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金池报告体会
用激情做好教育工作
---听李金池校长报告体会
临漳县第五小学尚文杰
10月29日,市教育局邀请原衡水中学校长、现任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李金池作报告,我有幸聆听了李校长的报告,感受很多。李金池在1992—2004年担任衡水中学校长,12年时间,他完成了一所普通中学向全国名校的转型,应该说,是李校长一手缔造了衡水中学今天的辉煌。2010年,他特聘为石家庄精英中学校长,2年时间,他将一所面临倒闭的民办学校改造成河北省名校。
李校长的报告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衡中经验。二是打造新精中。
衡中经验归纳为三点:一是要打造精神特区。的确如此,任何一所优秀的学校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的领导班子和一批优秀的老师,他们甘于奉献、勇于拼搏,他们不计名利、忘我付出,他们思想开放、锐意进取。其实,我们以及很多普通学校的老师所缺乏的不就是这点精神吗?的确,教师这一行业非常特殊,他不是发财的行业,他的付出与收获不是按时计算的,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要求有很高的精神境界,能为学生、为整个社会做出榜样。如果一所学校的老师们天天琢磨的不是怎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难题,考虑的不是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更好的成长,反而天天想的是如何多挣一点钱,如何多带几个家教,如何多歇一会、少干一点,那这所学校的教育永远不可能提高。
二是要求真求实,严谨执教。李金池校长要求教师在教学方面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执教的作风去开展工作,这句话非常正确,1
我们教师要始终把教学作为从教的根本,要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认真研究教材,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根本。
三是要打造教育的公平性。在这里我感觉李校长谈到在竞争中一定要保持公平性非常有同感。人为地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才能让竞争收到最好的效果——参与竞争者的最大限度的进步和提升。同样,放到我们一线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中,我们不也一直在谈“不以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学生,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距,并在不同的层次中树立榜样等等。我们教师只有在竞争中引入公平,会让竞争更加有效率。
打造新精中,其精髓为“一个口号、一个计划、两个理念”,一个口号:救亡突存:一个计划:打造新精中;两个理念:激情教育和高效课堂。
激情教育。一线教师每天进校要工作精神十足、激情四射,以良好的工作劲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李金池校长对教师开展激情教育非常值得学习。现在,我们教师当中确实存在一些工作劲头不足,整天暮气沉沉,更有个别年轻教师身上出现了一种精神早衰现象,对待工作不认真,开创意识不强,只求索取、不求奉献,只要有机会就要跳出教育系统,没有将青年人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作为学校要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开展激情教育,定期开展师德论坛、教学大比武、一对一进行帮扶,通过多种形式的激情教育,引导教师转变思想观念,让她们把教育当成事业去对待,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高效课堂。李金池校长为了解决课堂效率低下,打破传统课堂模式,通过向外地学习借鉴,探索出适合石家庄精英中学的“6+
1新课堂模式”,“6”,导、思、议、展、评、检,“1”,课外练习巩固。“6+1新课堂模式”既适合小学、初中,又适合高中,可以说每个学制都适合。为了提高高效课堂效果,他提出了首先要提升教师备课能力,教师备课必须要通过三个环节(个人初备,集体研备,教师复备课),要求教师每天上午第四节是教师集体备课时间,通过这种备课模式,教师对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上课能力。同时,他要求教师每周都要进课堂听课,听课教师都要对上课教师进行评课,评课教师对上课教师必须提出三个不足的地方,面对面进行评课,真诚帮助教师改进存在问题,真正打造一节高效率的高效课堂。
李金池校长的衡中经验和打造新精中的高超管理方法,是他艰苦探索、勇于拼搏、大胆创新的结果,作为教育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李金池校长的工作魄力和胆识,以敢于超越的勇气做好我县教育工作。
第二篇:李金池校长讲话报告(共)
李金池校长讲话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到任丘向同行学习。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老师,多年在一线教书、当班主任、当教研组长,后来当了十二年衡水中学校长,又做了七八年衡水教育局局长,2010年到了石家庄精英中学。
我出任衡中校长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衡中的教学成绩处于衡水11个县下游,一些干部的子女纷纷逃离转学,转到冀州、武邑,因为衡中高考成绩不如人家,差得很远,所以老校长非常痛苦,压力非常大,后来向市委写了辞职报告。那年12月28号,我被任命为衡中学校长。我卧薪尝胆,学校很快就有了变化,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个从农村地区薄弱高中向全国名校的转变。2002年,《中国教育报》用连续四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衡中的办学经验,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各地的考察团大批的涌入我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教育的神话。作为衡中的第一见证人,我感觉衡中有下面几点:
第一,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强力推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文化,是衡中快速崛起的首要因素。衡水中学的办学理念,我曾经提出要建成一个精神特区。那些年学校的干部、老师为把学校建成一个好学校,不求索取、不讲报酬。成年累月的两眼一睁干到熄灯,根本不知疲惫,简直就是忘我、忘忧、忘了自己所处的时代。正是这种精神的作用才使得衡中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超越别人,不断的攀登高峰。最后拿了全市第一,拿了全市第一我马上提出要拿全省第一,拿了全省第一马上又制定了冲刺全国名校的目标。我给学校制定了追求卓越的校训,追求卓越的这种精神文化,是衡中崛起的首要因素。
第二,求真求实、严谨施教、执着创新的科学精神。没有一个科学精神,学校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求真求实、严谨施教、执着创新这是衡中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当年我们掀起大胆的改革,还是我们千方百计的让老师们科学的教学,在学校的管理方面我们精益求精抓深抓实,这些都是我们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
第三,当年衡中崛起,其实也是衡中不断外出学习、博采众长的一个过程。我担任衡中校长十二年,中国好一点的中学我几乎都跑遍了,不断的外出学习不断开阔我们自己的视野,同时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激发同事们的危机意识和反省意识。
下面我主要介绍近些年来我在石家庄精英中学的一些探索。
2010年我辞掉衡水教育局局长,到了精英中学。这所学校当时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升学成绩连年滑坡,招生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整个学校弥漫着一片悲观的情绪。这个学校实际上就是省城一个大公司成立的,生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到省城经商的子弟,学校的花名册家长职业那一栏,全部都是经商、个体。偶尔发现一个税务局的干部,父母离异,孩子没人要了,送到精英中学。国办学校进不去念不了,三流的国办学校都不要,分儿都太低,成绩太差。那个时候学校里天天打架,这些孩子三年下来流失60%,有的时候一百个人,三年下来剩四十个人,当然中间也不断有人进去,有人流出。我去那年的前一个学期,学校评选先进班集体,看哪个班打架少你就是先进班集体,你这个班主任就是优秀班主任。
我到了以后,用了三周的时间调研情况,公开场合一句话不说不表态,三周不说一句话,叫做不管三七二十一。二十二天开始说话,召开全校大会,提出三个“一”:
“一个口号”,叫做救亡图存,开展救亡运动,这个学校不能死在我们手里;
“一个计划”,就是新精中改造计划,分三步推进五大改革,先用三年的时间止血疗伤、活血化瘀,让学校恢复元气。再用三年,强筋健骨、自我完善。第三步再用三年,把精英中学打造成省会的教育品牌,冲刺全国名校。推进五大改革,首先进行学校的内部关系改革,然后是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再就是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还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最后更重要的是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个思路”,办学思路,开展激情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实行精细管理,三箭齐发,抢位优质教育,强力助力优势教育逆势崛起。开展激情教育是前提,没有激情办不好学校,老师没有激情教不好书,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好的成绩。开展激情教育,就是激发人的干劲,这是前提。高效课堂是关键,实施精细管理是保障,一个学校,条件再好,师资再棒,投入再多,管理不行,你这个学校也会出现问题。一个学校成也管理败也管理,兴也管理衰也管理,所以实施精细管理是保障。
