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到今,教师就是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的职业为人们所敬仰。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 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和倦怠感,尽管大多数人把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可从我们的行为看与社会所期望的还有一段距离。教师也是人,有个人的生活空间和经验,有自己的情感和个性,具有发展的愿望和潜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能力,当然也就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健康”的因素。而农村 教育是四川教育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作为农村教育的主体,更值得关注。
现今,农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然而,农村师资力量的薄弱却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有效的实施,而导致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1、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
据调查,每位农村教师的周平均课时均在20节以上,平均每天要上四节课,如果是寄宿制的学校,算上早晚自习,一天上到7节课是很正常的事。有人说,短短几节课有什么,上了不就完了吗?可是很多人不懂几节课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备课、写教案。上完课还得有时间批改作业,研究学生,许多的教师真的是披星戴月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不仅体现在上课时间上,中小学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大多数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回家的家庭作业,教师还检查批改主。除却作业,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考试,考试好像成了体现教师工作价值的唯一方法。考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繁重工作的过程:出题、监考、看卷,分析,着实忙!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对学生的管理。复杂的学生问题,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不言而喻。沉重的心理负担无形延续着教师全天候的工作,这是其它任何一
个职业所不具备的,繁重的教学任务,超负荷的工作量,让许多教师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城区学校,想尽一切法调动工作,好的教师都流向了城区学校,坚守的只有那一小部份人。
2、城乡教师教育待遇的不等,让农村师资流失
作为农村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超负荷工作量也许都不是问题的根本,待遇上的问题或许才是师资流失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一个农村教师每月的工资就是工资卡上的钱,奖金什么的基本没有,一年下来,也领不了几个钱,而城区学校每个月加上课时津贴、班主任费等,每个月多领好几百元钱,农村学校的教师过教师节最多领100元,而城区学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别,让许多教师都把前途放在城区,考调,调动等,想尽一切办法走向城区学校造农村师资大量流失。
二、硬件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农村学校,教学软件上的资源相对是平稳的。然而,在硬件设施上,农村学校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许多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有的学校最多有几台录音机,音乐课上没有钢琴、风琴„„教师上音乐课就用嗓子干吼。体育课没有孩子玩的东西,上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候。而且,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大多数都是由班主任上的。配件设施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一个最普遍的现状。
三、“留守儿童”现象
90年代中后期,大批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这些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称作“留守儿童”。农村教育的对象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面对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有着无以言状的苦楚,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爷爷奶奶的教育观点与方法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本质的冲突,更多的家长认为自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责任就在学校了。他们不闻不管,一旦孩子有什么事,或者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会到学校吵闹,久而久之,矛盾就突显出来了,留守孩子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偏执,难以沟通,目前,留守儿童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四、教师工资待遇低
据调查了解,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工资不到500元,有的教师说,98年出来参加工作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285元,教了8年多的书,现在一个月的工资也不到700元,大部份的农村教师都是一个人的工资养活全家:上有老人要供养,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抚养。人际交往也得要钱,这一个月的工资到了月中就见光了。有的教师说:“,农村 一个泥水匠一个月还1000多元呢?人家还不劳心。我们这样辛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付出与回报的不成正比,让许多教师消极无奈,成为农村 教师的一种普遍现象。
根据以上几种现状,我们把农村教师的心态归纳为以下几种:
心态一:市场经济的产物
(一)物欲的膨胀,精神的沦丧。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影响着教师的心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人通过各种途径走上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岗位。这些人,工资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轻松。就连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过头看看我们的老师,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买不起名牌。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物质上的清贫,让许多老师多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怀疑。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但是却又不舍得放弃。如许多老师所说,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二)市场经济时代形成的浮躁心理大气候动摇了很多老师“无私奉献”的决心许许多多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一辈子,但是面对现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关心带来误解、认真视为呆板,负责却认为多事,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他冷潮热讽,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他很恨这位教师,某一天,当他与教师重逢的时候,恰好教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他帮教师的忙,但他也对教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教师无语,听到这儿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能成才,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方法上,或许有着许多的不同,但出发点都是希望学生好的,然而,又有几个学生能真正懂得教师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换来的却是这样的不被理解,难怪我们的教师灰心了。无私奉献成了杀害学生的利剑!
