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域发展篇之二教师配备公平
区域发展篇之二:教师配备公平区域发展篇之二 教师配备公平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94 更新时间:2010-04-28 10:31
教师配备公平学生“择校”,很大程度上是“择师”。如何让师资资源既得到均衡配置,同时又得以不断 提高质量,魏书生做了四件事: 第一件,逢进必考 魏书生刚当局长时,市直学校教师数量整体超编,水平参差不齐。而每年的师范毕业生又供 大于求,很多人托关系、递条子要挤进来。面对如此形势,魏书生想了一个简单又公平的办法—— 考试。每年 7 月份的盘锦日报教育专刊会刊载这样一则新闻: 盘锦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考试招聘教师 工作方案。这就意味着这一年的教师上岗招聘工作开始了。因为竞争力强,考试范围广,考场纪律严。若想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组织的考试,必须认真复习。2008 年仅报考语文的人数和录取人数竟达到了 1 比 4,考试范围就是专业课、教育学、心理 学,具体范围不指定。因而备考中,报考者除却复习专业课,每天至少做一到两套的各省高考题,夯实基础。2008 年 8 月 16 日,刚走出师范大学校门,怀抱从师热望的程晓甫走进了考场,考场外武警士兵 维持秩序,考场内与高考一样的模式与程序,监控 24 小时开放,家长随时监控各个考场,三个 小时的“高考”结束,程晓甫走出考场,发出了“不是高考,胜似高考”的感叹。考试是在上午进行的,而成绩单是在下午五点张贴出来的,“飞”一般的成绩单,中间只时 隔几个小时,同时在试卷批阅的过程中实行了公开批阅的方式,盘锦市各界新闻媒体以及家长代 表在现场全程监控了批阅过程。惟有公开,才有公平。大家知道,老师这个职业不是说你心里懂得多少就行的,还需要你有较强的表达能力,需要 你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需要你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更需要你写一手好的粉笔字,这是一名合格 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功。所以招聘考试除了笔试以外还有面试,面试就要你在限定的时间内备 课和讲课,每名考生先通过抽签选择要讲的篇目,然后在监考老师监督下用半个小时的时间进行 备课,最后分别进入指定的考场讲课。如果笔试考的是素质,那么面试考的就是能力,是做一名 教师应有的能力了。从 2000 年开始,每年的 8 月 16 日都是市直学校新教师招聘考试的日子。局里根据各学校的 需要,向社会公布招聘的数量和专业,考试实行“五公开”:公开报考条件、考试科目、考试程 序、考试成绩、录用结果;被录取的新教师,教育局按需分配,重点向薄弱校倾斜,而不是照顾 好学校。由于坚持师资
老师,给我来点“爱的鼓励”吧!
“于小刚,请你说说有关百草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老师,是不是为了表达小时候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不错,请坐!”“老师,能不能给我来点‘爱的鼓励’?”学生们哈哈大笑,紧跟着“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的掌声整齐而响亮,再看小刚,面带微笑,心满意足地坐在了座位上。孙老师这才想起,这“爱的鼓励”真的好像有一段时间没在课堂上出现了。这还是她教给孩子们的呢。那是在一次听了学生们稀稀拉拉的掌声之后,孙老师对学生们说要教给他们一种特殊的鼓掌方法,节奏是那样的: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孩子们兴致很高,很快就学会了。孙老师还告诉学生们,这掌声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爱的鼓励”,从现在起,他们的语文课堂要时常响起这样的掌声,送给他人,送给自己。接下来的几天,她常常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这样做。后来,由于备考、时间紧等原因,她竟然淡忘了。这天,可爱的于小刚让她明白了:孩子们是多么的在意这“爱的鼓励”呀!
