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时间:2019-05-15 16:23: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三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三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第一篇:初三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初三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初三后进生,作为一个特殊后进生群体,自然倍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与此同时后进生身心也承受着种种无形的压力,随之可能产生焦虑、自卑、逆反、抑郁等种种心理问题。特别是一部分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品行有所偏差的同学,相对来说更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问题。

一、学生学习中消极心理的现状分析

1、自卑心理

由于低估自己的能力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也称自卑感。从小学升入初中,随着学习的步步深入,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加大,加上小学的教学方法是从扶着走到牵着走,较注重模仿,而中学教学方法一般是先领着走,然后放开走,注重找规律,相当一部分初中后进生不适应,再加上有的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而来的是:初一勉强及格,初二红灯高照,初三无法跟上。屡屡的失败使部分学生形成了消极的失败心态,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与健康积极的源动力,出现了自卑的心理定势:认为自己笨,不是学习的料,即使努力也不会取得好成绩。

2、厌学心理

厌学是后进生对学习持有回避甚至厌恶的内在反应倾向。由于教师急于提高分数,简单地训练学生,再加上现在的后进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高中,这又一次给学生加上了繁重的作业负担及升学压力,使部分后进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读书太苦、太累,并出现厌学心理。这种心理,往往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开始。

3、依赖心理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是“小太阳”,几个长辈都围着你们转,大事小事都由父母或爷爷奶奶代劳,生活上缺乏自理能力,表现在学习上也依赖老师,学习时常常丢三落四,习惯于问答案、对答案,有时甚至抄袭他人作业。这种依赖的心理势必导致思想上的消极和滞后,造成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4、受挫心理

目前,由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一味追求为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尽力满足你们的生活需求;缺少逆境的锻炼,因而造成后进生的意志力下降。一旦受到各种挫折,就丧失了自信心,退缩动摇,缺乏应有的心理承受能力。

5、逆反心理

逆反是对对方的见解、观点、要求持否定态度,甚至产生抵触、对抗情绪。常常表现为后进生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劝导感到厌烦,不配合,不服从,我行我素,消极对抗。有时,教师的批评教育还会导致后进生对教师的反感,进而厌恶教师所教的课,并无端怀疑教师授课的正确性,从而影响学生本身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积累。初后进生这个方面的问题尤其严重。

6、恐惧心理

恐惧是一种担心、害怕、畏惧、紧张的心理体验。由于初三学业容量多,难度大,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后进生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还有一些后进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把考试分数看得太重,经常在考试中出现恐惧和怯场心理,使考试成绩大失水准,从而使这些后进生对学习采取了恐惧、回避态度,最后甚至在认知与智力发展方面也产生了障碍。

二、克服学生消极心理的对策

我认为,上述初三后进生的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大多数是由于教育、教学不当所致。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之外,重要的是要时刻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使后进生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具体策略有:

1、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促进师生间心理相容

有诸多消极心理的后进生,往往内心孤独冷漠。作为教师要很好地了解这些后进生的心理,找到开启后进生心灵窗户的钥匙。要根据他们个体的不同心态对症下药,要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用诚挚的爱,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以此来弥补他们心灵上的缺陷。做到思想上多沟通,学习上多指导,生活上多关心。中后进生在学习中随时会碰到一些困难,教师要心中有数,对学生易犯的错误,及时疏导。一方面,要不断调整教学起点,另一方面把后进生看作可以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的朋友,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真正对教师敞开心扉,及时提供学习中的困难信息,这样便可制定出更切实际的教学方法,从而消除后进生学的恐惧、畏难心理。

2、创造成功机会,增强后进生学习自信心

许多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都很自卑、压抑。作为教师,应积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能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并通过期待与激励去引发后进生克服障碍,增强完善自我的内驱力。心理学理论表明:成功与兴趣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兴趣带来成功,成功激发兴趣。因此,教师应研究成功教育的机制,创造学习成功的情境,使后进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尤其要给过多消极心理的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课堂上将一些易答题让他们先回答;讨论问题时,想办法使他们积极参与,注意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不断地逐层给些暗示,让他们尝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实”的甜头。每当他们解题正确或基本符合要求时,就用“你真行”、“进步真快”等语言给以鼓励,让他们心灵深处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重新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热情。

3、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后进生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后进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有意义的就是如何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动机,使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其一,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后进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其二,就是教师要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对教材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上,把课堂教学内容转化成切合学生心理需要的课题,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激发后进生求知的刺激物。其三,就是教师还应当采取适当的促进和调节手段,使后进生的求知目标达到指向明确,具有持久性。只有这样,后进生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实现从厌学----想学----爱学的逐步转化。

