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现状及对策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对策
作者姓名:梁和青
电子信箱:liangheqing@hotmail.com
随着教育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农村学校信息技术装备投入不够、信息技术教学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和技能陈旧老化、教师的教学视野狭窄等现状。我们迫切需要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的发展步伐。
教师作为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者和信息技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是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因此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建设一支适应农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农村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我在近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就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问题做了一些调查走访,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提出一些看法与大家探讨。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1、教师缺少对信息知识、信息技术的关注。部分教师虽然通过考试获得了相应的计算机水平测试证书(有的甚至获得了高级证书),但由于学习的时间短,对知识掌握不牢固,仅仅应付了上级对信息技术考核或评聘技术职称的基本要求。不少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仅限于上网聊天儿、玩玩游戏、打字、编辑一般文件而已,他们缺乏对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更无法与自己所教学科进行资源整合。更有部分教师甚至对电脑操作、信息技术一窍不通,在农村中学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2、信息技术设备投入太少,农村中小学校普遍缺少多媒体教室、电脑室。即使有些学校有电脑和多媒体设备,但由于不会操作,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多数把它们视为“高科技”的东西,生怕弄坏而束之高阁。
3、教师缺乏系统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绝大多数教师未曾接受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培训学习,也不知信息技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即使在计算机操作技术得到提升以后,仍难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之中,常碰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缺乏必要的指导,使信息技术很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4、中考、高考的指挥棒牢牢的束缚着学校和教师推进信息技术发展的激情。他们工作忙、升学考试压力大,很难分出精力去钻研。老师们普遍认为,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付时下的各种考试可以说是绰绰有余。相反,我们每尝试一次革新,都要承担极大的风险。试问谁还有心思去学信息技术这种新的东西,弄不好还会鸡飞蛋打得不偿失。
面对以上种种现实,如何真正全面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综合素质呢?
二、切实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1、结合实际明确学习内容。用两三年的时间让教师逐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技能、办公常用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Flash、Photoshop、PowerPoint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基本常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的运用先进的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
要全面掌握以上知识,并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关键在于长期的坚持。学校领导要重视起来,把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位置,重点加强校本培训。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学习的真实性、适用性、持续性、规范性。
2、建立科学的学习模式。农村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式:
① 集体授课制。利用节假日对教师集中统一培训。针对共性问题,学校制定比较统一的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师授课,对培训的情况作及时反馈和调整,保证培训内容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培训的有效性。
② 动态分班制。根据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班,再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开展培训,使培训更具针对性。
③ 骨干教师承包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由一名水平较高的教师“承包”几名水平较低的教师,进行辅导,一段时间后,整体性以考核“学生”的方式来考核“教师(受教者)”。
④ 任务驱动或解决问题制。把培训的内容形成一个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任务,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及时解难;规模较小的学校,则可以坚持每周一次的全校教师集中培训。农村中小学由于办学规模较小,专职的信息教师比较少,即使有,也往往只有一两个,不像其他学科,可以在校内进行交流。因此,可以由县教研室牵头,组成一个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团队,定期有组织、有针对性地“送教上门”,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交流。也可以多开展城区学校、资源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教学联谊活动,培养一批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然后由这个团队通过带徒等形式,互助互学,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辐射做到以点到线、以点到面。学校应积极派出年青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教学业务能力以及网络教学素质,让他们成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学科带头人,以此不断提高广大一线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和信息技能素养,从而整体提高学校信息技术化水平。
3、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健全信息技术考核评价制度。培训要求规范化,测试要求严格化,不能浮于形式主义,否则事倍功半。每次培训均要点名、签到,培训的每一个阶段均要进行测试,把培训的参与情况与测试成绩列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并与评优、晋级挂钩,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作为教师聘任上岗的重要条件之一,让教师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
积极鼓励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每学期拟好一份电教计划,写好一份电教教案,制好一个课件,撰写一篇电教论文;组织开展电教优秀论文、课题研究、教学设计方案、教师个人主页、多媒体教学课件、学校网站等优秀设计方案评选活动,分级评比,量化积分,计入考核。
4、加大信息化硬件资源建设、维护和完善的资金投入,以保障信息技术硬件资源的“天天用”,激励教师“人人会”,从而确保学生“个个学”,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宝贝”在教育教学上的作用。
5、创建规范的电子备课操作平台。立足校本培训,确立课题组,由水平较高的教师为负责人,主持提前一周备课,组织本组成员研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易混点和教法、学法、信息技术的整合设计及练习设计;各备课组成员分章节,练习设计电子教案,充分利用卫星教学收视设备提供的教育资源、素材资源或多媒体课件资源,借助电脑室的电教平台,实现超文本链接或下载加工,编辑成为课堂教学共享课件;各备课组成员下载、修改、补充、完善,最后形成个性化电子教案。
6、教育主管部门应转变观念,改革现有的以单一的文化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质量的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切实给教师“减负”,使他们能抽出时间和精力,尽快地掌握新技术,以适应大教育环境下对新技术的高要求。
