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做反思的实践者
读《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有感
耿车初中 王全
今年暑假,我有机会拜读了肖川主编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一书。读完之后,收获颇丰,感触良深。
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一位母亲在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这句人类所有的母亲源自内心的问话。这句话敲打着我的心灵。是啊,作为教育的实施者,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这些教师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我一直觉得,我还缺少些什么。即使在我进行本科自学深造时,我感觉我那个空缺还没有被填补。今天,从肖川先生的《序言》中我高兴地发现,我找到了答案。我缺少的正是当前教师普遍缺少的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
如何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呢?肖川在给我们找出问题症结的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发展方向,那就是: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深入探索、自觉反思。
“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我们不仅要大量阅读文学名著,还要多读教育名著。不光要读,还要品,要思。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读书人气质。在指导学生多读书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书?学生读书后思维异常活跃,上课时那咄咄逼人的追问可曾让你汗颜?我们不禁感叹,我们的书读得太少了。
“深入探索,自觉反思”是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只有同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过程。教育的过程是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注意,学生是不完美的,教师也是不完美的。我们往往只注意了前者,忽略了后者。因而,我们只知道争取把更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却不能静下心来反思一下自己,反思自己传授的知识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有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遮目树叶。
于是,作为一名“有思想的教师”,即使在当今极为功利化的教育环境中,对待每一名学生也应像龙应台女士一样,用坚定执著耐心的赏识目光回应天底下每一位母亲那穿透时空的疑虑的眼神:“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第二篇:读《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有感
读《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有感
机电教研室尹国东
近期学校发了一本《教师,做反思的的实践者》,让大家阅读,起初没当回事,以为没什么好看的。这两天晚上没事,翻了下书,大致看了下,才发现,自己被此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本书共分五个章节,“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理想的课堂”、“爱的教学”、“人本教育”。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书涉及到很多内容,它设置棘手学生、课堂切入、引导艺术、班主任的教导力、互动艺术、课堂效率、心灵教育等,这些鲜明的主题从教育的细节出发,从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我在阅读中学有所指、读有所获。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读完这本书,我的确收获很大,真正地明白了任何一次教学实践都不是完美无瑕的,但是可以不断改进的。
因为近期总加班,所以还没有读完,只是大致看了下,但越看越发现此书蕴含的教育大智慧。于是我仔细的阅读了第一章的内容“反思我们的教育”。在读到赵建伟写的“教育者的耻辱”中,我深有感触。书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2003年1月22日,当我听到儿子站在海南的蜈支洲岛边看着清澈的海水中畅游的鱼群时喃喃自语道‘我多想成为一条鱼而不想做人啊’时,我突然被震惊了!”
现代教育已经和以前的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古代讲究“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近代我们提倡关爱学生,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给他们讲道理。家庭教育里,对子女溺爱,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孩子的物质文化生活被满足了,同时,家长又对于孩子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他们将来有好出路,于是孩子的苦日子来了,周一到周五要正常上课,周末本来要休息了,但家长已经对孩子的时间进行了“合理”的规划,星期六上午学钢琴,下午学舞蹈,他们的解释就是学钢琴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学舞蹈可以培养孩子的气质。仔细想来这些说法有错么?没错,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让孩子成才就要从各方面抓起。但我们要想到那只是一些不到10岁的孩子,在他们的这个时间,他们能接受的了
这些繁重的任务?他们能否想我们这些成年人一样,了解家长的苦心?答案是否定的。于是孩子的叛逆心理开始提高,小的时候表现不出,也不敢,他们还是惧怕父母的,同时家长看他们小,还对他们百般宠爱呢。渐渐的孩子大了,进入了青春期,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识,很多孩子慢慢的对家长的唠叨和关心起了反感,“他们好烦”,这是以前一个学生对我说的。一些孩子对这些过度的压力开始反弹了,他们开始放纵自己,于是悲剧发生了。此类事情层出不穷。我比较有感悟的篇章是《您为什么不再感动》,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感动没有真情也便没有教育”。是的,我踏上了教育幼儿这一块领土上,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教育也是融入在每天的生活中,“抗拒喝牛奶”、“玩具的争抢”、“孩子的偏食”、“还未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许多为之倾心的事情,但是我想只要用真情付出就会有回报,同时也感动着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感动是真情的流露也是对孩子关爱的流露,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上应多让自己感动,就会享受到教育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幸福。
反思我们自己,我们做到了么?我的答案是否。借用书中的两段话“是什么麻木了我们?是什么麻木了我们感动的神经?也许是工作压力使然,也许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使然。但是不知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考试的工具。生命的成长需要我们激情的呼唤”
