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乡村小学后进生现状的忧虑及转化对策
对乡村小学后进生现状的忧虑及转化对策
文摘: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后进生的转化已成为素质教育提升的重点,着力把后进生产生的原因、解决后进生的问题与思考作为我们新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课题,从而有效提升素质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推进,各地“高喊”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后进生的比例却未见下降,特别是边远的乡村学校,后进生的比例是不减反增的情况随手可指。笔者根据所掌握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产生后进生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空白”
笔者对本校及校园边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统计,一方面后进生在偏远乡镇农村学校居多,另一方面留守儿童中后进生的比例达50%左右。偏远乡镇农村学校中有8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多数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人代管,少数是父或母一方管教。通过调查了解,80%以上的留守儿童的代管者只能管他们的吃穿问题,而对孩子怎样学习、成长的管理是空白。就是父母一方在家的,他们因农活太忙或知识少等原因只是用简单的“粗暴”教育形式。孩子回家怕家长责骂,多数编假话骗家长:“学校没有安排家庭作业”,躲过这一“难”。孩子的玩性占据了学习时间,日子稍一长,后进生就不断出现。
(二)、教师的关爱、关注不够
许多老师往往对学习成绩较好或较乖巧的学生表现出偏爱,对学习或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明显表示嫌弃,对后进生较多的班,老师本身就耐心不够,这下把教师仅有耐心都“吓跑”了。这些孩子在家得不到父爱母爱,在校得不到师爱,他们稚嫩的心理受到极不平的待遇,造成他们无奈、失落,最后以烂为烂。老师的话不听,老师也感到无奈、无助、无力,也就破罐子破摔。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有的老师甚至是采用放任的方式对待学生。
(三)、教育职能部门的管理不力
偏远乡村学校,教师资源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管理无方,不力,教育口号喊得好,行动却差得远,对教师的关心、关注不够。多数教师一人顶一班,教学负担过重,质量抓不起来,政府学校领导不去解决具体问题而是追教师的责任。教师无奈,就造成教师的教育热心冷淡,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二、解决对策:
(一)、满足教师编制,利用好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不足造成老师负担过重,而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这一情况得到解决,教师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关心、关注他的学生,让政府对教育的真心行动和对教师的真诚帮助,温暖教师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心,使教师全心全意去从事教育。
(二)、加强学校常规管理
学校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学校要根据各校的不同情况,采取能解决该问题的措施,多征求老师的意见,让老师们乐教,才能让学校“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后进生也就随之转变起来。
(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增强教师责任心。
后进生的转化,老师的因素十分重要,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关注就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爱能溶化坚冰,爱能唤醒良知,爱是雪中送炭,爱是大海航灯,爱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必须认识自己的职业、职责,了解学生心理,耐心帮助关爱学生,后进生就会像星星之火,越烧越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转变,要一定的时间,要家庭、政府、学校、教师的密切配合。学生有反复现象是正常的,教师要给予后进生 更多的 关爱、帮助和引导,查准原因,“对症下药”才是后进生的希望。
第二篇:问题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问题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各种不良诱因的冲击,小学生心灵正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使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讲,要让小学生教育工作顺利进展,就必须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而进行德育教育作为环境营造的主要方式,是从内在将矛盾转化,让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从而能抵御不良因素的诱导,健康地成长。
问题生是小学生中的突出群体,其也是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对象,对问题生的扶正教育结果直接关系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成就。因此,进行班主任工作对问题生进行分析探讨十分必要。本文就主要以问题生的一系列现象进行研究,最终形成相关结论。
一、德育教育与问题生综述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具有尤其独特的地位,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他们是非辨别能力较弱,模仿力较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中某些不良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终身的不良习性,致使他们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重在应从儿童抓起,防患于未然,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新形势下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门较为系统的教育,它主要体现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共同组成了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而《小学德育纲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目标作出了更为明确的标准,“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四、热爱集体的教育;