4、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网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有资料调查表明:目前,家庭教育好的仅占被调查的8.7%,而问题多的,不好的达70%。这些家庭的不良影响,大大助长了孩子的任性、怕苦、依赖、享乐等心理行为,也造成了孩子对抗、逃避、恐惧、紧张等心理表现。纵观当今许多家庭对对子女的教育,不是“望子成龙”教育,就是“武力教育”,从而造成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许多障碍。家庭是后进生成才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后进生成长的土壤,社会风气是后进生成长的气候。所以,学校开展心理教育,必须与社会家庭联系起来,密切配合,形成整体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后进生的依赖心理,提高耐挫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要全面提高初三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必须首先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但它不能只靠一天、一月、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也不能只靠一门学科两门学科来完成,它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每一位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重视这种教育,有机地渗透这种教育,那么我们就能在“灵魂塑造工程”中建立卓著的功绩。

第二篇: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

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维,因而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落后,教师、同学和家长往往瞧不起他们,厌弃他们,从而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自己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脑子笨,不能把学习搞好。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缺乏学习动力,造成学习成绩的进一步落后,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转化后进生应注意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削弱和消除他们的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树立自尊,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打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逐步建立起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一、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主要表现

1、挫折心理: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或目的的无法实现,个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后进生的挫折主要是学习性挫折。如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经常考试不及格,因学习成绩太差而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后进生往往经历了连续的挫折,因而会使他们感受持续的紧张状态,由此而产生的情绪、行为方式全固定下来,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表现出的萎靡不振,焦虑不安,压抑,回避等反应都可以成为其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并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自卑心理: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苦恼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在后进生中极为普遍。因为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在学校生活及学习中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是决定其优劣,等第的唯一标准。因为各种原因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成绩好一些的同学面前会油然而产生一种不如人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会使后进生失去学习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乃至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后进生由于学而不会而导致不愿意学,引起学习成绩差,并逐步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后进生的知识基础十分薄弱,随着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入,他们很难理解新的公式,定理和规律,日久天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不在乎掩饰自己,从而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教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直至弃学,更是线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罪犯中,辍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初中辍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发展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4、冷漠心理: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引起思想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的替代对象可借攻击时,则强压愤怒情绪,同时表现为一种表面的冷淡和失去喜怒哀乐的表情,同时表现为一捉对事物无动于衷的态度。后进生由于学习受挫,而积极因素性丧失,表现出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长时间地脱离现实生活,造成行为障碍。首先,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心灵上的不健全。冷漠心理长期发展下致病,就有可能转化为后进生的性格特征。冷漠的性格对后进生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具有冷漠心理的学生,由于对周围一切的人和事物都有漠视的冷淡态度,因而不能深入到学校集体中去,不能和教师,同学的心灵沟通,看不到别人的心灵深处的高尚美好的东西,跟随着冷漠而来的,必将是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其次,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心灵上麻木。后进生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好似一种心灵上的麻醉剂,会使他们的心灵变得麻木。从而压抑热情、活泼的天性,这无疑是压抑自己,是一种可悲的自我埋藏。再次,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责任感的泯灭。后进生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会把自己从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中割裂开来,以超脱的“看透者”自居,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讥讽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在他看来,自己和他人、集体是不相干的,没有义务和责任的,自己可以漠视他们,不关心他们。冷漠心理的最终结果,只能把后进生塑造成为玩世不恭、消极混世的自怜者。

5、孤独心理: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心理是的缺乏人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障碍。后进生由于其活动得不到积极的支持、帮助、肯定和赞扬,而受到了种种否定和压制,他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常担心同学和教师因自己学习差而瞧不起自己,歧视自己,从而不愿和教师,同学交谈,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在别人的劝导下参加,往往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有时在别人再三要求下参加时,甚至觉得别人想看自己的笑话。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总喜欢一个人呆着,独立思考,时间长了以后,往往会出现寡言少语,情感冷淡,不善于交际等表现,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往往厌恶学习,在自悲自叹中打发时光。有的会因无法忍受孤独的痛苦,走上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道路。有的出现变态心理,有的受不了被集体孤立的痛苦而求救于外面的“问题团伙”,滑入“问题儿童”的行列。

6、逆反心理: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定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冷遇,从而使他们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心理常处于不规则紊乱状态,或对学校教育本身抵制和排斥,与之对立;或过敏、厌恶、反感;或对教育者看法片面,抱有成见等。这种心理变态造成了“交流点”的严重错位,加上后进生本身的特点,也容易形成与外界隔绝的心理“外壳”,使心理疙瘩越来越僵硬,教育者无法捕捉与其沟通情感的突破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无思想共鸣可言,你说得再好,他也不信,他心里想的你不知道,你让他这样做,他却那样做,从而使学校教育失去了固有的支撑点。也给教育者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增加了新的难度。同时,将导致后进生离群索居,成为一个我行我素、性格孤僻的心理畸形人。封闭的心态又导致后进生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其正常发育。

