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7:48: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

第一篇:《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

读书心得

最近了读薛瑞萍的几篇文章,她深厚的文学功底让我羡慕不已,她的一些观点又促人深思。在字里行间,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率直,她的大气,她的真诚,以及难得的纯净及浓浓的书卷气。你看她在《行走在诗意间》里写道:

人要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是那段“再求职”的经历,到今天我还心猿意马,徘徊歧路呢——是我的性格原本就适合做教师,还是教书育人的生涯已经改变了我?哪怕个性是石,职业是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浸泽与冲击,也会在石头上留下深深的痕迹,何况我原本就是一个怕见勾心斗角的书呆子。

并非人人都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对于那些激流涌进的弄潮儿,我深怀敬意。而我,则宁愿守着一方干净安稳的教师,做一回冷眼向阳的看客。日子不是过给人看的,鞋好鞋坏脚知道;金钱有价,快乐无价,自己觉得好才是最好。

多么精到、多么深刻的认识!其实我们中间的大部分不也是这样,但却没有如此清醒的认识。

请看她在《和语文教师谈读书》里抒发的,对语文教学的独特见解:现在各地都在轰轰烈烈推行新课标,很有些削足适履和形式主义的倾向。对此,我有一个固执的想法:中学也好,小学也好,语文的事情哪有那么复杂?教师自己先爱读书读好书了,再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自己先把文章写好了,学生熏呀熏的也能写得不错了;教师上课出口成章了,学生学呀学的,也意畅辞达,甚至富有文采了——不就得了吗?

在我看来,所谓的“课改”,就是让语文回到语文。……教师能做的和最该做的,乃是激发、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品味。怎样做到,这才是值得研究探讨的。但是无论如何,教师自己喜欢读书,是做到做好的第一前提。

再看她的潇洒与豪放: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到高处重也轻。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可以说,语文教学也好,班级管理也好,很少有事情可以难住我的。平时上课就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掌声不断、笑语相连;或悲或喜、或嗔或怒——调动学生的情绪,像乐师按动琴键一样得心应手。坐在我的课堂上,想开小差都难。(好让人向往啊!我真的想走进她的课堂,一睹她的风采。)

至于公开课,说白了,和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开头如爆竹之燃放,突如其来;结尾如钟磬之轻叩,余音绕梁;该问处问,该议处议;当松便松,当紧便紧;字斟句酌,环环相扣;高潮迭出,起伏有致……有什么呀!

你看,她的气魄,非一般人能比,所以她常自诩“有点狂”。但我却喜欢她的“狂”,她的狂,狂得真,狂得实。而且她的文笔清新流畅,语调风趣泼辣。

读了薛瑞萍的文章,最深的感觉就是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她那开阔的书怀让我为之诈舌,让我有点高山仰止。是的,我们的生活圈子可以说是狭窄封闭的,但读书却能让人充实,我有一种获得浮出水面、透畅呼吸的感觉。我想这样,我的精神家园才不会贫乏,才会多一片氤氲深秀的所在。

第二篇:优雅地行走在诗意的语文天地范文

摘 要:“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教育需要诗意,语文更需要诗意,我们的语文需要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芬芳的教学。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诗意的浪漫情怀,怎么能在碧波荡漾的语文海洋倜傥地驾驭语文教学这叶扁舟?所以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清雅的诗人气质,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意的语文教师还应该有充满诗意的浪漫情怀。

关键词:教育;诗意;诗人气质;文化内涵;浪漫情怀

有人说“教育是诗一样的事业。”教师把生活中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自己也从容优雅地行走在简单纯净的大地上,云淡风轻。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感受不到,更多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琐碎、是枯燥、是无奈、是烦恼、是倦怠。面对尘世的喧嚣,我们很难保持心灵的宁静和充盈,表面清高内心却疯狂地超越着正常的生活轨道,向着畸形的方向靠近,急躁、冒进、彷徨、有时甚至是抱怨和牢骚。拂去心灵的尘埃和浮沫,我们内心深处其实是向往那种生机勃勃、清新明媚、浪漫潇洒的诗一般的事业的。的确,教育之所以高尚,是因为触摸的是诗一样的文字,谱写的是诗意的清泉的乐章。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教育需要诗意,语文更需要诗意。

