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全国旅游工作会报告:李金早
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报告
(2017年1月12日)
李金早
同志们:
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各项工作、迎接党的十九大等重大任务作出了部署。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任务、重大政策和原则要求。上月初,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五年规划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总书记高度重视旅游业,对全域旅游、厕所革命、文明旅游、旅游扶贫、红色旅游等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亲自出席中日友好交流大会并作重要讲话;在吉林延边视察时明确提出“农村也要来一场厕所革命”;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肯定厕所革命的重要意义和成果;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在视察贫困乡村时,多次对旅游扶贫提出要求,寄予厚望;先后四次为中韩、中印、中美等旅游年活动发贺信;2016年在与外国元首、政要高层会谈时28次谈及旅游合作,并宣布2017年举办中国—丹麦、中国—澳大利亚、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2018年举办中国—加拿大、中国—尼泊尔旅游年。1月10日,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2016年全国旅游系统取得新成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向旅游系统的同志们致以亲切问候,对新的一年全国旅游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多次强调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出席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服务业,已经覆盖一二三产业,本身就是综合性产业”;将旅游定位为“五大幸福产业”之首。1月4日,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对今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向全行业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出席首次在华举办的二十国集团旅游部长会议和中美、中韩、中印旅游年开闭幕式、全国旅游系统劳模先进座谈会等活动;深入一线调研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我们今天在长沙召开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求,总结“515战略”实施以来的全国旅游工作,分 析发展形势,推进“十三五”旅游业发展,明确发展目标方向。为开好这次会议,我们先后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务虚会及中国旅游智库座谈会,邀请了部分省区市的主管领导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局)主要负责人,大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会前还广泛征求了各省区市旅发委(局)和部分企业的意见。
现在,我讲四个方面的情况。
一、“515战略”实施两年来的回顾
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并充分肯定。“515战略”(2015年1月15日在南昌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以《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的新天地》为主题的工作报告全面部署2015-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重点,即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5大目标,推出旅游10大行动,实施52项举措,此既“515战略”)实施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文件中有62个涉及旅游工作。我们与相关部委联合发布了19个旅游专题政策文件,推出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连续两年,中央1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推广“旅游+”等模式,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臵,全国31个省区市都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优先发展,形成了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抓旅游的良好格局。湖南、河北、江苏、山东、辽宁、江西、广西、安徽、山西、贵州、湖北、四川、海南、宁夏、青海、西藏、吉林、云南、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纷纷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各地对发展旅游尤其对发展全域旅游的认识普遍提升、热情空前高涨、力度明显加大、措施明显加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达11%,与世界平均水平持平。我国旅游市场量质齐升,人均出游近3.4次。2016年旅游总收入预计达4.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6%。国内旅游人数继2015年首次突破40亿人次后,2016年继续两位数增长,全年有望超过4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同样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预计达到3.9万亿元。入境旅游人数摆脱多年的徘徊局面,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2016年预计达1.38亿人次,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分别增长3.8%和5.6%,其中外国人接待人数 2815万人次,增长8.3%。出境游呈现良性发展态势,2016年预计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22亿人次,同比增长4.3%,入出境总人次超过2.6亿人次,入境游人数超过出境游1600万人次。我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全国旅游 直接投资继2015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6年达到12997亿元,同比增长29.05%,预计高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个百分点。尤其突出的是,民营旅游投资积极性高涨,占旅游投资总额的59%,继续超过半壁江山。旅游综合效应更加凸显,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2016年中国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6%,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旅游积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旅游扶贫效果明显。“515战略”实施以来,估计全国超过500万贫困人口在乡村旅游带动下实现脱贫。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正在形成“吃、厕、住、行、游、购、娱”和“文、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初步形成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旅游业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需求,主动作为,在旅游工作上取得“十二大突破”。
(一)全域旅游如火如荼,现代旅游治理机制建设取得突破
1.我们先后在浙江桐庐、宁夏中卫召开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围绕如何发展全域旅游,形成瞄准“九大转变”,致力于“十大突破”,避免“八个误区”一整套发展体系。2.分两批确定全国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包括海南、宁夏两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全国已有20个省区市、155个地(市)设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一大批市县成立了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和工商旅游分局,有效缓解综合产业和综合监管需求与原有体制之间的矛盾。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产生的全域旅游战略,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全国上下的积极响应,各地迸发出实施全域旅游的巨大活力。全域旅游实施时间尽管不长,但在综合体制改革、现代旅游治理机制建设探索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具有深远意义。
(二)多措并举,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
2015年初,我们成立国家旅游局旅游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改革任务,加大了创新力度。
1.创新政策供给。国务院出台《“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等系列重大政策。我们首次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包括旅游扶贫、旅游创新创业等8大类。同时,会同国土部、住建部出台《关于支持旅游业用地政策的意见》。2.加快推进国家级旅游业改 革创新先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推出青岛、武汉、黄山等首批20个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协调解决上海、福建等11个自贸试验区涉旅政策。设立深圳、青岛两个中国邮轮旅游实验区。3.制定跨省区市旅游发展规划。联合发改委制定《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培育20个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牵头编制《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规划》、《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发展规划》、《四省藏区旅游协同发展总体规划》、《“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规划》。4.加强法治建设。我们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法制办对《旅游法》、《旅行社条例》进行修订。修订和废止3部规章。通过4项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5.启动导游体制改革。在江浙沪等9省市正式启动导游自由执业改革试点工作。倡导在全国旅游巴士上设导游专座,使导游得以安全、尊严地履职,同时也提高了游客的安全保障,改善了导游与游客的关系,此项工作得到交通部的大力支持。这个问题连欧美一些国家也没有提上日程,受到欧美导游的追捧。6.推动“放管服”改革。取消“领队证核发”“临时导游证核发”2项许可项目和1项“导游人员从业健康证明”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7.推动中国旅游协会完成换届、脱钩。改革强,则产业强;改革进,则产业进;改革胜,则产业胜。全国旅游战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找准制约旅游业科学发展的瓶颈、掣肘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弊端、影响旅游业全面发展的短板,精心谋划,敢啃硬骨头,纠正认识偏差,旗臶鲜明地倡导产业理念,改进方式,创新手段,活跃机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狠抓“旅游+”,旅游主动与其他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取得突破
1.推进“旅游+互联网”。我们召开“旅游+互联网”大会,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运用PPP模式,建设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了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现了重点景区、旅游团队、旅游大巴、导游领队等即时监管。2.推进旅游+农业。与农业部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共同组织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计划到2020年推出100个。3.推进旅游+工业。召开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大会,推出首批22家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到2025年,将创建1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00个工业旅游基地、10个工业旅游城市。4.推进旅游+航空。与发改委、民航局合作,推出首批16个通航旅游试点项目。5.推进旅游+交通。与 发改委、交通部、公安部、国土部等部门共同推动自驾车房车旅游发展,启动了首批514个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2020 年将建成2000个。6.推进旅游+中医药。与中医药局共同开展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创建工作,用3年时间建成10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00个示范基地、1000个示范项目。7.推进旅游+教育。与教育部共同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推出10家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20家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出台首个《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接待与服务规范》全国行业标准。8.推进旅游+卫生。与卫计委共同开展医疗旅游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9.推进旅游+体育。与体育总局共同制定《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10.推进旅游+装备制造业。与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共同推动邮轮游艇、房车、低空飞机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我们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旅游+”正以强大活力与其他产业磨合、融合、组合,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这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能;既为旅游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挖掘了潜力,也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活力。
(四)狠抓旅游投资,在强化旅游发展的要素保障上取得突破 1.加强对旅游项目的金融支持。我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业,连续两年在5月15日举办中国旅游投融资促进大会,对投资中国旅游业百亿元以上的部分民营企业家颁发“中国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与国家开发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十三五”期间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2.1万亿元额度支持。与10家银行联合推出两批共1397个全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总投资1.6万亿元。2.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515战略”实施以来,发改委安排国家专项建设资金690亿元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3.推动设立中国旅游产业基金。该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首期100亿元。各地纷纷响应,湖北、重庆、云南、四川、江西、山东、广东等先后设立了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浙江省设立了规模为100亿元的旅游投资基金,河北正在组建成立总规模为200亿元的旅游产业创新投资基金。我国旅游发展曾经历过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作为发展初期的目标,首先是创汇,当时的旅游属于外事接待型的事业,缺乏发展产业的客观条件。随着大众旅游逐渐兴起,旅游从外事接待型逐步转向以满足内 需为主的行业,这才实质性地提出并具体部署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五)狠抓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取得突破
1.政策扶持,汇聚扶贫合力。会同发改委、国土部、农业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八大专项行动。2.开展资源普查,精确扶贫对象。对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贫困村2.26万个,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230万户,贫困人口747万人。设立国家乡村旅游扶贫观测中心,推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3.总结推广旅游扶贫模式。召开两届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促进大会,推出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总结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推出500个旅游精准扶贫示范项目。4.开展旅游扶贫带头人培训。两年共举办8期乡村旅游扶贫培训班,完成对2200多名旅游扶贫村村官的培训。5.创新帮扶模式。开展旅游行业“万企万村”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全国300家旅游规划机构对560个试点村开展旅游规划公益扶贫行动。推动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项目的支持。6.深入开展乡村旅游创新创业行动。建立60家“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商,推出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2015年,我们提出“十三五”期间旅游带动全国1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7%。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旅游扶贫成为全国扶贫的生力军。各地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的旅游扶贫生动典型。旅游扶贫作为具有尊严的、开发式的、开放式的、产业发展式的扶贫方式,在我国扶贫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强劲的生命力!为世界扶贫事业创造了新型模式!为旅游的功能拓展提供了生动实践!
(六)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和公共服务品质提升取得突破
1.细化行动方案。我们出台《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等系列文件。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召开全国厕所工作现场会,两年来已成惯例,成为旅游“一号工程”。两年来全国新建改扩建厕所43663座,完成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5.7万座)的76.6%。2.加强政策和资金引导。联合国土资源部、住建部推出旅游厕所用地保障的政策措施。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厕所建设的支持。两年旅游发展基金共10.435亿元用于厕所建设。通报表扬101个厕所革命先进市。召开大型企业投身厕所革命座谈会。3.出台厕所建设标准。修订出台《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科学配臵坐蹲位、男女厕位比例,将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标准与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星级旅游饭店、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等标准衔接。4.推动厕所科技应用。与比尔〃盖茨基金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厕所技术创新大赛,推动解决孤厕、旱厕、冰厕及游客集中高强度使用等技术难点。5.开展厕所文明提升行动。倡导游客文明如厕行为,举办全国“百城万众厕所文明宣传大行动”“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全国旅游厕所革命万里行”等活动。6.加强厕所革命督导检查。先后赴黑龙江、河北、青海、福建、吉林等地开展暗访督查。推进旅游安全法制机制化建设。出台《旅游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旅游安全大检查,及时发布安全预警提示,持续推进出境旅游保险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补齐旅游公共服务短板。编制《“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积极推动各地开展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发布、旅游交通、旅游紧急救助设施、旅游保险等公共服务建设,努力解决“断头路”和景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厕所革命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各省区市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内外媒体和广大游客的高度评价,在全国已成燎原之势。厕所革命也成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文明旅游的切入点、引爆点、示范点。
(七)狠抓旅游市场整治,规范旅游秩序取得突破
1.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等旅游顽疾。2016年2月,国办出台《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我们联合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等12部门组成40个工作组,对31个省区市开展专项督查,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旅游景区等游客相对集中区域派出法庭建设和巡回审判工作,联合中央网信办开展“旅游网站严重违规失信”专项整治。实施依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组成40个工作组,对31个省区市开展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专项督查。2016年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324起,处罚819家旅行社。举办“抵制不合理低价游,明明白白去旅游”线上线下宣传活动,积极引导游客理性消费,下架8000多条涉嫌“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约谈通报一批整改不力的企业,重点监管一批问题频发的企业。同时,建立中泰、中韩等旅游市场监管合作机制,去年上半年韩方取缔68家韩国旅行社的接团资格。与港澳台旅游部门共同规范内地(大陆)居民赴港澳台旅游市场秩序。2.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开通“我要投诉举报”平台,开发“全国旅游投诉举报和案件办理管理系统”,完善中国旅游诚信网平台,实现12301投诉电话对31个省区市移动、联通、电信三网全覆盖。快 速受理处理游客投诉,在有效处理期内实现100%结案。3.启动景区动态管理机制,彻底打破A级景区终身制。我们对3家问题突出的5A级景区实施摘牌,对19家反映较大的5A级景区提出警告。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部门对全国A级景区进行专项整治,处理了367家4A级及以下景区,其中包括55家4A景区在内的107家A级景区被摘牌。与发改委联合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推出1800多家“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承诺单位,组织2000多家5A、4A级景区签订“三年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书,旅游与价格部门建立了景区摘牌降级与门票价格调整联动机制。实施《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公布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4.大力弘扬文明旅游,推动不文明行为记录“长牙齿”。我们开展“文明旅游背包行”“文明旅游中国公民公约大家定”等系列宣传活动。成立“中国旅游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国已有13.5万名志愿者,累计服务2万多小时。同时,加大不文明行为记录惩戒力度,建立健全旅游失信“黑名单”定期发布制度,目前,已公示76件旅游经营服务不良信息记录,25人被记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我们还发布假日旅游“红黑榜”,并组织全国6000家旅行社自愿签订《旅行社诚信经营承诺书》。长期以来,我们对旅游秩序存在着“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突出问题,广大游客和社会各界意见很大。针对这些长期存在的问题,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敢于作为、重拳出击,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八)狠抓旅游外交,中国旅游国际影响力取得突破
1.2015年以旅游为平台创新举办“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并作重要讲话。2.2016年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共同成功主办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外交全局和旅游业发展作出的重要决定,是“中国倡议、中国创意、中国主导”的一次重大主场旅游外交活动。3.成功举办“中美旅游年”“中韩旅游年”“中印旅游年”“中墨旅游年”“中国-中东欧旅游合作促进年”等上千场活动。4.围绕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首次建立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丝绸之路旅游部长会议等机制。5.与一系列国家和地区举办200多场重点旅游交流合作,诸国元首出席,如埃及总统、哥斯达黎加总统、莫桑比克总统、汤加国王、柬埔寨首相。6.首次开展旅游援外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未来5年中国对外实施50个国际旅游合作项目,这是中国旅游对世界旅游发展做出的承诺。我国旅游积极作为,主动融入国家外交大局,发挥我国旅游资源优势,灵活运用旅游市场机制,有效影响国际旅游格局。
(九)狠抓入境旅游,扩大旅游出口取得突破