7、放任心理:是学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对自己的心理、言语、行为不加控制,任其发展的现象。后进生由于不能在学习上得到自尊心的满足,再加上其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的影响,往往会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容易产生早恋、追星、作弊、攻击性行为、抽烟、喝洒乃至不法行为等。这些现象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不仅对学生个人,而且对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都有着不良的影响,理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后进生的转化与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同样也是家庭、社会的事。

就学校方面而言,教师应了解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成因,掌握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主要特点,明确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演变发展过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端正教育态度,改变教育方法。具体来说,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感陶冶法:有人说: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对待后进生,教师首先应该是以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那曾饱受冷落的心,应用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表示自己的热情和真切的希望,使后进生感到教师并不嫌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自卑感,孤独感,激发其上进的信心。教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向后进生倾注自己的爱,这种爱犹如一股甘泉,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激发起他们愉悦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获得自尊、自信的体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对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的学生,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激发他们奋发自信的心理,对于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注意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同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成功体验法: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其进一步树立自信、自尊的方法。一般说来,“成功”往往与后进生无缘。在后进生的学习生活中,往往更多的体验的是失败和挫折,很少体验到成功。如果教师创设一定的赙境,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给后进生以极大的鼓舞,逐渐使他们从过低的自我评价中解脱出来,重新对自己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尊心日益增强。(班主任)一些心理卫生学家建议,对于具有冷漠、自卑、挫折、孤独心理的人,不妨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性较大的事情,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小的成功来表现自己,以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其自卑、等消极心理暗示。如一位颇负盛名的中年画家,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起少年时代的一段往事。小时候,他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一次课间,他和几个顽皮的小朋友乘教师不在教室,便地黑板上乱涂乱画起来,有的画人头,有的画花,偌大一块黑板被几个小朋友的杰作占去了一半。待下节课的老师走进教室时,他们已来不及擦掉了,只好争先恐后地逃到座位上等老师的“雷头风”。果然,老师嗔怒了,他让大家一一把那些“创作”擦掉,唯独留下这未来画家的“处女作”,而且一下课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那是你画的吗?”老师严肃地问。他只好不安地点点头。“哈!”老师突然眼睛一亮,换上一种极其兴奋的口吻说:“你画得很好,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这出乎意料的激励,使这位小画家的心中泛起了希望的浪花。

运用成功激励法,教师应注意帮助后进生树立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开始逐步走向自尊、自信。

3、优点表扬法: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在学校中,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教师关心和喜欢。当教师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如果能尽量地发现他的优点,然后,真诚地赞美他,那么,这样的语言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奏响,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激励他奋发向上。卡耐基教人如何获得成功的书被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其实他的忠告很简单:“慷慨地赞扬他!”因此,作为教师不妨慷慨地给学生以赞扬和鼓励,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如有位老师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表面上对学习漠不关心,考试成绩好坏都不大在乎,实际上全不是这回事。有一次,教师在他的作业上批了“有进步”三个字,他竟然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心想,只要我加把劲,学习是会有进步的,并暗下决心,保持这个荣誉,还要下断进步。家长和教师不断地给他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提高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也增强了他学好的信心。

4、积极期待法: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明确说明积极期待法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两位研究者向一所小学提供了一份名单,说那是从一项测验中发现的天才学生,只不过“迟熟”罢了。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从该校学生名单中随便点出来的。然而有趣有是,学年结束时,这些学生的成绩果然比其他学生高出许多。研究者这样解释:这是因为教师期待某个学生是天才,这种期待心理会对那个学生产生“暗示效应”,使他对自己“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这种愿望的实现产生自信,而一旦学生保持充满自信的心理,则无论发生什么难题,他也会坚信自己已经具有能够克服困难的能力。信心可以给学生带来力量的增强。正如爱默生所说:“相信能的人就会赢。”积极期待法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尤为有效。帮助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其消极心理暗示的关键所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对待四年级以下的儿童,从来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是不及格,他让学生好好想想,然后再回答,反复地做几遍,让他自身相信:他的作业会一次比一次好。这样的教育方法,好使学生发现自己创造力的秘密,很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高兴,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培养。

