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教学安全管理规定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教学安全管理规定 教学安全运行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安全工作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及财产安全,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为维护我校正常教学秩序,切实加强教学安全工作,结合我校教学安全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任何教师不得私自调课。一般情况下,对已排定的课程表不得更改。对因工作安排变动确需调整的,由教务处负责安排调整,并下发调整后课程表,未经批准,任何教师不得停课和私自调课。任课教师因公因私、因病因事需要申请调课时,必须出具已审批的请假条或相关通知,并填写“泸县五中调课申请单”提出申请,报教务处值班主任核准后做好登记,由教师或班主任提前通知学生,并安排好时间补课。学校统一安排的调、停课由教务处通知各年级。无论因公因私未经申请和审批自行调课的,一律视为旷课。涉及学校绝大多数需调课的(如外出监考等集体活动),由教务处统一宣布“不视为私自调课”。
二、关于请假的相关规定。个人因事因病请假,一般应在前一天履行请假手续,请假半天由年级组长审批,一天由教务处审批,一天以上叁天以内由分管校长审批,叁天以上由校长审批,批准后方才有效,所有请假手续须报教务处办公室备案。因特殊情况不能亲自提前办理请假手续者,必须在当日委托他人办理,否则按旷工论。因公务活动请假的,须出示相关手续和证明材料,履行请假手续。所有一天及其以上的请假,假期完了以后要及时到教务处消假。
三、任何教师不得私自组织学生订资料。学生的教材、副本和教辅资料由教务处根据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关于教学的相关规定统一为学生安排订购。任何教师不得再私自组织学生订资料。若是教学必须,则需向教务处提出申请,由教务处根据情况报经学校领导审批同意后,由学校安排公开招标采购。
四、认真组织正常课堂教学和监考等工作。包括:
1、不迟到、不早退,中途不离开课堂或考场,不得提前下课或提前要求学生结束考试,在课堂或考场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理和上报,使伤害或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教师课前或考前必须清点学生到位情况,对缺席学生要及时弄清缺席原因并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年级部。
3、上课或考试期间,任何教师不得擅自将学生请出教室或考场。
五、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要关爱和宽容学生,任何教师不得辱骂、殴打学生,不得讽刺、挖苦学生。
六、课堂教学中,教具的使用、实验的操作和体育课动作的示范等,必须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安全有序的进行,严格控制有毒害实验药品的使用,上课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使用相关器具,严格遵守使用和操作程序,并要对相关器具进行详细讲解,以免发生伤害事故,学生使用或操作时,教师不得擅离现场。
七、户外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规定范围内活动,不允许教师、学生离开学生群体,在一切活动之前,必须明确具体地提出安全要求,并在教师指导和监控下活动。
八、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等各室管理员和教师要定期对所管理的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申请维修,尽可能的消除安全隐患。
九、在教学时间内,未经学校领导批准,任何教师不得带学生出校门。
十、未经年级和德育处审核同意,任何教师不得私自赶撵学生。
教务处
2011-2-21
第二篇:四川省水上漂流安全管理规定
四川省水上漂流安全管理规定
四川省水上漂流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整顿和规范水上交通秩序,加强水上漂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水域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我省境内的江、河、风景区等水域从事漂流活动的漂流艇筏、现场安全保障人员(以下简称“安全员”)和漂流艇筏操作人员(以下简称“漂流工”),以及漂流艇筏的所有人和经营人及从事漂流活动的其它相关人员。
从事探险、体育竞赛等非经营性质的水上漂流活动不适用本规定,但影响水上交通安全的,应事先经主管机关核准。
有运输船舶通航的河流、水库、湖泊禁止开展经营性漂流活动。
本规定中“水上漂流”的含义是指以橡皮艇筏为载体,靠水流动力和人力,在有一定的落差和流速的水域进行的载运行为。
第三条 我省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航务(港监)机构是水上漂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 所有人和经营人
第四条 所有人和经营人在开展漂流经营前,需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漂流项目的批文,申请当地主管机关组织对漂流航道进行查勘评估。漂流航道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漂流航道宽度一般不少于橡皮筏宽度的2倍;
(二)漂流航道曲率半径不得小于橡皮艇筏长度的4倍;
(三)单个陡坎落差不宜过大且不能连续;
(四)纵比降不得超过15米/千米。
(五)漂流起止点应当远离暗河入口和大坝,其间距不得小于1000米。
第五条 所有人和经营人必须具备主管机关出具的漂流航道评估报告,漂流艇筏必须具备船舶检验机构核发的产品合格证,从事漂流的漂流工必须持有有效的《非机动船舶船员职务适任证书》。