1.创新建立国家-地方-企业-海外四位一体市场推广体系。推动成立长城旅游带等18个区域性旅游市场推广联盟,推出丝绸之路等十大旅游精品线路和世界遗产等13个国际旅游品牌,推出300种具有地域代表性和文化特征的中国旅游金牌小吃。2.在全球启动“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旅游营销活动。组织“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古老长城”、“天下黄河”等系列海外专项推广,组织参加德国柏林展、英国伦敦交易会、香港旅展、台湾旅展等30多场境外展会。在纽约等全球七大国际机场集中投放旅游广告。组织“千名美国游客游长城”等系列请进来活动。推进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改革,更好地发挥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3.改善入境旅游消费环境。联合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出台《口岸进境免税店管理暂行办法》,新增设广州白云、成都双流等19个口岸进境免税店。4.全面落实CEPA涉旅政策,开放港澳独资旅行社经营内地居民出境游业务。首次与澳门建立“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联合工作委员会”,支持澳门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协调推进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5.加大对港澳台市场开发力度。连续两年实施“港澳台青少年赴内地(大陆)游学工程”。首次举办内地旅游〃(港澳)嘉年华。支持举办内地与港澳邮轮旅游合作发展大会,协调推进粤港澳区域邮轮旅游合作。面对反复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汇率波动、恐袭频发、难民危机以及国际旅游客源地居民收入下降、消费低迷等多种不利因素,我们大胆创新、坚持不懈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打出一套促进入境游的组合拳,摆脱了入境游增长乏力的困局,2015、2016连续两年实现正增长,去年获得了外国人入境市场增长8%这一来之不易的局面。
(十)狠抓红色旅游,红色旅游的国际合作和红色旅游扶贫取得突破 1.推动红色旅游国际合作。举办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推动将中共六大常设展览馆建成中俄红色旅游基地。2.举办为期一个月的“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开展“铭记历史 圆梦中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战胜利70周年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3.出台《红色旅游发展三期规划》及《“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专项规划》。4.强化红色旅游扶贫功能。着力推动大别山区、中央苏区、陕甘边区等区域合作,支持老区经济发展。5.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两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红色旅游发展资金26.4亿元,其中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16.55亿元。涉及红色旅游的航线已达749条,公路、铁路运力进一步加大,红色 旅游列车运营线路增至69条。前十年,我国的红色旅游是打基础的阶段,新十年,我国红色旅游要调结构、上品质、创效益,包括要启动国际合作,推进红色旅游扶贫。
(十一)狠抓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和人才培训,旅游统计和旅游队伍建设取得突破
1.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已构建六大核心数据库,初步解决了长期无统计的被动局面。2.举办第一届旅游业改革发展青年研修班。3.继续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两年累计培养6000多名旅游高级人才。4.继续实施中高级导游“云课堂”研修项目。目前,注册学员28.4万人,学习总时长4.7万个小时。5.联合教育部出台《加快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完成对中高级导游等级教材、考试大纲修订及导游等级考试工作。6.继续开展导游援藏、人才援疆工作,实施89个高级导游工作室项目。7.编撰出版《世界著名旅游丛书》第一辑、第二辑。启动编撰《当代旅游学》、《中外旅游大百科》。随着国家旅游数据中心的成立和各地旅游数据中心的陆续组建,初步扭转了旅游统计严重滞后于国家旅游发展的状况;为解决“横向不可加,纵向不可比”的困境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始结束我国旅游统计数据无法与国际接轨的尴尬局面。同时,我们把培养旅游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旅游基础理论人才和应用研究人才的培养上、煅炼上、使用上采取了一些非常规的措施,为我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培养、储备了一批复合型人才。
(十二)狠抓新闻宣传,在营造良好的旅游业舆论环境上取得突破 1.建立和完善新闻管理平台,拓宽新闻传播渠道。我们改版升级中国旅游网,创办《中国旅游之声》和《旅游外交参考》。建立旅游新媒体宣传推广、中国旅游新闻网络、中国旅游视频资讯传播三大平台。2.创新推出年度中国十大旅游新闻、十大旅游新闻人物和世界十大旅游新闻。3.加强旅游重大热点宣传。主动与中央主流媒体对接合作,策划了一批重大新闻题材。2016年,新闻联播共播出旅游新闻59条。4.提升应对舆情能力。建立24小时全领域涉旅舆情监测平台和全国涉旅负面舆情通报制度。在“台湾719游览车事故”“新西兰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臵中第一时间应对,正面引导,有效消除负面影响。我们采取多角度解读,多渠道推送,多平台发声,多方式宣传,引导社会形成对旅游业的客观评价和合理预期,稳定社会对旅游业的发展期望和积极预期,形成了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十三)加强党的领导,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党对旅游业的领导,加强旅游行风建设,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保障。1.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决策部署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四个服从”,维护党中央权威,从政治纪律、对党忠诚的高度去审视和检查对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注重把业务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紧密结合。2.较好完成中央专项巡视任务。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去年3月至6月,国家旅游局接受了中央专项巡视,紧扣巡视反馈提出的问题,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整改取得实质性效果。3.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树立旅游新风尚。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表彰了81个先进集体,95名劳动模范,45名先进工作者。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行业上下艰苦奋斗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旅游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我们将在下面分析。
二、对若干问题的认识
前年的工作报告中,我们讨论了五个认识问题(①旅游究竟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②是否存在所谓的“中国旅游贸易逆差”?③旅游业只富民不富财政吗?④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仅仅是消费吗?⑤“旅游六要素”能涵盖今天的旅游吗?)。“515战略”实施两年来,随着实践的发展,大家在这些问题上逐渐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共识,但也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在此,我们将讨论九个问题。
(一)如何认识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的实践如火如荼,各地创造了许多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但在发展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这需要我们予以澄清。
1.就概念谈概念,望文生义。有的仅从名词上去理解,认为全域旅游就是处处建景点、处处建宾馆饭店、处处建游乐设施、处处建旅游综合体,这是不对的,不能片面理解“全”字。我们在很多场合谈过,全域旅游本质上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是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发展全域旅游核心是要从原来孤立的点和条条向全社会、多领域、综合性的方向迈进,让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准确地把握全域旅游的内 涵,要紧密结合大众旅游时代背景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理解。2.发展全域旅游就不搞景区旅游了。这是对全域旅游的极大曲解。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相当于讲,我们要办好大学,就不要小学、中学了,何等荒唐!我们提出全域旅游从来就没有否定景点景区旅游模式的历史性作用和地位,也没有说过不搞景点景区旅游了。发展全域旅游,不仅不能放弃景点景区,而且要搞得更好,更科学、更成体系、更上品位。现在总体上说,景点景区不是搞多了,而是明显的供不应求。景点景区一要继续增加,二要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数量、品质一起上。三要提高景区内对景区外的辐射带动作用,解决景区内外“两重天”的问题。
3.运动式开发,遍地开花搞旅游。这不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宗旨。全面动员发展全域旅游的积极性可贵,但是要讲科学、讲规律、讲实效。
在此,我们还是要强调,发展全域旅游一定要避免“八大误区”。一是竭泽而渔、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掠夺式开发行为。二是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三是是粗暴克隆,低劣伪造。四是短期行为、盲目涨价。五是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六是运动式、跟风式的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七是重推介、重形式,轻基础、轻内容。八是在全域旅游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
(二)如何认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旅游似乎不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人认为我国旅游产品太少,供不应求,所以旅游不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总的来说,旅游供给不足是存在的,但实际上,主要问题是有效供给不足,是旅游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匹配,或者说供需错配。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人们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很多上马的旅游项目仍然是靠人海战术、门票经济为生的观光型产品,靠综合消费、体验经济取胜的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足,如邮轮、游艇、中医保健、低空旅游以及综合性度假产品非常稀少。旅游有效供给不足进而影响到了旅游市场需求。这些问题足以表明,旅游业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重要位臵抓紧抓好。
2.简单地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同于上新项目。有些地方一提改革,还是片面追求等级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乡村旅游点的数量变化,把上项目、建景区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对于已建成的旅游项目的产出、供给、效率和可持续的问题则关注不够,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要素错配,而且成为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意搞活存量与做优增量并举,提升已有产品与开发新业态并重,防止盲目上马形成新的产能过剩。我们的改革思路必须从“数量导向”调整到“效率导向”上来,要通过以优化要素配臵撬动旅游供给侧的改革,使其更加切合人们旅游消费升级的需求。
3.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旅游企业市场行为,和旅游管理部门无关。认为旅游业市场化程度高,旅游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的内部竞争已经比较充分,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体是旅游企业。事实上,我国旅游业产品供给既存在旅游企业产品的供给问题,也存在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包括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等。旅游产业要实现从门票经济走向产业经济,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对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恰恰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政府部门要为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让产业主体强身健体。我们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激活、政策激励,促使企业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有效供给,促进提高生产效益,形成供给侧改革的不竭动力。
(三)如何认识旅游投资
当前,旅游投资势头强劲,备受青睐。与此同时,在旅游投资方面也出现了这样和那样的一些认识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保持清醒。
1.一味贪高求大。旅游业作为惠民产业,既有需要大资本进入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景点景区、高星级酒店等重资产项目,也需要适合小额资本进入的自驾俱乐部、家庭旅馆、农家乐、研学项目等轻资产项目,旅游投资既要引入“高大上”,也要拥抱“小创美”。“偏食”会让旅游业发展“营养不良”,危害很大。
2.一味求快。有的对旅游项目的前期论证不充分就急忙上马,有的甚至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甚至在生态核心区大兴土木。还有的对旅游项目建设只求速度和形象进展,对建成后的市场前景和投资效益缺乏科学有效的估计。这是需要纠正的。
3.借旅游之名行房地产之实。有些房地产企业借旅游开发之名低价圈占优质旅游资源,象征性地搞点旅游开发,十之八九搞房地产开发。可以说,这些项目既有可能成为当前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也有可能成为旅游业“去库存”的负担,某些滨海城市滞销的主题乐园海景房就是很好的例子。这种“圈地”式的开发把长线投资做成了快销变现的套利模式,严重挤压了 旅游发展的空间,必然不可持续。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及时纠正。
(四)如何认识厕所革命
“515战略”实施两年来,厕所革命不断深入,各地在厕所建设、技术革新、管理提升、如厕文明进步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厕所革命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
1.厕所革命仅是旅游部门的事。厕所革命虽然由旅游部门发起,但厕所革命的持续推进仅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需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承担起按其职责应该完成的建设和管理任务;需要鼓励广大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厕所建设与管理;需要倡导社会经营单位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免费向游客、市民开放厕所;需要新闻媒体积极引导,正面宣传,形成全社会关注推动厕所革命的氛围;也需要广大游客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自觉爱护厕所设备、保持卫生,养成文明如厕习惯,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厕所文化。总之,厕所革命不能是旅游部门一家“独奏曲”,应当是全社会的“合奏曲”。
2.厕所革命只要解决好景区厕所就行。当前,旅游发展正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过渡。厕所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环节,也要由景点模式走向全域模式。厕所革命不仅是“旅游厕所革命”,更是全社会的厕所革命。游客对厕所的使用绝非只限于旅游景区,而是覆盖旅游目的地全域,既可能是城市商业街,也可能是乡村山路。我国厕所建设和管理历史欠账多,整体水平还很低,要想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的如厕需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厕所革命普及景区内外,深入城乡。
3.简单地将厕所革命等同于建厕所。这是对厕所革命目标的片面理解。我们在一开始部署厕所革命时,就明确“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强调不仅要有数量指标,更要有质量和管理要求。有些建得还很不错的厕所,因为缺少管理人员,甚而没有管理人员,内部维护不善、卫生不达标,游客用起来依然是“臭味厕所”、“脏乱差厕所”。厕所革命的成效如何,数量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游客如厕满意度。工作中,我们将厕所问题纳入A级景区复核标准。去年,10家4A级景区被摘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厕所革命落后,管理不到位。
(五)如何认识旅游外交
“515战略”实施以来,旅游行业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主动作为、主动担当,服务并融入国家总体外交。但在旅游外交的实践中,也 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
1.旅游不存在外交。认为外交只是外交部门的事情,与旅游部门无关,缺少开展旅游外交工作的主动性,这是一种无所作为的心态和不敢担当的表现。目前,我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已形成年均2.6亿人次的规模,尤其是我国出境旅游人群规模庞大,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世界各国都期待与我国开展旅游合作,以增加本国就业、提振本国经济,这为我国积极主动开展旅游外交创造了有利条件。旅游已从外交的边缘走向了外交的前沿。2015年以来,中日友好交流大会、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中美旅游年等系列旅游外交活动成功举办,频次密、规模大、规格高,在世界旅游领域产生了积极影响。
2.旅游外交只是国家的事。认为地方参加不参加均可。从这两年旅游外交实践来看,只要主动作为,各地同样能够在旅游外交舞台上大展身手。比如,甘肃的丝路花雨、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吉林的雪韵春光、安徽的天仙配、河南“功夫诗九卷”等优秀旅游演艺节目都跟随系列旅游年走向国际,极大提高了当地旅游知名度。宁夏承办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内蒙古承办首届中俄蒙旅游部长会议等,都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实效,既服务了国家外交大局,也有效提升了这些地方的国际声誉、丰富了海外对我地方旅游业的认知。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希望大家既做好旅游外交“参与者”,同时也做好旅游外交“推动者”,共同在旅游外交舞台上展示中国之美。
3.旅游外交与市场拓展是两码事,不相干。把旅游外交办成纯粹的外交活动,与市场推广无关,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事实上,旅游外交活动的作用之一,就是以外交拓展旅游市场。旅游外交的开展,能够为市场工作提供高层次平台,从而进一步拓展市场和基础。去年5月,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期间,各国领导人、旅游部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云集北京,北京、贵州、山西、湖南举办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旅游市场推广活动,效果非常好。2016年是中美旅游年,我领导人亲自出席有关旅游外交活动,一些地方积极举办中美旅游宣传推广活动,有力推动了两国旅游市场发展,两国访问对方游客明显增加。
4.一哄而上办外交。去年我们访问捷克时,捷方就提出,中国的好几个省都急着要同捷克旅游部签署旅游协议,捷方不知道该怎么办。有的地方认为,只有与国际旅游组织合作,活动才上档次,甚而出现被山寨国际组织“忽悠”的丑闻。外交无小事,旅游外交是我国总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统筹协调。地方旅游部门开展外事活动,应严格 遵守外事规定。
(六)如何认识旅游扶贫
在推进旅游扶贫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1.旅游扶贫无法精准。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旅游扶贫能否做到精准,关键要看是否抓住了三个重要环节:一是要把村选好。并不是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村都适合搞旅游扶贫,开展旅游扶贫必须要具备相应的资源、交通和市场等条件。二是要把项目做实。目前,基层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创新出来了“两带两加”旅游扶贫项目,就是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来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这些都是好的旅游扶贫方式。三是要把利益分配机制搞精准。各地探索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河北涞水县政府一次性投入1000万元用于野三坡景区建设,每年由当年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1000万元,扶贫对象每人每年领取收益1000元。同时,大力发展旅游,增加财政收入,通过财政兜底对贫困户实行生活、医疗及住房保障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
2.将旅游扶贫等同于乡村旅游全部。旅游脱贫攻坚的战场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但是旅游扶贫并不是乡村旅游工作的全部,乡村旅游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从区域上讲,目前,全国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是当前旅游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而那些没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仍然是重要任务。从阶段上看,我们国家的乡村旅游整体上还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阶段不同对乡村旅游的要求也不同,贫困乡村和地区要紧抓旅游扶贫,积极培育和发展乡村旅游。已经脱贫的乡村和地区,仍要大力提升乡村旅游水平,要注重转型升级,从旅游扶贫转入旅游富民。从产业上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旅游扶贫的需要,也是旅游产业加快发展、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反过来,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早、发展得越好,可以促进贫困地区越早实现旅游扶贫目标,越早转入旅游富民进程,效果也越好。
3.旅游扶贫扩大化。有的地方并不具备发展旅游的基本条件,也要硬上旅游扶贫项目。这里,我们要强调,旅游扶贫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乡村都可以搞旅游扶贫。只有具备旅游资源和基本条件的乡村才能通过努力发展旅游实现脱贫。
(七)我国目前是否存在“旅游服务贸易逆差”? 旅行服务贸易不等同于旅游服务贸易,前者指广义旅行活动,后者仅指相对狭义的旅游活动。综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核算法则,旅行服务贸易支出包含停留时间超过1年、非旅客的刷卡花费,旅游服务贸易限定为跨境“停留时间不超过1年”的旅客花费。旅行服务贸易明显超出旅游服务支出范畴。目前被社会各界经常引用的我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旅行服务贸易支出中至少有以下项目不属于旅游贸易支出范畴:留学生个人及家属花销,国人海外大病治疗、产子等花销总额,中国籍海外务工人员和驻外使馆、办事处等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开销,国人海外巨额投资花费等。扣除以上各项,2015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收入约为1136.5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支出约为1045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实际为顺差,顺差的总额是91.5亿美元。经测算,2016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1200亿美元,出境旅游花费1098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顺差 102亿美元。
(八)如何认识旅游体制改革
有的认为,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不过就是旅游局换了个牌子,换汤不换药。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想再重复一句,我们今天推动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就像三十多年前的撤地设市改革。当时,广东率先撤地设市,其他一些地方的同志不太理解,觉得级别还是一样,无非是脱了草鞋换皮鞋。但十多年乃至于二十多年过去后,大家看到广东发展起来了,一去考察,这才醒悟过来:原来是广东各地的管理体制、治理机制发生了变革。从地区行署到市,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完全不同。从过去对农村管理转变为对城市管理,从农民到市民,释放的信息就是要迈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其他许多地方多少年以后才赶紧撤地设市,脱草鞋换皮鞋。今天,我们推进旅游综合体制改革,释放的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应当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及旅游已成为综合性产业的新形势、大力推动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的积极信号。
(九)如何认识旅游贡献
在2015年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我们对所谓的“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的认识进行过分析,在这里,我还想再举几个例子。2016年,张家界市旅游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旅游税收占全市财政税收的51.3%。浙江旅游小镇富民富财政,湖州“裸心谷”共121个床位,每个床位一年为财政贡献的税收就超过了10万元。除了旅游消费领域对财税直接贡献外,旅游投资领域对财税贡献也在不断提升。据估算,旅游直接投资和带动投资对财政综合贡献超过11%。同时,旅游投资将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对财 政的综合贡献率。旅游业既是综合性产业,也是一个平台性产业,旅游业本身不仅涵盖了多种行业,更是能够成为集聚各种要素、各种消费、各种业态的平台性产业。旅游业对财政贡献,除了旅游消费领域和投资环节的直接贡献,更多体现在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服务业的发展,产生了大规模的相关税收,带动其他消费及企业、个人所得税数目也更大。当然,有些地方旅游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需要持续加大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及资本投入,暂时还没有看到财税方面的显著产出,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大力发展好旅游业,在财政方面的效应会凸显出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算算账,以更宏观、更长远的视野来看待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事实表明,旅游业不仅富民,也富财政。进而言之,旅游富民了,可以减轻财政负担,从另一角度看,不是富财政了吗?2011-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898.4亿元,2016年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660.95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每年也都要拿出大笔资金补贴贫困群众。如果通过旅游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不是也减轻财政负担,进而富财政吗? 我们还要看到,旅游不仅具有经济贡献,还具有外交贡献、文化贡献、社会贡献、传播文明的贡献、促进开放的贡献、促进民族融合团结的贡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贡献,等等。