下面我给大家汇报激情管理的技巧。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激情能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他是一种亢奋状态,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都会为它服务,小病甚至不治自愈,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极大的提高他的工作效率和学校效率。美国汽车跨国公司--通用公司前总裁威尔斯讲了一句话,如果说有哪种品质是成功者所共有的,那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有激情。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都需要激情。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大诗人李白“豪情及万丈,斗酒诗百篇”,好诗都是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一个民族,慷慨悲歌、意气风发的时代,必定是它发愤图强、人才辈出的时代。
初
一、高一新生入学以后是六十华里远足活动,挑战极限。头天晚上战前动员,讲清目的、意义和要求。小孩子们头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六十华里远足毕竟是人生第一次,清晨在红旗的引领下上路了。一千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人人打着背包,队伍绵延几华里。一开始军容严整、口号嘹亮,宣传车喇叭里喊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小孩子们一开始很轻松,有说有笑,但是很快,走了一段时间就感觉两腿灌铅,脚上起泡,走不动了,但是这时候同学们靠着激情,靠着集体的力量,互相激励,互相推动着,互相搀扶着,要走完全程,不怕脚上起泡,两腿酸痛,一定要坚持走下来。回来的时候,全校的老师给他们夹道欢迎,当这些孩子们回到校园的时候,看见老师,看见自己的校园,激动得热泪盈眶,唱着校歌,挥动着军帽,像战场上凯旋归来,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场面十分感人,回来写了《远足之歌》:“背起行囊载着梦想,我们快乐地起航,号角响起激情绽放,青春的脚步不可阻挡,一路欢歌旗帜飘扬,征程中我们历练成钢,告别娇弱获得坚强,成功就在远方。”
接下来我讲打造高效课堂,推出高效率讲解方式。
我到石家庄精英中学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这个学校怎样才能活下去,于是我带领着老师们唱了两首歌。
第一首歌《国歌》,石家庄精英中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切不愿逃离的人们让我们起来。
第二首歌《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活下来全靠我们自己,靠谁都不行,靠政策靠政府都不行。民办学校,活下去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什么?光喊口号不行,要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比别人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激情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实行真情管理。高效课堂是什么?你必须创造出比别人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别人一节课解决三十个、四十个单词,我们必须解决五十个、六十个单词,这样每天追一点,时间长了就能追上甚至超过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造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因为传统的课堂是低效的。传统的课堂,学生呈被动的状态,它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传统的课堂根本没有办法和那些腰粗腿壮的国办学校进行竞争,因为优质的师资、优质的生源都被人家垄断了,这个区域里边前一千名都是人家的,你一个都招不到。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怎么办?我说,我们要想赶超他们,必须向他们的软肋发起进攻。那他们的软肋是什么?他们的软肋就是他们的课堂。得出这个结论,这个一般人很多人不从这个角度去想,因为我去过很多地方,国内很多地方的学校,中小学都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内地到边疆,从城市到农村,好点的学校,我都知道怎么回事。
就一般而言,这些国办学校它的课堂基本上是传统的,课堂是他们的软肋。
第一,一般老牌校它不想改,因为首先是它的老师,那些所谓的业务权威,学科带头人,思想保守不愿改。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是传统课堂的既得利益者,他们靠着传统的课堂才有现在的地位,如果它要推行新课改,他们和年轻人一个起跑线上他们还竞争不过年轻人,就失去现在的地位,他们现在对教学的优势就会全部归零,所以他们从骨子里反对。而这些人在学校里还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号召力,很多年轻教师就是他们的学生,他要登高一呼底下一片人跟他喊。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说不改,校长还真拿他没办法,所以他们很难改。
第二,老牌学校靠着对优质师资优质生源的垄断,它没改革的动力,优质师资优质生源它都垄断在手里边,不改它是第一,它永远是第一。不要看它是什么这名校那名校,名校真的没什么东西,我们的一些家长,就是迷信名校,名校真的不值得迷信,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校一般都是保守的,不想改革的。我就知道名校是怎么回事,很多人跑那么远去看,看什么看,看名校?当年的衡中从一个普通中学到全国名校,很多的河北省名校都是在我的手上把它终结掉的,一个一个把它们超越过去,真的没什么了不起。名校都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咱们河北,这种教育它靠什么,不公平竞争,大鱼吃小鱼,为什么?名校考上的人多一点,考上清华北大的多一点,实际上主要是生源优势,你把生源垄断在手上,就是你也能出清华北大,任丘一中出上几十个也不成问题。
精英中学在省会强校如云,那么多的国办名校有什么了不起,不要怕,我们民办学校在夹缝中很难生存,但是我们偏偏要办好。你们看一看历史,历史上起义的都是什么人?都是穷光蛋。富人谁起义?过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一无所有了,无产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看看国内搞改革的这些学校都是什么样的?真真正正实实在在搞课堂改革的,都是什么样的学校,当年的杜郎口,当年的杨森中学,农村学校,学生都跑掉了,学校要倒闭了,你看名校谁搞改革?没有。
我一直苦苦思索,精英中学的课堂必须高效,那么怎么才能找到一条课堂高效的一个路径?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校长对课堂进行改革,当时他把课堂分成四个环节,叫做读、议、讲、练。有人戏称“四马分肥”。后来有了杨森模式。在杨森之前,学生想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必须通过老师讲,老师不讲,学生学不会,老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越好,效率越高。杨森模式把这个观念彻底颠覆,老师们讲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但是杨森模式也有它的缺点:第一,过于朴素;第二,没有理论支撑;第三,还留有旧课堂的尾巴。还有山东杜郎口的改革,是中国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把旧的课堂全部颠覆。这是一场革命,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是杜郎口的改革,我个人觉得还有不足,叫做一散二乱三不宜。一散,它的课堂的流程比较松散,松散不利于提高效率,课堂没有章法,没有章法影响效率,改革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不了效率改它干什么?一散二乱都影响效率,三不宜,就是不适合在高中阶段搞这样的改革,用它那一套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影响到高考。最近几年国内还有一个“诱思探究”教学模式,是陕西张雄飞教授积几十年心血创立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教研模式,他从中学老师做起,一直干了几十年,这种精神可敬可佩,人品学品可敬可佩。我和张教授之间有些交往。他从理论上反对模式,但是他在教学设计任务里面又想引导一种模式,这样一种二元的矛盾,给我感觉后来他这个课堂操作方面有些麻烦。
除了上述三大课堂模式,国内还有很多的五花八门的课堂模式,我感觉这些所谓的课堂模式是他们自己标榜新课改的课堂,充其量是一种非典型课堂,是教育草根们在村野的狂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课堂还处在过渡阶段,他把旧的课堂打破了,但是新的课堂还没有建立起来,还在路上,对传统的课堂破坏有余,对新的课堂建设不足,他还没有完成这样的过渡。比如说我去问他们,这章有几个课时?什么课时?他们都不知课时是个什么概念,他们自习课正课分不清,混着来,课堂是个什么概念都弄不明白,更别说驾驭新的课堂了,这是一个启发。第二个启发就是伪课改,没有真正的把握课改的实质,是跟着人家走,现在中学的课改方面有两少两多:真真正正、实实在在进行课改的少,跟风、随大流、玩概念、弄花样秀腿的多;高中课改成功的比较少,甚至很难找到,初中课改成功的比较多。
我一直在思考,后来逐渐理清思路,改革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不玩概念,不搞花样,不弄花拳绣腿,这点我们必须把握住。我们不能跟风,不能月亮走我也走,照抄人家不行,必须走自己的路。按照我的思路,经过反复思考,不断探索求证,博采众长,形成现在的高效的课堂模式,高效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课堂特别高效,和老师们一起去探索,去研课去听课,大胆的进行一些课堂改革的试验,把原来的一些课堂规范重新调整,教学流程打乱,重新编排,而且要大胆的借鉴外地学校的一些经验,不断的比较优化调整,最后总结出高效课堂这个模式。
第三篇:李金池教育教学专题报告全文
