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6:2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第一篇:论文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专业:小学教育

姓名:

准考证号:06081019030

1东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小学教育专业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是谁让教师成为了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心理障碍的成因往往都是自己或环境因素带来的压力,学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升学率往往对教师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实行以分数、升学率等“指标”决定教师奖金多少以及是否继续聘用等做法,是导致教师不断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都会对教师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得不到释放,进而扩散到心理层面,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教师个人生活、工作、学习及幸福指数。所以我们倡导要让教师享受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为教师搭建发展的舞台,学校如何科学评价教师的业绩,如何科学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的改革,进而给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性化空间,从而缓解压力,释放自我。努力做一只不觉疲倦活泼自在而又默默奉献的小蜜蜂!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has become a psychological barriers of high-risk groups, who make teachers become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of high-risk groups? The cause of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re often under pressure from yourself or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school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mproving graduation rates often summative evaluation mode to the teachers, scores, graduation rates, etc shall be guided “indicators” decide how many and whether or not to continue to hire teachers bonus, is the root cause of teachers to produce psychological problems.This can have a lot of pressure on teachers, if not released, and then spread to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teachers'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will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ffect the teachers' personal life, work, study, and happiness.So we advocate to make teachers happy work, happy life, for teachers to set up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how to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teachers school performance, how to scientificall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personnel system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o ou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build a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human space, so as to relieve stress, release yourself.Strive to do a lively at ease fatigue and silently little bee!

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Pressure of work;Mental health;countermeasures

前言

《重庆晚报》报道:22岁,长相漂亮,上班三个月,工作出色,没有情感纠葛,任教于重点中学的女教师留下遗书自杀了。遗书云:“教学工作做得不好,我自觉没脸面。”晋江一所小学的一位女教师因为毕业班考差了,被学校批了一顿,压力过大,想不开,或者是一时冲动就从三楼跳下来了,当场死亡,这位女教师年仅三十四岁……福建龙岩某中学的一位初三班主任对记者苦笑着说:“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要说教师为什么有„心病',恐怕说到底原因就是存在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期,教师面临的压力更大,而压力大了,却没有办法来解决,这样就会导致问题的发生。”虽然这样的报道不绝于报端,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重视远远不够。因此,对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教师的工作压力的概述

(一)、教师的工作压力

1.教师的工作压力

中小学教师承担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良好的个性人格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阳光”。全社会赋予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教师干好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使得教师的心理负担加重,以至于在大部分教师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不健康的现象。

(二)教师的工作压力来自于哪里?

1.教师的最大压力来自教育制度,特别是高考制度与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升学考不仅学校领导关注,社会、家长、上级行政部门也非常关注。从现有的评价机制来看,一个教师水平如何,往往用升学考成绩说话,学生考试成绩好,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成绩不好,其他成绩好也不能“将功抵过”,为此,任教毕业班的教师参加会议特别多,假日补课也是份内的事,任教毕业班的教师压力最大,而任何教师迟早要面临升学考的压力。

2.来自教学的压力。现在是市场经济,竞争无处不在,教育系统内部的竞争甚是更加严重。评模、评优、评职、晋级等等,一切都必须依靠教学成绩。学

生成绩的高低成为教师刻骨铭心的牵挂,而且这样的牵挂周期至少一直要持续一年,其实是年复一年,教师的心累啊。就这并不是唯一的累,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提高,继续教育的没完没了,电脑技术的层层压榨,都变成了教师永远的痛苦与永远的折磨。

3.来自学生。教师越来越感觉到教书越来越难教,其

一、是素质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其二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如果某一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较差,校长就会收到学生的意见书——学生要求更换教师,如果教师有时发火骂了几句学生,学生会写联名信,把它寄到新闻部门,目的是把教师的过失行为进爆光。因此,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也是教师的一大压力。

4.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当前,家长对子女的普遍高期望和社会对学校的种种要求,使教师感到精神压力很大,甚至如履薄冰。现在的家长普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却又对什么是子女的幸福和快乐,什么是成功与成才缺乏真正的了解。他们把一些流行于世的庸俗的社会功利性的观念作为尺度,平时对子女严格要求甚少,却要教师成为这些学生的 “救世主”,结果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社会的角度看,提倡素质教育人人都能接受,但往往是口号归口号,行动归行动,人们更看重的还是“分数”。很多教师无所适从,竟不知道怎样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才算得上一个称职的教师。此外,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娇嫩、脆弱,只要学生出一点事,媒体和舆论就会争论来争论去,总是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受到指责。一些媒体不宣传绝大多数呕心沥血的教师,而对个别教师有违师德的行为不恰当地进行大肆渲染,横加指责,在客观上给广大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二、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