心态二:农村教师还有一种心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诚然,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有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学校领导,有的想通过自己的拼搏成为一代名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的雄心没有了,壮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里、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让许多老师丧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师认为在僻远的乡村教一辈子书。很难实现人生抱负,也无法获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就视而不见了,对工作的热忱也没有,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让许多老师悲观失望。
心态三:农村教师的心态还表现为,公众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述求,将农村教师推向迷茫。
千百年来,教师在人们心目中都是神圣而伟大的“春蚕到死丝方尽,焟蚷成灰泪始干”人们把教师奉为至高无上的神,把教育事业视作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就是无私奉献的,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报,甘守清贫而无怨无悔,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特别是现今社会对教师职业更是有着多重的要求,既是学生群体的领导 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导管理 学生的权威,在一定时间他们又是学生家长的代理人,要负责照顾学生,他们还是学生的朋友,需要与学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还要协调与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关系,这种多元化的不同性质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师思想矛盾与冲突,公众这种对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的述求,将农村教师推向了迷茫。
五、关注农村教育,也要关注农村教师
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农村教师也已加入到社会低层的弱势群体中来了,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局面的?一直以来,政府和社会都在呼吁“尊师重教”,相应地也不断出台了相关改善教师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号不落到实处的),但是这个时代社会发展太快,这边条件还没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进了一大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看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农村教师们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我想只要教师在各方面都受到关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问题,农村教育是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的!
第二篇: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一、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调研主要参考题目
1.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2.当代城市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3.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研究
6.当前人们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与研究
7.城市社区服务问题调查与研究
8.基层民主建设状况调查(重点调查村民委员会制度、居民委员会制度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状况)。
9.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与研究
10.妇女地位调查研究
11.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
12.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13.城乡贫富差距的调查
14.非城镇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现状及分析
15.新城镇医疗改革成效及问题研究。
16.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17.民营企业的发展经验或制度障碍。
18.国际性金融危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
19.某地特色旅游发展现状
20.失地农民或城镇拆迁户生存状况调查
21.城市大拆迁及其带来的问题调查与研究
2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24.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较量与融合25.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6.中国传统文化或某地民风民俗文化调研
27.宗教等民间信仰调查与分析
28.区域性婚礼文化的差异
29.地震灾区重建的法律体制与经济规模的调研报告
30.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研
31.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有效配置的调研
32.当前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33.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34.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与探索。
35.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关于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问题调查
37.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现状及研究
38.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对在学校表现的影响
39.留守儿童学习行为(或交往行为、道德行为)的调查报告
40.留守儿童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1、某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42、留守儿童家庭(学校)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43、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44、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45、关于农民民主法制意识的调查报告——以XX市(县/镇/乡/村)周边农村为例
46、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47、农民工生活、工作、健康状况调查。
48、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调研。
49、农民工返乡创业状况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50、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研究。
51、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的调研
52、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研究
53.某地地域优势与投资环境问题的调研
54.你家所在村(或社区)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情况调研》
二、社会调查方法
如何做调查
(一)明确调查目标
(二)设计调查方案
一个完善的调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调查目的要求
根据调查目标,在调查方案中列出本次调查的具体目的要求。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收集资料的依据,是为实现调查目标服务的,可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内容。调查内容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条理清晰、简练,避免面面俱到,内容过多,过于繁琐,避免把与调查目的无关的内容列入其中。
2.4 调查表
调查表是调查的基本工具,调查表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调查的质量。设计调查表要注意以下几点:(1)调查表的设计要与调查主题密切相关,重点突出,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2)调查表中的问题要容易让被调查者接受,避免出现被调查者不愿回答、或令被调查者难堪的问题;(3)调查表中的问题次序要条理清楚,顺理成章,符合逻辑顺序,一般可遵循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较难回答的问题放在中间,敏感性问题放在最后,封闭式问题在前,开放式问题在后;(4)调查表的内容要简明、尽量使用简单、直接、无偏见的词汇,保证被调查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调查表。
2.5 调查地区范围
当在某一城市做调查时,调查范围应为整个城市,但由于调查样本数量有限,调查范围不可能遍及城市的每一个地方,一般可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主要考虑人口特征中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在城市中划定若干个小范围调查区域,划分原则是使各区域内的综合情况与城市的总体情况分布一致,将总样本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实施访问调查。这样可相对缩小调查范围,减少实地访问工作量,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减少费用。
2.6 样本的投取
调查样本要在调查对象中抽取,由于调查对象分布范围较广,应制定一个抽样方案,以保证抽取的样本能反映总体情况。
(三)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三、调查报告格式
1.标题
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也可按照以下模式:
——研究背景与概况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研究的内容及结论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第三篇: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一、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调研主要参考题目
1.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2.当代城市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报告
3.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4.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研究
