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管理智慧沟通能力讲稿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三十一讲:沟通能力之胜任特征说明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3年5月9日
主要内容:
沟通能力是指个人或团体通过使用一定的语言技巧或非语言技巧(如:肢体动作、眼神等),促进双方信息、观念、态度或情感的传递,以取得彼此的信任和了解,从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通常是由沟通动机,沟通知识和沟通技能三部分组成。良好的沟通能力突出表现为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三十二讲:沟通能力之评估方法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3年5月16日
主要内容:
做《能力测试之沟通能力测试》本测试题共12道,每题选“是”得1分,选“否”得0分。8---12具备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你善于与他人沟通。4----7 具备一般的沟通能力 比较重视将自己或上级的命令向下传达,但不太注重听取下级的意见。0----3 沟通能力需要加强,对交流能力重视不够。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三十三讲:沟通能力之相关情景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3年5月23日
主要内容:
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小到班级大到学校的人际关系和谐程度的体现。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教师不但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而且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他周围的同事、家长等都处于愉快的氛围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成了工和效率的润滑剂。反之,不良的沟通能力则使学生与教师,老师与家长,教师之间形成了无形的人际屏障。显然,这种屏障对大家都是无益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下降,不和教师表露真实想法,家长对教师工作不满,对学生成绩产生愤怒,教师消减了工作的热情,降低了工作效率。
阅读三个情景P137至141思考自己的会怎么处理,怎么想的。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三十四讲:沟通能力之解决策略的辨析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3年5月30日
主要内容:
1、需加强沟通能力教师的解决方式:由于你刚步入工作,缺
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在人际沟通方面,有时会不知所措。这表明你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丰富自己。但是,你具有创新意识,并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因此,你的生活和工作总是充满了希望和生机。
2、一般沟通能力教师的解决方式:一般沟通能力的教师已具
备了一定的经验,无论是教学经验,班级管理经验,还是与家长沟通交流经验都已趋成熟,在处理问题时,已经能够冷静,灵活,及时,而需要加强沟通能力的教师则会经历一个盲目的一味尝试的阶段。
3、良好沟通能力的教师的解决方式:他们常常能够有效解决
问题。他们成为了需加强沟通能力的老师,一般沟通能力的老师努力奋斗的方向,是较高的老师必备素质的体现。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三十五讲:沟通能力之指导与训练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3年6月13日
主要内容:
1、换位思考,良好沟通的第一步
2、记住学生的名字,开启沟通的阀门
3、家访,不能遗弃的沟通传统
4、沟通前不要有思维定势
5、针对不同类型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6、创造各种和谐沟通的机会
7、借题发挥,使沟通“妙法自然”
8、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沟通
9、留点空白,进行“冷处理”
第二篇:教师管理智慧组织管理能力讲稿
平正民族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新方法》培训讲稿 ——《教师管理智慧》 时间:2013年4月16日 地点:教师办公室 辅导教师:吴朝飞 学时:3学时
培训内容:
第四章:组织管理的能力
一、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胜任特征说明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或任务要求,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求知欲,对教学活动进行实施的一种调控行为。
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课堂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恰当地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并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
二、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评估方法
做《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测试》P67 评估方法共10道选择题,每题选是得2分选否得0分。16到20分专家型教师,从容面对课堂管理问题,化危机为资源。8到14分熟手型教师。理智对待问题,寻求一般化合理地解决方法。0到6分,新手型教师。面对问题较慌乱,一般采用惩罚措施,容易引起矛盾激化。
测一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三、组织管理的能力之相关情景
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时空里,不同个体的学生基于生命需要而产生的欲求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情感欲,表现欲,求知欲,成就欲,这些植根于生命个体的各种需求,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在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变,这些质变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烈,课堂成为了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场所。善于组织教学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适宜的教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不关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秩序混乱,注意力分散,兴趣不高,被动听课,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阅读三个情景,思考自己会怎么做,想法是什么。
四、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解决策略的辨析
1、新手型教师的解决方式:新手型教师在面对课堂组织管理时出现的困难,往往急于立马解决问题,如果事情没有按照预期的发展,则会使用带有惩罚意味地解决策略。
2、熟手型教师的解决方式:熟手型教师在面临班级的组织管理问题时,往往能够通过建立班级的组织结构,明确责权关系,使班级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对比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对抗组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专家型的教师的解决方式:专家型教师的解决课堂组织管理问题时,由于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此可以从容,淡定,深刻地解决困难情境。
五、组织管理的能力之指导与训练
采取这类解决课堂管理策略的老师属于新手型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与学生的关系尚未稳定建立,他们在课堂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若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的局面。因此,这类教师要搞好课堂管理与组织,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要求和体贴爱护相结合,体贴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把尊重学生和批评违反纪律的行为结合起来。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3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力。4适时使用教育机智。
