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尖峰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新课改工作总结
尖峰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新课改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们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核心任务,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教学教研工作有声有色。
一、组织全体学习胡光辉厅长等领导在2012年全省课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增强课改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组织全体教师重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纲要》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以学习新课标为载体,提高教师新课程理念;
三、以新课改为主题,开展校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收集到教学论文23篇,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四、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强化课堂的地位和作用。认真执行“推门听课”制度,领导带头深入课堂听课评课。重视科组活动,科组坚持每周一次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有效地指导和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
五、教学常规检查实现常态化,坚持每月一查。同时也随机抽查,教学检查特别在时效性和针对性上下功夫,注重解决教师在备课、作业、测试等教学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教学常规的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参加教学教研活动。组织老师15人次参加周末培训学习,请三亚三中部分老师到我校进行语文、数学、物理等课堂教学交流,教师普遍反映获益匪浅;
七、重视学生学业成绩考查,认真组织测评,作好试卷分析和教学质量分析,本学期共举行2次全校性的质量分析会议,加强教学反馈;
八、听课评课坚持“以学论教”的课堂评价原则,引导授课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改变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新课改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新课改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教务处在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一方面积极组织全体教师继续研究实践新课标,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一方面继续改进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协作交流,基本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又有新的突破。
一、管理细化,落实常规,提升绩效
1.严格按照各种新课标文件的要求和规定制订新学期工作计划。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足开齐课程,按照调整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2.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我校制订的《教学工作常规》,规范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中,能充分落实“备、教、批、辅、考”等各个教学环节,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独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在新课程实践中,进一步加强了集体备课,交流提高,并能够与兄弟学校进行密切的交流探讨。各个教研组都组织了骨干教师认真编写校本教材,学校组织进行了评审,这些工作将为我校今后进一步发展校本课程奠定基础。
4.重视培养尖子生,努力转化后进生。一年级能把培优补差作为年级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并制定具体计划加以落实。
5.加强考勤和教学的过程管理。根据学校实际,制订相应措施,加强考勤,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深入课堂听课,掌握第一手资料,按计划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及时抽查学生作业,全面了解教与学的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解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6.各年级认真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努力扎实双基,加强能力培养。高一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等老师能充分认识学科渗透的重要性,重视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
7.严格控制教学教辅资料的征订和练习的印刷量。协调各科老师注意精选精编练习,及时批改,认真讲评。这些做法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8.加强考试管理,不断完善考试制度,严肃考纪,端正考风,形成良好学风和考风。在期中、期末考试前都召开动员大会,对学生进行温书迎考的指导和考纪教育。协调年级做好一学期两次的单元测试。
9.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认真落实每周2节体育课,坚持两操一锻炼。
10.严格执行教育局学籍管理方案,加强学籍的管理,落实控制流生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学生流动档案,加强“转、休、寄、复”等的审核检查工作。
二、培养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
培养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认真学习新课程相关的文件和学科课改要求,继承传统,大胆改革,充分利用传统老校的优势,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断实践,探索课改新路子。1.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等有关文件,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增强为人师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发挥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以身作则,教书育人。
2.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建立新的教学主客体关系。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3.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行以课题为基础,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为核心的教研新模式,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实施人本教育,切实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既拥有健康的体魄,又有良好的心理、健全的情感。
4.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认真开展研究性学习。各学科老师能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认真确定选修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各部分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并取得良好效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其次,鼓励岗位成才,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让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第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际活动。第四,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积极性和骨干教师的中坚作用,继续落实好原有的培养新教师各项工作。第五,加强校内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倡导个性化教案、教学,定期举办教案观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6.积极拓展新课程体系,重视选修课和活动课工作,重视技能教育,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技能教育和文体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劳技、体育、音乐、美术等教研组能全面规划,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制订出较有效的教学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7.加强卫生教育和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各种卫生宣传和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国防意识。
