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该如何评价老师
我们该如何评价老师
随着课改实施的不断推进,评价机制的改革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而且教育界也一致达成共识:只有改革评价才能真正地改革课程、改进教学、改变课堂。特别是对于如何评价一个教师业务水平更是众说纷芸、花样翻新,而且有些地区某些学校制订出来的评价细则极其繁琐,不但没能激发教师工作的动力,反而打消教师上进的热情。当然要出台一项科学合理、方便易行的考评条规也绝非易事,尤其在中国这个人治大于法治的管理体系支配下,就算是极其科学而简便的考评条规也有可能在执行与实施的过程中走样、变质了。那么究竟如何来评价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呢?在评价不是卡与压老师的前提下,我私下里认为重点应把握以下三条:
第一要看学生是否喜欢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第二要看该教师占用的教学时间的多少;第三要看该教师所教学生考试成绩如何。如果学生对该教师的课认可度高,说明该教师富有教学的魅力,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如果该教师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说明该教师着力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备课认真、练习精简,善于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工作中讲究巧干而不是苦干。至于该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好当然是硬道理,无论哪一种考评细则肯定将其列为重中之重。概括上述三条便是九个字:气氛好,化时少,绩效高。我想这基本上可以概括一个教师的业务能力了,相对地说也能够比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一个教师的业务水平。
但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评价多数喜欢从教师身上去评判教师,而不是从学生角度去评判教师,比如上上下下都喜欢从教师的某一堂研讨课、竞赛课而一课定终身,这难免犯了以偏概全之大忌,而不善于从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认可度上去评判,甚至有人担心这样的评判会导致教师中和事佬与“杨不管”的产生,其实这是多余的,真正的“杨不管”学生是绝不可能一致认可的。遗憾的是我们总以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给学生补课辅导的教师为先进与模范,而将投身教学改革提倡巧干的教师列为另类甚至大加批评,而从来没有或者罕有学校能评选巧干型的教师,能从统计学生的学科学习时间去评判教师教学的投入与产出,遗憾的是更多的学校仅仅以最后的一次考试来决定教师的业绩与命运,岂不悲哉!(作者单位:浙江象山县教科研中心 韩国存)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第二篇:我们该读的书
我们该读的书 我国一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就不错,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秦腔》,阿莱的《尘埃落定》,霍达的《穆斯林的赞礼》,姜戎的《狼图腾》。这几部作品我自己也是看过的,很震撼人心的,会给你很深的体验的。再或则像外国名著《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飘》,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漂亮朋友》《羊脂球》之类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励志和处世的书籍像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人性的缺点》或李敖的《零度生存》。如果你不喜欢看这些书,可以看一些青春故事的书籍,类似史蒂芬呢 梅尔的《暮光之城1~5部》张悦然的《水仙已成鲤鱼去》《樱桃之远》村上村树的《挪威森里》《海边的卡夫卡》都是不错的选择
《约翰.克里斯多夫》
《红楼梦》(王蒙评点)
《现代化的陷阱》
《梦的解析》
《时间简史》
《管锥编》
鲁迅杂文1.施瓦布: 古希腊神话故事
2.圣经-旧约
3.荷马: 奥德赛
4.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5.欧里庇得斯: 美狄亚
6.亚里士多德: 诗学
7.圣-奥古斯丁: 忏悔录
8.但丁: 神曲
9.卜迦丘: 十日谈
10.拉伯雷: 巨人传
11.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12.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13.莫里哀: 伪君子
14.笛福: 鲁宾逊飘流记
15.理查逊: 帕梅拉
16.费尔丁: 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
17.卢梭: 新爱洛伊丝
18.歌德: 少年维特的烦恼
19.歌德: 浮士德(第一部)
20.席勒: 阴谋与爱情
21.拜伦: 唐-璜
22.夏多布里昂: 勒内
23.雨果: 悲惨世界
24.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
25.斯汤达: 红与黑
26.巴尔扎克:高老头
27.福娄拜:包法利夫人
28.狄更斯: 艰难时世
29.果戈里:死魂灵
30.屠格涅夫:父与子
31.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32.麦尔维尔:水手比利-伯德――一桩内情故事
33.左拉:娜娜
34.莫泊桑:俊友
35.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36.易卜生:玩偶之家
37.托尔斯泰: 复活
38.马克土温: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39.皮蓝德娄: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
40.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
41.詹姆斯: 贵妇的肖像
42.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43.吴尔夫: 海浪
44.卡夫卡: 变形记
45.德莱塞: 嘉莉妹妹
46.海明威:老人与海
47.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48.威勒克和沃伦:文学理论