在一次语文公开课之后,她们的“爱的鼓励”被传播开来,经常有孩子告诉她,“老师,我听到XX班‘爱的鼓励’了”。一种幸福在她心里油然而生。
罐头=诚信
那是在一堂语文课上,一向活跃的张明异常安静,一声不响地伏在桌子上,孙老师走过去问他怎么了,他说好像感冒了,有点头疼。同桌刘恒说,“老师,他没事,一会儿,我给他弄瓶罐头吃就好了。”这句话就像捅了马蜂窝,学生们哄堂大笑,张明也一下子坐了起来,大声说“好,看你不买的。” 这下刘恒傻眼了,孙老师赶紧接过话茬,“你病了,老师应该慰问一下,这罐头我来买。现在咱们继续上课。”下午,当我把两瓶罐头放在张明的桌上时,他先是不知所措,接着是难为情。看着他,孙老师心里窃笑。(其实,她一直在找机会和他“拉关系”,因为他的活跃有时候已影响了孙老师的课堂教学,她相信这绝对是个良机。)孙老师说,“张明,这是礼轻情谊重,你可别不接受啊!”在更多惊异目光的注视下,他把罐头放进书桌堂。接下来的几天,张明依然活跃,但这是思维的活跃,回答问题的活跃。出乎孙老师意料之外的是在一次作文时,包括张明在内的很多学生提到了“罐头”。“我们以为老师是在开玩笑,没想到她竟然真的买来了罐头,真是说了就算的老师。我只是班级里极普通的学生,老师这么看得起我,我一定得对得起她。”“谁也没当真的一句话,语文老师却很快兑现了,这位老师,不一般——诚实守信,我服!”
„„
感动着、快乐着、幸福着,哪一所校园都美丽,那里的孩子都可爱,这是异校教书教师们的快乐体验。
市二中教师邵卉对异校教书的酸与甜更是体会深刻。
并非她最初所想,当她进入市三中的教研组后,友好地向大家自我介绍,换来的却是一张张漠然的脸,她尴尬地随意找了个空位座下,心中暗自感伤:“唉,还是家里温暖。”可是那一次却改变了这一切。还记得那是一个下雨的清晨,孩子发着高烧,出于师者的本能,她急匆匆地赶到了学校,把孩子一个人扔在了家里,不知是她的表演不够到位,还是同事们过于细心,大家看出了她的焦虑:“邵,家有事儿?”“什么?”在三中也能听到“邵儿?”此时也不知是为孩子而担心,还是为这份心中已涌动的爱而感伤,邵卉老师哭了!
第三件、送教下乡
是的,异校交流,不仅是教师业务能力上的一次交流和促进,是师资力量的一种均衡,也是教师们感情的一次融合与成长。而且这种异校交流,不仅局限于市直学校之间,还有送教下乡,市里组织“教学评课”、“教学诊断”、“教学观摩”,把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教学技术送到农村学校、送到农民子女的课堂。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最新最好的教育信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村学校,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农村教师带来的封闭,他们吸吮着“送教下乡”带来的充足给养,增加了知识储备,提高了教学水平。在盘锦,凡是市举办的教师培训从不向农村教
师收取费用,农村教师函授本科市里为其提供三分之一的学费。
2006到2008年市一完中的刘玉娟老师共参加了七次送教下乡活动,每次送教下乡,她都去不同的学校,她到过东风农场、榆树农场、胡家、高升镇等不同的学校,看到了不同的学生,但每到一处她都收获相同的感动。
她还记得第一次送教下乡是在东风中学为孩子们上一节英语课,因为是第一次到农村上课,所以有些紧张,担心孩子们听不懂英语口语而不能跟她配合。但当她到了那里,看到了灿烂阳光照射下那整洁的校园,那设计巧妙的标语、板报,无不吸引着她的目光,这时她忘记了紧张。进了教室,发现孩子们对她的到来有些兴奋,非常感兴趣,45张笑脸欢快而迷人,90双眼睛充满了好奇。铃声响起,刘玉娟老师信心百倍地开始了上课,每一个孩子听得都非常认真,后面的听课教师埋头记录,似乎不想落掉每一句子,每一个词。面对学生、老师们求知的面庞,刘老师恨不得倾出自己心中全部。
课堂的效果很好,同学们一个个积极动脑动嘴,纪律好,课堂气氛又活跃,一堂课下来,效果比刘老师想象的好很多,特别是下课后同学们跑来跟她要电话号码,学生们对她说:“老师再见,希望你还来给我们上课,我们喜欢你。”刘老师怀着感动走出了学校。后来学生们经常给她打电话,刘老师就在电话中为他们讲英语知识,给他们解答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给他们鼓励。有的学生还来到刘老师的家里,刘老师给他们买了一些他们买不到的参考书,孩子们感动地说:“老师,我们从没看过这么多的书,这么好的书,这么有帮助的书!”