教育专家李金池教育教学专题报告全文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到任丘向我们同行学习,我的一些情况刚才王市长做了介绍,其实大家也了解一些,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中老师,多年在一线教书、当班主任、当教研组长,后来当了校长。在衡水中学校长职务上干了十二年,后来奉命调到衡水教育局做局长,做了七八年,2010年我就到了石家庄精英中学。我们对衡水中学了解的比较多,其实我出任衡水中学校长的时候,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时衡水中学的教学成绩在衡水11个县处于下游,当时干部的一些子女纷纷逃离转学,转到别的县去,转到冀州、武邑,因为衡水中学的高考成绩不如人家,差得很远,所以那个时候老校长非常痛苦,压力非常大,后来他向市委写了个辞职报告。我记得那年十二月二十八号,我被叫到县委组织部长办公室,县委组织部长对我说你找刘书记一下,我到了刘书记办公室,刘书记说县委常委刚刚开了常委会,任命你为衡水中学校长。那个时候压力很大。但我卧薪尝胆,这个学校很快就有了变化。特别是到2002年,我担任校长已经十年了,就是这一年,《中国教育报》用连续四个整版的篇幅报道衡水中学的办学经验,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各地的考察团大批的涌入我们学校。实际上衡水中学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一个从农村地区薄弱高中向全国名校的一个转变。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教育的神话。
很多人都过来看到底怎么回事,看完以后很多人都还看不明白。这个可以说是作为衡水中学的第一见证人,我感觉衡水中学有下面几点:
第一点,衡中人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强力推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文化,这是衡水中学快速崛起的首要因素。在衡水中学的办学理念,我曾经提出过要把它建成一个精神特区。那些年学校的干部、学校的老师为把学校建成一个好学校,不求索取、不讲报酬。成年累月的两眼一睁干到熄灯,根本不知疲惫。那个状态简直就是忘我、忘忧、忘了自己所处的时代。正是这种精神的作用才使得衡水中学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超越别人,不断的攀登高峰。最后拿了全市第一,拿了全市第一我马上提出要拿全省第一,拿了全省第一马上又制定了冲刺全国名校的目标。我给学校制定了追求卓越的校训,追求卓越的这种精神文化,是衡水中学崛起的首要因素。
第二点就是求真求实严谨施教执着创新的科学精神,没有一个科学精神学校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求真求实、严谨施教、执着创新这是衡水中学发展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当年我们掀起大胆的改革,还是我们千方百计的让老师们科学的教学,在学校的管理方面我们精益求精抓深抓实,这些都是我们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是衡水中学快速崛起的关键因素。
第三点就是当年衡水中学崛起的时候,其实也是衡水中学不断外出学习博采众长的一个过程。我担任衡水中学校长十二年的时间,中国好一点的中学我几乎都跑遍了,山东、江苏、浙江、河南这些地方所有的地级市的中学我都去过,县里的好多中学我都去过。不断的外出学习不断开阔我们自己的视野,同时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激发同事们的危机意识和反省意识。所以那个时候,衡水中学不断的外出考察,也引领了引跑了全市的教育系统。衡水的一些县,只要你衡水中学到哪去他们马上到哪去。
下面我主要介绍近些年来我在石家庄精英中学的一些探索。
在2010年我就辞掉了衡水教育局局长,到了精英中学。到了精英中学的时候,我发现这所学校当时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那个时候这所学校升学成绩连年滑坡,招生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整个学校弥漫着一片悲观的情绪。那个时候这个学校实际上就是省城一个大公司成立起来的,他的生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到省城经商的子弟,我拿到学校的花名册,家长职业那一栏发现,全部都是经商、经商、个体、个体。偶尔发现一个税务局的干部,这一了解父母离异,孩子没人要了,送到精英中学上学,这些孩子国办学校进不去念不了,三流的国办学校都不要,那分儿都太低,成绩太差。所以那个时候学校里天天打架,这些孩子三年下来流失百分之六十,有的时候一百个人,三年下来剩四十个人,当然中间也不断有人进去,有人流出。我去那年的前一个学期,学校评选先进班集体,看哪个班打架少你就是先进班集体,你这个班主任就是优秀班主任。所以当时我到了以后,我用了三周的时间调研情况,公开场合一句话不说不表态,就是了解情况,三周不说一句话,叫做不管三七二十一。二十二天开始说话,召开全校大会,提出三个“一”。
第一个“一”,一个口号,叫做救亡图存,开展救亡运动、救亡图存,这个学校不能死在我们手里。
第二个“一”就是一个计划,就是新精中改造计划,分三部分推进五大改革,先用三年的时间叫止血疗伤活血化瘀,让学校恢复元气。第二步再用三年,强筋健骨自我完善。第三部再用三年,把精英中学打造成省会的教育品牌,冲刺全国名校。分三步走推进五大改革,首先进行学校的内部关系改革,然后是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再就是学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还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最后更重要的是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分三步走推进五大改革,把学校改造成新精中。
第三个“一”是一个思路,办学思路,叫做开展激情教育,打造高校课堂,实行精细管理,三箭齐发,抢位优质教育,强力助力优势教育逆势崛起。当时提出了办学思路是对的,这给学校开了一个药方,三服药。开展激情教育这是前提,没有激情办不好学校,老师没有激情教不好书,学生没有激情没有好的成绩,实际上开展激情教育,就是激发人的干劲,这是前提。那么高效课堂是关键,实施精细管理是保障,你一个学校,条件再好,师资再棒,投入再多,管理不行,你这个学校也会出现问题。反之,你这个学校,师资不怎么样,经济条件也太好,但是只要管理好了就会迅速崛起,一个学校成也管理败也管理,兴也管理衰也管理,所以实施精细管理这是保障。下面我给大家汇报激情管理的技巧。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激情能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他是一种亢奋状态,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整个身体的免疫系统都会为它服务,小病甚至不治自愈,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极大的提高他的工作效率和学校效率,美国一个大的汽车跨国公司,通用公司,通用公司前总裁威尔斯讲了一句话,如果说有哪种品质是成功者所共有的,那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有激情。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都需要激情,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大诗人李白“豪情及万丈,斗酒诗百篇”,好诗都是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一个民族慷慨悲歌意气风发的时代必定是它发愤图强人才辈出的时代。
初一新生、高一新生入学以后是六十华里远足活动,挑战极限。头一天晚上战前动员,讲清目的、意义和要求,小孩子们头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六十华里远足毕竟是人生第一次,第二天清晨在红旗的引领下上路了。一千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人人打着背包,队伍绵延几华里,一开始就是小同学们军容严整口号嘹亮,宣传车喇叭里喊着“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小孩子们一开始很轻松,有说有笑,但是很快,走了一段时间就感觉两腿灌铅,脚上起泡,走不动了,但是这时候同学们靠着激情,靠着集体的力量,互相激励,互相推动着,互相搀扶着,要走完全程,不怕脚上起泡,两腿酸痛,一定要坚持走下来六十华里。回来的时候,全校的老师给他们夹道欢迎,当这些孩子们回到校园的时候,看见老师,看见自己的校园,然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唱着校歌,挥动着军帽,像战场上凯旋归来,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场面十分感人,回来写了《远足之歌》:“背起行囊载着梦想,我们快乐地起航,号角响起激情绽放,青春的脚步不可阻挡,一路欢歌旗帜飘扬,征程中我们历练成钢,告别娇弱获得坚强,成功就在远方。”这是第一个方面我们开展的激情教育。接下来是我今天讲的第二部分,打造高效课堂,推出高效率讲解方式。刚才讲我到石家庄精英中学之后,当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这个学校怎样才能活下去,已经面临倒闭了,只要它能活下去,于是我带领着老师们唱了两首歌,第一首歌:国歌,石家庄精英中学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切不愿逃离的人们让我们起来。第二首歌就是《国际歌》,国际歌里边唱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活下来全靠我们自己,靠谁都不行,靠政策靠政府都不行,民办学校,活下去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什么?光喊口号不行,要靠我们自己创造出比别人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开展激情教育,打造高效课堂,实行真情管理。高效课堂是什么?你必须创造出比别人更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别人一节课解决三十个四十个单词,我们这一节课必须解决五十个单词、六十个单词,课堂教学效率嘛,这样每天追一点每天追一点,时间长了就能追上甚至超过他们。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造我们的课堂,为什么?因为传统的课堂是低效的,因为传统的课堂,学生呈被动的状态,它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被动的,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传统的课堂根本没有办法和那些腰粗腿壮的国办学校进行竞争,因为优质的师资优质的生源都被人家垄断了,这个区域里边前一千名都是人家的,你一个都招不到。作为一所民办学校,我们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优质的师资优质的生源再加上论讲课,拼讲课,我们全然不是人家一流名校的对手,怎么办?我说,我们要想赶超他们,必须向他们的软肋发起进攻。那他们的软肋是什么?他们的软肋就是他们的课堂。得出这个结论,这个一般人很多人不从这个角度去想,因为我去过很多地方,国内很多地方的学校,中小学都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内地到边疆,从城市到农村,好点的学校,我都知道怎么回事。就一般而言,这些国办学校,它的课堂基本上是传统的,这就一般而言。为什么这些学校它们的课堂还是传统的?课堂是他们的软肋。第一,一般老牌校它不想改,因为首先是它的老师,那些所谓的业务权威,学科带头人,那些人思想保守不愿改,为什么?