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迹中学教学工作计划(2011)
古迹中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使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圆满、顺利完成,教务处将在学校工作计划的正确指导下,以“质量”为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为依托,努力创新,积极进取,全面做好各项教学服务工作,现就本学期教学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教育工作的批示精神。不断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大课程改革的实施力度,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教务处的职能,以加强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方位、多形式扎实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工作重点:
继续努力实践和探索适合我校及学生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听、评课等多种校本教研形式,使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内容:
一、严格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1、严格教学秩序,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调课,坚决杜绝旷课现象,有自习课和辅导课的相关教师应准时到岗,完成本职工作。全面落实教学工作“八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勤”,质量要“高”。要把此方针作为强化教学中心意识,形成质量提高的重大举措,并在教学活动和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2、坚持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开展课外活动、认真组织检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禁无教案上课,坚决杜绝教师讲课的随意性和课堂组织失控现象,上课期间禁止随意进出。对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必须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阅)。教务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或抽查。
3、加强考试管理工作,严格监考制度。认真做好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保管、批阅及试卷分析与抽样调查,加强质量分析。14、加强常规检查,对集体备课及教师日常教案、批改等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正,把过程管理放在首位。常规检查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细,突出质上的检查。
5、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重点,七年级重点抓好养成教育,立足“双基”,抓“三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形成浓厚的学风,实现夯实基础的目的。八年级防分化,重点抓好质量提升工程,稳步推进“三化”,即后进生转化、中等生的优化、优秀生的高标化,尽量缩小两极分化。九年级抓好成才教育,务实创新抓“五率”,即巩固率、及格率、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
6、毕业班教学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晴雨表,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整个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未来发展。强化毕业班教学常规,严格督查考核,严格中考学科单科单元过关的组织与考核,坚持一考一析一量化。强化班级管理,扎实开好毕业班系列教育会议:开学初的计划措施落实会,每次考试质量分析措施会,薄弱学科研讨提高会,复习经验交流会,学生家长分类会等。按计划做好体育训练,保证体育加试成绩达到指标要求。
二、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1、进一步强化科研兴教意识,加强对教学研究的管理与指导。各教研组必须在总结上一学年教研经验的基础上制订本学期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方案,着力关注教研过程管理。继续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进一步使教研活动正规化、经常化。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与教学研讨,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研组。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教研组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教学研究课、示范课和观摩课,开课教师应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体现课改精神。特别要将实验教学观摩落到实处,提高实验教学成效,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我进取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3、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做到资源共享及时反思总结,使学校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群体合作的学习过程。要求各教研组以“同课异构”方式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提出问题、驾驭教材的能力,增强教师自主研究意识,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让教研真正助教师成长。本学期教务处将全程参与各组的教研活动,加强考核各教研的教研活动的力度。
4、继续实施相互听课制度,开展“龙头学科”带动“薄弱学科”提高整体质量。要求一学期教师不少于20节,听课要有记录,做到及时、公正、客观,2并有评价。每月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年终教师考核中。
具体活动安排:
八月:
1、七年级入学考试分班工作;
2、检查教师学期初备课,课程安排情况;
3、制定教务处工作计划;