语文本身就是诗意的,它星辰雨露、风花雪月、沧海群山、碧空彩云、人生百态、酸甜苦辣。有李白恣肆徜徉的山川大河,有杜甫牵肠挂肚的时代变迁,也有司马迁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有东坡俊朗豪迈的热情奔放,有易安多愁善感的沉静细腻,也有周树人嬉笑怒骂的犀利泼辣;有三国战争的波澜壮阔,有水浒人物的赤胆忠义,也有神魔鬼怪的奇幻迷离。流连其间,可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底蕴。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诗意的情怀,怎么能在碧波荡漾的海洋倜傥地驾驭语文教学这叶扁舟?

诗意语文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呈现一种审美的抒情的境界,追求一种悠然而有余韵的优美和精致。无论是教师的服饰、仪态、语言,还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情感表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的细节都力求充满诗之意、诗之境、诗之韵,同时还要有情动于中、声形于外的铿锵诵读,引领学生用诗意的眼光去领悟汉语,去欣赏春花秋月,去感受真善美丑。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这种诗意弥漫到课堂上,还要把它播撒进学生的心灵中,让孩子们的心灵因充满幻想而变得诗意盎然,让他们在精神享受的过程中,为他们的精神生命奠基。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也应该洋溢着诗意的浪漫飘逸和优雅高贵。

在与语文牵手的日子里,我一直在尝试对诗意语文教学的追求。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一次次创设清新脱俗的舞台,与孩子们一起漫步在芬芳的文字天地,与孩子们嬉戏在迷人的文山书海,与孩子们沉醉在浪漫的想象世界,与他们一起去经历,去想象,去感悟,总能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

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有清雅的诗人气质。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说过“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师就是要让这种由墨香浸润的“气华”转而沉淀成一种诗意的气质,一种诗意的魅力,让学生在无形之种受到熏陶,受到感染,以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之效。语文教学其本身,就是一种诗性的光辉,一种厚重的人格,一种崇高的灵魂,一种灵性的挥洒。缺少这种诗意的引领,语文教学只能是空壳!教师随口而出的一句格言,一首古诗,一个典故,一个成语,甚至他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能透露出其诗性的文化气质,都能打动学生的心坎,都能成为学生课下效仿的经典。

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意的语文教师,应该能写出富有诗意的文章,内容缤纷精彩,语言行云流水,情感激情飞扬。把每一片落叶,每一片飞花,每一丝情愫都凝化成诗意的存在。也许不一定华丽,但一定隽永;不一定深奥,但一定深刻;不一定炫目,但一定震撼,学生怎能不在这诗意的甘露浇灌之下如沐春风?诗意的语文老师,应该有诗情画意的课堂语言,有时如和风细雨,有时似惊涛骇浪;有时如春花秋月,有时似高山流水;有时如大江东去,有时似涓涓细流。这样的语文课堂,怎能不令学生激情飞扬,兴趣盎然。

诗意的语文教师还应该有充满诗意的浪漫情怀。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语文,从古远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一个有浪漫情怀的人,才能像屈原一样痴迷执著,“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有浪漫情怀的人,才能像李白一样想象雄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有浪漫情怀的人,才能像范仲淹一样进退洒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充盈着灵动和惬意,既有小桥流水的平淡温馨,也不缺乏长江黄河的豪迈气势。而这一切的创造者是语文教师,演绎者是语文教师,充满深情的坚持者依然是语文教师。语文老师如果没有飘逸的浪漫情怀如何能把这诗意的语文天地演绎的缤纷绚烂?

