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王义遒(北京大学前常务副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
一个多月前,我在一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题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讲座。起这样一个题目说明我心虚,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究竟有哪些已成定论的要求。“我心目中”则是见仁见智,由个人说了算,这样我才会稍微轻松些。前些天,北京大学出版社给我送来一本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要我说点意见。我高兴极了,心想要是能在一个多月前给我就好了,免得我煞费苦心去琢磨该怎样塑造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的形象,并且,演讲肯定会更为丰富真切了。
教无定法与4个“真”
由于职务关系(我曾担任北大教务长和常务副校长),我对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还有种种看似矛盾却又在理的说法,如:“大学教师主要靠学问好,学问好了,自然教得好”,“教学要有基本功,基本功要在年轻时打好”等都时常思考。我从北京大学的一些知名教师和在学生中很有影响的教师身上看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是五花八门的,但却都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取得卓越的教学成就,真是教无定法!
不过,他们的成功的确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了学问好以外,至少还要热爱学生。这样,我曾把好教师的条件归结为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但这些条件只体现了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没有包括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怎样具体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各类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等重要方面。
这里还要界定怎样才算是好老师。教学涉及性质不同的各种学科,又面对活生生的、有着个性、资质、经历、志向、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千差万别的人,要找出共同规律,确实
不容易。所以,要回答“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身为美国几所名牌大学教学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的肯·贝恩教授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从考察近100位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套优秀教学所共有的东西。这里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环境等,还有首要的——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这些都结晶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中国的大学教师以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中国古话说:“名师出高徒”。衡量教师成绩,最重要的看他是否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但一切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是否都曾受业于卓越的教师?对这个问题,从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信手拈来的资料中似乎就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例如,姜立夫之对于陈省身和陈省身之对于吴文俊,吴大猷与王竹溪之对于杨振宁和束星北与吴大猷之对于李政道,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佳话。不过,仅从历史片段摘取个别例子,还不算科学命题的证明。贝恩的这项重要研究恰恰就是从进行这样一种调查开始的,他证明,成功的教学能产生成功的学生。如果进一步问:成功的教学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贝恩回答说:成功的教学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这里,作者给“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下了个“深度学习”的定义,并且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背景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教学形式多样,有课堂讲授、讨论、练习以及科研实践等,但都可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也就是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科事实和概念,而是能理解、分析、判断,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进行创造。至于给学生以持久、积极的影响,就不仅涉及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与专业能力,而且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上,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所以,卓越的教学既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发展;或者,按照我们的话来说,卓越教学是包含正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方面的教育。这些,可以说是卓越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变得狭小,各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显出惊人的相似。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高等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改变过去把人训练成“工具”,或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那种教学模式,而强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从事各种工作的本领,而且能
探索做人的意义,进而发展成具有健康情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和贝恩教授在其书中阐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何其一致!
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贝恩认为:“要想懂得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必须既研究原则,又探索技巧。”为此,本书通过回答6个问题,从许多卓越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4项关键概念、7条教学原则、4个课堂教学技巧、13个备课需要考虑的问题等。这里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机智有趣的说理,例如,作为优秀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这条原则要运用于各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课、讨论、实地考查、案例和项目研究中。这里,作者通过对许多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教授的教学情景的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示出原则的运用,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比如,他描写哈佛大学一位化学老师“将科学、历史和诗歌融会贯通来讲课,讲一些人类探询天地万物的故事来了解自然奥秘,引导学生投身历史斗争的长河之中,去探询和了解宇宙之谜”,在关于聚合物的一节课中穿插了尼龙的研发如何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深刻的人文熏陶,这和我们提倡的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如出一辙。
