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闪耀人民教师高尚的灿烂光辉
闪耀人民教师高尚师德的灿烂光辉
■胡乐乐
5月8日晚,黑龙江省佳木斯市“80后”女教师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义无反顾地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而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张丽莉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她的伤情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通过各种方式为这位“最美女教师”祈祷、祝福。
张丽莉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舍生忘死,勇敢地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们的生命安全,撑起了一片师者大爱的天空。其事迹感人肺腑,实非笔墨所能表达。在危险降临一瞬间,张丽莉老师没有想到自己的人身安危,而是将学生推开,确保了学生的生命安全,高度彰显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无私、光荣、伟大,闪耀着人民教师高尚师德的灿烂光辉。
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职责,也是最底线的师德。2008年9月1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重新修订、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张丽莉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强有力地诠释了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应有的高尚师德——在任何危难的时刻,确保学生的安全,都始终高于自己的生命安全。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对得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和“人民教师”这两大至高无上、荣耀无比的称号!
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具有道德意识的自觉性、道德行为的示范性、道德结果的深远性。道德意识的自觉性是指每个教师都应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不能去违背它;道德行为的示范性是指优秀的教师的言行会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言行;道德结果的深远性主要是指老师的道德行为的影响力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是持久的、深远的。老师优良的道德行为,必定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
师德是一个社会良心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平的重要体现。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教师要做到“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全国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向张丽莉致敬,迅速掀起学习张丽莉的热潮,自觉践行师德,真正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第二篇:灿烂光辉
灿烂光辉
——学习兰辉精神
兰辉同志生前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他是优秀干部的典型,2013年5月23日始终牵挂交通安全的他坚持托着病体去检查工作,不幸坠崖,因公殉职。他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把生命光辉永远献给了北川人民。
兰辉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感人至深,在他的身上有许多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学习他的一心为民的精神。因为心中一直装着群众,所以始终牵挂着北川“关内”20多个乡镇老百姓的安全出行、安全生产;因为心中一直装着群众,所以在手术刚结束后就先后深入施工现场、道路地质灾害点、召开乡镇座谈会,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因为心中一直装着群众,所以在得知大雨将要来临时,奋不顾身、直奔关内,带病检查防汛工作,避免灾害的发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和尊重。
学习他的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工作的精神,土生土长的北川人兰辉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几十年如一日,用生命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用行动诠释着好干部的时代楷模。也许他并没有干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他却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干好,把自己的职责尽到。“尽职、务实”的最好体现就是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时时刻刻脚踏实地把该做的事情一定做好。学习他的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精神。2008年5月12日的地震,在三名亲人遇难的情况下,兰辉来不及寻找亲人,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对繁重的灾后重建,他依然担当起道路交通的规划和重建。行路难,修路更难,在震后的北川修路就是难上加难。兰辉敢于勇挑重担,敢于肩挑重任,主动作为,面对百废待兴的家园,兰辉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周末,始终奋战在工作岗位,致力于灾后重建,努力消除北川的安全隐患。
通过学习兰辉精神,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加强劳资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严格掌握对劳动政策的解读和贯彻,克服工作中的急躁情绪,用端正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服务我场广大职工及退休人员。
第三篇:人民教师如何践行高尚师德