8.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教研组、备课组老师能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深入实际,细致分析,制定计划,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和集体智慧,积极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专题报告等活动。
10.文学社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小白杨》能精心组织稿件,按时出版,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
四、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管理。
1.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教育教学资料的情报中心。坚持按照一级达标要求规范管理,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其教育教研的辅助功能。
2.重视实验室、电脑室和听音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按一级达标要求不断完善设备,努力提高教学仪器管理和实验教学管理的水平。
武都八一中学教务处
2011.1.12
第三篇:新课改中教学工作总结
新课改中教学工作总结
转眼间,开展新课改活动已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理论上,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改理念,坚持上网观看优秀教师教学视频,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做到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实际中,我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问题。
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新课改理念丰富了我的头脑,开拓了我的思维,我的教育教学中也发生了一些转变,现将收获总结如下,以便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
首先,我在教学理念上的转变和师生关系的变化。通过学习课改理论使我明白,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而是教学的组织者;课堂也不再是一言堂,而是大家畅所欲言、进行讨论的平台。这就要求我们要摒弃原来教师的“说一不二”,而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让学生大胆说,放心说。我深深的懂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教学的前提,依据儿时的记忆,要使学生大胆说、放心说,就要使他们消除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对老师做到“敬”,而不是“畏”。
所以,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尝试、探索,和小朋友们谈心、交流、做游戏等,以至于在下课时小朋友不愿意让我走,和我说着说那个没完,这样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小朋友自然而然的上课时就大胆说,放心说了。并且我也不再仅是上课时的良师,更是下课后生活中学生的益友。经过一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还发现我的教学语言不再是生硬的表扬,而是发自肺腑的欣赏。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我们成了学习和生活上的好朋友。
第二,在教学目标的完成上,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我认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一定是知识的最后总结,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应该更重要;而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应反映在学生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上。根据我所任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优生少得可怜,中差生却俯视皆是。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我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
我们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由于我能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因此促进了中差生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不能简单的以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我们要意识到能力培养才是学生长远的发展,让他们能够轻松、自由、健康的成长。
第三,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了不小的改进。成功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参与才能取得,只有教师的教是不行的,还得要学生主动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启发、点拨、设疑、解惑的主导作用,努力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善于创设“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为此,我注意到了以下两方面。1.大胆放手尝试,让学生“学”有机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者只能是学生本人。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的眼、手、脑、口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并留有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验、计算、推理、想像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知识。2.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学”有所见。讨论能集思广益,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在多向交流中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就“小学数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出实践、自主、合作的见解。这样以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创新能力。
第四,在教学形式上,我力求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一堂课四十分钟,让刚满十岁的孩子每时每刻都注意听讲,是不可能的。怎样能让学生玩得好,学得好呢?怎样能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呢?这可以说是我每节课都要去考虑的问题。
课前我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利用自制教具、实物、故事导入等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并留有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验、计算中去探索和发现,学会知识。在新授中,我准备了各种各样色彩鲜艳的动物图片,水果图片。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也刺激他们的感官。在练习中,我尽量将练习安排成游戏的形式,虽然同样是练习但以游戏形式出现,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的情绪也被调动了。在练习加减法口算中,我安排了几种不同的游戏形式。同一种游戏做多了,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我安排了送信游戏,钻圈游戏,到小动物家做客的游戏。特别是去小动物家做客的游戏,每个孩子要学着小动物的样子走到前面来,再报出正确的答案。孩子们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学得很像,也非常感兴趣。这样的练习调动了他们的学习情绪,也使枯燥的口算练习富有趣味性。我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验证才能记忆更加深刻。
