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师评价讲稿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与发展性评价
理想的课程需要理想的教学,理想的教学来自理想的教师,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在新课程环境下,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平常又繁重,既凸显又持续的一项任务。我们的教师队伍经历了多次的课程改革,理念的实践,思想的洗涤,行动的尝试,用质疑和探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进步了、发展了。但我们的教师长期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工作,职业性格不少已经“钙化”,一下子改变谈何容易,要想“软化”,就必须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专业成长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课改”把我们叫醒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已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或教案,去充当完成知识传授的“技术员”。面对新世纪对教育的挑战,教师理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探索者、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唤醒自己的成长意识、生命意识、成功意识,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师。课改实践历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促进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发展 ⒈ 树立专业成长意识
教师必须树立专业成长意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做到“德高为师、学高为师、技高为师,身正为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不能只是“一桶水”,而要变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自身的专业成长方式,努力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文凭只不过是一张“旧船票”,持着它不能登上时代发展的“新客船”,认识到“学习是教师成长的保鲜剂”,只有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一个相对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必须信守教育理想,以学生发展为前提,强化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扎实以及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能力需不断提高。在每一个专业成长的环节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努力追求每个目标的实现,诚心体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无止境”的境界与乐趣,体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自豪感和幸福感。⒉ 更新教育专业理念
教育学原理及教育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定的教育行为取决于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当教育思想和观念没有实现真正转变时,任何改革措施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重现为基本目标,把教学过程理解为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和模仿、操练、背诵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教学目的,不再以知识学习为唯一目的,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提高科学素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课程改革呼唤“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平等的对待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激活,教师的魅力就在于吸引学生热爱学习。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达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境界,要尊重学生的权利,逐步构建起以平等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与学的核心,让每一个学生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持续发展目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同时也让教师享受教育。
⒊ 营造专业成长的学习氛围
教师专业成长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终身学习的主观内需。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不断更新,但我们还不能任其自然发展,要经心设计,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氛围。空洞的说教不如生动的现场观摩有效,被动的接受不如主动的探究有力,外在的压力不如内在的需要持久。营造学习的氛围主要是促进内需。首先,要给教师做好成长总体目标的设计。如在学历上要强调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在教学工作上要引导从守摊型向开拓型发展;在教研层面上鼓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在业务进修上,从终结型向终身型发展;在学识水平上由教书匠向学者型发展。著名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说过“一千个教授不如一个大师”。教师的专业成长目标要向大师靠拢。
其次,是要有不同层面的具体动作要求。对老中青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方面要实施“三抓”,一抓老教师优势和潜能的发挥,“盘活存量”;二抓中年教师的提高,“挖掘能量”,三抓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激活质量”,缩短新老过渡期。
在方式方法上可以灵活多样。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可采取“与文本对话”、“与同事对话”、“与大师对话”、“与学生对话”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师徒结对,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到“四个三”。即一是过好“三关”:师德师风关、教学基本功关(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关;二是学会“三课”:上课、听课、评课;三是练好“三字”: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四是读好“三书”:教科书、专业基础理论书、教育理论书。还可以实施青年教师培养的“三个一”工程:每个青年教师每个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写一篇读书笔记,上一节研究课,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要结合青年教师的特点增加挑战性的活动,如进行教学大比武活动;结合信息技术开辟网络论坛,博客专栏交流互动;结合校本研究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同创共享,互学互助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最终能使青年教师激情燃烧,中年教师杜绝平庸,老年教师克服僵化。
二、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
