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培养
师德培养
精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生存的要素之一;而师德培养又是强化教师团队的首要任务。为了能使众多的教师凝心聚力,从教境界得以提升,严格遵循施教规律,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下国际化教育理念,拓展能力和挖掘潜力。我们对教师师德进行了较严格的训练与培养。
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率先做到。此为上行下效;经常组织教师学习研讨
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主旨和办学策略。培养主人翁意识。
二、严格落实以人为本,教育首先要立德养心,从仁爱做起,善待一切学生,包容学生的一切,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实施行之有效的教育。
三、年轻的教师团队,我们绝不提倡单打独斗;而是倡导互通有无、团结协作,和谐进
取。每年新入校的教师都要统一组织,系统培训。从国家的教育法规到校内的校本管理制度。
四、传统经典文化中的教育论述比比皆是,我们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将《论语》、《大学》、《孟子》、《诸子百家教育格言》、《弟子规》等精辟的文章段落、精粹章句。通过讲座,视频导学、印发材料、交流分享等形式落实学习。
五、我们经常组织教师们走近当今教育专家、名家。一是聆听讲座,二是事迹学习;都
是通过光盘视频进行交流,学后体会心得。
六、对教师进行职业到的培训,要求教师恪守师德行规,坚守教育使命与神圣职责。对
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随时都有管理的权力和义务。
七、不仅要正面教育学生,而且要密切沟通家长,引导和指导家长处理好家庭关系,安
排好工作与生活的节奏,从而为教育孩子奠定良好的基础,营造教育孩子的和谐环境。
第二篇:浅谈小学教师的师德培养
浅谈小学教师的师德培养
2010级数学教育2班陈颖
【摘要】教师的职业修养及影响学生在校的健康成长,又影响今后道路的发展。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育和教学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崇高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学生。
【关键词】爱心;耐心;责任心;爱岗敬业
教育是把双刃剑,好教育成人,坏教育毁人,一个教师不能不心存敬畏,不能不小心翼翼谨慎言行。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个学校能否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的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由此可看出教师的重要性。而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成才很关键,但更重要的是先要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具体归位就是需要老师依靠自己良好的道德形象去影响、感染每一位学生。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显然要教育出好学生,教师就要以身作则,且时时检点自己的言行,做一位文明的教师。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敢做残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热爱学生,才会真正的去关心学生的成长,才能用心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要提高师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是需要教师用一生的时间来完成的。要成为一名教师,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的孩子犹如一张纯净的白纸,教师的影响的巨大的。小学的孩子很多方面都会以教师为标准,教师在怎么做都会影响自己身边的孩子。这就需要教师严格的要求自己。
一、讲爱心
热爱学生,不仅是忠于人民教师的体现,也是教师最起码的道德,也是做好一个班主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到达内心的深处。”师爱,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有了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才能产生高尚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纯真之爱。它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塑造健全的人格,也要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负责。这种爱以尊重为基础,体现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这种爱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体现在既为学生的当前负责,也为学生的将来负责;这种爱以公正为原则,体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小学的孩子拥有着一颗稚嫩的心,更需要每一个教师用心去呵护。让他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2006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徐本禹,是位大学毕业生,主动放弃了在大城市的生活,到贵州的山区当了一名支教员。他说:“我原作一滴水,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们的身上的时候,我愿毫不保留地反射给别人。”他以奉献教育事业的行动深深的诠释“爱”这个字的力量。为师者有了爱心,才会有把学生培养的优秀的追求,才会产生“燃烧自己,着凉别人”的强大动力。爱心,追究到底还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要把爱心化自己心灵深处自觉的情感,需要以实际行动来培养的。那种重教书不育人或者只教书不育人,那种不备课就上课,那种把把上课当应付的教师,是一种爱心缺乏的表现。教师的爱心不应该只是体现“优等生”的身上,对优秀的学生就特别的关爱,对“后进生”持一种歧视的态度。或者是优秀的学生偶尔犯错也很容易原谅;而“后进生”不理不理睬,有一点错误就严厉的批评。这样的教师是不具有爱心的,关爱优等生也是因为优等生也会让自己有“面子”。真正关爱学生的教师,无论学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都会尽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健康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所有学生是所有教师必备的素质。
二、谈耐心 高尔基曾说过:“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学生中,有天资聪颖的,也肯定会有反应愚钝的;有乖巧的,也有“满头长角”的;有家教配合默契的,也有家庭不管不问的。这种种情况,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需要的是教师耐心的面对。由于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导致发展水平不平衡。这就要求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必须做到诲人不倦,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耐心的一种深刻体现。教师担当的是一种教书育人的重任,既然是重任,当然不可能会轻松的完成。教师,当面对“后进生”的冥顽不化就要火从口出、恨从手泻时,要提醒自己,再讲一遍或许就会了,也许是自己讲的方法不对,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讲。
