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教师培养工程”阶段性工作总结
根据分工,我科室负责名教师培养工程建设工作。半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帮助和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完成了半年既定目标,为更加有效地做好下一阶段的名教师培养工作,现将半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目前名师教师培养工程开展的情况
1、市级工作推进情况
3月18日,济源市“三名工程”动员大会以后,我们按照局领导提出的“激活细胞、底层突破”原则,设计了“三步走”的整体活动方案:即第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第二步搭建平台,强力推进,第三步精心策划,科学选拔。目前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
第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全市三名工程动员会结束后,我们便会同教育科于3月20-4月10日,分别在轵城、沁园、玉泉、梨林、下冶等乡镇召开“三名工程”工程推进研讨会。期间,按区域邀请各中心校校长针对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交流对三名工程的看法,畅谈对三名工程的设计打算,并对三名工程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地交流。同时,我们也就“三名工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沟通。达到了互通信息,上下联动,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的目的。
在研讨会以后,我们又在4月20日-29日,到济水、沁园、北海、轵城、克井等5个中心校,邀请中心校业务负责人和各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就学校开展的名教师培养工作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研究。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对三名工程的政策把握不透,活动意图理解不深,过分陷于方案的修订和专业技术等级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名教师培养工程在基层学校的推进速度和力度。对此,我们提出了“学校推荐教师,中心校搭建平台,教体局出台政策”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名教师培养工程的步伐,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名教师培养工程中来。
2、部分基层单位的一些做法
沁园中心校出台了“五大”举措,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争当名师的积极性。一是实施“决战课堂”战略工程。他们在“生本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3月份全面启动了“有疑必究,延迟判断”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试验活动。二是大规模开展以“赛管理、赛课堂、赛素质、赛特色”的“四赛活动”。
三、在全体教师中实施“首席教师制”。经过小组评议→学校考察上报→中心校认定,选拔出来的首席教师,中心校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享受学校班子待遇,参加班子会议;每年1000—xx元的教研经费补助;每年一次的外出学习机会。截止目前,已有十名教师被认定为首席教师培养对象。
四、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十个五”评选工作。即在教育、教学、科研、宣传、读书等十方面各评出五个先进个人。五是开展“感动校园月度人物”评选工作。从3月份开始,凡在某一方面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或在某一方面感动校园师生的均可入选,现已有七名教师被评为“感动校园人物”,中心校隆重为他们进行颁奖和表彰。
王屋中心校依照“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升,浮出名师”的名师培养思路,实施开展五项工程,打造名师。一是实施以文明素质教育为载体的师德教育工程;二是以读书交流为载体的知识更新工程;三是以课堂模式创建为载体的教学理念更新工程;四是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工程;五是以优质课竞赛为载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工程。
下冶中心校按照“分步走、分层管、看进步、求实效”的指导思想.要求各个学校出台了3-5年中长期规划,涵盖校舍建设、硬件配备及内涵管理、特色创建等方面,清晰具体,科学翔实。并对全镇中小学的创建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各校把名教师创建做为“三名”创建的重心和切入点,并把教师按照业务技能划分层次,按照优秀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阶梯培养模式,分步分层实施。工作中,实行领导包年级、外出培训、观摩学习、师徒结对、教研组竞赛、表彰奖励等各种手段,激发大家的创建积极性。
济水一中在开设“周末大讲堂”为名师搭建平台的同时,采取多项新措施,推进“三名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一是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和考核细则,对名师培养工程细化和具体化;二是开展“济水一中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建立专门的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科学规划,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实施“德育导师制”,学校结合“名师培养”目标,建立了规章制度。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成就后进生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四是开展“同课异构”,深化“三环自主教学”,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为名师培养搭建课堂展示平台,张扬名师个性魅力。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思礼中心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着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名师培养奠基。一是方面外出加大外出学习交流的力度,差走不足。二是完善机制,出台措施。他们先后制定《思礼中心校打造和谐有效课堂实施方案》、《思礼中心校“和谐有效课堂”评分细则》,确立了“教服务于学”的教学原则。强制规定了每节课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三是搭建平台,集中展示。定期开展研修交流活动。
