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人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教师聘用及津贴方案(征求意见修改二稿)
成人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教师聘用及津贴方案(征求意见修改二稿)
一.教师聘用原则
1.同等条件,应优先、择优聘用本校在职教师。
2.校外聘用教师与本校聘用教师课时津贴标准原则上相同。
二.教师聘用类别与条件
1.校外聘用人员按其资历、影响、专业水平、学科与专业的紧缺性等分为:专家教授、紧缺专业教师、一般专业教师、基础学科教师四类,具体由职能部门提出项目培训方案、教师聘任意见,报校长室批准。
2.本校聘用人员根据其资历、专业水平等分为外聘教师、代课教师两类。外聘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具体由教务部门提出符合条件人员名单,特殊情况须报校长室批准):
①从事成人学历教育相应的教师资格或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含在读); ②具有相应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技能培训项目应具有相应工种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 ③担任全日制教学工作量达到教师岗学期平均工作量(如正常工作日全日制教学工作量达标准工作量但不足教师岗平均工作量的,可以成人业余教育与培训课时补足;教师岗全日制学期平均工作量由教务处核定)。
三.课时津贴标准
1.校外聘用人员课时津贴
①外聘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课时津贴标准由职能部门报校长室研究确定。
②外聘紧缺专业教师授津贴标准一般为:60元/课时;高新技术或特别紧缺性专业,可放宽至120元/课时。具体由职能部门提出书面意见,报校长室审核确定。
③外聘一般专业教师、基础学科教师授课津贴按实际课时:30元/课时(成人业余专科学历教育:25元/课时)。适用范围:各类成人业余学历教育计划规定课程教学,非高新技术中级工及以下专业技术工种等级培训,一般性岗位培训、职前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
鉴于有关社会培训项目的工作任务、性质等的特殊性,相关培训授课津贴可以适当上浮,但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20%,具体由职能部门确定,并报学校备案。
④外聘全日制代课教师,由学校参照校外聘用人员的课时津贴办法及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2.校内聘用人员课时津贴
①校内代课教师授课津贴标准,按教代会通过的《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标准执行。
②面向本校全日制学生,纳入全学制教学计划或以原班建制按全日制形式授课的,按教代会通过的《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相关标准执行。
③本校聘用人员符合外聘教师条件的,非正常工作日的成教或培训授课津贴按校外聘用人员标准执行(如正常工作日全日制教学工作量达标准工作量但不足教师岗平均工作量的,可以成人业余教育与培训课时补足,补足部分按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标准核算)。
④本校聘用人员符合外聘教师条件的,正常工作日担任成人业余学历教育与培训,且教学工作量已超教师岗平均工作量的,独立组班授课超过部分按校外聘用人员标准的70%执行;随全日制合并组班超过部分按40%标准执行(如原工作量不足可先按60%标准补足工作量)。
⑤除实训课及应按《教职工分配制度改革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进行核算的以外,均按实际课时(含补贴课时)核算;实训课参照相关制度折算成标准课时核算。
⑥特殊情况由职能部门报校长室研究研定。
本方案由校长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二)2013—2014教师培训制度 计划 方案
2013-2014教师培训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全员素质和教育、管理、服务及教学水平,突出争创小学教育的鲜明特色和创新、示范、引领作用,参照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及各级主管部门对师训工作的要求,特制定《巴集小学2013—2014年教师培训计划与实施方案》作为培训指导思想。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巩固专业思想,热爱教师职业,热爱学生,熟悉有关教育法规和教育教学情景,初步掌握所教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和教育教学常规,尽快适应中学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训对象
近3年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教师。
三、培训内容
1、专业思想教育:组织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国内外教改经验、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使新教师安心本职工作,立志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2、政策法规学习: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和学科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使新教师增强教育法规意识,依法执教。
3、熟悉教育教学情境:了解乡情、地方教育发展状况、教改动态并熟悉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等,使新教师尽快投入到教师群体之中,转变角色。
4、教育教学常规训练:运用已学过的教育理论了解和研究学生,制定班队计划、组织班队活动,做个别学生教育和家访工作,按照大纲(课程标准)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使新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
5、课件制作培训:使新教师学习、了解现代教育媒体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意义、途径、方法、技能。
6、班主任工作:使新教师学习、掌握班主任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途径、方法。
7、教研入门培训:使新教师懂得教学研究的意义、原则、途径、方法及努力方向。
8、教学基本功培训:使新教师学习、掌握“口语表达”、“三笔字”、“教具制作及使用”、“简笔画”等的技能技巧。
四、培训形式
新教师的培训,坚持自培、自练和以教育教学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参加由市、区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学校为新教师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采取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批改、考核教学效果等方式进行培训。
五、监督与执行
1、检查指导:校长听评课1节/周,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至少1节/周;“六认真”、“培优转差”、“帮带”等工作检查指导;发现反馈处理问题;