熟手型教师要:1课堂氛围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2还学生自尊。还学生自信。3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更加注重自我管理。注重课堂管理语言艺术。专家型老师要更加注重自我管理,语言艺术。
第三篇:教师管理智慧组织管理能力讲稿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十六讲: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胜任特征说明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2年9月13日
主要内容:
课堂管理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或任务要求,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和技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求知欲,对教学活动进行实施的一种调控行为。
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课堂组织能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管理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善于组织教学的教师,在课堂上能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恰当地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并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的规律,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难点分散,重点突出,课堂节奏有张有弛,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讲内容通俗易懂,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十七讲: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评估方法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2年9月20日
主要内容:
做《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测试》P67 评估方法共10道选择题,每题选是得2分选否得0分。16到20分专家型教师,从容面对课堂管理问题,化危机为资源。8到14分熟手型教师。理智对待问题,寻求一般化合理地解决方法。0到6分,新手型教师。面对问题较慌乱,一般采用惩罚措施,容易引起矛盾激化。
测一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十八讲:组织管理的能力之相关情景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2年9月27日
主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时空里,不同个体的学生基于生命需要而产生的欲求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情感欲,表现欲,求知欲,成就欲,这些植根于生命个体的各种需求,不是简单的量的叠加,而是在碰撞。会合,批判,认同,滋生,接受,提升,演化等、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发生着质变,这些质变带来的最直接的效应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浓烈,课堂成为了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场所。善于组织教学的老师,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形成适宜的教学情景。相反,如果教师不关于组织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秩序混乱,注意力分散,兴趣不高,被动听课,这种状态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阅读三个情景,思考自己会怎么做,想法是什么。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十九讲:组织管理的能力之解决策略的辨析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2年10月18日
主要内容:
1、新手型教师的解决方式:新手型教师在面对课堂组织管理时出现的困难,往往急于立马解决问题,如果事情没有按照预期的发展,则会使用带有惩罚意味地解决策略。
2、熟手型教师的解决方式:熟手型教师在面临班级的组织管理问题时,往往能够通过建立班级的组织结构,明确责权关系,使班级中的成员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努力,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把各种力量对比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对抗组织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专家型的教师的解决方式:专家型教师的解决课堂组织管理问题时,由于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因此可以从容,淡定,深刻地解决困难情境。
《教师管理智慧》讲稿
第二十讲:组织管理的能力之指导与训练
主讲:
地点:教师办公室 时间:2012年10月25日
主要内容:
采取这类解决课堂管理策略的老师属于新手型教师。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与学生的关系尚未稳定建立,他们在课堂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若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师生对立的局面。因此,这类教师要搞好课堂管理与组织,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要求和体贴爱护相结合,体贴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把尊重学生和批评违反纪律的行为结合起来。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3千方百计使学生集中注意力。4适时使用教育机智。
熟手型教师要:1课堂氛围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2还学生自尊。还学生自信。3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特的人。更加注重自我管理。注重课堂管理语言艺术。
专家型老师要更加注重自我管理,语言艺术。
第四篇: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讲稿)
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
中共金寨县委党校 赵 丕 高级讲师
各位朋友,下午好!
我注意到了,在座的都是单位管理层面的人物。在实际工作中,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领导艺术和管理才能。今天,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把大家深藏在内心的工作经验、工作才华和工作能力加以整合,从理性上、理念上和理论上加以升华,变成规律性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并推广开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绩效。
沟通协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领域、合作程度越来越广泛。而公务员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动员一切力量,形成全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特别是管理者,有效的沟通协调可以使同样的权力产生不一样的权力效益。
2003年12月,为了加强公务员的能力建设,原国家人事部出台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按照这个框架,公务员必须具备九种通用能力:政治鉴别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心理调试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是公务员必备的能力之一。