5、活动体验法:活动体验是最有效的情感教育途径,孥教师精心设计或组织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去面对真正的社会现实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在提高他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触及其深层意识,最后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形成较稳固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对后进生特别是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攻击性行为的后进生,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或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心、爱护,同学们的友谊,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明确其行为的危害,从而不断克服其消极心理暗示。台:有个学生在一次考完数学后,成绩不理想,一气之下,狠狠地推上教室的门,结果把门上的玻璃震坏了。事后,这个学生主动地找班主任认错,并赔上了损坏的玻璃钱。班主任却没完没了,他拿着赔的钱,带这个学生一起量尺雨一起找玻璃店配玻璃,一起讨价还价,一起打磨玻璃,最后一起安装。师生俩用了整个中午的时间修好了门上的玻璃。学生的双手甚至割开了口子。经过了这一番“体验”,学生突然明白自己打破玻璃给大家造成的麻烦和损失,并不是赔几个钱就解决的。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正触及了学生的灵魂,因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6、兴趣转移法: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善于发现后进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意识地通过第二课堂、选修课、活动课等形式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发展,形成个性。而且学生在兴趣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引导而成为学习的动力。如:一名学生成绩很差,不少教师都很嫌弃他。班主任发现他很少说话,不大参加班级活动,经常一个人在课间摆弄一台照相机。经过了解,发现他十分爱好摄影,班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请了一位对摄影颇有研究的物理教师教他摄影,使他学到了不少摄影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摄影技能,摄影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他心里十分高兴,在感激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同时,创始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自己学摄影不虽进步很快吗?如果把这股劲花到学习上,学习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后来,在班主任教师的帮助下,这位同学不断进步,最后成为班上的三好生。

7、暗示教育法:暗示法是社会影响、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途径以间接、含蓄的方式发出某种信息,对他人和自己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使人自然地接受一定住处中按一定方式去行动的心理过程。无对抗性是暗示的根本特征,在暗示过程中,两者(暗示者和受暗示者)并非敌对关系,受暗示者对暗示者并非怀有戒备、疑惧或者说对抗心理。暗示=并不是通过说服的方法让对方接受暗示者的思想,而仅仅是一种提示,当这种提示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它就成为暗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维护自己“主体”地位的倾向,他们不愿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涉和控制,当他们意识到教师有意识地说服自己时,通常引起戒备心理甚至逆反心理。运用暗示的方法,使学生没有感到教师有意识地说服自己、要求自己时,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信息。特别是对于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逆反心理的后进生,暗示更为有效。如:一位外语教师在评讲试卷时,有位学生要求加分,理由是一个填空不应扣分。教师接过试卷一看,知道试卷上原来那个填空没填,是刚加上去的,教师没说什么,默默地给他加了3分,并把得分由原来的59分改成了62分,只是在那个填空处留下了一个鲜红的问号。事后,这位同学主动地找教师承认了错误,谢谢教师对他的尊重,并把这张试卷贴在自己家中醒目的地方,让自己经常看到,以不断地鞭策自己。后来,这位同学考取了某名牌大学。

8、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是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来访者启发、劝告、教育和暗示,提高其认识和感受、改善其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过程。根据有关调查。、,中小学生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已达到30%以上,其中初、高中生所占的比重更大。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少中小学陆续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往往容易导致许多不同程度铁心理暗示,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后进生的消极暗示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关,但更的是心理健康。如冷漠心理、孤独心理等。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针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咨询,帮助其克服消极心理暗示,树立自信和自尊,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问题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问题学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受各种不良诱因的冲击,小学生心灵正逐渐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使当前班主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讲,要让小学生教育工作顺利进展,就必须要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而进行德育教育作为环境营造的主要方式,是从内在将矛盾转化,让小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从而能抵御不良因素的诱导,健康地成长。

问题生是小学生中的突出群体,其也是小学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对象,对问题生的扶正教育结果直接关系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的成就。因此,进行班主任工作对问题生进行分析探讨十分必要。本文就主要以问题生的一系列现象进行研究,最终形成相关结论。

一、德育教育与问题生综述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具有尤其独特的地位,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他们是非辨别能力较弱,模仿力较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其中某些不良因素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终身的不良习性,致使他们身心受到伤害,因此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重在应从儿童抓起,防患于未然,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

新形势下对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门较为系统的教育,它主要体现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等等,这些教育共同组成了小学生德育教育内容。而《小学德育纲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目标作出了更为明确的标准,“德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十条:

一、热爱祖国的教育;

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

三、热爱人民的教育;

四、热爱集体的教育;

五、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

六、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

七、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

八、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

九、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

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同时,对于问题生的评价也应当基于《小学德育纲要》的标准产生,一直以来后进生、问题生、个别生等概念之间距离较为模糊,没有实际的概念。其实笔者分析认为后进生是针对学习而言,个别生是针对思想品德而言,而问题生是一个总体称谓,问题生不单单指某个方面,或者针对某个事物所产生的。因此可以说问题生是《小学德育纲要》的参照物,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问题生总类

从现阶段问题生总体情况来看,问题生主要分为不良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障碍型、品德型等几种。

1.不良行为习惯型

对于小学生而言,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其一生的发展,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纠正与教育是进行班主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问题生行为习惯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习惯不良和生活习惯两方面,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如不讲究卫生、喜欢顺手牵羊等等,这些习惯影响小学生身心成长同时容易使得他们今后走上犯罪道路;而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如上课习惯做小动作、开小差等等,这些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2.厌学型

