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关注教师心理成长一书》有感
读《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书 有感(投稿)
吉林省 敦化市 雁鸣湖中学姚福成联系电话:0433)664211
4最近阅读了由刘晓明主编的我省教师继续教育读本之一的《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一书。该书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和教师心理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和职业道德有很大的帮助。本书非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本对教师很有帮助的好书。下面本人想从教师的心理成长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两方面谈一谈感受。
一、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由于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折,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
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如,教师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一年在不断增大,但所教学生的年龄却逐年呈下降趋势。“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美国学者所罗门教授说:“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如果他既不能在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和爱护,又受到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成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并且年龄越小的学生越容易接受教师语言态度、行为习惯的影响。教师健康的人格特征突出表现在如何对待教育工作,怎样对待所教的学生。其中,教师性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不能忽视。如果教师经常为不良的情绪所困扰,就会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如长期患病、婚姻失败、人际关系不和等,都可能使教师上课无精打采,一旦工作不如意时,就大动肝火。所以,高“情商”的教师首先要善于控制与疏导自己的情绪,不在不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生气、发怒。马卡连柯以自身的体会为教师树立了榜样,他说:“我从来不让自己的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示出来。”
二、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之我见。
1、换位思考认同法: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认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以及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能换位思考。
2、推移时间遗忘法:有时时间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积极忘记过去的、眼前的不愉快,随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不要让痛苦的过去牵制住你的未来。
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想说便说(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劳逸结合),想娱乐便娱乐(自我发泄)„„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并非追求完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例如,对待学历、职称、职务、乃至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结果。需注意两点:一是你的奋斗目标要合理;二是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
5、众人面前理智法:在众人面前最好多观察、思考,少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自己的形象而忧心忡忡。
6、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在压力太大、心情不佳时变换一下环境。例如室外观景、室内养花、美好事物的想像、恐怖事件的回避(耳不听、眼不见、心不烦)。
7、音乐与生理保健法:各种声音通过耳朵被人感受,如他人的赞扬声、指责声、议论声、谩骂声等都会影响你的心态,因此,你可以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以缓解不愉快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健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同时,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更不容忽视。
8、自信自主激励法:即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依赖的。每桩伟业都是由信心开始。
三、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点见解。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育适应新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将是教育的世纪,而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教师自身素质水准关系到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很难想象素质很低的教师能培养出素质很高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既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用自己的言行塑造学生的灵魂,甚至可以说塑造全民族的灵魂,教师的美德不仅直接垂范于学生,而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甚至使他们受益终生。实践证明,教师的自身素质制约着所培养人才的素质,只有现代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现代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整体素质的核心和基础。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首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2、从师品、师智、师能、师表四个方面规范了师德的内涵:
第一,“师品”,即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基础。教师要有为祖国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使命感,要忠诚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要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第二,“师智”,即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跨学科、跨专业的广博知识,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前沿的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第三,“师能”,即技高为师。要求教师有科学的系统的知识,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完整地统一起来。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和应用,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索科学的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模式和教法、学法,在科研中开拓视野,在实践中提高师技,在总结中提炼师艺。第四,“师表”,即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道德的示范者,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以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把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以身作则,以行示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