因为这些人是传统课堂的既得利益者,他们靠着传统的课堂才有现在的地位,如果它要推行新课改,他们和年轻人一个起跑线上他们还竞争不过年轻人,就失去现在的地位,他们现在对教学的优势就会全部归零,所以他们从骨子里反对,而这些人在学校里还有一定的话语权和号召力,很多年轻教师就是他们的学生,他要登高一呼底下一片人跟他喊。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说不改,校长还真拿他没办法,这是第一点,所以他们很难改。第二,老牌学校靠着对优质师资优质生源的垄断,它没改革的动力,优质师资优质生源它都垄断在手里边,不改它是第一,它永远是第一,所以他没有改革的动力。所以这些就造成了现在很多的国办校、名校,不要看它是什么这名校那名校,名校真的没什么东西,我们的一些家长,就是迷信名校,名校真的不值得迷信,人怕出名猪怕壮,名校一般都是保守的,不想改革的。我就知道名校是怎么回事,很多人跑那么远去看,看什么看,看名校?在座的校长们都知道,当年的衡水中学从一个普通中学到全国名校,很多的河北省名校都是在我的手上把它终结掉的,一个一个把它们超越过去,真的没什么了不起。名校都有很多问题,名校,特别是在咱们河北,现在河北的这种教育它是靠什么,不公平竞争,大鱼吃小鱼,为什么?名校考上的人多一点,考上清华北大的多一点,实际上主要是生源优势,你把生源垄断在手上,就是你也能出清华北大,任丘一中出上几十个也不成问题。我们精英中学在省会这个地方强校如云,那么多的国办名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要怕它,省会这个地方,国有学校非常强势,强手如林,我们民办学校在夹缝中生存,很难生存,省会城市,你看国内哪个省会城市民办学校能办好,但是我们偏偏要办好,名校有什么了不起。我说你们看一看历史,历史上起义的都是什么人?都是穷光蛋。富人谁起义?过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一无所有了,无产者,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你看看国内搞改革的这些学校都是什么样的?真真正正实实在在搞课堂改革的,都是什么样的学校,当年的杜郎口,当年的洋思中学,农村学校,学生都跑掉了,学校要倒闭了,你看名校谁搞改革?没有。我就一直苦苦思索,精英中学的课堂必须高效,那么,怎么才能找到一条课堂高效的这样一个路径?这个可能在座的很多老师也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上海育才中学校长段力佩校长对课堂进行改革,在当时,他把课堂分成四个环节,叫做读、议、讲、练。当时有人戏称叫做“四马分肥”,这是我们国家课堂改革在改革开放之后可能的一个发展方向,后来才有了洋思模式,这个杨森模式的重要意义在哪里?不在于它这个课堂讲多少时间,而在于洋思模式肩负着一个传统的观念,什么传统观念?就是在杨森之前,学生想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必须通过老师讲,老师不讲,学生学不会,老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越好,效率越高,那么杨森模式把这个观念彻底颠覆,老师们讲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但是杨森模式也有它的缺点:第一,过于朴素;第二,没有理论支撑;第三,还留有旧课堂的尾巴,比如说,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清什么?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清?基本上是传统的,所以,传统课堂的尾巴还有。还有山东杜郎口的改革,这是中国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颠覆性的,把旧的课堂全部颠覆。你看杜郎口的课堂结构,从结构到形式,从老师教学手段到教学方法,全都变了。这是一场革命,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但是杜郎口的改革,我个人觉得还有不足,叫做一散二乱三不宜。一散,我感觉它的课堂的流程比较松散,松散不利于提高效率,课堂没有章法,没有章法影响效率,改革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不了效率改它干什么?一散二乱都影响效率,三不宜,就是不适合在高中阶段搞这样的改革,杜郎口模式不太适合高中,用它那一套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影响到高考。因为我一直是一个高中老师,对初中了解不多,到了石家庄精英中学之后,精英中学既有高中又有初中,这时候开始接触初中,初中的知识量很小,初中很好玩的,稍不留神就弄个第一,高中这套就不行。最近几年我们知道国内还有一个“诱思探究”教学模式,是陕西张雄飞教授积几十年心血创立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教研模式,他从中学老师做起,一直干了几十年,进行研究,这种精神可敬可佩,人品学品可敬可佩。我和张教授之间有些交往,对他非常敬佩。他从理论上反对模式,但是他在教学设计任务里面又开始想引导一种模式,这样一种二元的矛盾,就影响了他这个还会失操,给我感觉后来他这个课堂操作方面有些麻烦。
除了上述三大课堂模式,国内还有很多的五花八门的课堂模式,但是都有一个特征,我感觉就是这些所谓的课堂模式是他们自己标榜新课改的课堂,我看充其量是一种非典型课堂,是教育草根们在村野的狂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课堂还处在过渡阶段,他把旧的课堂打破了,但是新的课堂还没有建立起来,还在路上,对传统的课堂破坏有余,对新的课堂建设不足,他还没有完成这样的过渡,比如说我去他那问他们,这章有几个课时?什么课时?他们都不知课时是个什么概念,已经到这个程度,他们没有课堂课时的概念,他们自习课正课分不清,混着来,课堂是个什么概念都弄不明白,更别说驾驭新的课堂了,这是一个启发。第二个启发就是伪课改,没有真正的把握课改的实质,是跟着人家走,现在中学的课改方面有两少两多:第一真真正正实实在在进行课改的少,跟风、随大流、玩概念、弄花样秀腿的多;第二,就是在高中课改,成功的例子比较少,甚至很难找到,在初中搞课改,成功的比较多。我一直在思考,后来逐渐理清思路,确立了五条指导思想,五项基本原则,改革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必须一切朝教学实效性,不玩概念,不玩花样,因为作为一个民办学校,你没有玩花样的本钱,玩花样会把自己玩死,国办学校是政府办学,有学校就有学生,他把学校盖起来,他就有学生,通过行政命令,让孩子上学,确立了5条指导思想,这5条指导思想决定了5项基本原则,我这课堂改革必须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一切朝教学需要入手,不玩概念,不搞花样,不弄花拳绣腿,民办学校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一切朝着教学需要入手,这是第一点,这点我们必须把握住。第二,我们不能跟风,不能月亮走我也走,照抄人家不行,必须走自己的路,为什么?因为基于国内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都了解了,要么都存在不少的问题,要么不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势,所以我们的课堂改革必须要探索出一条新的课改路线,必须结合自己的校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第三,我们的新的课改路线,不仅要改变原来的课堂面貌,颠覆旧的课堂秩序,建立一个新的规范的课堂形态,要完善这个过程。第四、我要探索的课堂改革必须要适合高中,也能适合初中,特别是要适合高中,能够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能够大幅度提高高考成绩,也就是我首先要考虑高中,要为高中量身打造一种课堂模式。刚才讲过,民办学校很难生存,国内的很多教育集团在竞争中倒掉了,高中倒,接着初中也倒掉了,最后剩下小学苟延残喘。民办学校精英中学要在石家庄站住脚,我们必须先抓高中,高中是龙头,高中好了,初中小学就不愁,现在我的小学初中招生根本进不去,很简单,没办法,就是高中好了,所以初中小学就好了。我要通过高中的教学模式实现我在省会的突围,因为周围都是名校,我必须通过一种高效的课堂模式,实现战略突围,这样你才能战胜名校,这样才能站住脚,这样学校才能越办越好,所以要为高中量身打造一种高效的课堂模式,没有高中的教学质量教学成绩的快速提升很难生存。第五,我的科研探索,不仅要解决高考升学问题,而且要通过课堂改革回答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总是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我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搞课改仅仅为了提高成绩提高升学率不行,层次太低,站位太低,我们提高高考成绩是为了存活,但存活决不是我的目的,存活下来是为培养更好的人才,我这个科研探索就是要通过改革课堂模式来探索一条培养创新人才的路子,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样的发问是给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其实这样的提问百年前陶行知先生就已经回答了,陶行知先生百年前在美国师从杜威,陶行知先生回国后,他就看到中国的教育,他认为中国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处于被动,大多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当年的陶行知先生就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必须要给我们的学生以自由之精神和自由之人格,说的很清楚,当年就已经回答了,问题是这么多年我们没有真正去探索去实践。这就是我的5项指导思想,按照我的思路,经过反复思考,不断探索求证,博采众长,形成现在的高效的课堂模式,高效的原因就是因为我的课堂特别高效,和老师们一起去探索,去研课去听课,大胆的进行一些课堂改革的试验,把原来的一些课堂规范重新调整,教学流程打乱,重新编排,而且要大胆的借鉴外地学校的一些经验,不断的比较优化调整,最后总结出高效课堂这个模式。