第六条 所有人和经营人应对水上漂流的安全负责,并做到:
(一)严格遵守有关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加强对漂流艇筏的安全技术管理,使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
(三)配足合格的漂流工,对其实施日常的安全教育;
(四)根据气象、水文等情况,制定漂流安全保障措施;
(五)接受主管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
第七条 所有人和经营人应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应急反应计划,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或确定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第八条 在旅游景区内开设的水上漂流项目,应由景区管理部门按程序和要求向主管机关申报,并要指定专人负责漂流活动的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第九条 凡由旅游团体组织的水上自漂活动,事前应向主管机关申报,经主管机关对漂流航道、漂流工具、漂流工进行评估、审核符合安全条件后,方可进行。
第三章 漂流艇筏和漂流工
第十条 漂流工具必须是具有船用产品证书的漂流艇筏。所有人或经营人应持其船用产品证书向当地船检机构申请初次认证。营运后必须每年进行一次认证。
第十一条 漂流艇筏必须按核定乘员定额进行装载,并配备救生、防护等安全设备。船上必须具有主管机关认可的名称标志,标明乘员定额,严禁超载。
第十二条 漂流艇筏应当按主管机关要求配备足以保障漂流安全的漂流工。核定乘员6人(含漂流工)以下的漂流艇筏,必须配备1名以上漂流工;核定乘员6人(含漂流工)以上的漂流艇筏,必须配备2名以上漂流工。漂流工的配置由从事漂流活动的所有人或经营人根据漂流水域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十三条 漂流工的年龄应在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且健康状况符合船员体检标准。
漂流工必须经过主管机关组织的不少于10天的培训,并经过实际操作、安全规章、游泳、救生等技能考核合格,取得《四川省非机动船舶船员职务适任证书》。
第四章 安全保障
第十四条 水上漂流行为必须在主管机关核准的水域范围内进行,禁漂水位线由主管机关确定。
第十五条 漂流艇筏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在主管机关划定的危险地段
标明有效的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救生点。各安全救生点应配备1只带绳的救生圈和1部手持VHF无线电话,保证各安全救生点之间能保持通讯联系。
漂流艇筏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应在上下旅客处设置保障游客上下安全的码头或设施,配备足够的安全员和救助工具。
第十六条 经营人应在始发点设立“游客须知”告示牌,在漂流前由漂流工或安全员向游客讲解漂流安全知识,介绍漂流艇筏上安全设备的使用方法,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方法,督促游客必须穿好救生衣等安全防护设备。
游客必须在穿好救生衣后,方准上艇筏漂流。并自觉遵守“游客须知”的要求,服从管理人员和漂流工的指挥。
第十七条 漂流艇筏的所有人或经营人应采取必要的通信保障措施,以保证通信联络畅通有效。
第十八条 漂流工在漂流中必须穿戴好救生衣,要保持高度警惕,注意了望,谨慎操作,在危险地段禁止追越。
第十九条 严禁超载漂流和捆绑联体漂流及游客自漂,严禁向水域抛弃废弃物,禁止在漂流水域从事影响漂流安全的其它活动。
第二十条 在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能见度不良,超过禁漂水位线等不能保证漂流安全的情况下禁止漂流。
第二十一条 漂流艇筏所有人或经营人对漂流河段的环境安全要做到勤观察,在确保当日漂流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允许开漂。
第二十二条 漂流艇筏发生水上事故或遇险,应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组
织自救,现场附近的船舶及橡皮筏和人员应当全力救助遇险人员,并及时报告主管机关。
第二十三条 主管机关接到报告后,按《四川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由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篇:四川省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规定
四川省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乡镇自用船舶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运输秩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四川省乡镇船舶和渡口安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我省范围内建造、拥有、使用乡镇自用船舶的村(居)民、乡镇企业以及乡镇船舶管理单位均应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乡镇自用船舶(以下简称自用船)系指村(居)民用于生活和农副业生产的,乡镇企业用于生产、生活服务的,且航行于急流河段小于3载重吨、航行于其他水域小于2载重吨的船舶。
大于以上最小吨位限制的船舶按运输船舶进行管理。
竹木排筏和非船体浮具不能视为船舶,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设置的管船机构负责辖区航行、停泊、作业的自用船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各级航务、港监管理机构应加强对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设置的管船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第二章 安全职责