三、名教师培养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重方案,轻实施。在名教师培养工程时尚过程中,各单位都在制定方案,制定标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了很多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落实,有些甚至无法得到落实。这不仅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也对今后名教师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重活动,轻课堂。有些单位在名教师培养工程中只注重轰动效益的活动宣传,但在活动结束以后一切照旧,所在单位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并没有丝毫改观。这种重视宣传活动而轻视日常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教师参与名教师培养工程的积极性。
3、重结果,轻过程。各种赛事获奖人员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该单位教师素养的高低,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过分地强调,宣扬获奖情况,而轻视日常教师素昂的提升,则是目前名教师培养过程中又一种常见现象。因为,赛事获奖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受益面很小,并没有绝对的代表性,这种过分关注获奖结果,而放弃对全体教师培养的发作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4、重选拔,轻培养。选拔出优秀教师组团培养而放弃多数教师素质的集体提升是目前的有一趋势。我们需要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但我们更需要多数教师都“富起来”。对于专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展教师更需要学校的培养和关注,这种典型的“短板原理”没有得到部分学校领导的关注。
5、重管理,轻关怀。名教师的培养除去相应的学科素养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和支持。而一些学校,过分相信制度对教师的约束力,而忽视领导对教师的亲和力。造成了“即便拿钱也不愿干活”的局面。严重者甚至出现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严重不足,优秀教师不愿干,一般教师不能干的工作局面。
6、重行政,轻规律。加强领导是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保证,也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但是在学校,特别是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里,我们的行政指导必须在教育规律的范畴下慎重的进行。否则,很可能出现“好心做坏事,好事办不好”的尴尬局面。比如学校关于促进教师展业成长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与我们设计的初衷相一致?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我们很多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步伐。
三、下一阶段名教师培养工作的设想
1、提倡教师利用暑假期间,进行专业大阅读活动,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学习型假期。具体做法为:在网上发布倡议书,并列出推荐书目,供教师自主选择阅读。
2、抓住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继续深入开展优秀教师课堂教师展示活动,争取每个乡镇承办一期。同时,积极筹划高中、职高学段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具体做法:在每期展示活动上,适时加入所在地校长管理展示活动,达到在单位时间内集中展示中心校三名工程的阶段性做法。
3、设计策划为期一个月时间的首期名教师培养对象的选拔活动,按照科学、公正、合理、实效的原则,选拔50名左右的培养对象并统一组织参加国家级理论研修学习活动15天。
4、学习结束后,统一建立“济源市名教师成长工作室”,集中展示本年度名教师培养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附:
名教师培养对象选拔活动的初步设想:(10-11月上旬)
1、报名:采用推荐上报与自主上报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更多教师参与到名教师培养对象的选拔活动中来。
2、笔试:该环节目的有二:一是考虑到报名人员过多无法逐一听课;二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的理念。占30%的分值。
3、业绩条件:工作以来有关专业论文及课堂教学获奖证书均列入积分范围。该项分值占10%
4、复试人员确定:笔试+业绩条件,按1:3的比例确立人员
5、课堂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对随堂课的评判。该分值占20%;二是选拔评比时临时授课的
第二篇:“名教师培养工程”阶段性工作总结
根据分工,我科室负责名教师培养工程建设工作。半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帮助和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完成了半年既定目标,为更加有效地做好下一阶段的名教师培养工作,现将半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目前名师教师培养工程开展的情况
1、市级工作推进情况
