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 卢志文一书 心 得 体 会(xiexiebang推荐)
读 书 心 得 体 会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一、时刻警醒自我对于教师来说,爱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 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
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沟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真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点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四、用真心去感染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
教育是慢的艺术,所以以一个平和的心态,不是急功近利的心态,去 过好每一天,这是我读 这本 书给我最大的体会。我想,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在教师这个平凡但不平庸的岗位上,不会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只要做好每一天,那就是“最好”的老师了。当然这本书还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方法上的指导。其中不以分数论英雄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实,人的成才的道路并不只是在学校里取得高分这一条途径。
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有志气的人会不断的去学习,走出自己人生的一片天,所以以分数论英雄,这样的事情真是我们教师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五、正确认识职业、正确认识自己
读教育家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给我的触动很大。首先,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
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 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 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志文老师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六、做一个理智而又明智的教师
读卢志文老师的 一书,我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所吸引。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的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可是在字里行间,感受到的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和脉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真的是一门技术和艺术呢。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班主任,我们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做一个理智的教师。我是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人,总是率性而为,而总是控制不住。任“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来安慰自己。其实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多为孩子,同事、家人服务,多思考一下所面对的问题多角度多方法的设计解决预案,解决问题以理服人,才会用理性的光芒去照亮黑暗的心灵。做一个明智的教师。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面对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所以我要积极参与到现今的教育创新中去,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治班教学的经验,丰富提高自己。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
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盈渴望;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
这一书让我看到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求做到最优秀,但求做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第二篇:读卢志文有感
读卢志文“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感想
读了卢志文的《今天我们怎样做教育》一书,书中涉及到当今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诸如怎样做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让人生充满意趣等等。读后感觉有一些收获,特别是其中的《杏坛絮语·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新课改到今天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却又是非常重要的,掐指算算,一个人能有几个十年可供等待?但是,在这十年间我们的教育给社会交了一份怎样的答卷?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正在摸索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响当当的教育大家。作为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在其中做了什么?我做了什么?卢校长把自己从事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的所思、所想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字全部呈献给了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师职业。教师职业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有自己的事业心,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主动、积极地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在做一件事情时往往先去讲条件,如果怎样怎样我也能做好,但就在这样的空耗中延误了
契机,被别人落在了后面。社会发展到今天,许许多多的事例告诉我们: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有哪些;怎样让自己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何弥补自己的缺点。我想,只要我们做到了卢校长所说的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学生一定会喜欢,我们也才会收获到职业的快乐。
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并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教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训练孩子科学的思维品质,是今天作为老师的最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去做呢?
1、卢志文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校长,他的幽默都是让人佩服的。他的幽默的语言彰显了幽默的性格,而幽默的性格、踏实的作风、丰富的学识、广泛的爱好成就了一位教育大家。卢校长的经验、做法无疑是值得借鉴的。
2、认真思考卢校长提出的提高教学效率的五个“远大于”——知识的可接受性远大于其科学性和系统性,1乘100远大于100乘1,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勤奋,关键的20%远大于一般的80%;微观学习过程中的三个“不等于”
——“讲”不等于“懂”,“懂”不等于“会”,“会”不等于“通”;科学训练过程中的“六个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3、以提高素质为根本,回归教育的原点。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但我们已走得太远,甚至忘记了出发的目的。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目标。
第三篇:卢志文专题讲座学习体会
听卢志文校长讲座的几点收获
一直很崇拜卢志文先生,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成功的校长,更因为仰慕他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善观察,勤思考,会琢磨,很多从“大家”口中说出的高深道理他都能作出深入浅出的解读,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一、关于“幸福”
我们都知道新教育的核心追求是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幸福” 的理解一直都很肤浅,总认为是让孩子在愉悦的课堂上获得知识便是一种幸福,因而也始终朝着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的方向而努力。课堂之外,学习接受力慢的,学习习惯不佳的,容易犯错误影响集体形象的都成了我的“严打”对象,用卢校长的话来形容“一群变态的老师,你还能期望他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吗?”知识本位、分数本位、应试本位的老师又怎能懂得幸福的内涵与外延呢?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今天幸福,明天幸福”。我们的幸福观不应仅仅只停留在课堂教学这一狭窄的空间,学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生活的每一处都应洒满幸福的阳光,让孩子的生活远离痛苦,让幸福伴随左右,才能实现“人生的义务并无其他,仅有的义务就是幸福,我们都是为幸福而来。”
当然,幸福的本质不是外在的赋予,而是一种内心的独特感受,要想获得幸福除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外,还要有调节心态的能力。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
二、“风筝”原理
无论处于哪种年龄层次,谁没有过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呢?但真正梦想成真 的又有几个呢?这其中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障碍一次又一次地惊扰得我们畏缩不前,就像溪水与石头,人生的激情都在消磨中渐渐沉沦,太多的失败让我们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反正结局都一样,还不如趴着舒坦。于是,我们接受了这个社会,顺从了这个社会,其结果就是被卷进滚滚的社会大潮中,找不到自己了,忘记了来时的方向,也忘却了要到达的地点。“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中有分寸、脚下有土地”就像放风筝一样,让你的风筝在你的视力范围之内,线锤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风筝才会飞得持久,否则,你放的又是什么呢?风筝飞的高度在于掌握线锤的人,教育如同放风筝,我们就是拽线的人,老师,你的风筝飞得怎样?