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同时,对于问题生的评价也应当基于《小学德育纲要》的标准产生,一直以来后进生、问题生、个别生等概念之间距离较为模糊,没有实际的概念。其实笔者分析认为后进生是针对学习而言,个别生是针对思想品德而言,而问题生是一个总体称谓,问题生不单单指某个方面,或者针对某个事物所产生的。因此可以说问题生是《小学德育纲要》的参照物,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问题生总类
从现阶段问题生总体情况来看,问题生主要分为不良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障碍型、品德型等几种。
1.不良行为习惯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纠正与教育是进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问题生行为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不良和生活习惯两方面,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如不讲究卫生、喜欢顺手牵羊等等,这些习惯影响小学生身心成长同时容易使得他们今后走上犯罪道路;而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上课习惯做小动作、开小差等等,这些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2.厌学型
小学生今后还有相当长的求学之路,应当从小抱有热爱学习的心理。而受外界的影响,许多小学生从小受“长大经商学习不学习没关系,许多著名民营企业家都是小学毕业”之话的影响,让他们思想发生极大的变化,致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骤减,学习没有积极性,感觉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产生厌学情绪。
3.心理障碍型
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思想。只有他们的心理健康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在班主任教育工作问题中,有部分问题生呈现心理障碍等情况,这些障碍的产生多源自于从小的根深蒂固,受外界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较深。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德育意识缺乏,容易产生消极的念头,想事情较为偏激,容易造成自卑等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发育。
4.品德型
以前,我们往往以一名学生的学科成绩去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在素质教育开展的今天,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思想意识成为评价小学生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关注。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培养小学生做一位懂法、守法的合格社会公民的基础,也是我们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基础。而问题生由于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思想品德素质受到了考验,往往容易产生较坏的影响。
三、问题生现状分析
从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小学问题生主要表现为逃课、不尊重人、打架、思想古怪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小学问题生最常有的表现。要进行班主任教育工作,就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当前小学生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为问题生的对策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从根源抓起,缩小问题生范围,降低问题生纪律问题发生频率,减少问题生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促使他们能及时地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自主地进行改善。
1.男女问题生所占比例分析
从问题生在小学生群体中占有数量来看,笔者对学校100名小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
在参与调查的100位同学中,在男女参与人数平等的情况下显示,男生问题生达到7人,占据总数50人的14%。而女生问题生人数为4人,占据总数50人中的8%。(班主任)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问题生在男生中所占比例较高,几乎达到女生的两倍之多,因此男生是问题生的主要群体。这些问题生多为学习不积极、不喜欢参与班级活动、有过顶撞或者不服从教师管理的行为,初步断定为问题生一类。
2.问题生家庭情况分析
众所周知,作为小学生的第一教育课堂家庭,问题生产生的根源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对问题生的产生有着最直接的责任,而就社会、学校等方面而言,其受影响情况都在同一类环境下,因此不足以成为产生差异的依据。笔者对问题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从家庭因素方面考虑问题生家庭情况。