高效6+1课堂模式教学思路由两部分组成,“6”个环节指:导、思、议、展、评、检,这是课堂6环节。“1”指练或用,这是课后自习课进行。实际上每一个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是七个环节,即导、思、议、展、评、检,练。导是课堂的第一环节,包括导入和导学两个方面,3-5分钟即可,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上课铃开始,老师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或图片视频导入,实现从旧知向新知的导入。导入之后是导学,导学老师告诉你,这节课我们讲什么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需要注意那些问题,然后向学生发放课堂导学提纲。“思”即自读深思,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看书,学生在课堂导学提纲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思是一堂课的基础环节,要给学生10几分钟的时间,要求学生要认真看书,独立思考,深入思考,在学生看书钻研的时候老师不能闲着,必须巡视,必须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学状况,盯住他的两眼,盯住他的右手,盯住他的肢体,确保他能紧张高效,实施自学,从而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议”是指合作学习,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两两合一,互帮互学,另一个意思是问题讨论小组合作进行,6个人。对孩子来说,合作就兴奋,兴奋就产生灵感,讨论就碰撞,一碰撞就是火花,这些火花很多就是创造性思维,所以这个环节很重要。“展”指激情展示,小组讨论后进入展示环节,这是经过自学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口头表述或黑板展示。为什么要展示,通过展示可以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点、盲点、疑点,因为好学生坏学生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通过展示发现这些问题,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让其他学生各出奇招、八仙过海群起而围歼,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多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这个环节老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老师在这环节就是想办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热情,让他们跳起来摘到桃子。这个环节老师要善于诱导,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鼓励他们大胆的质疑和挑战,敢于怀疑课本、怀疑老师,看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但老师在这环节往往急于扮演救世主,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这是不对的,这个环节老师要善于守拙,敢于示弱,甘当忍者,自己示弱,学生才会逞强,这时学生也未必真的认为你拙,就是让学生去自己解决问题。“评”指点评精讲,这个环节老师开始走向前面,点评精讲一些东西。“思、议、展、评”这四个环节是递进的关系,是一个走向高潮的过程。“思”解决不了的就讨论,讨论解决不了就展示,展示完后还有老师需要点评和讲解的东西老师补充。这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评”这个阶段就是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掌握了哪些方法,所以评是指精讲,点评,是结论。这个环节为什么用“评”来命名,不用讲?因为用“讲”命名会使老师误认为这个环节需要一讲到底,而“评”仍然可以互动、展示,说以用“评”。“检”是下课前的环节,是检验这节课到底学习效果怎么样,学习目标落实的怎么样?这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所以最后这个环节主要是学生对当堂所学的东西进行整体回顾,反刍内化,自我评价。最后学生如果还有问题可以课后自己找你,或发一个小纸条进行检测,可以方便老师了解情况,也起到一个巩固知识的作用。检测就像一场精彩演出,用来压轴,要让学生回味无穷。高效6+1中的“1”是指练或用,即第7个环节,这个环节也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课堂是学,课后是用,用的形式就是练习,习题就是应用,应用就是练。这就是课堂教学的7个环节。
高效课堂“6+1”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我提出这个理论,依据在哪里?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这是上世纪欧美国家出现的一种教学理论。最近这些年,海归派将其引入中国,实际上建构主义理论是我们国家推进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老师传递的不是知识,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对信息的加工,主动建构,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再有,就是一节课的效率,首先是看你能不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前课堂是单向的,老实讲学生听,没有互动,后来,新课堂实行师生互动,学生参与。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不仅包括师生互动,还应该包括学生和其他学生的互动,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得者才是学习者。高效课堂“6+1”模式有三大要件,第一是科学的导向性,导入之后,向学生发放导学提纲,在上课一开始的时候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进行自主学习,用导学流程引到学生不断深入学习。第二高效课堂的每节课必须用屏幕投影仪,可以增强节奏感,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第三必须有展示环节,这是灵魂,但必须有规范的小组建设。高效课堂“6+1”模式有八大特点。
1、博采众家之长:体用上海,头取江苏,臂采山东,脑取陕西,脚在衡中,魂在精英。
2、细化了课堂管理,每个环节进行了微格处理,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动,都进行了规范,克服了随意性。
3、使学生持续兴奋,在课堂流程中,各环节不断切换,形式不再单一,克服了学生的疲劳。
4、学、练并重。过去,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现在注重动手操作练习。做作业并不是增加学生负担,而是学以致用,做题不是应试教,正是素质教育,我们国家为什么科学技术落后,就是计算演练训练不够,动手实验能力不强。新技术更新更需要操作和动手。
5、形态比较规范。
6、实操性强,复杂问题简单化,理念问题实操化,实操问题流程化。
7、适用面很宽,初中高中都行,文理科都行,新授课和复习课都行。
8、朴实无华。实效性强,能够落到实处。
高效课堂“6+1”模式有五大功效。
1、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只有在课改行动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
2、能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能使学生能力快速提升。
4、使课堂效率快速提高。
5、使薄弱学校迅速强大。
第四篇:听专家(李金池、高金英)报告有感
听全国知名专家李金池、高正英讲座有感
2013年12月17日,我和其它9名同事在纯阳中学有幸聆听了李金池、高金英两位专家的报告。李金池校长因为感冒,加上音响效果不是很好,也没有PPT展示,能听懂的不多,李金池原衡水中学校长、后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退居二线后,2010年任石家庄精英教育集团总校长,精英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李校长讲的重点也是精英中学,三年前他到任时,这个学校一片乌烟瘴气,评优秀班级主要看哪个班打架的次数少,有一个班打跑了两个班主任,他上任后三周在学校没有说过一句话,认真的调研,第22天开口说话了,放假一周,对全校进行整顿。
现在的精英中学是河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三年归纳起来他做好了两点,第一点激情传递激情,优化师生心态,每一次讲话都精心准备,激情洋溢,精神满满,用活动点燃激情,激情的脚步不可阻挡,通过录相也看到精英的跑操,还是很震撼,主要是它排与排之间太近了,简直像贴在一起。对团队的要求非常高,真是不能有一个同学掉队,否则会摔倒一片。而且我没有看到老师的指挥,有体育老师的口令,但那是录音。班主任在哪儿,我没有看到。完全是学生在组织学生。很迅速很有条理口号也是非常响亮。这还是对精神力的一致性要求很高。虽然,我认为也容易做到,但那必须有非常好的氛围,紧张紧凑服从,而且必须是无条件的服从。由此成为习惯。以前我还认为我们学校的跳操还不错,看了精英中学和纯阳中学三峡第一操,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第二是打造高效“6+1”课堂模式的“导”、“思”、“议”、“展”、“评”“检”、“练”课堂七环节。
听了李金池校长的报告,触动颇深。感慨之余,让我有所领悟,真是细节决定成败,只有科学的管理,规范的运作,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发展既靠成绩也靠宣传。这两方面都是李金池的强项,有成绩就宣传,宣传促进成绩,由此成为名气和人气。学校就驶上了发展的高速路。可用手法就是,引进或自创理念,强力推行促成短期成效;大力宣传,敞开门让人来参观。人给人穿名,比任何媒体都行。于是好生源就来了。再努力,再宣传,于是名校形成了。所以,基础的独特吸引眼球和大脑的理念最重要。六加一是虚 1的,噱头是主要的,营造氛围调控状态是根本。用人家的话就是高效课堂、激情教育、精细管理三箭齐发,加强外宣、内引外联、大上硬件,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强力助推学校崛起。
反思: 学校要发展,必须同心同力,有很强烈的进取心和精神力。这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在以应试教育为重点的学校,德育是为考试服务的。学习是苦功,苦功需要精神。这是此类学校德育生存的必要。所以,此类学校的文化实质就是下苦功,好好学。感念父母恩的感恩教育也罢,励志教育也好,包括精英的激情教育,都是为了最终的考试而服务。其班级文化校园文化都是围绕这个。只是有些高深的学校会做得更丰富和隐蔽一些。
我们每天也都在讲管理抓常规,但所取的成效却那么微不足道。究其原因有四:一是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沒有形成系统性,是零散的,缺乏针对性,操作性不強,效果差。二是缺乏精细化的管理过程。只注重宏观管理而忽视细节操作。三是缺乏一种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工作沒有持续性,效果事倍功半。四是缺乏一种灵活的用人机制,导致干好干坏一个样。许多工作都相似,但精彩却不同。他们坚持下来所以成功了,而我们却还在徘徊摸索,这就是差距。当前只有认真做好每件事,一丝不苟地抓严每个细节,迎头赶上,实现自我超越,这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精细化的管理不是一种时尚,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作风。