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人们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已经总结出加强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教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我们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机制是否完善,是否健全;而另一方面就是有赖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律师、医生等职业之所以成为专业,除了其社会地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律师、医生本身对自己以及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正确的认识,这种正确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评价。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总局教育局建立了以“教师自评、同事互评、领导导评和专家审评”于一体的教师综合评价体系。
教师自评:教师针对自身进行纵向比较,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否定。通过自评,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理论修养。同事互评: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以“换位思考”、“角色转换”等方式进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在沟通交流中坦诚地交换意见,拓展思维,求异创新。
领导导评:由领导组织导评小组对教师是否达到阶段性发展目标给予评定,对教师下一步发展作出规划,指明发展方向。
专家审评:专家对教师专业成长做出科学的审核、认定与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关于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校教育发展,激励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评价按评价目的可分为两类:传统的教师评价(奖惩性评价)和现代的教师评价(发展性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以奖励和惩罚为主要目的,通过评价教师过去的表现,得出评价结果,并对教师进行奖或罚,是一种面对过去的、终结性的、自上而下的评价。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未来发展为主要目的,它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把教师评价和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融为一体,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确定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提供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以促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形成性的评价方式。
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指出:“现行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甑别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校评价制度······”。由此可见,注重教师发展,以教师发展促学校发展,是建立教师评价机制的关键。
<二>、当前教师评价模式现状及分析
从传统评价和现代评价的角度看,我们现在所运用的教师评价模式,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介于二者之间,偏向奖惩性评价。当前的教师评价,一方面,突出的是对教师以往工作的评定,强调教师工作的态度、成就、效率和效果,其结果的奖或惩。学校或评价者通过频繁使用奖励、表扬、处罚等手段来表现评价结果,确定被评价者的位置——这是传统评价方式的表现。另一方面,学校评价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教师评价的准确性,注重教师的未来水平、个人价值和伦理价值,注重长期的发展目标,着眼未来,着眼发展——这是现代教师评价方式的展现。
我们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尽管着眼科学、力求合理,曾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也出现了一些弊端。
1、评价内容单一,教育评价内容缺乏广泛性。教师评价指标里虽然有“德、能、勤、绩”诸方面的内容,但在实际评价教师工作中,往往以教师所教学生成绩的高低为主要工作,来衡量教师工作的好坏。如:要求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但很少关注教师教学中的创意意识与举措,更没有这方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或指标、方法模棱两可,无操作性可言。
2、评价方法单调,缺少科学性和多样性。一是忽视过程评价,二是注重终结性评价,评价教师教学工作时只注重考试结果,很少对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给予评价和指导;三是注重对数量的检查而忽视对质量的评价,过于重视对计划、总结、记录等资料方面数量的考核,而过程、质量的评价只限于简单的教育表象;四是只注重学校和领导的评价,而忽视了教师的自评、教师互评以及家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现行的这种评价方式易形成评价者与被评者间的对立,会造成教师对校长、学校工作的“反评价”,或 “消极情绪”。如:学校侧重于用成绩评价教师,教师就会搞题海战术,而无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出现有违职业道德的言行;甚至会引起教师与学校、与学校领导之间的不愉快,产生消极、低触情绪。
3、评价忽视了导向、改进和激励功能,过于程式化。在评价中,教师大多处于被动接受检查和被评判的地位,工作的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在评价中,我们常要求教师都要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完成哪些计划和工作,在教案编写、教研活动、课堂教学等方面往往是要求严格,检查泛泛,缺少一个科学、实效、民主的环境与指标。教师很多时候疲于应付例行检查,在评价过程中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机会。评价反馈更是意见笼统,对教师在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批评的多,指导的少,不能根据实际问题,帮助教师分析原因,研究对策,达成共识,缺乏评价的可信度、实效性和激励性。
4、评价的结果是关注教师过去成绩的多,指导教师未来发展的少。评价结果通常是根据量化考核的结果对教师进行分等排队,并与职称评定、评优树模、教师聘任等挂钩。考核成绩高的教师受到表彰或奖励,成绩低的教师受到批评或处罚,很少关注教师的发展领域、发展优势和发展潜能。
5、不注重教师评价结果的应用和反馈。教师评价结果的运用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是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重教师评价结果的运用,对评价结果要进行纵向比较和综合分析,评价者和教师要充分地交流沟通,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关心的态度,具体指出教师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避免只给教师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的结论。
评价机制的这几个方面,均不利于发挥评价对教师的导向、激励和改进作用,直接影响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教育的当前发展。
<三>、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
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必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正好符合这三个“有利于”精神。
1、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征
第一,发展性评价是促进教师发展,而不是对教师进行奖惩的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帮助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发展计划,促进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与奖惩、得失挂钩。对学校管理者而言,奖惩不是目的,而提高教学质量才是根本的出发点。因此,发展性教师评价既切中要害,又顺应了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潮流。