(一)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

1.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许多人认为教师这个行业很吃香,有双休,有寒暑假,工资也相对不低。可是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有资料显示,目前教学一线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心理压力更甚,表现在班级升学压力、威信压力、社会压力等方面。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 14 个城市的 168 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 51.23% 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 的教师属于 “ 轻度心理障碍 ”,16.56% 的教师属于 “ 中度心理障碍 ”,2.49% 的教师已构成 “ 心理疾病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管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转换容易造成教师的心理矛盾和冲突,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2.教师工作压力对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第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香港也将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警察。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可能位居警察之上。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

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第三,过完美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三、教师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一)教师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

1.如何应对教师因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一。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体验工作的快乐,寻求生活情趣。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教师要跟上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步伐,主动去适应新形势下对教师的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在工作中去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意味着艰苦的付出,也充满了创造的激情、心灵碰撞的感动、德学双修的充实、育人的快乐和幸福。

第二。社会和家长要为教师 “减负”。社会各界和广大学生家长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特殊性,不要把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全都压在教师身上。对教师的要求应该合情合理,使教师力所能及,不要赋予教师太多的角色和过高的期望。第三。教育内部要为教师 “减负”。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中尴尬不堪的教师们,学校和教育部门是否可废除使教师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的以“学生考分和升学率”来考核教师的一系列评定标准,切实制定新的工作量、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以减轻教师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四。解决好教师自身利益与教师的角色责任之间的矛盾。社会在赞美教师是春蚕、蜡烛,强调教师的奉献和责任的同时,不能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求,要懂得关爱教师。学校、社会、家长要对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激励,创造条件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不违背教育法律和教学规律下,让教师施

展才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解除教师后顾之忧,让教师在物质上有满足感,精神上又能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真正做到安教乐教。

第五。让教师学会合理的宣泄。其实教师体罚学生,并不是说这位教师就是虐待狂,而是他在本来已经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又受到了刺激,这必然会使他因烦躁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让教师学会合理的宣泄,杜绝因教师心理问题带来的一系列体罚、虐待、殴打学生的事件发生。

(二)教师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具体对策

1、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2、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5、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6、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象、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7、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8、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总之,减轻教师精神压力任重而道远,不但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积极行动。只有建设一支身心健康、蓬勃向上的师资队伍,才能圆满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从而能做到:快乐教学,健康生活!

第二篇: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心理上有其特殊性。1.自卑心理严重。一方面,由于目前社会上“普高热”现象的存在,成绩较好的学生都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另一方面,由于职校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不适应,以及对未来人才市场竞争和求职择业的恐惧,导致他们普遍具有自卑心理。

2.情绪波动大。职校学生虽然普遍自卑,但内心仍有美好的向往,尤其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他们大都希望重新开始,表现出较强的上进心。但求胜心切,文化基础较差,因此其良好愿望常难以达成,结果情绪一落千丈。在老师的多方开导鼓励下,他们才又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种,以后仍时常经不住风雨,需要老师的耐心呵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于将很快面临就业问题,因此普遍注社会。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他们的冲击较大,一个好的信息可能使他们激动奋亢,一个不好的信息可能使他们失落沉迷。

3.和普通中学生相比,他们更渴望表现展示和理解自己。但大多是被动地等待他人来理解自己,而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当他们不被认可或理解时,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寻找各种机会发泄,让我们时常感到职校学生事多,难以应付。由于当前职业教育处于低谷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因素负面成分较多。因此,无论从职教前景还是从培养人才角度上来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迫切。

二、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 1.必须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个性心理品质。心理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二者的结构决定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状态。美国研究人员对“成功因素”做了专门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智力因素只占20%,其余因素包括社会、运气、健康以及情商的一系列个人素质占80%。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非智力品质的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乐观的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开朗向上。当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迎接挑战,培养他们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2.为学生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决定人的心理发展,一个尤其是心理尚在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长期生活在紧张、是非、纷争的氛围中,必然导致其孤僻、封闭、冷漠,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由单一技能型人才面向素质型人才转变,中等职业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职教工作者首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做到和蔼可亲。教师的尊严不应该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老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我们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的心灵。3.教会学生调节、控制自己情绪的方法。如“合理宣泄”,使受挫情绪、委屈情绪、激动情绪表达释放出来。途径有:向教师、朋友诉说,日记中笔述;还可以关上门自己哭诉,也可以通过唱歌、打球、跳舞等来宣泄。要特别注意宣泄重在合理,那就是既能把不良情绪宣泄出去,又不能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也可采取“情绪转移”法,即当不良情绪发生时,尽量去想过去美好的往事,去做自己最愉快的事。“你不可以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控制别人,却可以掌握自己”,情绪是可以自己管理和控制的。