49.卫姆塞特和布鲁克斯:西洋文学批评史
50.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1、文学、美学方面的书籍读文学、美学方面的书,其作用在于:间接地体验人生、了解生活,提升和培养审美能力和鉴赏品位,增强心灵的敏感性和精神的丰富性。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指文学和艺术作品对一个人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我想如果你听过前些日子文法学院举办的“文学之韵”系列讲座就应该有所体会。这方面可读的实在太多了,不妨现代的古代的国内的国外的都读一点,尤其是文化经典。我个人觉得这些不妨一读:文学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庄子、四大名著;《悲惨世界》、《简爱》、《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飘》《双城记》《老人与海》《瓦尔登湖》《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等《傅雷家书》《围城》《平凡的世界》《浮躁》《边城》《活着》;另外,鲁迅、沈从文、罗素、培根的小说或散文,当代中国作家中的贾平凹、张承志、余华、莫言、苏童等的小说也值得一读。美学《房龙文集》《美的历程》(李泽厚)《美学散步》(宗白华)《西方艺术史》等。顺便罗嗦一下,其实,文学提高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口才和笔底功夫,有的文学书籍甚至会影响人的一生,它的魅力就在于春风化雨而不是强行灌输,我个人就深受《平凡的世界》的激励,这种激励比今天太多的励志书作用大多了。
2.社会、历史方面的书籍社会、历史方面的书,其功能是:了解社会运行的状况与机制、获得处世待人的经验和智慧。历史是对旧时社会生活的一种总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社会学则是当前社会的观察与描述,通过这种了解,可以让我们更清晰的把握我们生活的时空环境,找好自己的坐标。而且,读此方面的书籍,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大视野大格局和大气度,不会为小我的思想和利益所限,这在当代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另一个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于,当前的很多学生太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素养了。我们对历史政治的了解基本上都是辨证唯物主义的,都是以阶级观为核心的,我们的近代史也基本上是党史。这种一元观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我们经常会面临这样的困境,我们遇到的很多
现实问题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无法解释或者说我们已经开始怀疑教材所说的。这就需要我们跳出来看。个人推荐以下几本书:社会类:《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孙隆基)、《菊与刀》、《中国社会十大阶层》、《中国人:观念与行为》、《乌合之众》、《断裂》、《代价论》。历史类:《上下五千年》《中国大历史》(黄仁宇)、《史记》、《潜规则》(或《血酬定律》)。另外,一些历史散文或者社会学家茶座的通俗文章,也可一睹。
3.心理、哲学方面的书籍心理和哲学方面的书之功能在于:帮助我们了解自我、知道如何构建良好的心理体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及好的个性品质,有助于人生的自我启蒙和自我激励,提升人生价值观、社会历史观和终极人文关怀的层次品位,获得较高层次的婚姻、恋爱、家庭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现代人的心理都很脆弱,同时却面临着紧张的社会竞争,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也是电视和电脑机前长大的一代,环境适应能力差,人际疏离感强,心理状况整体不好;另一方面,现代大学生也是信仰缺失的一代,一味的反对崇高解构经典会让我陷入对未来的迷茫,而单纯的共产主义理想已经不能救赎我们。这需要我们从心理学与哲学中需求支柱。一般来说,心理学的学习,可以让我们的了解人3 的心理和生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而哲学,则解决我们的思维困境,帮助们建立起自己的价值体系,独立思考,而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知所终。我的推荐:传记类:《曾国藩》、《牛虻》、《苏东坡》、《甘地自传》。人文类(从大方面说):《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培根论说文集》、《菜根谭》、“走向未来丛书”选读、“黑马部落丛书”选读。心理类:《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红)、《心理学与生活》。宗教类:《禅宗诗歌境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哲学类:《中国思想史》、《西方哲学史》。
4.科学、经济方面的书籍这个类别其实也可以换个名称,叫现实应用方面的书籍,但要和我们一般应用性书籍相区别。它是形而上的应用知识。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在经济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信息化成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的时候。了解科学,了解经济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对于一般人而言,不必去独特别深奥的专业著作,但需要通俗化的了解却是必须的,这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科学类:《第一推动丛书》选读、《第三次浪潮》、《时间简史》、霍金、刘易斯等著名科学家的科普作品。经济类:“当代中国经济学家随笔录”、《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当然,经济学家茶座很值得一看。除此之外,管理学方面、传播学方面的学科知识了解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5、个人专业领域相关书籍专业领域是一个人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个方面的书就不仅需要广而且需要精了,我的专业兴趣与你现在所学的专业还有一定距离。