用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快速、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广大农村教师应尽快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以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严峻挑战,肩负着为新农村经济腾飞培育后备力量重任的农村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浅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对策
浅谈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对策
易县狼牙山镇教师李东清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必然。但在农村存在着软硬件跟不上,教师年龄偏大,无专业性知识,使得信息技术难以在农村教学中充分运用来提高教学效果的问题。如何运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农村教育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体系:
为了保证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果,应建立重点校与农村学校的结对,由重点校来帮扶,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到农村。
2、教师要转变观念、激发兴趣:
教师要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要开扩眼界,要充分认识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的要求。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要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及时充电以满足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3、改变现有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的模式:
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水平。而目前的培训都是由计算机教师担任,他们仅仅熟悉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于其它学科知之甚少,从而使培训内容局限于计算机操作技能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计算机教师与各学科教师、教研员有机结合,从而将计算机知识整合到学科教学中。
4、将培训重点放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上:
目前教师培训,内容完全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等。要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最好以案例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案例的具体分析和讲解,不仅使教师学到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且能使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产生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篇: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 28 卷第 3 期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28.No.3 2012 年 9 月 JOURNAL OF JIAOZUO TEACHERS COLLEGE Sep.2012 收稿日期: 2012 -02 -29 作者简介: 冯国瑞(1953—),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和教师教育。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冯国瑞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摘要: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对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在财政教育资金分配、教师职后培训、教育科研、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等 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 -3465(2012)03 -0027 -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口比例及农村教育 事业发生巨大变革。目前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6. 7 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 50. 32% [1];全国普通 中小学专任教师 1 043 万人,县镇及以下农村中小 学教师占 81. 7% [2]
。以农村教师为重点,进一步推
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农 村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有关资料显示,2006 年农村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 格率分别达到 98. 9%、96. 3%;农村专科学历的小 学教师、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分别占到 53. 6%、30% [2]
。但一些困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依 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一)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学非所用现 象突出。各个学科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系统和能 力体系决定了教师所学学科知识是其专业化发展的 首要前提。但农村教师第一学历与职后进修学历、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不一致现象较为突出。调查资 料显示: 2004 年在湖北民族学院参加“义教二期工 程”培训的恩施州 100 多名初中英语教师中,第一 学历英语教育专科毕业的仅有 5 位,咸宁市通山县 小学英语教师只有 1 名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 [3]。
学教不一,固然能够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背景,但也 给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极难克服的先天障碍。(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教学实践能 力缺乏。把人类积累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传 递给下一代,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需要丰富的教 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但农村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改革的能力则 相对较差,致使其在组织教学活动、制定教学策略和 选择教学方法时缺乏理论支撑和灵活性。问卷调查 显示,农村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方面平均得分为 63. 33、48. 41,远低于城区语文教 师平均得分 72. 07、61. 60;不及格率则分别高于城 区语文教师 12%和 27% [4]。
(三)教育科研意识不强,深入研究教学能力较 差。教育教学及学科专业训练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 了必要的基础,但理论知识不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 合、不通过研究教学实践进一步深化创新理论知识,则教师的专业发展依然无法得到实质性改观。中部 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有41. 6% 的农村教师没有意 识到教师应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开展教育科研,18. 3% 的农村教师虽有自己的教育科研项目,但进 展不大;28. 3% 的农村教师想搞教育科研,但不知 如何下手 [3]。
(四)内生动力不足,教师专业发展难以为继。教师的自觉是教师能够持续不断发展的内在、稳定 的动力系统。由于相对于城镇教师物质待遇较低、信息聚集密度不够、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村教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抱着教师 终身制的职业意识,仅仅将自己的工作当着养家糊 口的手段,成为专家建议的盲目服从者、各种教学参 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关部门行政指令的机械执 行者。