4.努力培养学生抗挫能力。一是要有受挫的心理准备,明白挫折本身就伴随人的生命的全过程,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才能担当大任。二是利用学生在校期间情感、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挫折来锻炼、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如学习困难、成绩差、专业实习动手能力差、与同学交往失败、竞选学生干部落选、挨批评、受委屈等等,抓住眼前事例,及时引导启发、讨论分析,日积月累,他们就能荣辱不惊,成败安然,心地坦荡。

5.设计和创造多种情境。课堂教学把学生的认识过程看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统一,有意识心理活动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通过多种情景,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6.确立心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立地位,建立学校心育体系,开设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的心理学课程。坚决克服轻视甚至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纠正那些混淆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用道德品质教育取代心理疏导的。

第三篇: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表现

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研究资料不多。国外的研究资料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有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是一样多。另一种是教师在职业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未必比社会其他行业的人显得心理健康。一些资料表明,在美国至少有6%~8%的教师患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彭驾骍,1989)这个数字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心理不健康的数字十分接近,但由于教师人格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卫生是值得注意的。索罗门教授(Solomon)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

一、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有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在整个教育者之中还占有相当的比率。美国斯坦福大学范顿(N.Fenton,1951),根据实地调查,以及对校长、督学和其他教育行政人员的调查,确定测定教师的下列各项标准:

(1)对于教学能否愉快胜任;

(2)与儿童、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

(3)在学校行政上能否合作;

(4)对专业进修有无兴趣。

他考查了241名教师,其中187名(77.6%)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或者至少对于教育工作有良好的适应,也就是说他们在上述四项测验标准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其余54名(22.4%)经各方面调查都有问题。有的患有神经症,有的人格上有问题。

史普里(Shipley,1961)的研究发现,在当时美国一般人口中情绪适应困难的人数约占1/4,而教师人口中则高达1/3。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学校教师部分的调查报告认为,大概有15%~20%的教师对于完成班级工作显得体魄不够健康。

希克斯(F.R.Hicks,1934)在他所著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文中认为,有17%的教师是过分的神经质,11%是精神失常。

根据美国有关教师不适应症的研究,600名抽检者中,17.5%的教师患过度神经质或神经病,10.5%患有神经障碍症。5010名抽检者中,37.5%苦于持续性苦恼。35000名纽约教师中,4%患有精神障碍,13%需要治疗。241名抽检者中,22.5%需要精神卫生援助,15.4%因适应症而影响授课。205名富有经验的教师中,8.8%处于需要进行心理诊治的不适应状态中。

根据美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on, NEA)的估计,美国现职教师约有30%的人想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同时有 40%的教师表明在届龄退休之际会提前离职。1976年9月号的教师杂志(Instractor Magazine)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征询30万的读者填答,从9000多份问卷中(大部分是小学教师)发现,84%的填答的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75%的教师认为至少会因有关压力或紧张的疾病而失去一些工作日。杜汉姆(J.Dunham,1976)调查发现,今日的教师正经历着较以往更多的、更严重的压力,使其不良适应更为严重。(王以仁,1992)

日本的崛内敏夫教授,曾调查东京市内50所小学的1140名教师,发现其中适应不良的教师有109名,占总数的9.6%。

二、国内研究情况

2010年,王玲曾对广州和澳门两地区184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与国内SCL-90常模比较,两地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要差一些。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躯体化症状等方面。

2011年,高峰、袁军对上海市97所3055名小学教师进行量表(SCL-90)调查发现。小学教师有相当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和恐怖是当前小学教师中最主要的心理健

康问题。而且小学教师群体内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十分明显,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差异、还有所任职务性质的差异。

2011年,许金更、许瑛国对北京市15所554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28.57%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苦恼;3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往;40.15%的教师很少同校外人交往。调查对象中有55.98%的教师经常患病或有慢性病。造成教师身体欠佳的原因有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和生活单调等。