耐心,对一个教师来说,是真的非常重要。有耐心的教师才不会误人子弟,才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往往会发生这样的事,在课堂上往往为了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及时回答不上来的时候,教师就赶快请另一个学生回答或者自己代替回答。可能是学生一时紧张忘记了答案,或者学生本来就不是很会。这时候,我觉得教师应该等待一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足够思考的空间。不要为了一点点时间就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思考的乐趣。
当我们面对那些成绩、性格有差异的学生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耐心。无论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还是在辅导个别学生时,教师都要有足够的耐心。耐心是一份涵养,需要我们不急不躁,逐步的提高;耐心是一份理解,它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诲人不倦”;耐心又是一种期盼,就像撒下种子,等待成熟的过程一样。古人曾说过:“欲速则不达。”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等待。要坚信每一朵花都会结出一个果,只是时间可能不一样而已。在这个信息快速浮躁的年代,谁都希望结果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是一名教师,就得对自己的学生耐心加上耐心!
三、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就是指个人对他人、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担负的责任的认识、信念和情感,以及与之相应的自觉态度。比尔·盖茨曾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对一个普通人是如此重要,对一个教育祖国未来栋梁的教师其重要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教师用什么样的态度进行教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还会影响自己工作的成败。对一个教师而言,责任心不仅是内在的修养,也是外在表现。没有责任心,也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
责任心不是要教师的外在的表现,而是要教师真的无愧于教师这一份事业。那该怎样来培养和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呢?
首先要有对学生负责的意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学生负责就是责任心的体现。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区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过程。我们既要严格的要求身边的每一位学生,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既要让学生学好基础的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从业能力,也要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用于拼搏的精深;既要关心学生的健康成才,也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潜心于教学,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懈的追求新知识和教学的新境界。只有当教师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才能带领学生到另一个高度。教师的求知也是对学生责任的一种体现。
面对新课程,面对那些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停滞不前,放任自流。而应投身于学习,不断摸索教育的新方式和方法,总结经验,带给学生新的体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其次是教师要对学校有责任意识,做对学校有意义的事。集体是水,工作人员是鱼。无论处在什么岗位,都有责任和义务对学校负责。只要在校工作一天,就要尽职尽责的为学校做好每一件事,才能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去创造高质量的工作。
然后还要有一颗对自己负责人的心,做积极向上的人。一是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根本,精雕细刻自己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学生作榜样。二是可以指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将长期的目标分为一个个短期的目标,明确奋斗的目标,为之不懈努力,逐个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三是珍爱生命,做一个遵纪守法,合格的公民。生命来之不易,不仅仅是教师,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包括他人的,以及大自然的。
四、爱岗敬业之心
对事业的信仰是幸福的源泉之一。把教育当成是事业,需要教师把教育活动作为自身生命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把教育作为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一种自我选定和自我设计的生存方式。从而为教育事业投入激情,投入梦想,投入创造,让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提升生命水平。在创造富有活力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也因为提升了学生的生命质量而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社会上有许多职业,唯独教师的职业最神圣最受人敬重。爱岗敬业的教师,他会把自己的职业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认识到自己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而且是为国家培育信任。爱岗敬业会让教师明确自己是受社会的重托,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人。
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是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以及付出全部的心血,而且这种付出是需要教师强烈的使命感的。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教师敬业精深的首要标准,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最基础的状态。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态下都会主动、自主、自觉地意识到自己“职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都会凭借隐藏在诶新的意识活动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对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
也许你知识一个平凡的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平凡的事默默的做好,被别人赞扬。那你就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伟大的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集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爱岗敬业之心于一身。这些缺少上其中的一样,都会让教师的事业显得暗淡。一个教师可以有不足,可以有缺陷,但是得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让自己的教学生涯变得更完美。
参考文献:
[1],刘忠宝,师者,如何锻造师德修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4).[2],房月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和方法[J].科技信息,2011(34).[3],攀彩芳,让爱与师德同在[J].成功(教育),2011,(16).