让刘老师感动的还有评课的那种氛围。其实,送教下乡不仅仅是讲一堂课,听一节课。课后的说课、评课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大课堂。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思索,一种提高。刘老师记得有一次去大洼的榆树中学,那节课她讲的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 ?)第一课时,其实那一节课不好讲,因为学生还没学习现在完成时,他们只学过进行时,而那节课她要给他们讲现在完成进行时,她不能生硬地强加给他们,怎么办?她去了书店,翻阅了几本教学参考书,其中一本名为《教案》的书特好,课前准备、导入新课、课堂训练等都不错,于是她买了五本,她想听课的老师一定会喜欢。回来后她仔细阅读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稍加改动备了那节课,上课时有20多位听课老师,在评课环节时,老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许多老师说这节课讲的太好了,这么顺理成章,这么流畅,这么让学生容易地接触并学会了一个新的时态,太棒了,听课的老师们问秘诀,刘老师告诉他们秘诀就是遇着困难时多想想、多看看、多学习,然后她把经过告诉他们并把书给他们,他们几乎要抢书,因为书真的太少了,只能以学校为单位大家传阅,老师们非常感谢她,有的拉着她的手说你一定再来。后来刘老师去高升中学送教时也给老师们带去了几本教学参考书,他们很喜欢。如果以后有机会她说她还会这样做,而且会做的更好。
目前,盘锦送教下乡的覆盖率已达95%以上。
第四件,每年一次继续教育考试
教师分配要公平,异校交流促均衡。师资的公平与均衡最根本的环节——学习。每一年,市教育局都要送给每位老师一件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学习”。教育局把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写进了每位教师的工作日记,时刻鼓舞广大教师努力学习,潜心育人,忘我科研,奋发向上,局长魏书生用自身的榜样“引领”先把一份宁静的心情交给教师,让教师们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让“潜心育人校校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成为全体教师的座右铭。在学习的基础上,每年8月25日,市直学校在职教师都要统一参加继续教育考试。教什么就考什么,初中教师做中考难度的题,高中教师做高考难度的题。至今一考12年,毫不放松。考试成绩做为评职、评优时的参考指标。但魏书生认为考试的本意还在于促使教师学习:“考完成绩往那一摆,什么都不用说,对教师就是一种促进的力量。”正是在这种力量的促进下,盘锦的优秀教师队伍越来越壮大,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均100%达标,研究生比例不断提升。涌现出了池军华等闻名全国的名教师,一批批为人师表,德能双馨的好教师脱颖而出,成为
学生们健康成长的营养保障和精神源泉。一路考下来,教师平均成绩、校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师资力量实现了在高水平上的均衡。
教师继续教育考试,盘锦还有一个别致的做法,那就是让学生做监考,这种换位,让教师经历一次为人师表的考验,让学生体会考试的庄严。面对学生,教师们会自觉地以严格的自律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严守考纪,为人师表。
面对继续教育考试,市二中教师孙艳曾经抵触过、逃避过、也思考过、探索过。而今,她已开始收获„„
大学刚毕业那年,她那种快乐的心情就像飞出牢笼重获自由的小鸟,一心想着可以不必再为那没完没了的考试而坐在学校的大树底下苦读,不必再为提心吊胆地学着别人在口袋里放上“小纸条”却直到考试结束也不敢拿出来的窘境而尴尬,在到学校报道那一刻,以终于“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心态成为一名教师,却做梦也没想到“天生命苦”,还要面对那看不到尽头的继续教育考试„„
刚开始的两年,面对继续教育考试,她又不得不搬出上大学时的“看家本领”,临考前来个大突击,每日起早贪晚,把自己弄得晕头胀脑,到考试时虽也能“蒙混”过关,但心理却感觉收效甚微,若有所失。终于,在随后的几年教学实践中,她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孩子们很多新奇的想法和问题,有时会令人无所适从,吃过几次“苦头”之后,她真正体会到仅靠自己以前所学的书本上的那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思想在变,学生也在变,所有这一切都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不可能是一劳永逸。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深入思考、需要潜心研究,这样,才能追寻教育的真谛,把握教育的规律。终于,她明白了那个再熟悉不过的道理“活到老,学到老!”其实,这也正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如今这一考就是十二年,年年那个日子,孙艳老师都会认真对待,走进考场,去检查一下自己的学识又长进了多少,还有哪些不足需要补进,还有哪些方面知识需要学习。
第二篇:破解教师合理流动建设区域公平教育
破解教师合理流动建设区域公平教育
教师能进能出,合理流动,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加快全县教师队伍统筹发展和吐故纳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学生择校,关键是选择教师,学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的竞争。学校的优劣,核心是教师精神气的高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教师不能合理有序流动,就像一潭死水,水质必然变坏,蚊虫必然滋生。教师合理有序流动,是学校教育永葆青春活力的前提。但如何合理流动师资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呢?