第四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社科论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结果,社会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最主要的源泉。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是否得到良好的心理发展,客观环境的影响是至关重要。因此,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都应该为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实施正确的引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中的负面效应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应该指出,目前我国单亲家庭的数目正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处于这种家庭中的孩子,较之正常家庭的孩子心理更加脆弱,更容易出现偏差,前几年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离婚对离婚夫妇的心理和行为,特别是对离婚家庭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如认知发展、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精神的异常和心理变态。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现在离婚是如此的普遍,那么离婚家庭的儿童肯定是不在少数,这样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的心理发展虽早已引起许多人士的关注,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还会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帮助和引导,更应立足于现阶段、本地区的基础上。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父母离异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探讨他们的心理特点,看看是否与完整家庭的中学生心理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是哪些方面存在差异,从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我们的学校心理教育能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从广州及珠海、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的八所中学初中部抽出离异家庭学生246名,并在其对应的班级中随机抽出32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根据MHT中测谎量表的检验,得分成绩可信的学生545名,其中离异家庭学生233名,完整家庭学生312名,男生258名,女生287名。

(二)方法。1)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部成等主修的MHT为调查材料。调查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倾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八个方面的特点及其与完整家庭学生之间的差异。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学生仔细阅读测试的指导语,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学生完成问卷约需时20~30分钟。3)全部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分析

(一)统计发现,在所有的被试中,MHT总分在65分以上的学生(包括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共6名,其中有4名学生来自完整家庭,2名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尽管MHT得高分(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的学生在少数,这也不能否认学生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扰的。通过对MHT量表的八个分量表的分别比较分析发现:按各分量表得高分(8分以上)人数多少排序,居首位的是学习焦虑,其次分别为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由数据可知,学习问题是初中生最为关注的事情,在各种压力下,大多数学生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但总的来说,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学生各方面的心理困扰程度差异不是很大。

(二)用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来检验离异家庭学生和完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在MHT总分上还是各内容分数上,离异家庭和完整家庭学生均无显著差异,但也不能排除没有差异,因为从“平均数差异”一栏中可知,除了恐怖倾向这一内容之外,离异家庭学生在其他七分量表的平均分以及MHT总分平均分均略高于完整家庭学生,数值虽小,但也不能不引起重视。

(三)用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来检验离异家庭学生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在离异家庭中,男女生在孤独倾向方面和恐怖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是,离异家庭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而离异家庭女生则比男生对某些事物,如黑暗等有更严重的恐惧感,这与社会现实——女性比男性更为胆小是比较符合的。另外,从“平均数差异”这一栏看,离异家庭女生在学习焦虑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上的平均分略高于男生;而离异家庭男生在对人焦虑倾向、冲动倾向上的平均分则略高于女生。(四)一些有趣的发现:同样是经独立样本T检验(0.05的水平),发现离异家庭男生和完整家庭男生在某些方面有着显著差异,而这些差异并不显著的表现在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中,可以说,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由结果可知,离异家庭学生男生和完整家庭男生在对人焦虑倾向和孤独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离异家庭男生更加害怕与人交往,更加退缩,他们也更孤独、抑郁,自我封闭。而离异家庭女生和完整家庭女生就没有差异,这可能是社会对男女的期望不同造成的,社会普遍认为,男性更应该坚强,因此就造成具有特殊家庭背景的离异家庭男生比一般人更为内敛,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有关的研究也显示了这一情况,即离异家庭对男性造成的影响更大。

四、讨论

(一)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学生和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所有研究调查都是相悖的,这并不是说明本调查毫无意义,至少可以说明一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很多学校都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即使有些学生是来自离异家庭,但也不能排除这类学生会受到单亲家长和老师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能健康的发展,从而与完整家庭的学生没有差异。我想这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值得欣慰的一点。

(二)此次调查结果并未证实当初的设想,这其中也许存在一些并未考虑到的因素。例如,在调查中有可能忽略了处于亚婚姻状态的这一类家庭的子女,有关调查显示,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有很多处于亚婚姻状态的家庭,这些家庭是由于经济问题、子女发展等种种原因而没有离异的,貌似完整家庭,但其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己不和谐,家庭气氛紧张,这种长期处于冷战状态的家庭环境会对子女的人格发展有着更大的消极影响,使得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相信这类家庭对子女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而本次调查却未能对这一点进行严格的定义,使这些边缘家庭子女的数据混入了完整家庭子女的数据中,从而使结果不够敏感,未能得到理想的结果。

(三)本次调查再次证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在未离异家庭中,男女生在孤独倾向方面和恐怖倾向方面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是,离异家庭男生比女生更倾向于孤独、易抑郁,不善与人交际,不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而离异家庭女生则比男生对某些事物,如黑暗等有更强的恐惧感。