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交流学习体会:什么是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为什么公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怎样提高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
【备注】:通用能力国家标准、执政能力党内标准----2004年10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文化)、构建、2010年9月15日,全县公务员通用能力师资培训讲稿。10月11日,全县青年干部培训班讲稿。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外交、主权)。
一、什么是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
1、什么是沟通?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左传》解释 “沟通” :开沟使两水相通。在英文中,沟通(Communieation)指“信息交流”。
在管理学中,沟通是指组织中各部门之间、各层次之间、各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和交流情报、信息、意见,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组织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学识和经验。虽然沟通如此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沟通的技巧。要做到有效沟通,需要了解沟通的五大因素即“4W1H”:
(1)“Who”,与谁沟通?比如说,业务员去拜访一个重要客户,首先必须明白与客户方的哪位负责人进行沟通,是客户方的采购员、还是客户方的业务经理?双方只有确定了沟通主体,方可进行沟通。
老外游莱芜:老外在莱芜郊外农家遇一老太逗猫,问到“你在干嘛?”(What are you doing?)老太答:“鼓捣猫呢”。老外大惊,连老妇人都会说英语。赠其巧克力。老太以为是红芋干,急曰:“俺莱芜有”,老外做出夸张的晕倒动作。
(2)“What”,沟通什么?就是了解沟通的主题或内容。如果沟通的一方对某一内容比较避讳或者不具备沟通的必要时,最好避开这一内容。
(3)“When”,何时沟通?沟通的一方与另一方约定恰当的沟通时间,并且确定预计需要的时间,避免双方在沟通时不被干扰而影响沟通的效果。
(4)“Where”,在哪里沟通?沟通双方认为有必要约定地点时,需约定地点;如果是重要的机密内容需要沟通时,还要注意沟通的隐蔽性,防止沟通内容不被泄露。
(5)“How”,怎样沟通?沟通最重要的是方式方法和态度。方式方法比较多,比如E-mail、电话、书信、面谈、肢体语言等。在这里,真诚自信是双方沟通的一个重要前提。沟通过程要达到良好效果,双方必须尊重对方的语言、2 风俗习惯、爱好。
“秀才买柴”:有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人听不懂“荷薪者”三个字,但他听懂了“过来”两个字,于是就把柴挑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人听不太懂这句话,但他听懂了“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木柴外表是干的,里面是湿的,燃烧时浓烟多,火焰少,请巧点吧!)卖柴人听不懂秀才说什么,于是挑着柴就走了。
秀才买柴这个故事说明,沟通一要关注对象,因人、因时、因地、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二要尊重对方,秀才在与卖柴人进行沟通时,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与买柴人进行沟通,实属不尊重别人。所以,最终导致沟通的失败。
2、沟通的模型。既然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工具、方法和途径,在我们学习、内化沟通理论时,还需要了解沟通的六大因素,这是个双向模型图。
①发送者,把信息发送出去的人。②信息,双方沟通的内容。
③表达方式,为传递信息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包括面对面谈话、书面语言、传真、电话、电子邮件等。
④接受者,接受信息的人。
⑤反馈与跟踪,反馈是接受者把自己所理解的信息主动回应发送者的过程;跟踪是发送者向接受者了解接收情况,征询意见和建议的过程。
⑥环境,沟通发生的地方,对沟通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环境因素既可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也可以成为沟通中的障碍。
3、沟通的基本原则。
(1)发送者信息清晰、简洁、发送方式有效;(2)培养正确的倾听方式;(3)主动跟踪与反馈。
4、什么是协调?从哲学上讲,协调是指事物存在的一种和谐有序的平衡状态。
行政协调是行政主体,运用各种方法协商调整行政系统内部各组织之间、各人员之间和各行政组织系统以及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之协作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行政目标的行为或过程。
在管理学上,协调大体分两个方面即内协调和外协调。内协调是管理者对组织内部员工和资源的整合;外协调是本组织和外部社会环境资源的整合。
也有人认为协调分以下两种:①对事的协调与对人的协调;②组织内的协调与组织外的协调。
对于某个组织而言,内外协调关乎其正常的运转抑或发展与生存。例如:苹果公司的兴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IT行业中,苹果公司是个佼佼者。苹果公司在创始人乔布丝的领导下,创造了很多的辉煌和奇迹,我们知道的苹果I型、苹果II型,以及现在还适用的DOS系统等,都是苹果公司发明和研发的;从1976年4月到2007年1月30多年里,苹果公司有300多名员工成了百万富翁,所以人们当时称苹果公司是日不落公司。可如今人们称苹果是枯萎的苹果、衰败的苹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者既不善于内协调也不善于外协调。对外,苹果公司的文化是一种封闭、内向的管理文化,它渺视Ibm(笔记本)的存在,一心一意生产它的品牌机,结果苹果机不能与其它机器兼容,最终失去了顾客、市场。对内,苹果公司的核心文化是叛逆,恰恰这种叛逆精神为公司的灭亡埋下了种子,从公司成立那天开始,技术天才乔布丝就渺视管理层,渺视销售人员的存在。苹果公司有一个销售大王、管理天才叫史卡利,如果乔布丝和史卡利联手会无敌于天下,可是乔布丝和管理层水火不容。公司快跨掉时,苹果委员会做出一个决定,解雇乔布丝,炒老板鱿鱼。
5、协调基本原则。(1)目标一致原则;(2)统筹兼顾原则;(3)相互配合、求同存异原则;(4)民主原则。
6、沟通协调能力定义。沟通协调能力就是通过传递思想、观点、情感和交流情报、信息、意见,协商调整与他人的活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互相配合、和谐有序地完成组织目标的技巧和才能。
研究表明,管理中有两个70%,第一个,管理的70%工作是沟通协调,利用 谈心、交流、谈判、座谈、面试、E-mail、传真、文件、批评表扬等,据此达到协调和管理的目的。第二个,管理的70%障碍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无法解决组织活动中的问题、矛盾、不协调等。
沟通协调在现代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世界知名杂志《财富》曾经对世界500强(美国通用电器,波音,北美银行,美浮石油,可口可乐,沃尔玛)高管做过调查,提出的问题是,在管理中,你感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原因应该有哪些方面?绝大多数高管认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管理人的技能,不善于管理人。
公务员面对的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公务员履行职责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所以,公务员的沟通协调既要处理好政府系统与社会之间、政府系统与公众之间、政府系统上下之间、各级政府内部各要素之间上下同心、步调和谐的运作关系,又要实现政府目标的效率和公平。公务员的沟通协调能力,包括沟通和协调两种能力。
7、沟通协调的关系。(1)沟通是手段,协调是目的;(2)良好的沟通促进协调;(3)有效的沟通未必协调。有效的沟通可以使双方了解对方的真实思想,但能否取得行为的一致性一般受到双方利益的制约;在一个结构不合理的组织内,有效的沟通本身并不能改变不协调的状况。
【图片说明】: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是张艺谋,副总导演崔巍、陈维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倒臵的国旗是一个国际通用的官方信号:“可怕的哀伤正笼罩在一个严重威胁生命和资源的国家。国旗倒悬系表示国家处在危迫境地、求人援救之严重符号。”
二、为什么公务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1、“沟通协调”实验
条件:为了体验、演绎沟通协调的过程与结果,我需要朋友们配合做一实验,首先需要6个人到讲台前面来。台前6人,每人发一张大小一样的白纸,6人排成一排,面对观众,闭上眼睛。其余的人不要出声,监督台前6人在实验中不能睁开眼睛,同时注意观察实验出现的现象和原因。口令员站在体验者后 5 面,发口令。