第四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自用船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组)、船主四级安全管理体系,逐级签订水上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设置的管船机构对本辖区自用船安全管理负以下职责:
一、负责自用船舶的安全监督管理;
二、负责调控自用船舶的发展;
三、负责自用船的检丈、年检、核发、注销《乡镇自用船登记证书》;负责标识船名号、用途和载重线;
四、负责自用船船员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对其考核及年审。
第三章 日常安全管理
第六条 自用船的所有人,应向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管船机构申请检丈和办理《乡镇自用船登记证书》,船主变更后,应申请办理过户手续。
第七条 自用船的所有人,应严格按自用船的用途使用,不得从事经营性运输,不得将船舶租借给他人使用。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管船机构要切实加强对乡镇船舶的日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档案和台账,强化现场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止非法客、货运输和超载等违法行为。
第九条 对辖区内乡镇自用船舶的发展,乡镇人民政府要实行宏观调控,根据本地区的水域状况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审批自用船舶。但在急流河段内大于3载重吨、其他水域内大于2载重吨的船舶,不得审批为自用船舶。
第十条 经本辖区自用船舶的所有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或管船机构应按本规定的船舶检丈标准,对自用船舶进行检丈,对船主和相关操作者进行水上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合格后在船上显著位置标明船名号,并标识“自用船、严禁载客”字样,发放《乡镇自用船登记证书》(格式见附件)。
第十一条 如因特殊原因,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自用船可以装载从事生产、生活服务的自家人员,但装载总人数不得超过3人(包括操作人员),且实际装载时的船舶吃水不得超过载重线。
第十二条 自用船舶在航行中应严格遵守水上交通安全的相关规定,严禁从事营业性客、货运输,严禁夜航、冒雾和超停航封渡水位航行。
第四章 自用船的检丈
第十三条 航行于我省江河、湖泊、水库及其他通航水域的乡镇自用船应按本章规定进行检丈。检丈单位为乡镇人民政府或乡镇船舶管理机构,检丈人员为乡镇船舶管理员。
第十四条 自用船舶最小干舷按C级航区为150mm、B级航区为200mm、J级航段为 250mm核定。
第十五条 载重量按 Q=C×L×B(F。-F)公式计算。(Q为载重量,单位为吨;C为船型系数;L为满载水线长,单位为米;B为型宽,单位为米;F。为空船干舷,单位为米;F为满载干舷,单位为米)。也可采取“试装”的办法确定。
第十六条 船型系数C可根据各地区的船型特点取值,C取0.6至0.7,一般可取0.65。
第十七条 自用船应在船中两舷勘划永久性载重线标志,尺寸为400mm×25mm,颜色为白色。
第十八条 自用船应按核载从事生产、生活服务人员的数量配置救生衣或救生浮具,配备系靠设备和红、白号旗各一面。
第五章 自用船操作人员
第十九条 申请自用船操作人员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家庭拥有自用船舶;
二、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女性55周岁)以下;
三、身体健康;
四、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船舶操作技能。
第二十条 符合办证条件的家庭成员,由本人申请,村(组)签注意见,报乡镇管船机构审批,并经乡镇组织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考核合格,每艘自用船舶的登记证上最多可办理3个操作人员。
第二十一条 自用船舶操作人员必须是《乡镇自用船登记证书》上记载的人员,并在船舶所限定的航行区域内航行。证书不得转借、涂改和伪造。
第二十二条 对乡镇自用船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年检,对操作人员进行一次年审。年检时要对船舶进行外观、接头、焊缝及空载吃水变化等检查,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考核,船、人均年检、年审合格后,在证书上填注有效期,并加盖乡镇发证机关条章,证书填满之后即换发新证。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违反国家水上安全管理规定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及其设置的乡镇管船机构,在县级航务、港监管理机构委托的行政执法权限范围内,按法定程序给予处罚。
第二十五条 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本单位生产、生活服务的,急流河段小于3载重吨、其他河流小于2载重吨的自用船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其检验发证和安全管理由本单位安全机构负责。
第四篇:教学安全管理规定
教学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学院教学工作中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安全管理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教学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及管理,妥善处理各类安全事故,确保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进行。