3月18日,济源市“三名工程”动员大会以后,我们按照局领导提出的“激活细胞、底层突破”原则,设计了“三步走”的整体活动方案:即第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第二步搭建平台,强力推进,第三步精心策划,科学选拔。目前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
第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全市三名工程动员会结束后,我们便会同教育科于3月20-4月10日,分别在轵城、沁园、玉泉、梨林、下冶等乡镇召开“三名工程”工程推进研讨会。期间,按区域邀请各中心校校长针对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交流对三名工程的看法,畅谈对三名工程的设计打算,并对三名工程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地交流。同时,我们也就“三名工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沟通。达到了互通信息,上下联动,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的目的。
在研讨会以后,我们又在4月20日-29日,到济水、沁园、北海、轵城、克井等5个中心校,邀请中心校业务负责人和各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就学校开展的名教师培养工作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研究。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对三名工程的政策把握不透,活动意图理解不深,过分陷于方案的修订和专业技术等级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名教师培养工程在基层学校的推进速度和力度。对此,我们提出了“学校推荐教师,中心校搭建平台,教体局出台政策”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名教师培养工程的步伐,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名教师培养工程中来。
第二步:搭建平台,强力推进。4月25日我们在与分管领导汇报并取得支持以后,5月5日,在沁园路小学成功举办了“济源市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走进沁园”。来自全市各中心校的百余名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会后,我们又对下一阶段名教师培养工程做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此后,我们又在5月26日,6月5日,6月12日分别在济水一中、轵城中心校、王屋中心校开展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期间同有28名优秀骨干教师登台授课,有600余名学科教师、教导主任和中心校领导参加观摩,先后有10个中心校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另外,玉泉、五龙口、下冶、坡头4个中心校也以类似形式开展乡镇级别的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参与活动教师的总人数超过1500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集中展示了主办单位的教师授课水平,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经验的交流,提高了一线教师学名师,做名师的内驱力和参与度。为名教师培养工程的下一阶段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部分基层单位的一些做法
沁园中心校出台了“五大”举措,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争当名师的积极性。一是实施“决战课堂”战略工程。他们在“生本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3月份全面启动了“有疑必究,延迟判断”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试验活动。二是大规模开展以“赛管理、赛课堂、赛素质、赛特色”的“四赛活动”。
三、在全体教师中实施“首席教师制”。经过小组评议→学校考察上报→中心校认定,选拔出来的首席教师,中心校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享受学校班子待遇,参加班子会议;每年1000—XX元的教研经费补助;每年一次的外出学习机会。截止目前,已有十名教师被认定为首席教师培养对象。
四、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十个五”评选工作。即在教育、教学、科研、宣传、读书等十方面各评出五个先进个人。五是开展“感动校园月度人物”评选工作。从3月份开始,凡在某一方面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或在某一方面感动校园师生的均可入选,现已有七名教师被评为“感动校园人物”,中心校隆重为他们进行颁奖和表彰。
王屋中心校依照“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升,浮出名师”的名师培养思路,实施开展五项工程,打造名师。一是实施以文明素质教育为载体的师德教育工程;二是以读书交流为载体的知识更新工程;三是以课堂模式创建为载体的教学理念更新工程;四是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工程;五是以优质课竞赛为载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工程。
下冶中心校按照“分步走、分层管、看进步、求实效”的指导思想.要求各个学校出台了3-5年中长期规划,涵盖校舍建设、硬件配备及内涵管理、特色创建等方面,清晰具体,科学翔实。并对全镇中小学的创建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各校把名教师创建做为“三名”创建的重心和切入点,并把教师按照业务技能划分层次,按照优秀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阶梯培养模式,分步分层实施。工作中,实行领导包年级、外出培训、观摩学习、师徒结对、教研组竞赛、表彰奖励等各种手段,激发大家的创建积极性。