6.当前人们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与研究
7.城市社区服务问题调查与研究
8.基层民主建设状况调查。
9.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与研究
10.妇女地位调查研究
11.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调查研究。
12.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13.城乡贫富差距的调查
14.非城镇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现状及分析
15.新城镇医疗改革成效及问题研究。
16.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17.民营企业的发展经验或制度障碍。
18.国际性金融危机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研究
19.某地特色旅游发展现状
20.失地农民或城镇拆迁户生存状
况调查
21.城市大拆迁及其带来的问题调查与研究
2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24.新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较量与融合
25.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6.中国传统文化或某地民风民俗文化调研
27.宗教等民间信仰调查与分析
28.区域性婚礼文化的差异
29.地震灾区重建的法律体制与经济规模的调研报告
30.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研
31.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开发有效配置的调研
32.当前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33.当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研
34.农村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与探索。
35.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6.关于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问题调查
37.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现状及研究
38.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征对在学校表现的影响
39.留守儿童学习行为的调查报告
40.留守儿童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41、某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情况调查分析
42、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43、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调查与分析
44、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45、关于农民民主法制意识的调查报告——以xx市周边农村为例
46、农村居民健康状况调查
47、农民工生活、工作、健康状况调查。
48、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调研。
49、农民工返乡创业状况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50、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问题研究。
51、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的调研
52、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研究
53.某地地域优势与投资环境问题的调研
54.你家所在村人口老龄化及养老方式情况调研》
二、社会调查方法
如何做调查
明确调查目标
设计调查方案
一个完善的调查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调查目的要求
根据调查目标,在调查方案中列出本次调查的具体目的要求。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收集资料的依据,是为实现调查目标服务的,可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具体的调查内容。调查内容的确定要全面、具体,条理清晰、简练,避免面面俱到,内容过多,过于繁琐,避免把与调查目的无关的内容列入其中。
2.4 调查表
调查表是调查的基本工具,调查表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调查的质量。设计调查表要注意以下几点:调查表的设计要与调查主题密切相关,重点突出,避免可有可无的问题;调查表中的问题要容易让被调查者接受,避免出现被调查者不愿回答、或令被调查者难堪的问题;调查表中的问题次序要条理清楚,顺理成章,符合逻辑顺序,一般可遵循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较难回答的
问题放在中间,敏感性问题放在最后,封闭式问题在前,开放式问题在后;调查表的内容要简明、尽量使用简单、直接、无偏见的词汇,保证被调查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调查表。
2.5 调查地区范围
当在某一城市做调查时,调查范围应为整个城市,但由于调查样本数量有限,调查范围不可能遍及城市的每一个地方,一般可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主要考虑人口特征中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在城市中划定若干个小范围调查区域,划分原则是使各区域内的综合情况与城市的总体情况分布一致,将总样本按比例分配到各个区域,在各个区域内实施访问调查。这样可相对缩小调查范围,减少实地访问工作量,提高调查工作效率,减少费用。
2.6 样本的投取
调查样本要在调查对象中抽取,由于调查对象分布范围较广,应制定一个抽样方案,以保证抽取的样本能反映总
体情况。
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三、调查报告格式
1.标题
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其中又有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两种。公文标题为“事由+文种”构成,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文章式标题,如《××市的校办企业》;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2.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
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3.正文
正文是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正文的结构有不同的框架。①根据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②按照内容表达的层次组成的框架有:“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
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也可按照以下模式:
——研究背景与概况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
——调查内容
——研究的内容及结论
4.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5.落款
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报告的落款要写明调查者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以及完稿时间。如果标题下面已注明调查者,则落款时可省略。
第四篇: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已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但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便显得及其重要。同时发展农村教育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越来越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以实施了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使农村小学教育发生了整体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虽然农村教育现已取得一些可观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都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
1.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学校规模小,设施落后
我曾在微薄、QQ等途径中看到许多的爱心消息,希望人们能捐出书本给西部甘肃、新疆地区的学校,那里的孩子根本没有书本学习,更何况是硬件设施呢?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地广物博的国家,由于地域广博,各个地区的发展肯定是不平衡的,加之农村的学校规模较小,硬件设施十分落后。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这是因为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同时,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挪用现象严重,因此农村教育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 缺少教师队伍,师资薄弱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但目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较差。边远贫困村镇师资严重缺乏,教师学历偏低,优秀教师流失。在农村小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教师资格证,是以前直接由学校分配的,并且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较少,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同时农村小学教师一个人要担当多个学科的科任老师,因此就必须请代课老师,但是代课教师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任务以外 的负担沉重,由于人事部门主管职称评定工作的培训,与教育部门继续教育重复培训、重复收费,加重了教师的学习和经济负担。
三 小学学校减少造成学生上学不便
在我所生长的小学那里,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设备落后等因素,以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外出打工,随之就把孩子送到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就读,加之计划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减少,许多学校合并成一所,合村并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集中教育资源,节省教育开支。但却造成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甚至伤害部分村民感情等问题,且目前有些农村小学不提供住宿,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的不便,小学生年龄小,每天来回跑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的人身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学生上学是及其不方便的!