以上仅是我在课改中的点滴转变感受,对于新课改的学习,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我会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完善自己。万千河流必将汇聚汹涌大海,我坚信,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必将有所收获与成功。
北于庄小学
李瑞新
第四篇: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新课改总结
高一新课改总结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一方面强调课程教材的三级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则倡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这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在课改过程中,虽然遇到许多困难,全组教师仍以严谨的态度,积极的深入学习,广泛交流感受,共同促进课改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管理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又先后组织了多次备课组长研讨会,全体教师研讨会﹑交流会,开设了不同层次的研究课20多节,克服了实施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使得课改稳步推进,取得了第一阶段的初步成功。
一。思想重视,措施得力,为课改实验作准备
(1)明确教育理念,顺应高中课改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尊重、支持、合作、发展”。“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尊严、人格、差异和质疑精神。“支持”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支持性环境,创建支持学生发展的平台。“合作”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发展”就是一切工作最终落实在师生的共同发展上。这些理念和高中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全体教师对这些理念业已达成了共识,这就避免了新课程实施时的不适应,教师们在新课程面前虽有不安,但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新课程。(2)课程资源调查,准备制度重建新课程的模块设计,使新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哪些模块能够开设,哪些模式暂时还不能开设,首先要进行摸底调查。我们教师发放了调查表,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将模块能否开设情况上报教导处,这就为选修课的开设提供了基本的信息。模块设计和选修课开设给教学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挑战,教学管理的许多制度需要重建。在新课程实施前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关注着教学过程的动态,了解各项制度重建的信息,并着手制订“油田二中课改实施办法”“学分认定暂行规定”等,并成立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和学分认定小组,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
二。课改中:直面问题,大胆创新,保证课改实验稳妥进行
1、创设硬件环境。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网络的实时交互特点,以及可以广泛搜求现代科技发展信息的功能,都为课改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实现自主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我校积极开发网络资源,组织课改教师制作课件,观摩新型课例,使老师们受到了很大启发。
2、转变教育观念。它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不断的学习与讨论中,真正使这种观念,贯穿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之中。在这一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困难,源于我校生源较差,尤其是这一届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一些自学性作业95%不能完成,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于合时的章节、合时的内容拿出课上时间给与学生自修,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在去看书找出答案,这样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掌握学习技能,实现终身教育。
3、领悟教材教法:实验之初,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学习,设想着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当崭新的教材发到手中时,感到眼前一亮,内容、形式确实与以往有许多的不同,静下心来,仔细分析,认真研究,发现这套课改教材完全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根据转变观念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在课改组内制定出“引发学生兴趣”为主题的备课思路,引发学生在各科学习中的积极性,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备课,使得课与课之间,学科之间有良好的联系,便于学生发展。
4、注重课堂实施。起初,由于对新方法的不适应,加之资料有限,课堂效果不太理想,通过课改组的及时交流,我们又开始新的尝试,在课堂上通过活动促学生的内化,通过内化促学生发展。例如:地理课中《天津的水资源》让学生自己找材料,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天津水资源的匮乏,从这些活动中学生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学生的兴趣很高,效果很好。在选择中选择教材我们也做了些尝试,实践效果很好。较好的课堂效果又必要大家共同交流,于是我们组内进行互听互评互借鉴,很受老师欢迎。
五、其它方面
对于通用技术、美术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学生还是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在今后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扭转被动局面。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提一些建议,所有学科都存在同一问题教材内容较多,而且难度较集中,使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较难适应。而且我们希望学分管理要有始有终,不能流于形势,这对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种鞭策
几个月的工作,由于第一次参加课改管理,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的看来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阶段性效果还不甚明显,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不断摸索,不断学习总结。从全方位出发,将课改工作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油田二中 2007-1-18
大港油田第二中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新课改总结
油田第二中学 2007-1-18
第五篇:浅谈新课改中
浅谈新课改中“学困生”的数学学习
郑州市新密市曲梁镇五虎庙小学 朱书娟 ***
内容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学习方式也有很大变化。但是新课程教学中学困生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原因:
1、新课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干扰信息;