第三篇:谈幼儿教师师德培养
谈幼儿教师师德培养
“幼儿园象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象妈妈。”这是一首幼儿园孩子都非常熟悉的歌曲,表达了孩子和老师之间具有的深厚感情。孩子们把自己的老师当妈妈一样热爱、尊敬,也从老师的一举一动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获得认知和心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应该说幼儿教师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作为启蒙老师更应注重以自己良好的言行和高尚的师德来感染他们,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中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自身良好的品德形象,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因为老师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最喜欢模仿的榜样!对于刚刚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还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孩子来说,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他们模仿和仰慕的对象。因此,老师只有用自身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形象濡染熏陶孩子,影响教育孩子,亦即身教,从而达到“不教而教”,一个好老师的最高境界。
那么怎样的标准才算具有了良好师德呢?它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深呢?首先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品德的定义,品德指的是个人依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的稳固的心理特征。道德规范起源于社会,是社会进化、社会选择的结果,是千百年来人类文化积淀所形成的社会生活所需的行为规范的体系结构,也是对个体行为规则的规定,这些规定可以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相互协调,以形成和谐有序、文明进步的社会。所以,品德就是正常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整套的行为要求。只有具有良好品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德、智、体、美各育都很重要,但德育是首位。因为没有为人正直、善良、诚实、勤劳良好品德的老师,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未必能是德才兼备的学生。“德者本也”,任何国家、社会、民族的教育无不如此!品德素质是个人的道德面貌,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体现出来的经常,一贯的倾向,便是他的品德。
一个人的品德认识是从某些不成文的“规则”开始的。幼儿园的孩子最初或许只有“好”与“坏”的表面的零星的行为判断,但依照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在具备有优良品德的老师的影响和引导下,会逐渐发展成为越来越多的规则体系。一般来说,幼儿园里小小班的孩子就能对某些行为产生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情感态度反应,认识到自己可以做某些事情或不可以做某些事情,体验到某些规范的权威性,形成了最初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的意向。进入小班的孩子们就能逐步学着按照某种道德方式来接触世界,从道德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给周围的事情打上一些粗浅的道德的烙印,如“花园里的花不能摘,这是给大家观赏的”;“说话要讲文明礼貌,不说粗话脏话”;“坐在椅子上是好孩子,站在椅子上是坏孩子,因为把椅子弄脏了别人就不能坐了”;“纸条、果皮,要扔在拉圾箱里”;“书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能损坏它”等等。他们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充满好奇和关注,他们正在建构自己的品德结构。皮亚杰说:儿童是一个主动选择的学习者,所有的外来的信息刺激都要通过他内部结构的过滤才能输入。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一方面运用已有的结构去认识客体,或施加影响于客体改造客体和发展新认识,另一方面,也对自身的内部结构进行不断地建构和重构。幼儿身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是受社会道德影响的主体。他在认识、判断各种道德现象的同时,协调和探索着自身与外部世界的道德关系。在实践教学中,经常天真无邪的孩
子向我提出种种的疑问。如:“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里说在公共汽车里要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坐。有次在公共汽车上,我想让坐,可妈妈为什么骂我„小笨蛋‟?”、“那个小弟弟明明在说谎为什么大家还夸他聪明?”、“为什么有人来家里找爸爸,可爸爸却让我说他不在家呢?”。著名的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说过:“儿童有其自己的道德,甚至有自己若干系列的道德”。如果我们当老师没有具备良好的品德,不但会给幼儿造成内心混乱,给幼儿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又怎能要求幼儿遵守某些行为规则和品德图式?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给幼儿灌输一些知识和规则,而不注意自己的思想、态度、言谈、举止,就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成长!教育家孙铭勋说得好,“幼稚教师可以说是替人类建筑基础的工人,国家的存亡,民族的兴衰,人类前途的枯荣,其关键掌握在幼稚教师的手里!”