2、六认真工作:新教师做到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检查、研究等教学方面的“六认真”;
3、培优转差工作:新教师有所任学科优差生名册;有基本情况分析及转化措施;有过程记载;有效果呈现等;
4、六个一工程:拜一位骨干教师为师,每周听一节骨干教师的课,每月上一节汇报展示课,每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每期外出参观学习一次,每年进行一次合格课验收;
5、骨干教师帮带工作:每周听一节帮带教师的课,每期上一节示范课,每期作一次经验交流。
2013——2014教师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目标与任务
1.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对教师的具体的要求,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精神。
2.注重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把学科知识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师发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3.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学观。
4.扎实推进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达标培训为手段,同时加强教师“粉笔字、板画、钢笔字”的基本功培训。
5.加大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力度,采用“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个人自学”等形式.6.以人为本,加强教师心理教育培训,既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解决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为教师的教学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7.立足长远,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来管理、规范我校的管理行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办法 1.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边步安为组长,郑飞为副组长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具体培训由教导处负责。
2.加强管理与督查
学校对教师培训实行过程管理,纳入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系列。
四、具体措施
1.教导处牵头,系统组织本校教师举办新课程知识以及现行小学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理论讲座,着力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2.坚持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主要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分教研组组织学科业务学习,指定学习书目,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加强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与指导。
3.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发挥校园网与学校资源库的功效,不断充实,完善网络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4.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教学教研活动,并加强管理,做到“学有收获,学以致用”,而且教师培训要求后能在本组业务学业论理中交流经验体会。
5.开放学校图书室,学校定期购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并向全体教师提供书目,要求每期教师至少精读一本理论书刊,定购一本专业的教学杂志期刊,并做出相关读书笔记。
2013---2014学年名优教师培养方案
为加大名优教师培养力度,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培养思路,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名优教师成长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适合现代教育名优教师队伍,促进学校教育科学和谐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整体水平,特制定学校名优教师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
(1)总体目标:
通过培养,使名优教师培养对象在教育理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教学业绩等方面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成为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的创新型教师,争取建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养和创新精神,适应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秀创新团队。
(2)具体目标 :
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力争一年内培养出:县级及以上优质课一等奖,县级及以上教坛新秀,县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其它教能比武县级一等奖及以上等人员5人。
2.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人均一篇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等)发表或获得县一、二等奖及以上,或县级及以上课题立项或获奖。
二.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名优教师培养领导小组。
组
长: 陈玲
副组长: 钱华
成员: 徐津、张海霞
三.培养措施 :
1、学校为骨干教师创造各种学习、进修、研究和实践的条件,为其成长搭建平台。
(1)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对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推荐外出学习,鼓励教师继续提高学历层次。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外各级教改及教科研活动,对成绩显著者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或奖励。
(3)学校尽可能多的开展一些教改、教科研、优质课竞赛等活动,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舞台。
