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和理解教师,学校管理才能更上一层楼
时代的车轮,已将我们带进21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是每个学校管理者亟待解决并下大功夫才能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学校领导尊重和理解教师是学校管理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理解教师呢?
尊重和理解教师,就要了解教师需要
教师的需要有共同的一面,也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一个学校,由于教师年龄、性别、习惯、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差异,需要也千差万别。有的教师对工资待遇、住房条件、饮食条件等物质生活需要较为强烈,有的教师对教具、教材等办公教学条件要求改善的呼声较高,有的教师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参与意识,有的教师争取培训机会以提高发展自己,有的教师希望得到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有的教师期望领导的奖励和肯定,有的教师则需要领导的帮助和督促。形形色色的需要,就要求学校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教师的各种需要是否正当合理,分清轻重缓急。对他们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进步,思想上帮助提高,工作学习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关怀,从而满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尊重和理解教师,就要培养提高教师
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大批新教师不断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他们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而且肩负着承上启下和担当21世纪教育中坚的重大使命。为了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领导必须坚持贯彻“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的培养教师原则,保证教师自我进修和提高的时间,鼓励教师善于挤时间学习,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高一级学历进修,创造条件以满足教师学习现代网络技术的需要,保证教师培养提高所需的经费。要通过多种形式,广开渠道提高教师队伍。主要有: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促使整体水平的提高;抓好教学研究活动,取长补短,相互提高;邀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开阔教师的眼界;鼓励教师参加本学科的专业研究会等学术活动,提高研究论文的质量;组织教师系统地自学和进修,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体系;合理安排教师的课程,以保证教师学习提高的时间。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培养提高要建立一整套管理制度,有计划,重措施,抓考核反馈,实施“名师工程”,激励教师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尊重和理解教师,就要知人善任
学校领导者应对每位教师的性格特点、能力状况、工作效果、为人处事方式等方面的优劣长短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举世皆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的识才之眼,有“不惜重金市骏马,奋力高筑黄金台”的招贤之术。在工作的安排上要尽可能地寻找每一位教wm338.com师能力、兴趣与工作任务的最佳结合点,善于创造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力求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不仅对于获得信任的教师是一种鼓舞,而且对于其他教师也具有激励作用,从而获得被理解、信任、尊重的愉悦和满足。
尊重和理解教师,就要坚持原则
尊重理解教师,并不是对教师所有的意见不分正当与否、合理与否,一概照办,不是对错误言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学校领导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办事,是则是,非则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如果学校领导认为坚持原则、对教师要求严格会得罪教师,而对有些教师的错误言行睁只眼,闭只眼,不敢管,不愿管,不敢坚持原则,处处以老好人的面孔出现,那么,对领导自己、对学校工作、对教师都是极不负责任的,长久下去最终必将给教师造成更大的伤害,极大地挫伤教师的自尊心。因此,在工作中,学校领导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教师;弘扬教师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正气;营造良好的比学习、比工作、比贡献、比成就的氛围;培养教师政治上积极进取、业务上精益求精、工作上执著追求、生活上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利于教师的健康成长。
第二篇:尊重和理解才能教育好后进生(定稿)
尊重和理解才能教育好后进生
教师在做后进生工作中,一个最突出、最应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一、为什么要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首先,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理上的鸿沟。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较重的自卑感,误认为老师、同学看不起他们,厌弃他们。这样,无形中在自己同老师、同学之间形成了条鸿沟。如果老师不能正确理解和对待后进生,久而久之,鸿沟会越来越大,后进生会越来越远离集体。相反,如果老师能正确理解并尊重后进生,使他们感到温暖,真正建立起感情的联系,那么他们之间的距离就会缩短,,鸿沟就会逐渐填平,从而为老师进一步做好工作创造了条件。
其次,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与其畅通无阻地沟通思想。后进生处于后进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学习不及格的原因,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方法不完善,另一方面也在于“教师没有期待他们去掌握”。所谓“教师的期待”,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因此,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畅谈思想;老师也才能了解学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帮助他们,促使他们进步。
第三,只有尊重和理解后进生,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求知与进步的欲望。后进生并非一无长处,他们也有先进的方面,我们应当扬其所长,让他们心灵深处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这一点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深有体会。
二、怎样尊重和理解后进生?
