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开展2014年度体育与健康学科
关于开展2014年度体育与健康学科
教研活动的安排
一、优秀教学设计、学生小论文评选
(一)优秀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能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精神,能经受教学实践的检验,利于学习推广。
2、教学设计能体现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反映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学习的教与学过程,以及对教与学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3、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合不同水平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组织形式、运动知识技能的教与学方法及步骤、运动负荷的合理性等)层次分明,富有特色。
4、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有新意,教与学目标明确,教与学重点、难点突出,格式详略得当。
(二)学生小论文(健康教育、运动健身知识)
1.小论文主要体现健康教育、运动健身知识及新课改有关科学探究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并能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日常生活实际和当地自然、生活、生产实际,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
2.教师可指导学生撰写选择下列内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运动健身等。
3.小论文题目自定,论点要鲜明,论据充足,字数一般不超过2000字,每篇小论文仅限一名辅导教师。
(三)报送要求
1.教学设计、学生论文均按一式3份打印报送,上报地点:林
州市教体局体育办(电话:6875160),电子版发送至lzjtjtyb@126.com。上报的截止时间是2014年6月10日,过期不再补报。
2.参评教学设计、学生论文经专家评审后,根据论文数量和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学生小论文同时颁发教师辅导奖,二等奖以上颁发优秀辅导奖,由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颁发荣誉证书给予表彰。
3.按有关规定标准收取评审费用。
第二篇: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科小结
2006/2007学年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科小结
转眼2006/2007第二学期在紧张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快结束了。我认真回顾和整理,小结如下:
一、严格教学五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安时上下课、从不拖欠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
二、认真钻研教材,严格教案设计。
1、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器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优化教学。
2、执行国家的新课程改革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让出更大的空间给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个性。(2)改变以前的注入式为开放式。(3)应用多媒体教学等等。3、利用平时的空闲阅读有关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1)、积极参加各级新课程的培训,充分吸收吸收别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教育中去。(2)、经常和兄弟学校的同仁共同研究探讨一些教学中难题。
4、在教学中大力提倡体育终身教育,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尽可能的教会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些运动技能加以练习,使他们能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过去一学期的教学中:初三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本人也在这一年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体会,并把心得写了出来,这样既锻炼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又能把这些理论运用
到实际的教学中去。
四、体育训练方面
1、坚持体育训练是教学的延续,在训练中强化教学中的技能,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带校男子篮球队训练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也为我以后训练打下基础。
2、把训练中的一点体会、一点想法及时的记录下来并形成文字并运用到训练中去。
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我将在来年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小结人:洪 春
2007.6.28
第三篇: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论文
让体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乐园
摘要:在新时期教与学的不断改革。教师怎样才能在体育课程中让学生有一个快乐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只要学生对体育兴趣加浓,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自主性、能动性,使他们快乐的参加体育学习与练习,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快乐,享受体育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兴趣;开心快乐
体育课是小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学生对体育课充满了期待,但好多时候对上课的过程都是失望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把体育课当成开心快乐的乐园。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情趣”因素,改造教材,精心巧妙地设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宽松、愉悦、充满欢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体育的乐趣,改变学生思想,让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认知和运动技能的掌握。
一、教学思想转变
以前教学都是以练为主,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能只想怎样刻苦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成绩,学生没有了兴趣,只有目标。但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我们就要转变这种教学思想,只有让学生对运动产生兴趣,兴趣才是学生学习体育的最好动力。如果我们还是用以前的思想,只有刻苦勤奋的训练,才能获得良好的体育成绩,学生只知体育是苦与累的结合,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思想,通过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1 热情,在学习训练时忘记苦与累,使学生学的快乐,教师教的开心。这样学生在体育课中得到了开心与快乐,又学习了体育技能,提高了体质。
二、师生的情感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会影响教学效果,其中师生间的情感关系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柳斌讲过:“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教师要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决不能言辞过激,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 在情感上给学生以温暖,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然而在当下体育课程教学中,依然还存在只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运动项目的实施,而忽视了师生间的情感表达的不良现象。
只要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稳定的、最有利于教学的情感品质。这样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智慧的触发器,也是求知的推动力,浓厚的兴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成绩。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我国普通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和保 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1、自由创新
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有一种想知的魔力,新奇的刺激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适度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权”,让他们自己创新,动手、动脑, 边想边练、去尝试和体验, 并与同伴互相交流,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这样就要求教师对教材有不断创造性地运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 富于变化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
2、内容方法的运用变化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怎样才能把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契合,追求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选择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就如在教学过程中,运动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动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例如, 小学三年级的体育课程,内容是基本的身体活动和武术,我们将一组独木桥、爬竿等和武术中的拳术、棍术组合起来, 编成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唱边模仿, 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了动作, 又学会了克服困难的精 神, 增加了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和睦, 教学充满乐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竞赛提高兴趣
小学生对各种各样的比赛都是喜爱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争强好胜的特点,有小学体育课中要不断安排个人或小组的学生竞赛,不断去改变竞赛游戏的方法与规则,让学生感受到竞赛的快乐,从竞赛游戏中得到训练。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开心快乐,就要以学生为主体, 就要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 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 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体育技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快乐,这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松紧适度, 放中有收、收中有放, 让学生在学习到本领的基础上充分享受体育课的乐趣。提高教学的质量,保证快 乐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其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的终极目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真正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其在教学中得到快乐。最终使我们的小学体育教学收到更理想、更满意的回报。
第四篇: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科工作总结
2014—2015学第二学期体育学科个人工作
总 结
付明辉
树又一春,学又一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从教已有两年。需要经常对自身进行审察与总结,才能使自己不断发展与成熟。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现对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自己素质,提高自身品德
无论何时何地,我对政治学习一刻也未放松,积极参与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学习党政方略、教育法规、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文件,通过政治学习,思想素质不断提高,心灵环保不断加强,无任何违法乱纪行为,无论何时何地都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正确的政治观点,在思想上言行上和党中央保持着高度的一致,紧跟党的路线,坚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