济水一中在开设“周末大讲堂”为名师搭建平台的同时,采取多项新措施,推进“三名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一是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和考核细则,对名师培养工程细化和具体化;二是开展“济水一中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建立专门的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科学规划,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实施“德育导师制”,学校结合“名师培养”目标,建立了规章制度。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成就后进生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四是开展“同课异构”,深化“三环自主教学”,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为名师培养搭建课堂展示平台,张扬名师个性魅力。
第三篇:“名教师培养工程”阶段性工作总结
根据分工,我科室负责名教师培养工程建设工作。半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帮助和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完成了半年既定目标,为更加有效地做好下一阶段的名教师培养工作,现将半年来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目前名师教师培养工程开展的情况
1、市级工作推进情况 3月18日,济源市“三名工程”动员大会以后,我们按照局领导提出的“激活细胞、底层突破”原则,设计了“三步走”的整体活动方案:即第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第二步搭建平台,强力推进,第三步精心策划,科学选拔。目前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第一步:理清思路,统一思想。全市三名工程动员会结束后,我们便会同教育科于3月20-4月10日,分别在轵城、沁园、玉泉、梨林、下冶等乡镇召开“三名工程”工程推进研讨会。期间,按区域邀请各中心校校长针对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交流对三名工程的看法,畅谈对三名工程的设计打算,并对三名工程推进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地交流。同时,我们也就“三名工程”的总体设计思路和与会人员进行了沟通。达到了互通信息,上下联动,理清思路,统一思想的目的。在研讨会以后,我们又在4月20日-29日,到济水、沁园、北海、轵城、克井等5个中心校,邀请中心校业务负责人和各学校的业务副校长就学校开展的名教师培养工作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研究。在调研期间,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对三名工程的政策把握不透,活动意图理解不深,过分陷于方案的修订和专业技术等级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名教师培养工程在基层学校的推进速度和力度。对此,我们提出了“学校推荐教师,中心校搭建平台,教体局出台政策”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名教师培养工程的步伐,让更多的一线教师参与到名教师培养工程中来。第二步:搭建平台,强力推进。4月25日我们在与分管领导汇报并取得支持以后,5月5日,在沁园路小学成功举办了“济源市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走进沁园”。来自全市各中心校的百余名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观摩活动。会后,我们又对下一阶段名教师培养工程做了具体的要求和部署。此后,我们又在5月26日,6月5日,6月12日分别在济水一中、轵城中心校、王屋中心校开展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期间同有28名优秀骨干教师登台授课,有600余名学科教师、教导主任和中心校领导参加观摩,先后有10个中心校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另外,玉泉、五龙口、下冶、坡头4个中心校也以类似形式开展乡镇级别的名教师培养工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参与活动教师的总人数超过1500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集中展示了主办单位的教师授课水平,促进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经验的交流,提高了一线教师学名师,做名师的内驱力和参与度。为名教师培养工程的下一阶段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部分基层单位的一些做法 沁园中心校出台了“五大”举措,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争当名师的积极性。一是实施“决战课堂”战略工程。他们在“生本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3月份全面启动了“有疑必究,延迟判断”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试验活动。二是大规模开展以“赛管理、赛课堂、赛素质、赛特色”的“四赛活动”。
三、在全体教师中实施“首席教师制”。经过小组评议→学校考察上报→中心校认定,选拔出来的首席教师,中心校颁发证书,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享受学校班子待遇,参加班子会议;每年1000—XX元的教研经费补助;每年一次的外出学习机会。截止目前,已有十名教师被认定为首席教师培养对象。