第二,发展性教师评价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它不仅注重教师个人的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教师和学校的未来发展。学校根据教师评价的结果,确定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向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培训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第三,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机制,而不是终结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动态监控,既关注教师原有的教学水平,也关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四,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的机制,而不是终结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它强调全员参与,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交流、沟通和协商,获取全面、真实的教学信息,为教师的个人发展献计献策,并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2、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原则是人们基于对发展性教师评价规律的认识,对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的基本要求,或者说它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活动所依据的根本法则和准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除于具备教师评价应有的科学性、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激励性、民主性、改进性等原则外,有自己的几条独特性原则。
①发展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将立足点放在教师的未来发展方面,评价的根本目的已不再是为了奖惩教师,而是为了促进教师和学校未来的发展。
②方向性原则。指对于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有利于端正办学方向,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在评价中,必须对每个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教书育人和教学能力、工作效绩作出公正、准确而又全面的价值判断,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③全面性原则。即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全员评价是指面向全体教师,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少数不称职教师,也就是说,包括领导和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都要接受评价;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④主体性原则。主要指被评价者的主体性发挥问题。在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师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使评价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使评价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
⑤双向性原则——发展性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的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务必是一种双向健康过程。同时,发展性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
⑥可行性原则。教师评价方案、实施、结果处理和结果反馈都要切实可行。在当前,开展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尤为重要。但要处理好科学性与可行性的关系,其指标和标准一定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一定要取得教师的认同,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要让教师明了。坚决杜绝“为科学而科学”的教师评价方式,否则再科学、再完善的评价方案不可行的,也是无法实现评价目的的。
3、发展性教师评价途径
现代的教师评价体系把教师看作更主动和更专业的主体性角色,而且通过使用以下方式促使教师主动参与评价:
一是实行档案袋评价。由于有许多的教师评价信息。这些评价信息是很难通过观察得到的,因此为了收集到全面的评价信息,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进行个人档案袋的整理。
二是开展专业性的评价面谈。本着关心教师成长,关注教师发展的原则,专业交谈能够促使教师对实践及各种教学行动进行反思。因此,教师评价体系设计的一个程序就是鼓励教师通过评价性谈话来反思,这样的谈话通常是在上课之后,教师和评价者进行沟通性的谈话,教师在面谈时通过出示备课笔记、分析学生学习活动、回顾教学活动等的教学资料进行反思。
三是查看学生学业成绩。学校的目的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虽然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教师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学生成就的主要因素。评价通过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情况和已取得的成绩、成果、成就,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促使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4、发展性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①教师自评表 ②教师互评表
③学校(评价小组)评价表 ④学生评价表 ⑤家长(社会)评价表 ⑥专家审评表 7评价统计反馈表
三、做好教师专业成长评价
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注重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评价的负面效应,使评价的功能直指教师本身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划分等级,而是为了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生更好地成长。有专家提出,教师的专业成长评价制度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教师评价体系。这一新型的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职业道德、了解和尊重学生、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交流与反思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以教师自评为主,强调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这就为我们改革教师评价体系作出了明确的指导。
总之,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的研究,提高教师评价的意识和评价的能力,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评价能力的提高也会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发展体系,只有将教师的自身特点、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相结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分段实施,分层进行,经常对教师提出不同的专业成长发展要求,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目标的最终实现。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新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师评价制度,他在我国还处于宣传和介绍阶段,还未得到有效的建立和实施。因此,具体实施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研究。但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一定能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同时这种教师评价制度也一定能为促进我国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宋鑫 3013212076 摘要: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奖惩性教师评价即行政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行政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特点,揭示了教师评价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师评价改革要考虑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在原有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强调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教师评价负面影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词:教师评价;行政性;发展性;教师专业发展启示