小学生今后还有相当长的求学之路,应当从小抱有热爱学习的心理。而受外界的影响,许多小学生从小受“长大经商学习不学习没关系,许多著名民营企业家都是小学毕业”之话的影响,让他们思想发生极大的变化,致使他们对学习的热情骤减,学习没有积极性,感觉学习不是自己的事情,产生厌学情绪。

3.心理障碍型

一名优秀的小学生必须具有健康的思想。只有他们的心理健康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在班主任教育工作问题中,有部分问题生呈现心理障碍等情况,这些障碍的产生多源自于从小的根深蒂固,受外界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的影响较深。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德育意识缺乏,容易产生消极的念头,想事情较为偏激,容易造成自卑等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心理发育。

4.品德型

以前,我们往往以一名学生的学科成绩去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在素质教育开展的今天,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的思想意识成为评价小学生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与关注。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培养小学生做一位懂法、守法的合格社会公民的基础,也是我们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基础。而问题生由于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使他们思想品德素质受到了考验,往往容易产生较坏的影响。

三、问题生现状分析

从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总结出:小学问题生主要表现为逃课、不尊重人、打架、思想古怪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小学问题生最常有的表现。要进行班主任教育工作,就必须全面系统地对当前小学生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为问题生的对策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从而从根源抓起,缩小问题生范围,降低问题生纪律问题发生频率,减少问题生对周围同学的影响,促使他们能及时地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自主地进行改善。

1.男女问题生所占比例分析

从问题生在小学生群体中占有数量来看,笔者对学校100名小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

在参与调查的100位同学中,在男女参与人数平等的情况下显示,男生问题生达到7人,占据总数50人的14%。而女生问题生人数为4人,占据总数50人中的8%。(班主任)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问题生在男生中所占比例较高,几乎达到女生的两倍之多,因此男生是问题生的主要群体。这些问题生多为学习不积极、不喜欢参与班级活动、有过顶撞或者不服从教师管理的行为,初步断定为问题生一类。

2.问题生家庭情况分析

众所周知,作为小学生的第一教育课堂家庭,问题生产生的根源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对问题生的产生有着最直接的责任,而就社会、学校等方面而言,其受影响情况都在同一类环境下,因此不足以成为产生差异的依据。笔者对问题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从家庭因素方面考虑问题生家庭情况。

本次抽样以问题生为主要对象,对40名问题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投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问卷有效率100%,抽样以完整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学生和父母双亡学生作为调查选项,在四项家庭情况中,问题生完整家庭所占人数为7人,所占总人数40的17.5%;问题生单亲家庭总人数为18人,占据总人数的45%;问题生留守生人数为12人,占据总人数40的30%;而最后一项父母双亡的问题生占据3人,占据了总人数的7.5%。尤其可以看出,问题生产生在各类家庭中,但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学生所占比例最大,这两类家庭是问题生产生的主要家庭,一共占据了问题生总数的75%。简单的分析:这是因为单亲家庭或留守学生家庭孩子缺乏父母的关爱,从小没有正确的父母引导,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性格,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而父母双亡学生属于特殊例子,因此比例最小,仅达到问题生总数的7.5%。而完整家庭问题生的产生,笔者分析主要是父母工作较忙,或者知识文化较低,无法与孩子形成默契的沟通,缺乏对孩子进行心灵的教育,导致他们思维独立,加之现在家长对孩子百般娇惯,养成了孩子我行我素的性格。

四、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途径分析

要对问题生进行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根据问题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育。从总体看来,问题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与问题生的情感关系

问题生大多思想独立,他们不喜欢与老师交往,与老师之间总存在着一层无形的隔膜。班主任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就必须建立于他们之间的情感关系,获取他们的信任,使得他们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交谈,这为我们班主任开展问题生的教育工作提供了突破口。

班主任要建立与问题生的情感关系,就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通过对他们的细心观察,了解他们的思维动向,分析促使他们养成不良习性的诱因。并在教学中对于问题生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使得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班主任要善于与问题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让他们讲出自己的故事,走出心理的阴影。同时,班主任通过沟通的时候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让他们能及时认清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得以改正。

2.家庭、社会与学校三向结合家庭、社会与学校是问题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环境,也是滋生问题生不良习惯的场所,因此,进行问题生教育工作,班主任就应当充分意识到环境对问题生的影响。首先应当分析来自不同环境对问题生已经或者以后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然后再结合这三个大环境所存在的主客观因素,能改则改,不能改则应当避免,为问题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具体来说,家庭作为小学生作学习生活的第一课堂,其对小学生从小的影响是极大的,很多因素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关键。所以家长应当多给予孩子关心教育,尤其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只有拥有了良好的思想素质,今后才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同时,开展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将问题生纳入重点,学校和家庭是问题生两个重要的环境,通过对他们在校表现和家庭表现的分析,总结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改善。对于社会来讲,由于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定因素,小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容易受到社会上个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使得他们容易跟风模仿,行为不健康的思想。社会应当肩负责任,整治一些不良习惯,打击犯罪行为,尤其是学校周边所存在的不安定因素,一定要引起重视。通过整治,减少学生对社会多产生的不良事件依赖。

