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练习题
师德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练习题
一、填空
1.教师经常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向学生提供专业服务,这就是教师的奉献精神。
2.“人在朝廷心在汉”是教师缺乏事业心的表现。
3.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
4.教育服务归根到底是一种道德服务,自然会向教师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
5.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形成人格。
二、判断
1.教师搞有偿家教,既可以帮助差生提高成绩,又能增加教师的收入,应该提倡。(错)
2.教师人格的水平要求是比较高的,当你选择了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你必须接受这种要求(对)
3.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对)
4.善于观察学生的能力是教师整个教育能力结构的基础能力(对)
5.教师的个性品质不会影响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错)
6.教师在课堂上的道德表率作用远胜于口头上的说教和要求(对)。
三、简答
1.什么是师德?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师德失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1.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2.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3.缺乏热情与爱心--对待后进生冷漠无情4.物欲熏心--经不起金钱诱惑。
5.形象扭曲--师表意识淡薄。
3.教师的专业伦理精神包括哪些方面?
1、要有服务精神
2、要有奉献精神
3、要有敬业精神
4、要有协作精神
5、要有以身作则精神
4.做一名教师应该如何发展思维能力?
1、教师要富有好奇心,培养创造性的动机。
2、教师要消除创造性思维的障碍,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
3、教师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掌握思维的 一些基本方法
注:以下答案仅供参考。
四、论述
1、你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
一、以爱岗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的尊重
一个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勤勤恳恳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去感染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以顽强的毅力去不断追求新知,从而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征服学生;只有爱岗敬业,才会“时时在意,步步留心”在教育的过程中,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言传身教,用榜样的力量去规范学生。学生最敬重的是教师的人品。一个教师能以学生为重,爱岗敬业,视传道解惑为己任,就能在学生中形成强大的人格力量,学生就会对其敬重有加,且能自觉地接受教育和熏陶,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
二、以真挚诚恳的热情取得学生的信任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教师真心地热爱学生,才能在每个学生身上发现 1
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不同的成功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来自集体力量的快乐、来自纯真友谊的快乐。学生只有受到了尊重,体验到了快乐,才能回报于老师信任和尊重。
三、以身教重于言教来带动学生
江泽民总书记讲过:“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道德素质要求。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潮中,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尤为重要。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及严于律己、以身垂范等人格力量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联系我县实际列举师德滑坡现象的具体表现,谈谈你对此现象的看法并阐释你个人的观点。
广大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有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理想信念淡化,人生追求趋向物欲,价值标准更加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责任心淡漠,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更不能做到言传身教,教学效果下降,目前我国师德现状与教师劳动的严肃性存在明显的距离和冲突。许多中小学教师身上出现了师德滑坡现象,具体表现在(1)教师暴力行为增多,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相当严重,轻则罚站、罚跪、揪耳朵、揪头发、大手等;重则拳打脚踢。(2)滥用惩罚手段,罚款成风,迟到、旷课、罚款、违纪罚款、考分低也罚款;精神惩罚普遍,随意训斥、讽刺、挖苦、嘲弄辱骂学生。(3)责任心弱,敬业精神淡漠。(4)纵容并参与学生作弊。(5)进行学术造假,抄袭他人文章。(6)暗示学生送礼或变相向学生索取财务等。
中小学师德滑坡现象的原因
(一)外在的因素影响
1.忽视师德建设。这是造成当今师德滑坡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过分关注教师业务素质发展的偏颇,使得师资培训的主题被定格在业务素质的提升上,而师德建设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直接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下降。
2.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考试的指挥棒下,教师的眼睛仅仅盯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应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上,相比之下,育人则成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因此,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业务素质水平。这样教师自然不会把工夫放在塑造自己的灵魂上,从而造成了“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的尴尬局面。
3.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推进,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职业结构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全体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变化,这使中小学教师队伍也受到了冲击,人们急攻近利的思想日益凹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益至上的观念充斥着人们的头脑,传统的道德至上观念受到怀疑,这也使一些教师忘记了育人,也忘记了作为“学生道德的引路人”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4.社会的压力。中小学教师在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他们要比其他行业的人员承受更大的压力,有着更多的烦恼和困惑。如工资拖欠、学生难管、升学压力大、家长期望值高等,常常处在“两难”境地:一是既要教学,又要“充电”,两者难以兼顾;二是独生子女多、个性强、家长宠,管严了,担心学生离家出走或轻生;管松了,学生成绩下降,家长不答应,学校不允许,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二)教师自身的原因
1个别教师教育观念淡漠,法律、法规意识不强,在社会、学校关注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大环境下,认为只要自己的教学成绩好,就可以“一俊遮百丑”,为所欲为,诸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家长态度严厉,冷嘲热讽。其原因是缺乏师德修养。
2.不能辨证地看待“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从属上下级关系,学生对教师要俯首贴听。在这种错误的意识驱使下,部分教师忽视了师生见平等、民主、科学的人际关系的培植,导致师生对立情绪,产生了师生隔膜,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部分教师对教育教学方法的交流、研究和探索不够,忽视对成功教育方法的借鉴、学习,忽视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忽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知识得不到更新和补充,照本宣科最终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成绩下降。