口令:①请把手中的白纸对折;②请把白纸再次对折; ③ 请把白纸右上角撕去一大块; ④请把白纸第三次对折; ⑤请把白纸旋转180度;⑥请把白纸右上角再次撕去一大块;⑦请把白纸旋转90度;⑧请把白纸右上角第三次撕去一大块;⑨请把白纸展开;⑩请体验者睁开眼睛。
结果:图形各异。(1)请观众发言,寻找图形相同者(略)。(2)请观众总结造成不同的原因(请某个观众记录):①口令不严谨,不细致、不明确;②体验者理解口令不同;③体验者把握的程度不同;④口令员、体验者时空问题,如信号收到距离、条件、环境等影响。
启示:一个制度或政策,从设计到实施,应该是一个成熟的、完整的、有预期目标的方案。但是,我们常常注意到,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变形走样,偏离了预期的目标和价值,甚至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面政策很好,下面执行糟糕”等。导致的主要原因,排除利益的博弈,就是执行者与设计者在方案的设计意图、执行手段和干扰因素等存在沟通不畅、协调不利的问题。
2、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的意义。从上述实验看。在政府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对协作共处,维护稳定,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求。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在管理与服务的时候,必须听从人民的意见并与人民进行沟通。
“公务员的首要作用乃是帮助公民明确阐述并实现他们的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可见,服务型政府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官僚机构,是以民众的需求为中心,为民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
2004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要求国家公务员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目的,通过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来完成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活动。
因此,公务员必须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公务员理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沟通,一方面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另一方面代表群众向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和利益诉求。同时,在此基础上,公务员通过广泛的协商、探讨问题的要害,找出产生社会矛盾的原因,然后以公正的态度和合作的精神,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各种冲突,维护社会安定。
例如,“杜宝良事件”:安徽来京务工人员杜宝良,在北京西城区真武庙路头条西口同一地点走禁行线,违章时均被“电子眼”拍摄并记录在案,累计交通违法105起。交通违法记录5页。根据规定,违反禁行规定处罚100元,结果,杜宝良的罚款累计达10500元,同时交通违章扣分210分。这几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是后来杜宝良到西城交通支队执法站查违章情况时才知道。面对处罚结果杜宝良后悔不迭:他说“我一年挣的钱还不够交罚款的。”
首次遭遇“非现场执法”的杜宝良说,他从来不知道如何查违章记录,听说上网能查,但家里没有电脑,执法站的电子触摸屏可以查违章但他不会使用。此事一经媒体报道以后,杜宝良成了大部分开车人和广大市民同情的对象。人们议论纷纷,对交管部门不及时提醒、教育,只是一味罚款,感到不满。
杜宝良事件引发“告知”**。连闯了105次禁行线,虽然社会各界对杜宝良的违法事实没有什么异议,但作为执法机构,交管部门很明显已经被舆论推到了一个比违法者本人更为尴尬的境地。最尖锐的指责是:如果交管部门能早点告知他的违法行为,杜宝良很可能就不会继续知法犯法,之所以不告知违法人,只是为了“多罚款”。一些学者也认为,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尽管交管部门采取了电话、网络查询交通违法行为,但一些司机违法后仍然未能及时获悉,这说明公示制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已有北京律师愿意为杜宝良提供法律援助。
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任务;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执政能力建设主要内容之一。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认为: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装水的高度最终取决于 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木桶原理)。
二是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必要前提。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依靠于科学的决策,从一定意义上讲,决策过程就是将信息转变为行动方案的过程。
任何组织的决策都离不开信息,而正确、完整、及时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沟通是收集、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的重要手段。决策前,政府通过与组织成员、职能部门、专家学者、人民群众等深入交流意见和建议,从而获取大量的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从管理学上讲,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要防止布理丹效应。
布理丹是寓言故事家。一头聪明的小驴子,一天出去觅食,突然发现前面有两堆相距十几英尺(10英尺=3米)的柴草,一边是大堆干草,一边是小堆芳香含珠嫩草。小毛驴特高兴,它先奔向大堆干草,转念一想,那边的嫩草会被别的驴子吃了,不是尝不着新鲜的吗?于是,它跑到嫩草那边,刚吃一口,又觉得那边大堆干草会被别的驴子吃掉,自己吃不饱,于是决定先吃干草,刚吃口干草又想回去吃嫩草。就这样,来回折腾,小毛驴子最终饿死在途中。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人们,不善于决断会造成管理的失误。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布理丹小毛驴在判断目标、执行目标中出现了四个失误:
一是决断无序。标准过多,数量与质量、颜色与味道?它不知如何决择; 二是错失良机。小平同志讲:决策要及时,机遇要抓准。这对管理者尤为如此,不善于把握机遇将失去生存的空间;
三是情绪紊乱。在决策中,管理者绝不能犯情绪化的问题。实事求是地看问题,才会做到决策的科学化;
四是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就是根本不决策,或者说决策者耍滑。唐朝宰相苏味道。人很有文彩,6岁时就能做一手好文章,可是后来官至一品宰相,给武则天当副手,但他一生从政没有任何建树,反而发明了一套理论“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就是说遇事犹犹豫豫,含糊其辞,遇到事情不表明态度,办好了那是我的功劳,办砸了一推六二五,所以老百姓给他取了个外号叫 “模棱手、苏模棱”。在决断和执 行中绝对不能出现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犹豫不决的现象。
三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途径。法国著名的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强调,非凡人与人的关系,必须保持和维护集体的团结、协作、融洽。行为学也非常重视生产中的人际关系,认为领导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善于倾听和沟通下属人员的意见,协调正式组织的工作关系和非正式组织中的个人关系之间的摩擦和对立,使组织和谐,运转有序。
在公共管理中,常常因为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在认识上、利益上的不同而产生矛盾甚至冲突,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沟通化解,必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破坏团结和睦的氛围。
“阎崇年被掌掴事件”:在“百家讲坛”上讲《明亡清兴六十年》,提出“悲喜论” ——比如说一户人家被强盗抢劫并杀了全家,我们能说这件事是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吗?受众影响最深刻的是他摇着脑袋、面带痛恨嫌恶的表情、把手指往下用力一甩说道:“明朝的后宫啊,是卑鄙龌龊!”(全面翻阅明朝后宫史料,可以看到马皇后、钱皇后、孝宗生母、李太后等等这些伟大的女性怎么可以说是卑鄙龌龊?)