4、常规检查。
九月:
1、召开教研组长会议,落实教研组工作计划;
2、学校中层以上领导推门听课;
3、新任学科教师过关课;
4、安排七、八、九年级月考及流动管理工作。十月:
1、开展全校听、评课活动,做好教研工作;
2、做好期中考试备考工作;
3、作业及教案展评活动。
十一月:
1、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检查各教研组集体备课及教师教案、听课 笔记、作业批改等。
十二月:
1、开展学科观摩及示范课;
2、做好期末考试的备考工作;
3、评出本学期教师的优质课,优秀教案及学 生优秀作业。
4、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古迹中学教务处
2011.8
第二篇:家乡古迹
家乡的古迹及自然山水
家乡的古迹:
1.泰安泰山, 泰山是中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时评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名胜。海拔1545米,相对高度1391米,在周围平原丘陵的衬托下,格外雄伟,有“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的称号,也是历代封建帝王登高“封禅”的地方。泰山不仅有雄浑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厚重璀璨的历史文化,泰山上下有20余处古建筑群、以及历代帝王与文人留下的1400多石刻。泰山是天然的山岳公园,又是中华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在泰山极顶的四个方向,有“旭日东升”、“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四大景观。
2.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在孔子过世一年后由鲁哀公建立。孔林本名“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也是世界上最大、延续最久、保留最完整的宗族墓地与人造林园。孔府也称“圣府”,紧邻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私人庄园,是中国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贵族府第。
3.济南趵突泉公园 „„ 趵突泉是“泉城”济南七十二泉之冠,泉池内立著“第一泉”的石刻,是清朝书法家王钟霖墨迹。位於济南市内,东邻泉城广场,北接五龙潭公园。4.大明湖公园 „„ 大明湖由济南众泉泉水汇流而成,名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描述这里的济南美色。
5.千佛山公园 „„ 济南南部山群中最著名的景观,千佛山古名历山,内含如“兴国禅寺”等佛教庙宇多处,其内有一石桩,传为秦琼栓马处。千佛山在大明湖湖面上倒影,形成济南一大景观,曰为“佛山倒影”。青岛前海风景区 „„ 位于市南区前海一线,有滨海步行道将个景点串联。6.崂山风景区 „„ 崂山是道教名山,在黄海海岸拔海而立,风景变幻无穷。海拔约1133米,是中国海岸线上唯一一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海上名山第一”的称号。7.石老人旅游度假区 „„ 位于崂山区海滨,有大型海洋主题公园烟台蓬莱阁景区 „„ 位于烟台地区蓬莱市,素有“人间仙境”的美誉,是传说中“八仙”过海的地方。南山公园 „„ 位於烟台市内。
8.云峰山(又名文峰山、寒同山、笔架山)„„ 位于烟台地区莱州市区西郊莱州城南15华里处。自山麓至山顶,分布历代刻石37处。闻名于海内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宝贵题刻17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郑道昭被誉为“北方之圣手”,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2.8米,宽3.6米,为魏碑之冠。另有《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亦为名刻。其字体承隶启楷,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历来为金石家、书法家所推崇。
9.潍坊沂山景区 „„ 沂山古称“海岱”“海岳”,又有“东泰山”、“小泰山”之称。居中国五大镇山之首。10.威海成山头风景名胜区 „„ 位於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又名“天尽头”。距离韩国94海里。
11.刘公岛风景名胜区 „„ 威海卫——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创始地。
12.淄博聊斋园 „„ 蒲松龄的故居,写作聊斋志异的地方。临沂蒙山 „„ 海拔1156米,是山东的第二高峰。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蒙山亦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跨临沂市平邑、蒙阴、费县和沂南四县,西北东南走向,绵亘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因状如巨龟而名),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距泰山120公里,与之遥相呼应,堪称伯仲,素有“岱宗之亚”的美誉;另有较大山峰300余座,深谷陡涧300余条,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五莲山景区梁山 „„ 水泊梁山景区,是《水浒》故事的渊源所在,名扬海内、久负盛誉.家乡的自然山水:
山东省为中国最大的半岛,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约占全国的1/6,仅次于广东省。山东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山东近海海域面积17万多平方公里,略高于全省陆地面积,属中国海洋大省。其特点是良港多、岛屿多、万米乃至几万米的沙滩多。天然港湾20余处,近陆岛屿299个,其中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组成,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滨海沙滩60余处,面积为4300公顷,总长度达208公里,而且坡度平缓,平整宽阔,沙质良好,海水清澈,气候宜人。山东还被称作“海上牧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水产品产量最多的国家,而山东则是中国水产品产量最多的省。20世纪80年代山东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宏伟构想。渤海与黄海交界线
金沙滩位于青岛开发区东南,南濒黄海,呈月牙形东西伸展,全长3500多米,宽300米。金沙滩水清滩平,沙细如粉,沙质为金黄色。金沙滩是中国沙质最细、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海水浴场之一,号称“亚洲第一滩”。