对教师职业道德我牢记在心,并严格用其规范自己的言行,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牢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服务宗旨,无任何排挤、歧视、讥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始终把培养现代化的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二、抓好业务,力增质量
体育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每周3节课的时间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是很难现实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更注重体育教学的第二个目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把第一个目标重点放在学生课余时间完成。在练习中培养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与激情;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自信与竞争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和实际生活中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在教材的选择上,我从学生的兴趣取向出发,开学之初,我在学生广泛调查,总结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中教材的重点;学期末,随着天气的变化,我又在教学中加入加强热身项目,本学期基本按照《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体育与健康学科工作计划》进行,并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本学期还做了以下几件事:
1、抽派参与2015年仁怀市体育中考监考;
2、认真组织了学生春季运动会;
3、认真筹备了坛厂中学纪念五· 四“艺术节”暨“经典诗词”朗诵活动、及仁怀市首届学生运动会“周林学校杯”初中生足球赛坛厂中学赛点;
4、积极参与了教师篮球队在仁怀市怀南第十一届“兴教杯” 篮球运动会;
5、积极组织参与我校的全体教职工体育系列活动;
6、自己还培养了多种兴趣爱好,我还常上网和同行交流、查阅资料,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真正做到教学互长,并贯彻“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精神,使自己与时俱进;
7、业余时间积极辅导武术社团和舞蹈社团的成员,并良好地引导社团组织日常工作;
8、组织学生参加科普知识竞赛;
9、在校还辅导学校健美操训练队等。
三、工作上的不足与反思
1、随着学生身体和年龄的增长,心理有很大的变化。从自我评价,觉得缺乏对学生是心理研究,对学生的心理缺少了解,导致上课时没能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在这假期中,我将好好充电,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2、组织活动的经验还需要加强,还需要向老教师多多学习。总之,将继续参加思想教育培训,努力学习钻研新课程改革,并努力在课堂中进行体现,在以后的工作中,勤奋学习,取长补短,争取自身的思想、业务能更进一步的发展。
2015年7月1日
第五篇: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培训总结
今年暑假,本人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培训,受益非浅。特别是华东师大的胡教授和几位老师对新课程的独到见解让人耳目一新,现将我的学习感受总结如下:首先,要想实现高中新课改首先必须转变观念,如果固守旧的观念不放,总是认为新课改将会与高考、学校的利益、学生的利益相冲突,认为过去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考上好的学校,而忽视了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健全的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纵观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都是以前苏联的教学模式为蓝本,注重竞技体育的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教学,严重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实际需要,导致了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怎样改变这一局面呢?第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选择适合学生的运动内容,采用有助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摒弃竞技运动的教学观念,淡化竞技化的教学方法。其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健康整体观的确立,力图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以充分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将重视身体练习活动与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传统的体育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过分强调“跟我学”、“跟我做”、“跟我练”,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无需动脑地进行模仿和机械练习。最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改变传统的灌输——接受教学方式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体育课程比较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教师主要关心的是运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至于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师都很少关心。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应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跟多的认识和理解。总之,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学,样样都不精,难与形成运动专长和爱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性的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进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打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这一仗。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了培养“听话的好孩子”,而当今时代的教育必须肩负起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生存并参与竞争的人才的历史重任,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会学习、会做事、会共同生活和会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从传统教育的圈子跳出来,转变观念。
一、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就要求教育不仅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方面,而且在发展使人类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的行为方面都应该发挥重大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自觉思考如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中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要激励和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并提供充分的条件,促使学生尝试、探索、观察、实践,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成为自主的。善于“发现的”学习者。
2、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在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前面和谐的发展。就实现课程的功能而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发展学生的“元知识”能力,使他们成为“策略的学习者”。要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用以分析、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
4、要尊重学生差异,因异施教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它要求课堂不在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在仅仅是教科书,这就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变化。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师生之间不能平等交流、探讨,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得到良好的发展。面对新课改,这就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向平等参与学生的学习转变。从知识的传递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二)树立“教师发展为先”的新理念。
1、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学应承认和尊重这种差异,视差异为一种资源和特点,采用适当的“调试”的方法和“差异教学”的策略,因异施教。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质,就是要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教学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好的发展。
2、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从局限教科书到关注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领域;教师应懂得一般科研程序和方法,知道去哪里搜集相关资料,怎样做实验并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能指导学生有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面对新的课程内容和结构,教师的角色也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师在备课中的出发点已不再是教材,而是学生和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师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教师怎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适应课程综合化的要求,要增强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的能力,要善于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还要学会寻求和利用各种教学信息,加强同事之间的协调合作,善于分享别人的经验,二、师应改变教学方式。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是互教互学。传统的教学“教”与“学”脱节,教决定学,我怎么教,你怎么学,我教多少,你学多少,我不教,你不能学,教师对学生是支配、控制和管理,教师是绝对的权威,是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经常处于对立和冲突之中。所以,要改变师生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要敢于向学生学习,教育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生共同探究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师生的平等,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交往建立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增强对学习的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教师要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传统教法只注重教师怎么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只满足于学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取知识的。我们应该明确,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看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与同伴交往,合作探究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想”。要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而如果向学生预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乃至结论,将有碍于学生积极的思维,有碍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教育的同时,教师还要相应的改革教学的评价方法,要加强创新教育评价,以次来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专长,鼓励拔尖,鼓励创新,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