3、某些不正之风也侵入了纯洁的校园,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对此进行思考。教师理应重视师德修养,牢固地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光荣的社会责任感,力争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既要教书,又要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祖国四化建设的需要,也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有所发展。也就是说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4、全体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教学工作。(2)热爱、尊重、关心学生,诲人不倦。(3)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5)团结协作,尊重集体,共勉共进。
第二篇:读《反思中成长》一书有感)
教师如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读《反思中成长》一书有感
读《反思中成长》一书时,我 感到十分激动。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们一定要直面缺点,认真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的教师。
首先,教师比较有效的成长途径还是自己的反思。
教师的成长最终还是自己的事情,设法让自己进入研究状态,可以说是教师内在成长的不二法门。教师之所以感到职业的倦怠,之所以感到自己的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重复,那就是教师还没有将自己当作专业工作者来看待,还没有让自己进入研究状态。
如何让自己进入研究状态?“老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用自己的眼睛审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身边发生的教育故事,就等于开启了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大门!因为,丰富的教育实践开始进入了老师的视野,教师本人不再对于看似平常的事件熟视无睹,甚至置若罔闻!当我们的老师开始用审视的眼光面对自己每天的教育实践的时候,他就不再为自己的所谓重复的工作而深感倦怠,因而他就可能走上职业的幸福之路。” 这段话对我的启发简直太大了,我常常痛惜为什么总感到许多人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磨平了自己的棱角,缺乏了创新意识,我终于找
到了答案,那就是缺乏思考和学习的意识。因此,神圣的教育教学变成了知识的传递,教师的成长变成了经验的积累。于是,不仅自己感到倦怠,而且对于各种活动的参与热情也不很高。
近年来,我们常常提到“问题即课题”,可是又有多少人能认真对待,并且将自己或者身边发生的教育故事用文字的形式积累下来?包括我自己,做过的许多学生工作、与许多家长的交流、教学中的思维火花等大多在瞬间稍纵即逝了,积累下来的少之又少,幸亏我能及时读了王校长的文章,及时意识到这一点。我想,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幸好,我还有一个积极进取的心。
其次,身边优秀教师的引领,也是教师比较有效的成长途径。
面对教育大发展的今天,身边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必不可少,可以带动和鼓励周围的人一起来研究、共同来观察自己或者身边发生的教育故事,坚持撰写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或者有针对性地写教学反思,日积月累,对他们的鼓励至关重要。正如王校长所说的“让老师们从自己的事情,从身边的事情开始写作,无疑能减少写作的难度,也能提高协作的兴趣。”当老师们真正享受着成长的幸福与快乐时,他们的自身的积极性也就真正调动起来了。
再次,我认为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对于一根教师的成长也十分有利。如果不注重读书学习,不注重获取新的东西来充实自己,那以后教书就只能是凭经验、凭惯性运作,这样教一辈子书,也只能是“教材”、“教参”、“标准答案”的传声筒,还谈什么创新与发展呢?周国平提醒我们:“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譬
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便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和精神行为。”
反思不是对事物简单的“回顾”或分析,而是从事物现有的层面出发,向更深层探索,在新的层面上看到现实的不足。优秀教师的引领、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反思以及教师自身读书习惯的养成,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师如能及时反思、坚持反思,并把反思结果记录下来,必定会积累一笔十分宝贵的物资和精神财富,我们也将伴随着反思不断成长。
我在反思中成长 我在反思中成长
——浅析思想政治课教学后的“反思”
常州市勤业中学 莫晔
曾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教师就像用以识别地图的图例。”从表面上看,这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的一种表白,细究起来,却包涵着另外一番深层的含义: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教学中时刻变化的新情况,才能照亮学生成长之路中的每一个标志,才能做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是促进自身
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我们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思想政治课教材的内容来看,它具有发展性和时代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了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而教学方法的完善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得以实现。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来看,它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相比其它学科,更重视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和转变,这更需要教师通过不断反思,寻找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少走弯路。同时,学校政治课教师又偏少,难以进行同教材交流,因此,政治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反思是最有效的途径,而课后反思,更带有批判性和思辨性,更有助于教师将教学经验理论化。
一、反思成功的教学经验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和探究性;先进的教学手段,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深入地思考,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运用等。教师如果能在获得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后及时进行反思,就能从盲目的行为上升到自觉的行为,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感悟,从偶然的收获走向必然的成功。如在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性格”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一改以每一框题作为一课时的设计思路,而是将一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第一课时和学生“聊聊你所知道的性格”,通过“描述性格——猜猜是谁”、“谈谈名著中的鲜活人物”、“故事续编”等活动激活学生对“性格”的已有经验,并对已有经验进行强化或产生观念的交锋和碰撞,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二课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找找有关性格的资料”,教师给出“性格与职业”、“性格与健康”、“性格与名人”等选题,提供“GOOGLE”等搜索引擎,让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作相关查找,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写成小文章。开拓了学生眼界,并形成对信息的初步整合能力。第三课时让学生按相同话题结成小组,通过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讨论、辩论的形式归纳掌握本单元基本知识点,产生相应情感体验,初步形成有意识培养良好性格的能力。课后反思这种学生带劲、教师舒心的设计,实质就是运用了“激活经验——同伴互动——教师引领”的教学模式,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定位的一种尝试,力图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政治课脱去说教的外衣,成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二、反思教学中的遗憾