就目前教育现状而言,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构想:
(一)实施原则:
区域内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二)概念界定:
1.区域:
指以地缘为界将全县划分几个区域。如,青口地区以实验小学、青口中心小学、黄海路小学、原城东小学、原城南小学作为一个区域;县城以外可划分为几个区域,如以沙河、城头、海头、金山……等中心镇为核心划分几个区域。
2.新人:指当年新分配的和当年新调入教师。
新人新办法:新分配与新调入的教师,学校与其签订三年期的聘任合同,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继续签订,考核基本合格,由局人事科重新调配。调配到新岗位后,要义务参加一定学时的培训,以
提高其业务能力,连续2次考核基本合格,可以转岗或解聘。
备注:“基本合格”也可指考核成绩后几名者。(可具体量化)
3.老人:指在原单位没动的老师。
老人老办法:在原单位不动的教职工,采取业务考核与民主测评的方式,每年各单位教师按3%的名额在区域内流动。区域内流动的教师可采取双选的形式,即校长选教师,教师选学校。流动到新学校的教师,再按照新人新办法进行聘任管理。
4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可具体细化本条)
二、机遇:
1.全国都在探索事业单位改革。淡化教师的单位角色,强化区域意识。变单位人为社会人,教育可以乘势而上,变学校人为位区域教育人;
2.全省要求连续在一所学校6年要流动,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不超过2届;
3.全省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这是激活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增强职业责任感与紧迫感的重要抓手;
4.全县范围内,部分中小学校长进行调整,县城地区的教育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就县城地区的小学而言,黄海路小学的独立,与实验小学、青口小学形成三家鼎立之势;就中学而言,公办初中实验中学校长调整,赣榆县初级中学装修一新,如能有效调配师资,必将有效促进区域内的校与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无论从社会外部大环境,还是从教育内部小环境,都聚焦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因此,抓住当前形势,破解教师合理、有序流动这一难题,也就抓住了教师管理的牛鼻子。
第三篇:区域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需要,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上内在联系,提出“两区一带”的功能分区,即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发展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针对不同的区域提出相应的功能要求,对于湖体核心保护区强调生态功能,禁止开发建设;对于滨湖控制发展带,提出构建生态屏障,严格控制开发;对于高校集约发展区提出集聚经济人口,高效集约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功能定位,直接反映和决定它在国家区域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中的地位,着力构建“三区一平台”,即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带动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总体定位,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即着力构建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旅游基地,光电、新能源、生物及航空产业基地,改造提升铜、钢铁、化工、汽车等传统产业基地。
丰城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西南部的重要县级市,要加大力度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与周边区域的衔接,打造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其次,打造生态品牌,探索出丰城特色的生态低碳高效的发展路径。加强“中国生态硒谷”的品牌,发展以富硒资源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休闲体验等。第三,要加快重要产业基地建设,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的“十大产业基地”相对接。丰城市处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高效集约发展区,具有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基地的资源条件,充分发挥丰城的能源优势,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完善的产业发展结构。
1.1.1.衔接南昌都市圈
丰城市距离南昌60公里,仅1小时车程,丰城市成为省会城市南昌的1小时交通圈的范围。南昌都市圈范围包括南昌及周边九江市、永修县、都昌县、余干县、东乡县、抚州市、丰城市、高安市、奉新县等县市,是江西省赣中地区的重要城市群。丰城未来在与南昌的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对接融入南昌城市经济圈。进一步加大与南昌经济合作,加快与南昌经济联系。做好丰城与南昌的对接体现在交通设施上,重点建设“三路一区”(丰昌大道、新105国道改线、昌吉赣城际铁路)建设,缩小与南昌的时间距离,实现“同城化”发展。同时,在产业结构上形成相互协作与分工,承接南昌经济辐射,发挥自身优势,强化产业基地建设,形成自身特色的产业结构。
1.1.2.打造丰樟高城市群
丰城、樟树和高安市是宜春市东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是宜春经济发展的高地,对宜春经济发展起着领头牵动作用,“丰樟高“城市群总人口、区域面积分别占到宜春市的49.7%
和35.2%,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分别占宜春市的55.8%和52.8%。丰城市经济总量在三个县级市中居首,成为“丰樟高”城市群中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产业集聚区。丰城城市产业重点发展以能源、新材料为特色的,樟树城市产业以化工、医药为特色,高安城市产业以陶瓷、汽运产业为主,共同形成宜春市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极。
战略三: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与成渝经济区协调发展:抓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大发展契机,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区位特色,主动寻求对接点和联结点;借力成渝经济区的强大经济实力,大力发展配套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与黔北地区协调发展:在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经贸、旅游等方面联合遵义和贵阳,加快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白酒产业,构建黔北地区特色经济高地。