四 家庭教育制约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随着经济危机所留下的影响,现今的物质消费越来越高,许多农村家庭的经济来源已经不能满足家族的开销,因此孩子的父母亲出门打工,谋生计,把孩子交给爷爷和奶奶照顾,留守儿童问题甚是严重,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负担,对孩子的教育和身心发展也不利。而一些在家家长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没有尽力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有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不正确,本身的文化程度不高,就将教育子女的责任依赖于学校,而没有明白自身的责任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五 网络影响
现代社会,科技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大众化,青少年学生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近年来,网吧越来越多,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方警察的监管不利,出现了学多黑网吧,因此学生上网行为日渐频繁,不良影响严重,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有人曾对某些学校小学生做过调查。调查形式采取大面积问卷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统计结果表明,在接受调查的班级中,有10多位“网虫”因经常上网导致上课迟到、打瞌睡、精神不振、成绩退步、与同学关系疏远等。通过谈话,我们还发现,这些小“网虫”大多沉溺于网上自由聊天或网上互动游戏,并由此产生精神的依赖,继而发展成为躯体的依赖,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食欲不振等,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显示屏,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而这些孩子大多数就是留守儿童。在这些孩子中承认“上网成瘾,欲罢不能”的有49人(占16.5%),甚至有的学生早上早早来到网吧玩电脑游戏,有的则利用午间休息的时间溜出学校去上网玩游戏。可见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生游戏娱乐的新场所。然而,由于网上信息繁杂,上网的人也复杂,未成年的学生在网上更容易受到色情、暴力等不良影响,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不利。
2.对于农村教育发展提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 增加教育投入,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保证农村税费改革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上,同时,通过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将所筹资金全部用于农村教育的发展。此外,要健全农村教育经费的监督保障机制,实行农村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能够合理使用。同时彻底清查、纠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被挤占、截留、挪用的行为。加大力度改革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改善学习环境住宿条件等,同时完善相应的地区入学教育制度,考虑农村学校区域广、生源分散、班级少、平行班少等特点,根据农村教育发展实际需要核定农村学校教师编制,尤其是边远地区,要从方便农村适龄儿童入学出发合理布局校点和核定教师编制。健全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认证制度,切实保证农村学校教师足编。提高代课教师准入标准,切实加强培训,提高代课教师水平和质量,提高农村学校代课教师待遇。要依照国家、省、市文件精神,兑现对农村老师职称补贴;同时,要适当考虑偏远山区农村教师的补贴,鼓励教师在农村安心工作。要坚持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农村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农村教师进修培训,合理安排城区学校名师、高级教师、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采取更加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严格控制农村骨干教师流向城区学校。要加强农村教师培训,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五要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二 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交流
学校须常开家长会,专门接待来访家长,在某些问题上进行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以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在教育学生上达成一致,从而因材施教。
三 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教育
首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各司其职。学校作为网络教学的主战场,应该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家庭和社会则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其次,建立健全网络立法,使网络发展健康有序。加强网吧管理,关闭不良网站,取缔违规网吧,禁止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进入营业性网吧,遏制网络污染的形成与传播,严惩网络违法犯罪,净化网络环境。再次,家长作为学生的监护人,应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道德意识。在家期间,应把好学生上网的质量关,严格控制上网时间,多关心和了解子女上网的情况,帮助子女处理上网遇到的问题,使上网成为“亲子活动”的一部分。最后需加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网络“虚拟现实化”。
总的来来说,在我国,广大农村是经济弱势地区。经济发展的缓慢、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观念的陈旧,以及教育事业管理中的疏漏,是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缺失的最基本因素。在先现代化还是先普及基础教育的艰难抉择中,人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科学文化知识对于社会与民族的重要性。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性教育,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因此,只有采取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孩子接受条件最差的学校教育的现状,加强和牢固基础教育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才有利于农村小学走出困境,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为日后祖国的繁荣富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调研报告-农村教育
甘草店镇克涝村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同时,教育人数及教学质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和提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的制约,教育逐渐形成了城村差异,城市教育要遥遥领先于农村教育。为此我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甘草店镇克涝村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综述了甘草店镇克涝村的教育概况,对当地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克涝村是甘草店镇的一个东北部的山区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该村南与蔡家沟村相邻,北与韦营乡相邻,西至三墩营村,东至唐家岔村,总耕地面积6512亩,总人口1377人,共353户,由11个村民小组组成,其中有57户193名低保户,五保户12户12人。劳动力1050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46人,初中文化程度609人,小学文化程度281人,文盲、半文盲程度14人,16岁以上在校学生数为69人。
克涝村的教育现状:
一、经济投入问题