2、只强调了“学”而忽略了“教”;3太多的合作学习干扰了独立思考。因此,我们应依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注重以教促学,加强方法指导;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动机。总之,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要让他们成为游离于课堂之外了看客。将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交给学困生,特别是把一些上讲台操作或板演的机会留给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展示自己,当他受到全班同学的关注时,自然会激励自己完成任务。
新课程实施在我校实施已经整三年了,三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 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对新课程教学中学困生 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并且出现时间提前这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注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新课标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干扰信息
新课标教材中丰富的图片 有趣的情景一改往日数学课本的单调枯燥,可我却 不赞成数学书中出现太多的图片,因为数学题中插图的作用不仅仅是有趣,它的主 要作用是帮助解决问题,越多的插图就代表越多的信息。低年级教材中最普遍的情 况是一道题中除了主题图外,这边豆角老师提个问题,那边小西红柿又说个条件,不起眼的角落里还有小辣椒在补充说明。教材的本意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 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却忽略了过多的信息对低年级儿童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于孩 子们来说,呈现在他眼前的他一定会去看,不管这些信息有没有用,而课堂的教学 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每一部分新知都不可能用无限的时间去学习,一些孩子从收集 信息时就比别人慢了一步,他还没能弄懂题意时,做题时间已经结束了,也就造成 了他跟不上教学的步骤。
2.只强调了“学”而忽略了“教”
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教师对“讲授”一词是避之惟恐不及,新知出现后,赶紧抛给学生,自己去寻找解题方法,然后教师将这些方法尽行罗列后,就会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这种方式有利于让他们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可对于一些数学思维不是很强的学生来说,这麽多的方法带给他的仅仅是应接不暇,每一种都如同放电影般从眼前掠过,他都不甚理解,更谈不上喜欢这时,他们多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而老师则认为学生都会了,哪能再去包办。造成新的方法无法内化,使得学困生停步不前,滞留原地。
3.太多的合作学习干扰了独立思考
新课标教材提供了很多适合合作学习的练习,良好的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并能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有的老师就认为没有合作学习的课便不是一节好课,就不能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这是不是有教条主义之嫌呢?每一节课的课型和授课内容都是不同的,所需要的学习方法自然也是不同的,如果不管什么课都生拉硬扯地把合作学习拉过去,只会让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流于形式,不必要的合作学习必定要挤占学生独立学习的时间,同时也会造成部分孩子的依赖心理,他们不需要进行思考,最后一定会有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每次小组合作时,总是以一些活跃的孩子为中心,个别反应较慢的孩子则一直充当忠实的观众,久而久之,他不仅没有在合作中受益,反而连自己的独立性也丢了。
二、怎样让学困生学而不困 1.依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新课标教材在数的运算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合大量日常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解决进行计算教学,这也是现行计算教学最大的优点。如果在计算课中遇到问题解决喧兵夺主时,我们该怎麽办?这时,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以全体学生的认知基础为起点,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依准,适当的进行取舍和调整。2.注重以教促学,加强方法指导。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改后老师们纷纷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这是我国课堂教学的一大进步。可有些教师认为既然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自然要退到配角的位置,这是教育观念的一大误区,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协同活动的过程。“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绝不能袖手旁观,成为真正的配角。现在提倡算法多样化,老师们对于课堂中出现的不同算法再也不敢轻易否定,这是要不得的。教师对那些重复.麻烦甚至错误的方法置之不理,势必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极为不利,特别是学困生。我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班级中有一个孩子接受速度较慢,还容易出错,课堂上我总是多关注他一点,有一天,当我低头看他做题时,很惊奇的发现桌上有很多铅笔印,也找到了他速度较慢的原因。以15-8=()为例,较为常用的方法有:(1)15-5=10,10-3=7;(2)10-8=2,2+5=7;(3)8+()=15。这个孩子是怎么做这道题的呢?他是画了15根小棒,再划去8根,最后数一数剩下是几根。不能否认,他的方法完全正确,数字较小时也完全适用,可当他学到95-8=()时怎么办呢,还能沿用这种方法吗?这时必须对他进行纠正,要想办法让他接受新方法,在练习课中,我设置了一个摘苹果比赛的游戏,每个苹果上都有一道题,比一比谁摘的苹果多,谁摘的速度快。可想而知在同一时间内这个孩子摘到的苹果必定要比别的小朋友少,下课后,我单独找到他,问他:“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你摘到的比别人少吗?”他思考了一下说:“我算得比别人慢。”“那你想不想像别的小朋友那样摘的又多又快!”“想!”“老师还有一个好办法,送给你好吗?”他用力地点点头。对于学困生,我们首先要弄清他“困”在何处,找到了症结所在,清除了病因,他们才能轻装上阵,自由自在地去学。
3.关注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动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上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是分不开的。”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愿意学、乐于学。一些学困生身上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点的不足,而是学习动机的欠缺。
那是我刚接一个新班时遇到的一个孩子,上课时我发现他正若无其事地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便请他回答一个问题,他站起来用很疑惑的眼神看着我,旁边的孩子都在哄笑,很明显,这是一个典型的学困生。第二节课我装做一无所知的样子再次提问到他,所有的孩子都很吃惊,包括他自己,虽然他依旧没有回答出正确答案,但我发现他已经开始听课了。这样一直持续下去,现在当我上课时提到这个孩子的姓名时,再也听不到异样的声音,他已经能正确地回答问题并能上黑板板演了,而且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他的转变说明他完全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不愿意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正是这份情感给了他继续学习的动力。
课堂上我们一定要让学困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要让他们成为游离于课堂之外了看客。将一些简单问题的解决交给学困生,特别是把一些上讲台操作或板演的机会留给他们,每个孩子都希望展示自己,当他受到全班同学的关注时,自然会激励自己去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中小学数学》 《新课程四大困惑的探索》 《中小学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