与赤水河谷和四川酒业重地协调发展:协调与习水、赤水等赤水河谷酿酒城市的发展,联合打造黔北赤水河谷特色经济区;协调与泸州、宜宾四川酒业重地的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西南地区名酒基地的建设。
第四篇: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推进和高校的“扩招”,使近年中国教育处在一个大发展的阶段。但是,在大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媒体对中小学择校、教育乱收费、“教育产业化”等问题的批评不绝于耳。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上,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是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国情之一。与教育过程、学业成就方面的不公平相比,现阶段最重要、最突出的基本问题仍然是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在农村,教育不公平仍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在城市,教育不公平主要集中在普通高中和大学阶段。
形成教育不公的原因,除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之外,传统的以中央为主、忽视地方的资源配置模式,以及无视地区、城乡差距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成为导致教育不公的制度性原因。一些已经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公规则加剧了业已存在的教育不公。农村教育中,影响教育普及、导致流失辍学的主要原因是教育费用过高、教学难度过大。后者主要是无视发展差距的“城市中心”导向所造成的。由于社会贫富差距加大,阶层之间的教育差别开始显现,这突出地表现为对教育收费不同的支付能力和贫困学生的问题。由于家庭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不同,城市社会中不同阶层接受教育的权利受到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和追求教育过程、教育质量的平等。
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通过制度创新、政策调整开放教育,吸引和促进社会资源向教育的流动,满足教育快速增长对教育经费的强劲需求。
其次,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的理念:在发展中缩小差距,增加公平。在照顾各地历史形成的实际差距时,应当将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作为重要原则之一。
最后,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优惠政策和相应机制,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同时,应当重视和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贫困阶层子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公平问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区差距极大的发展中大国,应当将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原则。建立教育发展“地方化”的思路和管理模式,改变无视地区、城乡间巨大大一统模式,从而矫正全国一刀切、整齐划一的教育体制的弊端。矫正高度国家化、城市化的教育发展取向,是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重要选择。
第五篇: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
问题阐述:
教育公平问题主要分为两类: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问题和教育政策不公的问题.具体分为:教育结构失调问题,教育城乡差距问题,教育区域失衡问题,教育的校际差别问题,流动人口的教育困难问题,教育的保障问题.原因分析:
经济:1.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差异.2.家庭收入差距拉大,致使各阶层教育消费方式不同.3.由于行业和职位不同所构成的收入差距拉大, 人为的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政治:1.制度性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加剧了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
为资源配置失衡的局面仍未改变,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导向”.2.中国的教育腐败正在加剧教育不公平.解决方案:
1.各级政府采取措施推进社会公平,要加大改革力度,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来调整城乡,地区,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为
教育公平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2.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3.建立”终身教育”体制.发展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和其他多种形式教育,开放教
育系统,加强教育和公众的参与.增强现行教育制度的弹性,选择性和适应性.4.深化教育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5,加强教育立法,建立社会救济制度.事例:
河北邯郸,一座以3000年悠久历史闻名于世的古城,如今又有了一张新的靓丽“名片”——“无择校”城市。前几年,邯郸市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但同时“择校热”仍很盛行,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地将孩子送到“名校”就读,引起人们对教育不公的强烈关注。面对这一难题,邯郸通过联盟校、兼并校、设分校等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择校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邯郸的探索,为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收入不公影响一时,教育不公影响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