第二章
教学安全管理组织基本职责
第三条
学院教学安全管理由教学工作委员会、系部、教研室分级负责,教学工作委员会对学院各项教学安全工作负总责,系部对所属专业的各类教学及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安全负责,教研室负责本教研室教学工作的安全。
第四条
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开展安全教育,制定教学安全工作有关制度,指导系部实施教学安全管理,检查全院教学安全工作运行情况。
第五条
系部、教研室是教学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单位,负责开展本系部安全教育,负责本系部实验室、实习室、实训室及教学设施的安全管理和使用,负责本系部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人身安全和工作安全。
第三章
教学中教师的安全管理要求
第六条
教学中教师是安全管理的首要责任人,教学活动要以安全第一为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安全以及教学设施的安全负责。
第七条
教师要树立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宣传、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宣传学院有关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规定。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第八条
教师要明确安全责任和管理范围。在自己组织的教学工作和活动范围内,在自己所辖的时间(段)和场所(区)范围内,本着“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职责,切实履行应负的安全责任。
第九条
教师在教学安全管理中本着保护学生、教育先行、明确责任、教管结合、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检查教学环境与条件的安全性,保护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第十条
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杜绝教学事故发生。教学中涉及到使用机械设备,电器设备、有害液体等工具或物品时,须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采取检查和检测、维护和维修等有效措施,以保证各类设施和设备的安全使用;若不能确保器材、设施的工作安全或相关教学工作的环境安全时,应停止相关教学工作和活动。
第十一条
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异常情况,掌握教学工作中(可能)发生意外事故或事件的应急机制及应对办法,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应沉着应对,按照意外事故处理的应急机制,现场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同时按要求逐级汇报。遇到意外事故或事件时不说过激语言,不采取过激行动,避免事态扩大。
第四章
各种课型的安全管理责任及范围
第十二条
室内理论课
1.任课教师在理论课上课期间对学生安全负有责任。理论课教学学生原则上不得无故离开教室。学生迟到时,教师经批评教育后应允许学生正常上课,不得将学生滞留在教室外不管。其他课型教师对学生的迟到管理可参照执行。
2.学生严重违犯课堂纪律,且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经教师批评教育仍不能保证课堂正常教学,教师可将学生带出教室,交予学生所在系处理,但不得擅自将学生逐出教室不管。其他课型教师对学生的违纪管理可参照执行。
3.携带教具(如铁制模型、笔记本电脑、录音机等)上课时,要提醒学生不得乱动、轻拿轻放,课间休息时,要指定学生专人保管,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第十三条
室外体育课
1.课前任课教师须检查体育器材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课中任课教师须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程或步骤实施教学,及时制止违规行为;课后任课教师须归放相关器材,并将使用中器材的状况作好记录并汇报教研室,以便随时维护、维修或更换。
2.若使用的体育器材可能造成人为伤害的,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程或步骤进行,及时避免和制止违规行为,教师不得离开教学指导现场,以免发生意外。
___秋冬季体育课是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任课教师须加强课前准备工作,在确保身体活动量适当或足够时,方可实施教学内容。
4.遇学生申请体育免修时,任课教师须根据医院出具的“医生诊断意见书”指导学生逐级办理免修手续,经教务处批准后,由教务处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该生体育课时间的安排事宜由学生所在系及班主任负责。申请体育免修的具体程序:本人书面申请→医生意见(以诊断书为凭)→任课教师意见→体育教研室意见→基础部意见→班主任意见→学生所在系意见→教务处意见。
5.遇女生特殊情况时,任课教师须要求她(们)在教学现场见习,不得放任自流,擅离教学现场。
6.体育教研室对校内体育活动设施负有监管责任,要定期检查,随时发现设施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杜绝因设施原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7.室内体育课教学要求同理论课。
第十四条
上机课(含多媒体教室实训课)