三、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
当前,关于我国旅游发展战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旅游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问题多、矛盾大,离实现世界旅游强国这一目标遥遥无期。另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还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应该就算是世界旅游强国了,或者说,用不了几年就可以建成世界旅游强国了。还有人疑惑,为什么现在我们对旅游强国提的不多,是不是就不要建设旅游强国了?是不是过于保守了?是不是没有雄心壮志了?应当说,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一种过于悲观,有点妄自菲薄。另一种过于乐观,有点妄自尊大。其实,尽管中国旅游起步晚、底子薄,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旅游业总体上说,初步具备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一定基础。因此,我们不要过于悲观。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过于乐观。我国旅游业发展方式还较为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存在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不相适应,旅游公共服务与井喷式需求不相适应,旅游市场秩序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目标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我们 现在连基本的厕所问题都没能有效解决好,基本的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家底都没搞清楚,能说得上“强”吗?!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当然是我们的宏伟目标,需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我们既需要志当存高远的豪情,又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务实精神。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大”主要还是规模大。我们综合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等文献,从旅游产业、公共服务、市场治理、文明水平、国际合作、国际影响力、人力支撑、环境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梳理中国旅游业整体实力以及和世界旅游强国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的差距。目前中国旅游业在世界上可以综合排到第17位,比2013年上升了28位。虽然整体名次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更多地是依靠规模,很多质量和效益指标排名仍然靠后,还谈不上进入世界前列。与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人均GDP刚刚超过8000美元,仅相当于美国的14%,城镇化率达到56%,中等收入人群2.6亿人,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仅为19%,人均出游3.4次,万人拥有铁路里程仅0.88公里,民用机场个数达到206个,平均667万人才拥有1个民用机场,通用机场数量达到400个,平均344万人才拥有1个通用机场,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观光产品多,休闲度假产品少;大众化、同质化旅游产品多,个性化、品牌化旅游产品少;满足吃住行的浅层开发多,针对游购娱的深度开发少。高端游客和消费外流问题突出。服务质量不高,不合理低价游、恶性竞争、强迫购物、欺客宰客、不文明旅游等现象时有发生。世界级旅游品牌和目的地少。缺乏世界一流的跨国旅游集团,全国两万多家旅行社的营业收入,还不到美国运通一家的40%,日本交通公社的50%。2015年,全球最大旅游网站之一猫途鹰(Trip Advisor)公布的全球最佳目的地榜单中,中国大陆没有一地进入25强。全球十大酒店品牌,美国占8家,法国、英国各占一家,中国一家没有。我们的管理体制也明显落后于旅游业发展实际。从大众旅游时代来看,我们才刚刚进入。而西班牙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迎来大众旅游时代,休闲和放松的旅游需求逐步成为主体需求。德国(西德)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法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迎来大众化旅游,可见我们的差距之大。当然,发展都有个过程,我们要看到美国等也经历了粗放型发展阶段,美国旅游发展初期尼亚加拉瀑布景区就曾遭到很大的资源破坏。综合比较西班牙、法国、德国、美国等旅游强国的发展历程,我们判断我国现仍处于对资源依赖较高的粗放型旅游大国阶段,从现在到迈入世界旅游强国行列,需要实施“三步走战略”。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粗 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2015-2020年)。第二步,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2021-2030年)。第三步,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的世界旅游强国(2031-2040年)。具体从每一步的判断依据、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基本路径来看: 第一步: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2015-2020)。1.判断依据: 预计到2020年建成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这一判断也是基于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测算,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相当于同期西班牙的五分之
二、法国的十分之
三、德国的十分之
三、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人均出游将达到4.5次,相当于同期德国二分之
一、美国三分之二。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相当于同期美国城镇化率水平的四分之三。中等收入人数将达到6-8亿人,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将达到44%,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七。中国每万人拥有铁路里程将达1.08公里,民用机场个数将达到244个,每566万人拥有1个民用机场,通用机场数量将达500个,每276万人拥有1个通用机场,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消费需求结构将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居民旅游消费个性化、特色化、休闲化、品质化、多样化更加明显,带动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科普研学等产品供给不断优化,推动特色优质旅游服务和旅游综合环境不断提升。这一阶段,旅游集约型增长特点较为明显。旅游经济增长从单一的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综合提升转变,增长动力从依靠资源要素扩张、人财物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和旅游服务人员素质转变,旅游企业从依靠扩大资金投入向提高自主创新、增强品牌国际竞争力转变。这一步,相当于世界主要旅游发达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本世纪初经历的发展时段。如法国1985年通过“山区法”、1986年通过“海滨法”,寻求旅游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城市旅游、商务旅游、露营旅游、海水疗养旅游、冬季运动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已经趋于成熟。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途易等大型旅游集团创新能力和国际品牌竞争力更为凸显。西班牙从1992年开始启动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旅游品牌计划和旅游发展计划。2.具体目标:
——旅游经济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出游人数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旅游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 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2%,对餐饮、住宿、民航、铁路客运业的综合贡献率达到85%以上,年均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
——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厕所革命”取得显著成效,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带薪休假制度加快落实,市场秩序显著好转,文明旅游蔚然成风,旅游环境更加优美。
——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入境旅游持续增长,出境旅游健康发展,与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3.主要任务:全面落实旅游业创新驱动、协调推进、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等方面任务。一是突出理念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主体创新,推动精品景区建设、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红色旅游发展水平、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大力发展海洋及滨水旅游、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加快培育低空旅游。二是优化旅游业空间布局,做强5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培育20个跨区域特色旅游功能区、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培育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8大类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咨询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各产业要素更新换代。四是从消费端倡导绿色旅游消费,从供给端强调绿色开发与节能减排。五是构建旅游开放新格局,实施积极的旅游外交战略,大力提振入境旅游,深化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旅游合作,有序发展出境旅游,提高旅游业开放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推进旅游业创业就业,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推进文明旅游,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创造文明、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旅游环境。
4.基本路径: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主线,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市场优化配臵资源,增强产业动力,推进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中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
第二步: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2021-2030年)。
1.判断依据: 预计到2030年建成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测算,2030年 中国经济总量可能超过美国,人均GDP将达到2万美元,相当于同期西班牙的三分之
二、法国的二分之
一、德国的二分之
一、美国的二分之一。中国人均出游将达到7次,相当于同期德国四分之
三、美国八分之七。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以上,相当同期美国城镇化率水平的五分之四。中等收入人数将达到9.5亿人,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将达到70%,相当于同期美国的五分之四。中国每万人平均铁路里程将达到1.15公里,民用机场个数将超过300个,每461万人拥有1个民用机场,通用机场数量将达2000个,每69万人拥有 1个通用机场。这一过程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潜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并对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等做出巨大贡献。有经济学家提出,2030年我国将建成共同富裕社会。旅游成为普通百姓生活的刚性需求。健康生活、文明旅游成为内化追求,旅游环境友好型特征明显,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以质量效益为代表的较高集约型增长,主要依靠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资源融合、规模效益、学习效应等因素形成的动力所推动,旅游产品品种较为丰富、服务质量较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强。这一阶段与当前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水平较为接近。2.主要目标:
——旅游产业进入全球产业中高端。不断创新旅游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展旅游新需求和新市场,具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旅游品质加速提升。旅游业为广大老百姓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更高水平的收入、更高品质的异地生活。
——旅游创新氛围浓厚。旅游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实现旅游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旅游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旅游服务贸易顺差优势突出,入境旅游世界排名持续上升、出境旅游保持优势,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主要任务:一是加快推动旅游创新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做精。三是加快推动“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四是积极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健全旅游市场秩序治理机制,提高旅游业整体效益,提升广大人民群众满意水平。五是全面推动现代科技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提升旅游业的现代化水平。六是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法治和政策体系。4.基本路径:推动科技、人才、资本、服务创新,推进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和低水平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坚持绿色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旅游新格局。
第三步: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的世界旅游强国(2031-2040年)。1.判断依据: 预计到2040年建成世界旅游强国。据一些国际研究机构测算,2040年中国人均GDP可望达到2.5万美元,是现在水平的三倍以上,相当于同期西班牙的十分之七,法国的五分之
三、德国的五分之
三、美国的五分之三;中国年人均出游率将达9次以上,相当于或可能超过同期美国、德国水平;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80%,接近同期美国水平。中等收入人数将达到11亿人,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将达到85%,接近同期美国水平。中国每万人拥有铁路里程将达1.32公里。届时,中国在旅游产业、公共服务、市场治理、文明水平、国际合作、国际影响力、人力支撑、环境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指标有望达到或接近世界同期旅游强国水平,有些指标甚而领先世界水平。旅游业发展核心依靠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积累、资源融合、规模效益、学习效应等因素驱动的高度集约型特征明显。2.主要目标:
——科技和人才成为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创新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最核心因素。
——旅游劳动生产率、社会生产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旅游经济发展质量高,资源利用非常高效。
——具有非常强的国际竞争力。拥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品牌、国家和地区旅游形象,在世界旅游发展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
——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旅游科研机构、旅游高等院校和创新型旅游企业,成为全球高端旅游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聚集地。
——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旅游业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更加优化,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主要任务:一是加强旅游发展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业对经济、就业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二是全面优化旅游业发展的制度,全面营造有利于旅游创新创业的环境。三是加快旅游软实力建设,积极建设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智库、旅游高等院校,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体系。四是加强旅 游安全、健康与卫生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保障能力。五是全面提升国家旅游形象和在世界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增强在全球旅游发展中的全球话语权和各类规则的决策权。六是全面优化生态环境,提升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4.基本路径:依靠完善的现代旅游创新体系和更加科学的治理机制,通过旅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旅游质量、水平、效益、综合竞争力、旅游文明程度的提升。2040年我国迈入世界旅游强国行列之后,再经过十年奋斗,2050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之时,我国旅游业发展总量、发展质量、综合效益、比较优势、文明程度、国际影响将继续发展提升,主要指标位于世界前列,旅游业将在实现百年宏伟目标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我国作为世界旅游强国的地位将更加巩固,并得到新的提升。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将思绪拉回33年,拉回到今天,立足今天,干好今天,宏伟目标始于今天。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强国必先强民。没有文明水平持续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增强的国民,就不可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强国必先强企。没有一大批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世界级旅游企业,大量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就不可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强国必先强基。没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持续提升、软硬实力不断增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就不可能建成世界旅游强国。就我国来说,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三五”期间,我们的目标与任务是扎扎实实走好第一步,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
四、2017年全国旅游重点工作
——努力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转变
做好全域旅游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旅游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形势看,综合各方面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形势仍将处于缓慢复苏进程中。全球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思潮上扬,美国政府换届,不少国家社会阶层分化严重、民粹主义大行其道,英国脱欧,难民危机等可能导致突发事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变数加大,如去年12月15日美联储加息,其外溢效率还将持续。这类事件都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对全球旅游特别是对我国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应对之策。从国内形势看,2016年我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7%,增速依然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居于前列,就业形势总体较好,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发展新动能加速成长,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如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矛盾突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金融风险有所积聚,部分地区困难增多等。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2017年中央将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新良机、注入了新动能,旅游业加速转型升级既有宏观支撑、政策引领,也有行业优势、内生动力。我国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居民旅游需求旺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大众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旅游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并呈现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竞争国际化五大趋势: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仍处于矛盾凸显期,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与综合产业和综合执法的要求不相适应,旅游产品质量提升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仍然较重,政策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明显滞后,补短板任务艰巨;游客的文明素质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问题比较突出。总之,我们去年提出的15个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存在(1)现行旅游管理体制与“两个综合”(综合产业和综合执法)不相适应;(2)旅行社、饭店、景区及导游管理体系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3)一些地方旅游市场秩序混乱与人民群众“更加满意”及扩大入境旅游的目标不相适应;(4)游客素质与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及国际旅游环境要求不相适应;(5)旅游产品和以厕所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供给与旅游爆发式、井喷式市场需求不相适应;(6)游客对中国产品质量的信心、国内外税差及流通成本差别与强劲的购物需求不相适应;(7)我国旅游装备制造水平与激烈的国际竞争不相适应;(8)休假制度安排和人民群众休闲度假旅游需求不相适应;(9)旅游小统计与旅游大产业及国际通行规则不相适应;(10)旅游管理部门队伍建设、全行业队伍建设、从业人员素质与旅游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11)企业对门票经济的过于依赖与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适应;(12)旅游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规则不相适应;(13)旅游投资、经营环境与投资者、经营者的要求不相适应;(14)党委、政府及部门对 旅游业的实际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与人民群众对旅游的需求、期盼不相适应;(15)旅游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与旅游高速发展的实践不相适应。),旅游业改革发展任务依然艰巨,需要我们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不断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我们推进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转变的关键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十三五”旅游目标任务,2017年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部署,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和国务院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全域旅游,加快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提升融合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旅游对消费、投资、扶贫、富民的促进作用,努力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出更大贡献!