首先,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很难想象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对学生缺乏感情的教师能做好学生的工作。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特别是对心灵上有过创伤的后进生真挚地关心、体贴,才能帮助其解除身心痛苦,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努力创造条件,改变落后状态,赶上或超过先进。
其次,要相信后进生是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的。后进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做他们的益友。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得好:“后进生不缺批评,不缺训斥,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因此,他号召全校教师对后进生要“以柔克刚”,用精神和物质力量感化后进生,让后进生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和关怀。后进生在心灵上虽然受到了创伤,但是他们仍然向往着美好的未来,他们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希望得到同学的承认、老师的理解。尽管这种心理需要有时是微弱的,但它确实是向好的方面转化的动力。
第三,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后进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针对其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取得实效。但是,不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第四,对后进生工作要有耐心和信心。后进生思想觉悟较之好学生有差距,他们认识能力较低,思想基础不牢,容易出现反复。所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上进心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需要老师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工作做到家,是完全可以转变的。后进生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
当他们做错了事后,往往会感到懊悔。因此,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思想准备,要更加关心他们,克服急躁情绪,不断地从反复中发现他们的进步因素,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同时,要注意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后进生思想重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持久的艰苦的思想工作,应该象对子女一样爱护他们,要求他们,对他们负责任,又要有严父之情,要爱得得体,严得适度,积极为他们创造向进步转化的条件。
第三篇:理解与尊重
理解与尊重
A: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理解与尊重,平时我们总是把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放在嘴边,如果真的能时时刻刻做到也挺难的,通过这次的班会课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理解与尊重他人(PPT1)B:首先在上这个班会课之前,我想先问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理解?(PPT2)(提问3个人)那在你们心里尊重又是什么意思?(提问3个人)A:同学们对理解和尊重的意义有不同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度娘是怎么解释理解和尊重的。(PPT3)(读PPT)B:(PPT4)
A:我觉得同学们应该和我想到一样,觉得度娘给的解释干巴巴的觉得太枯燥没有意思,那下面给同学们看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仔细看哟,看完以后告诉我这三个故事你觉得哪个故事最好?(PPT5.6.7)(可以喊同学分角色读)
B:小故事看完了,现在哪个同学来说说你觉得哪一个故事更好?你觉得哪里好?(喊三个)
A: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各有见地,那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富商,你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三个故事分别喊一个人)(PPT8)B: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看来同学们都认真的看了这个小故事,那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在你们身边有什么关于尊重的小故事?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给3分钟可以适当延长随机应变)(ppt9)A:哪位同学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呀?(喊5个)(如果答不出来适当举例引导)
B: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在我们学习了学前教育以后有没有同学和我一样听到周围的人对这个职业的误解?比如有人认为幼师就是高级保姆,哪位同学来和我们谈一谈你听到的误解,和你听到误解以后的感觉和做法,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PPT10)(大概3分钟可以适当延长)
A:同学们都讨论好了吗?好,那现在请同学们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喊5个)
B:通过大家的发言呀看的出来别人不理解自己的职业是一件让人很难受的事情,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视频来看一看别的职业是不是也需要理解和尊重(PPT11然后放视频)
A:看完视频同学们应该会发现在社会中的每一个角色都需要理解和尊重,同学们想一想你身边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和朋友或者陌生人都在社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他们又需要什么样的理解和尊重(PPT12)
B:请哪位同学愿意大家分享分享的(喊10个)
A:感谢同学们的分享,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也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人,希望同学们下次再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可以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
B:高尔基曾经说过“如果人们不会互相理解,那么他们怎么能学会默默地互相尊重呢?”
