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人为本构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
以人为本构建教师成长发展的平台
凤县平木初级中学薛光明
当前,学校教育发展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期,在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的创新与人的发展成了社会与时代的共同要求。对学校来说,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积极推进教师的发展。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教师的发展。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教师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改革管理制度,提供教师或长与发展的保障;创新管理方法,落实教师发展的举措。学校不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摇篮,更要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绿洲。只有造就出一支高素质的有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队伍,才能实现学校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为教师成长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作为一个培养人的组织,其根本任务是通过训练有素的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影响、改变和发展学生。校长首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校长要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领导者的角色,不能仅仅依靠权力和权威管理学校、管理教师,而要紧紧围绕学生教师,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和教师工作的潜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化发展能力的学习化组织,发挥校长的引领和服务作用。进入新课程后,校长要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由共性化课程的执行者转化为个程化课程的激励者、开拓者,由教师教学水平的考评者转变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改革者、促进者。教师也不再是过去那种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的主体思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教师反思性实践,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新的思考。它要求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要将反思作为基本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教师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反思中,体会到自己的责任,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教育观念体现了教育理念的时代性和创造性。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发展。校长、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做好自己角色的定位,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二、建设学习化组织,营造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为了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建设学习化组织。学习化组织可解决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不协调的矛盾,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创造的快感、幸福感和成就感。教师在这种合作性、创造性的劳动中实现了子自己的精神需求。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学校成了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因而,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不断创新学习机制,构筑学习的平台,创建学习机制,营造学习环境,努力提升团队的学习力。
学校要加太经费投入,用于图书馆和校园网络的建设,给教师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提倡开放式办学,如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函授学习、业务进修等,提升教师的学历和教育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汇报制度,让他们上汇报课、示范课,作专题报告。同时,要激励教师增强科研意识,积极进行科研实钱,参与团队研究,提高研究能力,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读书笔展示示活动,促进全员学习,互动提高。鼓励教
师间的互动、合作和共享,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团队关系,唯有这样,才能营造出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改革管理制度,提供教师成长发展的保障
学校管理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变革过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抛弃以控制为核心的刚性管理体制,代之以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的柔性管理模式。对教师的管理如果限制过多、过严、手腕过硬,就会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力。柔性管理为他的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学校要修订那些禁止惩罚式、行政命令式的规章制度,营造宽松的、人性化的氛围。要制定实施教师培养的专门制度,坚持教师培养的计划性,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大力实施“园丁工程”、“青蓝工程”,制定《教师“一帮一”手拉手实施办法》、《教师成果、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励方案》、《青年教师学历进修奖励办法》等。同时,还要改革现有教师集体“坐班制”,允许教师在图书室、资料室、微机室等场所自由出入、学习、查资料。通过上述一系列制度的实施,目的在于造就一批忧秀教师,培养出名师,让教师快速成长,使学校快速发展。
四、创新管理方法,落实教师成长发展的举措
学校管理,说到底就是用人。用人,应该让教师人人有安全感、有依靠,让人人有幸福感、有长进;让人人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和空间。
让教师有安全惑。首先校长要有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作风,敢于坚持真理,敢于批评错误。其次,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既要合乎“理”
又要合乎“情”,以真诚和宽容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园,让教师人人都无须承受人际关系的压力,使教师能在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让教师有依靠,就是要让学校真正成为教师的“家”。当教师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不感到孤独无助。为此,校长要有一颗爱心和真心,要满腔热诚贴近教师,真心实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同时,学校要大力推进教师全员聘任制,教学奖金的发放要向一线倾斜,使教育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真正得到实惠。
要改革教师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倡导指导评价作为一种手段,确定教师个人发展的方向,激发教师的自我完善的需求。评价必须尊重教师的差异,标准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评价的内容应以教师的发展为基点,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技能、教育科研能力、敬业精掉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评价的方式应采用全员参与的开放模式,以有利于教师不断为自己的教育活动和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从而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
总之,就是要学校搭台,教师唱戏。想方设法加强校内各种因素的互动,优化学校管理,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英语课堂 - 成长博客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英语课堂