四、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十个五”评选工作。即在教育、教学、科研、宣传、读书等十方面各评出五个先进个人。五是开展“感动校园月度人物”评选工作。从3月份开始,凡在某一方面为学校做出贡献的或在某一方面感动校园师生的均可入选,现已有七名教师被评为“感动校园人物”,中心校隆重为他们进行颁奖和表彰。王屋中心校依照“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升,浮出名师”的名师培养思路,实施开展五项工程,打造名师。一是实施以文明素质教育为载体的师德教育工程;二是以读书交流为载体的知识更新工程;三是以课堂模式创建为载体的教学理念更新工程;四是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技能提高工程;五是以优质课竞赛为载体的综合素质提高工程。下冶中心校按照“分步走、分层管、看进步、求实效”的指导思想.要求各个学校出台了3-5年中长期规划,涵盖校舍建设、硬件配备及内涵管理、特色创建等方面,清晰具体,科学翔实。并对全镇中小学的创建工作进行督导评估。各校把名教师创建做为“三名”创建的重心和切入点,并把教师按照业务技能划分层次,按照优秀课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阶梯培养模式,分步分层实施。工作中,实行领导包年级、外出培训、观摩学习、师徒结对、教研组竞赛、表彰奖励等各种手段,激发大家的创建积极性。济水一中在开设“周末大讲堂”为名师搭建平台的同时,采取多项新措施,推进“三名工程”,加快“名师培养”步伐。一是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和考核细则,对名师培养工程细化和具体化;二是开展“济水一中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建立专门的教师成长电子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科学规划,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三是实施“德育导师制”,学校结合“名师培养”目标,建立了规章制度。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成就后进生的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四是开展“同课异构”,深化“三环自主教学”,打造高效优质课堂,为名师培养搭建课堂展示平台,张扬名师个性魅力。
思礼中心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着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名师培养奠基。一是方面外出加大外出学习交流的力度,差走不足。二是完善机制,出台措施。他们先后制定《思礼中心校打造和谐有效课堂实施方案》、《思礼中心校“和谐有效课堂”评分细则》,确立了“教服务于学”的教学原则。强制规定了每节课的讲授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三是搭建平台,集中展示。定期开展研修交流活动。
三、名教师培养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重方案,轻实施。在名教师培养工程时尚过程中,各单位都在制定方案,制定标准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想了很多办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落实,有些甚至无法得到落实。这不仅造成了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也对今后名教师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重活动,轻课堂。有些单位在名教师培养工程中只注重轰动效益的活动宣传,但在活动结束以后一切照旧,所在单位教师日常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并没有丝毫改观。这种重视宣传活动而轻视日常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教师参与名教师培养工程的积极性。
3、重结果,轻过程。各种赛事获奖人员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该单位教师素养的高低,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过分地强调,宣扬获奖情况,而轻视日常教师素昂的提升,则是目前名教师培养过程中又一种常见现象。因为,赛事获奖要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且受益面很小,并没有绝对的代表性,这种过分关注获奖结果,而放弃对全体教师培养的发作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4、重选拔,轻培养。选拔出优秀教师组团培养而放弃多数教师素质的集体提升是目前的有一趋势。我们需要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但我们更需要多数教师都“富起来”。对于专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欠发展教师更需要学校的培养和关注,这种典型的“短板原理”没有得到部分学校领导的关注。
5、重管理,轻关怀。名教师的培养除去相应的学科素养的理论知识以外,更需要人文的关怀和支持。而一些学校,过分相信制度对教师的约束力,而忽视领导对教师的亲和力。造成了“即便拿钱也不愿干活”的局面。严重者甚至出现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严重不足,优秀教师不愿干,一般教师不能干的工作局面。
6、重行政,轻规律。加强领导是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保证,也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但是在学校,特别是教育这个特殊的行业里,我们的行政指导必须在教育规律的范畴下慎重的进行。否则,很可能出现“好心做坏事,好事办不好”的尴尬局面。比如学校关于促进教师展业成长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是否与我们设计的初衷相一致?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制约了我们很多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步伐。
三、下一阶段名教师培养工作的设想
1、提倡教师利用暑假期间,进行专业大阅读活动,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学习型假期。具体做法为:在网上发布倡议书,并列出推荐书目,供教师自主选择阅读。
2、抓住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继续深入开展优秀教师课堂教师展示活动,争取每个乡镇承办一期。同时,积极筹划高中、职高学段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具体做法:在每期展示活动上,适时加入所在地校长管理展示活动,达到在单位时间内集中展示中心校三名工程的阶段性做法。
3、设计策划为期一个月时间的首期名教师培养对象的选拔活动,按照科学、公正、合理、实效的原则,选拔50名左右的培养对象并统一组织参加国家级理论研修学习活动15天。
4、学习结束后,统一建立“济源市名教师成长工作室”,集中展示本名教师培养工程的阶段性成果。附: 名教师培养对象选拔活动的初步设想:(10-11月上旬)