课堂教学总是遗憾的教学,课前精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认知、性格个性的差异,社会经历的不同,总会留下许许多多的遗憾。如在教学中,一些同学抢着发言,意犹未尽,而另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表达的机会,而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种矛盾使得我课后经常遗憾。因此,反思这种遗憾,怎样给内向的同学多一些机会,给胆怯的学生多一点心理准备的空间呢?“课前五分钟”就这样诞生了,在上课的头五分钟里,每次以两位学生为一组,就心理健康话题,组织活动。以全班参与面、活动形式、内容等评出每月之星。这样的课前活动,让性格内向的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不仅使这些学生得到了发展,也带动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益。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有创新,就会有遗憾,不重复自我,更会有遗憾,但如果抓住遗憾,并反思遗憾,一个新的教学灵感也许就在此时诞生。
三、反思教学中突发的灵感
课堂教学凝聚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进入“角色”,往往“灵感”顿生,创造出成功的精彩的案例。而这些“灵感”常常“突然而至,悄然而去”,若不及时给予记录,便会遗忘,令人遗憾。因此,我们就必须在课后反思产生这些成功和精彩场面的主观原因,以及如何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再创成功和精彩场面等。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情绪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正好因车祸而肿胀着半张脸,眯缝着一只眼赶来上课,引起学生一片惊呼。面对此景,教师放弃原来教学设计,重新导入:“如果你们象老师一样遭遇车祸,而且假设脸永远就这样了,怎么办?”学生的直接反应是“躲在家里”、“自杀”、“整容”,在最初的喧闹过后,有同学提出“平静地接受自己,乐观地活下去”。教师因势利导,引导不同观点的学生讨论、辩论,援引例证,这样学生得到的体验和得出的观点是切身的、真实的,“知情意行”是统一的。在课后反思中,我认识到灵感来自于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过程”,更意味着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人,意味着教学是师生双方彼此分享理解、彼此交流促进的过程,意味着教师的主导角色更多表现为师生平等交往中的首席。反思教学中突发的灵感,实则就是检验教师的教育理念,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四、反思学生的智慧火花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同样,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在闪烁,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这些独特的见解,激励学生的这种求异思维。同时在课后反思学生的这些“智慧的火花”,就能够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起到互补的作用。
五、反思教学上失败的事例
撰写教学案例,并以教学病历为主,这是教师超越自我,取得进步的关键所在。出现失误后教师如果不进行反思,不仅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贻误学生,给学生以思想上、思维上的误导。因而教师在课后一定要反思自己的失误所在,以及产生失误的原因,反思应该对失误采取的补救措施。比如说:教学过程是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由于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难度偏大或者创设的情境学生不理解;由于上课时随意性太强,以致主次不分;喜欢出怪题,或者对学生的评价不恰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等。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对这些事例进行认真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从中吸取教训,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出现。记得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前言课上,为了使学生感知良好心理品质的作用,我设计了一则绕口令游戏“蛤蟆歌”,在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说说怎样才能玩好这个游戏,学生踊跃发言,可我始终觉得没有答到“点子上”,焦虑的等待“正确答案”,在没有教师鼓励性的反馈下,课堂气氛由热转冷,最后只好由我索然寡味地说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课后反思,才惊觉原来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学生所说的,不就是他们由实践得来的,并且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切身感受吗?在教师的潜意识里,尊重和赞赏的不是学生,而是知识本身,不是对学生引导、帮助,而是替代他们的头脑来思考,这样谈何培养充分发展的人?失败,使我重新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观,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六、反思教学过程并对课堂教案再设计
一节课下来,坐下来静心沉思,把所上过的课,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方面是否有新颖的突破,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否做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否到位等,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归纳和取舍,并反思原因及改进方法,对所讲过的教案进行重新设计。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更高的一个层次。
课后反思是痛苦的,课后反思也是快乐的。
第三篇:读《教师21项修炼》一书有感
读《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有感
我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了这一本由郭元祥教授所著的《教师的20项修炼》,从一名教师的出发点,结合对照自己的现状,仔细地研读了该书,不禁有醍醐灌顶之感。
作者郭元祥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育部中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学校文化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先后主持省部级教育科研项目8项,另有学术论文、著作等身,硕果累累。《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是郭教授花费了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一部著作,他在该书中率先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被赞誉为是一本从事教育事业的所有教师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在此,我将从以下若干方面详细阐述本人读完这本书之后的几点感受:
(一)细节决定品质,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有句俗话有言:人靠衣装马靠鞍,恰如其分地强调了服饰对人的重要性。尤其作为女教师,学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议论着我们的衣着与发型。现在的学生有朝气,有个性,有热情,对老师们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对环境视听各方面的变化也是非常敏感的。其实教师服饰最大的功能不是通过衣着把自己打扮得漂亮,而是提高自身的自信魅力,增强对学生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的服饰应该简洁而庄重、明快而得体,符合教师的职业规范。普卢塔克说:“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教师服饰的许多细节影响着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还记得学期初,我一身学生时代的打扮走进教室,在座的学生只当是一个邻家姐姐模样的人,因此,老师的威严感荡然无存。而后,在诸多老师的建议下,我慢慢改变了穿衣风格,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再次赢得了学生们敬畏的目光。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让外表给自己的教学加分。