新课程的改革为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英语教师在“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如何进一步实现和谐、民主、平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本文试图从 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构建生动和谐的英语课堂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分析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往往是师生交流不畅通,学生发言不积极,语言的操练不足量,课堂的气氛不活跃。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不敢活动,生怕出错,遭同学耻笑,受老师责骂,被搭档责怪。所以,大多数同学采取默不作声,不动神色,缄默不言的态度在课堂上应对,而不少同学在老师提问的刹那间,焦虑不安,神色慌张,低头回避,生怕老师叫到自己的名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安全感,更无民主、平等、愉悦的感觉而言。可以想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收效会大打折扣,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受到严重压抑。李岚清同志对这种英语教学作了这样的总结:“费时较多、收效较少”。这种沉闷、不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成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已习惯了老师的満堂灌的教授方式,他们认为,课堂就应该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然而,仅仅讲解语言不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好方法,语言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组织学生足量地练习,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创造力。二是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有过很深刻的失败经历,这使得他们犹如惊弓之鸟,不敢动弹,害怕再出差错,让师生笑话。三是老师在英语课堂上要求过高,提出的问题已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学生无法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追求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时刻充满信心,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适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教育理念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也应“以学生为本”。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时代的要求,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在英语教学中起到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的作用。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参与、实践、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语感;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探究并掌握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用英语来完成学习、生活中的任务,促进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教育理念还应体现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促进学生知识容量的增加,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以人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时刻注意运用鼓励性评价方式,不断激励学生学习知识和深入探究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任何回答,我们都应细心处理,正确的回答应给予积极肯定;不完整地甚至错误的答案,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正确结论也要积极肯定;即便是一时答不出来,也应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切忌冷嘲热讽。总之,要让全体学生在你的课上感觉到爱上你的课,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也就自然产生了。
(三)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
在和谐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师生民主平等的氛围下,教师的幽默、风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轻松和愉悦;教师的高昂、激情使学生情绪高涨和思维活跃;教师的低沉、稳重带给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认真的思考„„这些都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因为在和谐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构建和谐的英语课堂?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教师应充分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和信任传递给学生,只有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相互的尊重和信任,才会有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及学习氛围。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 “爱屋及乌”吧!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这样,也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2、给学生预留空间和时间,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
作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的平台,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是我们一贯提倡的教育原则,我们一定要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使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往往只能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思考和判断,很少有“发问”的权利和机会。这样的教学无疑削弱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习惯,从而影响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如果,教师把提问权交给学生,如采用开放性问题、学生质疑发问策略,利用文本信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设计成开放性的问题,并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回答。使原先教学过程中的单向交往变成双向交往或多向交往,课堂便会充满生成的活力。
3)英语课堂要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法,能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我给学生复习高二英语(下)语法Non-finiteVerbs中的-ing和-ed的用法时,针对学生容易把它们作定语和状语的用法搞混这一现象,我给出了以下几个题目让学生用所给的动词适当形式填空。例如,arising(rise)sun;boiled(boil)water(开水)(作定语).Seen(see)from the hill, the town is beautiful.(作状语)Seeing(see)from the hill, I can see the wholetown.(作状语)我先把学生分成几组,规定5分钟内完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共同找出答案,并说出答案的理由,然后让各小组选出代表把本组的答案向大家做汇报,各小组汇报完后,全班师生进行讨论,总结出它们的用法与区别。这样,既使课堂气氛活跃,也达到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的目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调动,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民主