A: 托尔斯泰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B: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课可以把尊者与理解落在实处,班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关爱理解尊重
关爱· 尊重· 理解—— 谈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
学姓名:钱彤
邮编:325000电话:***
关爱· 尊重· 理解
——谈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
摘要:近几年,传统的德育因其习惯于采用自上而下硬性灌输的教育模式和而遭到批评,它缺少对学生人性化的尊重和关怀,不利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自立自强、公平公正、进取创新的道德人格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对道德教育不感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就不难发现,我们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在情感上是否接受。而缺乏情感体验,就无法进一步理解道德知识,使之转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并支持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用人文精神做德育工作。
关键词:以人为本关爱尊重理解
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德育工作采取诸如开设思想品德课、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懂得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断鞭策自己,追求自身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完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德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德育新的内涵。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要树立新的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倡导用人文精神来做德育工作,强调关爱、尊重、理解学生。
一. 关爱学生
由于班主任工作繁忙,我总忽视对女儿的关心,所以平时很少与她进行沟通。一天读初二的女儿回家很郁闷,问原委,才知道今天他们班的班主任要求同学之间进行互评,当轮到我女儿时,班级里竟没有一个同学能说出她的优点和缺点。她感到很失落,并告诉我,哪怕今天同学都讲她的缺点,也总比没有优缺点好。这说明她是个没有特点的人,引起不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我知道,女儿在小学是班级的优等生,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关注,可上了初中以后,充其量在班级里只能算一个中等生,自然受老师关注的程度会降低。这件事对我的感触挺大。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动机和人格》一书中认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样我们的学生也有多种多样的需求,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被人关注、被人爱、被人尊重,特别是自我价值的需要尤为突出。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眼光过多关注的是那些优等生和后进生,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则很少去关注。他们也渴望被人关注,渴望得 到老师平等的关心和爱护,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平时工作中所疏忽的。听说当母亲抱起啼哭不止的婴儿,哭声便会嘎然而止,这是他潜意识中希望得到母亲的关爱。学生也一样,他们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在生理、气质、智力、学习方面是有差别的,教师必须承认和尊重这种个体的差别,对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而要了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
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用爱心去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还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偏心眼,要追求大面积丰收。要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少一点责备,多一些赞美,让尊重、关怀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和谐共振。
带着爱心的教育是讲究方法的教育,是因地制宜的教育,爱会让老师自觉运用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不会流于粗暴;爱会让老师真心实意地去探究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的朋友,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爱会让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鼓励他们不断前进。
二.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人是世界万物中最重要的生命,也是改造世界的第一因素。现代教育理论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正是趋于人的重要性。在现行的素质教育中,其三大要义都围绕人来阐述。即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德、智、美、体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视为朋友,志同道合者的那种教师”。教育好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我们知道,随着人生理上的迅速发育成长,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也处于一个激烈变化的时期,这个时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他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要求独立自主,自尊心很强,要求别人把他们当着成人一样对待。这种“心理性断乳”如果得不到成人的理解与尊重,青少年就容易发生心理反常。所以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有思想、有个性的“完全平等的人”,而不仅仅是被管理的对象。自尊的需求是人的天性,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仅仅是给他一个所谓的面子,给予更多的是鼓励。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作和自己地位平等的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充分理解、信任、欣赏,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对学生施教时,要以朋友谈话的方式进行。讲道理要言简意赅,就事论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是指责他们,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要正确看待学生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学会赏识自己的教育对象,真诚地赞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除了尊重学生的人格外,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做到文明教学。过去当学生调 皮不听话时,老师总喜欢以体罚的方式以示惩戒,以威严换取尊严。但事实证明,这种所谓尊严,不过虚有其表。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时,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时,其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和真诚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敬意。还要创造开放、公平的教学环境,做到平等教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成为教学的主体之一,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意识,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均等的机会,齐头并进。