本次抽样以问题生为主要对象,对40名问题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投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率100%,抽样以完整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和父母双亡学生作为调查选项,在四项家庭情况中,问题生完整家庭所占人数为7人,所占总人数40的17.5%;问题生单亲家庭总人数为18人,占据总人数的45%;问题生留守生人数为12人,占据总人数40的30%;而最后一项父母双亡的问题生占据3人,占据了总人数的7.5%。尤其可以看出,问题生产生在各类家庭中,但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两类家庭是问题生产生的主要家庭,一共占据了问题生总数的75%。简单的分析:这是因为单亲家庭或留守学生家庭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从小没有正确的父母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性格,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而父母双亡学生属于特殊例子,因此比例最小,仅达到问题生总数的7.5%。而完整家庭问题生的产生,笔者分析主要是父母工作较忙,或者知识文化较低,无法与孩子形成默契的沟通,缺乏对孩子进行心灵的教育,导致他们思维独立,加之现在家长对孩子百般娇惯,养成了孩子我行我素的性格。
四、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途径分析
要对问题生进行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根据问题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从总体看来,问题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与问题生的情感关系
问题生大多思想独立,他们不喜欢与老师交往,与老师之间总存在着一层无形的隔膜。班主任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就必须建立于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获取他们的信任,使得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谈,这为我们班主任开展问题生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突破口。
班主任要建立与问题生的情感关系,就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对他们的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分析促使他们养成不良习性的诱因。并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生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使得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班主任要善于与问题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走出心理的阴影。同时,班主任通过沟通的时候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让他们能及时认清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得以改正。
2.家庭、社会与学校三向结合家庭、社会与学校是问题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也是滋生问题生不良习惯的场所,因此,进行问题生教育工作,班主任就应当充分意识到环境对问题生的影响。首先应当分析来自不同环境对问题生已经或者以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然后再结合这三个大环境所存在的主客观因素,能改则改,不能改则应当避免,为问题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家庭作为小学生作学习生活的第一课堂,其对小学生从小的影响是极大的,很多因素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关键。所以家长应当多给予孩子关心教育,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思想素质,今后才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同时,开展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将问题生纳入重点,学校和家庭是问题生两个重要的环境,通过对他们在校表现和家庭表现的分析,总结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改善。对于社会来讲,由于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上个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容易跟风模仿,行为不健康的思想。社会应当肩负责任,整治一些不良习惯,打击犯罪行为,尤其是学校周边所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一定要引起重视。通过整治,减少学生对社会多产生的不良事件依赖。
3.发挥品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与问题生进行接触最多的就是班级学生,学生对学生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问题生也一样,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感染,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容易相互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通过品质优秀学生作用的发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班委干部在对问题生教育中应当发挥带头作用,班委干部应多与问题生沟通,探讨生活学习和人生,形成他们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同时,通过班委干部与问题生进行日常的学习交流,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班主任应与班委之间建立沟通关系,这样方能实时掌握到问题生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得问题得以解决,避免了他们许多不良举动的习惯性养成。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教师进行问题生问题记录、分析、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出相应对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问题生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有评价体系建立的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问题的汇总分析。从总体情况看来,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当基于细致和多途径建立为主,通过多方面的问题探究,能全面地把握问题生心理变化过程,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情感变化,这些都是班主任进行问题总结分析的良好依据。