2017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5万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国内旅游人数超过48亿人次,增长11%以上;入出境旅游人数超过2.65亿人次;完成投资超过1.5万亿元,增长20%。新增旅游就业人数100万人以上。带动扶贫200万人以上。三年厕所革命计划如期完成,“旅游+”综合效应进一步彰显,旅游交通更为便捷,旅游公共服务更加健全,旅游投诉持续下降,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在全球旅游规则制定和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以上是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各地应当因地制宜,制定适合本地区实际的目标。2017年,我们要围绕“努力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转变”这一中心任务,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实施15项重点行动。
(一)着力推进落实《“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切实发挥《规划》纲领性作用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由国务院印发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是责任主体,各级旅游部门要主动作为,把推动规划实施放在突出位臵。各类规划、计划、政策的制定实施要服从和服务于规划实施。
1.抓好《规划》的宣贯。各级旅游部门负责同志要带头认真学习,通过专家讲解、组织专题轮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把全行业的思想行动统一到规划确定的蓝图上。2.编制《规划》具体实施方案。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或者专项规划,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区要将这项工作作为近期重点,抓紧抓好。
3.推动《规划》重点任务落实。《规划》中涉及到本地区的重点任务和项目,各地旅游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大力推进。涉及到不同地区,要加强地区间协调和合作,形成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规划》中明确由旅游部门牵头落实的,各地旅游部门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具体的落实方案。
4.加强《规划》实施评估监督。各地旅游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帮助基层研究解决贯彻落实《规划》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困难地区、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要加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国家旅游局将适时组织对各地贯彻落实《规划》的情况进行督查督导。
(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深化旅游综合体制改革
推进全域旅游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切实推进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
5.继续推动旅游综合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要围绕全域统筹规划、全域整合资源,全要素综合配臵,全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目标,继续推动“1+3”乃至“1+3+X”旅游管理体制创新,实现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开展旅游警察国际交流合作。创新规划理念,将旅游作为“多规合一”的重要引领之一,将全域旅游发展贯彻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不断优化城乡旅游综合环境。
6.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的方向、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分类制定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组织开展全域旅游现场观摩和专题培训,指导好500家单位的创建工作。适时组织验收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兑现八项支持措施:(1)优先纳入中央和地方预算内投资支持对象;(2)优先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3)优先纳入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名录;(4)优先安排旅游外交、宣传推广重点活动,纳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重点支持范围;(5)优先纳入国家旅游改革创新试点示范领域;(6)优先支持A级景区等国家重点旅游品牌创建;(7)优先安排旅游人才培训;(8)优先列入国家旅游局重点联系区域。7.建立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加强全域旅游经验交流。建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观测体系和全国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继续召开全域旅游工作现场推进会。开展“书记、省长(市长、县长)谈全域旅游”系列高端访谈和宣传报道活动。加快建立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联盟,交流分享创建经验,共同塑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
(三)推进“旅游+”,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继续以“旅游+”为手段,培育旅游新业态,助推振兴实体经济。8.重点做好旅游与一系列领域和行业的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旅游+城镇化。建设一批旅游风情小镇和特色景观名镇。二是推进旅游+工业。制定发布《全国工业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工业旅游标准。大力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特色旅游商品制造业,创建一批旅游装备制造业基地。继续办好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三是推进旅游+交通。与交通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实《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召开首届中国(国际)自驾车房车旅游博览会。与交通部共同制定国家旅游风景道标准,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四是推进旅游+体育。深入实施《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与体育总局共同召开全国体育旅游工作大会,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和重点项目。五是推进旅游+航空。与发改委、民航局联合发布第二批通用航空旅游试点项目。六是推进旅游+康养。制定出台《关于促进老年旅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卫计委联合推动健康医疗旅游发展。七是推进旅游+教育。加强研学旅游基地建设,推出一批精品示范项目。八是推进旅游+环保。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生态旅游,与环保部共同推出一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九是推进旅游+科技。推出“十大科普旅游基地”,建设一批科技旅游示范项目。编制《全国地学旅游发展纲要》,培育一批“地学旅游示范区”“地学旅游研学基地”。十是推进旅游+林业,与林业部门一起促进林业旅游。同时,还要推进旅游+牧业、旅游+渔业、旅游+水利,促进牧业旅游、渔业旅游、水利旅游,等等。
(四)深化厕所革命,促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我们要实施厕所革命攻坚计划,巩固并扩大厕所革命成果,启动新一轮厕所革命行动。
9.加大厕所革命工作推进力度。一是要保质保量地完成5.7万座三年厕所建设任务,确保厕所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继续在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召开全国旅游厕所工作现场会,这些相沿成习。二是继续举办中国厕所革命推 进日活动、世界厕所日暨中国厕所革命宣传日活动。三是开展《厕所等级划分与评定》和“第三卫生间”建设等专项行动。四是推出《厕所革命新三年工作计划》,再建设5万座厕所。
10.实施“补短板”计划,加快推进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组织实施《“十三五”全国旅游公共服务规划》,召开全国旅游公共服务工作会。二是发布《城市游客中心服务规范》,整合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三是制订标准,加快推进重点旅游城市旅游观光巴士、自行车休闲绿道建设,提供城市便利游览服务。四是丰富中国旅游日的惠民措施,在中国旅游日推出景区门票减免赠送活动,推进旅游志愿者服务和旅游公益宣传教育。
11.加快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安全工作水平。一是召开全国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游客聚集场所、高风险旅游项目的联合监管,严防游客群死群伤事故。二是联合公安、交通运输、安监等部门开展“旅游包车”专项治理行动。三是利用“安全生产月”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旅游安全宣传,强化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四是与保监会联合修订《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开展“旅游保险宣传周”活动。
(五)拓展乡村旅游,充分释放旅游扶贫、旅游富民效能
我们要充分发挥旅游扶贫作为有尊严的扶贫和返贫率低的扶贫等综合优势。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2.大力推进旅游扶贫。一是持续抓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落实。二是会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立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库,细化建档立卡贫困村资源普查工作,完善旅游扶贫对象档案。三是加大对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指导,继续开展村官培训。四是继续开展旅游行业“万企万村”结对帮扶活动和旅游规划公益扶贫。五是召开第三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818大会”),推广“两加两带”旅游扶贫模式。六是大力支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召开全国旅游援藏工作会议,继续做好旅游援疆工作。
13.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一是抓好即将出台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贯彻实施工作。二是会同农业部抓好国家现代农业庄园创建工作,开展中国度假乡村、中国风情小镇创建工作。三是推进后备箱行动计划,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优质农产品采购名录。四是引导乡村旅游投资向多类型、多业态乡村度假产品拓展,2017年实现乡村旅游投资突破5000亿元,乡村旅游消费达到1万亿以上。
(六)拓展旅游投资和消费,培育壮大旅游发展新动能
我们要立足发挥市场在配臵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优化旅游投资结构,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推进重点领域投资持续健康增长。
14.加强旅游投资引导。一是与发改委共同抓好《“十三五”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的实施,共同推进“旅游休闲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对厕所革命、中西部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及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性资金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力度,与财政部建立旅游发展基金项目库。开展基金项目专项检查,修订旅游发展基金管理办法。二是召开2017中国旅游产业投融资促进大会(“515大会”),发挥中国旅游产业基金的平台和导向作用,支持企业牵头建立旅游产业基金发展联盟。三是会同国家开发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做好已公布优选旅游项目的落地支持工作,推出第三批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引导对旅游重大项目和新业态项目的投资。建立更加紧密的银旅合作机制,制定《关于金融支持民间资本投资旅游的指导意见》。四是召开全国中小旅游企业座谈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实施中小旅游企业成长工程,推出一批中小旅游企业重点支持名单。
15.加强休闲度假等消费热点引导。一是召开全国度假旅游发展大会,推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布《国民旅游休闲发展年度报告》。二是会同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制定《全国邮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关于促进游艇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大运河风景道等25条国家旅游风景道规划建设,促进自驾车房车旅游发展。三是启动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山岳、湖泊等特色旅游目的地。规划建设好香格里拉、太行山等20个特色旅游功能区。四是制定《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区》、《诚信旅游示范城市》、《旅游休闲示范乡村》和《旅游休闲示范区》等标准。召开国家旅游示范工作会议,向社会推出首批国家旅游示范城市和基地。
16.不断提升景区发展质量。一是召开全国景区发展大会,抓好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新标准的贯彻,提升景区服务。二是研究制定《景区条例》,建立实施景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景区经营负面清单制度、景区监管协调会商与联动制度、景区信用公示及“黑名单”制度、景区文明旅游引导制度等。三是建立完善进出有序的景区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开展对不合格景区的“摘牌”、警告等整治工作。四是建设“全国景区监测系统”平台,对景区进行实时监 测,强化日常管理。
(七)着力推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和不文明行为,不断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和推进文明旅游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17.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监管体系。国家层面,推动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综合监管工作小组的职能进一步强化。省级层面,推动各地党委、政府统筹旅游市场综合监管工作,加强对县市旅游市场监管工作的督查、考核与问责。市县层面,继续推动有条件地区设立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及旅游巡回法庭。在社会监督上,发挥游客对旅游服务的监督作用,利用大数据研判行业发展,建立“中国旅游住宿业景气指数”。在行业自律上,发挥龙头企业对市场的维护和引领作用,发挥协会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
18.继续开展“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强化旅游质监执法力度,严刑峻法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旅游企业。综合“价格、税务、审计、电子监控、等级评定、理赔”等各种手段,设立旅游市场秩序“重点监管区”“重点监管企业”,加强旅游购物长效管理,推动各地试点建立旅游购物退货监理中心。持续深化中泰旅游市场监管合作机制,建立中日等旅游市场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共同整治市场的力度。密集开展抵制“不合理低价游”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不合理低价游”游客事迹征集活动,以案说防、以案施教。
19.继续抓好文明旅游正面宣传和不文明旅游及旅游失信惩戒。一是开展“文明如厕微信创意大赛”“文明旅游创意H5全国征集”等活动,确立中国文明旅游形象标识体系,把“为中国加分”塑造成文明旅游的闪亮品牌,把“中国旅游志愿者”打造成践行文明旅游的重要力量。二是继续加大不文明行为记录惩戒力度,建设全国旅游市场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开展不诚信经营“黑名单”升级行动,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建立诚信旅游企业“红榜”,建立旅游消费警示制度。
(八)深化导游体制、旅行社体制等专项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20.深化导游体制改革。2017年底全面完成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全国性改革,切实推动导游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推进领队体制改革,完善相应管理办法。举办全国导游大赛,提升导游综合素质。
21.启动旅行社体制改革试点。出台旅行社体制改革试点意见,适时召开全国旅行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推动旅行社从“低价竞争型”向“品质竞争型”转变,从粗放式初级管理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转变。
22.抓好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等建设。制定《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管理办法》,创建第二批20个改革创新先行区,加快推进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工作,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梳理11个自贸区的涉旅政策,为其他地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3.加强法制保障。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和《关于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意见》,加快与《旅游法》配套的制度建设。推动各地旅游部门对旅游条例的修订,抓紧推动制定《旅游法》授权地方的法律文本。
(九)拓展旅游外交与旅游推广,塑造“美丽中国”旅游形象 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交流合作优势,推动入境旅游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24.办好旅游外交重点活动。一是筹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要主场外交活动的配套旅游活动。二是认真办好2017年中国-丹麦旅游年、中国-澳大利亚旅游年、中国-哈萨克斯坦旅游年、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各项活动。三是承办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第22届全体大会(成都)、首届中国-东盟旅游部长会议等活动。
25.深化双多边旅游合作。一是办好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中俄蒙三国旅游部长会议等20多项重要双多边旅游活动。二是继续推进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ADS)相关工作,不断提升中国公民团体旅游便利化水平。三是从国家层面积极探索组建以我为主导的国际旅游组织,增强我国际旅游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四是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等继续加强合作。
26.加大入境旅游推广力度。一是完善旅游推广机制,进一步发挥旅游市场推广联盟作用,优选部分联盟项目先行先试,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组织好“万里茶道”欧洲旅游推广、“美丽中国—世界遗产”美洲旅游推广、“美丽中国—冰雪之旅”东南亚联合推广、“美丽中国—高铁之旅”京津沪高铁联盟印度推广四个重点联合推广活动。二是继续开展全球“熊猫走世界〃美丽中国”营销活动,扩展至美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客源国。三是继续实施市场倍增计划,集中推广“中国十大国际旅游品牌”和“中国十大旅游精品线路”,升级改版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加大我国政策、旅游服务、签证便
利化措施等对外宣传力度。
(十)深化内地与港澳、大陆与台湾旅游合作
27.积极落实对港澳台政策。一是继续支持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建设、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扩大CEPA领域对港澳资旅行社经营业务开放试点等。二是发挥“促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联合工作委员会”作用,继续支持澳门举办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三是推动粤澳游艇“点对点”自由行政策扩大实施范围。四是持续推进144小时便利签证政策在广东全省实施。
28.创新旅游合作机制。一是举办内地与港澳全域旅游交流会议,举办内地与港澳旅游交流合作大会。推动建立“深化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重点推进粤港澳邮轮游艇旅游合作发展。二是举办海峡两岸乡村旅游交流大会,评选首批两岸乡村旅游合作示范区。三是支持办好第7届苏台灯会、第13届海峡旅游博览会。
29.推进市场推广改革创新。一是实施港澳台年轻上班族旅游市场开发行动,赴港澳举办“品味丝路〃城市印象”专题推介会,开发丝路沿线“城市游”新产品。二是实施港澳台青少年赴内地(大陆)游学3.0工程,组织1.7万名港澳台青少年赴内地(大陆)游学。举行内地游学联盟年度工作大会暨游学推广活动。认定一批游学基地。三是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市场促进行动。举办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地区专项旅游推广等活动。四是实施展会提质增效计划。办好内地旅游〃(港澳)嘉年华、香港国际旅游展、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等组展参展活动,强化“展销合一”。五是实施宣传推广“三进计划”,在港澳地区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社团,台湾地区开展进校园、进寺庙、进民宿宣传推广活动。实施广告提升计划,加大与地方联合投放力度。
(十一)拓展红色旅游,提升红色旅游效益和品质
30.加快推动红色旅游目的地升级。一是推动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红色旅游三期规划纲要。二是制定“全国红色旅游基地”标准,提升服务质量。三是推进落实“重走长征路”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专项规划,继续完善红军长征主题精品线路建设。四是在1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率先试点推行实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服务规范》,引导设立独立网站和网上纪念馆。五是结合重要节点广泛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组织拍摄红色旅游宣传作品、举办“红色记忆”红色旅游知识网络大赛、红色旅游进校园等活动。
31.推进红色旅游扶贫。一是协调做好红色旅游地区基础设施和道路交通建设。二是开展智力扶贫,宣传推广红色旅游扶贫经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能。三是整合当地资源,搭建平台,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参与红色旅游发展。四是结合集中连片地区扶贫开发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在革命老区建立红色旅游书屋。
32.深化红色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积极开展第三届中俄红色旅游国际交流活动,对俄推广红色旅游景点及精品路线。二是选择有条件和有影响力的地区,再推出若干全国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三是在中共六大常设展览馆建立中俄红色旅游基地,适时组织首发团,发布红色旅游国际线路。
(十二)着力加强旅游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33.改革旅游统计制度。一是建立健全全国统一规范的旅游数据采集平台,建立旅游统计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二是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区/县四级旅游统计和旅游数据中心工作体系。支持海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加快建设省级旅游数据中心。三是拓宽旅游数据来源,建立完善国家与地方、部委之间、地方委办局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旅游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四是加强旅游统计国际合作,主动发声,积极参与国际旅游统计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五是将数据分析报告和研究成果有效应用到旅游产业实践,服务政府决策和社会投资,引导游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消费流量,改善旅游消费质量。六是加大旅游统计的理论研究与方法创新,为构建全国统一、数据指标内涵和外延一致的旅游数据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七是进一步支持各地旅游统计改革和旅游数据中心建设。
34.加强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一是启动旅游大数据工程,支持互联网企业参与国家旅游基础数据库升级改造和新数据库建设工作。二是建设旅游景区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系统,协调接入交通、气象等部门数据,开展产业运行数据分析并发布相关报告。三是完成4A级景区数据接入国家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全覆盖。
35.持续推动旅游信息化工作。一是结合《中国旅游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召开全国旅游信息化工作会议。二是启动“全国全域全息旅游电子信息系统”与“全球全域全息旅游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提升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三是推出一批旅游信息化示范地区、旅游信息化示范企业、旅游电子商务示范平台、旅游营销示范平台等,示范推动行业信息化和标准建设。
(十三)拓展理论研究,努力提升旅游人才队伍素质