在沈阳、上海、扬州等地都有民众自发质疑阎崇年,但每次提出的问题阎不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说“这个问题我们私下讨论”,十足的太极拳高手。既然百家讲坛上听不到公正的声音,民间辩论又没有途径。于是,2008年10月的某一天,阎崇年在无锡签名售书时被我们安徽泾县的小伙子黄海青掌掴。阎被打后,天涯网友一片叫好,照常理说,一个古稀老人,又是学者,只不过发表了一些学术见解,为什么被打?就事件本身,阎的言论同时惹怒了愤青和精英两大阵营(愤青最恨汉奸,精英最恨独裁专制)。从沟通角度讲,要给老百姓说话的机会。
【备注】: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一说亡于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元朝、下启清朝的朝代,是以汉族为主推翻蒙古族统治者而建立起来的汉族复兴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1368年朱元璋灭元称帝,国号大明,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zuò,国祚引申为王朝维持的时间)276年。因为明朝的皇 9 帝姓朱,所以又称朱明。明朝是中国继周朝、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盛世(黄金时代),史称“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清朝(公元1644年~1912年)是由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十二帝,王朝维持268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一向被并列为满清入关后的两大暴行,也作为汉民族的灾难和耻辱,被长久地记忆在人们内心深处。
扬州十日,1645年4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城破,清军纵兵屠戮(tú lù),“十日不封刀”。满洲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繁华都市顿成废墟。
嘉定三屠,1645年6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严重伤害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于是纷纷起而抗清。
图片:①北京某地“抢劫不如去炒股”;② “严禁农民负担反弹”;③“谁穷谁丢人”;④云南某地“谁敲诈工地就是敲诈派出所”。
四是建设高效政府的需要
例子,一位管道工致信美国国家标准局,询问:“能否用盐酸清洗排水管?” 答复:“盐酸的效力毋庸臵疑,但其腐蚀性残余物与金属的性能两者之间并不兼容”。
再问:“可不可以用盐酸?” 再复:“我们无法承担有毒残余物产生的责任;我们由此建议您使用替换程序”。
三问:“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可以用盐酸? ”三复“:别用盐酸,它会让您的管子都烂光。”
高效是任何组织设计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即由相互进行协作的各个人组成的系统。组织的平衡离不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组织的平衡是消除成员对组织 10 的离心力,提高组织效率的前提。
政府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组织,要做到高效离不开部门间、人员间的互相配合,协调有序。而公务员的地位就是协作系统的中心,并对各方面的利益和关系进行协调,以便组织能够高效运转。
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才能理顺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避免相互扯皮、互相推诱的官僚主义作风,并及时解决影响人民团结,社会稳定的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阻力为动力,减少内耗,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组织协作效率。
三、怎样提高公务员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公务员综合能力的体现,我们只有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大量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一)沟通协调能力要素指标体系表
1、沟通协调的意识与知识:①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意识;②掌握沟通协调的基础理论知识;③了解沟通协调的方式与方法。
2、沟通中的信息表达:①口头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满足工作要求;②书面语言表达简洁、合体,符合公文规范;③肢体语言表达准确、真实,善于控制语态;④工作联系网络安全、快捷,能够运用自如。
3、沟通中的信息接收:①掌握倾听方法,保证倾听有效;②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③观察事物客观、全面,发现细节问题。
4、公共事务协调:①树立全局观念,力求整体的和谐统一;②发扬民主作风,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③坚持协调原则,妥善处理各种关系;④灵活运用协调方法,不断创新。
5、人际关系协调:①摆正个人在组织中的位臵;②正确处理与上级、同级和下级之间关系;③同志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④讲文明、懂礼貌,尊重他人;⑤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⑥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到工作。
(二)公务员沟通能力建设。在沟通过程中,公务员除了明确沟通的对象、沟通的内容外,还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沟通艺术。沟通艺术属于方法论范畴,它是公务员在沟通活动中灵活运用的各种技巧、手段和特别方法,是公务员智慧、学识、经验、才能的综合反映。
1、“倾听”的能力。在现代公共管理中,公务员的倾听已经成为其有效沟通、搞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通过倾听,可以从对方的谈话中获得信息、学会别人的语言表达艺术、赢得别人对自己的情谊和信任以及发现与对方进行交流的融合点。
根据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有效的倾听,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①创造有利的倾听环境。②集中精力、耐心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保障沟通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前提。③对别人讲话的情绪给予及时、合适的回应。④准确、及时抓住所听内容的重点。⑤尽量安排比较充分的交谈时间。当然,这些倾听艺术的掌握和运用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尝试、磨练及体会。
2、“讲话”的能力。公务员的讲话艺术是其语言表达能力在方法上的体现。通过讲话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传递给对方。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讲话可以表现为会谈、讨论、访谈、演讲等方式。它具有传递面积大、速度快、反馈及时等长处。
公务员无论采用哪种讲话方式,都必须发挥适当的讲话艺术:①使用清晰明确、统一规范、通俗易懂的语言。②控制语速、语气、语调和讲话场面。③讲话时不失时机地配以合适的肢体语言。④根据讲话的场合和听众选择适宜的话题。⑤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良好的讲话艺术,对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增强沟通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3、克服沟通障碍的能力。影响沟通不能正常进行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来自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障碍。