教育,应该具有诗意和美感,什么时候教育丧失了诗意和美感、失去了愉悦人性的魅力和滋养人性的功能,那说明我们的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不管素质教育怎样呐喊高歌,课程改革怎样深化推进,离开诗意的课堂,一切教育的美谈都苍白无力、暗淡无色。但当今的社会,却很难找到诗意了,甚至连我们的语文教学都变得急功近利,这是莫大的悲哀。

第三篇: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最先吸引我的应该是书的名字——《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当时就在想,在爱与恨之间行走时怎么样一种心情?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有这种“纠结”的心情?再加上之前读了他的那本《痛并快乐着》,就买下了这本书来看看。

书买来的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的拆开读了起来。刚看完序言的时候,感觉并不是自己期望的一样,似乎整本书都是在讲述《岩松看日本》系列电视节目中的一些见闻。之前,很少看过有关日本的书籍。最多的应该就是通过上学时历史书和电视剧里的抗日剧来知道日本人在中国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再者就是每次看到新闻里提到的中日关系等等问题。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解。和多数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态度只有愤怒。当自己跟随作者,用理性客观的“眼光”读完这本书时,才真正体会到他的那种爱与恨。

书的开端就提我们不得不提的地方——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最早叫“东京招魂社”(看到这几个字,我最先想到的是林振英的僵尸片),建于1869年明治时期,以纪念在日本内战为恢复天皇权利而牺牲的军人。但是,自从1978年秘密将14个“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供奉入内,其中包括战时首相东条英机和外相广田弘毅等,加上一些政府要员公开去参拜,麻烦就出现了。显然日本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完全不尊重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而任何一个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都无法容忍题本官民对战犯进行参拜。

记得前两年在网上看到一部电影《我正是为你而死》,讲述的正是日本的神风特工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为了阻止美军在海上的进攻,日本组件了8个神风特工队,招募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成为神风特工队员。9000余架神风特攻飞机,采用直接撞击美军飞机、军舰这种疯狂而绝望的自杀式攻击阻挡盟军的进攻,为日本天皇效忠。当看到陈列在“神风特工队和平会馆”里那不计其数的遗书和绝笔时,我发自内心地想说难道他们看到这些惨无人道的战争一点反思也没有吗?像这种把本国人民党炮灰、视生命如草木的兽行一点悔悟也没有吗?看到这里,我除了愤怒之外还有一些遗憾,遗憾的是这些年轻的生命离去是一种悲剧,但当他们开着飞机冲向天空的那一刻,也会导致别的生命的离开,而他们背后同样背负父母和家庭。

当看到对渡边恒雄、渡边淳

一、古村新词、栗原小卷、滨崎步、中曾根康弘、御手洗等各界日本精英的采访时。看到他们为促进中日关系,中日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也让我们也对中日关系有了更好的期待。

整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日本在防灾和环保上的一系列措施和国民的集体意识和行动。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国民的防灾意识也比较强烈。在日本的国土上,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防灾标志,每个小镇都有防灾的体验馆和避难所。超市里的防灾救生用品之多,更是令人惊叹(在书中看到一瓶防灾饮用水,保质期竟然是5年)。书中描写了一所小学的防灾演习过程,一场毫无准备的防灾演习,在短短5分钟内完成。更让我惊讶的是,全校1000多名师生不仅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如一的安静、沉着有序、这不免让我想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不得不承认,在防灾方面,我们还有需要学习的地方。

说到环保,我想更多人会想到的是低碳、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熟悉的关键字。当我看完书中日本国民对垃圾的处理时后,真的为自己的日常行为感到羞愧。在校园里,风景区,公路旁被大家所熟悉的垃圾桶更多的是一个写着可回收,一个是不可回收。但又真正有多少人能分清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更不用说又有多少人会做到扔垃圾时垃圾的分类处理了。在日本的有些城市,垃圾分类甚至已经达到几十种,这种看似繁琐的做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已经被绝大多数日本人所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环境问题并不属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努力,去改变。同为地球人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爱护环境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时做起?

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同时,作为21世纪的我们也要学会看到我们该借鉴的优点。看到,拿过来,提升自己没什么不对的。

有理有礼有节,保持冷静,继续前行,才是当下中国最该有的态度。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

第四篇: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一)李金娥

在肆意休息的假期,断断续续地阅读几本书,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一段旅程。回头一看,恍惚的瞬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但确实曾经抚摸过的文字,总有一些温度,而这感觉,带着一种理性的智慧!因为,像白岩松这样记录国外的见闻与采访,虽平实的文字,但却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当然,这里难免夹杂着他个人的情感,可丝豪不影响我们主观的判断。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理性而客观地记录另一个国家,这是难得的,更是可贵的!