涓涓细流汇聚浩瀚,滴滴微水蕴成大海。老师的一言一行,日积月累,对孩子的影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深刻的、巨大的、长远的。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为了让我们的事业更加枝繁叶茂,为了每个都能拥有孩子健康、灿烂的明天,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修养自己,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品德,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对自己的言行、性格时刻进行自我培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时刻进行反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生活空间,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
第四篇:师德的培养论文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提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该积极的学习加强师德的培养。首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提高理论修养。其次,要严格执行《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懂得依法履行教师义务,增强师德教育中的刚性因素。第三,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师德监督机制。除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舆论监督外,应积极开展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通过聘请校外各界人士担任师德校风监督员等方式,全方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一 教师风度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外在素质。”所谓外在素质,就是教师要有良好的风度仪表,它是教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表现。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教师风度的培养,一致认为教师风度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身教作用”。
教师风度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及社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操的反映。
教师优美高雅风度的养成,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修养。思想情操修养是教师完美形象的内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心灵美是风度的“灵魂”,外在风度是一个人德行的自然流露。一个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正直诚实的人,其风度自然是庄重、大方、优雅、从容。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具备良好的德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那么他在教育过程中自然是谈吐从容、文雅不粗俗、衣着整洁得体不奇异、举止优雅、大方而不轻浮。
忠诚事业、献身教育就要不惧辛苦、不计得失。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教师不得不经常突破空间和时间界限来工作,花费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他的劳动和由这种劳动所取得的报偿是难以相等的。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吕型伟曾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出了深刻的体会,“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献身,就是不能顾及个人的利害得失。
其次,要孜孜以求,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知识是师生双方心灵交汇的载体,联结精神世界的纽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职业本身就督促教师孜孜不倦地提高自己,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钻研学问、不断求知看做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修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对待学问,要“学而不厌”。荀子则认为,当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博学”精神。教师要给学生丰富的有用的科学知识,自己必须具有真才实学,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本领。上海杨浦中学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学生能原谅教师的严厉,却永远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
教师从教之日,便是重新学习之日。新时代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操作技能技巧,更要求教师具备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一名好教师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二 教师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一是导向作用。良好的师德,对于引导、启发、教育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凝聚和约束作用。师德规范把教师凝聚成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师德规范又对教师的行为举止有着强烈的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般是通过检查、督促、激励评价等方式来体现。三是辐射作用。一方面,师德会通过教师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影响社会风气的改变;另一方面,师德还会通过学生对其家庭的作用而影响社会风气。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一人爱之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师德,尤其是对待“差生”时更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应该多赞赏少批评。当一名教师真正爱学生时,他的注意力将不再放在学生错误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自己所喜欢和欣赏的行为上,赏识就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发生了。在我们真诚地赞扬学生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对学生不要总是说“你能做好吗”之类的话,而一句“相信你下次一定会做好“,变批评为赞赏,会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
赞赏要从小处着眼,积极鼓励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期末考试和开学考试成绩,而忽视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会使学生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目标,会缺乏耐心和意志力。