人民教师如何践行高尚师德?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当今,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如何做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作为榜样的教师,我们的行为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如何做好一名教师该做的,如何践行教师的高尚师德,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教师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人,我们踏上工作岗位,面对学生,也不是能完美无瑕的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要践行高尚师德,我觉得首先要能够虚心接受自己的缺点,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用偏袒的眼光歧视一些迟钝或者是顽皮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爱意,只是会表达的方式不同导致我们对待学生的眼光也不一样。因此,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我们优秀的孩子。欣赏是一种美德,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可见,我们对待自己的学生,也要用同样的心态。我们不能以为学生年级小,不懂事,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把自己的是非或者是要求强加于学生身上,给他们带来压力,而不是学习的快乐。我们要学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鼓励和支持。
践行高尚师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件事都要让学生看到榜样,上课不穿拖鞋,坐班期间不喝酒,头发按时清理,不随便抽烟,乱扔垃圾……,这些,都是我们偶尔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的,但是,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学生的行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先把自身的恶习纠正,堂堂正正教学生,堂堂正正做教育,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把我们当作榜样,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
第四篇:做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做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如果问,什么是师德?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答案。我们不妨先回忆一下“5.12”汶川特大地震,在生死关头,是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就了感天动地的师爱之歌;灾难面前,是他们用无畏和奉献树起了感召时代的师德丰碑。宁可砸断自己的脊梁,也要护住身下的学生不使他们受伤;宁可压碎自己的肩膀,也要扛住地狱的闸门让学子生还;宁可摘下自己的双臂化作翅膀,也要送给学生飞翔的力量„„在鲜血染红了残垣断壁、哭声响彻了宇宙苍穹的灾难时刻,因为有了人民教师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这个世界才更加充满温暖和力量。王桂英、汤鸿、邓丽君、龚建林、王敏、谭国强等无数震区教师为高尚师德做了最好的注解。再看一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其中有六条内容: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并且给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去思索、去实践。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的感受到:决定一名教师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他的思想、他的人格,教师师德素养的高低决定了教师取得怎样的成绩。只有发自内心的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才会使你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师。师德不仅是口头上的华丽辞藻,师德更是教育教学生活中的具体行动,甚至体现在你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次谈心、一个备课、一封书信、一个电话、一次家访、一次关注之中。毋庸置疑: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贯穿于教育教学生活始终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践师德最为关键,学校的师德建设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落实最为关键。下面是我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理解,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爱国守法,应该是对每一个人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社会更对我们教师职业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首先我们要爱国,进而教育影响学生。爱国是什么,对我们教师而言,要首先做到爱家、爱校、爱亲人、爱学生,爱自己。我们应当爱惜自己的身体和名誉,把欢笑和幸福带给亲人和家庭,热爱教师职业,依法执教,爱自己的孩子,爱每一个学生。我们应当努力做到敬业奉献,不断追求教育教学艺术,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育细节负责。
热爱学生,播撒师爱,是热爱教育事业的表现,无比神圣。生活在学生中间,我们要掌握爱的艺术与尺度,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爱并回报以爱;在危险与灾难面前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保护弱者,保护我们的学生;我们还要以尊重、包容和耐心,平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而绝不能伤害他们的心灵。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使我认识到:我们必须回归到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我们教师应当成为传递信念与希望的使者。
教书育人,我的理解是:要在教书中育人,教书是为了育人,先育人后教书,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死教书、教死书均不可取。只有让学生懂得做人,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充满了生活学习的劲头,充满了必胜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进步。我认为,不论课程如何变化,它终归是工具。而教
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永远是教师和学生,是人。人对人的教育唯有以情感联络情感,以信念激发信念,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快乐产生快乐,以发展促进发展,以思想影响思想。如果我们教师首先担当起学生信念与希望的传递着的角色,就一定会在育人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民主、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校园环境,真正推动教学工作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教育生产力,从而创造出最成功的教育。