对你的专业只是算有所了解,所以不敢班门弄斧。在此掠过。需要提及的是,这个专,不一定是你的专业,最好是你的兴趣和擅长所在,这才会激发你的潜能。其实你逐渐会发现,我大概是沿着“文史哲用专”来归类说明(这基本上是一个相对完备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如果你现在这方面涉猎较少的话,也不妨按这个顺序(主要指文史哲)由浅入深来扩展知识。由于你现在还在读本科,不一定与学术打交道,所以我所举书目也尽量为通俗易懂的经典之作(很多书图书馆也有,可以去借,没准在逛图书馆的过程中你很以外发现其他的好书)。大概就据这么多吧,这些其实就够你很长时间读的了(说句惭愧的话,所举书目我也只读了70%,其它的是一些朋友强力推荐的自己打算读的)。待你读了一些书之后,渐渐的就知道自己该读那些书,自己的兴趣在哪里了——你就完全可以抛开我说的这些废话了。当然,由于掺杂了一些个人的经验,难免偏颇。仅供参考,切记三思4 后行。最后再罗嗦一下。我很赞同郑也夫的一句话,他说大学的教育就是教三件事:怎么读书;怎么思考;怎么写论文。怎么读书是说如何吸收知识,怎么思考是说如何转化自己吸收的知识,而怎么写论文则是说如何把你的思考用一种恰
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三件事,读书是基础,我这里简单说一点如何读书的问题。首先是个习惯的问题。要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让读书成为一种自愿行为,一种快乐的精神休闲生活。这样的话,才会有效果。其次是到底怎么读。我个人的方法有两个:随便翻翻和带着问题去读。而前者可以培养知识的广度,但失于杂乱,后者可以加强知识的深度,但容易限制视野。二者结合,相得宜彰。第三,建议不要带着功利心去读。这样会让读书变得很枯燥和无趣,而知识的接受也会大打折扣。第四,不妨多看看一些名家荐书和读书方法的介绍,这可以成为我们读书的指南,可以少走弯路。当然,方法因人而已,不必模仿。随性而为,是最好的方式。好了,就到这儿吧,希望我的些罗唆能对你有所帮助。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红袖添香夜读书”乃人生一大乐事。提前祝福你
第三篇:我们该如何自我介绍
我们该如何自我介绍?自我介绍需要实事求是,但是有些人喜欢夸大其词,其实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具体看看本文的介绍吧!
我们该如何自我介绍
首先自然是自报家门,例如姓名,年龄,学历,有无相关工作经历等。当然自报家门的时候还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像是姓名,必须说全名,不要有姓无名或者有名无姓,工作经历需要根据你应聘的职位介绍相关工作经历即可,其他不相关的工作经历可以不讲。
接着我们可以介绍下掌握的专业知识,当然这些专业知识是和你应聘的职位息息相关的,不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要介绍,如果有在相关专业领域得过奖或者颁发过什么证书的话还可以拿出来展示下,有证有真相。
然后我们可以介绍下自己的优点,例如团结,创新,拼搏,谦虚等,当然我们自身必须具备自己所说的优点,在介绍优点的时候我们不要对它夸大,当然亦不必缩小,只要真实的介绍出自己所具备的优点即可。
我们还可以介绍下我们的兴趣爱好。例如平时休息的时候喜欢打打篮球,唱唱KTV等等,都可以拿出来介绍介绍,有人可能会问了,说出这些不会让人感觉玩物丧志吗,当然不会,不是有这么一句俗话吗,会玩的人才会工作。
当然我们在介绍的时候还可以引用一些格言或者警句。例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等等。引用格言或者警句的目的在于概括自己的特点亦或者抒发自己远大的志向,从而加深他人对你的印象。
进行完自我介绍后千万不要忘记最后一个环节--致谢。面试官花费时间听取你的自我介绍你应该对他们表示感谢,这样做的目的不但是出于礼貌,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别人对你的好感,认为你是一个懂礼貌的人,从而在潜意识里给别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起到加分效果。
以上只是讲述了关于面试中,当然生活中并非只有面试的时候需要进行自我介绍,参加一个新的工作,遇到一个新的朋友都需要进行自我介绍,当然介绍方式和面试中的介绍方式并不相同,因此我们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要分清场合。
自我介绍该如何说
不管是职场新人,还是已经混迹职场多年的老鸟,在新入职一家公司参加面试时面试官第一个问题都会让你先做一个自我介绍,自我介绍算是一个开场白,同时也是自我的一个全面介绍,面试官可以从你的自我介绍中了解到足够多的信息,不但是工作能力,还有你的性格品质等。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自我介绍之后,明显的感觉面试官对我没多大兴趣了,这个问题很简单,你的自我介绍很简单,没能打动面试官,那么应该如何做自我介绍呢?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知晓如何做自我介绍之前应该了解面试官的心态,面试官究竟要打自我介绍中知道什么
第一、面试官可以从应试者的自我介绍中了解到简历的真实性,如果自我介绍和简历所写有出入,那么面试官就会对你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也就是说,基本上,你已经被pass了。
第二、面试官可以从应试者的自我介绍中了解到应试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总结能力,如果应聘的岗位需要这方面的能力,那么这将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参考。
第三、考验应聘者的现场把控能力。一个精简而有凝聚力的表述,能充分的表现出面试者的现场感知能力,拥有这种良好的个人素质的,会比较受面试官的青睐。
第四、考验面试者的理解能力。有时,面试官会让你针对简历上的一个时期进行自我介绍,这时有的应聘者可能因没注意听讲或是思维稍显混乱而表达的不够清晰。
第五、考察面试者对时间的掌控能力。有时,面试官会让应聘者的自我介绍控制在几分钟内,而有的应聘者为了能具体的表达而开始长篇大论,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工作效率是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拥有的素质。
了解到了面试官的心理之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做一个有目的的自我介绍来吸引面试者