万平口位于日照新市区内。沙岸线长4公里,以“蓝天、碧海、金沙滩”著称。这里的沙滩,像一条黄玉带,镶嵌在翠林碧海之间。万平口泻湖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整、最壮观的泻湖,涨潮时海水涌入,与海相通,天水一色;落潮时水流湍急,哗然有声,潮落礁出,形成了著名的景观“平口流沙”。晴朗的早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又形成了“朝观潮日”的另一大景象,非常壮观。2.河段
山东境内江河纵横,水系发达,蜿蜒曲折,水网密布,分属黄河、海河、淮河三大流域,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有1000多条,主要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水、万福河等。江河两岸物产丰富,古迹众多,风景秀丽。
黄河中国的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5464公里,在山东境内自西南向东北斜穿,流程617公里。黄河为地上悬河,河床高出地面4-5米。新中国建立前的
三至四千年间,因泛滥改道26次,决口1000多次。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对黄河进行综合治理,疏浚河道,兴修水利。在中上游修建了小浪底、万家寨、三门峡等水利枢纽,修建黄河公路大桥20余座。在山东境内有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东营胜利黄河大桥,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等多座跨河大桥。黄河自东营市注入渤海,形成著名的黄河三角洲。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在山东境内孕育了厚重粗犷的黄河文化。
大运河山东段大运河又名鲁运河,迄于春秋,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人工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64公里。自东南向西北纵贯鲁西平原,流经枣庄、济宁、聊城和德州四市,山东段全长630公里。历史上曾以“舟楫如梭,商贾云集”而闻名。山东段大运河有著名的元代开通的会通河和明代建成的南旺水脊分水工程。二千年间,运河流域,文风昌盛,民风豪放,独特的漕运文化、商业文化以及崇文尚武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运河文明。
沂河源于沂源县西北部的松山北麓,先后流经沂水、沂南、临沂、郯城等县区,蜿蜒从江苏注入黄海,全长574公里,流域面积7325平方公里。大小支流百条以上,主要有东汶河、蒙河、柳青河、孝河等,沂河沿岸有鲁山溶洞群、阳都古城、金雀山、银雀山汉墓群、郯国古城等名胜古迹。孔子对沂河有着深厚的感情,留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大汶河发源地为泰山东麓一带,《诗经》中的“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指的就是大汶河。大汶河由牟汶河、嬴汶河、石汶河、泮汶河与柴汶河五汶所构成,五汶交汇之处,就是大汶口考古文化发现地。大汶口石桥为凌驾于大汶河上的一座古代渡桥,也是目前山东省保留最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桥,具有重要的历史遗存价值。
兰山区沂蒙湖位于临沂城东侧的沂河干流上。沂蒙湖是临沂小埠东橡胶拦河坝蓄水后形成的人工湖,是一座具有防洪、灌溉、调蓄、供水和旅游开发等多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工程总长1247.4米,坝体两端分设五孔提升式调节闸各一处;中间的橡胶坝全长1135米,高3.5米。拦河坝最大蓄水量为2830万平方米,回水长度10.8公里,蓄水后形成1.6万亩的水面。该工程1999年荣获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泰山杯”奖,同年10月橡胶坝以其长度创大世界吉尼斯之最;2000年8月获大世界吉尼斯记录最佳项目奖;2001年9月沂蒙湖被国家水利部评为首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湖泊
山东省境内湖泊众多,主要水域54处,约占山东面积的3%,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散落在齐鲁大地。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大明湖大明湖位于济南旧城北部。主要为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泉群汇集而成,位于济南中心市区,有“泉城明珠”之美誉,是湖与泉交融的独特景观。面积81公顷,以湖水为中心,水陆各半。湖水面积46公顷,平均水深3米。自古就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地,留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1958年建园,因以大明湖为主体而得名。
微山湖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组成,又称南四湖,面积1200平方公里。湖中微山岛有微子墓、张良墓和目夷墓,并留有大量的汉代文物遗址。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曾以此为根据地,流传着许多爱国主义的传说故事。湖中10万亩荷花构成一大奇景,水上渔村和水上小学也构成一道特色极强的风景线。
东平湖山东省内第二大湖泊,位于鲁西南东平、梁山、汶上、平阴4县交界处,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历史上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遗存水面,是黄河、汶河、运河三大水系的交汇地,处在黄河下游河道由宽变窄的过渡段,在黄河防洪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湖上自然景观独特,文物古迹众多,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摩崖遍布。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唐代的李白、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文天祥等著名诗人都曾来这里采风,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篇。
东昌湖位于聊城市区。中国江北最大的城内人工湖,自古有“南有西子,北有东昌”之称。宽阔的水面簇拥着千年古城,新聊城环湖而建,形成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一体、水天一色“江北水城”的独特格局。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与博兴县之间。根据传说,齐桓公争雄诸侯,曾在此会盟,马踏平地而成湖,泊沼相连,港汊纵横,十几条河流交汇于此,湖中岛屿众多,盛产40多种鱼、虾、蟹,水域面积约20平方公里,有众多历史遗址。