生命的教育特征注定了我们从事的应该是一个充满感动的事业。因为感动着,我们才会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欣喜若狂;因为感动着,我们才会用心去捕捉学生灵智的闪光;因为感动着,才能激起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实现学生生灵与智的生成、融合、升华;因为感动着,我们才能听到学生如春笋拔节一般劈啪作响的生命律动。
2011年4月27日
第三篇:做善于反思的实践者
新课标下做善于反思的实践者
兰西五小
李秀艳
在课改形势下,如何将新课标、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是身处教学一线的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经过几年的课改实践,针对近年来课堂教学的重建与反思,结合所教学科,我来简单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灵活使用挖掘教材,确定所教的内容。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要注重把教材与生活相结合。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但要照顾到内容本身的基础性、完整性、系统性、时代性、需要性,并注意引入实际生活,从而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新教材每一单元的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也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对于教材内容、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内容,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学习、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做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导。
三、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优势。
尊重学生的个性是新课改一个重要理念,个性是创新活动的生命,营造一个使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乃是发展个性、开发创造力、提高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要:(1)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有独立人格的空间,把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与教师平等的公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尊严,使每位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的一席之地;有独立思维的空间,逐步学会独立思考,乐于独立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独立活动的空间,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使人人都有独立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在学习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园地。(2)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速度、学习重点、学习伙伴的选择等,使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独立的学习自主权,自由愉悦地参与学习。
(3)给学生充分展现的舞台,展示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们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才能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对学习充满求知的渴望,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欢乐,造就一个富有个性的、具有创新人格的、丰富多采的学生群体,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四、面向生活,加强联系,注重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注重知识的运用。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做出正确判断。
五、落实好教学方式与师生角色的转变。
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使之具有我们所期望的各种素质;但是,素质教育能否落到实处,最终取决于单元学习方案中的具体学习活动是否合理。
以往的教学,是以知识为目的,注重看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看学生掌握的知识体系是否完整;课改情境下的教学,是以能力为目标,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哪些能力,能力有无提高,提高了多少。这些能力主要有:获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协作能力,写作与口语交流的能力等。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的改变,淡化了知识点,并删减了那些在社会中用处不大的、难以引起兴趣、难于接受的、理论性过强的内容。
以往的教学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备课,用什么方法能把知识讲会、讲透,使学生能听懂得能接受;课改情境下的教学强调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以往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多数为“观众”、“听众”,像我们听评书一样;新课改情境下的教学是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对话,学生由接受者在转变为学习活动参与者和主人。以往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甚至教师直接把答案教给学生;新课改情境下的教学是学生根据所需提出疑问,根据所学提出自己的见解。
总之,改革是个发展的动态的过程,这也正是社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之源。我将在新课改中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做个反思的实践者,打好课改这场攻坚战。
第四篇:教师 做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 做反思的实践者》有感
观海卫镇鸣鹤小学 洪艳艳
《教师 做反思的实践者》这是一本非常理论的书,我害怕自己看不下去,所以一直没认真去看,在办公室没事时偶尔去翻翻,我却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了。它设置棘手学生、课堂切入、引导艺术、班主任的教导力、互动艺术、课堂效率、心灵教育等,这些鲜明的主题从教育的细节出发,从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让教师在阅读中学有所指、读有所获。它采用了通俗的创作方法,以案例为主,分析、评点为辅,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经典的案例,情境式的叙述,流畅的语言,充满感情的评述,发人深省的剖析,让教师更充分地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