赞赏是对他人行为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语言的作用显而易见,但有时用发自内心的动作和表情进行赞扬,比用语言赞扬更真实而富有感染力。如当某同学正确回答一个问题时,你的一个微笑和手势都会给他精神上的巨大鼓励和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赏识也要有分寸,绝不能过分,如果学生完成了一件很容易做的事就受到赞赏,会使学生不能最大限度地认识自己的全部能力,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对学生做的每一件事都说“了不起”“好极了”,那么学生就不会有前进的动力了。在教育工作中,赏识的魅力无处不在,所以老师千万别吝啬你的赞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体罚学生要不得。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内外环境已大大改善,而类似“学校教师因体罚学生被推上被告席”的事件却时有发生。这随属个别现象但令备受尊敬的教师形象颇受影响,社会各界对此批判之声也不绝于耳。
平心而论,对不听劝导的学生实施以肉体惩罚是古已有之的事,可谓传统了,但传统的东西未必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从体罚学生的事例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素质教育的影子。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时期,他们的自尊心、好奇心、独立意识、模仿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都较强。但由于他们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自理、自立、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做出一些令人看不惯、不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影响的事情是很难免的,其中绝大多数应属行为规范问题。
仔细分析学生存在问题的案例,很多都是非道德品行因素形成的。其中,有学生相互之间因误会引起的争吵,有因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被迫放弃,有因对某个老师不满而故意作难,有因生理变化带来的困惑,有因心理紧张造成的失误,有因天生好动、个性倔强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强而产生的不恰当的从众行为,有因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发泄行为,有因受到不公平批评而诱发的逆反心理,都无意犯错。我们应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积极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不要抓住他们一点错误就横加指责、坚持曝光,一味求全责备,即使对问题较多的学生也要耐心开导努力帮助,绝不可新张老张一起算,那种做法只会更加降低学生改正缺点的勇气与耐心,其结果往往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习惯性地给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戴上一顶坏“帽子”。从另一角度看,学生调皮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求知愿违既不可能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震动,更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地接受,心甘情愿去改。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认识到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学生身上有缺点,行为有错误是正常的,并给学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点的时间。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不等于姑息迁就。
“鞭挞孩子,是教育最不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惩罚会使孩子从良心的责备中解脱出来,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这句话,值得每一位教育改正者认真回味。
第五篇:师德培养与教师发展
(故事引入):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曾经有一个到欧洲旅行的人,看到一群工人在山坡上干活,他好奇地走过去,问“请问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向他咆哮:“你瞎了眼了吗?没看到我干的满头大汗吗?”真是自讨没趣。他于是去问第二个工人,第二个人回答:“我在盖房子,家里人正等着我干活维持生计呢,对不起!我没有时间和你聊天。”不远处还有一位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开心地哼着小曲。这位游客带着一份好奇又走过去问他干什么?这位工人两眼发光,神采奕奕地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教堂建成以后,方圆百里的人都可以在这里蒙受神的恩典!”十年后,第一个工人带着抱怨积劳成疾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第二个工人仍然还在为维持生计而继续当建筑工人,只有第三个工人,这时候成了这家建筑公司的老板。
同样是建筑工人,由于对工作的态度、认识和体验不同,造就了他们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们同样是老师,不同的职业人生和职业体验,也将会带给我们完全不同的职业状态和生命状态。
现在我省初中第三轮研修培训即将闭幕,对集中培训来说,即将结束,而对个人研修来说,则是刚刚开始。培训的主题是“做有幸福感的教师”,有的老师可能撇嘴,哼!我才没有感觉到幸福呢,也不喜欢这份职业!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说到底这正是一种对职业的体验,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如果我们像第一个工人,——职业倦怠,第二个工人——职业应付,对我们自己、对学生又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维、换一种职业体验,那就是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向前面故事中的第三个建筑工人,干一行爱一行呢?怎样理解?我认为这属于师德范畴,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对职业的热爱。这种热爱能激发一种教育情怀,正如张志勇厅长所说,“教育情怀以对教育的理解为基础,它指向一种执着的大爱,爱所从事的职业,并与之融为一体,爱自己也爱他人的学生。”我省近几年无论是哪一次哪一层次的培训,省厅都做到了将知识培训与思想理念的传输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人们常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现在随着社会的法展,教育的不断进步,全国上下业务素质有了大的提高,前几年本科生根本分不到乡镇中学,现在每年招聘的老师中多数是本科生还有为数不少的研究生,这说明了第一学历有以前的初中、高中(中师)、大专发展到今天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即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而教师的精神状态相比之下,或多或少的有点职业倦怠或职业应付。因此,业务素质已不是我们老师干得好坏的先决条件。而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职业的工作态度。也就是只要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才能激发教师饱满的教育情怀,最大限度得对学生投入大爱。才能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来自各方面的认可。国家社会在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绩效工资的实施也在经济层面保障了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特别是我省规范办学行为后让其他行业羡慕的寒暑假,大家也都能感觉得到。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和工厂生产的产品相比,很难看到直接的效益,也就是我们的成就感难以体现出来,所以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都会非常重视来自方方面面的认可,这个认可可能是一句话,一封信,一个评语等。这次远程研修,省厅定出“做一个幸福感的教师”的主题,实际上就是对教师一种鼓励,一种职业精神的认可。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优秀专家,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师德教育学科组长、远程培训课程专家)彭兴顺的一本书《做卓越的教师》,也可能在座的有的也读过。