(4)定期组织教师到其他兄弟学校进行教育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经验。
(5)营造培养名师的社会环境,在学校网站进行宣传,如有特别优秀的校级名师科研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先进事迹的报道,以提高我校名师的知名度。
2.把校本研修作为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开展培训活动。
(1)建立教研组“月主题研修”制度,要求每月开展形式灵活的教研活动(不拘泥于“上课——评课”式教研活动)。
(2)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专题活动及
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压担子、搭台子、结对子”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每学期举行一次(及以上)骨干(名优)教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4)开展骨干教师教师“师徒结对”活动,努力发挥优秀骨干(名优)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等方面深入地进行研究、切磋,使师傅与徒弟共同成长、协调发展。
四.组织管理及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协调。学校成立“名师培养”领导小组,负责全面落实名师培养工作。
2.学校各个教研组是实施“名师培养” 工程的主阵地,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使学校的名师培养工作顺利开展。
3.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学校设立名师培养专项资金,保障名师培养工程的顺利实施。
4.学校建立教师业务档案。
5.建立学校名优教师积分机制,通过积分积极向县级及以上申报名优教师。6.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办法。每学年组织开展优秀课堂教学、优秀论文和优秀教学案例等的评比和推荐工作,鼓励教师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反思等,并进行奖励。把教育、教学成果作为推荐名优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对各名优教师在学校宣传栏展出。
第三篇:教师评价与培训方案
教师评价与培训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全优工程的实施,加大“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当堂达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力度,交流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领全优课堂健康有效地发展,长茂中心小学特拟定教师评价方案:
一、教学状态
1、教学理念 5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全优课堂理念,有全新的教学观、质量观、学生观。善于与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教学过程师生关系平等,积极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开展全优课堂模式培训活动,利用专题讲座、随堂听课评课、合作交流等形式,帮助教师实施课堂的全优。每月举行一次全优课堂理论知识考试,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教学设计 10分
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培养,特别关注学生的“学情”,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行提前集体备课制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先由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课前审阅本组导学案,再由业务主任对导学案二次审核,发现问题及时令其改正。
每周举行一次导学案专项评比活动,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3、教学方式 10分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导学案设计合理,使学生自然而然的随着导学案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显得较活跃。让后进生也能感到“我学我会”,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运用“先学后教、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
思考、小组合作与交流展示。逐步形成自己的“全优课堂”教学风格。
课堂上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讨论的机会较多,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会一些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教师注重自学方法的指导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科学优化的评价,确保后面环节的当堂达标。
课堂上老师语言点拨要精炼、明确、有针对性,并有效地控制教学时间。
每月每人上一节公开课、展示课,分教研组评比打分。一学期汇总评出: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校领导、教科研人员和学科带头人随机听课和评课,依靠四个方面(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第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比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个人的才艺展示;第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经常性地对教师教学方式进行评价和指导。
4、教学手段5分
课堂教学中能合理、有效运用多种课程资源。教学手段先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器材和自制教具,实现现代教学手段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积极参加全国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逐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提高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具制作、课件制作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等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二、学习状态
1、自学研修 10分
教师每学期都有自我研修和发展的行动计划,积极参与建立学习型校园的行动。让读书成为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意识、提高意识或超越意识。