五、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原则性分析
由于问题生是特殊学生群体,因此进行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有适应性原则,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教育对策符合了主客观规律才能较为顺利的开展问题生教育,笔者认为,问题生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符合教育、学生主体发展规律原则
问题生是班主任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而教育是服务于这一主体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问题生进行教育,首先应当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目标,遵循教育目标是进行问题生德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前提。其次,进行问题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建议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应对策。班主任应当积极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小学生心理变化,尤其是对问题生心理变化应当有全面正确的了解,联系主客观实际进行教育。只有首先适应了这些原则,才能确保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性原则
问题生多数学习成绩欠佳,因此不易得到教师的赞扬,而同时,由于许多问题生家庭不完整,也缺乏必然的家庭优越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许多教师和同学还往往将问题生当做特殊对待,即使问题生做对了一件事情都当做偶然现象,更不会赞扬或者鼓励,这使得问题生缺乏必要的集体认同感,进而与集体疏远,性格变得孤僻和不自信。因此进行问题生教育,应当给予问题生心理上的抚慰和帮助,多给他们关心,让他们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尤其是应当对他们多进行鼓励和积极性评价,让他们获得信心,尝试到被人认可的喜悦,增强他们自我改观的积极性。
总之,问题生的教育工作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讲,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其重要的意义,而对小学问题生进行及时的德育教育,能让他们改正不良习性,建立他们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问题生教育工作中,要求我们班主任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并通过不断的自我素质的提高,为问题生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第三篇:班级后进生转化对策浅析
班级后进生转化对策浅析
平果高级中学杨玉娜
摘要:本文试着从后进生的形成特点分析后进生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原因。并通过对后进生的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性格和学习动机、学习需要等的分析,来进一步探讨后进生的形成。本文将重点放在班主任对后进生的帮教和转化方而,试着从后进生的心理方面、学习等方面来形成一种对后进生帮教的合力。
关键字:后进生 转化对策
后进生——我们教育工作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和特殊教育对象,他们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往往使我们觉得最艰苦的工作就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后进生作为一个特殊受教育的个体,他们的转化程度,直接反应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可以说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方面。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便成为了所有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后进生的定义
后进生在教育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在班级中经常违反道德原则,或者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品德不良的后进生有以下特点:(1)表现在认识特征上是认识能力低下,对道德、法纪愚昧无知,常常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错误的人生观。(2)表现在情感特征上是重“义气”,常表现为不分是非的感情用事。(3)表现在意志特征上是薄弱型,有时显现两极特点。常常是在正确方面表现出自卑和意志薄弱;在狭隘的利己主义方面表现出意志力畸形的“坚强”。
后进生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双向发展性”——即可能落后又可能进步。采取科学的方法,可将其转化,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若放任不管,就会使其很快向“坏”的方向堕落。所以我们要重视转化他们的思想。优化其心理品质,变“后进”为“先进”,不仅仅追求“分数”的上升,更重要的是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品质。
二、后进生的需要
动机是激励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去行动的内驱力。那么,这种内驱力的源泉又是什么呢?人的动机,可能有两方面的源泉,一是外部的源,例如个人所处的环境特别吸引人或扰乱人等;一是内部的源泉,那就是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
(1)生长需要。生长需要可以说是儿童和少年身体发展的基本需要。有的男孩子经常喜欢登高爬树,走路非蹦即跳,有的喜欢舞棒弄棍,穷追穷闹等等,都是生年需要的正常表现。通常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在各种活动中比试和增进自己的能力。如果家长或教师不是从正面进行积极的诱导,而是消极地加以禁止,孩子就会感到有一种不能理解的束缚,这在客观上就是“剥夺”了他们正常的生长需要。我们知道,凡是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希望能得到满足的欲望就越加强烈;正当的、合理的需要不能满足,就会用变相的、不当的方式去补偿。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背着教师和家长做出更多使人担惊受怕的举动来,因而变得越加麻烦和不好教育了。