深刻的自我认识是自我表达的基础。要弄清楚的是,你正在做什么?你打算做什么?以及你曾经做过什么?这三个问题的顺序并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因为你所应聘的企业只想知道现在的你是什么状态,并期望你的未来能够为企业牟利,而你的历史只是作为一个基础而存在。
对自己有了深刻的分析才能顺畅表达,那么自我介绍的要领有哪些呢?
第一,时间分配合理。因为自我介绍时间有限,假如是五分钟的自我介绍,你要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自然情况(姓名、教育经历),最近的工作经历可用三分钟时间进行阐述,其他经历一分钟。
第二,内容主次分明。介绍履历,将每个时间节点的工作单位、地点、岗位、职务、内容讲清楚,尤其是近几年以及和所应征的企业相契合的,充分突出重点。在个人业绩方面,也要有所突出,面试官一定会注意所用人能带来的业绩。
第三、特长的表述。一定要介绍自己最擅长并与应聘岗位密切相关的技能,如果有其他特别突出的技能也可表达,但一定要点到为止。
第四、对未来的计划。面试官会感兴趣于你对自己未来的设计,合理的、具体的回答会让面试官对你寄予希望。找到过去和将来的关联点很重要,即便是过去与你的计划的将来毫不相干,你仍要表达出你为转行所作出的执着的努力,以及你过去的某些特性会对将来有所帮助。
掌握一些一些基本要领的同时,还要十分注意一些禁忌,不要因为一句不该说的话而影响到整个介绍的精彩。
第一、不要语言过于随意。职场就要职业化,尤其是初次见面,过于随意甚至世俗、讲话的语言会让面试官觉得你过于轻浮。眼光尽量直视面试官,表情不要过于丰富,切记举止端庄。
第二、不要内容过于简单。五分钟的自我介绍,只用一分钟就全部讲完,接下来就等面试官来问,那么主动权变为被动,如果面试官没有问到你最擅长的东西,你也就浪费了一次展现的机会。
第三、不要头重脚轻。把刚开始讲述的经历说的眉飞色舞,而发现时间不够用了,之后的介绍只能草草了事,面试官会对你刚开始的讲述印象深刻而之后的内容被忽略,也许会对你的能力判断有误。
第四、不要光介绍背景不介绍自己。把自己曾任职的公司介绍的头头是道却没有介绍自己,面试官会不但对你没有任何了解也不清楚你来是要做什么。
第五、不要主动介绍业余爱好。如果面试官不主动问,就没必要提及个人爱好,因为个人爱好不等于个人特长,对工作没有帮助的事情,有的面试官会觉得你不务正业。
第四篇:老师我该如何写
“老师,我该如何写„„”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运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面。但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枯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话、大话、空话”的现象在作文中随处可见,甚至有学生呢感直接发问老师“我该如何写”。
新课标指出:作为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白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真正让他们手中的笔“动”起来,我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许多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他们总认为要写有意义的事,要写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影响颇大的大事,而对于鸡毛蒜皮、琐碎小事则感到无必要写,没有内容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对生活缺乏体验,心中缺少对生活真切的感受。因此,常常一节课过后,有的学生作文本上仍然孤零零的躺着一个题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生活联想,形成生活积淀。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为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日忆”,即每日一忆,对当天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回忆,想想有什么事可以成为作文素材。对“日忆”的要求即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情在脑海里演一遍电影--这是会想,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思考可以把它写成什么作文--这是记得。为了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日忆,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看看谁说得是数量多,质量高。比赛时,总是以身作则,跟学生一起参赛,说一说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写成作文。他们听了,心悦诚服,大受启发,纷纷聚首,争相发言。也有的学生觉得事情不少,可惜没有意义,不能写成作文。因为他对“有意义”理解很狭隘,以为只有好人好事才算有意义。其实不然,凡是对自己或他人具有教育作用,对事物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这是坏事,但是有意义,他使“我”认识到我做错了;班里的两名同学打架,这是坏事,但是他使“我”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要求学生把这些事情记叙下来,积极动脑,写成一篇篇有血有肉,棱角分明的佳作。打破这些框框,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还有像写读书笔记和创刊校报等活动都是很好的形式。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来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造成目前学生“枯文”的主要原因,应该是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我们的生活丰富多采,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我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给学生一周时间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好事;在班级有目的地开展“手拉手”活动,开办古诗文比赛,演讲比赛,唱歌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并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参观等活动。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作文的源泉变为一潭活动水。