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毫无例外,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道理要让别人懂,必先自己懂;真理要让别人信,必先自己信。按我的理解,杰出教师是通过对自己学科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真正领会了学科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执著追求,深信其结果为真理,且亲身努力实践,乐于也善于将学科的科学真理贯彻于行动、应用于社会。但是,教师光有这些专业或学科上的造诣还不足以成为优秀教师。“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好教师还要能够推己及人,把自己理解的也使别人理解,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这里不仅有方法和技巧,首要的是教师能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态度和诚挚的感情,这就是上面说到的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学问、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名师的“高徒”。
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是困惑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教师成长的难题。从国内外科学大师的经历和他们的体会中,我坚信,只要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师,他们从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获益匪浅。不少老科学家发自内心地表示,与青年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延续科学生命、不断焕发科学青春的“灵丹妙药”。问题是,我们不少所谓“科学研究”,实际上只是被动地去完成一些受人指派的开发课题或咨询任务。本书对此问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即把科研与教学都看成是一种学习,前者关乎教师的学习,后者关乎学生的学习,两种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所以,研究型大学就是学习型大学,在这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教学相长。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科研与教学这对矛盾,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新视界的启迪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贝恩在书中特别强调,卓越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这意味着,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不过有一本像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书来开导,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欢迎这样的著作。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我们本着“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这样的精神,试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修养进行培训时,曾遍访相关的教材而不得,只好请几位优秀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辅导。当时,曾找到一本给初出茅庐者用以处理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妙方的书,惜无译本。现在好了,有了像《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精彩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像《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这样的入门书(坊间此类书籍还有一些),这应该是青年教师的福音。我期待他们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新一轮努力中、在中国高等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也反映了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要是这本书的出版,能带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调查研究本国卓越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类似著作,那更是我们的厚望了。
第二篇: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我近期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教学优化中心网站上看到了他们教务长AnnWylie 给教师们提出的《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二十多条建议。我读后觉得写得很实用,在这里摘录给大家并配上自己的翻译,重新排版后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翻译不到之处还请大家直接阅读原文以获得最佳效果。
In providing these useful tips, Provost Wylie has built on the valuablerecommendations handed down by several provosts before her.Wylie 教务长在前几任教务长传承下来的宝贵建议的基础上,提出这些有用的技巧,与大家分享。
main Message: Being a good teacher is not hard.All you need to do is: take your job seriously,prepare before you go to class, make yourself available to students, and treat the studentswith respect.Being a great teacher takes a lot more.主要内容:成为一名好老师并不难,你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对待你的工作,备课,让学生能够找到你,并且尊重学生。而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则要做到更多。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特别建议 Beginning of the Semester 在开学初
0.Hand out a course syllabus at the first class, andfollow it.第一节课时就下发课程大纲并按大纲进行授课。
1.Let the students know what is expected of them(the material they will learn, the homework, exams,lab reports, etc.)让学生知道他们要完成什么内容(将要学习的材料、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
2.At your first class, state clearly the method bywhich grades will be determined.Do not changethis method later in the semester.第一节课时,清楚地表明成绩的评定方法,并且这学期都不能再做修改。
3.Specify important dates(exams, project due dates)at the first class.Be considerate of students'constraints(e.g., religious holidays).第一节课时就列出重要日期(考试、报告的提交日期等),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一些不便(如宗教节日)。
Every Class/Lab 每节课/实验
4.Come to class early, begin class on time, and endclass on time.Stay a few minutes at the end ofeach class to answer questions, address concerns,etc.早些进入教室,按时上课、下课。每节课都留下几分钟时间答疑解惑等。
5.Start each class with a brief review of what wascovered in the last class and what you expect tocover in this one.讲课前要简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简述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6.Go over the material to be covered before eachclass/lab.Rehearse your presentation.Understand the material yourself before you try toteach it.每节课前要认真复习准备的授课材料,进行讲课演练。在授课前自己先要弄懂要讲的内容。
7.Treat every question as a good question, nomatter how bad you might think the question reallyis.你要将每个问题都看作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不管你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有多糟糕。