1.机房是安全重地,任课教师须随时提醒、告诫和管理学生不得触碰电源开关,爱护机器。须指导学生按操作规程或步骤使用机器,现场辅导教师须及时制止违规操作行为,以保证教学的正常、安全进行。
2.上机课须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可两人或多人一机,轮流操作,轮流见习。原则上上机课须全班到机房,若因班级人数多或进行上机考试确需安排部分学生回教室时,任课教师须在提前布置足够课业的前提下,方可安排部分学生回教室上自习,同时由班长负责管理。
3.上机课和在多媒体教室上实训课时,任课教师须加强管理,上、下课点名,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课间、课中“溜号”现象。
第十五条
实验课
1.实验课的第一教学内容为安全教育课。实验(指导)教师须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重点讲解安全操作规程、学生实验具体要求等。安全教育内容须留有记录。
2.实验(指导)教师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涉及到使用机械设备、电器设备、有害液体等工具或物品时,须在课前采取检查和检测、课后维护和维修等有效措施,保证人身和物件安全,若不能确保器材、设施的工作安全或相关实验的环境安全时不得进行相关实验。
3.实验课是教师示范性、学生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任课教师须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程或步骤进行,任课教师不得擅自离开实验室,以免发生意外。
4.实验课须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在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的配合与管理下,可几组轮流操作,同时几组轮流见习。原则上实验课须全班到实验室,若因班级人数多确需安排部分学生回教室时,任课教师须提前布置足够课业的前提下,安排部分学生回教室上自习,由班长负责管理。
第十六条(校内外)实习实训课
1.实习实训课的第一教学内容为安全教育课,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或带队教师必须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留有记录,学生须签订安全承诺书。
2.实习实训过程中,涉及到使用机械设备,电器设备、有害液体等工具或物品时,实习实训教师须在课前采取检查和检测、课后维护和维修等有效措施,以保证人身和物件安全;若不能确保器材、设施的工作安全或相关实习的环境安全时不得进行相关实习。
3.实习实训教师除须指导学生按照操作规程或步骤进行实习,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实习实训期间教师不得离开教学指导现场,以免发生意外。
4.遇有爬高等高空作业情况时,须指导学生系好安全带(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实训,若不能确保器材、设施工作安全或相关实训场所的环境安全时不得进行相关活动。
5.实习实训期间,实习实训教师或带队教师须对学生的出勤情况随时清点,确保所有出勤学生参与实习实训。如学生缺勤时,须及时告知所在班级班主任,学生要求请假时,须按有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
6.校外实习实训带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签订安全承诺书的前提下,须整班将学生带入实习现场,整班将学生带回校内,保证学生的安全。
7.遇校外实习实训轮班时,带队教师对当值学生负责管理,班主任对不当值学生正常时间负责安排相关事宜。
第十七条
学生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所开展的学生活动,安全管理实行“谁主办,谁负责”,活动主办者对此期间的参与学生负有安全责任。
第五章
发生意外事故或事件的应急机制
第十八条
意外事故或事件
1.在各种课型或活动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因指导管理不当、操作失误或自身保护不善而导致的人身损害、伤亡,或设施故障、失控而足以造成的人身损害、伤亡的意外情况。
2.在各种课型或活动进行过程中发生的因人为因素、外部原因或客观原因而导致的人身损害、伤亡,或设施故障、失控而足以造成的人身损害、伤亡的意外情况。
第十九条
必要程序或机制
1.无论是人为因素、内外部原因、主客观原因,一旦发生危及人身安全和设施安全等意外情况,特别是已发生人身安全和设施安全等意外情况时,必须即刻停止一切教学工作或活动,即刻展开人身和设施的救助工作,即刻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同时向主管部门或领导汇报,必要时须直接报告院长。
2.各有关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汇报各自分管领导并即刻展开人身和设施的救助工作,同时联系院外有关单位如医疗、公安、消防、保险等,妥善处理安全事件与事故。
3.意外安全事件与事故发生现场,相关人员应本着“先救助人身、再抢救财产、后追究责任”的原则沉着应对,妥善采取必要措施处理事件和保护现场,不说过激语言,不采取过激行动,避免事态扩大。
辐射安全管理规定
目的为确保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工作场所、设备及人员要求
2.1
进行X射线操作的固定工作场所必须有足够厚度的屏蔽层,机房用砖核和混凝土加防护涂料要符合安全使用标准。
2.2
凡设计、安装、使用医院X射线机,工业探伤X射线机及带有放射性的仪器、仪表和能产生电离辐射的设备和装置,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按程序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
2.3
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必须持有《X射线机防护合格证》,无证和证件失效者不准工作。
职业卫生防护要求
3.1