二、给点阳光也灿烂
现代教育飞速发展,教育观念也有了本质的改变,提出“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诚然,学生是一个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而不是认教师摆弄的胶泥或装填的料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生活经历以及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尊严,学生有其自主作用和独立倾向。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课堂上形成平等、朋友关系。教师当堂宣读学生写的作文,引导他们仔细聆听,说说那些作文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学生兴趣激发了,都积极踊跃发言,教师再宣读作文评语,学生惊讶的发现自己的评价与教师的有的如出一辙,有异曲同工之妙。教师适当给予表扬、鼓励。不失时机地说上一段话:“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下面,老师再念一些文章,看看哪位医生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找到病症所在。”学生们思维活跃了,如一批批良驹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奔驰,每篇文章所存在的毛病都被他们发现了。教师再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使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优秀习作发到有关网站,推荐发表,刊登。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找到了批漏,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自己的作文。而那些经常被教师、同学大力褒奖,又被推荐发表的学生,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荣誉感,会更有信心,争取继续写出佳作,并积极投稿。一时还没有习作发表的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练笔,作文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班级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喜欢作文的氛围。
三、决知此事要躬行
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爱听老师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可以在指导他们写作时,讲述一些自己的故事来感染他们,以教师的自身 感受来创设一种情境,诱发他们敞开心扉,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如我在指导写《分享忧愁》的半命题作文时,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要他们讲出真话、实话、心里话,我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忧愁苦恼。我从小便患上近视眼,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
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翠”的字型,因为我看不见黑板,便格外用心地听,只“听”老师讲到“„翠‟字里面有个„羽‟„„”。我错误地领会成是这样一个字“翠”,于是在课后听写时,我因为错了字而遭到老师的指责。唉,都怪这双近视眼,心里别提多苦闷了。然后,当我要求他们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忧愁时,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个子矮”的忧愁;有的述说了“小胖墩”的忧愁;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家没有电视的忧愁„„。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个个敞开了心扉,各种新颖的话题不断产生,随后的作文中不仅选材多样,而且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千树万树梨花开
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广泛,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结合一些优秀片段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
在教学《游天然动物园》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品析文中那一个个有趣的情节,如亭亭玉立的长颈鹿、挤眉弄眼的猴子、慢腾腾的大象等在我们生活中你见到的动物,也能像书上一样抓住特点形容一下吗?学生们兴致盎然地听着,绘声绘色的读着,似乎也回到了美好的充满生活中,借此机会我对同学们说:“孩子们,你们在生活中看过许多有趣的动物,发现了许多惊奇的问题,你能想一想,给大家讲一讲好吗?”只一会儿,同学们的倾诉热情便被点燃了,他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发现,如蝉为什么会发声;猴子为什么会和人一样用爪子做一些灵巧的动作,如何剥花生壳?小狗为什么热天伸出舌头?海中的鲸是怎样呼吸的?嗬,别看年纪小,他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呢?这个话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于是水到渠成,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有关动物的小文章便从此诞生了。
其实,利用课文来创设情境的例子有很多,如《桂林山水》中水、山、洞的排比段结构;《第一场雪》中雪中美景的描绘;《山谷中的谜底》中的启示对学生的启发;《飞向月球》中有关月球资料的收集„„这些情境都可以很
好地切入学生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的好素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坚信长期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切实地让学生作文的笔“动”起来!