8.Make the material easier, not harder for yourstudents.Education is not a rite of passage – thegoal is knowledge transfer and intellectual growth.为学生准备的授课材料简单一些。教育不是例行公事,其目标在于传授知识和提升智慧。
9.Make eye contact with your students as you teach– you will be able to tell whether they understandyou from the look on their faces.In a large class,restlessness usually means you need to try a newapproach to the material.授课时,要与学生进行眼神/目光交流,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你就能够看出他们是否听懂了。大班授课时,如果学生烦躁不安,那就说明你需要尝试新的授课方式了。
10.Use the same notation, terms, etc., as are used inthe textbook or reading assignments.Beconsistent.Refer to the textbook specifically.使用与课本或阅读材料中相同的符号、术语,保持一致,并标出所参考的课本。
Homework and Exams 作业与考试
11.Don't assume that your class is the only one yourstudents are taking.不要认为学生们只上你这一门课。
12.Make sure your exams are well thought out, andallow all students to show how much they havelearned.Consider questions with multiple partsthat start easy and get harder.确保考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能够让所有学生展示出他们的所学。将试题分为由易到难的多个部分。
13.Do not use problems from previous exams on yourexams.Take the time to write original questionsand problems.However, it is reasonable to repeatquestions used earlier in the semester on the finalexam.不要用以前考试中的试题,要花时间出新试题。但是期末考试中出现学期中考试的题目是理所应当的。
14.Be just in your grading.Students who do bettershould get better grades.成绩评定要公平合理。做的好的同学应该得到更高的成绩。
15.Return all homework, lab reports, and exams thevery next class.Make yourself available tostudents who want to discuss your grading of theirexam/assignment/lab report.If you make amistake grading an exam/assignment/lab report,correct your mistake.下节课时就发回前一次课所有作业、实验报告和试卷。当学生想和你探讨他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的成绩时要能够找到你。如果考试/作业/实验报告分数有误,那么就改正过来。
Other General Advice 其它常规建议
16.Never turn a student away from your door, even ifthey come outside of stated office hours.即使是在非答疑时间,也不要将学生拒之门外。
17.Identify those students who are having troublewith your class/ lab early in the semester, andmeet with them individually to address theseproblems.Offer to give them extraproblems/assignments if appropriate.学期初就要明确参加你的课程/实验有困难的学生,并单独与他们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可以的话,告诉他们可以给他们布置额外的作业。
18.Get to know your students, but don't encouragepersonal relationships with them.Remember thatyou are in a position of authority over them, andany personal overtures to them on your part couldbe misinterpreted.要了解你的学生,但不主张与学生之间建立私人关系。记住你处于高于学生的权威性位置,任何从你个人角度提出的建议都可能被误解。
19.Remember everything your professors did thatyou didn't like when you were an undergraduate,and don't do those things.记住当你还是一名大学生时你的老师所做的那些令你讨厌的安排,不要重蹈覆辙。
20.Take pride in how many students do well in yourcourse, not in how many do poorly.以你的课堂有多少学生表现出色为骄傲,而非有几个学生学习不好。
21.Bring the best out of your students.Great teachersdo this well.发掘出学生最优秀的一面。优秀教师这点做的很好。
have fun!There is nothing more gratifying than being an effective teacher.享受教学!没有比成为一名成效卓著的教师更令人满足的了。
~Ann Wylie, Senior VP and Provost ~Ann Wylie 高级副校长兼教务长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师外出学习体会:教无定法教必有法
教无定法 教必有法
小学语文教师外出学习体会
11月26、27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淄博鲁中宾馆举行的“山东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年会”,会议隆重而热烈,围绕习作教学这一主题,既有教育专家的学术报告,又有一线教师的精彩课堂,我深深地被吸引,以至于会议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一、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
一天半的会议,紧紧围绕“习作教学”这一主题,针对习作教学中的两难:1.学生无话可说;2.教师批阅事倍功半。会议向我们展示了解决此两难问题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如淄博市桓台县实验小学的宋亮老师和济南市长青实验小学的王益群老师的两节习作指导课,在课堂上注重了还原生活,即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在真实的生活重现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宋老师让学生在品尝水时,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品尝人的动作、心理、表情、神态,然后相机指导说,你观察到的这些就是作文中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你把这些写到作文中去就可以了。显然,比我们在课堂上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多了,这应该是我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应该学习运用的。
学生习作后,教师如何批改更高效?莱州市教研室的王春锡老师一语点到老师的心坎上:教师不需要再在课堂外批改作文,应在课堂上去指导,去批改;上海的李白坚教授的多种批改法:巡视批改、朗读批改、自批、互批、比赛批、精批几本等都给我们的作后评改点明
了道路,我们的语文改革不仅应体现在阅读课上,更应体现在作文评改上。我们常规的做法是抱着大摞的作文本批改上几天,最后讲评时却收效甚微,如何实现我们评改的事半功倍,我想这也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的努力探索。
那么,学生每次的习作是否一定要以作文本的形式呈现呢?比如用活页纸来代替,我觉得有许多好处,一是便于评改,二是可以灵活设计,更利于学生的精神成长。
二、阅读和习作要有机结合。
正如李家栋老师所说:“所有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有意识地引导、渗透写作的东西。”实际上,阅读和写作的确不能孤立地去行进,他们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做到相得益彰。我想本次大会也旨在引领老师都要去思考、去创新,打破一成不变的陈旧语文观,让阅读与写作都浸泡在生活的海洋中!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面对着语文教改中的百花齐放,我想自己要做一只勤劳的蜜蜂,“采得百家蜜,为了学生甜”!