现代教育评价起源于被誉为被美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美国教育家泰勒(R.W.Tyler)。泰勒在1934-1942年进行了“八年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他所提出的相对系统和完整的评价方法体系与原则证明了教育评价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至此,教育评价才正式成为一门科学,教师评价则是教育评价中相当重要的内容之一。教师评价,从目的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也称行政性教师评价;二是发展性教师评价。
一、两种教师评价的特点
(一)行政性教师评价
1.行政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它为了方便对教师的管理,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往往把评价作为奖励、表扬或处罚教师的一种手段,它是而向过去的,特别注重教师在评价之前的工作表现。通过评价,一方而要表明教师是否履行了应有的工作职责,其工作表现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另一方而是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奖励或惩罚的条件。
2.行政性教师评价强调学校目标的实现。它强调对教师的管理和领导者的权威,注重考察教师的成就、效率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组织口标。但是行政性教师评价往往以奖励和惩罚为目的,通常只注重教师过去的工作表现,关心评价的最终结果,难以使教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易引起部分教师的抵制甚至反对,有时还会影响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3.在评价组织上,传统的教师评价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仅仅把教师看成评价与管理的对象,缺乏评价者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评价者不向作为评价对象的教师或只向少数教师提供评价结果的反馈信息。由于大部分教师的工作表 现既不符合奖励的要求也不够惩罚的条件,因而,评价结果只能引起少数人的反应,而不能引起全体教师的重视,只能调动部分教师而不是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行政性教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刺激了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越来越难以适应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针对教师评价过分注重奖惩功能而提出的,强调评价与奖惩脱离,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教学目标。
1.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关注教师当前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注重教师长期的发展,通过实施教师评价,了解教师现有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表现,根据教师现有的基础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指导或提供进修的条件,从而提高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完善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未来发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未来发展的融合。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发展性教师评价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在对教师工作各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做出整体的客观判断。评价不仅是对教师整体素质或工作的某一方面进行的单项评价,还包括对教师整体素质与表现所进行的综合评价。评价不仅涉及到教师教学状况的完成情况,而且还涉及教师的未来发展规划。
3.评价主体沟通的双向性。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都是评价的主体,他们以信任和合作为基础,通过对话和协商共同制定双方认同的评价目标和发展计划,共同承担事先发展目标的职责。在评价中要重视教师主人翁精神的发展,强调教师的自我评价作用,强调评价中各种信息的交流与反馈,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
二、两种教师评价方法的区别
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所以行政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以奖惩为目的,后者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前者关注的是教师工作行为的结果,后者关注的是教师素质发展的过程。行政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不同管理理念的产物,是管理科学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发展性教师评价是在批判和继承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不排斥行政性教师评价中的科学合理的因素,而是克服和改变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局限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三、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功能
(一)正向功能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工作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导向、激励、推动作用。教师评价作为教师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我国学者也认为评价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以建为主”。教师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还需要教师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教师评价具有反思功能,引发教师的反思行为,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负向功能
1.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使绝大多数教师产生非常担心、惧怕甚至憎恨的心理,缺乏一种安全机制。他们担心和惧怕自己会受到误解,担心自己不再被别人信任,担心不了解评价者,担心评价者不能胜任评价工作,担心教师评价制度成为解聘劣质教师的依据,担心教师评价出现人为的偏差。