白云湖位于章丘市。形成于汉代,总面积17平方公里。夏天三千亩野生荷莲,碧叶连天,荷香满湖飘荡;二十公里绿堤垂柳依依,婀娜多姿,素有“白云棹罢归来晚,渔舟唱晚抒闲情”的意境。
老龙湾位于临朐县。湾中之水系地下泉水涌出地面汇集而成,水域面积80余亩。为天然矿泉水,以此水烹茗,清香纯正。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对老龙湾曾有详细记载。自春秋战国至清代,湖畔留有多处遗址,是探幽访古的好去处。
落日天鹅湖天鹅湖位于荣成市成山卫镇境内。世界上最大的天鹅栖息地,是一个天然的泻湖,与海水相通。湖水清澈,沙滩金黄,蓝天碧水,景色秀丽。每年。
冬天,成群的天鹅从西伯利亚、内蒙古等地成群结队来此栖息,多时达到万余只,景象蔚为壮观,被誉为“东方天鹅王国”。湖与海由一条宽100米的大沙坝相隔,形成了天然的万米海水浴场和沙浴场地。4.泉水 山东地质构造复杂,各地质时期的构造断裂均发育良好,为各种类型泉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济南泉水甲天下,在济南市区,有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常以七十二名泉,形容济南泉水之多。仅仅在济南市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分布着100多处著名泉水。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区中心。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宋代曾巩为其定名为“趵突泉”。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水经注》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泉池内三股水柱腾空而起,达三四尺高,大如车轮,声若洪雷。乾隆皇帝封其为“天下第一泉”。趵突泉与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浅井泉、卧牛泉等名泉形成趵突泉泉群,尤以元朝著名书法家赵孟兆页题写的对联“云蒸霞蔚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最为传神。
黑虎泉位于济南市区解放阁对岸。泉水出自陡壁下一个深邃的洞穴内,古时洞前有一黝黑巨石如虎,泉水激石,有如虎啸,故得“黑虎泉”之名,与附近的琵琶泉、白石泉、玛瑙泉、九女泉、五莲泉等15处泉水组成黑虎泉泉群。泉水洞中喷出,水声喧腾,汇入风光秀丽的护城河。
珍珠泉位于济南市区中心。因泉池中泉眼甚多,涌出成串水泡,如同珠玑,故得名,为七十二泉中第十四泉。泉池呈长方形,四周设有汉白玉雕刻石栏。串串银色水泡自水底翻涌而上,日光相映,犹如“百尺珠帘水面铺”,与周围的濯缨泉、舜泉、芙蓉泉、孝感泉等组成珍珠泉泉群。五龙潭是济南诸泉中最深的一个,泉水碧绿凝重,深不见底,终年涌流不息。溪水横流,景色宜人,有“夹岸桃花,恍若仙境”之美誉。潭边有在潭西精舍旧址修建的潭西阁,游人可于阁中赏看龙潭秀色,龙潭观鱼是一胜景。
洪范泉是济南西部最著名的泉池,池名源于《尚书·洪范》篇。泉水自池南侧外壁上的石雕龙头口中流出,婉转流入狼溪河。池中泉水上涌急促,却不显喷涌之状,水平如镜,可浮起铜钱,水质优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著名的“阿胶”即是用此水浸驴皮熬制而成。
百脉泉是济南地区东部最大的一个泉群,位于章丘市明水镇。由梅花家、墨泉、漱玉泉等18处名泉和众多无名泉组成,为章丘赢得“小泉城”的美誉。百脉泉泉池呈长方形,古色古香的小石拱桥横贯中间,将泉池分为南北两半。池底泉眼很多,水泡串串,奔突向上,似滚动的珍珠,涌珠浮翠,流光溢彩,形成“百脉寒泉珍珠滚”的撩人意境。墨泉
温泉群山东半岛地热资源比较丰富,以中国北方温泉相对集中的地区而闻名。济南、青岛、烟台、临沂、德州、聊城等地共发现了六十多处地热资源,这些资源不仅矿泉类型齐全,分布面广,而且温泉品质高。具备良好开发条件和价值的代表性温泉有:济南商河地热温泉、青岛即墨海水温泉、招远温泉、烟台栖霞艾山温泉、威海温泉汤、烟台龙泉温泉、临沂汤头温泉、德州齐河温泉等。5.瀑布
山东属于半干旱地区,雨量较少。瀑布主要集中在中部山区,主要有:
蒙山瀑布蒙山三叠瀑布在青山层岩间奔腾跳跃,闪转腾挪,从约百米高的悬崖上一跃而下,中间为断崖阻隔,旋即又腾身直泻,形成了飞流奔涌、轰鸣溅跳的叠式瀑布。层崖中间曾有一个石洞,相传战国时代鬼沂山瀑布谷子王禅在此修炼成仙,洞口为水帘所掩。至今仍流传着当年孙膑、庞涓在此跟王禅学艺的故事。
沂山百丈崖瀑布百丈崖瀑布为中国江北最大的瀑布之一,落差达80余米,四季长流不断,声如松涛,似白练垂天。夏季,山外暑气逼人,至此则寒意顿生,正如诗曰“百丈瀑布六月寒”;冬天,百丈崖冰瀑,巍然壮观,吸引着中外无数攀冰爱好者。
下水帘瀑布位于沂源县城东二十公里处石桥乡的上峪村,摩天岭山下。该景区怪石林立,山景优美,花果满山,鸟语花香。山下瀑布落差40余米,瀑面宽10余米,飞流直下,流花飞溅,声振山谷,蔚为壮观。
第三篇:咏怀古迹 教学反思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5篇《咏怀古迹 教学反思》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
篇一:咏怀古迹教学反思
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首先用古代对联:“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引出王昭君,导入新课。
然后介绍《咏怀古迹》五首,内容所涉及的五个人物,表明作者借古人古迹抒发自己的情怀。
接着朗诵诗歌,重点点拨六个词语:尚有村、一去、省、空、春风面、环佩,让学生结合注释感知全诗,思考点明主旨的词语是什么。
接着赏析全诗:
首联:点明昭君村的位置,群山奔赴、三峡壮丽----------钟灵毓秀
颔联:写昭君悲剧的一生,远嫁大漠、葬身异域------悲凉萧瑟
颈联:揭示昭君悲剧的根源,埋没宫中、葬身塞外------怀才不遇
尾联:写王昭君的怨恨,昭君虽死、其怨难平---点明主旨
最后把杜甫和王昭君的命运进行对照:
昭君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佩空归------千载之怨
诗人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奸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深沉怨恨
教师总结:诗人借王昭君不被帝遇、葬身塞外的不幸遭遇抒写自己不被重用、身世飘沦的悲苦情怀。对比鲜明借古讽今。而且我应当先了学生需要什么,知道什么,能够接受什么。根据学生来准备适当难度的教学方案,而非想当然地脱离实际地闭门造车,这是我在教学上存在的误区。另外,在上完一节课后,我应当多与学生交流,听听他们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从而做出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更快。
篇二:咏怀古迹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所以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总体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课堂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但在引导方面稍显不足。我认为学生以前学过此类诗歌,理解起来应该难度不大,因此备课时忽略了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比如诗歌中非正常语序的诗句,没能及时点拨到位,使得学生理解起来不那么轻松。