4.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凡事不能从大局出发,以学校、集体利益为重,只顾计较个人得失。名利思想严重,不注意合作、配合,导致教师集体凝聚力不强,工作较为被动。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做到制度落实,内容落实,工作落实。
2.加强宣传,树立教师的先进典型。通过对优秀的教师的宣传,树立学习榜样,唱响主旋律,弘扬正气,给教师以激励和启发。
3.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改变传统观念和做法,拓宽内容和渠道,突出教师主题性,充分发挥教师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作用,从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出发,深入研究和分析产生问题的愿意,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抵制唯心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形式的伪科学的自觉性和能力,加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道德规范教育,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一发从教水平,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点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个观念。不但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能力结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要,善于教育和帮助后进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教师心理疏导机制。心理健康问题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但心理健康问题回给教师职业道德带来严重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一方面,个中小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进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轨道,对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教育人的积极性,给广大教师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团结、向上的氛围,使教师能心情舒畅,愉快工作。同时,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对学校的侵蚀,保持校园环境的纯洁。另一方面,中小学应建立教师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各种事物与现象,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前请教师的精神压力,努力给教师创建各种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
5.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和监督评估制度。根据中小学教师特点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等制度,大力表彰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卓越的单位,要依法管理教师队伍,切实把好教师入口关,保证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要依据有关法律给以严肃查处;要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向重要内容,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规范化、管理程序化、制度化。
6.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政府和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加强党风和社会风气建设,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创建优良外部环境。
五、案例分析教师体罚打耳光,每差一分打一下
1999年12月12日《扬子晚报》报道,天津市第十九中学一个教师因班上有十几名学生考试成绩不及格,便让这些学生站在讲台前,当众自己打自己的耳光。11月3日,数名学生家长联名反映这个问题。
据十九中学初二四班的学生家长介绍,他们的孩子在不久前举行的期中考试中,语文考试成绩不及格。11月2日中午放学后,班主任孙老师便将全班的同学都留下来,让这11名同学每人轮流站在讲台前,自己打自己的耳光。打耳光的次数以自己考试成绩的得分为基础,一直打到53下。如有的同学得26分,便让这个学生从26开始,打耳光打到53,并要求学
生必须打出声音来才行。
据以上案例分析:发生教师恶劣的体罚和变相体罚事件的主要原因。
体罚学生现象做为中小学校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
(1)教师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教师是可以用戒尺、鞭子任意责罚学生的,《学记》中就提出用“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明朝中央国学-国子监设“绳愆厅”,由监丞负责,对于学生可任意施行科罚。学堂所设之“戒尺”就是“严师”的象征,这样体罚自然就成了“合法”的教育手段,成了维护“师道尊严”的武器。多少年来,“戒尺底下出人才”一直作为信条而为许多人所接受。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教师把体罚这一旧学校中流行的对待学生的非人道的处罚方法作为管教学生的主要手段,认为体罚学生是教师理所当然的权力。有的教师直言不讳地说:“不打,哪能教育”。尤其是农村中的一些中小学,受封建残余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不仅体罚学生的事例多,而且性质更为恶劣。
(2)教师法制观念淡薄。《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也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但是,这些法律条款并没有受到重视。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第一,不学法、不懂法。很多教师反映,从没认真学习过教育法规,也不认为自己体罚学生是一种违法行为。有的教师说:“这样打一下有什么关系?又没有把他们打得怎么样?”有的教师说:“体罚一下学生还不是为他们好,怎么是违法呢?”个别校长甚至认为“只要不闹出人命就行,至于体罚,这还可以看成是教师负责的表现”。第二,对“法”的认识存在偏差。80%以上的教师认为违反《刑法》是违法,而违反《教育法》则不算违法。显然,教师对“法”的认识仅限于法的强制性和惩罚性,而对法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则认识不足,因而对“违法”的理解也相当片面。教师们只强调自己的良好愿望,而忽视了体罚行为本身已违背了教育法规,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见,教师对教育法规的无知与偏颇的认识是导致体罚之风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3)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除了思想认识上的差距外,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师德,素质不高也是产生体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中小学教师对本职工作不甚热爱,缺少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学生缺乏起码的爱心和耐心,尤其是对一些差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低下,教育思想陈旧,在学生管理方面常常以罚代教。还有的教师民主意识甚差,不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是凌驾于学生之上,任意地处罚学生。一些年轻教师自控能力差,面对工作及生活中的诸多压力,常常表现为紧张、烦躁、易怒、压抑,动辄就对学生施以体罚,错把体罚作为“治理”学生的一种法宝。体罚现象中反映出的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基本素质不高,师德不良的状况,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还有损于学校的形象和教师的整体形象。从而降低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影响了社会对教师的尊重。