2.降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层次。心理学家阿布拉汉姆·马斯洛认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在教师收入和社会地位日趋提高的环境中,教师更追求自身的发展,以实现自我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把个人能力充分发挥的愿望,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并有所成就。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评价结果只与最终的奖惩直接挂钩,这样的评价失去了了普遍的激励作用。罗素曾说,“我们并不认为工资是主要的激励手段。真正的激励是出现于员工感到自己有所贡献的时候”。3.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阻碍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很长时间以来,在基础教育“应试”倾向的影响下,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被简化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受“考试分数决定论”的评价制度的制约,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由此可见,传统教师评价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产物,又在很大程度上使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得以强化和巩固。而且传统的教师评价,导致广大教师仅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敏感,对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素质很少关心,对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这往往使他们难以更新学科知识,难以及时掌握学科前沿,更难学习和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因而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观念等也难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这些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
1.适应教师不同的发展需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要分析教师的不同需要,为教师设置看得见的目标,让他们感到有动力。例如,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专家型教师分别着重于教学技能、教学策略、教学理念、教学科研
的反思。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应当构建多元性评价体系,将绝对标准、相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相结合;定性、定量与模糊评价相结合,提供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有的放矢,促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2.不应过分夸大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作用。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实施需要一定的投资力度,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需要接受一定的专门培训,但实际情形却由于其标准的模糊性、目的性差和“温和性”,过于注重评价过程而不太注重评价结果;过于强调教师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奖惩不免有失客观公正,从而难以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过于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容易出现教师评价的报喜不报忧。
3.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教师长期的专业发展。现行的教师评价更多的从教育管理者的价值需求出发,更多地采用对教师职业行为结果的总结性评价,以便于对教师的鉴定和分等,评价的结果作为评价的终点与教师的奖惩、选拔相联系,直接关系到教师职位的升迁和发展前途。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伤害了部分教师改进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将教师的注意力引向了对短期效果的追求,而对有助于职业长期发展的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不予关注,违背了评价之原旨,而且影响了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团结,甚至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4.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无论是企业、公司还是学校、医院,任何组织一旦形成和谐的组织文化,就会对该组织的运作和发展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要求学校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健康向上的学校氛围: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工作中能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获得教师和学校的共同认可;人际关系和谐,干群关系融洽,教师在一种充满信任的环境中愉快地工作、学习和进步;教师享有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基本上是为确定教师升迁或惩罚服务的。这种评价所依据的价值理念中的优劣标准直接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意志,间接服从于社会利益按贡献等级分配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建立在“奖惩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教学效益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的假设之上的,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和上级行政部门对教师群体的调控,基本功能是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评价的方式是考核教师任教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这样的制度下,名利的分配成为评价的直接目的,在为平衡利益服务的基调下,功利主义和局部效应的需要难免会使教师评价产生巨大的副作用,以至于影响教师群体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干扰教师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阻碍教学改革的进行,阻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虽然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需要改革,大赛教师评价改革要考虑我国现行 教育体制,任何一蹴而就式的改革反而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伤害。改革需在原有行政性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循序而进,强调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教师评价负面影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2]张翔明.一种新的教师评价观:发展性教师评价[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01).[3]周燕萍.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的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2005(01).[4]路晓倩,施耀凯.试论教师专业发展与发展性教师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5]司福亭.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4).
第三篇:教师自我教育能力评价