学期初要求教师制定出自我研修和发展的行动计划,交教科室备案。定期进行教师读书笔记检查,督促教师按计划完成读书任务。
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师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学习心得 10分
教师积极参与以读书为载体的学习研讨活动,在职业道德、打造全优课堂、专业成长等方面有深刻的心得体会。要求教师经常撰写读书心得或读后感,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组织教师集体研讨共同关心的问题,互助合作,共同提高.每学期进行一次学习心得或读书心得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3、集中培训 10分
教师要积极参加全优课堂模式的培训,参与校本培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杜郎口和新知学校的先进做法,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参加各类校本培训活动。出满勤得10分,每缺一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
三、研究状态
1、反思行为 10分
教师对自己或同事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与评价,有相应的改进措施。善于开展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要求教师经常撰写案例分析或课例分析,坚持在每节课后在备课教案上写出简要的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由教研组长在检查备课时督促完成。
每学期进行一次案例分析或课例分析征文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研究行为 10分
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实践性研究和课题专题研究,积极参与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行动。教科研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要求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以及小高职称以上的教师要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求其他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活动。
每学期进行一次小课题研究工作评比活动,看课题材料评奖。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无材料不给分。
3、研究成果 10分
在课题研究和践行全优课堂模式过程中,不断积累问题,探索方法,总结经验,把研究成果上升为理论,并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要求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及教学案例,积极向各类报刊杂志、校园网站投稿,积极参与各类论文评比活动。
论文获奖或发表,国家级给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被校刊或校园网站录用1分,不同篇目可累加。
四、创新状态
1、教研创新实践 5分
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要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各种有益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每学期举行一次有关创新活动的评比,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2、评价观念 5分
教师能建立发展性的学生评价观。评价方式多样、内容多元开放,贯穿学习全程,富有创造性,为学生喜闻乐见。
组织各班任课教师要经常开展关于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座谈研讨活动,互相交换评价意见,更新评价观念。
每学期举行一次评语评比活动。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参与奖2分,未参加不给分。
注: 本方案为教师综合评估方案,每学期评价一次,由教师自评,教务处复核。评价积分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性评价奖”的发放依据。
(1)按照积分给与校级奖励:85~100分以上为三星级教师,给与200元奖励;75~84分以上为二星级教师,给与100元奖励;70~74为一星级教师,给与50元奖励;60分以下为不合格教师,给与50元罚款,同时由三星级教师给与帮扶。
(2)津贴浮动:每半学期300元参与浮动分配,津贴按三星、二星、一星、星外等级进行分配,比例为:170%、120%、100%、10%。
(3)星级教师与各种评优、聘任、职称评定挂钩。星级教师优先评优;星外教师不得参与评优、评定职称
第四篇:华东师大二附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华东师大二附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
(十五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二、管理机构
三、培训对象
四、师资队伍
五、具体方案
六、学分管理与激励机制
七、补充说明
一、指导思想
我校教师继续教育开展校本自培工作,坚持从寄宿制重点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原则,以寄宿制重点高中学校教师的应有素质要求为依据,通过校本自培工作,使我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有长足的提高,以提高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的成效,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
二、管理机构
为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特成立我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下设校本培训办公室,具体负责校本培训组织,即确定培训科目.延聘讲师,以及考核工作。
领导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
组长:何晓文
副组长:李志聪、张大同
组员:陈胜庆、蒋建国、陈康煊、袁军、张伟平、潘慧娣。
三、培训对象
华东师大二附中校本自培的对象为全体教职员工。我们将全体教职员工分为以下几类:
1、管理层;
2、专职教师;
3、教辅人员;
4、职员;
5、职工。
原则上这些人都需要培训。本方案主要是针对教师,对其他教辅人员及职工,学校将另行制定培训计划。对教师的培训,也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培训目标。比如:(1)青年教师:22~35岁;(2)中年教师:35~50岁;(3)高年资教师:50岁以上。由于各年龄段教师的工作年限不同,所积累的经验也不一样,所以对培训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就有所区别。具体地说,青年教师侧重于基本教育思想、基本教育理