平等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地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也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4、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学英语是需要环境的,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美国著名学者ROBERT W.BLAIR曾指出,只要学习外语的人沉浸在丰富的、强化的、持续不断的外语环境中,就会达到最有效的外语学习效果,这必然也会推进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可见,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因此,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谈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 “动静结合” “学用结合” “师生配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教师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直观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这样才能创造出轻松的氛围。
众所周知,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如何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学工作中举足轻重的问题。根据教学内容你可设置一个悬念吸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教学中,不能课本搬家,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设置情景。语言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没有没情景的语言,有了情景。学生才印象深刻、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教师讲解节忌繁、杂、重,(即繁琐、杂乱、重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情趣大振,热情倍增。一旦学生出了差错,不要埋怨训斥、责怪,要注意纠正错误的技巧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不受挫折。一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不同的情况,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让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总之,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四、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在学习中的闪光点,适时适宜地表扬鼓励。比如一段好的对话,一次测验的好成绩,都可以成为促进英语学习及其它方面成功的契机和内驱力。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用鼓励性语言,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说:Very good.Great.You’re very
clever.有时甚至还可以借用于同学的掌声进行鼓励。“十次批评,不如表扬。”多次的刺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产生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重要任务。我们的课堂应该让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使孩子们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
第三篇:完善运行机制 构建发展平台(模版)
完善运行机制
构建发展平台
---关于龙头企业、市场、农户有效对接的调查与思考
(定西县目标办)(2003年8月)
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农业的定位在外延和内涵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农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现代化发展目标,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用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用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用开放的思维拓展农业,积极探索“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城市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才能在新的起点上谋求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的再生产过程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从而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以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引入市场,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它是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独立主体以一定的契约方式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具有生产专业化、交易规模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化以及产业一体化的特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上,龙头企业决定着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层次、水平。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它上连市场,下连基地 和农户,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基地建设是搞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托和赖以生存的源泉。完善运行机制是搞好农业产业化的保证,关键是要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标志。只有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密,才能为产业化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市场、农户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近年来,定西县认真坚持“五县”发展战略和“三高两增一稳定”的工作思路,坚持“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洋芋、畜草、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特别是洋芋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据统计,近年来全县洋芋种植面积稳定在50--60万亩,年总产量在70--80万吨左右,基本形成了以北部高淀粉商品薯生产基地和水川区低淀粉菜用薯生产基地;建成了金大地、环宇、蓝天、薯峰、雪柳、泽融等6家(千吨以上)以淀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和50多家(千吨以下)小型加工厂,年加工马铃薯30多万吨,生产加工企业已具雏形。畜草产业紧紧抓住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建立优质牧草基地40万亩,并依托定西国家科技园区,建立了以城郊、内官、巉口为主的奶牛 养殖基地,以内官为主的无公害标准化瘦肉猪养殖基地,以内官、凤翔、香泉等南部乡镇为主的肉牛育肥基地,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8500户,饲养量达15.97万头。农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的纵深推进,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1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
(二)尽管定西县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水平不高,大部分龙头企业实力较弱,产业化组织松散,产品结构层次低,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上,还没有做大做强(特别是洋芋产业没有形成特色产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大部分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和粗加工,精深加工少,农产品转化率低,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和对产业的拉动能力不强。据统计,2002年县内蓝天、薯峰等6户淀粉企业加工淀粉5700吨,加工转化洋芋仅4万吨左右。金大地食品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1650万元,2001年从荷兰引进全自动化速冻薯条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规模3000吨,2002年仅生产薯条300吨,生产期短,效益低。