(2)交往需要。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交往需要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但这会给成人带来不安全感,担心他们交了坏朋友会学坏,所以孩子的交往需要也很容易被剥夺。这样一来,反倒使他们对交往需要的满足显得更加急切。另一方而,从后进生本身讲,由于他们在家庭和班集中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所以就特别喜欢在同龄人中间交友结群,有时在自己的班集或跨班、出校拉帮结伙。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获得人们的关照和注意,从而减轻因交往挫折而引起的严重焦虑。无怪乎后进生体验到的这种需要比一般学生尤为强烈。总之,这种需要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满足,就会使他们走上另一极端而带来许多麻烦。
(3)适应需要。适应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维持和加强。一方而,在社会环境中要维持自己的一定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环境中加强自己,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环境。
三、班主任转化后进生对策分析
在学生的所有问题中最严峻的是学习上的落后生问题,因为其它问题多数是直接或间接由此派生出来的。作为班级教育者和领导者的班主任无权选择学生,只有正视现实,招进来了好弄都是自己的学生,班主任都有责任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为此,班主任必须认真研究教育策略,为落后生启开知识的大门,点燃理想的火炬。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正确认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教育过程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育影响就不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和知识。因此我们在对落后生进行思想教育时,应注意启发他们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觉悟,采取和风细雨般的民主对话,真正把思想工作做到落后生的心坎上,让他们从心里感到自己错了,老师言之有理。压服式教育虽可使学生畏惧而凑效一时,但不可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良性转变。所以应避勉采用“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的家长制教育方法。
(2)正确认识学生在发展变化中的特性
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思想都在发展变化,因此他们有很大的可塑性,落后生也不例外。只要引导得法,落后生也是可造之材,我们只有这样看待落后生,才能认识到教育落后生的意义,才能坚信我们的心血不会白费,而且必将开花结果。我们还要认识到落后生发展变化的反复性和曲折性,这是因为落后生的意志比较薄弱,长期形成的不良思想和习惯不可能一下子连根拔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接触到一些消极的东西,可能导致正在进步的落后生的故态复萌。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育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转变落后生不可能一戚而就。必须坚持对落后生进行长期的、反复的、耐心的教育,不要指望立竿见影。
(3)要帮助后进生树立起他们也能成才的信念
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素质较低的既定事实,这使他们失去了与其他同学较量的重要资本,他们认为,即使“好胜心”再强,也无法实现其个人目标,这时班主任的信念特别重要。班主任应相信他们和其他好学生一样,都学习生活在同样的外部环境中,外部世界对所有学生的热情关爱他们也会感受到,他们也会有改变现状、要求上进的急切心理。同时也要看到他们又具有自身不太容易克服的弱点。比如,学习基础差,意志薄弱,易出现“三分钟”热度。易反复,顺利时沾沾自喜,一遇到挫折马上就垂头丧气,心理波动大。不懂得正确的学习方法,与同学关系相处不好等等。关键是他们缺乏一种严格的“自律”精神,表现在学习上惰性大,少耐心,不想付出努力,只想坐等奇迹出现。这严重影响着后进生的精神状态。作为班主任,应当以良师益友的身份当好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多向他们介绍历史上“后进生”成才的故事,使之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精神支柱。事实上后进生也并非是“朽木”不可雕,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况且,他们身上仍有许多闪光点,具有很多可以转化的突破口。更重要的,他们仍普遍存有强烈的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有了这些,就好比有了促使化学反应加快进行的催化剂。使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具有潜力可挖。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赞可夫说:“就教育的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的关系如何。”一个取得了学生信任和爱戴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也能感觉到言词之间的关心、爱护之意,因而能心悦诚服。如果师生感情相悖,关系对立,那么同样的教育影响,学生给予的反应往往是不理踩,不服气,不配合。所以不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之大忌。
(1)要深入了解学生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既要了解学生外在的优点和特长,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包括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对学生的了解就是对学生的关注,落后生也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对学生全面了解才能找到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才能“长其善,救其失”。