他从八个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做卓越教师的条件:一做卓越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二做幸福的教师——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三做会育人的教师——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路;四做会上课的教室——生本课堂的设计与创建;五做会写作的教师;六做会当家长的教师——走进孩子心灵的艺术;七做会培训教师的教师——打造美丽课堂的策略;八卓越教师的培养——高校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还有陶继新教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等,都从读书学习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阐述了做有幸福感教师,对我启发很大,感触也很多,让我真实的感受到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名师面对面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也理解了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含义,理解了读书是学习,写作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因为写作使阅读不能满足于泛泛的浏览,而必须是一种研读。从而学会、养成记录自己平时的思想火花的习惯。一次联想、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以随感、格言的形式写下来,让激情的火焰在纸上燃烧。正如教育专家李镇西在报告中所说那样;“对教育的爱大家都是一样的,对教育的执着大家也是一样的,我和大家不一样的地方,仅仅是对这份爱与执着多一点思考并用笔将其记录。仅此而已!”
由此看来,师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对老师的教育教学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面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挑战,我们广大教师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万人谈。”发展教师的师德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素质。
二、丰富而广博的阅读,增加教师幸福感
一个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周外面是未知的世界。已知的愈多,未知的领域就愈广。所谓“广见才能卓识,登高才能望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善于读书。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学识,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卓越老师、做富有魅力的教师,做有幸福感的老师是我们每个老师一生的追求。要通过读书学习,学会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做法。先让我们再听一个小故事:
传说,古罗马帝国时期,有这样一位国王,一天突然想去看看自己的国土有多大。他光着脚,从田野走到河边,从河边走到山脚,穿越泥泞小路,跨过荆棘小径。当国王拖着疲惫而又布满血泡的双脚回到王宫时,立即命令大臣将帝国全都铺上羊毛毯子,以便像走皇宫一样,使双脚很舒服。(你想)这得需要多少羊皮和金钱呀!(于是)一位大臣对国王说:“为什么不用一张羊皮把脚包住呢?”国王想了想,接受了他的建议。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遇到麻烦的时候,当一个人遇到烦恼时,不要一开始想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改变世界、改变别人是件付出很多却收获很少的事情;改变自己则是件付出很少却收获很多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国王一样,自己只是穿一双“皮鞋”,就可以使双脚舒服而且花费不多。
在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每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的班级,要想尽快的适应班级,先改变的应该是自己,如多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尽快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懍赋,才能尽快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读书要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才能时常感到知识的欠缺与贫乏而唤起对知识的渴求。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让人明事理,知识背景丰厚,文化底蕴扎实,教起书来才能开合自如,得心应手,而不至于执著一念,捉襟见肘。“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不停的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否则,读书太少,底子太薄,经典不愿看,新书不肯读,课堂便少了底气、少了元气、干瘪无味。因此,从我自身的角度来说:不分文理,要善于忙里偷闲,要学会挤时间读书,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培养自己的人文气质,树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在不断阅读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在提高中得到享受。南宋诗人陆游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老师们深深知道这个道理,都愿意自身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纯净水,都愿意在提高专业素质过程中得到自身的升华。教育上的水是什么?有人(夏丐尊)说: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作为一名教师,渴望幸福;作为一名领导,他们也希望我们教师幸福,也愿意做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同行者。但做一名学养深厚、富有魅力的教师,做有幸福感的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信念、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总之,需要付出代价,需要自己不断的学习,大量的阅读,方能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学养。
三、用教育科研来促进教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
勇于实践:作为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教育实践,善于积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可见积累的重要性。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经验,要善于积累,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归类、反思、总结,才能得以提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伐木工人,工作十分卖力。第一天,他砍了18棵树,老板表扬了他。第二天,他于是干得更加起劲,但是只砍了15棵树,老板还是表扬了他。第三天,他加倍努力,结果却仅仅砍了12棵树。这位伐木工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儿道歉,说自己好像力气越来越少了。
老板问他:“你上一次是什么时候磨斧子的?”“磨斧子?”工人十分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哪里有工夫磨斧子!”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砍树”,备课,上课、辅导、谈心、改作业,我们很敬业,付出的很多,可常常感到学生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呢?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多长时间没有磨斧子了?”