论、基本教学原则的培训;对中年教师,要求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学会提炼,即对经验加以去伪存真,将经验与理论加以对照,使经验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使之更具有实践价值;对高年资教师,他们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但还需要理论充实,对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提高,还需要有所积累,写一些文章,比如从教回忆等等。回顾和阐述自己的教学经验是十分有益和有价值的。
我们将根据教师的特点设置适应各种教师的培训课程。
四、师资队伍
本着以能者为师的原则,从本校及上海市普教系统中具有执教资格和能力的领导与教师中选聘组成讲师团,本校已确立选聘的师资有:
魏国良(语文特级教师、语文首席教师)
肖家芸(语文特级教师)
滕永康(数学特级教师)
陈双双(数学特级教师、数学首席教师)
刘砚(外语首席教师)
凌德生(物理首席教师)
张大同(物理特级教师、物理奥赛教练)
范小辉(物理特级教师、奥赛指导首席教师)
叶佩玉(化学特级教师、化学首席教师、化学奥赛教练)
周靖(历史特级教师、历史首席教师)
陈胜庆(地理特级教师)
邹淑君(生物特级教师、生物奥赛教练)
外校讲师待聘
袁运开、江铭、吴铎、孙大文、陈玉琨、张奠宙、丁钢、巢宗祺、张民伦、宣桂鑫、钮泽富、范国睿
五、具体方案
1、实施时间
从2002年9月至2005年2月完成此方案。2005年2月以后进行扫尾,力争2005年7月前完成培训任务。
2、整个课程设置分为必修、选修、研修课程。三大模块既有区别,又有所整合,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精心开发课程、精心组织实施。
(1)必修课程,共开设四门,需完成12学分;
A、《师德修养》2学分
进修方法:听讲座,学员完成作业。
B、《现代教育理论》2学分
重点是现代课程理论和现代教学理论。
进修方法:听讲座,学员完成作业。
C、《计算机应用技术》6学分
1.计算机应用针对不同年龄教师有不同要求。根据市有关规定,我校教师在2001年期间有77名老师已经完成市计算机四大模块的全部或部分的培训及考核,学分有普陀区教育学院转入浦东新区。2002年9月以后调入二
附中的老师“十五”师训按校本自培计划实施.计算机应用要解决“校校通”工程实施以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并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发挥其功能。
进修方法:本校自培,学员参加全国统考,获得合格证书计6分。如有部分教师已获得市初级证书和办公自动化证书,可免区统考部分内容,但所缺学分从选修课中补足。
D、《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进修方法:听讲座,学员完成分析案例。
(2)选修课程,需完成14至18学分。
根据课时及容量大小,我们又分为常规课程、微型课程以及系列讲座。选修课内容主要包括:
A、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B、课程教材研究与实践实施策略;
C、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技能训练;
D、学科知识更新与扩展整合;
E、教育教学研究与成果推广。
争取每学期引进和自主开发4~6门,供本校教师学习。
(3)研修课程,需完成4~36学分。
以教师研修为基本培训手段,主要形式采取区方案的四种类型。
A、读书自修:
教师自主选择与自己学科有关的书籍,并认真自学,写出1,5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于每年10月交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请区教师继续教育学术委员会认定学分。
B、教学展示:
凡是要求展示的教师,必须提前一周提出申请,按规定办理手续,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人员来鉴定,可否获得学分,听课教师不得少于10人。
C、课题研究;
校本培训领导小组,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完成课题。每课题前三名承担人在每年10月底前把课题报告送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交区教师继续教育学术委员会认定学分。
D、文章撰写:
由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著作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文章,在《浦东教育》上发表的文章,须由本人在每年10月底前提出申请,由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送交区教师教育继续教育学术委员会认定学分。
六、学分管理与激励机制
1、要取得学分必须通过考核。考核通常有三种形式:(1)考试、(2)考查、(3)撰写论文。具体考核形式由担任培训主讲的教师根据本课程的内容特点确定并由主讲教师根据考核结果评定成绩,报校本培训指导委员会认定。
2、学分的申报:由培训主讲教师填写学分申报表,连同教学进度表、学习情况表,考勤记录表和学员意见反馈调查表报校本培训指导委员会审核。
3、校本自培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研修课”三个板块,各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所需完成的学分标准如下表:
中、初级职称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研修课程 12 12 14 18 4 36 需完成学分 30 664、本校所设置的选修课中,教师可自行选择,但中初级教师必须达10学分、中学高级教师必须达14学分,参加教育学院及学区的学科教学类选修课程的培训不得少于4学分。
5、建立和完善校本培训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把培训中的成绩,纳入对教师的表彰和奖励范围,对积极参加培训并取得较好成绩的,要予以鼓励。如对于积极开发培训课程的教师予以奖励,该教师所获得学分是该类课程应得学分的两倍(浦东新区规定)。
6、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或无故中断培训致使考核不合格者,将责令其赔偿教师培训经费,并取消其教师聘任资格。
七、补充说明
关于校本培训工作的若干说明:
1、除必修课外,每8课时为1学分。不计0.5学分。
2、各类课程的学分,一般不可互相替代。
3、校本培训必须严肃考勤制度,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凡缺勤超过四分之一,则该课程进修不计学分。
4、“十五”期间在读本专业或其他教育类学历班满三年,以及在读研究生课程班取得结业证书者,可免除选修课程及研修课程,但必须参加必修课程的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学分;不满三年或未取得证书的,可按比例免除选修课程及研修课程。
5、2001年及以后参加教育工作的新教师,按规定完成新任教师培训合格后的第二年起至2005年期间,必须完成选修课程及研修课程的相应学分。
6、参加区级骨干教师后备队伍培训并结业,可获10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研修课程4学分)。
7、在2003年6月30前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必须完成“十五”中学高级教师所需完成的学分。
8、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连续二年或以上病假者(须出示病史及医院长期病假证明)可免于参加“十五”期间的教师培训。
9、2003年7月1日以后从本市外系统或外省市引进的教师可免于参加“十五”期间的教师培训。
第五篇:模块二总结与反馈——携手助学创新教师培训
1、在这个模块中,你做了哪些事情?