3.发挥品质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与问题生进行接触最多的就是班级学生,学生对学生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问题生也一样,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感染,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处于一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均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容易相互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通过品质优秀学生作用的发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班委干部在对问题生教育中应当发挥带头作用,班委干部应多与问题生沟通,探讨生活学习和人生,形成他们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同时,通过班委干部与问题生进行日常的学习交流,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班主任应与班委之间建立沟通关系,这样方能实时掌握到问题生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得问题得以解决,避免了他们许多不良举动的习惯性养成。

4.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教师进行问题生问题记录、分析、总结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出相应对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问题生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有评价体系建立的意识,善于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问题的汇总分析。从总体情况看来,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当基于细致和多途径建立为主,通过多方面的问题探究,能全面地把握问题生心理变化过程,准确地掌握他们的情感变化,这些都是班主任进行问题总结分析的良好依据。

五、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原则性分析

由于问题生是特殊学生群体,因此进行问题生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有适应性原则,只有遵循了这些原则,教育对策符合了主客观规律才能较为顺利的开展问题生教育,笔者认为,问题生工作的开展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符合教育、学生主体发展规律原则

问题生是班主任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而教育是服务于这一主体的保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问题生进行教育,首先应当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目标,遵循教育目标是进行问题生德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前提。其次,进行问题生的班主任教育工作,应当建议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相应对策。班主任应当积极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小学生心理变化,尤其是对问题生心理变化应当有全面正确的了解,联系主客观实际进行教育。只有首先适应了这些原则,才能确保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激励性原则

问题生多数学习成绩欠佳,因此不易得到教师的赞扬,而同时,由于许多问题生家庭不完整,也缺乏必然的家庭优越感,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许多教师和同学还往往将问题生当做特殊对待,即使问题生做对了一件事情都当做偶然现象,更不会赞扬或者鼓励,这使得问题生缺乏必要的集体认同感,进而与集体疏远,性格变得孤僻和不自信。因此进行问题生教育,应当给予问题生心理上的抚慰和帮助,多给他们关心,让他们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尤其是应当对他们多进行鼓励和积极性评价,让他们获得信心,尝试到被人认可的喜悦,增强他们自我改观的积极性。

总之,问题生的教育工作是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讲,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有其重要的意义,而对小学问题生进行及时的德育教育,能让他们改正不良习性,建立他们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问题生教育工作中,要求我们班主任有耐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并通过不断的自我素质的提高,为问题生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师资保障。

第四篇:“后进生”特征分析及转化对策

“后进生”特征分析及转化对策

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

兰志鹏

“后进生”特征分析及转化对策

五大连池市高级中学 兰志鹏

“后进生”,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自觉性缺乏和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导致学习成绩差、操行差的学生。一个学校,一个班级,总是良莠不齐,会出现“优生”和“差生”,往往“优生”受人重视,而“差生”被人冷落。作为一个教师,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认真研究“差生”的主要表现,仔细分析“差生”的形成因素,在教育过程中要一视同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促其转变,尽其所能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是每一位教师的应尽之责,对实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对于“问题学生”而言,最简单的肯定,赞扬之言可难蕴含着最深奥的哲理,在适当的时机说出得体的称赞性的话语,能给予良性刺激,激发他们自我教育和发展的功力,增强其自尊感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此外,激励还能培养“问题学生”具有成功的心得,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一种成功感,成长感,产生一种“我进步了”、“我能行”、“我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了”等积极感受,从而形成心理主动发展趋势。

一、“后进生”的特征

“后进生”也称“问题学生”,在这儿不是指由于学生基础很差或智力发展障碍而造成成绩不良的学生,而是心于种种心理障碍,形成不良或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成绩也差,主要原因是无心向学所致。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方面的特征

恐惧心理 表现为思想包袱沉重,顾虑重重,惶惶不安,甚至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害怕在公共场合受到老师批评。

压抑心理 因为自己各方面都不令人满意,在班级里地位低下,他们的爱好特长没有施展的机会,甚至到处“碰壁”,他们倍感痛苦,于是常常会从消极的角度发展自己的特长,并以反常手段寻求补偿。

自卑心理 表现为自暴自弃,做事缺乏动力,他们总感到老师对自己关心少、批评多,没有出头之日,觉得自己处处低人一等,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说不上话,到处只能听到责怪和批评。