这次收获最大的是第二场报告,由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班主任高金英老师所做,我们都深深的被她的乐观和幽默感染了,被她对教育事业的敬业和对学生殷切的关爱所感动了。高金英老师是一位平凡又伟大的人民教师,她在讲座中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用一个个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以及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生动的教学事例,向我们诠释了“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的真谛,在会的老师们无不向她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高老师首先通过散文诗《老师的价值》的朗诵入手和当今社会的一些怪现象,引用了马云的一句话:别把抱怨当习惯,做为教师要树立阳光心态:不能改变环境你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你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你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不能老往上比,要往下比。
通过PPT说明教师要有阳光心态。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性格决定命运,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作为新时期的班主任,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很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为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影响因素日益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需要我们教师更新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无疑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核心:服务。现代师德的核心是服务,集中表现为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包括: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能力是基础。现代师德必须具备创造性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学习能力;兼收世界文化精华,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能力;把握社会发展方向的创新能力。人格是动力。健全的教师人格是师德的根本,崇高的教师品质是师德的灵魂。现代师德必须强调独立自尊性和民主利他性这两个人格特性。
班主任老师要有完善的人格的魅力,“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着原子能,但只有很少的人能够点燃它;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金矿,只是很少有人开采它;每个人的身后都沉睡着一个神通广大的巨人,可是很少有人唤醒它。耶稣、释加默尼和穆罕默德成为万民崇拜的圣明,这是精神能量的发挥;孔子思想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支柱,这是道德能量的发挥;比尔.盖茨用windows小小的窗口,获得了疆域远大于成吉思汗的帝国,这是智能的发挥;泰森用自己的一双铁拳打出了世界拳王,这是体能的发挥。……苏格拉底说得好:“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太阳,只是要让它发光……”
我们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这种阳光的味道是不可少的。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责任心,二是爱心。有了责任心,就会用心去做事。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高老师提到:“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让自己成为一名杂家。”当我看到高老师给我们变的魔术,听着她给我们讲的一个个小故事和小
段子时,我心底的惊叹和佩服油然而生,我没想到高老师居然懂得这么多的东西,这不禁就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现在的中小学校,总有一些这样的老师——他们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足够丰富,能力足够强了,甚至觉得身边的同事谁都不如自己,孰不知“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老师,更不应该只局限于只会自己所教的那一科,而应该更深更广的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都会一点的“杂家”。试想,当学生在元旦晚会上看到老师在舞台上的演出时;看到老师画的漂亮的墙报时;看到老师在球场上投篮的英姿时„„学生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受?我想学生更多的肯定是一种自豪和崇拜之情。
我想,当我们的老师能将自己的魅力提高到能让学生崇拜的这种程度时,我们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顺从于老师的教诲,我们就无须再苦口婆心甚至升高自己的血压挥动教鞭,而是能让学生完全倾倒于我们教师的魅力之下。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再做起教育的工作来就能够轻松自如、得心应手了。
高老师说:“今天的教师需要的是一股静气。”没错,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能够静下心来备课,静下心来批改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学生进行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总结教育规律,静下心来对自身进行反思,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教育的深刻内涵。
现在,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许多老师的思想非常烦躁和激进,他们大多喜欢“折腾”,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满意,对职称地位不满意,对学生不满意,对同事看不顺眼,甚至于迁怒到了家人的身上,对妻子(或丈夫)和孩子不满意,最终开始抱怨生活。高老师就说:“静下心来教书,收益的是学生,但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这就是告诉我们所有的老师,静下心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教书育人,不仅能让我们的学生成材,让学生更爱戴我们、喜欢我们,同时更能让我们自己的心态得到一种平衡感,这样我们的教育生活将不再只充满烦躁和“折腾”,而是充满了快乐和和谐。
(高老师的讲座PPT挂在学校QQ群里,请老师下载)
第五篇: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
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
2000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的“尊重的教育”的思想,李金池看到后,又立刻北上长春向史教授学习。2001年2月8日,李金池专门就“尊重的教育”做了辅导报告。
李金池关于“尊重的教育”的报告(摘要)
根据我校的校情,在这个学期,我们要明确地提出“尊重的教育”这样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理念内涵及其意义 “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的内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尊重教育规律。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第二要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三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实际上“尊重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或者说“尊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我校要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倡导这样一个教育观念呢?第一,“尊重的教育”这个提法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第二,倡导“尊重的教育”,是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这个提法本身对于铲除传统教育模式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倡导这一教育观念,对于推动当前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三,倡导“尊重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文化氛围,一种价值期望,其目的是以此来陶冶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规范我们的教育行为,使我们的师生去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人性的压抑和戕害,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教育观念对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为什么近代以来世界上10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没有一项是我们中国人的?诺贝尔奖设立近百年了,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正牌的中国人与此有缘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认识啊!江泽民同志也精辟地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兴国。”如果我们的观念不转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改革,我们真的很难兴国啊!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拉大啊!