二是融资渠道不畅。一方面由于对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金融的有力支撑,民间资金难以聚集,收购农产品资金严重短缺,造成贮藏原料严重不足,致使企业生产周期短,效益低。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单
一、功能缺位,尚未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一方面,国合商业组织的市场化改革滞后,难以适应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的竞争形势,民营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仍然处于初级水平,其功能主要集中在区域内的物流方面。另一方面,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组织形式单一;在市场参与者方面,无论是农业生产者还是农产品的购销商,大都以分散的非组织化的方式进入市场,缺乏集体行动的协调机制和市场占有率。特别是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目前在城区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洋芋专业交易市场,没有形成收购、包装、储藏、销售、运输、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四是利益机制尚未形成。由于企业加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低,没有经济实力返哺农业,难以订单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五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不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疫检测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三)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也是新一轮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重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解决产业化链条上诸多环节联接的问题,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根据目前定西县的实际,我们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龙头企业,膨胀经济总量。要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坚持“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原则,要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搞活流通兴产业;要靠招商引“龙”,改革、改组、改造育龙,优惠政策扶龙,打造品牌强龙,着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膨胀县域经济总量,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对县内已建成的陇海乳品、金龙、金大地、环宇、蓝天、薯峰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信息、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全面开发名优特产品,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定西绿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品牌,不断膨胀企业规模,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围绕我县洋芋、畜草、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主导产业,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能人通过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兴办龙头企业;三是改组一批龙头企业。对县内部分龙头企业特别是淀粉加工企业,通过改制、改组、兼并等形式,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盘活现有资产,增加科技含量,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要加快组建定西淀粉行业集团公司,打造竞争“航母”,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干事、创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随着全县退耕还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草畜转化步伐的加快,要重点引进一批农畜产品 和饲草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整体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二、培育市场体系,拓宽流通领域。在产业化链条上,生产是基础,加工是重点,销售是关键,也是龙头企业实现与市场、农户有效对接的切入点。要以销促产、以工保农、返哺农业,环环相扣不可偏颇。实践证明,生产、加工、销售这三方面都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标准为起点,以效益为目标,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批发市场是市场运行的中心,企业化的市场组织是核心,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是关键,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市场体系运行的基础。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探索,用企业化的方式,以经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通过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和协约一体化,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经济活动融合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而构建了一个跨区域的大市场和大流通体系。这四种模式是:(1)通过培育和带动一批市场中介组织,构建了“公司+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2)通过与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协约一体化的关系,创造了“公司+批发市场+产销一体化组织(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3)通过投资产地批发市场将销地与产地的批发市场联结起来,形成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产地批发市场+农户”的模式;(4)通过跨区域投资农业生产基地,并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作为联结农户的纽带,从而建 立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产地批发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这种“四重模式”遵循着构建农业的大市场、大流通、大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昭示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能人,启动民间资金,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区东关、西关以及巉口、内官、鲁家沟、香泉等市场的辐射功能和市场化水平,并在城区建立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的集网上交易、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发挥专业市场商品集散、物流配送、信息交流和价格形成的功能,在全县真正形成以专业市场为枢纽、农村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网络体系,扩张市场吞吐能力。要鼓励和壮大农村购销大户、经纪人等营销队伍,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要充分发挥我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产销直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与城市、农户与城市居民之间架起方便、快捷的流通渠道。