第四篇: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培训总结
高校教师培训总结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培训,作为青年教师,我受益匪浅。现我将这两天的学习体会报告如下:
第一天上午听了邹教授的“如何当好大学教师,上好课”,我深有体会。俗话说,做一名大学教师很容易,但是要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就需要下一番苦工。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呢?邹教授讲的很好,首先应该从教师的天职天性说起,那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负责任。立足三尺讲台,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讲出靓点,讲出精髓。教师要时时的关注学生的目光,分析他们对自己所讲的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如有必要应迅速变换讲法。教师要爱岗敬业,刻苦专研,勇于创新,淡泊名利,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立足做到十个字:“忠诚、爱心、博学、创新、修养”。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努力的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浓郁的学习氛围,使其最大程度的表现自己。其次,教师应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了,获得一种自我价值感。再次,教师要多与学生多交流,成为他们生活中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学生有烦恼愿意与教师倾诉。教师理应尽自己所能帮助其排忧解难,走出迷茫和困惑。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上好一门课”。邹教授讲到,一定要从多方面着手,全方面努力,全身心投入。我觉得这句话,有它的内涵。作为刚刚上岗的高校教师,首先要有上好一堂精彩课程的强烈欲望和饱满的精神,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课程的标准,教学计划,本课程的重点、难点等。其次,要摸清学生的自身状况,把握好课程的进度,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我认为做到这点一定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想要讲好一门课程,不能仅仅只对一本书籍进行研究,要适时地精通同系列的相关书籍,做到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看待一门课程。讲课的同时,要将自己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经历融会于课堂,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快的接受新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邹教授还讲到,一门精彩的课要从绪论开始,因为绪论是贯彻整本教材的主线。最后讲到,要辩证的看待“教学日历”,青年教师应该认真对待教学日历,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教学日历,在把握大局的情况下,每一节的课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加以调整。这些对我以后走上讲台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上好一堂课”。讲到这里,邹教授将教师讲课提高到了另一个境界,即艺术创作。他强调备课上课是类似于艺术创作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科学的演绎过程。这句哲理性的论述启发了我,深刻的揭示了我们青年教师应该如何准备一堂课,我们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上一次,备一次。我们要熟练的掌握整本教材的精髓,做到对知识信手拈来,这样才能自信的走上讲台,否则一定会被自己的不自信打垮,因为你心里没底,只知道这一节讲的是什么,却不能把整本书的各章节融会贯通。上好一门课的第二个关键点就是:学会利用多媒体。现在是网络技术飞快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出现带给人们全新的生活挑战。教师也是其中的受益者,部分教师索性从传统的讲台上解放出来,坐在多媒体前潇洒的读着。学生似乎都快进入梦乡了。当然,我们不能否定多媒体的妙用,它的确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学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知道什么时候用多媒体,什么时候写板书,板书如何布局,是否安排学生进行互动,研讨。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能动性,要意识到教师的任务是“导”而不是“灌”。作为教师,我们讲课时声音要洪亮,仪表、仪态要端正,适当的运用肢体语言加以辅助理解。上课时要做到精神饱满、神采飞扬、富有激情,给学生一种感染力。
下午,我们倾听了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顾沛教授的精彩讲解。他的讲课风格很是独特,在论述整个教学理念的同时,一直以一定的、有条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推理、演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他把教师教学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以教学为职业;以教学为事业;以教学为艺术。当然最后的那个层次就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为了达到最高境界顾教授还给我们举了一桶水和一杯水的例子,这个例子充分的体现了,教师必须有很高的水平(一桶水),学生才能够达到基本的水平(一杯水)。他还介绍了大道至简,要言不烦的道理。就是说:“一门技术一门学问,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穿实质,搞的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程序的关键。在搏击较量中,出招过多就是多余无效的招数太多,有效的招数少;医生开的药方越多,就越是把握不好方法,用那些判断不准的药来试。博大精深就是没有认清实质、没有抓住关键,反而陶醉在自我制造的纷繁复杂中不能自拔。武术高手在搏击时总是一招制敌,击中要害,绝对不会大战300回合才击倒对手;高明的医生总是一针见血,药到病除,绝对不会开乱七八糟的药物骗钱;精明的商人一招领先,步步领先;高人指点一语道破天机,不用太多言语。”最后,他论述了作为教师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第二天上午,李教授主要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如何才能讲好一门课程;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由于听了邹教授和顾教授的精彩讲解,因此,对于李教授所讲的内容并不是很难理解,他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差别。李教授的课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师德,作为教师首先要爱教育这个行业,不喜欢这个行业的人一定讲不好课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必须要以身作则,不能随意调课,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学生有不懂得向教师提问,教师应该无条件的给予解答。其次,不应该顺着学生,对学生要严格,但要合理,还要注意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学讲师帮,帮这个字用的很准确,体现了教师的辅助作用,而将学生作为主体。最后,提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新,因为创新是对知识在实践运用中的改善、完善。