三、规范保底
卢校长强调团队精神,在一个集体中要出几个优秀教师简单,而要出现一个优秀团体相对就困难多了,他强调对群体要进行“规范保底”,有点“诈金花”中“下有底限上不封顶”的韵味。所有人的师德、工作表现等必须在他的规范底线之上,我想何不将这一点也在我的班级管理中加以运用呢?至少能从整体上整顿班风、学风。
第四篇:读《宽容》一书心得体会
用宽容的心态对待人生
----读《宽容》一书心得体会
最近读了著名作家房龙的名著《宽容》,这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因为固执己见所带来的人间悲剧,勾勒了一幅幅人类因为和谐相处、而共生共荣的发展场景。作者对宽容的阐述,给我以很大的启迪。
何谓宽容?《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我在阅读了《宽容》后,对宽容的理解更简单明了,那就是宽恕和包容,就是用一颗宽大、包容的心去对待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但这绝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也不是懦弱无能地委屈忍让;宽容是宽而有度地恕,包而见底地容。我觉得,让,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一种风度,一种雅量。
现代社会需要宽容,能够宽容别人是一种美德,因为宽容包含着人的心灵,因为宽容可以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那么,怎样做到宽容呢?
我认为做到宽容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首先要学会宽容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摔上几跤也在所难免。高山不理解流泉,设置了许多路障,泉水却永不停歇,饶过顽石,跳下断崖,变成了飞瀑,变成了大江,奔向浩瀚的大海。船不理解岸,总要离去,但岸总是等待着,永远张开宽大的臂膀。太阳不理解月亮,不喜欢她惨白的光,月亮却永远追随着太阳,当太阳落山后,她却用淡淡的柔光照亮整个黑夜。当你遇到挫折的时候,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人不理解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二、要善待他人。没有必要和他人斤斤计较,没有必要和他人争强斗很……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与其去记恨和报复别人,不如去理解和宽容别人。印度圣雄甘地说得好:‚要是人人都把‘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当作人生准则,那么整个世界就会乱成一团了。‛给他人让一条路,就是给自己留一条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正所谓‚一声问候三天暖,半句恶言一月寒‛,面对他人的错误、失误,与其不顾颜面横加指责,不如用宽容之心待之,为其留一条后路,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用责人之心责己,则宽;用利己之心利人,则容。
三、要学会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做到宽容,你疲惫的心,也会变得年轻。因为宽容,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因为豁达,生活会处处充满阳光。
四、要学会忍耐。同事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惟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宽容是山,垒砾石而巍峨挺拔;宽容是天,容万象而朗朗清清;能宽容就能发展壮大。
另外还有一个体会就是:宽容是助人成就事业的基石,是所有想成就事业的人们必须具备的涵养。当你对他人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大度、多一点容忍、多一点体贴、多一点谅解时自己也会少一些忧愁、少一些烦恼、少一些郁闷;少一些闷闷不乐、少一些不快。这样善待他人也益于己,大大增加了健康快乐的基数。
总之,宽容不但是一种胸怀,宽容是一种气度,宽容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更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一个人的人生跃上新的台阶。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怀,多一份理解与宽容,那么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听新教育专家卢志文院长报告心得体会
听新教育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周家学区路亚宁
(2012年12月25日)
今天有幸在庆阳市政府礼堂聆听到新教育专家卢志文院长的报告,从他那平实、幽默的言语中,让我受益匪浅。卢志文院长作了题为《我理解的新教育及区域推进》的报告。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新教育产生的必然趋势,以及新教育实验的理念、精神和新教育实验的架构体系。报告虽不长可让听会者能更深刻地了解、认识和理解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是由朱永新教授于2002年发起的一项国家教育科研课题和民间草根教育实验。它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四大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为核心,以十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构筑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为途径,以帮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这里的“人”,不仅仅指学生,也包括教师和家长。记得作家峻青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你年轻的时候。成长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成长是什么?成长需要动力,可以是来自外在的动力,更需要内在的动力——一种激励思考和改变自我的动力。我认为,成长的动力之源就是学习。所以,学生要读书,教师更要读书。让反思成为习惯。