【教师自我教育能力评价1】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政治笔记与理论笔记。新的教育形式不允许我们在课堂上重复讲书,我们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所以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注意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小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在工作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为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不但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到各地听课学习,平时,经常查阅有关教学资料。同时经常在课外与学生联系,时时关心他们,当然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须在以后进一步的努力。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教师自我教育能力评价2】时光飞逝,一年的光阴伴随着盛夏的脚步悄然而逝。过去的一学年中,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正确指引下,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浸润着收获。现结合一年来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做以下总结。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从上岗第一天起,我便深切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之重大,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水平,是我的首要任务。
一年来,作为新教师,我深知,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有些许收获。因此,唯有勤勤恳恳地工作,才能尽早站稳讲台,并在教师这片领域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一年中,我我本着全心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实施爱的四有,关爱学生,真诚奉献。每天踏实工作,在实践、探索与反思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首先,在学科方面,我每天坚持听读英语,每周定期与外教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以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和限度为基点,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登上三尺讲台,组织课堂教学,并围绕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夯实基础,着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在听力、阅读、口语、思维、表达等各个环节的训练与提升,注重课堂教学实施的有效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同时,积极参加学校教研活动,通过观摩、听课、学习、对照、反思等活动,不断汲取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自己的缺陷,找准提升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如今的时代环境里,一个人的知识犹如一粒浮尘,要想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必须不断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工作以来,教学中的活动与任务有时让我颇感压力。因此,我深感加强学习与反思对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年来,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也由当初的焦躁慢慢磨练成现在的沉稳。
在积极主动地向优秀老教师学习的同时,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道路,自身实践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抱着教育工作者的崇高感和使命感,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以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来回报华山学校对我的培养。
第四篇:教师专业成长讲稿
教师专业成长讲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深知许多人是不太喜欢听报告、讲座之类的东西的,君不见出去学习,听课时人满为患,报告时走了一半,会场上稀稀拉拉,效果是事倍功半。即使是全国知名教育专家讲座有时也会遭受如此境遇,何况我是一个无名小卒。所以,大家不要对今天上午两个小时的学习抱有多少期望值,如果我讲的一个策略能得到你的认可,就不错了;如果有一句话,能拨动你的心弦,就很好了,如果有一种理念能植根于你的心中,那就不得了了。好,言归正传,进入今天的话题——走向专业化。(尽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口号喊了好几年了,但是我觉得许多一线的老师对此并不了解,缺乏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行为,而这对我们老师来说又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板块
关于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这个词是一个泊来品,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提出教师专业化的口号,指出教学要从行业转换为专业,培养教师达到专业化的标准,进而提高教师教育质量。而今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 也是我国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它包含双层意义: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过程,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教师专业化的标准
要判断一种职业是不是专业,就要看其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以及“专业化”的程度如何。当前学者们对于教师的专业标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在众多的观点中却包含了教师专业的几个核心标准:
(1)专业服务。服务是一个职业的根本要求,尤其在西方更是把服务放到了专业标准的首要位置。(我们教师专业服务的对象是谁?学生。服务的内容是什么?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教育教学活动。我认为服务学生的意识是专业化教师的首要标准。一个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不强,哪怕他就是被评为所谓的名师、学科带头人,也不是专业化的教师。我认为一个普通老师的价值在于他培养的学生怎么样,而不是看他发表了几篇不值钱的文章,上了几节花拳绣腿般的课。如果让我来选老师,当然最好是服务意识强、科研能力强的老师,但如果不能兼顾,我宁愿选择那些责任心强教学质量高、实实在在的老师,而不是那些服务意识差,教学质量一般的名不副实的所谓的名师。)
(2)专业技能。这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训练,是任何一个职业想成为专业的基本条件。
(3)专业自主。这是专业的关键因素,其核心是掌握相应的专业权力。我们现在的老师有没有专业自主,有,但还远远不够。你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教学吗?你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吗?
(4)专业制度。这是专业的外在保障制度。如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5)专业伦理。这是专业的内在约束机制。如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的学校关于师德方面的“十要十不准”“八要八不准”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以上都是理论上的概念、理念,回到现实中来,看看我们的老师有没有给人一种专业化的形象。答案是否定的。
三、教师形像
教师给人以专业形象了吗。社会上有很多大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做家教,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并非师范专业,但是有的照样受家长欢迎。以前(包括现在)许多学校都有临代教师,高中毕业甚至初中毕业就可以从事教育工作,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不能像医生那样给人以专业形象?为什么人们都以为只要有知识就能当教师?一个职业的专业形象到底是靠什么树立起来的?