2、课堂提问与点拨学生回答方面有明显欠缺。提问缺乏艺术性,有点简单直接,导致学生回答的质量也不高。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比较积极,但是有些同学的回答质量不高,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是帮助学生能力提升的好时机,或者追问,或者引导他查找自己回答的漏洞,进而完善答案。显然在这方面我所做的不到位,拘泥于课堂预设,对学生引导不足,以至于同一个问题,接连几个学生的回答都只打擦边球,甚至是答非所问。
3、课堂语言不精练,有些拖泥带水。有的同学回答的已经比较精彩、到位了,这时候不需要再重复,但我总怕有学生不明白,还要反复说上一两遍,使得课堂容量不大,有时候还会让学生有一种依赖心理,不认真听同学的回答,单等着老师再作总结。
4、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高一(1)班一向课堂上比较积极活跃,且常常发言会带给我一些惊喜,所以我对他们的期望值有些高,忽略了诗歌理解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当这节课上出现有些同学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我就缺乏耐心了,表现有些急躁。
从一节课中看出我平常上课时遗留下来的缺点,这再次提醒我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篇三:咏怀古迹教学反思
每一次读杜甫的诗,既是一种美的享受,又有一种被感动的感觉。特别是杜甫晚年的诗,充满了漂泊之苦、家国之思。以前,在读杜甫的《咏怀古迹》之时,就觉得这首诗非常美。现在做了老师,教完这一首诗后。我的感觉又不一样了。以前只是停留在字面理解上,现在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教学之时,我是逐句进行引导分析的。第一句,群山沿河赴荆门,写出来一种磅礴的气势。教学之时,我问学生,王昭君是一个女子,而次句写的是如此的气势磅礴,好像与王昭君女子的身份不相吻合。如果王昭君是一个男子,是一个大英雄,那么,格调就相吻合了。我也不急于解释,而是让学生讨论。学生们百思不得其解。在这种情况下,我做了讲析,昭君出塞,给汉朝和匈奴带来了四十年的和平。在杜甫的心中,王昭君就是一个英雄,而且是一个大英雄。所以这句诗的格调与王昭君的身份绝对吻合。所以,这一句诗足以看出杜甫对王昭君的崇拜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紫台”是皇宫,“朔漠”是塞外大漠,“紫台”是汉元帝居住的地方,“朔漠”是王昭君所去的地方。“紫台”是歌舞升平的地方,“朔漠”是苦寒之地。教学中,我问学生:为什么把“紫台”与“朔漠”放在同一句来写?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出来,是为了对比。我接着追问,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有何目的,学生们经过思考之后,有学生回答:是为了把汉元帝与王昭君进行对比。我接着追问:把汉元帝与王昭君进行对比又有何目的,学生中有人回答到:是为了说明汉元帝是把自己的平安幸福建立在王昭君痛苦的基础上。表达了对汉元帝的讽刺之情,对王昭君的同情之情。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对这一段的问题的设置和提问我比较满意。
独留轻重向黄昏,我问学生,“独”字传达出怎样的信息,有学生回答,独字写出了昭君的孤独。我对于学生的回答表示了肯定。我接着问:“青冢”传达出了怎样的信息,学生经过思考你,依然回答不上来,此时,我做了讲析,青冢就是埋葬王昭君的坟墓,王昭君生前孤独,有家有国不能回,死后,埋入孤坟青冢之中,依然孤独。此情此景,让我们这些有感情的人对我那个昭君岂能不心生同情。次句依然表达出诗人对昭君的同情之情。
画图省识春风面,次句是对汉元帝在选妃之时只看图画,不看真人的荒唐做法进行讽刺。讲析起来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接受。环佩空归月下魂,在分析这一句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在一个明月之夜,王昭君的孤魂回到故乡秭归,来看望她的故乡,她的亲人。我让学生谈一谈此时此刻王昭君的感受,并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同学说得非常动情。我感觉,效果的确不错。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在讲析这两句诗,我提问学生,其中的“怨恨”仅仅是王昭君的怨恨吗?如果不是,那么还包括谁的怨恨,经过大家的讨论,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怨恨”二字不只是王昭君的怨恨,还包括作者自己的怨恨,还包括王昭君同情者的怨恨。他们怨恨以汉元帝为代表的那些当权者的有眼无珠。使才貌双全的王昭君沦落胡尘。
最后,我对全诗作了总结。我们常说“郎才女貌”,王昭君的怀貌遇和杜甫的怀才不遇实质是一样的。杜甫实际上是通过写昭君的不幸遭遇来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杜甫写这一首诗时同情昭君,后人在看这首诗时不仅同情昭君,同时也同情杜甫。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深有感触,语文老师在教学之时绝对不可象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一样一言堂,无论如何要启发和引导学生。一定要让学生的心动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形成深刻印象,才能够全身心投入,才能够感兴趣,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四:咏怀古迹教学反思
一、上课背景
1.《咏怀古迹》(其三)是典型的咏史诗。我查阅了初中教材,仅仅《潼关怀古》这一咏史诗歌选编人教材。仔细比较,《潼关怀古》和《咏怀古迹》(其三)的阅读方法还是有差异的。所以,真正对于咏史诗的认识了解,是从本节课开始。
2.高一学生学习诗歌的历史悠久,但真正独立地阅读诗歌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初中的诗歌较浅易,以老师解析为主。中考考的是课内诗歌,学生自主阅读赏析诗歌的意识较薄弱,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3.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等特征,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之学习必修三时学生刚进入唐诗的学习,他们对诗歌阅读的方法、诗歌的常识掌握了解不多,诸多原因,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惑。
二、我的设计前提