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应具备放射卫生防护基本知识,佩带个人剂量仪和X射线剂量检测仪。
3.2
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具如:白布工作服、口罩、胶皮手套、铅围裙、铅手套、铅眼镜等,确保一月受照剂量小于0.5雷欧。3.3工作后,要做好个人清洁工作。要养成良好习惯,不在工作场所进食、饮水等,下班及时换下防护服,并洗手、洗脸、洗澡;皮肤有伤口不得从事此项工作。
3.3
要做好X射线检测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X射线设备发生故障,严禁用眼睛直接观察,应由专业人员维修。定期联系检测设备的计量。
3.3
质保部进行X射线探伤检验,应尽量与职工上班时间错开。在进行X射线作业的辐射区,应悬挂警示牌及红白安全旗,设立安全监督哨,防止其他无关人员误入辐射区。工作人员必须严守操作规程,熟悉和掌握操作技巧,达到操作准确敏捷,减少照射时间。
3.4
进行X射线作业时,一旦发现有人被误照,应立即送其到专门医疗机构进行体检治疗并上报安保部,不得隐瞒事故。
3.5
卫生所对病人进行X射线检查时应控制好焦点与人体恰当的距离及体位,尽量避开辐射敏感的器官,对儿童及孕妇严格控制x射线照射。
3.6
从事X射线工作人员应定期到卫生所进行身体检查,每年进行一次血象检查,二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凡有禁忌症者不得从事放射性工作。
氯气生产使用储运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预防生产、使用、储运氯气过程中发生事故,保护国家财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确保安全生产。根据____《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____第___号令)和《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等国家法规、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所属生产、使用和储运氯气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氯气生产、使用和储存装置的安全、消防和预防氯气中毒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用。
第四条
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的作业场所,应设置固定式检测报警器,配备移动式吸氯和抢修器材。并建立定期监测制度,依法及时公示监测结果。氯气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
第五条
氯气作业场所应严格建立个人防护用品的培训、发放、登记和使用管理制度,配备有效防护用具;在操作间设置专用气防柜,按《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89)
配备足够的过滤式防毒面具、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等专用防护用品,同时应配置自救、急救药品;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自救、急救药品应定期更换。
第六条
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的作业场所,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注明氯气中毒的危害、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场所内设置洗眼、冲淋设备;装置高处设置风向标;液氯钢瓶存放处,应设中和吸收装置等事故处理的设施和工具。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的单位,应向有关职工提供氯气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七条
液氯储罐不得露天布置,至少保留一台空罐作为事故备用罐,进出储罐的管道应装双切断阀。
第八条
储存、管输氯气和液氯系统的储罐、泵、仪表、管道、阀门等,应按规定选材。其周围地面,排液管道及基础应做防腐处理。同时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对易腐蚀的设备、电气、仪表、管道、阀门、法兰等部位,建立定期检测检查制度,并建立记录档案。
第九条
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作业必须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和质量指标,杜绝违章操作。液氯中水含量不大于
___%,氯气总管中氢含量不大于___%。
第十条
严格执行三氯化氮定期检测、排放制度,控制三氯化氮的含量。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不得超过60g/L,气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不得超过60mg/kg。
第十一条
使用液氯钢瓶,必须执行国家《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有关规定,液氯充装压力不得超过1.1MPa,起吊液氯钢瓶或钢罐,应采用双制动吊车。
第十二条
生产、使用氯气的作业场所必须进行风险识别,编制氯气分布图,确定不同单元的危险级别,实行分级监督管理。液氯的冷冻、灌装和储存系统为一级,电解槽和干燥系统为二级,其他涉氯系统为三级。
第十三条
生产、使用和储存氯气的单位应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的制度;针对企业具体情况按照直属单位、二级单位、车间三个层次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直属单位应急预案每年组织一次演练,二级单位预案每半年组织一次演练,车间预案每季度组织一次演练。
第十四条
液氯钢瓶的运输安全管理,必须执行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