三、培育对接方式,做强做大产业。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先发展资源型产业,实现原始积累,进而培植主导产业,形成区域特色经济,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普遍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但资源优势或区域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找准发展的着力点、抢占市场的切入点、产业链条的对接点,才能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企业+基地+农户”对接方式。企业通过对农副产品不同层次的生产加工,带动基地发展,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 户的产业格局。如定西天一中药材加工有限公司采取两种形式在内官镇建立了中药材基地:一是以租用土地的形式,在南川、永丰、林川三个村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用土地1500亩,建立了以当归、黄芪、川芎、蒿本、羌活为主的种植基地,公司为农户在播种、中耕、收获等全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并按照“谁出租土地,谁管理”的原则,每亩土地付管理费200元;二是以订单形式,在永丰村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基地3000亩,有效的促进了当地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第二、“公司+基地+农户”对接方式。国家、集体以及农村中的经纪人牵头兴建的农副产品经销型龙头公司,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农民按合同生产,公司按合同收购农副产品,把小生产纳入大市场的轨道。近年来,内官镇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仅甘蓝种植面积达1.5万亩,但蔬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镇上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干事、创业”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地方能人,启动民间资金,筹资450万元,建成了集贮藏、保鲜、销售为一体的蔬菜恒温气调库2座,库容量达450吨,绿润忠信恒温保鲜库自8月初启动使用后,每天组织向四川、湖北、江苏、山东等地外销甘蓝150吨,并解决了当地100多名劳动力就业。蔬菜恒温气调库的建立,既平稳了当地甘蓝价格,目前每斤甘蓝销价在0.20—0.30元之间,又减少了销售环节,增加了收入,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同时,带动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鲁家沟镇依托洋芋购销公司与 北京辛普劳公司签订1000吨大白花洋芋订单,加快了全镇洋芋优质化、专用化、标准化发展步伐。
第三、“市场+协会+农户”对接方式。以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为纽带,围绕某一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产业基地。鲁家沟镇太平村养鸡协会对区域内的养鸡户进行统一购种鸡、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通过协会与兰州华联超市建立了长期的鲜蛋供销合作关系,已发展养殖户11户,养殖规模达1.5万只。同时,协会抓住区域内和周边乡镇退耕还林面积大的机遇,兴办了1处饲草加工厂,进行草粉加工,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
第四、“市场+经营大户+农户”对接方式。以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为载体,由经营大户作为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牵动优势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专业化、系列化生产。巉口、鲁家沟洋芋市场建设,已成为白碌、御凤、石峡湾、景泉、葛家岔、巉口、鲁家沟等北部乡镇农民进行洋芋销售的集散地,在洋芋收购季节,来自四川、河南、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100多家客商与当地洋芋销售大户合作,购销洋芋,每年洋芋吞吐量达20万吨以上。同时,通过当地政府与工商、物价等部门的积极配合,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
四、培育中介组织,提升服务水平。产业化经营离不开社会化服务。要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就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规避市 场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使之在不改变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通过农民的劳动、资本的结合,将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起来,将分散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联合起来,将分割的生产、加工、流通联结起来,这不仅是解决农民分散式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广大农民实现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要对已建立的马铃薯、养殖等协会规范运作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种农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购销公司,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真正实现产前抓订单,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产中抓标准化生产,打绿色品牌;产后抓增值,延伸产业链。同时,要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四篇:以人为本 构建图书馆和谐发展环境
以人为本 构建图书馆和谐发展环境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图书馆的文化传播职能至关重要,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进行文化传播,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无疑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图书馆也是和谐社会链条中的一环,图书馆本身的发展也有赖于一个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并着重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个人价值与事业发展的关系,发挥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实现事业的和谐发展。
1、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性,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
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常新的,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的头脑;那些对思想教育有抵触情绪的同志也不一定是不爱学习,他们反感的往往是那些僵化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努力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还要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坚持日常的思想学习的同时,还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增强学习效果。如在学习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可结合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学习重点,并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势,编制关于“三个代表”的学习资料索引(包括书目索引和文章篇名索引),办“三个代表”思想的专题宣传板报,并配以从报章上剪辑的相关事例,把深刻的理论以通俗、活泼的形式传播给每一个职工。最近,党中央又提出了“八荣八耻”,我们馆内不但做了“八荣八耻”专题宣传栏,而且还以漫画的形式,教导人们知荣辱、明事非,哪些行为是荣,哪些行为是耻,一目了然,比单纯背诵条文的学习效果要好。同时,还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专场报告会、讲座等。如去年暑期的国学系列讲座,共分十二讲,从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人和”的观念,联系到当今的和谐社会建设,再到如何认识当今社会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及当个人价值与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应如何看待与处理等。这样的思想教育比单纯的照本宣科要更能为职工所接受。
2、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性,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要真正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本”观念为其价值取向的,尊重人、关爱人、提升人的价值、实现个人心灵的和谐,是“人和”的一个重要标志。
(1)尊重人。尊重人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受教育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其智力差异、性格差异、兴趣差异、年龄差异等,不能千人一面地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而应按照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图书馆中,年轻女性馆员占有一定的比例。个别年轻人在穿着上比较追求时尚,而没有考虑到与工作环境是否协调。一些老同志对此非常看不惯,从而产生矛盾。问题产生后,馆里并没有简单处理,而是适时地邀请服装、礼仪方面的专家,给大家讲解职业与着装、服装审美以及着装礼仪方面的知识,使大家的认识统一起来。年轻人在工作时,自觉地收起了吊带装、超短裙,而老同志也觉得适当的衣装也会增加人的美感。这种既不靠简单的行政命令,也不随意放任,而是在充分尊重员工的基础上进行引导的方法,值得借鉴。