下午北大周教授的讲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作为教师就应该有这种思维。他的课妙趣横生,听后让人难忘。他一向主张真抓实干,要下工夫,要真干。听了他的课,我的视野开阔了,要想讲好一堂好课,光靠多媒体照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精彩的内容往往是讲课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PPT上写出来的。要想上好一门课,首先要抓住绪论,因为讲好绪论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要把工夫下在决战之前。最后,他论述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语言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高校教师,即将走上讲台,听了教授们的精彩讲解,我觉得这是我走入课堂之前的最宝贵的东西。我懂得了教育的实质,吸取了先进的科研方法。参加这次培训非常有意义,对我将来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教学方法,我个人有些启发,我从事的是食品检测专业的教学课程,本科期间学过很多相关的专业课,而有大部分的专科院校由于课时的限制,只上了其中的几门课程,这对于以后工作会有很大的限制,因为学生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扩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懂得更多,这样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当中才能游刃有余。但是,我们怎么处理课时少课程多的矛盾呢?比如说食品化学这门课程,教材很厚,如果一一讲解恐怕一周都讲不完。我的主张是把整本教材划为一个整体,作为专题讲座来讲述,要讲明这门课程的发展史,主要内容,重点,哪些知识能与工作能紧密的结合起来。然后简单介绍本书章节中重要的东西,让学生对这本书有个感性的认识,工作中遇到问题,他知道是哪门课程,那个章节,这样会有利于学生的后期继续学习。教师讲座结束后,要把握重点给学生出试卷,让学生开卷考试,查阅教材,考试后还要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对试卷进行总结,最后给学生留个课题,可以写不少于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以这两方面的成绩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第五篇: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体会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体会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哈佛大学的桑德尔在上他的司法公正课的第一天就带来一个能引发兴趣、需要思索的棘手难题:假如你是一个有轨电车司机,失控的车子正向在铁轨上工作的5个人冲去,你无法刹住电车,似乎车子注定要碾过他们、把他们压死。正当你在铁轨上减速行驶,一分一秒临近这场即将来临的悲剧之时,你突然注意到一条可以驶入的铁路侧线,如果驶入侧线,车子将把侧线上工作的一个人压死。“你会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他问学生,“你是否把车子驶入侧线,压死一个人,但是救出另外5个人?”
在这个练习当中,桑德尔希望激发学生去思考合法性的基本问题,在将他们自己的思维与某些大哲学家的思维对比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思维,他通过这门课程将所有主要哲学流派和作家穿插在他打算引起学生兴趣的当代意识形态的斗争中。而且,他不断地改进问题以适应一届又一届的新学生。
许多优秀的教师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努力面对一些学生们可能带到课堂上的思维模式。我们看到课程正是围绕着这些思维模式进行的,这些思维模式也正是该课程所要质疑的,而这样的课程才是我们称之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模式。
知识是构建的,不是灌输的
20世纪80年代初,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两位物理学家想要知道,一门典型的按照传统强调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物理课程是否能够改变学生对于运动的看法。为了找到答案,他们设计并验证了一套测试题,来确定学生是如何理解运动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选修课程之前,对物理世界都有一套基本的直觉的看法。
学期结束后,两位物理学家用同样的卷子再次对学生进行了测试,发现该课程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相当小,甚至许多成绩得A的学生都仍然不同意牛顿的看法。
两位物理学家单独走访了几位坚持不同意牛顿定律的学生,想看看能否说服他们放弃原先的错误理论。在访谈期间,他们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运动理论来预测一个简单物理实验中将要发生的情况。学生作了自己的预测,然后研究人员当面进行实验,证明那些依靠错误运动理论的学生作出的预测是错误的。但当物理学家要求学生对他们的观点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解释时,他们发现:许多学生仍然拒绝放弃他们错误的运动观点。
富有成效的老师总是要求学生以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果的眼光来看待部分现实,他们并不认为这只是让学生“吸收知识”,因为他们相信学生必须使用现成的思维模式来解释自己所遇见的一切,所以他们认为那样做是刺激知识的构建,而不是“传递知识”。
创造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
优秀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所谓“自然”是因为学生“无意中”遇到某些问题和任务,其中包含了他们正在努力学习的技巧、习惯、态度和信息,这些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这些真实的任务能激发好奇心,成为内在的兴趣;所谓“批判”是因为学生学会以批判的态度来思考,以证据来推理,运用各式各样理智的标准来检验他们推理的质量,在思考的同时作出改进,对别人的思想提出具有探索性和深刻见解的质疑。