职业的专业形象不是由职业本身赋予的,它是由一群具有专业水准的工作着的人赋予的。
尽管学生、家长和社会都称我们为“老师”,但如果我们不能以行动赋予教师专业形象,教师专业形象不会有实现的一天。教师的专业形象是由教师的素养、教师的文化、教师的气节、教师的胸怀、教师的智慧等诸方面综合形成的。
爱默生曾总结这么一条人生法则:“你要做到让世界需要你,这样,人们才会给你面包。”这话非常深刻。我们不妨这样问一问:“世界需要我吗?”“我的‘面包’在哪里?”检验的标准倒也不难,就是看看你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否可以被人替代。假如你行,他也行,那么,你的“面包”时刻存在被人拿走的危险。反过来,如果你非常优秀!非常专业!当你专业到无人能替代的时候,你便可以说:“世界离了我,地球就不能转动。”那么这块面包就永远属于你。
没有专业素养,就没有专业地位;没有专业能力,就没有专业报酬。
教师要不跪着教书,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要潇洒地活着,就必须树立专业形象,展现“专业精神”。教师要靠自己拯救自己。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努力地走向专业化。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飞得更高,更远。
四、专业化的老师形象
在我看来,一个具备教师专业水准的人应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心灵的力量。在他心灵深处,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于教育,不管刮的是什么风,他都能始终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地前进。这种心灵的力量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珍贵。
2.具有情意的关怀。教师应当是一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孩子是稚嫩而敏感的,不经意间就可能被伤害。一旦伤害了学生的情感,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便是一件了无生趣的事。教师的情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感情。有了这种美好的情意,教育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师生之间就会涌动着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
3.具有人格的熏染。教育是一种影响、一种熏染。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应当是人格高尚的人。他对人世的看法,对困难的豁达,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理解,对事件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对丑陋的鞭笞,他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业的品质,纯净的心灵,都将清晰鲜明地印刻在学生脑中。教育不全在课堂上,也无法用考试来衡量。一个失去人格的教师,一个只在知识考试里挣扎的教师,其人格是不完整地,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对学生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构建健全的教育人格,是教师专业涵养的重要内容。
4.具有文化的气质。教师应当是先进文化的杰出代表,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每一个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必定是个读书人,也只有不断读书,把读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师才是永远的人师,才能永远走在文化的前沿,才能展现一身的文化气质以及教育的儒雅。教一辈子书,读一辈子书,踏上讲台,即便随口说几句,随手涂几笔,讲台也将因此而染上文化的光泽。
5.具有实践的智慧。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学生喜欢你吗,喜欢你的教学吗,你的教学具备这样的特点吗:用时少,负担轻,质量高,学生素质全,发展后劲足。可以肯定的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个睿智的,平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五、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
1.教材解读能力。画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美术老师,数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数学老师,作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我校作家教师的例子),原因就在于他们不具备教材的解读能力。一个老师,其专业能力的根本点是,他阅读材料的时候能自觉地从学生的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熏陶的人文角度,难度的把握角度,坡度的设置角度去审视材料,从而筛选出最具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要素来,这种能力必须成为教师的基本功,它是区别于其他工作者的重要的能力标志。(许多好课有创意的课大多来自解读教材的独特)
2.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师生间的交往由于年龄差距、价值取向的差别,会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目前师生间的情感隔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师生无法享受教育幸福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质量。因此,把教师与学生交往能力纳入教师的基本功是十分必要与迫切的。每一个教师都要多和学生交往,在交往中掌握交往的技术,获得交往的能力。因为从某意义上说,教学就是一种交往。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全国著名班主任孙蒲远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她批评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小男孩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小男孩的爸爸有意见了,说孩子在美国读书就是这样的,老师从来没有批评过。孙老师回答他,这是中国,请你注意中国的国情。美国课堂就那么十几个学生,我们的课堂有那么多的孩子,孩子又好动,如果没有较好的课堂纪律,肯定无法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的组织管理当然不是一味简单的批评,它需要管理能力和艺术。艺术的本质是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4.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教师要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像军队首长要有处理突发战事的能力一样。战斗,事关人的生命;教育,事关人的灵魂。不同的是,教育教学中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太多。现实中,经常看到教师简单乃至粗暴地处理各种课堂上和课堂外的突发事件。一些研讨课上,我们还能看到青年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不了了之,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课堂生活质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注意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5.试卷编制能力。毋需忌讳,现在的许多教育是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开展的严重的应试教育,就像陈至立所说:“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无法回避升学,回避考试。考试已成为学校和各地教育部门当务之急的要事。(暑期中学招生明文禁止考试,但各校还在变相考试,美其名曰“面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试卷教辅资料满天飞,网络成了试卷的大本营,“印刷机”成了生产试卷的专用机,很多老师不看试题质量,拿来就用。如此下去,很多教师将不会出一张有针对性的试卷。而这,既是教师的悲哀,更是学生的悲哀,最终是教育的悲哀。让教师具备编制试卷的能力,不是要让教师从此没日没夜地出试卷考学生。恰恰相反,我们应该做到,坚决不让学生做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试卷,从而让学生省出余力去做更有益的事。(教辅资料)
不知各位是否了解以上这些对老师的要求。现实提醒我们,现在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周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是越来越短。因此,不要以为拿下大专、本科,拿下中高,教书就只是小菜一碟;不要以为在校那段时间已经完成了人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储备,不要以为这些储备已经足够应付教育人生的风风雨雨了。