主观方面主要有,①个人的性格、情绪、态度等差异,使信息的沟通受个人主观因素的制约。②双方的知识结构、经验水平差异。③对信息的漠视、对下级的不信任及对上级的畏惧,使沟通无法正常进行。
客观方面包括,①信息渠道的不畅。②承载信息的载体出现故障。③组织结构过于庞大。
解决途径,在遵循沟通基本原则下: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②认真收集、阅读沟通中涉及的信息。③正确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④纯熟掌握 信息渠道和信息载体的选择和运用。
(三)公务员协调能力建设。马克思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也就是说,只要有组织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及其过程,都需要有组织的协调。
政府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其管理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必须通过组织协调来化解。
协调贯穿于公共管理的全过程,在公务活动中,协调是公务员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良好的协调能力是现代社会及政府组织对公务员提出的必然要求。协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取决于公务员是否遵循协调的基本原则,还取决于是否采用科学的协调方法和艺术。所谓科学的协调方法就是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协调主体、客体、环境等情况,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制宜的协调处理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1、协调上级关系能力。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要处理与上级的关系: 一是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法艺术,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作为下级首先要了解上级的性格个性和特点,把握上级的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抓住上级的工作想法和意图,尽量与领导保持认识和行为的一致,避免工作失误。
二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与领导保持正常的联系。下级应及时认真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经常主动向上级汇报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意图、进展情况、取得的成绩、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上级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得到上级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正确对待与上级的意见分歧。上下级之间难免会出现分歧和矛盾,遇到上级批评不当、处理问题不公时,下级首先要保持冷静和克制,这是保持上下级良好关系的一种必要手段。
四是在个人待遇、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方面,下级可以要求上级给予更多的关心、照顾。一旦期望与实际相偏离,应正确对待,学会理解领导、顾全大局,必要时做出一定的牺牲。
2、协调下级关系能力。在工作关系中,上下级之间由于职位不同,往往会产生心理隔阂。
一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培养下级。作为领导,一定要有带队伍的意识,用自己的工作来带动下属,用自己的严格要求来规范下属。如发现下级有缺点和不足,要及时给予提醒、批评指正。此外,关注下属的培养和发展。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继续教育、培训锻炼的机会,采取各种措施满足投射心理需求。
发散性,谈一点与主题有关的个人认识。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心理,比如补偿心理(弥补缺陷和自悲之处,突出自己的发展优势);投射心理(按着某一成功模式,向着楼梯高处一步一步往上爬)。作为领导,要研究下属心理,培养下属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下属的投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每个人又有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性格可以用色彩来概括。不同色彩背后隐藏着不一样的成功秘籍,透视性格“颜色”,也可以看出其职业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红色火焰:热情、冲动、温暖、自信,能量充沛,但红色性格人职业瓶颈就在于太过热情,不够稳重和持之以恒。蓝色大海:蓝色代表忧郁、理智、广阔、安静,是最冷的一种色彩。蓝色性格人职业瓶颈忧郁冷静,缺乏感染力。绿色绿叶:绿色代表环保、中立、和平、生机,是最有生命力的色彩。绿色职场人职业瓶颈息事宁人,不够强势。黑色黑夜:黑色代表神秘、冷酷、悲伤、庄重,是一种强有力的色彩。黑色职场人的职业瓶颈在于封闭压抑,固执己见,缺乏开放和创新。白色雪花:纯洁神圣的白色,害羞完美,是最与众不同的色彩。拥有白色性格的职场人好似一抹白布,过于追求完美,不能容忍不好的东西。作为领导,要包容下属职业性格缺陷,用人所长,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尊重信任下级,大胆授权。领导者尊重下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认真听取下级的见解,并鼓励下级多提意见;另一方面,遇事经常同下级商量,不独断专行。合理授权是领导者处理与下级关系的重要准则之一,凡是下级职权范围内、下级能干的事情,应让他们大胆尝试,以激发下级的被重视感和工 作热情。
三是批评教育,承担责任。由于下级经验不足,会经常出现失误,作为领导,既要及时指出来,进行批评,又要为他们承担领导责任。承担责任,要划清个人政治立场与个人品质方面错误和工作失误与经验不足方面错误的界线,采取补救措施,使犯错者和其他人受到教育。
3、协调同级关系能力。在工作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同事,协调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而又比较困难。我认为应采取因人而宜、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以增进团结,减少内耗为前提。
一是尊重他人,虚心学习,多看别人的长处。
二是多与同事交流信息和情感,开诚布公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进了解和友谊。
三是积极帮助他人,助人是一种友善的、主动的交际行为,多给同事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为其分忧解难,“患难见真情”,在感动别人同时也会感染自己,使人性在真情中升华。
总之,任何一个现代人包括公务员,要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感觉,必须首先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仅仅从书本中即能完成,它更是一个实践、领悟、内化和熟练的过程。
4、问题设计。
有一开发商,在你村办一个有污染的工厂,引起群众集体上访,你作为该村蹲点干部,如何处理此事?(2008年六安地区村官考试面试试题)
第一、积极主动接访,倾听群众意见和利益诉求,细心解释有关法律法规,疏导情绪,稳定民心,并按照《信访条例》维护群众表达权。
第二、深入实地,调研问题,了解事实真相。掌握基本情况以及污染危害程度与给群众造成的损失情况。
第三、及时向上反映真相,有可能,沟通、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取证,审查真相。并协调政府职能部门采取相关措施,制止污染扩大,防止事态发展。
第四、协调做好善后工作,特别是维护好群众利益。【参考资料】:
《公务员通用能力教程》,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省人事厅组编,2007年11月出版。