(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严师出高徒”几乎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种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作为新教师的我们,总想靠着自己的怒颜和大嗓门,甚至是一些严厉的批评言语震慑住学生。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做法着实是不合理的。和我们打交道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岁左右的“未完成的人”,他们绝大多数心地纯良,天真可爱,生活经验的缺失,调皮活泼的天性,天资能力的差异是他们最显著的特点。身为老师,如果总是盯着他们的不足看,不把他们批驳得体无完肤就誓不罢休,那么,失态的,将会是自己的言行。
古话说,厚德载物,为人如此,为人师更应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的宽容不是让他们自身自灭,而是对他们的身心特点的正视,是对他们偶尔也会像大人一样犯错的正视,是对他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的正视。宽容学生的过失并不是姑息迁就犯错误的学生,而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诚恳为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督促其改正;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对待挫折,让学生在成长中体味一种人生哲理,这样教师并不会因为宽容而失去威信,相反,这更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与人格感召力。
(三)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自从当老师后,只要跨入学校大门,神经每时每刻都像是拉紧的弦,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备课、上课、改作业、找问题学生谈话等等,往往下班还得继续工作,甚至节假日也无法清闲的脱离工作,好好放松休息。日复一日,周复一周,日子从指缝间快速地溜走,有时候不免深感迷茫,为什么生活得这般碌碌无为,毫无成就感与幸福感可言。不仅如此,在这短短的几个月中,我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只“刺猬”。面对班级上的一些繁琐的小事,面对一群不懂事的调皮孩子,总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有一些言语脱口而出,而转过身自己又懊悔万分:我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细细反思,不禁感叹,这还是原来的我吗?在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豁然开朗,自己之所有产生这种困惑,是因为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工作做过好好的规划,没有学会正常调整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弄得自己既累又没有成就感。于是明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作规划是多么的重要。在日复一日繁冗琐碎的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主动学习,形成自己的教育知识;善于思考,成为思考的实践者,实践的思考者;勤于动笔,提高科研能力。早有谚语告诫我们:机遇从来都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因此,我们亟需拥有一个专业发展规划,不
要抱怨自己没机会,往往是我们自己没把握住机会,它只是溜走了而已。
(四)吾日三省吾身
我们教师被要求每课时撰写一篇教学反思,起初心里是不大情愿的,认为这是给我们的超额任务。读完这本书,发现反思是教师日常生活中极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美国学者波斯纳曾十分简洁的归纳出教师的成长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反思是人自我觉悟的过程,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在当前教师专业研究和教师教育实践中,造就“反思型教师”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首先要反思的是自己的教育观念,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回答自己是怎样看待学生的,如何设计和分解教学目标、怎样处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品德等方面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反思,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反思贵在坚持,适时总结,时时反思,持之以恒,才能体会到反思的作用。反思要有深度,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突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反思,有助于反思的深刻性。连写了几篇下来,我也发现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做及时改进。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种能力。通过反思,不断觉醒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方式,锻炼教育教学艺术。反思,还需要行动,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成长。作者向每一个读者提出了“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这样的要求,我想,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反思和实践中思考,在反思和批判中成长,把自己的每天的教育生活当作一种学术行为——始终以一种研究和探索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让自己获得真正的专业提升。一个成熟的教师便是在不断的反思种成长起来的。
(五)感动常在心间
现代的社会和教育要求教师不能把教育仅仅作为一门职业、一种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与处理。谨以此言勉励自己:教师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激情,需要生命的灵动。教师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
有句教育谚语:“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不能感动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不能感动学生的学校不是好学校。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何来力量去推动、摇动和唤醒学生,诱发他们的生命感动呢?没有生命感
动的教育难以走远。教育者先要感动自己,然后才可施教!“只有先感动自己的生命,才可以谈论和实施教育。”感动是教育,也是生命最动人的节拍,是教育得以发生的精神引线。只有感动生命,教育才有魅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何来力量去推动、摇动和唤醒学生,诱发他们的生命感动呢? 作为新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只有把感动自己生命的体验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殊荣。我深爱我的工作,我愿终身在这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
第四篇:读《致教师》一书有感
读《致教师》一书有感
张佃娥
读朱老师《致教师》一书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页一页的生命发现,见真实,见真诚,见理性,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我觉得这是一本基于教师“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