班主任要努力使自己成为落后生的知心朋友,消除师生之间的鸿沟。落后生大多受够了不同程度的冷落和歧视,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闭锁性,常常以玩世不恭的外表掩盖内心纷乱如麻的矛盾。他们象迷航的水手,不知自己的生命之舟该驶向何方。班主任应以宽阔的胸怀、诚恳的态度,不以教育者自居,主动去与落后生交朋友,从生活小事做起,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健康,解除他们的烦恼,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有可能启开他们的心扉,倾听到他们的心声。
(2)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可以使学生有尊严感,能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美好前途的向往。一般说来,班主任比较容易喜欢优秀生,但落后生更希望得到班主任尊重。然而落后生的种种不良表现又常使班主任心焦头疼,让班主任很难尊重、信任他们,稍不留神就可能说出伤害落后生的话来。班主任必须理智地对待落后生的缺点错误,要善于克制和宽容。一旦造成落后生的怨恨,再好的道理都无法传达到学生的心灵,一切正面教育都将付之东流,造成班主任工作的被动。如果我们能敏锐地捕捉落后生大大小小的闪光点,在批评落后生的缺点错误时,从表扬他的优良品行切入,采取迂回战术,这样做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好得多。对落后生来说,我们往往过分吝惜表扬,而批评太多,这不利于优良品行的强化。“积极的鼓励胜过消极的制裁,积极的暗示胜过消极的命令”,这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经验之谈。我们不妨拿起表扬这个“法宝”,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人情味。
(三)关键的问题是提高落后生的学习成绩
差生面宽是当前学校函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可以说学生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根源在于大量学生成绩差。长期成绩不良的学生,心理就经常受到挫伤,因而就对学校生活感到厌倦,他们认识不到学习的意义,体会不到读书的快乐,对学习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无奈。有的学生是宁可下苦力也不愿再跨人学校大门,但迫于家长压力身不由己来到学校。学习差的学生很难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试想学生不愿读书,还能做什么呢?事实可以说明,问题严重的学生,多数都是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的差生。因此改变学生成绩差的局面是当前教育成功的关键,也是 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如果不在这一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就很难摆脱班主任工作的被动局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少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是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毕业学习成绩就一直没有起色。影响他们 学习成绩的第一位因素是知识基础差、听不懂课、看不懂书;其次是学习习惯差、不愿学习;第三是学习方法呆板,缺乏创造性。
提高差生的成绩尤其是提高特差生成绩,教师必须要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采取非常规的教学手段。这项工作涉及的矛盾很多,制约因素也很多。无论如何,班主任的作用至关重要。班主任能为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做些什么呢?
(1)帮助差生树立人生理想“志不立则事不成”,理想是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是拼搏进取的力量源泉。后进生的普遍缺点是没有理想,不知该追求什么,稀里糊涂度日。而不间断地刻苦学习是很艰苦的,需要理想作精神支柱。凡是树立起理想的后进生,学习成绩都能提高,甚至后来居上。
(2)帮助差生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有的差生认为自己天生不是读书的料,有的认为自己欠账太多,现在努力已经晚了。班主任要多为差生打气鼓劲。要让他们知道:“若总认为自己不行,就一定会成为后进生。”要求他们每天以“我不服输,我能成功!”自勉自励,帮助差生消除自卑心理,摆脱畏惧,增强自信。当他们经过努力取得了哪怕是一丁点进步时,班主任也应倍加珍惜,热情表扬,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他的进步,使他体验到成功的光荣与喜悦,从而激发出追求新的成功的强烈愿望。
(3)帮助差生学会学习差生的共同缺点是不会学习,学习方法笨拙,学习习惯差。我们经常看到差生学习毫无章法,这本书翻几页,那本书翻几页,或者将一本书无目的地翻来翻去,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好习惯是成功的钥匙,而坏习惯则是偿还不清的债务。我们应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开始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要培养学生八种好习惯:一是好读书的习惯;二是好记忆的习惯;三是好思考的习愤;四是好问的习惯;五是集中学习注意力的习惯;六是预习与复习小结的习惯;七是按计划有规律学习的习惯;八是自学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美]奥舒伯儿等著,余墨南译:《教育心理学一认识观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
[2]李洪元 陆士杰著:《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王道俊王汉谰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第四篇:后进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受创的心灵里将会留下更深的伤痕。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的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却不一定差。我们应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大力加以挖掘、表扬和鼓励,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善心。作为老师,要努力去寻找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与长处,大力扬长。因为找长处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的过程,就是发掘其动力的过程,就是帮助其克服缺点的过程,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作为教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我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如智力较好,但由于好动贪玩,不注意听讲的后进生,就对他们进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星期改正一个缺点;而对那些智力较低,基础差的学生,则进行增强自信心,要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教育。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了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使每个后进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上进心,从行动上表现出是学习的主人。