36.加强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基础性、战略性研究成果。一是出版《当代旅游学》,编撰《中外旅游大百科全书》,继续编辑出版《世界著名游记丛书》。二是支持中国旅游智库、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等建设,推动成立中国旅游学会,有计划地构建旅游智库群。三是推动成立中国旅游网络大学。四是推进中国特色旅游发展理论体系建设,为实施“三步走”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培养国家级旅游专家队伍、人才队伍。
37.实施人才促进计划。一是推动旅游职业教育发展,会同教育部做好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遴选工作。通过全国旅游管理硕士(MT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骨干师资培训,开展旅游职业教育课题研究,推进旅游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校企合作示范点建设。二是继续实施“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和旅游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面向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开展示范性旅游人才项目,完成2017年3000名英才的遴选培养。三是加大导游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导游“云课堂”平台,扩大培训覆盖面和影响力。启动实施千名金牌导游培养计划,结合旅游系统劳模先进宣传,发挥优秀导游的引领示范作用。四是继续做好导游援藏工作,组织举办西藏及四省藏区、新疆等旅游管理培训班,支持西藏开展导游全员及乡村旅游等培训。五是继续面向东盟国家实施旅游人才培训项目。配合落实国家双(多)边旅游合作协议,推动旅游人才培养合作。
(十四)着力加强新闻宣传,做好舆论引导
38.完善宣传工作机制。一是从“明确重点、畅通渠道、整合力量、主动策划、借力外脑”五方面入手,完善“新闻采集、信息发布、舆情反馈、专家咨询”四大系统,夯实旅游报、官网、官微三大平台,统筹大众传播和行业传播两大渠道,建立一套规范的内部新闻管理规章。二是加强与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旅游报等传播主渠道合作。三是充分发挥中国旅游新闻网络平台、中国旅游新媒体宣传推广平台、中国旅游视频资讯传播平台的上下沟通作用,营造“百花齐放、特色鲜明”的旅游新闻宣传宏观氛围。
39.抓好重大旅游主题导向性宣传。一是培育“主流媒体走基层”新品牌。围绕全域旅游、旅游扶贫、厕所革命、旅游外交、旅游改革等主题,联合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策划开展中央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全国性采访报道活动。二是支持央视拍摄纪录片《旅游中华》,支持凤凰卫视拍摄纪录片《旅游天下》。
三是推出旅游主题活动新亮点。围绕重点领域,发掘新闻亮点,精心策划选题,推出“全国首届旅游摄影大赛”等主题宣传活动,继续组织好优秀旅游新闻作品评选、年度十大新闻评选等品牌活动。
40.提升旅游新闻宣传品质与高度。一是组建旅游新闻宣传与舆情研究高端智库,邀请旅游业界、新闻界、经济界知名学者、记者、企业家加入,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品质与高度。二是用好“旅游媒体沙龙”新纽带。举办旅游媒体沙龙,重点联系一批骨干旅游记者和旅游行业专家,不断提高宣传水平。
(十五)着力加强党的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41.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全行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加强统筹协调,把党对旅游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
42.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坚定不移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反对“四风”,把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到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奋力推动全行业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为确保旅游业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志们,实施“三步走”战略,发展全域旅游是我们旅游领域的新长征,使命光荣,任重道远。我们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发扬长征精神,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担当,锐意进取,全力完成“515战略”任务,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第二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务实推进全域旅游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务实推进全域旅游
2016年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和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于9月10日在宁夏中卫举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务实推进全域旅游工作。讲话全文如下:
同志们:
2016年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和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两大盛会这几天相继在美丽的宁夏召开。昨天我们成功地在银川举行了中美旅游高层对话,这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讨论的内容、涉及的范围都有了新的拓展。中美旅游同行的交流更加顺畅,既有业务上的交流也有情感上的增进。当时酝酿到宁夏举办时,我还没有多大底,因为去年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举办时,美国旅游界给予了很高的重视,精心准备,从讨论议题设置到现场的考察、观摩都作了大量的准备,给了我们很大惊喜,我想在中国举办能不能超过美国,还有疑问。这次在宁夏我最初也不知道能打多少分,直到昨天下午特别是晚上的几场活动后,让我们如释重负,且有惊喜。全体与会代表与两万多名银川市民一起欣赏旅游节目,场面十分宏大,自然流畅,特别是空中表演、水上项目,让美国同行看到了中国旅游的影响力,看到了中国旅游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非常令人震撼。我国旅游战略就是要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每一位公民都是旅游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旅游的推广者,这在昨天 1 的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所推进的厕所革命、“旅游+”、全域旅游等话题都得到了美方同行的积极回应。
宁夏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这两大盛会作为对宁夏旅游发展的一次检阅,刚才宁夏的书记在讲话中展示了宁夏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深刻理解和宏伟规划,以及相当扎实的政策举措。今天上午,大家在中卫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对中卫旅游“1+3+X”的综合管理体制有了深刻感受。看来我们把两个会都放到宁夏召开,起到了现场会的作用。
距我们上次在浙江桐庐召开第一次全域旅游推进会只有短短四个月时间。同一个主题的推进会,为什么要在这么短时间内连续举行?一方面反映我们的工作推进力度。另一方面说明全域旅游正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各地的工作亮点纷呈,全国形势喜人,我们要顺势而为。
那么,全域旅游究竟是什么,具体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来做?我想还是要回到《全域旅游大有可为》,这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先后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深入到城市、景区以及山村、渔村、乡村进行调研。全域旅游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系统总结中国旅游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分析未来35年乃至更长时间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大家都知道,以小平同志黄山讲话为标志,1979年中国旅游开始起步。虽然我们与欧美国家相比晚了100-150年,但是我们发展很快,短短30多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旅游从部分人的奢侈品转变为大众旅游消费。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出行国家,去年国内游超 2 过40亿人次;形成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去年达到1.2亿人次,今年这个速度还在提升。回顾我国30多年的旅游发展历程,主要是以景点景区建设和宾馆饭店建设为主,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景点旅游模式,这种模式发挥的历史性作用功不可没。但是,面临大众旅游时代,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这是事实。许多地方的旅游结构表明:景点景区旅游人数逐年下降,非景点景区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像江浙沪这样的发达地区,非景点景区旅游人数占到65%以上,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在新的格局下,如果我们不顺势转变思路、创新观念,还是停留在景点景区的阶段,就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要求。所以必须要转变,这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是发展理念的创新,这一创新以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是发展模式的变革、发展路径的转变、发展格局的扩大、发展品质的升华。这不仅是说旅游要由点到面,由小到大,更大的格局是旅游要跟各行各业进行融合,旅游要从部门的推动走向党委政府统筹。同时,还要实现发展品质的升华,提升我们旅游发展品质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品质。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不仅使经济收入增加了,人民的文明素质也得到提升。许多过去通过运动和宣传、教育解决不好的问题,现在通过旅游解决了。就拿厕所习惯来说。为改变千百年来落后的如厕习惯,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多次卫生运动并广泛宣传,虽然有所改变、有所提升,但客观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在沂蒙山区调研时了解到,过去农村老百姓根本不习惯把厕所建在自己家屋子里,一般都是和猪圈、牛圈建在一起。而发展旅游后,为了把来自济南等地的城市游客吸引来,留下来,就必须把厕所建在自家屋子里,后来当地百姓也觉 得这样挺好。长期以来通过卫生运动和宣传教育解决不了的厕所习惯,通过旅游一下子自发解决了,这是市场的力量。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说,旅游不仅带来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社会进步,文明提升。
全域旅游的内容很丰富,如何准确把握?简单来讲,就是要瞄准“九大转变”,致力“十大突破”,避免“八个误区”。
一、瞄准“九大转变”,这是目标
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例如,要把在景点景区和城市开展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实现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对门票经济要进行结构性分析,实事求是地处理。公益性的或以公益性为主的景区,要免费或者低价。完全市场开放的景区,当然还是要设置门票,还要有门票收入,否则,市场就无法启动和运行。但我们要注意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要致力开发旅游产品,降低门票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
三是要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实现导游执业的法制化和市场化。我们召开了全国导游改革试点座谈会,一些地方的试点已经启动。
四是要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一个重要抓手。为什么一到节假日我们的景区人满为患,还是供给不足,是供给结构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改革。
五是要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
六是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旅游的积极性,以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旅游企业要帮助景区周边群众开展旅游扶贫,扶贫任务完成了的,要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旅游致富。
七是从景点景区围墙内的“民团式”治安管理、社会管理向全域旅游依法治理转变。景区景点“民团式”管理模式是法治含量最低的一种治理模式,各景区标准不一,自由裁量权过大,同时法制约束力也低,因而难以适应全域旅游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过渡到适应全域旅游的综合法制治理机制。
八是要从部门行为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发展机制,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局面。
九是要从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隘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九大转变”最终是要实现从小旅游到大旅游的转变,从低效率旅游到高效率旅游的转变,由低品质旅游到高品质旅游的转变。
二、致力于“十大突破”,这是重点,也是路径
第一,在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上要有突破。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综合管理体制,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1+3),以及与交通等相关联的联合治理机制(1+3+X),这是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转变的第一大突破。如果这一突破没有,就谈不上全域旅游。我们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与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同志就此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好比三十多年前的撤地设市改革。广东率先把地区行署改为市。当时中西部很多地方的同志不太理解,觉得级别还是一样,无非是脱了草鞋换皮鞋。但十多年乃至于二十多年过去后,大家看到广东发展起来了,这才醒过来:原来是广东各地的管理体制、治理机制发生了变革。从地区行署到市,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完全不同。从过去对农村管理转变为对城市管理,从农民到市民,释放的信息就是要迈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中西部地区十多年以后才醒悟过来,这才赶紧撤地设市,脱草鞋换皮鞋。今天我们所推进的旅游综合 6 体制改革,释放的是大力推动统筹治理信息,而不是部门毫无张力的治理机制。我们为什么要推动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因为在景点旅游的时代,把景点内部的秩序搞好就可以了。但在大众旅游旅游时代,65%的游客都在景点之外。这65%的游客间发生的纠纷,既是旅游纠纷,也是社会纠纷,化解这些纠纷,必须要将其从民团式管理纳入依法治国、依法治旅的框架下。也就是说,属于治安的问题,要由旅游警察来查处。属于纠纷调解类的问题,要由旅游巡回法庭处理。属于价格欺诈、欺行霸市等问题,要由工商旅游分局来查处。这个突破,方向是相当明晰的。今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海南视察,在三亚的游客中心通过远程视频系统,与正在街头执勤的旅游警察互动,亲切慰问了他们。孟建柱书记和郭声琨国务委员今年在云南调研时,也专门视察了腾冲的旅游警察队伍,对他们予以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对旅游法庭十分肯定。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建立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总局对工商旅游分局非常支持。前不久哈尔滨出现了“天价鱼”,还有先前的青岛“天价虾”,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其实,任何城市任何地方,都不敢拍胸脯说,他那里不会发生“天价鱼”、“天价虾”问题,关键是有没有有效治理“天价鱼”、“天价虾”的一套机制。比如,上世纪四十年代前,肺结核难以治愈,就像今天的癌症一样,往往会丢了性命。直到1928年发现青霉素,继而用于临床医疗以后,肺结核就是可治之症了。所以说,问题不是得不得肺结核,而是有没有治疗
肺结核的药。“天价鱼”、“天价虾”今后还会出现的,这将不再是新闻,能成为新闻的将是治理机制缺失,要受到社会批评的也是治理机制的缺失。7 今后再出现“天价鱼”、“天价虾”类似事情,就看有没有一支治理“天价鱼”、“天价虾”的执法队伍。旅游警察做得好,旅游法庭得力,工商旅游队伍依法作为,就能有效解决问题。今后再出现这样的事情,希望新闻媒体要看事情的本质,看这个地方有没有依法有效的治理机制,有没有这个青霉素。全域旅游第一大突破就是管理体制的突破,没有这一突破,其他都无从谈起。
第二,在多规合一上要有突破。要以旅游为重要引领,实行多规合一。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我们不要讲过头话,许多同志讲旅游牵头,这不合适。既然是多规合一,那么每一个规划都很重要,比如环保、土地、建设,还有卫生等等,不存在排他性、唯一性。我们要主动会同发改、国土、环保、建设、卫生等部门,以旅游为重要引领之一,与其他重要引领协同,实现多规合一,这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景点旅游模式没有全面的要求,然而在全域旅游的情况下,水利不再仅仅是具备防洪、排涝、灌溉等功能,还应兼有旅游的功能;交通,不仅要考虑物流,还要考虑景区的通达性和公路、铁路沿线的景观性、观赏性。新农村建设,在景点旅游的情况下是不考虑民居建得怎么样的。可是全域旅游下,我们的民居,老百姓的房子,本身就是旅游要素之一。这就要对民居的规划建设提出要求,同时不光是规划制定阶段,规划实施也要以旅游为重要引领之一。
第三,在以厕所革命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方面要有突破。在全域旅游下,不仅仅是景点景区的厕所要革命,而是全域所有的厕所都要革命。8 还有公共服务设施,如游客集散中心,游客紧急救助设施等等。厕所革命这件事大家不要小看,去年4月,总书记专门作了大段重要批示。现在各省都动起来了。我国的厕所革命越来越具有国际影响。我最近刚从丹麦出访回来,当地一位华侨导游反映,前些年带一批丹麦的小孩子到中国旅游,这些孩子最痛苦不堪的就是上厕所,因为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上过蹲厕,而我们景区的厕所没有坐便器,导游只好到街上去帮孩子们买老人用的镂空坐凳给孩子们用。本来是想让丹麦小孩看看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结果不来还好一点,一来还没办法跟人家解释。说再多的中国好、中国美,一下子就苍白无力了,一上厕所就露陷了。这些还只是在景点景区内发生的事,可见在全域旅游的情况下,厕所革命更加迫切。
第四,在“旅游+”上要有突破。旅游要与其他行业、产业融合,而且要深度融合。旅游是无边界的产业,还找不出哪一个产业不能够跟旅游融合的。“旅游+”前景广阔,通过旅游和其他产业相+,实现1+1>2,并且能催生产业新业态。最近我们到大庆去考察,他们讲“以油兴市”,我说今后要加上“以游兴市”。今年我们将召开工业旅游现场会议。有些地方的工业旅游搞得好,很有特色,值得借鉴。我曾考察国外的一家巧克力工厂旅游项目,它把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是怎么播种、后来怎么生长、怎么加工的,一整套展示出来,同时把可可豆到巧克力的生产线展示出来,然后再卖巧克力。不管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的游客,填一个购物单子,就能邮寄回去。工厂本身就建成了一个景区,其旅游收入大大超过了巧克力传统销售渠道的收入。这是工业旅游促进工业发展的典型例子。这方面可以举的例子很多,如林业旅 9 游、农业旅游、商务旅游、研学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等。总之,发展全域旅游,旅游+要有突破。
第五,在旅游扶贫上要有突破。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要向贫困宣战,“十三五”期间,要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我们旅游主动承担“十三五”期间全国贫困人口脱贫的17%-20%任务。实际工作中很多省市超过了这一比例。因为恰恰贫困的地方,往往山水保持得比较好,过去交通不方便,留住了绿水青山,今天通过旅游使它成为金山银山。旅游扶贫是最具有尊严的扶贫,让贫困人口、贫困民众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贫困状况。旅游扶贫还是返贫率低的扶贫方式,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第六,在旅游富民上要有突破。扶贫任务解决了以后,当然是要在旅游富民上有突破。如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按照国家的标准,已经完成了扶贫任务,乡村旅游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农民通过旅游致富,像浙江的杭州、湖州等都有很成功的案例。旅游扶贫也好,旅游富民也罢,这都是景点旅游模式下解决不了的问题,而恰恰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发展全域旅游才能有效解决。共建共享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精神。
第七,在文明旅游上要有突破。逐步减少,乃至于最终消除长期困扰我国旅游的不文明行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现在建立的游客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制度,总体效果是好的,还要不断完善,继续推进。这需要大家一起重视,协同发力,省、市、县都要动起来。抓好文明旅游,需要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需要发挥群众优势。希望各地能够出台一些适合本地的、10 行之有效的好招、高招,创造更多经验,不断提升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文明旅游水平。
第八,在市场监管上要有突破。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旅游市场监管路子。长期以来,这条路子没有找到,还很迷茫。有的地方,一些导游变成导购,现在虽然有所收敛,但是还没有绝迹。景点景区监管方面,去年我们对5A级景区进行了整治,对山海关5A级景区进行摘牌。今年又摘了2家,湖南长沙的橘子洲景区和重庆的神龙峡景区。这只是个序幕,今年要求各省区市对A级景区开展自查自纠,明年国家旅游局要分批进行检查、督查。整治的重点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班上我们已讲过,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对被摘牌和警告的,明年开始还要加大问责力度。最近值得表扬的是湖南,橘子洲5A景区被摘牌后,长沙市委很重视,立即采取了整改措施。山海关景区5A被摘牌后,河北省也很重视,进行了问责,整改工作很有效。希望各地抓紧自查自纠。
第九,在旅游数据方面要有突破。不光在国家层面,在省市层面,也应把旅游数据搞清楚,把家底弄明白。国家旅游局在去年10月份成立了国家旅游数据中心,现在河南率先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旅游数据中心,还有一些省在积极筹备。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当今世界,没有数据也是没有发言权的。旅游发展得再好再大,没有数据就说不清楚。现在,我们的很多数据要靠国外的数据和国际组织的测算来支撑。我们要抓紧结束全国旅游数据体系缺失的历史。各地要把数据中心建起来。
第十,在旅游外交上要有突破。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要和其他国家进行单边和双边的合作。从地方层面来说,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地方加强交流合作。最近四川承办的“熊猫走世界”德国柏林启动仪式就很成功。三亚与莫斯科开展的旅游警察国际交流非常活跃。这次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有相当一部分也是我们的省区市与美国相应州在对接。这里要强调的是,地方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要遵守中央外事纪律,不能一拥而上,要系统地去做。与传统旅游大国、老牌旅游强国加强交流,对我们开拓眼界,学习经验、拓展市场都是很有好处的。
这里,还要澄清一个说法。有人说搞全域旅游,那是不要景点景区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相当于说,我们要办好大学,就不要小学、中学了,何等荒唐!我们发展全域旅游,从没说过不要景点景区旅游。30多年来,景点景区和宾馆饭店的建设是功不可没的,为中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对这一成果,我们要充分尊重。现在探索新的模式不是否定过去,而是要在过去的基础上发展,要与时俱进。也正是有了前30多年景点旅游模式的积累,才使得我们今天有能力过渡到全域旅游。发展全域旅游,不仅不能放弃景点景区,而且要搞得更好,更科学、更成体系、更上品位。现在总体上说,景点景区不是搞多了,而是明显的供不应求。总之,景点景区一要继续增加,二要提升品质,突出特色,数量、品质一起上。
三、避免“八个误区”
全域旅游,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各地热情高涨,我们要为此鼓舞,为此加油,这是主旋律。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忧虑。在5月份的浙江桐庐现场会上,我讲了七点,后来又加了一点,归总为“八点忧虑”。今天我在这里同样想提一提,就是发展全域旅游要避免“八个误区”。
第一点,竭泽而渔、破坏环境。不顾实际情况和资源承载力,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掠夺式开发行为,是要坚决防止的。全域旅游要求更加科学合理地配置旅游资源,更加重视旅游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的有机互动,相得益彰,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要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重要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第二,简单模仿,千城一面、千村一面、千景一面。我们中国有这么多城市,但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一看好像还是在原地,因为每个城市长得都差不多。城市规划建设这个教训是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最近有位企业家讲得很好,旅游投资是最长寿的投资。如长城是2000多年前的投资,到现在还在产生旅游效益,再过2000年还能继续产生效益。没有哪个工业产品能保持2000年之久的收益。这也说明大家对旅游投资的信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提醒业界,不要饥不择食,搞简单复制,弄得千景一面。
第三,粗暴克隆,低劣伪造。这个问题比简单模仿更可怕。旅游发展要突出自己的特色,深挖自己的资源优势,要把旅游发展紧紧和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等诸多要素相结合,开发出真正有内涵、有特点的旅游产品,13 而不是脱离当地实际粗暴地克隆、甚至低劣地伪造,弄出一批“假大空”的东西。
第四点,短期行为、盲目涨价。特别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要注意,本来物美价廉是乡村旅游的一个优势,如果盲目涨价,势必把自己的优势搞丢了。要注意在引导上,不要把各种过度市场论的错误观念向农民灌输,把本来很朴素的乡村旅游特点都搞没了。如果还有的地方任性而为,随意涨价,实际上是目光短浅,自毁长城。