有人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点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点是生态化、多元化。”要用生态化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树有小树的魅力。作为教师,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是我们的职责。近几年,我尝到了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的甜头。作为我来说,由于家庭教育的局限,那个年代,家里也没课外书,从小没有读课外书的习惯,文化底蕴单薄,再加上参加工作后一直教数学,组织材料的难度较大,于是给自己压胆子,逼着自己函授数学专科、数学本科,读一些教育专家专著。让我深知科研强校,科研兴校,懂得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要想更好的发展自己,必须走教研教改之路。从2003年至今一直在搞课题实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类推进不同层次学生,根据学生实际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当孩子处于表现出色,有点骄傲时,让孩子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当孩子处于低谷、缺乏自信时,我常运用纵向比较,将孩子的今天与昨天,明天与今天比,即使从倒数第一变成了倒数第二,由50分上升到55分,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和努力,从不歧视学困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初中数学组,结合自己的经验,经过多次反复推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初中数学的三种教学模式《尝试探究课》、《能力提升课》、《师生评议课》,2006年新学期开始,我们新泰市教育局领导,就跟踪听课、指导,并在全市初中推行。经过三年的努力,课题《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深化研究》于2009年8月顺利通过省“十一五”课题规划组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申报了《初中数学的四部高效学习》泰安课题。通过“学—议—点—练”四步学习法,使学生找到一条自主高效的学习途径,增强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的主渠道。目的是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社会上,经常碰到一些人(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唠起家常时,一听我是教数学的,都会用佩服的眼光看着我!“呀,真厉害!教数学的,当时我上学时就是感觉数学特别难,是不是我特别笨?”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若总结一下,我认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数学的态度;二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两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首先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数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又指导生活。让他们知道我们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他们承认对数学的理解是有差别的,同时呢?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当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需要付出心血,付出代价,可通过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转变学习态度的过程。剩下的才是学习方法问题,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再好,也等于零。当然二者可以双管齐下,同步进行。也可以先拿出几节课统一思想,“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得需要根据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情况而定。也体现出教育是一门艺术!常言道:“愚蠢的老师是教给学生以真理,而聪明的老师教给学生获得真理的方法”。可见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预习方法,因为预习是学好知识的基础,俗话说:学然后才知不足,因此每学新的教学内容,我总是先让学生预习(自主探究会借助自己的学习材料,如综合能力训练),让学生通过预习后试着说出本节内容(同桌交流或小组交流)的基本知识点(这样主要是想增加每个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避免一言堂),明白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不懂,然后再把需要解释的内容及重点知识及难点进行讲解(精讲点拨)。这样做一段时间,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学生的精神状态有了大的改观,也就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其“会学”,使之能自觉、自然的把所学知识消化吸收。课堂生成教学的活力与精彩,这不是老师一味说教或单纯记忆所能达到的效果,当然很多老师放不开,老是感觉这样进度慢,学生不知如何自学,得需要一个过程,也得又耐指导心,这个耐心呢?我想必须有理论指导。也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的充电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作为教师首要的是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具体体现在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及情感世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而教师对自己的人文关怀则体现在心态上,保持平常心态、平和心态,去掉功利心态、浮躁心态等等,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其次是知,它包括知识和智慧;然后是识,它含盖着见识和胆识……
以后,我们的路还很长,在教育教学中,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我相信,只要不断读书学习,互相交流研究,一切问题都会得以解决。一
位青年问智者:“我怎样才能成为使自己愉快,使别人也愉快的人呢?”