考虑到《咏怀古迹》(其三)理解难度不大,诗歌蕴含的情感也并不高深,所以,我在课堂尝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把握诗人的情感。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我设计的.依据是:
①此前,我们学过《过秦论》,我曾给学生说过“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虽然对象是“国”而不是个体的“人”,但其道理是想通的。我们还曾做过“用典”的练习,王寂的《日暮倚杖水边》,其中“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是诗人借屈原、白居易自况,表达对自我品性高洁却不幸被贬逐黜放的命运的愤愤愤不平。
②课前,学生已经学过《秋兴八首》(其一)、《登高》等诗歌,我对诗歌的阅读方法做了讲解。如诗歌“五读”法,即要注意读标题、读作者、读情词、读意象、读注释。我还情调诗歌是浓缩的艺术,要细品,还要借助于想象,进入诗境。
③录像课前一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注释梳理诗意。
三、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由表达自我思想的能力。
我所教的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学生大多来自郊区或农村,自信不足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他们大多在回答问题时,常常用“词”而不是“句”。有些学生内心有想法,可是不敢表达。
2.对学生的认识不足
虽然老师传授了相关知识,可是,它是否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本节课,我对学生估计不足,他们对于如何去赏析诗歌还很茫然,在学习诗歌的初级阶段,还需要老师的帮扶。
4.老师操之过急
课堂教学中,虽然有预设,但是,这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达成的。我对学生的评估过高,带来了学生思维的困惑。
四、我感觉满意的地方
这是一堂真实的课。从最初了解诗意到最后悟读入情,学生在思维和活动方面,呈现出“进步”的趋势。我没有刻意追求课堂外在的“流畅”“美”,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
篇五:咏怀古迹教学反思
整节课比较失败,时间把握不到位,还需要加强,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古诗的教学,更多的是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而不是老师的展示。在这一节课中,我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课堂时间的掌握
在这一节课中,我需要掌握到每一个点运用的时间,不要心急,也不要怕上不完,要学会灵活运用。这一节课是失败的,整节课我就运用了30分钟,速度比较快,因为怕上不完的缘故,所以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导致剩余时间太多。
二、学生的参与力不够
学生没有参与其中,就是自己的教学,我应该清楚,“一堂好的课不在于老师上得多好,而在于学生学了多少”,所以这一节课,我是失败的,我给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没有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就是自己带着他们走,这是不可取的,需要多给他们时间,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的在学习中成长。
三、语言表达的失误
在王昭君和杜甫的相似点上,我表达成了他们之间的对比,这是不对的,他们之间没有对比,更多的是一种同病相怜,在这一点上,我表达失误。以后还需要改进和加强。
四、内容安排上的问题
这堂教学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但是抓住一点会比较好,应该着重在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方面,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所以在鉴赏方面多给他们一些时间,让他们回答,或者书写会更好,这样既可以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又可以规范他们的答题思路。
所以,这一次的教学是失败的,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改进,因该以学生的学为主。
第四篇:新咏怀古迹教学设计
咏怀古迹
一、导入
播放《昭君出塞》歌曲《倾心相许》。长河远逝,岁月无痕,真心真意永存你我心底,红尘落尽繁华散去你的身影还在卓然独立,在我们的史册里,她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却卓然独立。她,曾经入选汉宫,却不受赏识;她,不愿贿赂画工,自有高风亮节;她,远嫁塞外,一生伤心憔悴。她与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大家猜一下,她是谁?(王昭君)非常正确.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来感受一下王昭君这一形象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出示课件)
二、题解
看到诗题我们应该猜得出来,《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咏怀古迹》(其三)这是杜甫晚年的诗作。诗人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他不禁遥思800年前的美人,感怀伤世,心潮澎湃。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现在我们去诗中寻找答案。)
三、美读诗文
1、欣赏课文朗读,学生正音并认真品味诗歌情感。(课件:视频朗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停顿、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3、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大声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诗歌,读出感情(课件:视频朗读)
四、整体感知诗文
1、学生诵读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借助联想和想象,复述诗歌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
明确: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连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倾述着她内心的怨恨之情。
2、了解了诗歌的内容,同学们再读诗歌,注意读出诗歌的那种沉郁愤怒之情。(课件:播放琵琶泣曲)
(过渡语:具有倾国倾城之貌的昭君,因为一纸和亲书,远嫁异域,她会有怎样的心事?)