·27·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二、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农村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1994 年的 分税制改革,虽然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初步 实现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规范化,但由于第二 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远多于第一产业,以农业 为主导产业的地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与发达地区相 比依然差距较大。资料显示: 1993—2006 年 13 年 期间,我国城乡小学、初中生均投入相对差距由起
点的 1. 38 倍、1. 44 倍扩大到终点的 1. 54 倍、1. 59 倍,绝对差距由起点的 94 元、210 元扩大到终点的 1 005元、1 285 元 [5]
。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
接导致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捉襟见肘、困难重重。(二)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相对过重。农村学校 普遍规模较小,特别是一些山区学校的教学班人数 更少,按照师生比确定的农村学校教师编制相对较 少,导致农村教师的教学负担相对过重,缺乏专业发 展所需的时间支撑。调查显示,农村中学教师平均 每周要上 15 节课,多的达到 24 节;农村小学教师平均每周 16 节,部分采用复式教学的教师甚至多达 20 节。因为教学任务重,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教 师根本没有时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三)职后培训缺乏针对性。教师职后培训内 容众多,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应当在培训内容、方式 和策略方面有所区别。尤其是农村教师,工作环境 和教育对象与城镇教师差别极大。但目前各地市组 织的教师培训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偏重于教育 学和教学法等内容,忽视学科知识和技能、创新型思 维品质、教育科研等要素;2)注重理论阐释,缺乏具 体教学实践示范指导;3)较多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 方式,难以产生全面影响;4)缺乏结合农村文化习俗、针对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师开发的特色课程。以 上原因,致使农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大降低。
三、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
(一)调整财政资金分配方向,大力支持农村地 区教育事业。温家宝总理在 2011 年 3 月 5 日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 作报告提出,“2012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 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4%……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标准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和城市薄弱 学校倾斜”,这给我们传达出一个积极的信号: 4% 极有可能作为今后财政资金分配的一项硬性指标得 到落实。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统一实施的、必须保障 的公益性事业,在教育资金尤其是县级财政资金的 分配中理应具有优先地位。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在 安排教育经费时,不仅应当保证农村地区生均教育 经费不低于城镇地区生均教育经费,同时在目前农 村地区师生比低于城镇地区的情况下,还应该保证 农村地区生均教育经费适度高于城镇地区,力争农 村地区教师工资水平高于城镇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农村教师培训进修经费得到充分保障,以此建立优 秀教师投身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长效激励机制。(二)优化教师职后培训,有效促进农村教师专 业发展。实践表明,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 键环节和有力支撑。市、县两级教师职后培训可以 参考借鉴“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以及国外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ERZ 计划 [6]
等成功经验和做
法,切实提高职后培训的质量和效益。一是丰富培 训模式。在集中培训、短期培训的基础上,与高等师 范院校结合开展脱产置换培训、课题协作培训、远程 培训。二是充实培训内容。视地区教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理论、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 育技术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 龄、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是建立考评 机制。建立高等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农村地区 学校多方参与、良性竞争的教师培训体系,把参加培 训的选择权交给教师,把确定培训机构的选择权交 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考评建立健全培训机构 和淘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培训实效。(三)加大教育科研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研 究教学能力。发动农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既是提 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 村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现实选择。一是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设置教育科研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农村教 育研究课题比重,为农村教师参与、主持教育研究课 题提供更多机会。二是建立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与 农村中小学的科研协作机制。市、县两级教育行政 主管部门积极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结合,以市、县 两级教研室和若干具有特色的农村学校为基地,建 立研究人员与农村教师长效沟通和科研协作机制,共同开展农村教育科学实践研究。三是设立专项科 研协作培训项目,面向高校、研究机构公开招标,吸 引农村学校和教师参与,不断提高农村教师深入认 识、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和水平。(四)调动多方积极因素,激发农村教师专业发 展内生动力。教师要自觉地发展自己的专业,不仅 要有外在的激励因素,同时应有内在需求的原动 ·28·冯国瑞: 试析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力。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是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 时,制定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政策,为农村教师提供外 部激励条件;二是提高农村学校师生比,有效减轻农 村教师沉重的教学负担,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 更多可能。农村学校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校本教 研,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根据教师所学专业调 整教师任教学科,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另 一方面鼓励和要求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激发教 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内容主要涉及个人发展基 础、发展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措施以及所需要的 帮助等。农村教师自身可以根据时代进步、教育改 革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具有 可操作性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同时要用发自内心 的热爱、坚忍不拔的毅力,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自觉 持续推动个人专业发展,努力实现教育事业、任教学 校和个人发展的共赢。[参考文献]
[1] 2010 年 第 六 次 全 国 人 口 普 查 主 要 数 据 公 报(第 1 号). [2011 -04 -29]. http: / /files / moe / s3575 /201004 /83107. html. [3]王金涛. 湖北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培训策略[J]. 湖北大 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6): 54 -56.