或许与我的爱好和职业有关,关注的着眼点,一是文学,二是防灾与环保。

如果没有阅读这本书,我想,我是很难走近对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了解的。文章中说,他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一位,可惜我是多么孤陋寡闻。为此,结合着书中的采访纪实,我又百度了渡边淳一的相关资料,并花费了几天时间读了他的代表作《失乐园》,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目的就是想了解这位情爱作家所说的“纯爱”.不得不说,连看书都中规中矩的我,头一次看这种情感色彩浓厚的书籍。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渡边淳一通过文字的手段,放大了人情感深处的某些意识,给了潜藏着的情欲一个赤裸裸的平台。道德与伦理的挣扎,爱情与亲情的取舍,沉沦与不可自拔的矛盾和痛苦……所有的描述的确是一把利刃,刺在人的灵魂上。我只能说:这是一位敢于面对与剖析人性的作家。正如他所说:“我希望我写的这个书,变成一个箭头,能够扎在读者隐藏在深层的内心的欲望上,如果射在这上面的话,我觉得就达到目的了。”我很高兴通过读一本书,认识一位作家,而通过一位作家,又打开我我阅读的一扇独特的窗!

日本的防灾与环保工作可以充分地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强大的软件建设。更折射出这个民族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

也许我们说,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是和这个国家的地震频发相关,但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日本的专利呀,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灾害。但日本的重视程度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每个区都有防灾体验馆,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有“防灾商品柜台”,重要的防灾组织“消防团”,60%出于自主防灾而且成立的团队。据说日本人出门办事,会自然想到“如果今天发生灾害怎么办”,这是日本人从小养成的意识和传统,也训练出了各种应对灾害的手段。我很欣赏白岩松在书中所言:“这种民族性的差别,从精神层面而方,确实有差异。勇敢面对,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在“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这一章,最吸引我的就是日本的垃圾处理中心,名字叫舞洲垃圾处理工厂,这个看似儿童乐园的建筑物,据说已成为日本垃圾处理技术和理念领先世界的标志之一。这样的处理工厂,既是一个小型的印钞机,又像是一个儿童科技馆。能针对孩子心理进行设计,让孩子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能让孩子督促自己的父母做好垃圾分类,我认为这是这个工作最大价值的体现!再走进日本的家庭看垃圾分类,我更是服了!少到六七种,多至十几类的垃圾分类,是做到了极致。每周两次的垃圾回收,居民们都需要按时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这看似很麻烦的做法,但在日本的许多城市都已经进行二十年。垃圾分类从家庭内部开始,而垃圾的再回收,日本又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如何不感叹,为何日本那么干净,水那么清澈,天那么蓝……看别人,是为了更好地看自己。而环境问题,它不只属于一个国家,更属于整个世界!

重点说了如上两点,实际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有很多,如最近正在看日本的动画片《七龙珠》,据说日本的动漫在全世界都很有影响力的。还有日本的温泉沙浴,很令人向往……

这就是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一直想看白岩松的文字,在没有看简介,只凭感观,而选择了他的第一本书,却与日本有关,的确挺令我意外的。但相遇就是一种缘份。我很喜欢他在序中说的这段话:“先把爱恨放到一边,去了解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得多了,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亦是如此,在爱恨之间行走,以理性的光辉赢得做人做事的智慧!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二)文/陈 婷

从看了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喜欢他的理性和睿智,喜欢他的潇洒与坦然。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国家,白岩松写《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本书该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既要表达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又要谨慎地做到不激起国人的愤怒。他在日本专访了20多天,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这段日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成这本极具份量的书,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探索真正的日本。