五、合作探究,体味情感
学生自读诗文,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身世,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看到的是她沉鱼落雁的美丽,而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用诗中的一个词概括(出示课件)(怨恨)
2、昭君在汉元帝的深宫时,不过是个失宠的宫女,她风光出塞,做了千里草原之上最尊贵的**,对于我们今天一般人的理解而言,她应该是草原上最幸福的那个人,又何来怨恨之说呢?她怨什么?你是从那些诗句中读到的?(出示课件)
明确
一去紫台连塑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思念故乡的幽怨。)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预设:【生:因为画工把她画丑了,让她见不到皇帝。
生:她一个人孤零零地远嫁匈奴,永远都没办法回自己的家乡。师:大家都回答地很好。昭君远嫁异邦,远葬他乡,只能月魂空归,这些都表现出了她怎样的情感?(对故乡思念的幽怨。)而“画图省识春风面”也透露出昭君对画师无耻行为的怨恨之情。那么,你认为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学生讨论后明确)
预设:【生:我觉得是,如果画师不把她画丑,她就有机会见到皇上,见到皇上身为四大美女之一的她就会被宠信,最终被册封为妃子。也用不着要远嫁匈奴那么远了。
生:我觉得是皇帝,他要是自己肯见一间昭君也就不会造成这样的悲剧了。】
师:大家的讨论非常激烈,各有各的看法。但是有个问题很值得思考:是皇上选美,可为什么画师
却那么大胆,敢随意改动画像,难道他就不怕被皇帝知道,砍了脑袋吗?
(一片沉默)(出示课件)师:有人曾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这些都是为毛延寿鸣不平的。原来,汉元帝对于后妃宫人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画工们来摆布,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所以,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统治者的昏庸。
师: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生:因为她没办法回到自己的家乡,嫁出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众多学生思考,沉默)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请大家再带着感情将全诗朗读一遍,注意读出诗歌的那种沉郁怨愤之情。
师: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这一句写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和这里的景色。
问:这首诗开篇没有写昭君,却描绘了一幅图画,其用意何在? 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请大家看屏幕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合作。”意谓这样气势不凡的起句,当是用来写大英雄的,这样雄奇的大背景,引出一个小小的昭君村是不适当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学生讨论思考)
(题示:昭君是个平凡的弱女子吗?)
明确: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如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所以诗人起笔用这一壮丽的诗句是为了: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坚强的性格。
(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样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
六、佳句鉴赏(学生自由鉴赏)(这首诗歌当中,我认为有两句诗写得非常美,我自己很喜欢,大家一起来鉴赏)。之前和大家讲过,诗歌的语言很精炼,一句诗中往往有某个字用的特别传神,古典诗歌的炼字型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那么在这首诗中,大家认为用得最好的字是哪个一个?也可鉴赏其中的一句话。
预设: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赴。提示:好在哪里?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一对仗很工整,大家来说一说是怎么构成对仗?(形式上、内容上)
内容上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对比、反衬)或者问:内容上是怎么形成对比的?、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孤独心情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的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与“青冢” 色彩对照,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营造出浓浓的悲凉萧瑟的气氛,透漏出强烈的悲剧色彩。“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万里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与“黄昏” 意境渲染,“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师:学生赏析得非常好。这一联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和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这位具有倾国倾城之貌的美人一生的悲剧。
师:赏析完颔联,再来看颈联。这一联哪个字用的传神呢?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昭君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可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师:同学们赏析得非常好。香溪水畔聪颖异常的女子,自从踏入宫门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一生的孤独。毛延寿的一颗丧父落泪痣,让昭君做了三年的冷宫人。然后,一纸和亲书,她的美便终老在单于父子的怀抱。
师:正是这样,昭君的怨恨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怨,也是对画工和皇帝的怨。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点明名了全篇的主旨。
“怨恨”两字是全诗的诗眼。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
根据以上探讨,我们知道诗歌中只写了昭君的怨恨。但诗歌题为咏怀,但诗文中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内容与标题“咏怀”不符呢?
(不是,他是借昭君的事来抒怀。)
师追问:大家都知道,诗言志,是言情。诗人在本诗里抒什么情怀?昭君有着满腹的怨恨,而诗人呢?
讨论:诗人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予了作者本人怎样的情感?