[4]卢秀琼,张大友. 重庆市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调查及思考[J]. 重 庆社会科学,2007(9): 126 -128.
[5]王元京.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别的制度障碍分析[J]. 财经问 题研究,2009(9): 3 -10.
[6]李祖祥. 美国农村教师职后教育的新动向[J]. 外国教育研究. 2010(1): 85 - 88. [责任编辑: 唐霞](上接第 26 页)5)练习空挥动作是焦作高校高尔夫参与人群 主要的参与高尔夫运动的方式,与练习场练习和下 场练习的参与方式相比更为经济.
6)参与者的运动频率、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 整体参与程度不高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需要社 会环境和高校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4. 2 建议
1)成立相关的高尔夫的组织,协助开展运动. 目前焦作高校缺乏相关的高尔夫组织,而高尔夫是 一项技术性较强的体育运动项目,需要在专业人士 指导下进行,开展相关的团体活动有利于高校高尔 夫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相关高尔夫运动企业应加大宣传和优惠力 度. 高尔夫运动在高校发展的直接经济受益者是焦 作市高尔夫相关产业者,所以高尓夫运动企业理应 加大优惠的力度,促进高校的高尔夫发展,使高校起 到引领作用.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很有感触,很多农村籍的 学生认为对于高尔夫这种富人的运动,农村的学生 一般都是不会去想的. 所以,对于高尔夫这样一项人 们意识中的贵族运动,只有生活水平上去了,才能有 实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瑛. 中国高尔夫专业教育发展现状之研究[J]. 华章,2010(18): 75 -76.
[2]练高尔夫的各种好处[EB/OL].[2011 - 08 - 31]. 高尔夫运动
网,http: / /www.xiexiebang.com/.
[3]刘文涛. 广东省高校高尔夫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 武汉 体育院,2009: 12. [4]金银日. 高尔夫球运动政策规制与舆论环境刍议[J]. 成都体育 学院学报,2010(8): 7 -10.
