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推动德育工作向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第十八条奖惩机制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要建立德育奖惩考核制度,对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教师个人要定期进行表彰奖励,奖励要与学校、教师评优评先,教师职称晋级、调动等相挂钩;对学生基本品德素质低下,学校管理混乱的学校要给予相应处罚,对不重视、不认真开展德育工作的教师,要给予相应处分。

(2)各地要深入挖掘、培植德育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以榜样带动、以点带面,进一步推进德育工作发展。

第十九条本规程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程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下载湖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基本标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补充规定

    鲁教基字[2010]11号 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 标准(试行) 补充规定 的通知 各市教育局: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附件3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试行) 一、基本条件 (一)政治素养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关于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及有关情况的报告

    县委、县政府: 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为实现教师资源、编制资源和财政资源的优化配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调研汇报材料

    武山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调研 汇报材料 武山县城关初级中学 二〇一三年九月六日 一、学校基本情况: 武山县城关初级中学位于县城宁远大道中段(城关镇陈门新村4号),现为一所独......

    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要求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做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并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的几点思考 科学合理地管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事业编制的有序管理。XX区共有全额预算事业编制XXXX名,其中教......

    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 发布日期:浏览次数: 2017-03-27 1051 信息来源:区教体局 字体:[ 大 中 小 ] 关于印发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的通知 鲁编办发〔2......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范文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鲁教基字〔2007〕20号 各市教育局: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