【教学追求与体会】:精神饱满、语言简洁、语气抑扬、思维清晰、说理透彻,内容娴熟、表达灵活、观点求新、课件个性。
第五篇:教师沙龙沟通能力
增城市第一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沙龙活动学习资料
沟通――新课程互动的基本形式
如何沟通:
◆敞开与接纳
◆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学会对话
一、老师为什么要与学生沟通
新课堂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为基础,没有沟通,就不能体现课堂中的多主体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形式,因此,教学中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现象。关于教育的本质,叶澜教授认为:“如果从形态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教学――这是交往的特殊变体”。由此可见,沟通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重大的,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沟通。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看,老师该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在教学中,老师是否能真正理解学生的立场和看法,在对话中形成共识和行动方案,则需要老师学会并运用好沟通的技能与技巧。因为在新的课堂中,师生之间要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惟一的主角,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尊重,教师应以参与者、促进者身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而要实现这一切,是离不开课堂中的全方位沟通的。
二、对话,师生双方的“敞开”与“接纳”
教学交往中的沟通,常常要借助“对话”而实现。这里所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的应答,它强调的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一种在相互倾听、接受和共享中实现“视界融合”、精神互通,共同去创造意义的活动。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教科书内容为“话题”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造“意义”的过程,它既是一项“原则”,又可以成为一种方法。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当然,实现交往互动中的沟通与对话,它要求教师不仅有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且有角色的转换――从传授者、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同时还有个性的自我完善――需要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风、宽容的态度、真挚的爱心和接纳学生的情怀。
教学中的对话不同于交谈,它是师生相互理解的过程,教学对话不是为了消除差异,求得一致,而是为了真正的理解和珍视差异;对话不是角本的复述,而是交互作用中的即兴展开。
三、引导学生找回自我教学对话的前提是我――你关系的确立,对话者之间平等关系的确立。在传统的教学关系中,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在教师面前缺少平等,在课堂上,经常是老师“独白式”的表演所占据。
学生的思维被教师限制在某个方向上,学生不能疑问,不能平等对话。在这
1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是记忆正确的答案,复述教师的想法。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得意中已逐渐失去了自我,他们不能提出问题,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选择地学习;他们离不开教师,不会讨论与合作。在新课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平等的条件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首选要帮助学生找回自我,树立自信,确立自我,使学生获得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心理状态,进而才能真正使其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参与者。
四、让学生说话
师生间的对话应遵循平等的原则。这种平等在观念上是人格上的相互尊重,在实际的教学中是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双方的“敞开”与“接纳”,是双方的倾听。让学生说话,不是师生教学对话的全部,但它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的基础,是实现师生沟通的条件。让学生说话首先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护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积极发挥主体能动性,大胆探索,充满自信地讨论问题。其次,教师要使学生明白教学的实质,明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内涵是指导、促进、帮助学生学习。教师不能代替或强制学生学习,同样,学生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让位于教师。教师必须在使学生理解这一道理的前提下,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担负起学习的责任。第三,要处理好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要有助于学生不断激励、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加积极主动、负责地进行学习。
当然,让学生说话,不是让学生无目的、无限制地说话,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对学生的说话加以引导。具体地要注意如下问题:要让学生说话的机会保持均衡;要对学生发言给予恰当的应答;要让教师的发言保持平衡。
五、使学生的发言机会保持平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往往是不均衡的。有些学生争抢发言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有些学生则沉默寡言或寥寥数语;有些学生善于表达,因而获得许多说话机会,而有些学生则因词语含混,表达不清而被挤占了说话的机会。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保持学生间发言机会的平衡。
1、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想发言
其主要原因有:①认为经常发言可以赢得老师的表扬(事实上,确实如此)。②学生的个性特征。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外向。③这些学生在班级里多处于优势地位,且善表达。④教师组织不当,教学目标偏移,没有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
2、如何处理学生过多占用说话机会的问题
教师要想让学生的发言机会均衡,在对待这些学生时,应对其进行引导,提出建议。首先,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应通过示范或口头说明,使学生了解课堂说话、讨论的基本规则和要求。其次,还要过分地鼓励或表扬争抢发言的学生,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应注意分配给不愿讲话的学生以讲话的机会。第三,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表现,并经常针对一些问题与学生谈话,例如,学生讲话过多、过分或沉默不语等问题。第四,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因时利导,因人利导。
3、为什么有的学生默不作声