(4)“应试教育”普遍存在。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学校只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教师身上,并将之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升学率的巨大压力迫使教师采取各种非正常的手段来对付学生。可见,“应试教育”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机制对教师产生的压力,是导致教师体罚学生的原因之一。“应试教育”的状况不改变,中小学校存在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就难以从根本上予以铲除。
(5)教育执法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的法律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在教育法律的贯彻执行过程中,虽“有法可依”,但往往“违法难究”,因此“必究”的前提是有效的监督。而我国的教育运行机制长期以来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来行使执法监督的职权,加之一些中小学领导对教师体罚学生现象的默许,导致一些教师体罚学生有恃无恐。
第二篇: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培训材料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道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教师道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等。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修养的内容是不同的,但它具有内在继承性和稳定性。
其一,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由于教师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开启心智和塑造人格,使其职业道德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联系着整个社会,联系着人类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的特殊性。
其二,教师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努力以自己的道德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道德,以自己完善的人格去影响和形成学生的人格,以自身的情操去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完善、发展。因此,教师修养具有明显的示范性。
其三,教师道德又是一种自觉的意识行为,它建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于教育劳动效果的长期性、迟效性,它要求教师要有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有长远的眼光面向未来,努力克服困难,深入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教育工作,无私奉献、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它依靠的是内心的信念,这就决定了师德修养具有的自律性。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教师道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对国家、民族和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自觉主动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既要读好书、又要育好人。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在外部力量的作用和内在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对自身各个方面素质进行提升和发展的过程。一般来说,成熟的专业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六个特征或标准:第一,专业知识和能力,即构成专业的首要标准是需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第二,专业道德,即某一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要、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和行为规范及伦理标准;第三,专业训练,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第四,专业发展,即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第五,专业自主,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第六,专业组织,即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对教师各种素质的发展和提高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是教师成长中的核心要素。
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人品质的发展。一个优秀的教师之所以能赢得人们的尊敬,除了因为教师掌握着高深的知识、是学生迈进智慧之门的引路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其高尚的品德、情愫。师德建设可以通过评价、激励、事实感化、榜样示范等来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风范,塑造理想的教师人格,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水准,不断激励教师敬业、乐业、勤业。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够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首先具备了加强自我修养、追求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能够自觉的意识到 “园丁”、“人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称谓不仅仅是一种赞誉,更重要的是社会和广大人民对教师的肯定、对教师的鞭策,从而也就能够时时地激励自己,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可以有效的调节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不会为眼前利益和小事与人斤斤计较,不会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狭隘、偏激的思想;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压力、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追求自我进步。
良好的师德修养能使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并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在学生成长中起到指导者的作用;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为此,教师要做到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增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要通过自己在思想、品德、作风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师德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对教师的言行具有约束作用。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往往在任何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从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出发,不仅在学生面前,甚至在社会的一切活动中,都注重自己的一切言行,注重自己的言传身教。因此,只有具有远大理想并不断进行自我挑战的教师才会自信、自强,才会有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自信的人格是一个教师成长成熟的标志。
加强师德修养的基础——优化自我的心理,以一个好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对待工作。
1、学会悦纳自我。
(1)、解放自我。(把心炼成湖泊)(2)、珍爱自我。(3)、超越自我。(成功者的生活信条)
2、学会阳光思考(1)、对比参照:心态决定人生。年轻的心态使人永葆青春(2)、看到拥有: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宁静至远。(3)、情绪分担:学会控制,学会倾诉,把快乐分享,别人就多一份快乐;把痛苦分担,你就少一半痛苦。(魏书生用公家的时间锻炼了私人的身体)(4)、接纳残缺: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不要苛求完美,没有最美,只有更美。(5)、不入世俗:别老是与世俗为流,那样会让你变得庸俗。(笑话:“拉链开了”)
3、学会心存感激。
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
4、学会人际交往。
(1)、学会微笑:虽不能笑傲江湖,但可以笑看人生。
学会了对自己微笑,就学会了热爱生活;学会了对别人微笑,就学会了珍惜美好;学会了对一切生命微笑,你的人生便处处充满阳光!