连云港市关里中心小学徐爱华
第五篇: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
“罗代表,你今年关注啥问题?”
“继续关注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法》去年底不是进行了修订吗?”
“对,但还得不断完善。”
这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罗胜联、兰念瑛同桌吃饭时的对话。
对于罗胜联的一番话,来自江西农村的兰念瑛点头赞同:“我们村附近山林茂密,林中生存着大量野猪,村民们刚种的红薯、萝卜等农作物,半夜就会遭到野猪‘清洗’。村民补种后,还是会继续遭到破坏,让大家无可奈何。”
针对兰念瑛所说,罗胜联认为,在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中,野生动物保护界限必须要明确界定,既要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又要防止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侵害,更要防止人类借口有这种侵害行为的发生而对野生动物大开杀戒。
自《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和罗胜联、兰念瑛一样,不少代表委员围绕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何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人们该怎样与野生动物相处?围绕相关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关注 1 驯养繁殖能否真正达到保护目的?
研究表明,当初立法者所期望的“驯养繁殖以利保护”并没有真正达到目的在业内人士看来,《修订草案》虽然提出了“保护优先”的原则,但在具体规定中依然将野生动物视为“资源”,并在具体条文中多次提及“利用”,这也是目前各界争议最多的一点。
为何在时代背景与上世纪80年代大不相同的今天,立法依然沿用了“野生动物是一种资源”、“保护是为了利用”理念?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珂表示,这是因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包袱很沉重”。
周珂指出,早在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制订时,由于当时政府没有能力投巨资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区,因此这种“驯养繁殖以利保护”的思想就成为那个阶段的权宜之计。这一思想不仅贯穿了整个《野生动物保护法》,把对野生动物的开发和利用明确写入“总则”之中,而且也在部门法与实践中得到了落实。
“比如全国数百家与自然保护区并存的狩猎场的出现,再比如各地存在的野生动物商业性人工驯养与养殖项目。至今在某些高校,仍然将‘狩猎场的建设与管理’作为野生动物保护教程的关键内容。”周珂说。
那么当初提出的“驯养繁殖以利保护”的方针,对于野生动物野外种群的保护究竟起到了多大作用?