当教师认为学生已经作好了准备,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并期望学生能马上回答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段较长时间的沉默。学生在座位上局促不安地不断变换自己的姿势,眼睛回避着教师的目光,充满着不满和困惑。教师以为是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于是又以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把这个问题重述了一遍。然而教室里还是鸦雀无声,缺乏学生的参与使得教师变得非常沮丧,他往往把这归结为学生对他的蔑视而引起其发怒。那么,为什么学生会默不作声呢?一般而言,学生默不作声的原因主要有:师生关系较为紧张;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问题过难,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害怕是一个陷阱,回答的结果成为教师惩治的把柄。对平时较少说话的学生而言,其原因可能是性格较内向或者怕回答不完整而被教师批评,亦或者是在发言这件事情上获得表扬等。
4、如何让沉默寡言的学生讲话
在面对学生的沉默中,面对不爱讲话、发言的学生时,教师要做的事情主要有:
①课刚开始时,你要建立一些关于尊重发言的基本规则,如倾听、不妄加评论、不抓把柄或奚落发言者,要给发言不连贯者以鼓励等,要创设一个安全的课堂氛围。
②帮助学生感受到受欢迎。感到自己不受同学欢迎或发言受到教师的批评,是导致沉默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在为这些学生提供发言机会的同时,还要使他有受欢迎的感觉,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对同学的不支持行为给予制止。
③教师要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倾听学生的需要,对学生给自己提出的批评意见要认真接受,勇于自我批评。
④与沉默寡言者进行谈话、交流,多加指点。
六、给学生以恰当的回应
师生间的对话是互动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取得了学生的信息之后,还必须给予回应。这或许是老师们不太注重的地方,其实,这恰是一个影响师生沟通的重要因素。回应是老师把自己的理解、态度、意向和想法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建立对话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与学生对话时的回应主要有如下方式:
1、认可
认可指的是老师对学生所说的话表示已经听见了,希望对方继续说下去。表示认可的方式可以是言语行为如“嗯”、“对”“是的”、“是吗”、“很好”、“真棒”等,也可能是非言语行为,如点头、微笑、鼓励的目光等。在一般情况下,这两类方式都可以直到鼓励对方多说话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该方式的使用不可过多过频。
2、重复、重组和总结
“重复”指的是老师把学生所说的话重复说一遍。目的是引导学生补充自己的陈述,同时检验自己对学生所说内容的理解是否准确无误。
“重组”指的是老师把学生所说的话换一个方式说出来,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邀请对方及时作出纠正。同时起到与对方共进的作用。
“总结”是老师将学生所说的话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来,目的是帮助对方清理思想,鼓励对方继续谈话,同时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
3.自我暴露
教师与学生沟通时,既不能只说不听,也不能一言不发,或总是点头、微笑。
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插话。“自我暴露”就是一种较好的插话方式,它指的是老师对学生所谈的内容,就自己有关的经历或经验作出回应。如:告诉学生自己过去也有这样的想法或也有过这种经历等,这么做可以产生至少两个方面的作用:(1)可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2)可以起到“去权威”的作用,使学生减少了距离感,交谈会变得比较轻松。
4、鼓励对方
学生在与教师交流时通常有一些顾虑,不知道自己所说的内容是否符合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以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上述方式是教师回应学生发言较为常见,也易于处理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采用这些方式的基本前提是师生间平等友好的关系。
在回应学生的发言是时,教师还必须关注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在回应时也要注意教师发言的平衡问题,要做到既不独占,也不缺席。在师生对话过程中,由于教师成人地位的客观性往往导致教师在回应时或者讲话过多,挤占了学生发言的机会,或者下结论过早,封闭了学生的谈论空间;或者是成为局外人,而不知所云。这样做往往是因为教师过高地估计了自己发言的价值,而低估了学生发言的价值。
七、让学生学会对话
教学中的对话是多方面的,除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外,对学生成长有意义的,还包括学生之间的对话、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话等。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与学生对话能力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对话能力的提高,这既是实现有意义对话的前提条件,也是对话的目的之一。
没有沟通就还可能有教学,但教学也不是一般意义下的沟通。教学是集约化、高密度的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它常常借助对话而实现。所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对话应是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对客体的接纳与理解;一是主体思想观点的表达。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这两个环节的掌握。
首先,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接纳、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如何去理解。帮助学生学习接纳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态度,即要有一个积极学习吸纳的态度;二是选择能力,即接纳必须有选择性,要从诸多复杂的、交织在一起的思想、观点、知识、结论当中进行有意义的选择。这需要教师依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及社会价值取向来指导和帮助学生。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理解,也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学习依据已有经验来理解;一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信息或引导学生进入社会,从事实践活动,以增加人生经验。
其次,要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教学中的对话离不开经验表达,但语言表达不一定是教学中的对话。例如,交谈不等于对话,对话是各方相互理解的过程;对话不是说得越多越好,对话求得的是心灵的敞开、接纳、理解和包容,精神上得到提升;对话的目的不一定求得一致同意,对话的真正目的在于探索真理,是实现自我认识的途径;对话也不是某种确立的交流模式,它具有灵活性、多变性特征。所以,提高学生对话中的表达能力,不应是表达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是一种内心思想的释放,它要使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得以敞开。让学生说话是要找回学生的自我,求得人格上的平等。表达的技能技巧可以使表述清晰准确,而内心世界的敞开则是表达内容的真实与真诚。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才构成了教学中对话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