“尊重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有人讲,21世纪是人性文明的世纪,21世纪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训育。在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和实践“尊重的教育”。
1.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在学校管理方面,要改变管束过严、“围追堵截”的老办法,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倡导“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反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坚决摒弃那些用贬损人格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做法。
3.倡导“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控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尊重的教育”还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他们应一视同仁。
5.“尊重的教育”还要求我们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也即所谓“因材施教”。
6.“尊重的教育”也要求人们以尊重的观念来教育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付出,让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特别是要尊重和尊敬教师。
7.倡导“尊重的教育”,不是让我们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反是让我们以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让受教育者产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自律性,促进教育者主动、全面地发展。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越是尊重越要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尊重的具体体现。“尊重的教育”不是无条件的尊重一切,对学生的一些不正当的需求和违纪行为不仅不应尊重,而且应严格禁止,严肃地批评教育,对情节、性质严重的甚至要给以处分,这样做是对受教育者在尚未认识到其人性尊严的情况下进行的终极性尊重。
8.“尊重的教育”更要求我们教师自尊,树立新世纪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还要求教师之间、同事之间互相尊重,协作进取。
一套衡水中学的教学论
让我们再来看看衡水中学如何调x的值:
有这样一件事发人深思:近几年来,衡水中学每年都由全体学生投票选出几位“最佳仪表”教师,这项评选的本来目的并没有与教学相联系,但几年下来,评选结果总是与教师的教学效果高度相关,那些“最佳仪表”教师,往往也是教学成绩最好的教师,这引起了学校的注意。于是,学校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对教师仪表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衡水中学就是这样,长期以来对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他们认为,就教师而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教师的师德、人格,教育观念及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层次等。但在诸因素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因此,他们一方面联系本校的工作对教育教学的规律及思想观念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请了数十位专家搞讲座。1998年,学校引入了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把学习这一理论列入了上至校长、下至教师的考核目标,专门制定了学习制度,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校长、教师轮番登台搞讲座、谈心得,并定期组织考试,不论校长还是教师考试不及格,都要重新补考。
对于引进的教育理论,衡水中学绝不是照搬照抄,他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学习这些理论时,一定要“批判地学习”,学其精华,弃其糟粕,联系教学实践,学为所用,学而能用,用而见效,几年下来,形成了衡水中学一套自己的“理论”。
一、思想决定方法
关于教师“教育力”的理论,前边已进行了叙述。除此之外,衡中认为与教学效果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教学管理、学生的品德、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学环境等。在以上诸因素中,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又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密切关系,如他们认为,教师教学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自发”地产生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形成主动去寻找知识的心理驱动力。教师再适时施以巧妙点拨与诱导,学生便能够很快地获取新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与由教师通过讲授获取的知识相比,其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就已在心里完成了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过程,把新的知识溶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之中,形成了更高更完善的新的“认知结构体系”,并主动地为迎接新知识做好准备。
衡水中学一语文教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思路训练时,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一果农生产的苹果已与经销商签订了供销合同,但就在丰收在望之际,一场冰雹打得苹果遍体鳞伤,陷入困境的果农不得不找广告商做广告促销。问,假如你是广告商,你如何进行广告创意?请你为这一可怜的果农设计广告,并保证把果农的苹果以大价钱卖出去。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学生无不积极思考,参与讨论,主动发言。学生们从医学、保健、营养、环保、心理学、美学……不同角度大胆创意,其中有的学生与美国广告商的创意如出一辙,更有一些学生的创意比美国广告商的创意更独特,更新颖。不难理解,在这堂训练课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意的学生,必把广告知识、语言技巧与医学、保健、营养、环保、心理学、美学……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必能把握广告的真谛,进而把握“作文”的真谛——以自己的文章抒发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别人,感染别人。
衡水中学特别强调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四基”教学,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事实、基本方法。依据这种教学思想,衡水中学理化实验教学就做了重大改革。由过去教师总是“先讲后练”,即先把书上的知识告诉学生,然后再由学生去通过实验验证,学生最终的心理感受是“确实如此”——书上说的是正确的,变为教师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得出结果,学生的心理感受是“原来如此”——客观事物原来是这样联系和变化的。同是一个实验,一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书本知识,一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书本。两种方法,哪一个更好不言而喻。
上述事例说明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教学的其他方面与教育效果的关系。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几年来,衡水中学大力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那么,让我们再来解剖衡水中学近年来形成了怎样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二、衡中教学论
1997年,衡水中学大胆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的观点。为此,学校制定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具体目标是“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具体要求是“三转”、“五让”,“三转”是指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五个要让”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996年之后,学校一方面加大自己的科研力度,发动全体教师搞教育探索和研究,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引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关于教育的终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
关于教学目标:经过长期探索,衡水中学如今确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
关于目标的内涵:掌握知识,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而提出的目标,与以前的“传授知识”、“教会知识”不同,后者是以教师为中心提出的目标。“传授知识”讲的是教师做什么,“教会知识”讲的是教师做到什么程度,而“掌握知识”是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他们认为知识教学只是一个必要的途径,要通过这一途径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标,途径可以千条万条,千变万化,目标却只有一个。发展能力: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培养能力”,而培养所强调的是教师,把学生放在了被教师“培养”这样一个被动的地位,这样可能束缚了学生,也可能束缚了教师。而发展能力,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能力的束缚。陶冶品德:强调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品德得到陶冶而不是教育和培养,是一个内化过程,而不是停留在认知层面上。
关于教学过程:记者通过数十天的听课、研究课例,对衡水中学的教学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即通过大量的基本事实,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甚至让学生重新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
怎样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呢?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大量客观信息间的矛盾。然后,再诱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去对这一矛盾进行研究,矛盾解决了,学生学到了研究方法(学习的方法),获得了知识,克服了困难,陶冶了品德,从而形成了学生更高、更强的能力——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就完成了。
教学为什么一定要从基本事实(即客观信息)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呢?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说:“从知识形成的顺序和方式来看,一般应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行为掌握,主要是通过亲自观察去接触和感知基本事实;第二层次是图像掌握,五官并用,主要从形象方面掌握基本事实的本质特征;第三层次是符号掌握,就是以语言形式或数学关系去掌握事实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学生按照行为——图象——符号三个层次来接受新知识,则可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处于最佳的协调状态,这也显然是教师最佳的施教策略。”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学往往超越了行为和图象,直接到达了符号,即省略了感性认识、形象思维,直接到达了逻辑思维,其教学必然是死读书、读死书,学生对知识必然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学生必然是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也必然是不能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和顺应,因而不能重新结构,更不能成为活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头脑必然要僵化!
但是完成上述行为——图象——符号——结构的过程,也只是完成了教学过程的一半,另一半就是要使上述四步在学生头脑中融化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这样的符号和结构才能成为学生思维的工具,当他再面对大量的基本事实时,才能十分顺畅地在基本事实与符号和结构间开通“直达车”。所以还要通过解释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再完成结构——符号——图象——行为——基本事实这样一个回合,从基本事实出发,又回到基本事实,这才是完整的教学过程。课后练习就其目的而言,就是为了这个回合,所以课后练习的目的决不是让学生反复地印证符号。
再让我们来看一看考试,考试(无论什么考试)都是给出一个矛盾存在其中的基本事实,让应考者从自己的认知体系中选择一个相应的“符号”和“结构”,去解决矛盾,选对了,也就找到了解题的正确方法。
看过了衡水中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明白了考试的真谛,我们就不难明白衡水中学为什么会在高考中取得那么优异的成绩。
关于教学的要素:衡水中学认为,与教学过程有关的因素有许多,如: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仪器、环境……但就教学的目的而言,这许多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基本要素,因此,学生是主体;客观世界是客体;而教师、教学方法、教材、仪器、环境……其作用只是最大限度地使“客体”被“主体”所认识、所接受。因此他(它)起着媒介作用,是媒体。在众多的媒体中教师是主导。
对于教师是媒体这样一个定位,许多业内人士包括衡水中学的部分教师当初并不情愿接受。副校长张太庄做了这样一个类比:“现在的远程教育、网上学校,学生完全可以不到学校而只在计算机前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并没直接出现在学生面前,他仅作为一个编程的人,与教材的编写者一样,是一个介绍学生与其所认识的客观对象发生关系的媒体。”
这样一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三要素之间的地位。张太庄说:“教师只是一位红娘,等张生和莺莺走到一起了,红娘就不要再在二者之间充当„第三者‟了。”在教学中,教师迟早要从学生和知识之间淡出,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等学生已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之中时,教师再去不厌其烦地讲解,那就是“第三者”!