因此上,我们教师首先要成为充满信念与希望的人。我们应当坚信:我们教师的未来是美好的,我们的生存环境必将越来越好。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向善向美之心,每个孩子都会取得属于他的成功、属于他的美好未来。我们也同样拥有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美好愿望,我们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承认、赞扬和尊重,我们希望以我们的热情和行动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所以,我们要在实践过程中研究落实学生、学生观以及在教学中坚持育人等等问题,而绝不是成绩至上,咬住不放,走极端。倘若如此,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水到渠成,取得教学成绩和育人效果的双丰收。也必将迎来考核、晋级等小问题的破解。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是快乐幸福的,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只有这样,教育才是成功的,才是充满希望的,才会真正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谈为人师表和终身学习,我会联想到很多教育家、名师、学者。看魏书生、李镇西、于丹的谈吐、仪表,真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暑假骨干教师培训时,山东教育学院苗军芙老师让我近距离深切感受了优雅从容的师表风采;十七中的王允静老师以其“年逾古稀进勿休”的事业心与学习精神一直感动激励着我。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仪表形象与学习,还要知荣明耻,团结和利用一切教育力量,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共同努力,针对教育现状我们急需做好教育家长的工作。我们还应当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水平,不断加强读书学习、实践反思,不断创新学习组织、形式,建立学习共同体,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回眸我自己的从教历程,工资从300元到3000元,的确让人欣慰,得到了物质上的满足,但也走了许多弯路,留下许多遗憾,让人难以释怀。但我可以无愧于心的说,我走过了一条实践师德、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过了一条不断创新和超越的道路。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自从1996年分配到莱芜市汶水学校,我一直担任两个年级以上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任务,一直担任班主任,还积极地创建文学社、青年教师协会,创造性地办校报、办社刊,2006年还被选拔为办公室主任,担当起更多的工作。繁忙的工作砺练了我,促进了我的成长。
身为体育教师,我明白应该怎样通过体育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创新体育教学和训练,追求学生和学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始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创新教育思路,欲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首先抓好体育的人文性教育。我必须教育引导我的学生明确:“体育是什么、体育的魅力何在”、“体育教给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怎样上好体育课”。通过内堂的专门设计以及外堂、课余训练时见缝插针的因势利导,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全面正确认识,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例如我经常鼓励学生把体育活动中或运动会上成功或失败的亲身感受写成文章,升华他们的思想认识。学生们在意志品质、团队精神、抗挫折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提升。再如为了激发初四学生的锻炼热情,我会写下这样的文章《春天里让我们一起飞翔》、《面对寒冬做勇敢的挑战者》,感染引导了众多的学生。
二是创新教学和训练工作,提高教学效益。首先是教学和训练管理上的创新,我通过“榜样引领”、“骨干带动”、“分组负责”、“班级竞争”等手段,依靠学生管理学生,依靠集体教育促进集体进步。例如,初四中考体育训练,每天下午我会带领近200名学生从事多项训练,活动有条不紊,秩序井然,靠得就是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竞争。其次是教学过程及方法上的创新,我坚持“生本”思想,坚持开放的、自主生成的体育课教学,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成长。特别是在我校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给予我无数创新的灵感,我摸索出了“游戏为主线,灵活多变的内容方法为主体”的低年级教学策略。游戏导入,激情引趣;教学内容细化多样:教具器材,求新求变;组织教法灵活而富有游戏性、趣味性。课堂上学生兴致高涨、参与积极,三维目标得到较全面的落实。
第三,坚持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首先应该给人以体育的精神,体育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这种精神:乐观、坚毅、奋斗、忘我,我一直尽我努力,实践这种精神,传递这种精神。每每带队去高中,学生总能给我以惊喜,我总能惊喜的看到繁重的高中生活里他们轻松愉悦,身体健康,且每天都从事一些体育锻炼。此外,拓展教育资源,进行奥林匹克人文教育,本学期,关于北京奥运的诸多内容将进入我的体育课堂,也一定会对学生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不断创新的基础是实干和学习,十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学生特长训练,通过田径、排球、乒乓球训练,眼下我正从小学低年级抓起,向着全市冠军的目标努力。我一直征订《中国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开拓视野,同时更是不断思考,积累经验,先后有10余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我还积极参加公开课优质课评选、基本功比赛,多次获奖,还首个获得泰钢工业园“体育教学能手”称号。分管体育工作之后,我积极提出了“开展大体育教学,促进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被学校采纳,确保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学生每天至少活动1小时,同时还建立起了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抓手的体育评价系统。
身为班主任,我努力让班级文化之花在学生心头盛开。从我班转学至陈毅中学的2004级学生郭玉静来信写道:你那“常怀感恩之心,便有无限动力”的话一直激励着我,你经常给我们读关于母爱和感恩的文章,让我的学习不断提高。的确,读文章给学生听,已经成为我的习惯,这是我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教育的智慧在于影响学生的思想,我班的学生都有一本《班级手册》,由学生自己抄写,内容由班主任安排。最前面是班风、班训、班级制度、纲领,后面则记录下各种活动的点点滴滴,诸如读书的感悟、活动失败的教训等等,时间具