(2)、学会倾听:
倾听是你需要跨出的第一步,甚至有时候是仅需的一步。倾听建立起信任和理解。当你认真倾听时,你会更容易发现问题,以便引导富有成效的交谈;而向你倾诉的人们则能更好的了解自己。当你聆听别人的观点时,应当认真仔细并且不要妄下判断。如果你心里充斥着“他们应该怎么做”及“他们怎么不对”之类的想法,你就错过了领悟别人观点的真谛。
(3)、学会赞美:
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莎士比亚学会赞美吧,首先从赞美自己开始,让微笑成为你永恒的表情,然后赞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特别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父母孩子、亲友学生,让阳光成为自己每一天生活的主题。
(4)、学会宽容:人生最大的美德是饶恕。
人在社会上生存,注定要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人与人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个人的年龄、思想、性别、个性、喜好等等,决定了这个人的修养、涵养和处世态度。不可能每个人都和你一样,也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了解你、理解你。所以生活中不可能没有误解、矛盾及冲突,这时候需要我们学会宽容。学会宽容吧,学会宽容,就是善待自己。
5、学会开心工作
开心工作每一天,其实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现实中,总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观因素,每天总是带着一张乌云盖月的脸工作着,这不关是对所在的单位无益,对本人也是一大伤害,快乐与否,实际是在于你那颗心的变动。但不管你开不开心,日子总是那么悄然而过,不会因你的不开心而有丝毫的停顿,聪明的你,又怎么不会选择开心呢?我看建议给每每位老师一张写着“开心工作每一天”的牌子,戴着上课。快乐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远属于快乐的我们!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題。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滿希望与理想。要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要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教师专业成长师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須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才能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总之,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成长的前提和基础,是教师完善自我的巨大动力。只有具备良好师德的教师,才会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呕心沥血,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
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
一、讲 授 纲 要
(一)师德:教师必须承受之重
(二)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师德:教师必须承受之重
师德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道德品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资格的必备条件。自古以来,关于师德就有很高的定位,教师在道德上承担了超过一般社会成员的责任。汉代思想家扬雄把教师看作是人们道德的楷模,他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教育频道合作的一项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20,000余名公众中,有79%的人认为教师应该比其他职业的人在道德上负有更多的责任。这充分说明了教师理应成为社会道德的楷模和表率,教师本身就被赋予更多的责任。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书》。在这个建议书中提出了教师具体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不得以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成分或经济状况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视学生;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能的、最充分的受教育机会;……教师要公正地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书,对教师的职业道德问题也进行了深刻论述:“无论是教师的入门培训还是在职培训,其主要使命之一是在教师身上发展社会期待于他们的伦理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品质,以使他们日后能在他们学生身上培养同样的品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师德规范要求的重视,对世界各国的师德内容及师德规范的制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教师专业化的时代,师德也也是专业的。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六个核心内容看:“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整体。其中,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关爱学生是教师专业道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专业表达的核心任务;为人师表是教师专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这其实是将师德定位为一种“师德规范”。固然,师德是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规范,但更是作为道德实践主体的教师的一种品性和德性。师德表现为德性与规范两个方面。德性是教师对自我生命道德意义的蕴涵与表达,规范是教师对社会存在和社会规则的适应和认同。事实上,道德不只是一种外在的规范力量,而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人走向幸福生活、提升生命存在价值的基石,是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内在品性。所以,教师德性是教师自我人生的道德追求,自然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性活动的基础。
可见,道德性是教师劳动的第一特性,脱开这一点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无从谈起。其实,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既是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创造性展示,又是教师道德智慧的自然流溢;既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德行的展现。教师职业的道德特性决定了教师所传授的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负载着某种价值意义或道德意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是其专业能力的循序发展,也是其职业品质和道德人格的自觉生成,是学识与修养、能力与品行的和谐共生。
然而,在我国教师教育实践中,出现了一种技能优先的行为主义倾向,只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和教学实效,造就了一批“缺乏道德的教学能手”、“没有精神的教育专家”。把教师理解为严格按照某种计划控制、操作和生产的施工员,忘记了教师的道德人格以及师生关系的道德性所具有的重要的教育意义,消解了教师教育行动的道德性,从而使得部分教师的行动失去了道德的维度和约束,有些教师甚至放弃了自己教育行动的道德追求。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职业道德 1.“爱事业”:即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一辈子的追求,而不是当成谋生的手段。事业就要奉献,就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确信教育的力量,确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才干,都可以教育好.即使有某些缺点和错误的学生,只要对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也能把他转变好。教师只有确信教育的力量,树立坚定的信念,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在工作中不畏困难曲折,顽强而耐心地工作,收获辛劳的硕果。
2.“爱学生”:即不以学生的学习优劣、品德好坏、家长地位高低、相貌的美丑为转移。而是无条件的、平等的、一视同仁的爱。陶行知曾明确指出:“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讥讽中有爱迪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教育者、引路人,而且是他们身边的学习榜样。饱满的工作热情,永不止息的进取精神,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为人师表。只有这样,他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给学生以强有力的教育影响。
3.“爱自己”:一方面要保重身体,使自己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方面是要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要终身学习、又要做流动的清泉;既要“无私”,又要“无隐”。)