教师如何发挥好媒体作用?一是要注意排除干扰和影响学生智力活动的因素,如挫折、害怕、紧张、焦虑、嫉妒、抑郁、灰心等不良情绪,创设浓厚的教学情意场,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使学生进入最佳思维状态。二是启发学生克服认知系统的障碍。三是促进学生形成认知结构和能力、品德。四是在整个过程中,时刻注意各种反馈信息,控制好进程。
学生永远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察颜观色”,要更好地服务于主体。
关于教学的高度。校长李金池说,知识就象长在树上的桃子,教学活动的一切安排都是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让”强调的是教师的诱导。“跳一跳”强调的是学生的努力。“摘”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的过程。这个“桃子”是学生自己摘到的,而不是教师摘下来塞给学生的。学生“跳一跳摘到了桃子”自然就得到了锻炼,获得了知识,形成了能力。
如何把握高度。由于教材是一节一节编的,课是一堂一堂上的,许多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深陷于本节课的知识点上,把着眼点、着力点放在了知识的局部和具体问题上,学生看不到知识的背景和各点之间的联系,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是一个一个孤立的点,而不是一个整体,学生的知识点很难及时得到同化和顺应,形成知识结构和新的认知体系,因此也就很难形成综合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在章节考试中成绩很好,在综合性的大考中成绩不好,其原因大都能从此找到。所以衡水中学特别强调教师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入手,清晰地把握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也就明白了新的知识点与学生旧的认知结构水平有多大的距离,也就掌握了“教学的高度”。
把握教学的高度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学生能学会什么,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他们现在头脑里有什么。学生总是从自己已有的想法、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教学中碰到的新事物,从而影响到所学的新东西,包括对事物的观察、对这些观察的解释和获取新信息的策略,有的甚至会修正新知识的含义,以适应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结果造成思维杂乱,产生种种与科学概念格格不入的结果。反映在考试上,那些在考场上感觉不错、觉得“都会做”,而考试结果却出现许多错误,大都是这样的原因。问题出在考试时,但原因却在于教学过程中。所以,衡水中学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熟悉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熟悉他们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和症结,并对课堂上学生的反馈信息具有高度敏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教学的高度。
衡水中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复杂体系,这里只就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几个枝节做些介绍,以窥全貌。
一位站在思想前沿的校长
我们常说:“一位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衡水中学之所以出现今天这样一个“靠科学的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又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的大好局面”,衡水中学的干部、教师都说:是因为有一位好校长。
李金池,1992年任衡水中学校长。上任时,衡水中学在衡水也只能算一个二、三流的学校,到1995年,衡水中学的升学率已跃居衡水榜首,但李金池知道学校走的仍是“时间加汗水”的老路,按这条路走下去,不但他自己要被累垮,教师也要被累垮,学生也要被累垮。如今谈到当时的情景,他仍深有感触地说:“当时,我觉得这条路已走到了尽头!”从1996年起,李金池提出要进行课堂改革,向改革要成绩,改变时间加汗水的模式,但如何改,出路在哪里?从1996年以来,在李金池的带领下,衡水中学为了寻找一条符合素质教育的道路,一直在苦苦地求索。从那时起,李金池对教学思想、教育观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要深入课堂。从那时起,衡水中学的教师便常常看到李金池坐在课堂上听课。一次,李金池听一位教师讲课,这位教师在课堂上让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圆满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连一句鼓励的话也没有,甚至没有让该学生坐下,就又开始了讲课。这个当时司空见惯、老师们并不以为然的细节被李金池记下。李金池通过听课还抓住了另一个司空见惯的细节:当学生回答问题与教师的正确答案不符时,有的教师往往会马上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说:“请大家注意,某某同学在回答这个问题时犯了一个大错误,是什么什么”,这时回答问题的学生情绪一落千丈,一节课都红着脸抬不起头来,再也不敢举手了。为了改掉教师们的这些“小毛病”,李金池特地召开了一个大会。他语重心长地对教师们说:“鼓励、赞许、肯定在激发学生灵感,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方的教师教育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在课堂上挖苦、批评学生。一般地讲,西方国家课堂纪律很差,发言的质量也很差,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傻,回答问题错误很多,但有一个特点,就是前者说过了后者绝不再说,他们的发言肯定与前者不同,否则就不发言,尽管回答问题很肤浅,甚至是荒诞的、没有道理的、牛头不对马嘴的,但教师对这种发言从不批评,不管多么肤浅、错误,教师总是说„你肯动脑筋‟,„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很好,感谢你提出了一个我没有想到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讲自己的东西,鼓励讲别人没有讲过的东西,错误和失败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是学生学习的自然过程,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有伟大的发现。而我们的教育却不允许失败,不允许说错话,一旦错了,老师就当众羞辱,让学生无地自容,如果学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还怎么能主动地去思考、去学习?难怪我们的教育出现了小学生踊跃举手,初中生很少举手,高中生打死也不举手的局面。”李金池当时这番话中表述的教育观念,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很有意义。衡水中学课堂改革就是这样从抓一些司空见惯的细节开始的。
1998年,有一位教师刚接手新班不久就进行了一次考试,考题出得又深又难,学生考分平均不足50分,紧接着就是讲最深的东西给学生听,这位教师说:“要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这件事被李金池知道了,他找到这位教师说:“你这样做,一是在学生中建起对老师的„迷信‟,二是打掉了学生的自信心。按新的教育观念,二者都不可取,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大胆地鼓励学生质疑,敢于怀疑名家,敢于怀疑教材,敢于怀疑教师,破除迷信,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只有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时候,能力才会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肯定会更加深刻。教师是园丁,培育花朵,但也能成为刽子手,扼杀幼苗。”此后,在李金池的倡议下,学校还专门针对考试做了一项规定:如果学生某一次考试平均成绩偏低,就列为教学事故,对老师进行处理。
1998年,李金池在外地学习时接触到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便立刻西进西安,向张教授请教,并两次请张教授到衡水中学为全体教师讲课。
2000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的“尊重的教育”的思想,李金池看到后,又立刻北上长春向史教授学习。2001年2月8日,李金池专门就“尊重的教育”做了辅导报告。
李金池关于“尊重的教育”的报告(摘要)
根据我校的校情,在这个学期,我们要明确地提出“尊重的教育”这样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理念内涵及其意义 “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的内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尊重教育规律。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第二要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三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实际上“尊重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或者说“尊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我校要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倡导这样一个教育观念呢?第一,“尊重的教育”这个提法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第二,倡导“尊重的教育”,是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这个提法本身对于铲除传统教育模式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倡导这一教育观念,对于推动当前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三,倡导“尊重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文化氛围,一种价值期望,其目的是以此来陶冶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规范我们的教育行为,使我们的师生去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人性的压抑和戕害,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教育观念对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为什么近代以来世界上10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没有一项是我们中国人的?诺贝尔奖设立近百年了,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正牌的中国人与此有缘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认识啊!江泽民同志也精辟地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兴国。”如果我们的观念不转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改革,我们真的很难兴国啊!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拉大啊!
“尊重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有人讲,21世纪是人性文明的世纪,21世纪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训育。在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和实践“尊重的教育”。
1.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在学校管理方面,要改变管束过严、“围追堵截”的老办法,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倡导“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反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坚决摒弃那些用贬损人格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做法。
3.倡导“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控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尊重的教育”还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他们应一视同仁。
5.“尊重的教育”还要求我们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也即所谓“因材施教”。
6.“尊重的教育”也要求人们以尊重的观念来教育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和付出,让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特别是要尊重和尊敬教师。
7.倡导“尊重的教育”,不是让我们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反是让我们以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让受教育者产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自律性,促进教育者主动、全面地发展。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越是尊重越要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尊重的具体体现。“尊重的教育”不是无条件的尊重一切,对学生的一些不正当的需求和违纪行为不仅不应尊重,而且应严格禁止,严肃地批评教育,对情节、性质严重的甚至要给以处分,这样做是对受教育者在尚未认识到其人性尊严的情况下进行的终极性尊重。
8.“尊重的教育”更要求我们教师自尊,树立新世纪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还要求教师之间、同事之间互相尊重,协作进取。
今年7月,高考刚完毕,招生工作正在进行中,李金池又在谋划外出学习。这就是李金池——一个永远站在思想前沿的校长。(本报记者 杨占苍 《河北教育报》记者 唐文博 通讯员 张永 董安民)
明日本报第五版将刊登《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河北省衡水中学探秘之三》,敬请读者关注。
衡水中学光荣榜: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河北省教委授予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称号 河北省科协、省教委、省科委授予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称号 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重点实验研究基地 中共衡水市委、市政府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河北省建设厅授予省园林式单位称号 河北省教育厅授予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 河北省教育厅授予省教育科研先导型实验学校称号 河北省体委、省教委授予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