体,全班统一。我班坚持开展读书活动,我提供给学生《感悟母爱》、《读者》合订本等书籍,由学生每天轮流上台朗读,谈感悟。每天一条名言警句也由学生轮流展示,并抄录在名言记录本上。我班经常组织家长会,每次都是家长学生一同参加,每次我都要设计主题,事先安排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东西,用于家长会上的亲情交流,活动中真情碰撞,活动也屡现奇效。2006年,借学校推动班级文化建设之机,我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命名了班名:阳光三班,共同设计了班旗、班徽。结合班名,我提炼出以下四条班训:内心充满阳光,人生必定辉煌;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孕育拼搏中;自己发光才能照亮别人;播洒阳光,爱满乾坤。并且和学生约定一起在生活中践行这四条班训。实践证明:在学生心中播下人文教育的种子,使之学会了做人,班级自主管理也就得以实现了。
作为教师还应当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能力,不断的挑战自我。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98年创办校报《春蕾报》,自主办报12期,99年创建春蕾文学社,健章立制,积极开展读书交流、外出采风、文学创作与评改、稿件播出与社刊编辑活动,目前,文学社已拥有书刊5000余册,出社刊《春蕾文学》3期,为学生孔雪出版诗集《风痕云影》一册,第四期社刊的组稿编辑工作也正在进行中。几年来,有20余篇社员作品在《读写月报》、《中华文学选刊》、《江北诗词》等刊物上发表,多家刊物介绍了文学社情况。2007年5月春蕾文学社登上了《中华文学选刊》百强文学社大展台,成为全国百强文学社。2002年创建成立青年教师协会,发展会员30余人,长期开展读书研讨、学生心理咨询、青年论坛等活动,2007年春又在青年协会基础上组建了教师读书—写作联盟,建立起13人的教师博客群,开拓了教师集体学习与进步的新渠道。
作为中层干部,我始终坚持干好本职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做好领导的助手,做广大教师学生的服务员,工作中讲原则、讲奉献、讲合作、比贡献。分管学校宣传及体育卫生工作,分包音体美信教研组,写材料,迎检查,组织会议,抓校内外活动,忙得很充实,很有意义。
但是不管工作有多苦多累,我始终坚持与最广泛的学生在一起,不论在校的、考学的还是工作的,不论是表现好的还是差的,我总是通过最多的途径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谈心、聚会、吃饭、写寄语、写信、发短信、上qq,上校内网,登陆博客,即使天南海北,我和学生也可以相互激励,我也可以关注他们的成长。其实,学生才是教师最大的财富,这一定是我们大家的切身感受吧。因为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学成归来的学生带着女友来看望你;某个学生偷偷地把四个包子放到你的办公桌上,留个纸条说她自己包的;久别重逢的师生举杯共饮,学生竟一再说老师对不起,我给你丢人了,我给咱班丢人了;一封封信、一个个电话、短信或网上留言,来自部队、工厂、大学,或者汶川震区的不眠之夜„„。于是我时常感慨自己的幸福,来自教育、来自学生的无限幸福,我庆幸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高兴我拥有这么多可爱的学生。
继往开来,在经受灾害洗礼与奥运考验之后,我们所焕发出来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正在发挥巨大的能量,教育春天的气息愈加浓重,是我们弘扬高尚师德,实现教育理想的时候了。最后,我们一起来重温李镇西老师的这段
话: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让我们的教育有更多的民主、更多的平等、更多的科学、更多的个性——这是时代的呼唤!
第五篇:如何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如何做一个师德高尚的人民教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此所谓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更要学会如何做人。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需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探索,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才能不会落伍。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特别是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个性和见识也随之增长,如果我们一味对其行为加以否定,坚决打击,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成效不一定明显。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特别是有了自尊,所以老师不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们头上,也不可以简单的规定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更不可以动辄对他们加以呵斥和责骂,否则只会招来反感和叛逆。现代教育理念更推崇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教师更多的贴近学生,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教育的目标。那么,怎样达到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呢?事后我得到两点启发:
一、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
案例中李华的行为无疑是非常不可取的,换作平常,也许有的教师就会大光其火,将他训斥一通或者把他家长叫来批评、责骂一顿,让其他学生都陪坐在那里挨训,教师愤怒的情绪传染给全班学生,以至于这节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恢复就难了。我记得魏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课前我有什么烦恼和不快,一到上课,就得像川剧演员变脸一样,换作笑脸面对学生。”在这件事情中我始终能稳定自己的情绪,虽有生气但很快控制了,使课堂能平静的继续上课,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也学到了沉稳的气质。
二、教师要把握时机及时与学生沟通
很多教育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如果教师把握不住,过后就要花更多时间来弥补。在这件事的处理中,我没有用我的“烈火”把学生烧焦,也没有当头给学生一盆“冷水”,有时候沉住气“不急不燥”的慢慢来也不失为上策。关键是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并真心愿意改正,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又做到了趁热打铁,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师生之间更加理解和信任。
教育是一项细致敏感的工作,如果仅凭热情想教育好学生显然不够,而是要求我们应有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力和令人信服的说服力。总之,教育好学生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育艺术,尤其需要机智灵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