[5]王鹏飞. 我国高校高尔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前景的研究 [D]. 湖南大学,2011: 4. [责任编辑: 张全顺] ·29·
第四篇:D169 提纲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题目一: 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题目二: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引言:简要介绍信息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现状,提出现阶段的问题。
1.介绍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信息教育的重要性
2.现阶段的发展问题
2.1硬件配套设施不齐全的问题
2.2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2.3教师教育水平的问题
3解决方案
3.1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定位和设置
3.2 转变学校教育观念,加强设施投入
3.3加强相关教师的后续培训工作
3.4提高教师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
3.5 加大落后地区的投入,均衡区域性教育资源结束语
文献综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李书明1, 袁雪峰2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李瑞萍,李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胡运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王春华
第五篇: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2016-06-02 10:52 云朵课堂
国务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以来,农村中小学在公用经费、免除杂费、免课本费以寄宿生补助费、建立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等方面,都建立起了责任明确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而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只是笼统地提到:“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由于省级政府对于财力薄弱的地区如何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按照什么项目、什么标准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并没有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以至于到了各地,特别是各县(市区)能发多少就发多少,致使各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保障力度差距很大。
姚爱兴委员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体水平及其基本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在“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下,各地差别很大。而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县,农村教师的津补贴从绩效工资当中出,对农村教师倾斜的分配导向并没有落到实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分配没能体现对农村教师的补偿与激励,因此,农村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想调入城市,而年轻的又不远到农村任教,长此下去,农村教师队伍后继乏人,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姚爱兴委员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从国家制度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工资、津贴待遇等作出统一规定,规定农村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建立问责机制。
二是,明确由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进一步明确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类别与分档、经费来源与保障等实施细则,形成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的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艰苦地区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问题。
三是,大幅度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可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20%-30%。发放依据应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按任教学校至县城距离远近和任教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然后依7:3比例加权核定。距离权重为70%,表示农村教师任教学校的地域差异;职称权重为30%,表示农村任教人员间的差异。对退休教师按其在农村任教教龄10年、20年、30年计算,分别享受额度的15%、30%、50%。
四是,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尽快设立农村教师交通津贴制度。以距离县城远近公里数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发放额度。以每学年实际在校任教月数为依据,按每月往返4次,统一包干一次性发放。
五是,增加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公寓房。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方面,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在县城或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区。免收土地、建设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押金,对工程质量监督等服务性收费给予减收;无偿提供或低价划拨乡村教职工住房建设用地。为农村教师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集资房;同时,鼓励单位或个人投资在校园内和校园附近建房向教师出租,由财政给予教师一定的住房补贴。
六是,加强督查。我国早在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就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因此,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
农村教师流失的现状及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相对来说长期偏少,难以引进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一些优秀教师也在不断地流失。教师队伍的流失不仅表现在纵向结构,也表现在横向的结构,优秀教师一般都往上一级调。而横向方面则主要是朝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在其流失队伍中,很多都是教育中坚力量,而这一部分本身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就不高。这一人群的流失,造成了城乡学校办学力量的两极分化。农村教师流失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教师数量减少。由于农村学校多处于深山区、浅山区和高寒阴湿地区,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小、班级小、人数少、校舍设施差,教师待遇低。很多农村教师不管是否有条件,还是有无能力,都想离开这样的“不毛之地”。虽然在不断地补充这些地区的教师,但往往是成熟一批,离开一批,而尤以教学骨干流失最为严重。
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54岁、女49岁以上教师占农村教师总数的20.2%,老龄化现象严重;其次,知识结构不合理,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仅为31.9%,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仅为40.6%。最后,职称结构也不合理。农村中小学一般都是初级职称比例偏多,高级职称比例偏少,中级职称数目不够,原因在于农村教师职称评比名额少、比例偏低。
三是,流失主要去向。一般而言,农村学校中一些有条件的、有能力的教师,一般都被调往高中或是城镇学校工作。相对这些有能力的教师,能力欠佳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认为在山村当教师还不如考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虽然工资相对来说可能高不了多少,但进入机关单位有编制,在收入方面至少也比呆在学校强。除此以上两个去路之外,一些离开学校的教师很多都从事商业,这在流失教师队伍中还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
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一)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经费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在不同教育级别体系之间投入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关系失衡,而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公共教育经费相对其它教育领域更是明显偏低,使得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公共经费投入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教育投入不足必然导致农村学校经费短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校舍设施差,教学设备简单落后,使得教师工作环境不如人意,教师待遇差、工资低,同时大多数教师难以有进修培训的机会,这是许多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流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农村学校管理体制主要都实行“县教育局——乡镇教育站(组)——中心校”三级管理体制。[2] 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教育行政部门统得过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在学校干部或是教师聘任,办学条件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教工民主权益保障不够,校长领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致使很多教师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和廉政建设都存在着不满,大多数教职工认为校长权力过大,滥用职权的现象比比皆是。学校内部干群矛盾的激化,人际关系不和谐,这是导致教师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城乡差异上,城市办学条件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都优于农村。农村办学条件相对城市来说本来就较差,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各方面的待遇又相对较低,在城乡人才流动的壁垒被冲破的情况下,一部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都流向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随着教育的发展,不论是东部对西部,还是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冲击性都不断地呈上升的趋势,不管是在生源还是教师资源方面。农村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西部的农村教育,其作用更甚。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于其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落差同样也对教师的流失有着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