首先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克涝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于城市。学生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的水平,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相同的竞争,农村学生的竞争力低,只能退避三舍,另求他路,造成农村大学生的比重严重下降。当城市集中大批优势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大办示范性高中时,农村学校却不得不面临着师资流失短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再加上我们的教育表现出了向精英化倾斜的趋势,逐步冷落低收入贫困群体。
其次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的问题,也需要人才资源作保障、制度创新作
基石和先进的理念作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农村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决定着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农村教育发展还能得到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 而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其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辍学率也比较高。可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
二、思想认识不重视
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也是千差万别的, 导致教育目的功利性太强,义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 后者又被大大强化。考上大学, 跳出农门, 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 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功能在农村特有的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农村教学质量差, 能进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返回农村, 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与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相关程度不高。很多农民仍然认为知识无用,农民追求教育的动机, 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在我国, 传统的小农经济仍是农村经济的主体, 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还普遍较低, 农民缺乏对教育需求的动力。所以,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后,只要成绩不特别突出, 家长便会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这些未成年人虽然挣钱不多, 但生活较自由, 这种生活对贫困的在校生和一些不愿刻苦学习的学生极具诱惑力, 这是学生辍学的又一重要诱因。64.5%的人认为读书不是人发展的必要途径,不是谋求生活的必要出路。不可否认,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成为首富,然而大部分低文化水平者在谋求发展的时候处处受阻。有人认为在学校只能浪费财力和青春, 不如趁着年轻赶紧拜师学艺, 或者托关系找个单位等, 急于给孩子寻找“出路”, 尽快挣钱增加家庭经济收入。14.3%的人认为上了高中已经是相当高的学历了,学到高中就好了,考大学没必要,上大学,太遥远,农村的孩子能上完高中就已经是不多的了。只有很少的人认为读书能塑造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读书会让人向往崇
高,使人心灵纯洁而富正义感,使人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此外,有更长远的思想安排自己的命运,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更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赚钱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幸福,快乐才是读书的追求。
三、教学质量问题
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取得重大进展,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 教学质量不高。
首先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 “黑板+粉笔”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实验仪器、图书等都严重缺乏。
其次农村教师大多是大专、中专毕业生, 还有一些未受过师范教育的、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代课教师, 整体素质较低,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工资拖欠现象比较严重, 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导致部分教师教学不专心、责任心不够强。
再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由于教学质量差, 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认为自己上学没有前途, 产生辍学念头。部分学生成绩差, 在校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在家得不到家长在学习上的帮助, 失去学习的信心。
四、社会环境因素
通过与社会上其他的投资相比,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与农村生产、生活关系不大, 回乡后无所擅长, 甚至不如未受高中教育的人, 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教育的社会作用在农村难以体现,农村人口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难以呈现。农村与外界沟通少, 相对封闭, 农民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城镇居民优越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 即便有一些了解, 也会认为城乡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没有可比性。因此, 他们比较的对象仍是农民, 因为大家文化水平相似, 生活条件和境遇相当。在农村, 勤劳致富改变境遇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很难凸显, 而在城市的文化氛围中, 家长时刻感受着教育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意识到向上流动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受教育, 因而贫困的家庭也会让子女接受尽可能高水平的教育。考上大学的农村学
生, 大部分也是非重点院校或地方院校, 毕业后也多到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工作, 这意味着他们就业后的收入较低。因此, 社会上尤其是农民认为教育投资的收益不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实际上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教育功能单一, 偏重于向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人才, 轻视了为本地区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因此不少落后地区的农村变成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才来源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突出, 不仅严重影响了有限的教育投资的效益, 而且严重损害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
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见解: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资金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资金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学校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
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参考文献
[1]“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张少春,王晔,吕炜,朱昌发,吕嘉.正确分析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现状与问题[j].财政研究, 2008,(09)
[2]彭智勇.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教育前沿(综合版), 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