提示:要完成这一问题,需要联系写作背景,还要把昭君跟诗人进行一个比较,看看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连接点。(学生、教师共同寻找,得出答案)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课件)
(过渡语:诗人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心里产生什么情绪?(不满,怨恨)说得非常正确。但诗人又不能明说,所以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于是拟诗题为《咏怀古迹》。
现在我们把昭君跟诗人进行一个比较,看看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连接点。)
师:昭君是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画图省识,远离汉宫;身死异国,环珮空归。诗人是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不分忠佞,无辜遭贬;漂泊西南,有家难归。这二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地方。
他们的连接点:思念故土,怀才不遇(仕途失意)
总结: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由此,我们来归纳这首诗主旨。
归纳本文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咏昭君的怨恨,抒发诗人思念故乡、怀才不遇的悲愤情感。课堂小结,当堂背诵
这首诗既让我们对王昭君有了深入的理解,也让我们感知了杜甫的悲愤,诗人在诗中寄予的的情感是深沉的。
七、比较阅读
两首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
和亲功绩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在这首诗中,昭君成了一个为了民族团结欣然和亲的巾帼英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内心怨恨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们也不妨说:一千个诗人心中有一千个王昭君。
八.课后作业
1、关于昭君的诗歌还有很多,大家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些来比较。最后 请我们再一次倾听一边《出塞曲》,感受一下王昭君内心深沉的怨恨之情。播放《琵琶泣》)
板书:(课件)
咏怀古迹(其三)
咏昭君
首联:出生之地
烘托
颔联: 一生悲剧
对比
颈联: 不幸缘由
反衬
尾联: 怨恨忧思
主旨 : 寄悲愤,感怀自身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第五篇:《咏怀古迹》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把握主旨。
【教学方法】
点拨-研讨式。尽可能找诗歌的精彩处与学生的兴趣点相交汇的部位设疑提问,启发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性感受与领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三、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怨恨。)
四、赏析诗歌
点拨之一: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
明显不是。
写景。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点拨之二: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讨论: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
点拨之三:颔联对仗很工整,怎样对仗的?效果如何?
明确: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出自清人朱瀚的《杜诗解意》)。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讨论: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点拨之四: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明确: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能力。)
点拨之五: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点拨之六: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结:显而易见,这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交叉衔接。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昭君空归月夜魂,才有其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
点拨之七: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五、朗读、背诵
(体会昭君绵绵无绝期的怨恨之情。)
六、归纳寓意
点拨启发:《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1、简介写作背景(为下文归纳寓意做准备,略)。
2、讨论、归纳: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 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七、迁移扩展
同样是昭君出塞的事迹,杜甫笔下的昭君是一个把出塞引为一生憾事、满腹怨恨的昭君,而在史学家翦伯赞和剧作家曹禺笔下,昭君却成了一个为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而义无反顾、欣然前往的巾帼英雄。请思考:若以由昭君出塞想到的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你打算选取什么角度来写?
1、学生思考讨论。(前后四人一组,选代表发言。)
2、教师朗读例文《美女赌江山》(原载《语文学习》2002年第2期):
美女赌江山
西施、王昭君柔柔弱弱的一群,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历史却在她们面前变得凄婉哀怨。尽管,她们的故事早已湮没于历史的风尘。
一、朝为浣纱女,晚成吴宫妃。从她看到范蠡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西施命运的悲剧。贫贱与高贵的转变,完成在瞬间。这瞬间带来的,却是伤痛的永恒;她钟情于范蠡,却不得不弃他而伴夫差;她被夫差感动,却不得不做着背叛他的事。
在勾践与夫差的较量中,勾践赢了,赌是西施;夫差输了,赌是江山。勾践很聪明,一个美女换来一座江山。可他又多么残忍,为了他的野心,西施付出了美貌和青春,付出了爱情与爱人!而她,只是勾践手中的一颗棋子!
有人说吸食回国后被视为红颜祸水沉湖而死,有人说她与范蠡泛舟远离。我宁愿接受后者,因为我不想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卧薪尝胆的勾践是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更重要的,我不想西施本是悲剧的人生以更悲惨的故事结局。
二、汉宫内,汉帝御笔一点。王昭君被这漫不经心的一点,历史却因此打了个回旋。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交往与撕杀,竟然都由一个女子柔弱的双肩来承担!
倾国倾城,汉帝盛怒之下,杀死毛延寿。她在汉帝懊悔与不舍的目光中,一步一步走出汉宫,走向那茫茫的大漠,走向不可知的人生
她用自己的美貌与青春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百十年后,当她的族人被汉朝的骑兵赶往更恶劣的北方,她,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统治者的缓兵之计,她,只不过是一块挡箭牌。她若泉下有知,会不会流泪,会不会伤痛?只是,她已经成为那方青冢,她的情感,已经迷离在历史的风尘之中
三、西施、王昭君等皆为美女,因为美,她们才成为政客手中的工具:拿她们的美貌赌江山,拿她们的青春赌明天,使她们成为一代王朝的随葬品。在后人对她们或褒或贬的评价中,有谁,真正理解她们的苦痛;有谁,真正同情她们所作出的牺牲;有谁,真正关注她们的命运。她们的裙裾,飘扬在硝烟与战火中,使那段历史变得凝重。我用一颗虔诚的心和一支笨拙的笔,来怀念这些在历史的书页中留下深深一痕的女性!
四、课外作业
将上面的话题作文扩展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