二、降低要求,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人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因此,应时不时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其进步。只有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我发觉后进生成绩落后的原因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对所以基础差,书写习惯不好所以字迹模糊。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抓住他们认真倾听,发言积极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使其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行。下课后,为他们补习,指导其学习方法,使他们听懂课,会做练习题,并将他们每次作业的点滴进步在全班展示加以肯定。作为老师,只要以真诚的爱心善待自己的学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改变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后进学生不是各方面都弱,有的是学习弱,有的是行为习惯弱。对他们要多偏爱一点,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班集体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拴在手腕上,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为此,我重点做了:创建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开展互帮互学,使后进生学有人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后进生不断提高表现才能的舞台。这些后进生在集体的大熔炉里受到了感化,他们思想变了,学习努力了,有的已成为班上的骨干力量,有的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得了荣誉。
五、因人而异,恰当布置作业
一直以来,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这使后进生在做作业时感到畏惧。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不同的题目。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教师关键是要帮助后进生找到作业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其弥补知识上和技能上的缺陷,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六、加强联系,多与家长沟通
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为此,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可是却极少有人知道:在我们的“花园”里,最美的花,最甜的果不是一张张满分的试卷,而是看到后进生的进步,这是我们用爱心才能浇灌出来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特别是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下的任何错误,在我们教师的眼中都不要把他看成是不可救药的,因为他能否改过自新重归征途,才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只要我们的一切思考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爱他、帮他,就一定能收到效果,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五篇:浅谈如何对后进生进行转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展示与学习的机会。自07年参加工作以来,我担任了八年多的班主任工作,在此期间我忙碌着,紧张着,同时也充实着,快乐着。反思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如果说还有点滴成绩的话,首先要感谢政教处的李校长与韩主任的大力支持。今天我不敢谈什么经验,也不敢谈什么理论,就本着学习的原则,借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把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个汇报和交流。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053页曾这样写道:离开了对“后进生”的研究与关注,“素质教育”不但是虚假的,而且是虚伪的。因为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而对于多数学校的多数班级来说,“面向全体”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学生”。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当然有很多,但是其根本的教育思想却应该是科学的,民主的和富有爱心的。
像李镇西和万同一样,下面是我和尹文泽同学的几个故事
一、后进生的教育要:用心灵赢得心灵。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爱尖子生容易,但爱后进生却难了。因为后进生在班级中经常出乱子,有时甚至叫老师骑虎难下,这样的学生实在难爱。但要想转化他们,就只有先爱他们,才能自觉地抛弃种种简单、生硬、急躁、中断教育过程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只有爱后进生,他们才会自觉地向你靠拢,向你敞开心扉。爱是开启后进生心扉的钥匙,是通向他们心灵深处的桥梁。