第五点,不择手段,不顾尊严,低俗媚客。拿一些低俗的东西作为噱头来吸引游客,这样的做法,旅游既不会长久,也不会得到广大游客的认可。
第六,运动式、跟风式一哄而起和大拆大建。我们要学习桐庐的经验。在桐庐现场考察的时候,大家可以发现乡村把卫生等环境规整好,就已经很好了,很朴素自然,充满乡土气息。
第七点,重推介、轻基础,重形式、轻内容。很多地方在旅游推介上下了很大的力气,可是在旅游基础方面,相对来说就比较薄弱。
第八点,在全域旅游改革中换汤不换药,换牌子不换体制,换机构不换机制,换人不换理念。截止到这个月底,全国有18个省区市启动了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到今年年底有望突破20个省区市。但是我们希望,随着牌子的变化,体制机制也要跟着变化,机构和思路跟着变化。特别是要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切实推进从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同志们,全域旅游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大力支持和社会的积极响应,这是我们的工作基础和保障。全域旅游同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今年5月19日由中国政府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上,与会代表对我们提出的“旅游促进扶贫,旅游促进和平,旅游促进发展”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昨天我们跟美方交流的时候,美方对我们推进的全域旅游也十分关注。一定要看到我们今天所做的工作,是惠及人民群众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事业。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使命光荣。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有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有国内外业界的支持,我们应该更有信心把事情做好,把我们现阶段全域旅游发展好。
第三篇: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讲话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全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13 更新时间:2015-1-16 14:48:10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全国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下一段重点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总书记对旅游业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旅游局工作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这是对我们的鼓励、鞭策。1月12日,汪洋副总理听取国家旅游局工作汇报后及在当天下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又专门作出批示,对我们旅游战线给予了鼓励,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现在,我代表国家旅游局讲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2014年全国旅游工作和旅游业发展情况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新形势,旅游全行业积极努力,旅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旅游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全国人大开展《旅游法》执法检查,推动了《旅游法》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了新时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和任务;国务院成立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创新了协调商议旅游业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机制。与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同开展提升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质宣传活动,营造文明旅游社会氛围。各省区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发31号文件,强化了旅游统筹协调机制,海南、北京、云南、江西、广西、西藏等六个省区市先后成立旅游发展委员会。海南、云南、上海等地修订了旅游条例。山东、浙江、甘肃、安徽等省先后出台贯彻落实国发31号文的政策文件。旅游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共有十个市县开展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点。
(二)旅游品牌开发持续推进。落实中国“智慧旅游年”各项工作。实施美丽乡村富民工程,七部门联合发文在全国挑选出6130个重点扶持村开展乡村旅游扶贫,与扶贫办共同推进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举办“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和“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投入4亿元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新建改建约40万个景区停车位,投入1.5亿元贷款贴息支持90多个旅游项目转型升级。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推出135个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在全国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实际完成旅游投资约6800亿元,同比增长32%。推动全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落实,广泛开展系列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全年乡村旅游新增收入400亿元,新增就业约20万人,带动超过3300万农民受益;新增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6个;新增5A级旅游景区9家,目前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84家。
(三)旅游管理和服务继续加强。贯彻《旅游法》,开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自查自纠;探索依靠市场主体开展市场监督的有效方式,分区域、针对性地开展治理旅游市场秩序行动。持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发布10项旅游行业标准,启动第三批标准化试点。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边境旅游项目许可,下放外资旅行社设立审批、旅行社经营边境游资格审批和4A级 景区评定。在全国开展“寻找最美导游”活动,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以导游援藏和旅游人才援藏、援疆为重点,开展西部旅游人才援助。完成旅游行政干部培训和旅游业青年专家遴选,推动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全行业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化各项整改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全行业的作风转变。
(四)旅游开放合作继续进行。举办第八届APEC旅游部长会议并发布《澳门宣言》。举办2014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和第14次世界旅游旅行大会;设立中国—中东欧旅游促进机构与旅游企业联合会协调中心。制定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美丽中国”全球统一品牌战略。推进大湄公河、大图们江次区域旅游合作。新增上海自贸区地中海邮轮旅行社作为试点经营出境游业务的外资社,广东省开放5家港澳独资旅行社经营内地居民赴境外团队旅游业务;开放太原等10个 城市赴台个人游,增加第六批赴台游组团社。进一步简化赴台团队游手续,取消个人游城市赴台团队发票查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累计突破千万人次大关。以第十七届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和第六届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圆桌会议为平台,深化两岸旅游合作,继续完善海旅会和台旅会磋商机制。到2014年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51个。
在旅游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2014年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预计国内旅游36亿人次,增长10%;入境旅游1.28亿人次,下降1%;出境旅游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达到1.09亿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增长11%。
2014年 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全国各地、业内业外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境内外同行有效合作的结果。邵琪伟同志曾作为国家旅游局主要负责人,坚持改革开放,精心组织、全力推进,为旅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志发同志求真务实、勇于克难攻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旅游市场秩序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地方旅游市场乱象丛生,甚至存在黑恶势力的影响,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旅游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形 象。旅游厕所还达不到游客的要求,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财政、金融促进旅游产业的抓手不多。旅游涉外纠纷日益增加,旅游大外交格局还没有形成。我国拥有庞大的入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但还没有相应的国际 话语权。旅游管理体制不顺,“小马拉大车”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旅游部门和旅游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很低,远远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旅游基础研究薄弱、旅游统计严重滞后、旅游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也很突出。这都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015年不同寻常,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十二五”收官、谋划“十三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转承之年。“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旅游业,就需要以更长的时间跨度去观察、分析和把握。
(一)过去35年的回顾和未来35年的展望
1.过去35年,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从短缺型旅游发展中国家向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旅游已经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从1984年约2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6亿人次,增长了17倍。入境游客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1.28亿人次,增长了近71倍。
——旅游业已经从外事接待型的事业,发展成为全民广泛参与就业、创业的民生产业。
——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旅游业对相关产业贡献大幅提升。
——旅游市场已从入境游为主,发展到入出境旅游并重,深度国际化大交流、旅游外交功能凸显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以接待入境旅游者为主,国内旅游仅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更不存在有规模的出境旅游。经过35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形成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三大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
——旅游业发展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形成了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进的大格局。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85%以上的市地州盟、80%以上的市县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
2.未来35年,我国将由大到强、由快到好,实现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再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的新跨越。
到2020年,从初步小康型旅游大国迈向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年人均出游次数到 5次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国旅游业在规模、质量、效益上都达到世界旅游大国水平。
到2050年,我国成为初步富裕型国家,实现从全面小康型旅游大国到初步富裕型旅游强国的新跨越,年人均出游达10次 以上,我国旅游发展质量、水平、效益、综合竞争力、旅游文明程度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前列,全面实现旅游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品质化。形成一批世界级旅游城市、世界级旅游企业、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世界级旅游景区、世界级旅游院校、世界级旅游专家,形成一批世界旅游品牌。
(二)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
旅游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总书记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 力。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李克强总理要求我们“围绕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砥砺开拓,扎实工作,着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着力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着力推进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 文明、更舒心,为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跃升作出新贡献。”汪洋副总理指出,“旅游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繁荣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对外交往 的重要桥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与传统增长点及其他新增长点相比,旅游业这个新增长点究竟新在哪里?概括起来主要有九个“新”。
1.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环境友好型、生态共享型的新增长点。
2.旅游业是消费潜力大、消费层次多、持续能力强的新增长点。
3.旅游业是兼具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功能的新增长点。
4.旅游业是就业容量大、层次多样、类型丰富、方式灵活、前景广阔的新增长点。
5.旅游业是带动全方位开放、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新增长点。
6.旅游业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
7.旅游业是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新增长点。
8.旅游业是促进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小康的新增长点。
9.旅游业是新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是有助于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新增长点。
(三)需要厘清的一些观点和说法
1.旅游究竟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
长期以来,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旅游是软实力”。
说旅游是软实力,这是由旅游的文化特性决定的。但是,旅游不仅是软实力,更是一种硬实力,这是由旅游业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功能决定的。旅游业已成为综合性大产业,旅游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力强,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无论是对GDP的贡献,对消费、投资、出口的贡献,还是对相关重点行业的贡献、对就业的贡献等,都充分体现了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硬实力。前面我们对改革开放35年来旅游业发展的回顾,已经十分明显地看出旅游作为硬实力,作为部分国家、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重心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综合贡献。根据WTTC发布的数据,2013年世界旅游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9.5%,对就业的贡献超过10%。在地方,旅游作为硬实力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例如,西藏旅游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20%。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当然是硬实力。
因此,简单地说旅游是软实力或硬实力都不准确。
那么,旅游究竟是什么力呢?我看,旅游业是“软硬兼备、融合度高、覆盖面广、拉动力强的综合性实力”,是拉动就业、改善民生、形成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性产业;是国民精神文化享受、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行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步的重要事业。
2.是否存在所谓的“中国旅游贸易逆差”?
有一种说法很流行,说“中国存在巨额的旅游贸易逆差”,说“2013年我国旅游贸易逆差730亿美元,2014年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5年增长近50倍,我国已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但是,这实际是一个误导性的说法。
首先,出境旅游支出和入境旅游收入,目前不是同一个统计口径,不具备可比性,更不能简单相减,就如拿椅子和杯子相比相减,犯了常识性的统计分析错误。目前我国 还没有建立起海外旅游支出的统计调查制度体系。出境花费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中国公民境外花费,它既包括了旅游,也包括了求学、就医等花费,是一个大口径的统计。而入境旅游收入,只是对入境游客进行抽样调查的旅游花费,两个统计数据口径一大一小,不能简单相比,更不能直接相加相减。国家外汇管理局在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时,出境旅游花费执行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标准,口径中包含了长期(超过一年)医疗和留学费用,除常见的出境旅游消费外,留学生等特殊人群的学费、食宿等花费以及在外短期工作人员的当地消费也划入国际服务贸易项目统计范畴。而国家旅游局测算的入境旅游收入数据则执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统计标准,未包含长期(超过一年)医疗和留学费用,二者在统计口径上不相同。
第二,出境旅游支出和入境旅游收入还存在一个统计口径的差异。入境旅游花费调查分为过夜和不过夜,出境旅游花费调查则不分过夜和不过夜。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的境外花费,是根据其他国家和地 区发布的中国游客入境花费整理计算的,而各国和地区对游客在当地的人均花费统计测算方法不尽相同,各国游客花费数据也不具备可比性。
第三,出境购物花费高有着突出的阶段性特征和政策制约因素。我国出境旅游花费高,主要就是高在境外购物,特别是购买奢侈品上。联合国2008版国民经济核算(SNA)调整了旅游卫星帐户核算范围,将奢侈品购物从服务贸易调整到货物贸易。而现有研究发布的数据,没有扣除这一因素。按照新的核算方式,我国出境旅游花费会在传言的数据上大大减少。而且,我国出境旅游花费有关税高和人民币升值等阶段性特征和政策因素,这不是典型的旅游消费行为,而是一种贸易替代。随着自贸区建 设、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出境游客消费逐步成熟,这种排浪式的海外购物特别是购买奢侈品消费将会回归理性。
第四,测算出境旅游支出和入境旅游收入应该进行结构性分析和调查估算。2013年,入境旅游12907.78万人次,出境旅游9818.52万人次,入境旅游比出境旅游还多3089.26万人次。鉴于出境旅游与入境旅游的地区结构基本一致,如果按照港澳台、亚洲、欧美等主要地区分别对出境和入境花费进行对比调查分析,入境旅游收入很可能高于出境旅游支出。此外,计算差额还应该扣除海外接待体系的资金回流,以及出境旅游花费中发生在国内的费用。因此,要正确测算出真实的入出境旅游花费差,就必须扣除上述因素。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的初步调查研究,扣除上述因素后,不仅没有所谓巨额的中国旅游贸易逆差,还存在顺差。2013年国际旅游支出为1286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516.64亿美元,扣除留学费用约为400亿美元,奢侈品消费近500亿美元,以及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出境和入境旅游人均花费差距、回流等因素,至少还有顺差上百亿美元。
再者,不应当将出境旅游、入境旅游割裂孤立看待,而应建立“旅游入出境总人次”的概念。中国已从入境旅游目的地转变为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出境旅游客源地的双重旅游国,这是民富国强、旅游发展的表现。入出境旅游在客源地、目的地国和地区产 生的相关拉动是综合性的,不应只考虑某一方面。因此应该把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作为一个整体,研究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如外贸,讲进出口总额,反映对外经济交往的总体规模。
3.旅游业只富民不富财政吗?
还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说“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在旅游发展初期,这的确是事实。但是,旅游业发展到今天,情况已大大不同,如果还守着这个老观点,那就out了。
发展初期,之所以存在“旅游业富民不富财政”的情况,是由旅游业发展初级阶段特点所致。
到了21世纪,特别是2005年 以后,情况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旅游业的富民功能在不断凸显的同时,对财政的贡献也在不断提升。这也是由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决定的。一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逐步跨入到大企业推动发展阶段,市场主体也不再是小企业,大批非旅游类大型企业不断进入旅游业,旅游产业化、集团化趋势加强。二是旅游发展进 入大资本、大项目推动阶段,发展旅游业不再单纯依靠传统型的旅游资源,特别是老天爷和老祖宗留下的资源。发展旅游业没有资源可以创造资源,依靠大项目创造吸引物。三是旅游业已经进入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四是税收征收体系更加严密、企业管理更加规范,大大减少了企业税收 的漏损。
在此背景下,旅游业已经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财政和税收来源。旅游对财政税收的贡献有综合带动性,除了直接的税收财政贡献外,带动相关配套服务的税收贡献也有很大规模。
大集团大举进军旅游业,带来的财税及非税贡献就更加明显。
事实表明,旅游业不但富民,也富财政,而且两者都会越来越富。随着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化、集团化、产业化、集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旅游业的逐步转型升级,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贡献会不断提升凸显。
4.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仅仅是消费吗?
关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我们经常都是在说对消费的贡献,在各种重要的文件中,也是将旅游仅仅放在促进消费方面加以论述。直到今天,从上到下、业内业外、从行业到理论界均认为旅游业对国民经 济的贡献与投资、出口拉动无关。但事实上,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是拉动消费,还对投资和出口都有着越来越强劲的拉动作用。旅游不仅是消费热点,也是投资热点、出口热点。
从消费拉动看。2013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12.38%。
从投资拉动看。旅游投资需求大、热点领域多、潜力大,在其他领域投资乏力的情况下,全国旅游投资强劲增长,2014年全年完成旅游直接投资6800亿,同比增长32%,比第三产业投资增速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投资增速高16.2个百分点。未来三年,旅游直接投资将超过3万亿。而且,旅游项目投资的带动性强,如果按照1比5的带动系数,未来三年将带动15万亿以上的综合投资。乡村旅游、旅游小镇建设、大型旅游景区开发、休闲度假区建设、医疗健康旅游和养生养老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海洋旅游、在线旅游、大型旅游演艺项目、旅游商品和户外休闲用品、自驾车和房车营地、大型旅游装备制造业等正在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
从出口拉动看。随着出境旅游的大规模快速增长,我国有实力的旅游企业纷纷到国外收购改造酒店,投资建设度假村,许多中国人也纷纷到国外买房产,一部分用于孩子读书或置业,但很大一部分也是用于度假。在欧美,收购一个中等规模的四星级酒店大约投资1亿美金,之后改造装修提升需要再花费一个亿,大部分建筑材料、酒店用品、各种设施和装备都从中国出口过去,许多酒店管理人员和服务员也都从中国带过去,旅游业对中国的出口综合带动效应日益显著。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初步测算,2013年旅游业拉动出口约占当年出口的7%以上。出境旅游,以人员“走出去”为先导,带动对外投资、货物出口、技术出口、服务出口,是新一轮出口和对外投资的先遣队。
5.“旅游六要素”能涵盖今天的旅游吗?