杰拉尔德·米德为他的法国现代史课程构思了一个类似的程序邀请学生踏上重返18世纪末叶之旅;在琼·古德温有关言论自由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扮演最高法院的法官,决定一个棘手但现实的案子;在另一个叫“新兴经济学”的程序中,经管系的学生可以针对在新兴经济的形势下如何做生意向一个假想公司的执行总裁提供建议。
简单但深奥的观点指导着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体验,这种观点是:(1)当人们觉得问题有趣味又美妙或很重要时;(2)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然而有人支持、鼓励的环境里,他们觉得对自己的教育有控制感时;(3)他们可以与其他学习者合作学习,尽力解决问题时;(4)他们相信他们的工作将被视为公正和诚实时;(5)在老师对他们的努力作出评价之前,他们可以尝试、失败、可以从有经验的学习者那里得到反馈信息时;人们往往学习效率极高,并且这会对他们的行为、思考或感知的方式产生一种持续的、本质的和积极的影响。(摘自《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美]肯·贝恩著,明廷雄、彭汉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
【专家分析】教无定法,成为优秀大学教师有道可循
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
一个多月前,我在一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题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的讲座。起这样一个题目说明我心虚,因为我并不确切知道,做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究竟有哪些已成定论的要求。“我心目中”则是见仁见智,由个人说了算,这样我才会稍微轻松些。前些天,北京大学出版社给我送来一本书:《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要我说点意见。我高兴极了,心想要是能在一个多月前给我就好了,免得我煞费苦心去琢磨该怎样塑造一个好的大学老师的形象,并且,演讲肯定会更为丰富真切了。
教无定法与4个“真”
由于职务关系(我曾担任北大教务长和常务副校长),我对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还有种种看似矛盾却又在理的说法,如:“大学教师主要靠学问好,学问好了,自然教得好”,“教学要有基本功,基本功要在年轻时打好”等都时常思考。我从北京大学的一些知名教师和在学生中很有影响的教师身上看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是五花八门的,但却都能给学生以深刻影响、取得卓越的教学成就,真是教无定法!
不过,他们的成功的确也有许多共同之处,除了学问好以外,至少还要热爱学生。这样,我曾把好教师的条件归结为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但这些条件只体现了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没有包括怎样进行教学、如何实现教学目标,以及怎样具体处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和各类学生学习中发生的问题等重要方面。
这里还要界定怎样才算是好老师。教学涉及性质不同的各种学科,又面对活生生的、有着个性、资质、经历、志向、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千差万别的人,要找出共同规律,确实不容易。所以,要回答“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之类的问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身为美国几所名牌大学教学中心创始人和主任的肯·贝恩教授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从考察近100位大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一套优秀教学所共有的东西。这里有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环境等,还有首要的——怎样才算是好的大学老师,这些都结晶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里,给了我们中国的大学教师以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中国古话说:“名师出高徒”。衡量教师成绩,最重要的看他是否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但一切有杰出成就的人物是否都曾受业于卓越的教师?对这个问题,从中国近代科学史上信手拈来的资料中似乎就能得到肯定的回答。例如,姜立夫之对于陈省身和陈省身之对于吴文俊,吴大猷与王竹溪之对于杨振宁和束星北与吴大猷之对于李政道,这些已经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佳话。不过,仅从历史片段摘取个别例子,还不算科学命题的证明。贝恩的这项重要研究恰恰就是从进行这样一种调查开始的,他证明,成功的教学能产生成功的学生。如果进一步问:成功的教学为什么能获得成功,成功的要素有哪些?贝恩回答说:成功的教学能够“帮助和鼓励学生进行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并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产生了持久、真实和积极的影响”。这里,作者给“深刻而卓有成效的学习”下了个“深度学习”的定义,并且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为背景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教学形式多样,有课堂讲授、讨论、练习以及科研实践等,但都可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也就是学生不是死记硬背许多学科事实和概念,而是能理解、分析、判断,并能进一步提出问题和进行创造。至于给学生以持久、积极的影响,就不仅涉及提高学生科学思维与专业能力,而且要体现在学生获得良好情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上,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所以,卓越的教学既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要促进人的发展;或者,按照我们的话来说,卓越教学是包含正确做事和正确做人两方面的教育。这些,可以说是卓越教学的理念和目标。
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变得狭小,各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和目标也显出惊人的相似。近十几年来,中国大陆的高等学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要改变过去把人训练成“工具”,或成为社会机器中的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那种教学模式,而强调科学与人文相结合,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从事各种工作的本领,而且能探索做人的意义,进而发展成具有健康情感和社会责任心的人。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人的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这和贝恩教授在其书中阐述的教学观念和目标何其一致!