书中每一个问题像是一个火种,照亮我们这些教师生命里的昏暗与现实。如今互联网信息与现代化科技水日新月异,然而书信却是一种传统而又亲近的交流方式,全书以纸面的书信交流,特别能传递出一份优雅、舒缓而亲密的古典情怀,一种细雨敲窗的温和与浪漫。先生惯有的诗意与理性,亲切与深刻,与“信”的语境契合到一起,构成迷人的质感与温情。
一、成为一位成功、快乐的教师,关键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一名初中女教师十分敬业、每节课都提前到达教室门口,课堂上讲课十分卖力。她有三个特点:一是上课经常拼命讲;二是经常批评学生;三是喜欢拖课——下课了把学生留下。然而她所教的学科成绩却不如其他任课老师。她总是想不通自己的付出为何得不到学生的感激。其实,这位女教师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道理:在课堂上过分关注知识传递,忽视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解题机器,最终也会得到学生的厌恶,而成为不幸的人。回顾自己的教学也经常会出现类似情况,我在课堂上激情四扬,激动地讲着,学生却呆若木鸡,毫无生气,我成了课堂的主角。有时看到学生不堪入目的作业或者考得一塌糊涂的试卷时我只会恨铁不成钢,大声责骂他们怎么那么笨,怎么不用心学习!忽视了心灵之间的沟通,忽视了最关键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三大秘方是:爱心、激情与微笑。平时经常对学生微笑;舍得花时间通过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做的练习题;为有困难的学生找小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微小进步;课后找学生谈心;把好消息通过家长的嘴巴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一道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快乐的学校生活,也让我们成为成功、快乐的教师。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策略。
传统教学策略是教师为主、先教后学、课后训练、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目标单维和面向过去。朱老师认为应转变为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个性教学、合作学习、目标三维和面向未来。可以说是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教学策略。细细阅读之后,我觉得十分可行,这些新策略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但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让学校变成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比如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明白一个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书主要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断提高自学能力,这是教师要赋予学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在教学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自学课文之后完成书后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解决问题。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教育永远没有最好,教育只有在永无止境的探索中建构自我,在永不停步的发展中壮大自我,教育永远是一个美丽的梦,是我们每个教育人拥有的梦,我将与新教育这艘航船同行,共同追寻教育之梦,让我们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努力吧!
第五篇:读《教师教学基本功》一书有感
读《教师教学基本功》一书有感
本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一书。在学习中我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而《教师教学基本功》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只有不断的潜心学习和揣摩,并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只有掌握各种教育理论,我们才能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高度社会化的新阶段,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社会职业的专业化发展是大势所趋。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谋生的职业,而是一个具有特殊职业要求的专业。什么叫专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莫衷一是,但是,“能别人所不能”恐怕是专业的第一特征,有“绝活”的人可能是最“专业”的人。教师应深切的认识到,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知识已经不是职业之间的最大区别,教学基本功才是教师立足于社会舞台之上的“绝活”。
教师基本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外在表现之一,更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实施优质高效教学、实现精彩专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教师树立威信,赢得学生尊敬的必要手段。教师的专业发展呼唤教学基本功,新课程的推进需要教学基本功的拓展与创新。
这本书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案例部分,其中的案例展现让我明白,什么样的课才算是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想要的课堂。从中认识到了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误区和不足。例如:《循环小数的认识》教师用“一个小和尚和老和尚的故事”学生们耳熟能详,以“故事”导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了思维。在听完故事后,学生通过这个故事“不断重复和说不完”这两个特点,这也是本节课认识的循环小数的两个重要特征。教师巧妙的把一些枯燥而抽象的数学规律变的有趣而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情节,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虽然学科不同,但教育理念相通,教师如此巧妙的设计和联系充分说明这位教师是智慧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的,数学课中有很多是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如果我的课堂也能学习这位老师如此智慧地处理教学内容,相信我的课堂一定能更加生动引人。
现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发展每一位学生。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书中提到的媒体教学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学习和应用。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板书一直是我需要加强的环节,在以往的数学课上,我常常对板书环节不够重视,对于板书常常忽略,即使有板书,似乎也并未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或只言片语,或简单堆积,粉笔字也不太规范工整„„学习了这部分内容,我充分感受到板书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加强板书的修炼,使其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和提示作用。
书中所描写的课堂中激励也给我很多感触。案例中有这样一句“我伸出右手,在他头上抚摸了一下,并伸出大拇指,冲他摇了摇,他高兴的笑了。”也许大多数的教师都和我一样,不知不觉中总是惩戒方式多了一些,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我们都不妨试试吧!
同时,书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也对我们颇有教义。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今后要努力在学习、实践、反思中逐渐理解和运用各项新基本功,并且在深入学习、反复实践、深度反思中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智慧,外显为精湛的教学水平,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潜心打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成就自己精彩的专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