一说到旅游,人们就会提及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应当说,“六要素”精辟概括了旅游活动,是直到现在对旅游业描述最简洁、最准确、传播最广的概念。
如今,激发人们旅游的动机和体验要素越来越多,需要拓展新的旅游要素。总结旅游业这些年的发展,在现有“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基础上,可否概括出新的旅游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前者为旅游基本要素,后者为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
“商”是指商务旅游,包括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旅游新需求、新要素;“养”是指养生旅游,包括养生、养老、养心、体育健身等健康旅游新需求、新要素;“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修学旅游、科考、培训、拓展训练、摄影、采风、各种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闲”是指休闲度假,包括乡村休闲、都市休闲、度假等各类休闲旅游新产品和新要素,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方向和主体;“情”是指情感旅游,包括婚庆、婚恋、纪念日旅游、宗教朝觐等各类精神和情感的旅游新业态、新要素;“奇”是指探奇,包括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体验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产品、新要素。
拓展出“商、养、学、闲、情、奇”旅游发展六要素,也只是基于现阶段实践的总结,随着旅游不断升级,今后还会拓展出更新、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这是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
厘清、阐明上述观点,旨在通过澄清正误、深化认识,增强我们旅游业的产业自信、行业自信和事业自信。未来35年 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黄金期和转型攻坚期,同样也是矛盾凸显期。旅游业改革发展的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旅游行业迫切需要不断强化产业自信、行业自信、事业自信,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断提升整合资源、统筹发展和引领创新的能力。我们迫切需要强化大胆创新的工作思路,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攻坚克难的工作力度,整合资源的工作格局,重点突破的工作路径,主动作为的工作激情。
三、2015-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部署
我们必须创新工作方式,长、中、短期相结合,构建一套连贯、完整的工作思路,做到长远有方向、中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有方案,形成“谋划长远、规划中期、计划滚动、安排当年”的工作格局。
谋划长远,主要是编制《到新中国建国100周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纲要(2015-2050)》,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35年旅游发展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谋划和制定未来35年我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主要是方向展望、远景预测、宏观谋划,属于前瞻性、预测性、纲领性层面,因而,不可能、也不必过于具体细致。我们正在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商议,用好国家一流智库的资源。
规划中期,就是要集中力量编制《中国旅游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按照汪洋副总理的指示精神,我们要重点做好五年、十年规划。为此我们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广泛地征求旅游业内外、海内外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
计划滚动,就是指筹划跨的旅游改革发展思路,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行动方案。初步考虑以三年为一个基本单元,逐年滚动,与时俱进。
安排当年,就是指在滚动计划中,制定当年具体的工作方案。
今后三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要实施“515战略”,即紧紧围绕“文明、有序、安全、便利、富民强国”5大目标,推出旅游10大行动,开展52项举措,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旅游业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
——文明,就是要推动旅游者文明出游,旅游企业诚实守信,从业人员服务至诚。使旅游者普遍做到“讲安全、讲礼仪、讲卫生,不大声喧哗、不乱写乱画、不违法违规”;旅游企业普遍做到讲信誉、重品牌、有担当;从业人员普遍做到 自觉宣传文明旅游,自觉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使长期以来存在的旅游不文明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在全社会形成弘扬文明旅游的新风。
——有序,就是要实现市场有序、竞争有序、管理有序、出游有序。强化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优秀旅游企业脱颖而出,让不法企业得到应有的惩罚。做到旅游各个环节运行井然有序,让游客愿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安全,就是要坚持安全第一,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企业的主体责任,增强游客的自我防范意识。要做到游前有提示,游中有警示,意外有救援,全程有保险。实现旅游安全意识明显提高,安全旅游深入广大游客心中,安全生产成为旅游企业的自觉选择,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便利,就是要努力做到信息获取的即时化,交通出行的通畅化,通关手续的便捷化,旅游设施的人性化。通过提高旅游业的便利化水平,让“咫尺天涯”变成“天涯咫尺”,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
——富民强国,就是要通过旅游业发展,不断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内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旅游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待旅游基本统计测算体系建成后,我们将提出具体的量化目标。今后三年,旅游投资总额要达到3万亿元;要新增旅游就业180万人,每年带动100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基本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
2015年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改革创新摆在突出的位置,把握旅游规律,增强行业自信、产业自信和事业自信,创新工作方式,担当发展使命,着力创新旅游管理体制,着力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着力推进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旅游经济增长点,让旅游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为推 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跃升做出新贡献。
2015年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39.5亿人次,增长10%;旅游入出境2.48亿人次,增长4.6%,其中入境1.28亿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出境1.2亿人次,增长10%。国内旅游收入3.3万亿元,增长12%;国际旅游收入580亿美元,增长3%;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增长11%。除入境旅游外,全面实现“十二五”确定的发展目标。今后三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问题导向,依法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长期以来,旅游市 场秩序失范已成千夫所指。相当一部分地方旅游市场乱象丛生,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有的甚至有黑恶势力渗透。人民群众对这种治理乏力、正气不彰的状况极为不满。如果继续任其发展,无疑是我们的严重失职。旅游市场秩序是衡量地区旅游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加快旅游业发展当然是我们 的重要目标,但市场秩序不好,游客感受不佳,社会反响很差,速度再快也不能说成功。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形成标本兼治、惩建并举、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建立市场监督的长效机制,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明显遏制旅游市场乱象。
1.推出四项制度。(1)强化督办制度。国家旅游局要对重大旅游市场秩序事件加强督办,省区市旅游管理部门也要履行职责,实行相应的督办制度,强化地方政府对旅游市场治理规范的主体责任,强化相关部门治理旅游市场的共同责任。(2)建立旅游市场秩序综合评价制度。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国家旅游局将按季度发布各地旅游市场秩序综合水平指数。让全社会都来评价和监督旅游市场秩序的管理。(3)建立健全服务等级“退出制度”。对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摘掉一批市场秩序混乱的A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牌子,处罚一批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4)建立旅游目的地警示制度。对整治不力、管理不善的地方,发出整改通知;根据整改效果,分级发布红、橙、黄、蓝旅游警示。让旅游市场秩序好的地方“游客盈门”,差的“门可罗雀”。
2.加强综合整治。加强与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的联动,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对踏“红线”、闯“雷区”等违反规定的行为零容忍,重点打击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黑社”、“黑导”、“黑 车”、“黑网站”等非法行为。要通过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加快形成综合整治的有效机制,并使之常态化、长效化。
3.创新社会监督形式。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社会监督组织管理的方式,动员万名社会监督员对旅行社、导游、住宿、景区、交通、购物等各个环节开展明察暗访。设立“品质旅游产品榜”,开展旅游 服务“大家评”。支持旅游协会等中介组织制定评价旅行社、导游、饭店、景区的服务标准,开通游客网上评价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平台,形成优胜劣汰的正向机制。强化媒体的舆论监督,支持媒体曝光旅游违法违规事件。
4.严厉打击旅游失信行为。“人背信则名不达”。建立健全旅游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发布“旅游失信行为记录”,依法公布违法违规信息,使违法违规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无藏身之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 作,加大对典型事件的曝光力度,形成舆论攻势。与相关行业形成旅游失信信息共享制度,使旅游失信行为者付出巨大代价。
5.加强导游、领队的保障、培训和管理。(1)维护导游、领队合法权益,尊重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从实际出发,对导游进行分层管理,按照初、中、高级分层次界定导游资格。(2)在大型旅游企业开展导游、领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保障导游、领队的合法权益,规范导游、领队的执业行为,建立健全导游、领队的进入和退出机制。(3)出台《进一步加强导游劳动权益保障的指导意见》。开展劳动合同集体协商试点,协调解决导游社会保险覆盖率、保障水平不高的问题。(4)加强对导游、领队的培训。2015年,创建导游研修“云课堂”,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和云平台技术,为全国导游员搭建一个开放、便捷、公益的专有学习的平台和空间,让全国导游员突破地域限制,通过域名或扫二维码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进入课堂学习。“云课堂”将创新工作手段,利用组织基础精品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视频)征集、导游知识经验分 享、导游讲解比赛等线上和线下活动,鼓励和引导全体导游员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弘扬正气、聚集正能量。国家旅游局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要求全体导游员登录“云课堂”进行学习,并将学习时长作为评选、评优、晋级或年审的条件之一。2015年导游研修“云课堂”计划覆盖全国约三万多中高级导游员,用三年时间覆盖全体持证导游员。(5)各地要开展导游管理创新试点,严格规范导游执业行为,加强导游自律管理,提升导游服务质量,严厉打击强迫消费等损害游客权益的行为。加强对旅行社及导游、领队的管理,规范入出境旅游经营活动,维护游客合法权益。
(二)坚决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
文明旅游关乎国家和民族形象,体现公民素质。虽然文明旅游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文明旅游还没有成为广大游客的普遍习惯,还没有成为旅游经营者的自觉倡导。要按照总书记关于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约束规范,深化社会监督”的重要批示精神,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当前重在惩戒旅游不文明行为,紧紧抓住典型案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从最恶劣事件抓起,通过惩治旅游不文明行为,达到弘扬文明旅游的目的。
6.重点整治出境旅游不文明行为。(1)发布出境旅游文明提示。国家旅游局协调电信部门,通过手机短信,使游客一踏上境外旅游目的地,就能收到国家旅游局发布的“讲安全、讲礼仪、讲卫生,不大声喧哗、不乱写乱画、不违法违规”的温馨提示。(2)做到出境旅游管理“三到位”。即审核培训责任到位,行前说明提示到位,领队履行职责到位。(3)把好出境旅游管理“三关”。充分发挥各级出境旅游文明协调机制作用,把好“组团关”、“落地关”、“行程关”。积极协调相关方面,对不文明旅游者进行依法处置,依法制定对不文明旅游者的追责制度,共同创建文明有序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秩序。
7.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与航空公司、旅行社、旅游饭店等涉旅企业联动,形成游客旅游不文明信息通报机制。
8.动员全社会营造文明旅游大环境。开展旅游不文明“随手拍”活动,将旅游不文明照片、视频等在媒体上集中公布,形成声讨旅游不文明行为的浓厚氛围。开展文明旅游“提个醒儿”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文明旅游 提醒语,选择文化、演艺、体育等领域的名人,作为文明旅游提个醒儿活动的“文明旅游提醒人”,使文明旅游理念深入人心。开展“文明旅游背包行”公益宣传活动。每年选择10000名在校大学生,利用暑期,背包自助出游宣传文明旅游,组织媒体宣传报道,扩大影响。
(三)强化底线思维,构筑旅游安全保障网
安 全是旅游行业的生命线。随着我国公民出游规模日益扩大,旅游安全问题变得愈加突出。旅游活动自发性、集中性和突发性很强,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很容易造成严重损失。我们要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健全旅游安全设施设备,强化安全保障措施,努力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保险保障水平,完善应 急救援体系,努力编织一张安全防护网,覆盖各个环节,惠及每位游客,让每个游客能游得放心,游得安心。
9.建立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加强旅游安全提示信息的发布渠道建设,充 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新手段,提高安全提示信息的受众面和时效性。在重要媒体专门开辟境外旅行安全提示专栏。发布热点景区景点最大承载量警示信息。建立旅游目的地安全风险提示制度,深化旅游气象合作,加快“中国旅游天气网”及旅游气象服务示范区建设,发布旅游目的地气象预警,提升旅游行业灾害性天气 预警防范能力。
10.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管。与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共同建立对旅游用车联合检查制度。协助交通部门全面推动旅游客运汽车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加强对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 安全管理,做到活动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报批,应急预案要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协调高风险旅游项目安全管理。
11.增强全社会旅游安全意识。播放旅游安全公益宣传片、免费发放《旅游突发事件应急手册》、开展“旅游安全宣传咨询日”。利用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开辟宣传新途径。引导旅游企业分别通过服务窗 口、电子屏、宣传栏及行前说明会等方式开展旅游安全宣传,引导旅游者认识和规避出游风险。完善出境游客信息自愿备案制度,制作游客安全信息卡。12.加快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建设。建设国家旅游应急指挥平台,并实现与各省区市平台的对接。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建立专、兼职的紧急救援队伍。加快完 善国家旅游紧急救援黄山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公安、消防、武警等救援力量和专业化救援队伍为旅游紧急救援提供服务的新机制。推广利用商业保险的境外救援新模式。
13.完善旅游保险保障体系。继续实施旅行社责任保险全国统保示范项目,推动住宿、旅游交通及高风险旅游项目等经营者实施责任保险制度。继续深化“旅保合作”机制,推动保险机构完善旅游保险产品和服 务。加强与重点出境游目的地开展旅游保险合作,以俄罗斯、台湾等为试点,进一步提高出境旅游保险保障和服务水平。
(四)发动全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旅游厕所革命),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旅游公共服务是保 障大众消费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经过多年建设,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有很大改观,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游客要求和国际旅游标准还有很大差距。旅游厕所问题尤为突出,数量过少、质量低劣、分布不均、管理缺位。尽管有一批厕所有一定档次,但是大面积看,就是三个 字:脏、乱、差。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一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
14.启动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启动现场会定于今年春节后一上班召开。从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持续推进。到2017年最终实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的厕所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并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今后三年,全国共新建旅游厕所33500座,改扩建旅游厕所25000座,其中2015年,全国新建旅游厕所13000座,改扩建旅游厕所10000座。
15.务实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国家旅游局将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国旅游厕所革命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地要加强资金调配,协调项目资金、用地、用水、用电等问题,保障旅游厕所的新建改建顺利开 展。修订发布《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国家旅游局将适时组织交叉验收和抽查复核。连续三年召开专题会,对旅游厕所革命工作进行总结评比和经验交流。各地要积极举办厕所设计大赛,推进旅游厕所革命的深入发展。推动社会经营场所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厕所对游客开放,加强旅游厕所革命的宣传,引 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努力营造健康的厕所文化。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各地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予以支持。表彰一批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的先进典型,授予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16.提升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功能。重点抓好城市的旅游集散、休闲设施以及旅游服务岛建设。制定《城市游客中心规范》标准,以游客中心为着力点,带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根据游客增长的需要,不断加强和 完善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鼓励开通观光巴士。支持城市开放包容,鼓励对游客实施同城待遇。开展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建设,完善旅游休闲目的地体系。完善乡村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各地要量化指标,实行目标考核。
17.推进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建设。与交通运输部建立部际合作机制,定期协商、共享信息,每年重点解决几个影响旅游交通的难点问题。推进公共交通发展布局与旅游业的发展格局相匹配,提高通往景区道路的建设标 准,努力解决“断头路”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开通旅游专线,推进完善以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旅游交通导览图为重点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五)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创新旅游产业促进机制
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发挥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归根结底得做大做强旅游业。我们要把抓好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做深做实。我们要转变只抓行业、不抓产业的惯性思维,解决好抓产业缺少抓手的实际问题,创新旅游产业促进机制。抓旅游产业发展,既要用好“看不见的手”,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用好“看得见的手”,主动作为,善于作为,加强引领、整合和服务,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8.着力强化旅游部门产业促进职能。国家旅游局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在职能机构配置上优化充实,通过“四强化”,提升旅游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引领能力和整合能力:强化规划统筹,加强对旅游规划的实 施监督和评估;强化要素整合,促进旅游资源科学利用和旅游产品有序开发;强化投资引导,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区域协调,促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各地也要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实际,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促进职能的充实完善。
19.多措并举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国家旅游局将联合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大型旅游企业,共同设立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重点支持投资需求大、综合效益好并且具有示范作用的旅游项目建设。国 家旅游局将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更多的金融机构联合推出中国旅游投融资优选项目,共同举办“2015中 国旅游投资论坛暨旅游投融资优选项目推介大会”。有条件的省区市也要设立旅游产业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各地要创新旅游招商引资方式,突出旅游目的地自身的特点,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旅游项目建设,防止“一哄而上”。要改进全国旅游投资项目信息系统,完善全国旅游投资统 计,使旅游投资说得出数、说得准数。
20.大力扶持旅游企业创新发展。企业是旅游产业的基础,各级旅游部门务必增强服务意识,帮助企业做强做大。(1)营造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好旅游企业与工业企业水电气同价等政策。(2)构建统一开放的旅游大市场。坚决取消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区域壁垒、地方保护等做法,鼓励旅游企业网络化、品牌化连锁经营。对跨行政区化的,各级旅游委(局)要出面协调。(3)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鼓励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大型景区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景区采取门票质押、经营权抵押等方式融资。各级旅游产业基金要重点支持骨干企业发展。(4)支持旅游企业“走出去”。积极协调旅游企业“走出去”充分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利用我国出境旅游的影响力,努力为我国企业创造机遇、改善国际环境。(5)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帮助旅游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推进落实旅游中小企业享受国家相关扶持政策,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国家旅游局将对投资、就业、入境旅游贡献大的旅游企业进行表彰。
21.开展“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以“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系列化”为目标,构建“中国国际旅游目的地”系列品牌。2015年国家旅游局将选择10-15个特色品牌类型,每个品牌1-2个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城市政府为主体进行创建试点,形成调动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旅游积极性的新抓手。
(六)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态,促进旅游消费转型升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升级,除了模仿型、排浪式的大众化旅游消费,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也在迅速增加。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适应旅游市场结构的态势日益明显,高水平、高质量的休闲度假类产品奇缺。这既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 需求,也制约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传统产品升级和丰富新产品新业态摆在突出的位置,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推动三大市场全面发展。
22.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旅游致富工作。要认真抓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实施,切实帮助做好乡村旅游规划指导、市场推广、人才培训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开展乡村旅游改厨、改厕和环境卫生整治。要认真落实旅游扶贫工作要求,与扶贫部门一道,每年共同完成1000个扶贫重点村、5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任务。重点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乡村发展特色旅游,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要干出样子、走出路子。高度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的创造性,因地制宜发展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要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23.积极开发休闲度假产品。(1)实施旅游精品工程,完善5A级、4A级景区创建,提升观光旅游品质,清退一批不合格5A级、4A级景区。(2)实施旅游度假区国家标准认定,在省级旅游度假区中,选择一批符合条件的,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借鉴旅游发达国家做法,制定国家旅游休闲区标准,开展创建国家旅游休闲区试点工作。(4)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市场需求旺盛的温泉旅游、滑雪旅游、邮轮旅游、滨海旅游、山地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等休闲度假产品。(5)支持各地推出一批高品位的主题公园和旅游演艺节目。
24.培育大众化旅游消费新热点。(1)围绕全国重点旅游区域、重点旅游线路、重点旅游城市、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营地,推动完善自驾车、房车旅游服务体系。(2)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动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既弘扬中华医学文明,又打造新的旅游产品。(3)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游”活动等,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推进研学旅游全面开展。(4)完善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推出一批适合老年人的养生度假产品,鼓励景区景点对老年旅游给予优惠。(5)鼓励各地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为青少年研学旅游、老年人旅游购买旅游意外保险,让青少年、老年人放心出游。试点开展旅游景区责任险联合投保。
25.深入挖掘旅游购物潜力。(1)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提升工程,推出一批中国旅游特色商品名单,引导旅游购物;(2)做好农副产品通过乡村旅游渠道或互联网店商销售;(3)与财政、税务、海关等部门共同落实好入境游客购物退税政策,提高入境游客购物消费水平;(4)办好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和农村妇女手工艺编织品展。
26.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系统总结十年红色旅游发展情况,全面完成红色旅游二期规划。编制红色旅游发展三期规划。制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旅游行业标准。开展“铭记历史,圆梦中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抗战胜利70周年红色旅游主题宣传活动,开展薪火相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红色旅游讲解大赛,组织红色旅游进校园,举办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举办首届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展销会,摄制大型红色旅游系列记录片《红色地标》。推进红色旅游国际交流与合作。对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追求奢华、过度建设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七)打破地区藩篱,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