我是英语专业,二外便是日语,上学时我便对日语的学习很狂热,日本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国家之一。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一本介绍日本的很好的向导书。当然,它最令我感动的不是书中描写的寿司和动漫,而是浸透在文字中的包容与理解。曾经的日本带给世界的伤痛必然无法抹去,但每个民族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白岩松笔下的日本,不管是从丰富的文化还是和谐的人文环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到一个地方,每采访一个重要人物,都用心去感受那一份特殊的情感。白岩松说得没错,看到别国优秀的地方,拿过来用,没什么不对,要战胜别人,(网)必须得先战胜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他以自身的责任与态度帮助更多人愿意去走近日本,了解日本。

还记得2012年钓鱼岛事件引起了国人很大的不满,在长沙也掀起狂澜,平和堂被砸,各种游行示威纷纷上阵。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愤怒与粗暴的行动来获得认可,而应该靠内心的力量与理智去解决问题。白岩松说学会在存在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交往,是未来几年中日间的课题。诚然,联系到我们的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可能受过伤,朋友、恋人,甚至亲人的背叛,同事的鄙视、嘲笑,有些伤痛或许一辈子都会留有疤痕,但我们仍要学会去包容、接纳、理解。在痛苦中学会成长、成熟。但愿我们在爱恨情愁的社会里淡忘那些痛苦,重新去拥抱对方,拥抱美好的自己。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三)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有了停顿,有了些许宁静,白岩松用自己行走的所见、所感,以冷静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对日本的初印象,对日本政界、文化界、财经界等代表人物的采访以及真实的和平博物馆和扭曲的靖国神社等等,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世界。

就我本人而言,初三临毕业时遭遇非典,高三临高考汶川地震,大二新疆七五事件,大三听说西安反日游行加打砸日本车封校等等,这些带给我的恐惧或者愤愤远远小于我对日本这两个字眼的痛恨。我们中国现下国人可能大都同我一般,对于日本,有着极度的厌恶与抵制,或者更甚,这两年,从钓鱼岛到前不久公然出台解禁自卫权欲使其合法化,我也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厌恶、痛恨而不能自省。但是我又能明白而庆幸的告诉自己单纯的不理智行为并不能真正抵制和遏制日本。

一直以来,我都没能好好的了解这个国度,只是看到了、感受到从以前到现在我们中国所遭受的来自这个国度的耻辱和产生的愤怒,愤怒淹没了理智。我很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能够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这个国家。

从隋唐时期开始,日本不断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满清堕落的时候日本又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到近代,我们中国又向日本学习派遣留学生。正如白岩松在书中所写,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影响至深,到处可见。而我们当代的文化却对日本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因为自豪,所以我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白岩松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防灾、比如环保,详细讲述了日本的防灾建设、环保问题的垃圾处理等等,人常说,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应该好好的去了解对方,借鉴对方,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去了解对方,取长补短,这样才是让我们变得更好。

从战争的胜利到今天,国家领导人用宽博的心包容着,我们用恨铭记着磨难,同一个世界,行走中的相处,需要我们的奋发图强,我们用眼看,用心学,用理智对待,用历史励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我们中国的未来会更加强盛。

(红星四场 张晓梅)

第五篇:行走在中国梦间的百态人生

行走在中国梦间的百态人生

人生是飞扬在生活中的风帆,航行在大海上,那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等待着我们的是惊涛骇浪,生活道路上的荆刺,面对命运的一次次挑战,我们经常遍体鳞伤,与其在一直艰难前行,不如偶尔停下来,整理着装。

人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五百年来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个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这未来,人类五百年的历史是漫长而又极其复杂的。

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依靠名族独立的强大国家力量和海洋优势,运用他们心中的梦想,通过香料贸易和殖民掠夺而成为世界性的大国,荷兰,是四百年前,依靠海洋贸易和商业制度上的创新而夺得世界霸权的,即使他们的大国之路对于中国来说他的参考价值已经不打了,但是谁有敢说这些大国没有梦想?