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措施来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贝恩认为:“要想懂得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必须既研究原则,又探索技巧。”为此,本书通过回答6个问题,从许多卓越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4项关键概念、7条教学原则、4个课堂教学技巧、13个备课需要考虑的问题等。这里有大量鲜活生动的事例和机智有趣的说理,例如,作为优秀教学的第一条原则是“尽力创造一种自然的、批判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参与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的全过程,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从而开启其积极的思维、智慧与潜能。这条原则要运用于各种教学方式,包括讲课、讨论、实地考查、案例和项目研究中。这里,作者通过对许多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教授的教学情景的描绘,形象鲜明地展示出原则的运用,给我们以生动的启示。比如,他描写哈佛大学一位化学老师“将科学、历史和诗歌融会贯通来讲课,讲一些人类探询天地万物的故事来了解自然奥秘,引导学生投身历史斗争的长河之中,去探询和了解宇宙之谜”,在关于聚合物的一节课中穿插了尼龙的研发如何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的历史故事,使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的同时,也感受到科学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深刻的人文熏陶,这和我们提倡的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思想如出一辙。
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毫无例外,杰出的教师非常了解他们所教的科目,他们是活跃的成就卓著的学者、艺术家或科学家。”道理要让别人懂,必先自己懂;真理要让别人信,必先自己信。按我的理解,杰出教师是通过对自己学科的深入研究,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广泛涉猎,真正领会了学科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的人。他们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孜孜不倦、执著追求,深信其结果为真理,且亲身努力实践,乐于也善于将学科的科学真理贯彻于行动、应用于社会。但是,教师光有这些专业或学科上的造诣还不足以成为优秀教师。“并非每一位优秀的学者都是卓越的老师。”好教师还要能够推己及人,把自己理解的也使别人理解,把自己的感情传递给学生。这里不仅有方法和技巧,首要的是教师能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平等的态度和诚挚的感情,这就是上面说到的4个“真”,即真知、真信、真行和真情。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深厚的学问、思想和德行持久地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成为名师的“高徒”。
科研与教学的矛盾是困惑国内外研究型大学教师成长的难题。从国内外科学大师的经历和他们的体会中,我坚信,只要是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大师,他们从教学和与学生相处中获益匪浅。不少老科学家发自内心地表示,与青年学生在一起是他们延续科学生命、不断焕发科学青春的“灵丹妙药”。问题是,我们不少所谓“科学研究”,实际上只是被动地去完成一些受人指派的开发课题或咨询任务。本书对此问题有一个独特的视角,即把科研与教学都看成是一种学习,前者关乎教师的学习,后者关乎学生的学习,两种学习是一个互动过程。所以,研究型大学就是学习型大学,在这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教学相长。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科研与教学这对矛盾,至少能给我们一个新视界的启迪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贝恩在书中特别强调,卓越教师不是天生的,是后天造就的。这意味着,要做成功的教师是有道可循的。这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琢磨,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严肃的智力行为、一种学术成就、一种创造”,并从挫折和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锤炼与提升;不过有一本像贝恩的《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书来开导,是很有帮助的,我们欢迎这样的著作。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我们本着“卓越教师是后天造就的”这样的精神,试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修养进行培训时,曾遍访相关的教材而不得,只好请几位优秀老教师现身说法进行辅导。当时,曾找到一本给初出茅庐者用以处理教学中一些突发事件的妙方的书,惜无译本。现在好了,有了像《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样的精彩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还出版了像《给大学新教员的建议》这样的入门书(坊间此类书籍还有一些),这应该是青年教师的福音。我期待他们在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新一轮努力中、在中国高等学校师资建设中发挥出色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深受文化的影响,《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这本书也反映了和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要是这本书的出版,能带动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调查研究本国卓越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类似著作,那更是我们的厚望了。
超越传统观念的为师之道