从事生产、使用和储运氯气的作业人员,应依法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的健康体检。
第十六条
氯气作业场所的负责人(含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常指挥事故处理。作业人员必须接受预防氯气中毒知识培训,每年至少一次;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应包括:
1.氯气中毒特性及预防中毒措施;
2.氯气在作业区的分布以及重点隐患部位;
3.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规定;
4.事故应急预案;
5.防护用品的使用及自救、互救技能;
6.报警仪的使用方法。
第十七条
外来人员管理:
1.外来人员(含施工人员和非正式职工)必须了解并遵守本规定;
2.外来人员进入涉及氯气场所工作时,发包单位必须向承包方书面交代可能产生的危害、预防措施、安全管理要求。承包方必须书面说明作业方案、施工人员培训证明、防护措施,并保证遵守有关安全管理制度;
3.外来人员必须经过发包单位培训,并熟练掌握事故状态下的逃生自救技能。
第十八条
本规定如与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
第五篇:第五中学安全工作计划
第五中学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省、市、县
关于安全生产的文件会议精神,遵循积极预防、科学管理、全员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牢固树立“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的思想,坚持“重在规范
制度管理,严在良好行为养成,贵在督促检查到位,实在隐患整治彻底”的工作
思路,以“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确保校园平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君副组长:董涛成 员:沈言安 陈大中 熊怀球 沈洁 姚玲 周莉
三、工作目标
1、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
2、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技能。进一步完善我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各类安全演练次数每学期至少1次,不断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定期开展有专题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3、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建立排查整治台帐。
4、巩固“平安创建”、“警校共育”成果,进一步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强化校园内文化、班级文化建设氛围。创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确保师生
生命和财产安全。
5、学校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强化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开好专题安
全培训。
6、加强疾病疫情和食品卫生的防控和监管工作。确保学校内食堂运行规范,进
货索票、索证率达100%;确保学校内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健康
知识培训持证率达100%。
7、加强安全信息管理,按时报送各种安全信息材料,抓好学校安全信息情报的收集、处置工作,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发生。
四、工作举措
(一)建立制度,明确责任
1、校长与班主任及食堂从业人员、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要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
2、建立安全工作责任人制度,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的主任为第二责任
人,各位教师、安全员为具体责任人;各班班主任为该班第一责任人。
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强化对安全工作的过程和终结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制度。
(二)突出学校安全重点,强化安全管理
学校安全工作要以校舍、食品卫生、消防、流行性疾病防控、学生溺水、道
路交通、学生伤害等为重点。
1、对学校校舍要随时加以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切实加以整治。
2、对食堂人员,严格准入制度并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持证上岗,坚持求购索证
制度,确保饮食安全。
3、严格按要求配齐消防设施,并保证能有效使用,严格按要求规范、妥善保管
和使用好危化物品。
4、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校园清洁卫生和消毒灭菌工作,有效预防和控
制流行性疾病,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的监督检查。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防止传染疾病的传播流行。突
出对甲型H1N1流感及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学生一旦感染传染
性疾病,应立即就医。对在校发病的学生,要及时通知其家长并送医院治疗。
5、加强校园重点部位的职守,加强重点时间(课余时间、午休时间、课外活动时