中国的政治道路,只能从自己的历史中反思,从汉初的文景之治,到清朝的康乾盛世,所有的盛世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国家的统一。对于中央的集权,权利的统一,军事的强大,谁敢说中国人没有梦想,谁有敢说中国人没有野心,梦想铸造野心,野心铸造成就,在国与国的崛起中,何不是一种更加强大,更加震撼的人生之行,即使这中间有成功有失败,但这种人生的梦想使人向往。

《史记》被鲁迅先生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足以说明《史记》在文学和历史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奠定了司马迁在历史上的地位,因为司马迁仗义谏言,为李陵辩护而惹怒汉武帝遭受腐刑,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耻辱,但纵观历史,谁敢说如果司马迁没有这种毅力,这种梦想,这种在当今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人生中,《史记》还会流传千载?恐怕在那昏暗的灯光下,回首一生中的经历,你会让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吗?会为了自己的责任,费经心血,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吗?

回首整个宇宙,从仰望星空,讲述飞行神话,到第一次热气球载人飞行,人类用了整整400年时间,而飞行的魔盒一旦打开,人类实行飞行梦想的速度便大大加快了,而今天,人类的探测仪已经多次抵达火星,新的载人登陆计划正在酝酿,经过36年的漫长飞行,旅行者1号探测器正在飞过太阳系的边缘,进入星际空间,一切答案都有待揭晓,可是谁有敢言这种飞行神话的创造没有包含人类的梦想,没有用尽人们一生的心血来完成它吗?

这些大的梦想,不正如一种人生吗?那对于今天的我们那?也许,理想本是泡沫,却依旧争夺着里面易碎的空间,三年的期盼与蹉跎,不就是为牟取那最后一点所谓的欣喜,梦想使我们到达了成功的彼岸,但在这美好的年华里,有又多少无病呻吟的滥情,不愿听到他们说漠视自己的生命,不愿听到他们说悲秋伤春,不去感叹那些易逝的生命,当一个生命只能承受,付出与坚持时,他就是去了享受,回报即退却的权利,可正因如此,他才能笑着走向生命的完结,沉默而淡泊的去承受一切。那么你敢说这中间没有为梦想付出吗?没有在以后的人生中争取嘛?

行走在人生路上,对梦想的追求常常让我们行色匆匆,不肯停下前进的脚步,于是在努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感到疲惫,失落与苦闷。因次我们需要偶尔停一下,去休息,去放松,然后狠狠装备自己,准备着一鸣惊人。面对现实,理想终会不为气泡,面对杂乱,沉默终会不为淡泊。

我只想说:中国梦原本就是一个追求自我的梦!

下载《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走在诗意间》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走在路上

    与梦同行 我们已各自就位,在自己的天涯种植幸福;曾经失去的被找回,残破的获得补偿。时间,会一寸寸地把凡人的身躯烘成枯草色,但我们望向远方的眼睛内, 那抹因梦想的力量而持续荡漾......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我校开展儿童阶梯阅读的思考、实践、再思考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阚晓茵朱玮娟215621 【摘要】 我们学校在“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下,一步步进行着儿童阶梯阅读......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我喜欢适度的孤单,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分享,事实上也很难与别人分享这绝对的个人财宝。——三毛你割舍不下的,已经不是你喜欢的那个人,而是那个默默付......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这次视导,数学没有机会被检测,失去一次难能可贵的被引领、被指导的机会,有一点的遗憾,但更多是庆幸,数学的课堂结构,课堂模式,也远远达不到优课标准,小课题研究也是初步......

    行走在路上(修订)

    第一发展共同体“同课异构”暨送教下乡心得体会 教研路上,且歌且行且珍惜 崇文小学教育集团永安路校区 田世强 今年4月份,我参加了孝义市第一发展共同体“同课异构”暨送教下......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有许多路都不是通畅的。但只有我努力得向前挺进。翻越过挡住我的无数道坎,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我的坚持练跑步的“道路”就是这样的。 刚开始练习跑步是在八年级......

    行走在路上

    部门:销售管理系统江苏大区 姓名:徐青 行走在路上 不知从何时开始喜欢一个人在路上行走。 常常在下班以后,在夕阳笼罩的马路上,静静地走。听着轻柔的音乐,沉淀生活中烦杂的情绪,让......

    行走在路上

    行走在路上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题记 大学一年快过去了,有没有感到很多东西正朦朦胧胧的向我们走来,也从迷茫中蜕变出来! 在我叹息时间飞逝的时候,这一秒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