三.理解学生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给弟子讲学,常与弟子席地而坐,一问一答或相互交流,体现出师徒之间的尊重。所以才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询询教导,也才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胸怀和宽容。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理解学生,还要学会倾听学生心声,做到爱心教学。
学生年龄小,心理不稳定,思想不成熟,再加上现代社会信息高度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都“扑”向学生,所以师生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上有非常大的差异。教师处理问题时要充分理解学生,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原则,注意倾听学生的言论,师生间要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假如看见一男生与一女生单独在一起时,具有多从正面理解学生这种思维方式的教师得出的结论恐怕不是“他们在谈恋爱”。假如主观去断定“他们在谈恋爱”,那么他们也许会被老师“撮合”在一起。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具有个性的人。人与人不可能完全一样,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教师在多从正面理解学生的同时,要仔细地分析这些不同个体的长处和优势,并尽最大可能去发挥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群体,在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年龄使然,对此,我们要“蹲下来看孩子”,和学生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教育“严”字当头无可非议,但严格不是苛刻待人,而是充分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如学习落后、人际关系不好、早恋等情况,不能横加干涉,粗暴指责,而是应该善于做个倾听者、疏导者,和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履行自己作为指导者的任务。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我们要化解这些矛盾,但学生的心理又是复杂多样的,有时他们讲的与想的、说的与做的并不一致。这时,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其真实的思想状况,并给予充分的理解,才能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应该看到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想问题,少批评指责,多表扬鼓励,从而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有理解,师生间才能更好地沟通,才能营造出师生共同探讨、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和教育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关爱、尊重和理解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内动力。如果我们能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体验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展示与众不同的个性。我相信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决不再是成批的产品,而是一个个不仅能关爱、尊重、理解别人的人,而且是更会欣赏别人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决不能靠学校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而应该提高德育主体的认知能力,注意道德的内化,使学生自觉地做到从他律——自律转化,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高尚的品德。
参考资料: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
(2)伊海:《改变思想观念协调师生关系》,载《班主任》2001年第9期
(3)贺喜红:《尊重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载《班主任》2001年第10期
(4)关爱学生在于尊重和理解载《光明日报》
第五篇:尊重理解孩子
尊重理解孩子
人们常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这本书并不容易。只有爱
他们的人才能读懂。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他们性格特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的差异,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儿。
我们班有一位叫佳佳的小朋友,第一天来班上时,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恋恋不舍地说:“姥姥,早点接我,早点接我。”在我的劝说下,佳佳满眼含泪地松开姥姥的手。佳佳的姥姥在临走前,悄悄地对我说:“佳佳的性格比较内向,胆子比较小,有什么事情她都不敢和老师说。尤其是吃饭比较慢,她害怕吃饭慢了老师会批评、指责她,所以一直都不爱上幼儿园。听了这些话,我开始留心注意佳佳。在活动区游戏时,佳佳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于是我走过去,轻轻问她:”佳佳,你喜欢玩什么?“她说:”我喜欢看书。“"老师和你一起看好吗?”佳佳高兴得点点头,于是我和她一起看起书来,开始是我讲,讲着讲着,佳佳也不由自主的讲起来,我高兴地说:“佳佳,你好棒呀!能自己看书讲故事,你愿意把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吗?”“愿意”,于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来听佳佳讲故事,佳佳很高兴,讲得也更起劲了。
午餐时,为了减轻佳佳进餐的紧张心情,严老师给她少盛了一些饭菜,可是当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饭,离开座位后,佳佳哭了起来,我忙走过去,问她:“佳佳,你怎么啦?”“我吃不下”,“佳佳,别着急,你瞧,就剩下这么一点点了,来,我帮你!”佳佳在我们的耐心帮助下,终于把饭吃完了,尽管她是最后一个吃完饭的,但是我们没有批评她,反而给她以鼓励,以信心,帮助她逐步克服紧张、自卑的心理,逐渐培养她进餐的良好习惯。
第二天,佳佳和姥姥一早就来到幼儿园,姥姥手里还拿着几本书,她对我说:“杜老师,太谢谢你们了,佳佳以前不愿意上幼儿园,可今天一早说,姥姥,我要上幼儿园,快,咱们别迟到了,我要讲故事给小朋友们听呢!老师还夸我故事讲得好呢。”望着佳佳姥姥高兴的样子,我也会心地笑了。这一切对于一位幼儿教师来说,虽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却是多么重要。
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孩子们都有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灵,教师善于发现孩子闪光点,尊重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成功地表现自己,就会使幼儿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从而促使幼儿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