第五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我们需要用到自我评价的情况非常的多,自我评价是人的自我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你有了解过自我评价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1我现任数学课教师。工作中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带领学生积极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同时也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班级学习成绩及纪律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在工作中,我早来晚归,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教以来,一直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心”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师德形象和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教育工作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面对有限的课时,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把提高教学效益当作首要任务,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课前精备,是指上课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上,特别是认真研究怎样“用最节省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促使学生最快地转化为能力”。
课上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能力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充分发挥课堂潜在功能。课后精练,是指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内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
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积极探索班级管理新路子,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较端正。倡导“严谨、求实、启智、育人”的教风,不断加强自身师德,提高业务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国家、爱社会、爱他人的时代青年。爱学生如亲人,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更大的支持,对成绩或生活情况较差的有自悲心理的学生予以鼓励和帮助,日常通过班会、团活、升旗、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竟选学生干部,树立起自强自立精神。我提出的“抬头做人埋头学习”的要求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教学中我认真的调查研究,虚心向同仁学习,不断吸收别人的经验,以丰富自己,使自己成长进步的速度快,班级管理中我能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个性,具有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具有能激发学生创造渴望的教学艺术。应该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对好质疑、好提“怪”问题、回答问题超越课本的学生,应持热情欢迎的态度。要鼓励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遵循的准则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注重研究教学规律,精心组织教学,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在教育学生时我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为目的。全面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理、原则与策略,探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规律,一是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三是能使学生养成不盲目接受、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发表见解的优良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育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习惯。并常以自己的读书行动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今,我的思路更加开阔,目标更加远大,步伐更加坚实。有决心在初中数学教学及教研中,更加辛勤地耕耘,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自己的付出在事业的追求中焕发出光华。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我评价2时光飞逝,一学期很快即将过去,回望这半年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感谢学校各领导及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过去半年的工作做一简要评价和总结。
一.工作能力方面
1.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准确的理解和牢牢的把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课堂走向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新活力。
2.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3.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了教师的角色转换、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能力。
二.业务学习方面
1.加强理论,经验文章以及纲要的学习。多学习,广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2.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
3.观摩校内优秀教师的课程,并认真做好记录和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的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取长补短。
4.多专研,做到了认真备好每节课,并钻研教材,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地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在课堂上,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5.认真做好教学反思,做到了学习总结。并认真的做好反思记录,记录自己的不足之处和待提高的部分,及时的改正,使我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扬长避短,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以夯实基础。
6.增加了阅读时间,多读书,多记录。在课余,我坚持经常看书、看报,如《青年教师》、《新教育》、《德育报》等杂志和报刊。多采集各方面的信息,不断的填充和弥补自己,提高自己综合文化知识的含金量。为了解教学方面的动态信息,还经常上网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我收获不少,无论是在和学生相处的技巧,还是课堂教学的合理安排上,我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7.提高课件制做技能,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器材,广泛的应用于教学中。
三.个人素质方面
1.不断学习和思考,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2.亲身实践,按职业道德方向去做,促进自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3.自省自检,注重个人的语言,仪表等方面的规范和端正,并不断的自我反省,更好的履行为人师表的标准。
四、班任工作方面
我对待学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善于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良现象进行耐心教育。学生不光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因此,我把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放在首位。
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本人能认真自觉遵守学校、科组的劳动工作纪律,工作勤恳、踏实、认真、严谨、任劳任怨,安心教育,善于教育,乐于教育,一心一意、一丝不苟、工作认真、主动、务实,注意效率,时常加班加点,经常不惜牺牲休息时间辅导学生。
以上是我本学期的自我评价,这学期的工作虽然即将结束,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工作,以真挚的爱,真诚的心履行我的教育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