韩愈的《师说》一文将教师的功能定位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几乎成为了我国关于教师的传统认识。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现代大学的功能由单纯的育人功能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扩展,人们对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凝聚了多位美国卓越大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真切体会和严肃反思,他们以各种方法成功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且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感情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持久的影响。虽然这些来自异域大学教学实践的探索所涉及的教育对象和国情迥异于我国,但这些卓越教师的言论所透露出的睿智不同程度地揭示出与大学教学紧密关联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规律,想必能够引起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共鸣和感动。
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育”的本质在于“化”,“化”的主要表现为“变”,因而,教育的本质乃是引起受教育者知识结构、人格塑造及心性灵魂等方面朝着更为完善的方向转变。教学是教育最主要的承载形式,实施教学的内容形式及教学前后的一切工作都将服务于如何产生更好教育效果而实施。而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是对已有思维模式的改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卓越的大学教师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使用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自身思维的能力,希望他们学会一贯而合乎逻辑地使用各种信息、观点和概念,来得出种种有意义的结论。
卓越的教师主要采取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接受型认知者、主观型认知者和程序型认知者发展成为投入型认知者,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的、有判断力和创造力的思想者。他们认为对学生讲述的任何东西均是谈话而不是表演,他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鼓舞、激发其思维和提出质疑,与学生互动,激励并允许学生之间互动、和学习材料互动。交谈中,卓越的大学教师为理解一个概念或者作出一个最佳解释而竭尽全力营造自动交流的意识,促使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共同努力、双方都是这场谈话的主角,这种教学无异于邀请学生围着饭桌交流。卓越的大学教师不单单是优秀的讲演家或讨论的领导者,从根本上讲,更是特殊类型的学者和思想家,引领自己和学生钻研学问、享受智慧人生。
超越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观
师生围着饭桌进行交流,此时的大学教师已经超出了讲课是用来对某些主题进行百科全书式的覆盖,或向学生炫耀教师知识如何渊博的偏颇认识,而是在学生身上倾注大量心血,把时间、精力花费在学生身上,教师所作的一切是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和学习者。摒弃绝对权威后,取而代之的是同等重要和颇有效力的信任感,这与中国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不赞成传统的师道尊严而秉持道义之交的师生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跟学生建立了特殊的信任关系的教授经常展现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有了这种胸怀,他们时时谈论自己的求学经历、人生抱负、顺利挫折甚至失败,并且鼓励学生同样要反省和坦率。他们与学生分享治学秘诀,甚至坦陈在教室里也可以从学生的见识中学到东西。”卓越的大学教师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神话幻觉和认为大师是天生的错误观念,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信任和坦率产生了一种互动的氛围,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毫无责难和受窘之虞,可以自由讨论各种观点和理解方法。”卓越的教师把学生视为和自己一起追寻真理的旅途中的同伴,是学生踏上寻求更深理解的精神之旅的领路人。
卓越的教师清晰地勾画出这样一个交叉点,即最好的教师对自身及其专业的理解方式与对待学生的方式之间的交叉点。“教师不是一毛不拔的知识主教,把持在通往知识王国的各个门口,使他们看起来更加显赫尊贵,师生是同窗共读的同学——不,是志趣相投的同胞,竭尽全力去探索宇宙奥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他们怀有公平、同情和关爱之心,尽量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认真对待,用对待同事的方式对待学生。”这种为师之道在他们讲课的内容、讲课的方法和评估学生的措施中都能得到反映,而且也出现在了解学生的生活、文化背景和个人志向的尝试之中,他们愿意在课外与学生交谈也反映了这种为师之道。
如果说大学是一所学习型机构,那么教师的学习(科研)与学生的学习(教学)两者密切相关。在这个机构里,“教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的环境里共同参与广博而睿智的交谈”,这个团体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人参与的约定和师生共同维护该团体和保持交谈的责任,使得各自都有所改变和提高。
应该走出去的两大认识误区
要想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应该走出如下两大认识误区:第一,教学能力是与生俱来的,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是否有此天赋。相信智能是恒定不变的人经常产生一种消极的无能感,而相信智能可以靠努力工作获得发展的人更可能成功。相信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的教师会认为成功由与生俱来的个性与品质决定,对此他们无能为力。若认为教学能够促进学习,教师才会相信如果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学生和学习的本质及过程,他们能够创造更成功的学习环境。第二,高水平的教学就是技巧的问题,其实,最好的教学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而是一种智慧创造。(刘东风: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