1、报名:采用推荐上报与自主上报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更多教师参与到名教师培养对象的选拔活动中来。
2、笔试:该环节目的有二:一是考虑到报名人员过多无法逐一听课;二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的理念。占30%的分值。
3、业绩条件:工作以来有关专业论文及课堂教学获奖证书均列入积分范围。该项分值占10%
4、复试人员确定:笔试+业绩条件,按1:3的比例确立人员
5、课堂考核:分为两部分:一是对随堂课的评判。
第四篇:“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
教育科研专项课题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教育科研专项课题(以下简称“专项课题”)的设立旨在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完成课题研究的规范程序和严格训练,提高“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的科研水平和理论素养,进而提升校长、教师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专项课题的申报范围适用于被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确定的“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
第二条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教育科研专项课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适用于承担专项课题的工作对象。
二、申
请
第三条 凡列入“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后备人选”的对象均可申请专项课题。专项课题每年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为当年5月下旬的所有工作日。过期当年不再受理。
第四条 专项课题以结合实际工作、本职工作的应用性研究、实践性研究为主,以个人研究为主。若是合作项目,申请人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在研究中承担主要研究工作,须引导申请对象注重教学、深入课堂、注重管理、关注教师、关注学生,结合工作进行实践反思、经验总结、实验探索。第五条 项目申请人需填写《“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教育科研专项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完成方案设计,并对完成研究的基本条件作出明确分析。
第六条 项目申请人所在单位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对申请书进行全面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加盖公章,承担信誉保证。
三、评
审
第七条 专项课题严格按照资格审查、专家评议、综合平衡、领导审定的工作程序进行评审。批准确立的项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达任务。
第八条 专项课题实行两级管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管理部门对批准确立的专项课题实施管理,定期组织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凡对研究计划中重要事项作出调整,需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管理部门报告,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九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管理部门将通过公报、报告等方式及时公布全市专项课题的研究状况及管理工作。对于不能履行正常研究的单位与项目,将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改正,也可视情况撤销项目,收回研究经费。
第十条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院需对专项课题加强常规管理。
四、鉴定与验收
第十一条 凡被批准确立的专项课题研究期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管理部门需对研究成果进行鉴定,并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验收。项目完成后,承担人应及时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结题报告,并提供成果主件、主要附件及相关材料。鉴定验收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并确定评审专家人选。鉴定验收可采用通讯评审或会议评审的方法进行。合格的成果将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管理部门颁发结题证书,并参与上海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的评选。优秀的成果也可向“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办公室”提出申请,视情况为其提供出版资助或结集出版或提供延续研究的经费。鉴定验收不合格的成果将限期修正补充。
五、经
费
第十二条 凡批准确立的专项课题,由“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办公室”和申报对象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提供相应资助经费。
第十三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名教师培养工程三年攻坚计划4
二七区教育体育局
“名教师培养工程”三年攻坚计划
(征求意见稿)
总体目标:争取用三年时间培养500名各梯次名教师,30名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专家团队,并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实现我区名优教师持续、集群发展,形成富有二七特色的城乡教师一体发展和名教师培养模式,打造知名教师教育品牌。
