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教学总结
自然教学总结
2006—2007学年上学期 六(2)班
我校对自然科的教学进行了大力支持,为自然教学、实验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环境小学自然课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其任务是指导少年儿童初步认识自然界和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教育,光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设立自然科实验基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是现代自然科教育改革的方向。
“以教育者中心”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教给学生知识”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的教育模式,“以学校为终结”的教育模式必然要转化“终生教育”的教育模式等等。世界的飞速变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必将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确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
教学设计是一个计划与设想的过程,因而设计者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他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等因素将起重要的作用,以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来指导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设计将起着定向的作用,在传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学习,因而,教学设计着眼于教师的“教”,在设计中更多考虑教师的方便和需求,凸现教师的权威和地位,相应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限制学生的参与程度,削弱学生能力作用的发挥。在课程中,教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
合作的能力。我校自然科组的老师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自然科教学从知识性改变为教育性,特点是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重视培养科学素质,注重动手操作和参与研究、实验,使学生从小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将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学设计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展开。教学内容的学习不再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把它当作提高学生素质的中介或桥梁;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而非“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服务者。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也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的选择与确定上发生较大的变化。具体的,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的设定落在具体的素质提高上,知识将成为实现素质目标的使用材料;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学习不再限于教科书范围之内;教学方法的选择注重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经过努力,我们的自然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效果良好。2007、6、18
第二篇:自然期末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自然教学工作总结
杨华
小学自然学科是以培养学生养成注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和态度;体验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获得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并尝试运用于日常生活。低年级的学生目标是认识身边事物的表象及感知身边事物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以下几点:
1、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小学自然是启蒙阶段,着重于激发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不断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课堂上我经常运用一些视频和图片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去了解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2、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验。
设计的实验应该贴近于学生的生活,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能触摸到的事物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机会和思维空间,尽可能让学生在在直观的实验中感受自然的奥秘和学习自然的乐趣,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白天与黑夜》的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到白天与黑夜形成的的原因,我就运用地球仪和手电筒来做模拟实验,地球仪就是球体,手电筒模拟阳光。让学生在操作的同时,明白白天与黑夜是由地球自传形成的,地球自转一圈约24小时。
3、教学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同时根据每单元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改变教学的方法和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加热与保温》这个单元中,单元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试验中我运用三脚架、烧杯等工具进行加热。并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加热工具,通过集体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加热所带来的变化。
2013年1月7日
第三篇:自然科研总结
自然科既是一门精确的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实验学科,它的实践操作性。它通过实验来建立和验证理论,形象鲜明地得出自然学科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实验教学是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
一切创新都发源于实践,创新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创新不仅需要丰富的书面知识,更需要广泛的实践活动。凡是在自然科学研究、创新上有所建树的,大多数是勇于实践,勤于实践,大胆革新的人。自然课应要重视实践,强调通过操作、观察、学习,“导、学、做”合一。为学生创设更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创新需要强烈的兴趣和动机,需要丰富的实践表象储备,才能为创新想象和创新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
因此,我们在自然课中,尽可能让学生亲自操作,自己实践,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展。本学年,我校自然科组就以上的课题,以六年(1)班为突破口,开展了初步的探讨。
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创新作好思想准备。
小学的自然实验,通常要求分组实验。在做实验时,我要求每个实验小组分工协作,各施其职,群策群力。好的同学作好示范,帮助后进同学。后进同学要虚心学习,努力完成实验任务,我常通过竞赛,评选优秀的实验小组,借此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集体荣誉感。另外,在自然实验中,有部分学生好奇心重,胆子大,会有不按实验规程操作的现象。因此,我注意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爱护实验器材,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说明违反规程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如:实验失败,损毁器材,造成人员伤亡等。启发学生不乱扔乱放实验器材,实验完成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这样,学生从小养成爱护公物,做事认真负责的良好品德,为创新作好思想准备。
二、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创新的精神。
在自然实验中,我发现个别学生有时操作不认真,观察不仔细,对通过实验获得的知识兴趣不大。他们只热衷抄袭别人的实验成果,不问实验的过程。为此,我介绍了我国航天.航空科学家,为了祖国的强大,发展我国的航天航空高科技事业,严肃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实验,准确真实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往往是废寝忘食,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使学生对科学工作者产生由衷的敬意,自发向科学家学习,人小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创新的习惯。