对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反思,作为老师,我们就更应该反思,反思是否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反思我们的课堂学生收获有多少„„要反思要思考的很多,在没有看《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之前,有许多问题,我虽然也会一闪而过,但不会有太多的深思,觉得似乎就应该如此,但在看了书之后,往往就会引起我的共鸣。把我潜意识里的想法都唤醒,呼之欲出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也是我们教育反思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包含了教育教学活动中最真实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苦涩,隐含了最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课堂上会创设出某种氛围,激起智慧的火花,创造出比预先设计好的教法更好的方法。也可能尝试一种新教法,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时我们碰巧说出的没有特殊意义的评论,而学生却认为是必须要遵循的命令。有些出于善意的激励性的玩笑,却伤害了学生。我们认为明确宣布的一些东西,比如课程目标,数周后却发现学生居然一无所知或模模糊糊。原因何在呢?这种感受产生于瞬间,也容易在激情过后就消失。把它记录下来,深思问题的根源,总结经验教训,会让我们受用终生。
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学生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和理解问题,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可以得到对教师授课情况更近乎客观的评价结果。
教师在独立反思的基础上,需要与同事、特别是有经验的同事进行沟通,与专职教研人员、教育专家对话。这样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自己反思的偏差。同事是教学信息和灵感的巨大源泉,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促进每个教师成长。
如果实践之后,缺乏研究意识,漠视许多值得探讨的有意义的教学现象、教学方法;不注意经验的积累与反思,缺乏对有价值的实践成败的总结,就丧失了实践的意义。如果说古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对学习而言的,那么对于教学则应是“教而不思则退,思而不教则废”。如书本第一章“反思我们的教育”中“做一名有效的教师”里探讨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有效的教师,得出的结论是:
1、总是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
2、总是对学生充满积极的期待;
3、总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
4、总是追求自我的专业发展;
5、总是探索课堂的有效教学;
6、总是对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会使我们成为一名善于思考的实践者,反思能使我们获得教育的智慧,反思能够有效地促进我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的提升,反思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更有效。反之,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
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育意义重大。因为,只有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养成“反思性”的专业品质,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促进新课程改革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勤于总结,是促进自身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与写教科研文章是相互促进的,只有时时留心辨别教学问题,主动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才容易发觉自身的不足,才能把握住时机找到提高自身的切入点和教育教学能力的增长点。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勇于实践,善于反思,重视积累,勤于笔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反思力的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只能是教师自己的教育观点和素质的反映,我们任何人都无法替代。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必须使教学观念同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一致,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善于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
第五篇:《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后感
《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读后感
快乐组 李艳红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一位母亲,在四楼的阳台上目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后,向学校、向教师、向社会、向历史,说出了这句人类所有的母亲都会发自内心的问话。当我读到这里,我就似乎能看见这位母亲的眼神,满怀希望、又充满疑虑的眼神。这眼神穿透茫茫天宇、穿过千百万年间的时空,盯着你、凝视着我,追问着我们每一位肩负教育重任的教师。是啊,我们这些教师能否不辜负这位母亲的期望,还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个热爱智慧、勇于探索、心地光明、追求幸福的青年?
我能理解这位母亲的期望,更能体谅这位母亲的疑虑,我们这些教师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在今天,我不敢肯定说一定会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当我看到我们的许多教师以“教育”的名义摧残、奴役、束缚、禁锢、愚弄、欺骗、蒙蔽学生的时候,当我看到我们的学校在为考试的分数而剥夺学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我为那位母亲担心,我为自己的孩子担心,我为人类的未来担心。
教师原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她应该把人类的文明精华、智慧结晶如同传递奥运圣火一样传承到孩子们手中,但由于我们的师范教育的学科体系的缺陷以及我们的社会历史的局限等原因,我们的教师对于“教育”的理解还有所偏差,对于教育的实践还缺乏深刻的反思,我们的教师还没有成为真正“有思想的教师”。在今天,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少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缺少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