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以提高全体教师的四项基本素能(师德水平、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为前提,以培养名教师为重点,以提升教师反思能力为抓手,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依托,在加强对现有名教师的管理和提升的同时,加大对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引领力度,不断提升我区教师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实现名优教师可持续、集群化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和教育专家,提炼富有二七特色的名师培养模式。
实施策略
一、建立一套科学培养模式。建立“三三培养模式”,即由区名师培养中心、学区名师工作站和学校名师工作室组成 1 的教师成长三级服务平台,由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核心成员和发展对象组成的教师培养三级发展梯队,由合格名师工作室、优秀名师工作室和示范名师工作室组成的工作室三级攀升机制(见附一:《“三三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图》)。
二、抓好两个重点发展团队
(一)、加强对现有各级名优教师的管理。组建二七区名优教师人才库,聘请全国知名专家对省级以上名优教师进行直接指导引领,同时省级以上名优教师聘入区名师培养中心,市级名优教师选入学区名师工作站,区级名优教师担任学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校级骨干等原则上全部进入名师工作室,依托“三三培养模式”,层层带徒签约,加强管理,在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同时,实现自身提升。
(二)、加快对具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的培养。组建二七区最具发展潜质人才库,结合实际情况,分批次纳入名师培养体系,制订发展规划、签订发展目标、提供发展机会、搭建成长平台、实现梯级攀升,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
(见附二:《教师梯级攀升图》)
三、夯实三项名师培养工作
(一)、通过教学反思,使教师整体实力增强。不折腾、不动摇地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为抓手,通过召开高规格的动员会、高层次研讨会、高水平经验交流会和大规模成果展示评比会等,营造反思氛围,加强过程指导,制订考核办法,激励广大教师养成学习、反思习惯,在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理论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促进全体教师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力争2011年让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2012年让反思上升为教师的一种境界,2013年让反思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见附件三:《反思精选上传流程图》)
(二)、通过强化培训,把教师的“短板”补长。依据省、市名师评选标准,主要从师德修养、理论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等方面梳理重点培养对象的弱势项目,通过指派导师、签订发展目标责任书、加强针对性的学习与培训、落实培训效果等措施,确保培养对象在整体提升的同时,将短板被长,弱项补强,快速有效提高培养对象“硬实力”。(见附件四:《二七区名教师培养对象发展评价表》)
(三)、通过引领推介,把教师的名气做响。组织培养对象参加高层次培训、高水平论坛,外聘知名专家引领指导,提高培训起点。建立人才库,成立讲学团,拓宽推介渠道,为二七名师外出讲学授课搭建平台。在全国知名网站,分类建立二七名师博客,提升二七名师知名度。出版二七教师精品博文和反思集,形成富有影响力的教育教学成果。加强媒体宣传,全方位提升二七名师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完善四项必要保障
(一)、专家引领保障。组建“二七区教师专业发展指导 委员会”,聘请省市领导、知名专家对我区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政策和业务指导,把握发展方向,提高培训质量和发展速度。
专家顾问:…… 业务指导:……
(二)政策支持保障
名师培养中心人员不再实行“坐班制”,且每周有两天自主支配时间;学区工作站人员每周有1.5天自主支配时间,工作室成员每周至少0.5自主支配时间,为参加学习、研讨,撰写、修改、精选上传反思博文,下乡、下校对培养对象和工作室工作进行指导培训等提供时间保障。达到区级名师标准的教师统一在区名师培养中心备案,经批准后可外聘讲学授课。
每年拨付专家讲学、发放学习材料等经费10万元;按照每年人均8000元标准对重点培养对象外出学习给予经费支持;每年给予培养中心人员科研经费2000元;对优秀学区工作站每年给予6000元活动经费补贴;对于优秀名师工作室每年给予5000元活动经费补贴,示范名师工作室每年给予10000元活动经费补贴。
(三)网络平台保障。改建二七教师教育网站,依托网站交流教师优秀教育反思和博文,展示培养中心、各工作站和各工作室活动,实现对名师各项培养工作的督导、激励和评价,通过网站扩大我区教师和教师培养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统筹协调保障
教研室负责对“名师培养工程”日常业务工作进行管理指导,与各级名师培养管理机构研究、商议、布置工作任务,教研员要把组织教师依托名师工作室开展研修纳入教研工作计划,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群组的专业研修活动指导,使名师各项专业研修活动得到有效引领,推进名师工作室工作扎实开展。进修学校要将名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计财科要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为“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经费支持,负责相关经费的落实及经费使用情况审核;督导室牵头,教研室、人事科、进修学校等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名师培养及周期评估考核,并纳入评优晋级等考评体系。学校各级职能部门要从课时安排、工作布置、外出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为名师工作室更好地开展工作实行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