五、建议

(一)教师应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对离异家庭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温暖,即使是后进生也应平等对待。更加关心、爱护和帮助离异家庭学生,使他们在集体中不受歧视,对他们的不良行为坚决制止,帮助他们纠正和克服。同时也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耐心教育和辅导。

(二)注意引导单亲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消除自卑的意识和性格上的弱点,并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友好相处,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对于单亲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注意充分地保护和发扬,以此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取长补短。

(四)针对单亲子女的不同个性。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子女,给予孩子更多的温暖。并希望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痛苦和烦恼在孩子面前过多的暴露,给他们带来不应有的压力。注意改变传统的家长作风,多听取孩子的意见,遇事多与孩子商量,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幸福。

(五)在家庭中,家长应防止因为觉得家庭的不幸,使孩子失去的太多,而过分的呵护和溺爱的倾

向。这样有可能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害怕与人交往,因此在关心、爱护孩子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品质。

此外,要引导离异家庭子女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孩子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亲,因而父母离婚,孩子是无辜的,不应对离异家庭子女有非议,更不能歧视他们。作为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也不能自觉低人一等,重要的是要正视自己,并接受自己,要像完整家庭的孩子一样,保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正常地与同学交往、学习和生活,争做有远大志向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五篇:四种心理健康状况

四种心理健康状况
整体状况 指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是交互影响的,当其中一方面发生障碍的时候,另一方面也 受到影响.也即通常所说的身心障碍或心身障碍.例如,咨询和治疗的实践证明,甲状腺的 主要功能是控制个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当甲状腺分泌过多时,代谢作用将会加速,个体会有 紧张反应,情绪激动,注意力分散,焦虑不安,甚至有妄想和幻觉出现.反之,当甲状腺不 足时,代谢作用将会降低,个体的心智活动会趋于迟钝,思想迟滞,反应缓慢,记忆减退, 且常有抑郁的倾向.同理,情绪反应这一心理活动也会引起心理的变化,例如人在生气愤怒 的时候,食欲常会降低,胃酸分泌增加.而且,因胃壁充血关系,胃壁粘摸便有随之延展的 倾向,使某些部位变得单薄,保护胃壁的作用因而减低,这一系列反应连续出现,便使胃壁 部分受到胃酸的侵蚀,而形成溃疡.所有这些都表明,健康应是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的.平均状况 指一般人都处于常态分布领域,大部分人怎样,他也怎样,就认为正常的,健康的.例 如,有些人在社会行为上极端退缩和回避,有些人则极端进取和公开,而大部分人却处于中 间状态;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应该就是正常的,健康的.又如,有些人在人格方面极端遵奉或 顺从,有些人则极端独断或对抗,而大部分人则处于中间状态;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应该说是 正常的,健康的.再如,有些人在社会依赖性方面完全失助,有些人则完全自我满足,而大 部分人却处于中间状态;处于中间状态的人应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理想状态 指心理健康是人们意识中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也即一个人希冀要达到的那种状况.倘 若达到那种状况,便是正常的,健康的;倘若达不到那种状况,便是有障碍的或受到了障碍 的.由于人与人之间希冀达到的状况悬殊颇大,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若想达到既是自己 希冀的又是众所公认的健康状况,那只能在理想中实现,亦是一个人一辈子追求的过程.适应状况 指心理健康是一种适应过程, 处于一种适应的状况下.当前的世界, 社会在变, 环境也在变, 有些人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的社会和环境, 表现出一种健康的心理准备和应付行为, 有些人 则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社会和环境, 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心理不适应和阻抗行为.介于这种顺 应和不顺应之间的还有一种人,他们敢于打破一些社会陈规,驱动社会和环境变化.对于这 些人应作具体分析;如果他们的动机和效果是有利于社会和环境的,则心理是正常的,健康 的;如果他们的动机和效果是不利于社会和环境的,则心理是不正常的或有障碍的.客观地 说,我们应该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看待心理健康.


下载论文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平遥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 查 报 告赵 桂 红2010.12平遥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平遥中学赵桂红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帮扶对策探析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隐忧及帮扶对策探析 王莲花 (人文学院08级思想政治教育202008051 ) 摘要: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政治思想工作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就如何开展贫......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初稿

    心理学毕业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它告诉人们,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

    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留守未成年人现象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呈现扩大趋势,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 留守未成......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调查、访问和常规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的健康水平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通过体育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知......

    如何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如何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幸福指数? 化解压力的方法之1、看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面前,并不是所有的白领都愿意把自己的心事全盘托出,许多白领始终都是有所保留......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调 查 报 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 2013年 5月 6日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生活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