(2)关爱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事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关爱每一个职工的生活与健康。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变,人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生活问题和心理疾患。因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真真切切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位职工。图书馆有一位女职工,因个人生活问题,非常苦恼,性格变得孤僻,并经常将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不但与同事关系紧张,而且造成了工作失误。馆里在严肃馆纪,认真处理的同时,也本着不让任何一个同志掉队的精神,与她的家人联系,共同做她的思想工作,并千方百计帮助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她原来觉得自己完了,也就这样了,但组织和集体的温暖,让她又重拾生活的自信。
(3)提升人的价值。近年来,图书馆非常重视职工的素质培养与提高,利用一切条件给职工创造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全方位、多形式地为职工输送精神营养。如把业务骨干送到北京西城区图书馆参加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开阔眼界;组织国学系列讲座、专题报告会,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要求每个部室都培养一至两名信息员,每次活动都要及时整理出信息。这样一方面留下工作资料,另一方面也锻炼职工的写作能力。这种“半强制性”的培养方式,一开始让职工感到“苦不堪言”,但半年过去,成果显现出来了。有的职工不但信息整理得好,而且还能够在报纸上发一些“豆腐块”文章了,职工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3、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提升与事业发展的和谐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水平、工作态度,以及人的事业心、责任心、敬业精神等,不仅直接决定着事业的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劳动者技术水平、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充分肯定职工个人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激发职工的能动性,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与事业发展的和谐统一。我们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加强职工的荣誉意识与创新意识,树立“馆荣我荣”、“馆兴我兴”信念,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和谐发展。
(1)激发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培养职工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个人与集体是一个整体,个人的荣誉与集体荣誉是一致的。个人要服从整体利益,并时刻以整体的荣誉来激励每一个馆员,使之产生荣誉感并奋发向上。我们馆在楼门口建立了荣誉台,将建馆以来图书馆获得的主要荣誉在荣誉台陈列。国家一级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巾帼文明岗、河北省文明单位……一个个响当当的荣誉摆在面前,会让广大职工产生一种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荣誉台的设立,对广大馆员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2)鼓励职工建功立业,争优创先,为职工实现个人价值创造广阔的空间。图书馆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职工学习、进修,每年,馆里都要通过各种形式,如请专家讲座、外出交流、业务竞赛等,为职工充电,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每年还要评选服务标兵,并大力宣传标兵的先进事迹。年终时,将本馆员工在思想及业务理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张榜公布,对服务标兵、论文、成果获奖者、业务成绩突出者,不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而且还在各项先进的评选活动及职称评定中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此举使广大馆员受到了极大震动,激起了他们的争先创优意识,养成了比业务、比学习、比贡献的良好风气,涌现出了一批业务过硬、服务优质的图书馆员。
图书馆为每个馆员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馆员也为图书馆的发展而群策群力,二者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发展氛围。
和谐社会建设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也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其理论。只有不断探索,勇于实践,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产生实效,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
第五篇: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市中区君山路小学素质教育论坛材料
【内容提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温家宝前总理此番话启示我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而专业化发展是教师的必由之路。我们君山路小学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及自我反省、自我培养、自我塑造,努力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使我校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校本研训示范化学校”、“省级校本研训示范化学校”。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了学校今后的发展,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下面,就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超前谋划。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我校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全校教师达成共识,使之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引领学校走向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一直致力于追求高品位的学校发展方向,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君山路小学教师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愿望,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较强教育科研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念,能面向未来的“专业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整体优化。
二、活动促进,主动参与,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学校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教师的个体成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抓好“优秀案例评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钻
研教材,研究教法的能力。
枣庄市教育局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把握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能
力,全面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在全市开展了优秀案例评选工作。为做好优秀案例评选工作,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实行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下的分管校长和教导主任责任制,实行学科组长承包制。学校签订层层目标责任状,分解任务目标,层层抓好落实。二是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围绕优秀教案的评选,完善校本教研和集体备课制度。三是建立考核表彰机制。学校建立校内优秀教案评选制度,把优秀教案纳入对老师的考核,并作为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我校万勇主任在全市优秀案例评比推进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二)抓好“教研组教研展示”活动,让每位教师的教