正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所规定的,教师必须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造成为合格的人民教师。我理解,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职业态度),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职业技能)。
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正确的学生观是把学生当成:“人”——“发展中的人”——“社会独立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即尊重、理解、热爱学生——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来施教——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如果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厚爱与期待,那么他将更加亲近老师,并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要求,就必然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后生可畏、罗森塔尔效应)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江西永修县黄岭村小学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上海尚文中学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湖南郴州塘溪乡五马垅小学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北京师大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2004年获得全国优秀师德标兵称号的五位老师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义务,作为教师首先要站稳讲台,能上好一门课最好是一门主课,且教学水平要高超,教学效果要好。为此,教师必须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教育原则。
1、坚持因材施教,实现人尽其才。
2、坚持启发诱导,培育创新人才。
3、坚持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以学定教、以教示学。
总之,“师德”、“师风”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即“师魂”。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与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师德不同于一般道德的特殊性。教育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育的根本宗旨是“育人”,而育人的核心是育德;教师的职责就在于通过言传身教,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在学生心目中,教师不仅被视为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而且被当作社会的典范、人类的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把教育当作崇高的事业来追求,志存高远,自觉履行“为人师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
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曾经
这样评价自己的教师身份:“要知道,我不是一个教书匠,我是受社会所信托的人。社会把培养、教育新人——未来一代人的事业托付给了我。这是我的最崇高的事业,是我的头等大事,是我的职业义务。这是我的使命。”
第四篇: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实施方案
禹城实验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高尚的德行是教师为人师表之核心,自古以来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有很高的要求,强调为人师表、以身立教,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西方则一贯强调通过教师的道德、人格感化学生,要求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教育性”。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要求教师不仅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要通过传授知识去实现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负有更全面的责任。因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知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为此,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人才保障。” 我们必需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这一基本的教师行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知识业务素质,在教育教学中,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专业文化知识和较高的教育艺术水平,努力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健康成长。为此,将师德建设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之中,使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相结合,是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前我们提倡师德建设,常常提到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种提法本身没有错,但是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却是偏颇的,正如把教师比作“蜡烛”、“春蚕”。这种奉献精神,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但不是师德核心的全部。“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德与其他行业道德的最大不同,在于师德寓于教师专业素养之中,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大道无形”,基于对于师德的科学定位和更准确的理解,我们提出“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课题,旨在把加强教职工的师德建设与先进的办学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之中,探索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摸索一个有明确步骤、可操作性强、能够使教师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的学校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符合教师专业发展要求的师德规范,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化成长管理机制,使本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
2、打造一支积极向上、充满热情、整体专业素质高的教师团队,依托市教育局“三名工程”,把培养师德标兵与培养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相结合。并力求使每位优秀教师的成长留下可资借鉴的轨迹。
3、以活动为载体,寻求师德建设与激励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法,赋予教师的专业成长以生机和活力。
4、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成长,力争教师人人有课题,根据教师不同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承担不同级别的研究课题,以课题辐射每位教师的整体工作。
5、逐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与业绩考评方案,增强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内驱力。
6、在提升教师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的过程中涵养学校文化,同时又以丰厚的文化来
哺育师生的人格成长和价值取向,从而为打造特色学校甚至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要点)