区 域旅游一体化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顺应这一规律,有利于优化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培育新的国家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结合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打破行政区划约束,构建一批发展潜力大,综合带动作用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区域。
27.突出抓好重点区域规划。国家旅游局将统筹编制一系列跨行政区划的大区域、次区域旅游经济带规划。2015年将配合国家三大战略,编制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旅游经济带以及浙闽赣皖、粤港澳等旅游经济圈规划;2016年将重点编制黄河、珠江旅游经济带,东北旅游经济圈及武陵山、大别山、罗霄山、粤闽台港澳等重点旅游经济圈规划。各级旅游部门也要加强本地区旅游规划和跨行政区的重点旅游区域规划,促进区域旅游整体发展。
28.建设一批跨行政区的重点旅游目的地。各地要重点选择资源富集、交通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通过加强统一规划、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整合资源投入、建设统一品牌等手段,集中建设一批重点旅游区和重点旅游线路。
29.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好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先导作用,破除旅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政策障碍,推进旅游公共服务的有机衔接,着力加强区域旅游资源合作开发、旅游产品和线路打造、旅游市场 监管等方面合作,实现产业布局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旅游目的地。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推进区域合作中的决定性作用,筹组建设跨行政区的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投资建设联盟,专门负责该区域的市场开发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30.深化内地与港澳台的旅游合作。旅游交流规模大、经济互动强、文化传播广、社会影响深,在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要推进粤港澳旅游一体化、加强粤闽港澳台旅游产 业互动、扩大内地与港澳台旅游交流。加快推进内地与港澳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调推动粤港澳游艇互联互通先行先试,促进澳门与横琴新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推动澳门和香港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旅游战略中发挥旅游支点和枢纽作用,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启动“万名港澳台青少年赴内地(大陆)游学工 程”。努力扩大两岸人员往来规模,早日实现两岸人员往来1000万人次目标。完善旅游合作机制,与港澳台旅游部门共同规范内地(大陆)居民赴港澳台旅游市场秩序。
(八)开拓旅游外交,构建旅游对外开放新格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旅游作为增进民间交往,促进民众感情交流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外交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过去由于国际旅游市场规模小,使得我们很少从大外交的角度来审视我国的入出境旅游。现在每年我国近2.5亿 人次的入出境市场规模,已成为我们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加强与世界联系的重要平台,已成为新阶段我国对外交往合作的重要内容。旅游行业要在国家开放新格局中,主动作为、主动发声,服务国家整体外交、服务旅游产业发展、服务游客消费需求,努力开创旅游对外开放新局面。
31.围绕 “一带一路”战略开展国际旅游合作。按照“互联互通,旅游先通”这一总体思路,制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合作发展战略规划,把握好规划内涵、路径和支撑体系,增强规划的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分别推动建立旅游部长联席会议机制和国际旅游联盟;整合多方资源,三年内共举办150多项重点合作活动。
32.突出大国间旅游合作。深化中美旅游对话与合作,全面加强中俄旅游交流,拓展中俄红色旅游合作新领域,推进中英、中法旅游合作。巩固与周边国家旅游合作,举办中韩、中印旅游年,推进与泰国、印尼等国家旅游合作。积极扩大与传统友好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交流合作,举办中墨旅游年、中国-中东欧旅游年活动。
33.深化与目的地国家的旅游合作。要在维护游客权益、便利签证政策、中文导游、保障游客安全等方面开辟新的工作空间。开展国际旅游友好城市结对工作,建立一套申报、筛选、结对、管理、评估的规范程序,推动国内外城市间结成国际旅游合作城市,从机制上促进旅游交流。要积极推进在驻外使馆设立旅游参赞。
34.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是旅游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标志,也是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关键领域,抓好入境旅游责无旁贷。要塑造“人文中国”旅游新形象,实施旅游整体品牌战略。今年要重点抓好国家层面30个国外参展促销和50个国内重点区域旅游推广活动。要加大推广旅游新产品,发布“国际旅游新线路、新产品推广名录”。加强对港澳台的游学品牌推广。要采取联合推广新方式,除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推广联盟外,推动成立青藏铁路沿线、京沪高铁沿线、北部湾、大香格里拉4个 推广联盟。认真组织黄河旅游推广联盟等赴海外专题推广。要高度重视港澳台基础市场的作用,做好港澳台市场的梯度开发,巩固中老年传统客源市场,开发年轻上班族新兴客源市场、培育青少年潜在客源市场。要推进出台旅游新政策,会同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出台外国人入境过境旅游便利化政策、境外旅客离境退税政策以及宣 传推广资金支持政策。要完善国家宣传推广体系,开展全国旅游市场推广示范工作,加强旅游驻外办事处建设,扩大数量,充实职能。
35.深化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合作。(1)推动相关国家履行中文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的批准程序。(2)选派各级旅游部门的优秀干部到世界旅游组织挂职交流。(3)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培训发展中国家旅游人才。(4)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世界旅游组织规则的制定。(5)与世界旅游组织共同推出首批10个中国国际旅游示范市,增加中国旅游业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
(九)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为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改革没有休止符。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改革正在深入展开。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当前许多改革都直接或间接地关乎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我们既不能做只谈旅游不顾其他的“井底之蛙”,也不要有“小马拉大车”的怨妇心态。我们必须看到,旅游业发展的最大机遇蕴藏在转方式、调结构之中,最 大动力隐含在全面深化改革之内。实践证明,消费的大众化凸显了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地位,创新发展为旅游业的再次腾飞带来了契机,秉承人民主体的改革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我们必须把改革思维、改革措施贯穿到各项工作之中,坚持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并举,体制突破和政策保障共推,发挥旅游改革对旅游 发展的引领作用,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为切实抓好旅游改革工作,国家旅游局刚成立旅游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将在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推出一系列重点改革举措。主要有以下六项:
36.做实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把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作为推进旅游改革的重要平台。下一步试点地区要重点围绕“三个创新”进行改革:(1)创新旅游部门统筹职能,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旅游部门协调各方,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2)创新土地、财税、资源、金融、人才、技术等政策支撑措施,上下结合,共同推动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今年要在推动旅游用地政策创新方面取得突破。(3)创新引导产业发展和优化行业管理的方式。适应旅游规模快速扩大,旅游矛盾日益凸显的新形势,积极探索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新举措,重点要在设立旅游产业基金、旅游企业重组、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开展旅游联合执法等方面实现突破。今年将按照这一要求,对已有的试点市县进行评估,同时也依据这 一要求,扩大一批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市县。各省也要全方位推进改革试点,形成全方位推进改革的工作局面。
37.启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改革。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建立科学有序、公开透明、相互协调、监管有力的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新体制。今年上半年将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西、海南、广西7个省市开展门票价格管理改革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形成门票价格改革方案,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全面推广。
38.推动跨境旅游合作。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允许沿边重点口岸、边境城市、经济合作区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特殊方式和政策”的要求,加强与发改委、公安部、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的合作,推动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跨境旅游合作,分步落实特殊的旅游方式和政策。
39.主动参与沪粤津闽自贸区改革开放。主动参与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自贸区建设。从优化自身管辖范围内的旅行社、导游开放措施,推动相关部门调整和优化自贸区内的管理和政策措施,探索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三个方 面入手,深化自贸区框架下旅游业的改革开放。今年要重点在自贸区推动出台邮轮旅游便利化通关等相关政策。要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双边及多边自贸区框架下,依托旅游服务贸易总量不断扩大的新优势,推动国家整体对外开放。
40.改革旅游行业协会的领导体制。按照改革的方向,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协会脱钩是大势所趋。但脱钩不等于不管,“放权不等于放任自流”。旅游部门要主动谋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指导行业协会发展的新途径、新 方式。要把行业协会监督会员作为行业管理的第一道关口,支持和鼓励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要建立旅游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定期沟通机制,引导行业协会多了解会员在发展中的需求和面临的困难,主动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将行业协会反馈的诉求充分纳入法规和政策制定之中。对目前条件下仍然需要行政机关开展评定 的事项,要转变方式,规范运作,提高实效,不宜简单转移给协会;对于协会开展的各种评定活动,要加强监督和规范,防止不负责任的“牌子满天飞”。
41.创新促进旅游管理的有效机制。旅游市场的新格局和旅游产业的新要求与旅游部门单
一、弱势的管理格局极不相称,亟需加以改进。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和规模日益扩大的市场,在客观上越来越要求政府提供综合 协调、综合治理的体制机制。截至目前,六个省区市及一些市县率先进行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旅游管理机制,设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实践证明,这种改革对强化和完善旅游业的统筹协调是有效、有力的,也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为推动形成各级领导重视旅游业、狠抓旅游业的工作氛围,经中组部批准,2015年9月 我们将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各省区市主管旅游工作负责同志及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负责同志参加的省部级旅游研讨班,同期举办旅游委(局)主任(局长)研讨班,主题是“新常态下的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各级旅游部门要以此为契机,努力争取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突出旅游位置,结合实际创新旅游管理的体 制机制。
今年国家将继续推 出一批重大改革事项,我们要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推进旅游配套改革。要抓住市县两级“多规合一”改革,开展配套制度建设,增强市县规划的旅游功能。要抓住地方立法权下放到地市一级的机会,推动旅游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同时,也要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整合政策,完善规划,提升服务,大力发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名村。
(十)积极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化武装中国旅游业和社会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世界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深刻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同样也深刻地改变着旅游业的运行方式。“春江水暖鸭先知”,传统旅游企业已经深切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兴旅游企业也正在通过信息化改造传统旅游经营模式。相对于旅游产业信息化的加速发展,旅游行 政部门还基本处于“刀耕火种”,靠“人海战术”进行管理的原始阶段。时代已经变了,我们不能再“因陋就简”、“抱残守缺”,守着过去陈旧的管理方式不放,而应该给我们的管理“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与时俱进,主动融入信息化变革、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革新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42.建立中国旅游服务门户。以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12301.cn)为载体,将其建立成集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文明旅游倡导、旅游企业监管、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旅游投诉、《全国旅游不文明记录》、《旅游企业诚信记录》、旅游目的地警示、旅游国际合作与交流、港澳台旅游合作与交流等于一体的中国旅游服务门户和社会综合管理平台。今年5月1日试运行部分功能,10月份全面运行。国家旅游局协调网络企业建立全国旅游的大数据集成及应用平台。鼓励各地创新推进智慧旅游并逐步纳入中国旅游服务门户。
43.发行“中国旅游卡”。我们将与农业银行联合发行“中国旅游卡”,推动金融机构推出涵盖旅游各领域的特色支付产品。通过整合全国及境外旅游消费资源,为持卡人提供景区购票折扣、网上和电话预订优 惠以及酒店、保险、购物等各类专属优惠和服务。鼓励各地先行先试,积极整合旅游卡,最终实现全国旅游“一卡通”。
44.支持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旅游市场主体在信息化建设上的主体作用。推广携程等公司的经验,鼓励网络旅游企业发展,鼓励网络旅游企业与传统旅游企业融合,改造旅游经营模式;鼓励传统旅游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45.综合提升旅游市场推广信息化水平。对中国旅游海外推广网站进行升级。加大海外参展促销的线上推广,加强自媒体智能终端的APP开发及推广。对“中国海外旅游推广网站”进行技术升级、内容拓展,新推韩语、日语两个版本。加快电子宣传品的制作和更新,做好电子版导游图、电子版宣传手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为了做好上述各项工作,我们还必须加强基础建设,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6.加强旅游法规和标准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和《关于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意见》,加快推动《出境旅游条例》的修订,加快与《旅游法》配套的制度建设。各地旅游部门也要积极推动本地区旅游条例 的修订,抓紧推动制定《旅游法》授权地方的法律文本。开展第三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健全旅游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化政策研究。
47.构建新型旅游智库。要坚持“五湖四海”、各尽其才的原则,整合各方面的智力资源,加强旅游业基础研究工作。成立中国旅游学会和中国旅游智库,并逐步构建旅游智库群,推动在全国旅游行业形成 研究旅游的良好氛围,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各级旅游部门也要针对各自发展的实际,加强研究,把更多研究成果转化为工作举措。
48.提升旅游业创新能力。建设国家产业科技创新工程中心,组织旅游创新创意创业大赛,支持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国旅游创新创意创业基金,推动建设旅游科技创新孵化园,将工程中心建成国家级科技创新工程中心。
49.彻底结束没有旅游数据总量分析的历史。要“两条腿走路”,会同统计局做好常规旅游统计工作,开展旅游业增加值核算,全面反映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会同国家信息中心开展“中国旅游业综合调查测算与运行监测评价”,建立旅游经济运行动态监测机制。
50.强化对旅游舆论的引导。要充分发挥引导新闻媒体舆论方面的主观能动作用,为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和旅游市场的稳定繁荣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旅游新闻发布、政务网站、新媒体“三位一体”信息公开平台,积极发挥旅游部门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中国旅游报的主渠道作用。统筹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探索搭建专业旅游电视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报送,提高新闻宣传工作行政效能,提升中国旅游业整体形象。
51.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旅游事业根本所在,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旅游工作的当务之急。要编制全国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继续实施旅游业青年专家的遴选与培养,开展旅游行业重点人才培训。在全国范围内扶持一批旅游院校的旅游专业。推动旅游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国家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鼓励企业和个人冠名,在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设置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且有志于旅游事业的学生。做好行业先进表彰工作,启动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52.改进旅游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横向协调机制——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同时,优化纵向联动体系:国家旅游局—地方旅游委(局)。(1)国家旅游局建立征求地方旅游委(局)意见和建议的机制,每年评选优秀建议奖。(2)国家旅游局与地方旅游委(局)联动,如编制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规划,组建跨行政区域的旅游协调机制和旅游推广同盟等。(3)国家旅游局将试行对地方旅游委(局)业务工作进行评估。
同志们,我国旅游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面对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面对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我们要勇于肩负起时代的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力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我们中国旅游人的心血、智慧、汗水!
第四篇:旅游工作会主持词
在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上的主持词
中共####县委副书记&&&&
(2012年3月7日)
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州文化工作会议和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旅游带县”“文教兴县”战略进程,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业大繁荣、大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回顾总结2011年全县文化、旅游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文化、旅游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年我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确保2012年文化旅游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参加今天会议的: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部门、省州驻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会议还邀请了甘南州####风景管理局、洮河林业局####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及宾馆、饭店、农家乐等涉旅企业代表共160多人。
今天的会议有四项议程,下面依次进行。
第一项:作工作报告:
1、请县政府副县长、县旅游经济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青同志做全县旅游经济工作报告;
2、请县政府副县长朱成花同志作全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工作报告。
第二项:签订2012旅游经济工作、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工作目标责任书(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会上只与部分乡镇和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其余乡镇、部门的目标责任书会后补签):
1、请副县长同志与城关镇、####镇、新城镇、术布乡、古战乡、羊沙乡、八角乡、王旗乡签订2012乡镇旅游经济工作目标责任书;
2、请副县长同志与人社局、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教育局、公安局、水电局、扶贫办签订2012部门旅游经济工作目标责任书;
3、请副县长同志与卓洛乡、流顺乡、店子乡、洮滨乡、三岔乡、石门乡、长川乡、羊永乡签订2012年乡镇文化工作目标责任书;
4、请县政府副县长同志与公安局、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住建局、旅游局、工商局、####景区管理中心签订2012年部门文化工作目标责任书。
第三项:交流发言,发言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1、请####镇镇长同志发言;
2、请新城镇镇长同志发言;
3、请县发改局局长同志发言;
4、请####景区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同志发言。
第四项:请县委书记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国家深入开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央、省州支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副县长王青、朱成花同志分别就全县旅游工作和文化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部署;有关乡镇、部门负责同志作了发言;书记站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旅游业在构建文明和谐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目标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李县长的讲话已书面印发给大家。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两个领导的讲话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后,各相关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充分认识文化旅游业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正确分析形势,积极研究应对措施,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坚定信心,努力开创####文化、旅游工作新局面。
今天的会议议程全部进行完毕。现在散会。
第五篇:旅游工作会主持词
全县旅游工作会主持词
同志们:
现在开会。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3旅游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旅游工作任务。去年以来,总书记两次对旅游业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今年1月6日,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了“打造中国旅游升级版”的目标任务;2月25日,省旅游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在XX召开,省委书记对我省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省长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召开全县旅游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和县委全会精神,全面加快我县旅游业发展步伐,努力把全县旅游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XXX,XXX,XXX。
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乡镇党委书记,相关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特别邀请到的旅行社负责人、各景区负责人、各星级酒店负责人、农家院代表,共计200余人。
今天的会议共有三项议程:一是XXX作全县旅游工作报告,二是景区、乡镇代表分别作表态发言,三是县长作重要讲话。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议程:请XXX作全县旅游工作报告。———————————————————————————— 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议程,请XX代表作表态发言。
1————————————————————————————
下面,请XX作表态发言。
————————————————————————————
下面,请XX作表态发言。
————————————————————————————
下面进行大会第三项议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XXX作重要讲话。
————————————————————————————
刚才,XXX对2013年全县旅游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4年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目标明确,措施得力,部署到位;代表分别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特别是县长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旅游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了我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并对我县旅游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和要求,寓意深远,高屋建瓴,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我县今后和今年一个时期全县旅游工作的指南和纲领,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下面,就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我再强调三点。
一要抓好传达学习,增强思想自觉。会后,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好对这次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落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统一到县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通过各种方式,迅速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当中,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传达到第一线,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要抓好贯彻落实,增强行动自觉。这次会议对今年旅游工作做出了明确安排和部署,各乡镇各部门要对号入座,迅速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紧紧围绕今年的目标任务,拿出切实的工作方案,制定超强的保障措施,层层分解目标任务,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强势推进,狠抓落实,用行动说话,用声势交账,用结果回答,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
三要抓好融合发展,增强文化自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丰富和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大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创新旅游宣传方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以文化人、润物无声的效果,进一步推进旅游大发展、快发展。
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