在自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造型人才十分重要。因此,我十分注意创造条件,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怎样利用实验现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我提醒学生除要对实验现象产生兴趣外,还要注意发现引起映像变化的原因和条件,认识倒像.虚像.实像等成因,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再如实验认识磁铁的性质,我要求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发现知识,让学生边讨论,边小结,得出磁铁的各种性质,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提高了学生观察理解,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等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创新的习惯。
四、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形成勇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小学生对一些新鲜的自然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特别强。在小学自然教材中,设置了不省有趣的自然实验。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有趣生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大气压力时,演示了下面的小实验:在一只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上盖上一块光滑的纸片,按住纸片,倒转杯口,不让水流出。我问学生:“老师松开按纸片的手,纸片会怎样?”在学生充分议论后,我松开按纸的手,这时学生全神贯注地观察现象,并惊奇地发现,纸片并没有掉下来。这时学生处于求知而又不能解的状态,唤起了求知欲,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我把一干纸团固定在一只空杯底部,然后杯口向下,垂直插入水桶中,让学生猜:干纸团会湿吗,为什么?……通过实验,学生对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注意力更趋集中,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形成勇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此外,实验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失败的情感。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找出失败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鼓励学生坚持实验,直到成功。
通过以上的研究,收到了以下的成果。
一、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自然实践直接经验,为学生的创新做好了经验上的准备。
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保持发展了学生好奇好胜,勇于探索的创新心理。
三、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能力。
第四篇:自然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目标,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课程改革,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五
(二)班共有学生76人,他们分别来自管理区不同的村组,住校生教多。通过半年的了解,我班学生基本学会学习,方法教为灵活,并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爱好自然,喜欢做实验,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记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差,成绩相差很远。
三、任务目标
本册教材共有25课。根据内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
学生初步认识正电和负电的性质以及雷电的形成。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热,并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电热器。
3、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4、引导学生认识春季星空和冬季星空。
5、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6、使学生了解种子和茎是如何繁殖植物的。
7、让学生认识果实及其形成。
8、让学生了解植物和环境、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和水土资源的重要性。
9、初步了解人的各个器官。
10、初步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
1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
四、方法措施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从而更好的投入教学。
2、深钻大纲、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全面了解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落实力度,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中等生,不歧视差生,加大培优辅差力度。
6、严格作业质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作业质量。
7、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上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五、时间安排
二月 第一课至第五课
三月 第六课至第十一课
四月 第十二课至第十七课
五月 第十八课至第二十一课
六月 第二十二课至第二十五课
■ 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双语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政治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地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010-2011年第一学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2010—2011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返回 教学工作计划 栏目列表】
第五篇:自然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目标,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课程改革,把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本学期五
(二)班共有学生76人,他们分别来自管理区不同的村组,住校生教多。通过半年的了解,我班学生基本学会学习,方法教为灵活,并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爱好自然,喜欢做实验,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记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差,成绩相差很远。
三、任务目标
本册教材共有25课。根据内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是:
学生初步认识正电和负电的性质以及雷电的形成。
2、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热,并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电热器。
3、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性质及应用。
4、引导学生认识春季星空和冬季星空。
5、使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6、使学生了解种子和茎是如何繁殖植物的。
7、让学生认识果实及其形成。
8、让学生了解植物和环境、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和水土资源的重要性。
9、初步了解人的各个器官。
10、初步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
1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书写习惯。
四、方法措施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从而更好的投入教学。
2、深钻大纲、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全面了解学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3、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器材进行教学,加强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4、加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查落实力度,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重视中等生,不歧视差生,加大培优辅差力度。
6、严格作业质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作业质量。
7、指导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8、上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五、时间安排
二月 第一课至第五课
三月 第六课至第十一课
四月 第十二课至第十七课
五月 第十八课至第二十一课
六月 第二十二课至第二十五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