应付心理 主要表现为认识兴趣低下,对学习的社会义务感差,对于学习的心理准备不足,缺乏学习需要,没有形成一宣扬学习习惯和掌握学习方法,对学校生活的适应力差,加上学校教育跟不上,家庭缺乏指导,学习屡遭挫折,从而形成了他们对学习及任何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逆反心理 自认为反正在学校领导、老师、同学心中没有好印象,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索性破罐子破摔,与老师顶撞,对优生挖苦,对集体漠不关心,情绪上消极,行动上对立。

(二)情感与意志的特征

任性执拗在家里已习惯了任何愿望和要求都得到满足,他们对集体行为的规范理解差,只知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当集体的行为规范与他个人的愿望发生矛盾时,用固执性的方式来拒绝他应该做的事,有时还有意破坏纪律以示对抗。

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兴奋过程与意志过程发展不平衡,高级情感发展较同龄人低,有的表现为道理上明白了要怎样做,但坏习惯多,控制不住自己;有的责任为害怕困难,对学习和工作缺乏坚持性;有的表现为言行不一致或有意撒谎以逃避惩罚等。

(三)人际关系特征

人际关系矛盾重重这些学习渴望拥有独立自主的空间,得到的却是家长、教师的严厉管教与限制;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希望人人能听取和重视自己的意见,但他们得到的却是很低的评价,甚至不屑一顾以及永远低下的地位;有时他有意无意违反了规范,因此影响了班级的集体荣誉,于是大家一致指责说:“又是你”。于是更加深了他们与老师、伙伴、集体之间的矛盾,大家都看作“害群之马”,连他们自己也觉得:反正我是落后分子。

对周围人的态度不健康主要表现为对一些人产生敌对和冷淡的感情,如对家长、教师或其他要施加限制压力惩罚的人,在这些人面前装得“老老实实”,背后却另搞一套。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采用激励的策略

所谓激励,就是便受激者感奋的一种外界导向,它通过语言或事物触及人的某种需要,从而引起从头心理活动的一系列的反映,把人的潜在的尚未意识到的需要引发出来。激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对而言,精神激励的作用更大、更持久。在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尝试中,班主任要从增强自尊感,自信心着手,进而激发积极性、创造性等。

(一)重心理权益,保护自尊心

学生的心理权益有很多,如被接纳,理解和爱的权利,一个人活在群体中,总是希望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要有一定的声誉,得到良好的评价。这些都有助于人的积极性的发挥。“问题学生”同样存着自尊心只是由于长期不良处境的结果,使它变得脆弱甚至扭曲而已,每当这些学生被成为众矢之的,在大庭广众数落不是的时候,我总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辩解,以此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李某成绩差,学习缺乏自觉性。一次习作课上,临结束时,学习委员大声告诉我,李某东张西望,一篇作文还未动笔,我不由怒火中烧,但随即平静下来,说道“李××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他一定是在周密构思,我相信他会交出一篇他满意的作文。”李某的脸微红了一下,第二天,我收到了他上交的作文,我的评语写道:这是我看到的佳作文之一,请继续努力。

(二)注意扬长避短,唤起自信心

素质教育极力提倡要尊重学生个性,要把教育回归活生生的人的教育,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它必然是真善美于假丑恶并存的世界。“问题学生”虽然有种种“问题”,但也有各自的闪光点,心理学研究声明:改变了人的自我观念,就会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当一个人想变得更好时,他们缺点、错误自然而然就会改正,而很少能通过老师的教育改正缺点和错误,因此,我们老师的责任不是去发现学生身上的缺点然后进行教育,而是挖掘他们的优点、长处,并加以肯定,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知我观念。学生赵某,中途插班,据说以前是个“刺头”,科任教师都惧他三分。进班后我见他体格高壮,让他参加班级篮球队,每打一场比赛,我都对他加以表扬,他的自信心得到极大增强,学习积极性也上来了,后来还竞选上了班级体育委员。

(三)利用情境暗示,调动积极性

情境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师采用消极暗示强调学生的缺点,他会觉得自己很差,或者越来越差;反之,老师采用积极暗示强调学生的优点,他就觉得自己很好或越来越好。让“问题学生”每天记录一条自己的优点,用积极暗示唤醒他们心中的巨人,使学校生活变得对他们富有吸引力,从而变得爱学校,爱班集体,这是很重要的手段。……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表扬对一个来说可能是最大的转折,每天一条优点的记录的确使这些改进了许多,尽管在班集体总结或评议时,总有学生提出他们在这里都有做得还不好,取得的进步微不足道等等,但我始终肯定:只要有进步就好,并且不失时机热情赞赏他们点滴的成绩,一再强调这些小进步来之不易,凝聚着他们战胜自我、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我们要学会用显微镜看他们身上的不足,用放大镜看他们身上的优点,相信他们会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得更好人。

(四)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创造性

成功能给人带来光荣、幸福等美好感觉,更能鞭策自己不断进取,一位专家曾说:“越是不能在正当方面显示的才能越是在歪门邪道中显示,应给予学生一个创造才能的机会。”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帮助“问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他们看到自我的价值和存在潜力。