我班的尹文杰同学,成绩一般,常和班级里的几个调皮学生混在一起,有早恋倾向,吸烟并喜欢玩手机,他非常爱面子,属于那种所谓的“顺毛驴子”。
一次,在食堂排队就餐时他插队,被食堂的管理教师——赵老师发现,赵老师叫他到后面去排队,他非但不听而且与赵老师顶撞,并声称:“赵老师打我”。赵老师把此事交由学校处理。在协助政教处李校长处理此事时,我及时的做该生的思想工作。起初,他的态度还是很强硬,就是说:“老师动手打我。”我笑着说:“老师打你,可不是你用嘴说出来的,周围那么多同学看着呢。”他觉得自己的几个好哥们儿也在,于是就理直气壮地说:“对,有同学可以为我作证。”我知道他在耍小心眼儿,笑了笑说:“别忘了,咱们食堂还有监控呢!”这时,他低下头,无言以对了。我抓住机会又说:“赵老师为什么批评你,因为你不排队,还与老师顶撞,并冤枉老师打你。你这是极其不尊重老师的表现,不管老师教与不教你,你都应该尊敬他,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希望你知错就改,能够给赵老师道歉。”于是,文杰找到赵老师,态度诚恳地道了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证据,我想很难使他“就地正法”。然而,老师也不能只讲法不讲情。由于他家离学校较远,被学校停宿两周后,我主动和学校沟通恢复了他的住宿资格,他很是感动。
二、集体帮助,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后进生学习、生活在集体环境里,他们必须融进班集体之中,同班集体一起前进。一个团结友爱、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既是后进生矫正不良道德品质的熔炉,又是后进生实现转化、走向进步的摇篮。班主任在教育和转化后进生中起主导作用,但一个人的能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树立良好的班风,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后进生身处一个团结友爱、融洽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之中。
要求“后进生”在一个早晨就根绝所有的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步减少犯错次数。“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老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老师应该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一次语文课上,赵文慧老师在讲解月考试卷,尹文泽又犯病了,他先和隔排的李鑫同学“借笔”(其实是说话)。之后又和后桌的王强同学“借笔”,最后,语文老师忍无可忍,就请他回答问题,他当然不知道了,回答不上问题的他非但没有负罪感,反而还是放荡不羁的样子,语文老师请他去办公室找班主任,他非但不走,还说:“我不去,爱去你去。”语文老师一气之下,拿着课本回到办公室。我又开始立案调查。怎么办?长期苦口婆心帮助他,不见成效。算了,我不能在单枪匹马,孤军奋战了。用李镇西的话说:“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老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这个学生的批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于是,我先把班委会的同学召集在一起开会,(尹文泽也是其中一员,他是体委)商讨怎样把语文老师请回来,大家各抒己见,最后他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还是我去吧,事情因我而起,老师主要生我的气。”大家相视而笑。班长把赵老师请到办公室外面,大家一起说:“老师,别生气了,我们错了,以后一定好好听讲。”赵老师没说什么,于是尹文泽走上前低着头说:“老师,对不起,我不该扰乱课堂秩序,以后一定改,别和我一般见识。”赵老师有点激动,哽咽着说:“文泽,平时老师对你啥样?你扪心自问?”话还没说完,尹文泽走上前去拥抱着赵老师说:“老师,我知道,下不为例,再给我一次机会。”赵老师泪奔,我们也都热泪盈眶。
实践证明,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后进生”,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的监督,即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是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
三、尊重“后进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
比起其他学生,“后进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我们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但是我这里还想强调的是,在批评教育的问题上,师生是平等的;老师当然可以批评学生,学生也可以批评老师;如果老师批评失误,应该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利。前不久,我们学校举行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合唱比赛。我们班新买的班服,橙黄色的,看上去很有朝气。上午一节课间,我习惯性的到教室巡视,发现尹文泽和其他的几名学差生在互相往衣服上签名,只见各种笔迹,衣服花了。我很是生气。“衣服弄成这样,还怎么上场,干脆弃权算了。”说完我摔门而去,坐在办公室里生闷气。不一会儿,孙老师进来了:“小魏,你班学生把衣服都洗了,下午能穿么?”我又是一愣,到水房一看,肺都要气炸了。“你们真是要弃权啊,还是想湿着穿?”当时他们几个就低头不说话了。中午我到食堂去吃饭,发现几件鲜亮的橙黄色的衣服在外面的衣杆上随风舞动。我心想:“这湿漉漉的怎么穿啊,结果走上去一摸,竟然干了。后来有同学告诉我,说他们怕影响我班的比赛,是尹文泽求着一个离家很近的同学,拿回家用洗衣机甩了三遍带回来的。我顿时有些惭愧,为什么没在孩子们最害怕,无助的时候,想办法给他们把衣服弄干呢?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太激动了,这种正规场合大家怎么能把衣服弄得乱七八糟呢?我一说,你们又洗了,湿着穿会生病的,是我太急躁了,我给你们道歉。尹文泽他们几个立即站起来说:“老师,是我们错了。”那天我们班的歌声唱得最响亮,赢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
后进生像脱缰的野马,我行我素,与良好的班集体格格不入。班主任不能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应把他们引导健康,团结的集体中来。平时让优秀的学生言行引导他们,让班级体效应引导他。老师则不失时机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教导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班主任经验交流材料
——“后进生”的转化
牛营子中学
魏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