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是目前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教师实践创新的主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面对课堂教学观念和质量标准的新变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重要性的凸显,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和教学行为等都遇到了新的严峻挑战。目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和重要性的研究较多,而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的研究不足。当今社会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还要提高教师内在的专业品质,即实现教师个体专业知能与专业精神在知行范畴和道德范畴的高度统一。为此,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趋势分析(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把加强师德建设,放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之中。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及生本教育试验等过程中,依托“学案引领、分层教学”的校本研究,更好更快的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让教师从教学研究中感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使教师站在受教育者的视角上,多方位地审视自我,强化教师自律,进一步修补和完善自我,能够激励奋进,增强工作的责任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用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师德、师能水平,从而有力地促进教师素养的全面提升。本课题推行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的探索与研究,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示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建良好师德与教师专业成长和谐统一。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课题研究工作,预计达到三方面的突破:
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重建师德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根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学习为本,以学校为本,提高教师生命质量;
以问题为切入点,以自修为主,以科研为手段,以课题为载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新课程改革的需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者。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对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专业成长呈现出多维、综合发展的趋势,但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永远无法脱离道德的规范,专业伦理始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要素。师德建设作为提高教师伦理道德的系统工程,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要把师德建设放在对教师的教育、培养使用、提拔的整个环节中,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中,师德建设是一个高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应该去考虑怎样帮助孩子具有终身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他们在心理、生理上健康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我们要有着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专业观以及科学的发展观,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研修、实践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共同浸润着教师师
德的提升。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密切关系来看,教师专业成长伴随着师德的提升是一种必然的过程,实现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发展是必要的。鉴于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技术至上的倾向仍占优势,我们探索这一课题,将有助于确立全面的教师专业发展观,确保师德建设成为教师全面与综合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体化发展,也有助于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本校实际,积极探索能够促进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构建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一体化实施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这是一种思辨的提升和理性的思考。本课题研究,对于促进不同层面的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成长,寻求新的发展平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我们是一所年轻充满活力的学校,学校硬件设施完备,近几年,学校通过招聘引进了许多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不同的学校,正逐渐形成融合的氛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种培训、评比等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同时每年的教师远程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教师有积极进取意识,青年教师占主体,有一批有思想的骨干教师;班子成员团结一致,有钻研务实的精神;校长教育思想蕴积雄厚,在生本思想与合学教育方面做过研究尝试,尤其是在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教科研推动教师进步,提高教师素质,从而带动学校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所以我们学校具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需求和一定的研究基础。
因此从“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教师享受职业幸福”的角度考虑,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为着眼点,我校确定了“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研究”这一课题。这对于从根本上丰厚学校的底蕴,切实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对于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1、教师专业化
课题中“教师专业化”可以理解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成长的个体,更强调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的提高,关注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专业精神、知识、技能;另一方面是指教师的队伍的群体成长;“建设”:是指学校采取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专业”:即指教师的态度、价值、信念、知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知识系统: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2)教育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3)研究能力:教师参加课题行动研究的能力,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应用于实践中的能力。
(4)师德素养:积极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稳定的心理素质,博大的教育之爱。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建立一系列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形成良好的学校 文化氛围,使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素质全面提升;
2.学校构建符合本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自主发展的有效模式,促使教师深入到课堂 教学研究之中,在研究与反思中积极探索出具有个人魅力的有效课堂教学特色;
3.广泛阅读各类教学专著,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到教科研 中去,撰写出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
4.通过师德教育形成我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般理论、方法和途径。
七、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研究我校教师专业结构现状,探索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关因素,剖析这些因素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作用。
2.研究对教师培养、培训、评价、任用、激励等机制及其如何实施的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的研究。