第五篇:后进生情况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情况分析及对策

一、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在受创的心灵里将会留下更深的伤痕。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的积极性的最好手段。”差与不差本身就是辩证的统一,一个后进生在学习上可能差,但在其它方面却不一定差。我们应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大力加以挖掘、表扬和鼓励,做到有的放矢,充分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善心。作为老师,要努力去寻找他们身上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与长处,大力扬长。因为找长处的过程就是了解学生的过程,就是发掘其动力的过程,就是帮助其克服缺点的过程,从而做到“扬长避短”。作为教师,就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我从思想上改变他们,做到了既满腔热情,耐心启发诱导,又严格要求。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引起他们主观思想的转变。如智力较好,但由于好动贪玩,不注意听讲的后进生,就对他们进行遵守纪律爱护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一星期改正一个缺点;而对那些智力较低,基础差的学生,则进行增强自信心,要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教育。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有了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坚持思想教育的结果,使每个后进生都明确了学习目的,克服了自卑感,增强了上进心,从行动上表现出是学习的主人。

二、降低要求,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人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不会把学习当苦差事。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对电脑很有兴趣,他就愿意自觉主动地看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因此,应时不时寻找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加以引导和培养,促进其进步。只有培养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成绩。我发觉后进生成绩落后的原因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对所以基础差,书写习惯不好所以字迹模糊。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抓住他们认真倾听,发言积极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表扬,使其有成就感,觉得自己还行。下课后,为他们补习,指导其学习方法,使他们听懂课,会做练习题,并将他们每次作业的点滴进步在全班展示加以肯定。作为老师,只要以真诚的爱心善待自己的学生,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逐步要求,培养后进生的责任心

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其积极因素,但决不能姑息、袒护其缺点和消极因素而降低要求,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把爱的雨露洒向后进生心灵的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对他们逐步提出要求,正是对他们的信任,是一种深厚的爱、真正的爱,只有在培养了责任心以后,后进生的转化才有实现的可能。当然,对后进生的逐步要求要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操之过急,“恨铁不成钢”,而要严之有度,严中有别,对不同的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对后进生的转化目标和期望,要切合个人的实际和特点,引导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改变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后进学生不是各方面都弱,有的是学习弱,有的是行为习惯弱。对他们要多偏爱一点,采取“倾斜政策”,多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们,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班集体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拴在手腕上,只有用集体的力量才能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为此,我重点做了:创建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开展互帮互学,使后进生学有人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后进生不断提高表现才能的舞台。这些后进生在集体的大熔炉里受到了感化,他们思想变了,学习努力了,有的已成为班上的骨干力量,有的在各项活动中为集体争得了荣誉。

五、因人而异,恰当布置作业

一直以来,老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没有过多考虑学生做作业时的差异,这使后进生在做作业时感到畏惧。这就要求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型,布置难度不同的题目。对于后进生的作业,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加深程度,逐步缩小与优生的差距。教师关键是要帮助后进生找到作业出问题的原因,帮助其弥补知识上和技能上的缺陷,鼓励其独立有效地完成作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六、加强联系,多与家长沟通

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家长的溺爱造成的。为此,我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形式,利用家校互动平台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用身边的最典型的事例去感染他们,争取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可是却极少有人知道:在我们的“花园”里,最美的花,最甜的果不是一张张满分的试卷,而是看到后进生的进步,这是我们用爱心才能浇灌出来的。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特别是孩子,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下的任何错误,在我们教师的眼中都不要把他看成是不可救药的,因为他能否改过自新重归征途,才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只要我们的一切思考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爱他、帮他,就一定能收到效果,因为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下载初三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三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进生的心理剖析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的心理剖析及对策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小丰是一个高一年级的学生,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特别喜欢他,平时活泼机灵,但是一到课堂就没有了生气,软蔫蔫的,眼光发愣,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喜欢睡觉。提起他的学......

    初三后进生转化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二班后进生转化工作总结 张 晓 红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

    后进生转化案例及分析

    后进生转化案例及分析后进生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和日常学习都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且表现比较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的形成和转化,与家庭、社会和学生等因素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

    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后进生形成原因及转化对策 ——郑梁梅中学 徐蓝溪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无条件地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

    后进生心理分析及相应措施

    后进生心理分析及相应措施 因先天秉赋的不同,后天环境的影响和教育条件的不同,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源于学生成绩的比较,产生了“后进生”。后进生的......

    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

    后进生转化个案分析——谈后进生姜大龙的转变参加工作以来,我当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回顾班主任的工作历程其中有辛酸,更有幸福。尤其是看到姜大龙被太和中学录取时,我真是热泪......

    后进生转化案例分析

    后进生转化案例分析我校六(2)班有个学生叫黄露林。六年级上学期时,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做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