间、上放学时间和节假日)的管理。
6、确立专门的用电管理员,加强用电线路、设施的维修、管理,严禁师生乱拉
乱接、随便触摸用电设备。
7、加强交通安全和学生乘车安全工作管理。一是外来车辆一律不准进校园,防
止意外交通事故发生。二是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教育学生注意骑
车安全。严禁师生乘坐无证车辆。三是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社
会实践活动。
8、严禁学生私自参加野外活动。一切外出活动必须经校长批准后在教师的组织
下才能进行。举行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必须事先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在确保师生
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9、做好防溺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教育学生不擅自到池塘江河中游泳,掌握一些
基本的溺水救护知识。
10、及时通报本地和外地发生的安全事故,时刻给予师生安全警醒,保持高度警
惕,使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三)加强检查、整治隐患针对我校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突出加强安全防范工作,继续坚持定期和不
定期的安全排查、防范制度,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1、开学前,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检查内容有校舍
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线路及用电安全、危化物品及
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等。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立即组织整改,以确保开学时正常
使用。
2、加强常规性的安全检查。学校对重点安全部位,强化警钟长鸣意识,做到
时时检查、处处留心,严加防范。学校建立并严格执行“班级安全工作周检制度”、“各班学生每天晨检观察制度”,并详细记载检查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或
安全隐患,学校立即采取措施,切实整改。
3、落实“安全工作月查月报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专题会,开
展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次检查既要按照教育局的检查文件要求,又要对照季节特
点和学校实际确立检查重点,制定检查方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要逐一登记造
册,上好台帐,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时排除安全隐患,形成完整的检查记录和总结。学校校长和分管领导要对各类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定期进行验
收和督查。
(四)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1、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培训,就校园安全管理和食品卫生、疾
病防控、校舍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知识分层次、多形式地进行培训,不断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2、继续加强与派出所、卫生、消防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共创“警校共育”新局面,联系学生家长开展家校共育,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
3、把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做到每周有1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安全教案内容全面,要素齐全,过程详实,针对性强。要结合季节特点和学校所处特殊环境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有计划的开展各类安全演练。
4、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消除学生心理疾病,建好用好“心理咨询室”,并落实专人负责,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5、通过培训、演练、征文、竞赛、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醒目处建立固定的安全教育警示栏,及时发布当月安全教育主题、每周安全教育内容和安全预警信息。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思想中,渗透到学校各个活动中,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宣传阵地,加大安全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
(五)完善奖惩考核制度,确保责任落实
进一步完善奖惩问责制度,严格按学校安全工作考评细则综合考评各年级、各班安全管理工作,对制度健全、措施得力、人员尽责、宣传到位、学校安全工作成绩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安全工作落实不够、效果不明显的,出现安全事故的予以 “一票否决”,并视其情节轻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