智者说;我送你四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怎样理解?智者是这样解释的:
“把自己当成别人。当你痛苦时,把自己当成别人,可以减轻痛苦;当你快乐时,可以避免过分得意。
把别人当成自己。真正理解别人的需要,同情别人的不幸,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尽力帮助,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别人的独立性,尊重别人的隐私,不得侵犯别人的核心领域。
把自己当成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珍爱自己的每个人生阶段,珍爱自己的每个长处和特点,珍爱自己的生活空间。”
青年人又问;“如何做到这四点呢?它们又如何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用一生的时间,用心去理解。”
今天到此结束,浪费了大家这么多时间,由于所懂知识有限,难免会有一些理解的错误,表达上的错误,这仅仅是我自己的想法,敬请同行批评指正!多多交流!
最后,祝大家工作着幸福着快乐着!做真正意义上的有幸福感的教师!
反思:
今天(8月3日)上午,我们一行三人(实验中学语文教师xx,xx镇处级中学xx)受教委主任的邀请,来到果都镇初级中学,从不同方面讲了学习语文(国语)的重要,及聂根霞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说这样的顺序,实在是太巧面了,正好是先是学习国语的重要性,再就是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为主题得师德建设,再者就是走出国门,打造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而我认为不论从哪个方面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科的内容都是相同的,都必须在敬业爱岗,热爱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做得到,才能对学生的一生负责。
我结合山东省初中远程研修的主题《做有幸福感的教师》,借鉴了xx教授《做卓越的教师》及xx教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都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做幸福教师、做卓越教师。我从三个大的方面根据现实生活中职业倦怠、职业应付的现象,说明了做幸福教师的必要性,做幸福教师的渠道(丰富而广博的阅读,增加教师幸福感)及用教育科研来促进教学。阐述了师德培养的重要性,因为现在的主要任务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热情,再就是对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
尽管今天身体不爽,我还是带病坚持了下来,对我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考验。感觉交流的同时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高,需要整理一下思路,经过反思、总结、提炼的过程,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说?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所以决定今天从一下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用故事开头,用故事结尾的形式完成了整个要讲的内容。其中引用了四个小故事:开头,不同状态的三个建筑工人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状态与生命状态;其次,引用了“古罗马时期国王”遇到麻烦时首先想到的是改变整个世界、改变别人,结果是付出的多,收获的少。而换一种思维那就是改变的应该是自己,这样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再次是,引用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最后引用“怎样才能使别人愉快,是自己也变得快乐?智者的四句话作结束语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及智者的涵义。整个基调定的是:现在老师的业务素质已不是大的问题,关键的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特别是今天我是在语文教师曹丙红老是提起的话题学习国语的重要性的前提下,引起了共鸣。倍加感觉读书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自己正是语文功底欠缺,才在表达方式上费了这么大的劲岩棉复合板 外墙岩棉复合板 广州变压器修理厂 宁波至潮州货运专线 宁波至河源货运专线。
不过今天的交流情况感觉比较满意,能半脱稿的形式把自己表达的形式(原来只是准备好稿子后死读),用谈话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当然与真正的专家相比没有可比性,但纵向比较已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就是能放得开了,讲话时有了一定的思路。说明了一点,讲话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一是需要自信,当然需要自己大量的阅读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二是有锻炼的机会。也就是你现在只能是身边的榜样,别人是怎样看待你的?如果用你才有锻炼的机会,如果不用呢?“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宠辱不惊。
以后的路还很长,对于我而言,教科研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制定好计划,多看一些应该看的书籍,在我的博客里我已经把专家推荐的书,尽早的多看几本,以补充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