答:
活动一中:(1)学习《北京大学教育技术参考手册》中的“教学目标分析”与“学习者特征分析”;(2)阅读原案例《精心分析,适应变化》,思考案例阅读的问题;(3)建“模块二必选案例分析”的word文档,将我对5个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写在文档中,并在“课程讨论区”我的班级下的“模块二必选案例”板块发新帖粘贴了我在word里对几个问题的回答,然后将文档放入“档案袋”的“文件”中,并设置了共享。
活动二中:“(1)阅读学习《要下雨了》这个分析范例;(2)进入“课程讨论区”我的班级下的“教学前期分析案例观摩与改进”板块中发起两个主帖对所选择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我选择的案例是“中学地理:《巴西》教学目标分析 ”以及“中学地理:《文化与文化景观》教学目标分析”两个帖子的地址分别在:
(3)将帖子加入档案袋中,设置了共享
活动三中:我选择了案例 B 《啃“骨”记》,按照其中的要求完成了作业;
活动四中:我使用可视化工具freemind为我选择的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三课第一框《世界文化多样性》制作了教学目标图。并在“作业区”上传。同时在“可视化工具交流分享” 板块,发表新帖对问题进行了思考回答。并阅读了其他成员的帖子,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述。
2、学完本模块后,你有哪些收获?
答:
(1)教学目标分析的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充实,完善了我的教学目标分析理论结构,特别是在“目标分析方法”上学到了一种新的方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对新课表的三维目标也有了更为专业的认识,对其要求掌握得更好。
(2)通过对各个案例中其他老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评价,能将所学的理论能迁移到实践中。使我能更好的运用归类分析法和层级分析法。
(3)通过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能够运用ABCD模式完整的表述,并能准确合理的使用行为动词。
(4)学习到新软件freemind,包括如何编辑母节点、如何增加子节、子节点的平移、长节点的编辑、粘贴节点、节点字体背景颜色的选择、节点连接线条的选择、节点边框的变化、插入图标等等。
3、学完了本模块的内容后,你对培训过程和培训内容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答:愚人拙见:
希望能更好的完善平台功能,让学员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我共享了许多内容,也有对我的文档进行评价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回复对方。比如:我共享了我的帖子“模块二必选案例分析”,sxxy-427同学做了“怎么回事,发布的怎么都是源文件呀 ”等评论,但是我自己看到的不是源文件,所以想问问我共享的帖子在对方那儿是不是都是以源文件的形式出现。可是我即不能在共享文档的评论列表中回复;在论坛原贴中也找不到这条评论,也不能回复;在站内短信中发短信又出现“抱歉,接收人的短消息已达到上限,无法接收”的提示。最后只能在班级讨论中发帖提问了。
在课程上,我觉得活动中的问题有些重复,比如活动一的作业“模块二必选案例分析”中的第三题“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时,除了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还可以使用哪些软件?请对比这些软件支持教学目标分析的特点。”与活动四中的问题“除了Freemind,你还用过哪些软件来做类似的工作?谈谈你对这些软件的评价。”这两题就有些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