成长过程反思,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引发的思考;工作过程反思,一个学生、一本教案、一堂课、处理一件事情、开展一次活动的体验与思考,带来哪些认识上的变化,教育理想等等。可以说这次的报告引导我们坚定了这样的信念: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在听他的 “走向幸福完整,改变从此开始”中,我知道了建立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质量观,原来教育也可以是投资,是消费,可是现在的教育也不得不是我们深思:课堂上的满堂灌,作业布置的泛滥等等,这些都是老师和学生感到厌倦的,老师也想把课上的有趣,也想布置作业的不那么多,正如有时候布置的作业明明有的同学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可是有的同学却不会;不布置作业家长不愿意等等原因,弄得老师学生都挺疲倦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诸多的考试,结果老师、学生、家长个个紧张的不得了。我们认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建立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质量观,应该包含三个质量,新教育认为第一个质量是学习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第二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第三生命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们明天不输掉,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而让他们倒在起跑线上。
他用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阐释了新教育的内涵:新教育是“新”的教育:她是教育历史上发展、传播新教育思想人的链接和传承的教育。新教育是“心’的教育:她是包括了人的身、心、灵在内的完整教育,一个对人进行完整教育的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新教育是“行’的教育:她相信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的诞生。新教育是“幸”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人过上幸福而完整的生活,这里首先应该包括教师。新教育是“星”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闪亮的星星,让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新教育是“信”的教育:教育更是要给人信心、信任、信念,要相信教师和孩子有无限的潜能,教育的使命是唤醒人内在沉睡的潜能。新教育是“性格”的教育:教育最终是人性格的教育,引导人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和善于与人交流需要。
还有一点是我感受很深,这就是卢院长讲的另一面,要乐于分享,真正意义上的分享,而不是表面的,这样会使孩子越来越自私。新教育核心帮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课堂是根,立根课堂是学校发展根本。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是教育的三座大山。沉重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心理负担、泛味的校园生活构成灰暗的教学环境。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不允许孩子们拒绝,当他们摇着头不愿意接受老师背着那一桶臭水的时候,老师动用权威,强迫孩子张开嘴巴。
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这是新教育提出来理想课堂基本标准,我们认为理想课堂包含三个层次,理想课堂三重境界是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分别对应我们学习质量、发展质量、生命性质量。落实有效框架就是通过结构保底、通过为教而学,去保障学习形式。通过课堂的小组讨论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培养孩子合作教育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发掘知识伟大魅力,呵护孩子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展示交流,自主发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生命性质量。
我们用结构保底方式解决素质教育有效,我们认为把课堂质量交给老师其实不可靠,把课堂质量交给教务主任也是不可靠,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交给结构。素质教育我们认为至少包含四个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今天新教育提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放到课堂中,要想课堂中实现课堂教育,也不是提高老师意识就能解决,要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课上孩子小组展示,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
今天,教学过程被赋予较多的个人化色彩,现实当中表现对名师的高度崇拜和对教学艺术的极力推崇,我们无论怎样努力,永远有一批处于成长过程中素质不高的老师从事教学。怎么办?即便对素质足够高的教师,也无法对其他教学效果获得十分可靠的预期,通过提升教师保证教育质量,仅仅这个努力不够的,新教育在这一块着力,用结构保障基本质量的稳定实行,只要按照这个质量去做,课堂质量80%已经定了,谁教不重要,什么状态教也不重要。但是我们不排斥优秀的老师在课堂的发挥。
所以我们必须回归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探索教学本身的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道路,可是今天在教育领域当中,人们没有花更大的力气在这个领域当中进行探索。总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