研水平都有所提高。
学校全面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大教研活动,效果很明显。具体做
法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个教研组选一名教师授课,其他成员参与集体备这一堂课,教研组授课人员在大教研活动之前可在本教研组内试讲这堂课,其他成员参与评课修改教案。然后按学校的统一安排,在在 多媒体教室上一堂教研课,同学科的教师全部参加听课。到下周三的教研活动时间,参与授课的教研组全体成员坐在主席台的位置上,由教研组长说课,授课人说教学反思,教研组其他成员进行评课。其他级部同学科的教研组长和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评委小组,就该教研组的授课、说课、评课进行评分,结果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的重要依据。
(三)单元把关课捆绑式进行,教师上课、听课、评课
全面落实。
学校要求每学期初,各个教研组把本学期教师单元把关课授课时间、地点、内容等统一上报教导处,由教导处汇总后打印下发。同时,把听课人员分成一二年级组、三四年级组、五六年级组及常识科组和音体美组等五个研讨组进行把关课上课、听课、评课,安排更加合理,落实更加到位。提倡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听课实施考勤,领导跟踪听课,随堂打分上报,确保听课质量。听过一段时间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集中评课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
(四)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让广大教师练就过硬
教学本领。
我们学校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每学期都要举行,除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基本功比赛外,又增加了学课标知识大赛、命题大赛、说课比赛、微课设计比赛等,让教师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提高。同时,对比赛结果纳入教师量化,写入个人档案,并对优胜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比赛也为学校管理充实了资料,如我们通过举行教师命题大赛活动,形成了学校各科试题资料库;通过连续几次的课件制作比赛,形成了学校的课件资料库等,这些资料通过网络向全体教师开放,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三、自觉学习,认真反思,让教师成为“三省吾身”的智者。
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无法提高。学校在教师学习与教学行为
反思方面颇费了一番心思,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一)让学习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教学相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汲取知识。当前,由于生活节奏
快,工作强度大,使我们很多教师心情浮躁,不能静心读书学习,教师整日埋在事务堆里。忙忙碌碌却碌碌无为,知识得不到更新,理念得不到转变,眼界变得狭窄,业务变得落伍,很多教师都有“教了多年学,蓦然一回首,还在原地走”的挫败和失落感。为改变这一状况,学校为每位教师分学科订了《山东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班主任》及全国各地的教育报刊杂志,在教师
办公室为每位教师订做了简易书架,要求每位教师书架内不少于10本专业书籍,不少于10本专业外的优秀图书,并规定每周的周二、周四下午两节课后为教师读书学习时间,学校领导巡视检查。同时,学校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全天候向教师开放。“我学习,我充实,我提高,我快乐”是我校每位教师内心的真实感受。
(二)让反思促进广大教师向专家型教师发展。
叶澜教授说:“一个 教师写一辈子 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 教师
写三年反思 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是总结,反思是监控,反思是诊断,反思是纠正,反思是提升。我们学校在此项工作中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以反思促教学,以反思促成长。教师每人一本教学心得手册,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写10次以上的教学反思材料,作为常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期常规量化。同时,学校举行各种竞赛活动促进教师反思,如每学期定期举行的“教学经验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学校对教师的反思材料进行筛选整理,编辑成书,成为校本教材,先后出版了《心灵之约——教师教育故事汇编》《我与新课程——教师教学反思与论文汇编》《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汇编》等,反思让教师提升了自我,增强了能力,找准了方向,找到了自信,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全面提高。
四、实施“四大工程”,促进教师行动,全面促进教师
专业发展。
只有给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有效的平台,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学校实
施“四大工程”,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青蓝工程。
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做好师徒结对子活动,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化,使之成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发动机。实施青蓝工程就是要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作用,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做到课堂教学公开,新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随堂听课。新教师自己选择师傅,然后签定帮带合同,开始为期三年的帮带工作。几年来一批新教师迅速成长,有的已经成长为学校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名师工程。
结合市区教育局开展的教学新秀、教学骨干、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星
级”教师及市中名师评选活动,学校把外出学习的机会提供给业务能力强,积极要求进步的中青年教师,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能力。学校通过组织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能手特色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区级、市级乃至省级名师,营造人才培养的氛围,逐步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开放工程。
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一方面与文化路小
学、峄城实验小学等学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区教育局开展的片区教研及城乡交流活动,与红旗小学、联兴小学、齐村中心校、渴口中心校、郭里集中心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极大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业务能力的提高。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兄弟学校学习、教研,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团队工程。
三国时孙权曾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
矣。”集合众人的智慧和经验,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从多角度多方面集思广益、资源共享,提高效益。学校结合教育局开展的语、数、英教师的远程研修工作,积极开展集体研修活动。同时,学校语文教师成立了教师发展和谐团队,利用校园网及学校网站进行业务学习、展示自我、网上研讨活动。集体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想碰撞;课堂教学交流,就是经验的共享。有碰撞就会有提升,学经验就会有收获。
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必
须让广大教师想发展,必须为教师发展搭建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长期的系统工程夯实筑牢,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成绩突出,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教师群体,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市中区君山路小学素质教育论坛材料
枣庄市市中区君山路小学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