3、进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探索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策略及操作模式。
4、培养、打造学校专业成长个人典型及优秀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研究。
八、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达成目标、研究内容、成果形式、负责人)
(一、)立题阶段(2013年8月)
1.制定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2.组织开题及培训活动。3.明确成员分工及职责。成果:《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的课题申请报告负责人:司泽军 高秀明
(二、)实施阶段(2013.9——2016.3)
在课题组内广泛开展课题方案中所确立的研究内容进行实践,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体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等
成果:《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系列论文,教学反思等;
负责人:王秀江 李军高秀香
(三、)结题阶段(2016年4月-2016年7月)
1、课题组成员分析课题实施过程,完成实验报告,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2、整理文件资料,接受上级鉴定评价,召开结题会。成果:结题报告,《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论文集》《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负责人:高秀明孙敏
九、主要研究方法设计
1、本课题以案例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案例研究法。选取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考察他的成长历程,从中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某些规律。
行动研究法。研究人员要和小学教师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反思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本课题以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为辅
文献研究法,收集了解国内外已有的教师各个阶段的专业发展研究成果,为本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为课题的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比较研究法,寻找小学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要求、不同特点和不同规律,了解国内与国外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同经验和做法。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健全组织,完善奖惩制度,着力构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保障体系。
(二)、丰富教研活动,壮大队伍,着力抓好学校教科研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保障经费投入,鼓舞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
(四)、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的能力。
(五)、加强教学反思,举办教师论坛。
(六)、规范课题管理,提高课题质量,注重课题成果推广,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一)、理论成果:
1、准备阶段:课题资料汇编、现状调查报告、课题研究方案。(2013.9)
2、实施阶段:研究的资料和内容汇编、研究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部分研究论文,教师博客,教师专业化成长档案。(2016.3)。
3、总结阶段:结题报告,编著《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论文集。(2016.7)
(二)、实践成果:(1)增强教师道德素质,使我校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2)以师德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力争培养一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3)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引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第五篇: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_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心得体会
张晓美
教育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教师的质量关系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坐标、知识坐标与能力坐标,它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它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师德为先,重视教师能力提升。“用生命点燃生命”不记得何时听到这句话,只感到这句话中蕴涵的那种崇高感情。做了教师之后,常常思考教师能做作什么,教师对社会能有多大的贡献?尽管知道很多溢美之辞都和教师有关。但真正自己走上了讲台,在经历了一些挫折后,心中难免有怀疑。真的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也真的是“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这种爱出自教师的职责,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在学生还对教师不是很信任的时候,只有有全部身心去爱学生,只有发自真心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因为爱从来就是相互的。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身心,才使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当听了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通过与城七校合作办学交流学习后,我的师傅罗老师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只是我,我们全校许多同事都将在这次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
以前我常忽略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通过学习后,让我了解到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日益成长。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师!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将教师比做“红烛”、“春蚕”。然而,新时代的教师不应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凉形象,教师也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生命在于创造。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构成。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师,在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也在收获,而且
是巨大的收获。因为,他能体验到双倍的幸福:向学生所付出的积极情感不仅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而且学生给予的回报也让教师自己感受着绵延的快乐;不仅在教学活动中享受着学生进步带来的幸福,而且在职业活动中感觉着自我发展带来的幸福。
可以说,只有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值得自己奋斗的事业,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个人幸福生活和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教师才能心中始终充满爱心,体验到爱意。才能感到工作着,是美丽。
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
现在我知道了,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有的,需要提高能力必定离不开教学实践过程,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将素质转化为能力。经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并创造出业绩的过程,总结自己,明白自己的基础不太好,平时对这方面的学习也比较少,有时在完成工作时还会遇到阻碍,这样也导致自己的专业成长水平缓慢。因此,我必须努力学习进取,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认真研究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按教书育人,提高教书育人的自学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多阅读,多思考、多反思自悟,相信自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