研究动物伦理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郭鹏表示,她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商业性的人工驯养繁殖并没有实现对野外种群进行保护的目的:黑熊、丹顶鹤和东北虎等人工驯养繁殖的“大户”,近年来野外种群数量仍在持续下降。
据介绍,黑熊、丹顶鹤与东北虎都是由于保护而进行人工驯养与繁殖的明星物种,但是中立的研究表明,对这些物种的商业性人工驯养繁殖计划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长白山科学院动物所研究员朴正吉对1986年~2010年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熊与棕熊数量下降幅度较大,目前黑熊数量较上世纪80年代下降了93.4%,棕熊种群数量下降了38.8%。黑熊与棕熊幼体所占比率极低,说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黑熊与棕熊的自然繁殖力很低,两种熊种群均处于濒危状态。
同样,对丹顶鹤的研究也表明,目前无论是从其种群动态,还是从繁殖地和越冬地的栖息地状况来看,丹顶鹤的大陆种群也面临严峻的威胁。
长期进行野生东北虎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焱也表示,上世纪80年代,国家出台政策鼓励东北虎的养殖,现在人工圈养下的东北虎有6000多头,驯养繁殖技术已很成熟。但事实上,人工繁育驯养对野生东北虎保护的贡献非常小,“原本建立驯养繁殖中心是计划通过人工养殖保存东北虎的基因,可由于繁殖个体数量众多,缺乏长期科学的基因谱系的记录,导致基因混杂。”
这也就是说,对野生动物近30年的大规模、商业性人工驯养繁殖,并没有像当初立法者所期望的那样达到保护野外种群的目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郭鹏认为,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每个野生动物个体在其复杂的生存环境当中所学习到的生存本领及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是人工繁殖的个体所不具有的,它因此是不可替代的。
相反,大量证据表明,商业性的利用极大地刺激了盗猎行为的发生,这是因为盗猎野生动物的成本比人工繁殖与饲养的成本小,并且真正野生的动物比人工饲养的动物更受市场欢迎。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可以对野生动物进行驯养繁殖,但哪些野生动物可以驯养繁殖,驯养繁殖的主体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并未做出明确规定。”解焱说。
辽宁省沈阳市爱鸟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周海翔曾在东北地区的农村集市上看到一些商贩公然出售毒鸟药和捕鸟夹,他无奈地说:“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明确禁止使用毒药猎捕,却没有明确规定制造和销售毒药、猎捕工具属于违法行为。这为许多上游行业获利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为非法捕杀野生动物提供了条件。”
“如果对野生动物进行商业化利用,应先对其进行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考察和论证,这是一个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郭鹏说。关注 2 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保护野生动物目的应该是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单纯保护濒危物种很难起到效果
“鹩30元一只,柳鸟50元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野生鸟竟然被公开叫卖。”周海翔平日经常与各种形形色色的贩卖野生动物“商人”打交道,他让很多野生濒危动物重新返回了家园。但即使这样,野生动物被无情捕杀、贩卖甚至摆上餐桌的事件仍屡有发生,这让他很心痛。
2015年11月中旬,一只在沈阳受伤的世界濒危鸟类白鹤被当地爱鸟志愿者用飞机送到了江西鄱阳湖越冬。周海翔对记者说,这只鸟的脚趾是被盗猎者放置的夹子夹伤的,“作为人类,我们必须为它做点什么。”
“在一些地方,吃野生动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要改变这种陋习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过程。”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专家张思宁说。
周海翔则认为,如果从生物链的角度出发,无论物种的数量是否稀少,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都具有贡献,而《修订草案》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仅指“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这样的提法并不完整。
周海翔说,保护野生动物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保护地球生态系统,我们赞同将部分濒危物种定义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但单纯保护濒危物种是不可能有效的,就如同不许猎捕老虎,也必须给它留有食物及栖息环境,“生物塔尖是不可能离开塔身和塔基而存在的,必须对所有物种及其生境实施有效的保护。如果对非濒危物种弃之不顾,整个生态系统都会遭到破坏,那么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又从何谈起?”
法律的根本功能是调整利益关系,在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则比较复杂。周珂分析了其中的复杂利益关系后指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目前涉及的利益结构大致为5个方面:一是最贫困人口基本生存的需要;二是中医药发展的需要;三是现有的商业养殖要尽快且稳妥地退出;四是国内对野生动物消费的畸形需求;五是当代人和后代人享受的美好环境利益。
周珂表示,我国因为有中医药对野生动物制品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又不适当甚至荒谬地扩展和转移到了食疗甚至饮食的领域,因而形成了野生动物需求市场的利益结构,并延伸到立法的诉求上。应当说,这种利益结构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不相符合的,也是不科学的。
“考虑到这种利益结构在我国长期存在,必须承认这个事实,立法时也要考虑各利益群体的接受程度。但必须明确的是,立法时对这种利益的价值判断以及法律公平正义和与国际接轨的方向是需要澄清的,立法要有正确的方向,即在根本上取消对野生动物市场需求利益之前,要对这种利益通过立法予以必要的限制,并通过立法引导人们减少直至消除对野生动物开发利用的观念。”周珂说。
同样,动物保护公益律师安翔认为,野生动物保护立法必须确立保护优先的原则,“在具体条文的设定上,应当贯彻保护优先的原则,明确对野生动物利用严格限制,不应降低门槛。”
“如果要利用,就该明确可以利用的情况。”解焱指出,现有关于利用的条款都规定得有些“宽泛”,比如《修订草案》明文提出:因“人工繁育”等其他特殊需要,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可捕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人工繁育、公众展示(演)等其他特殊需要”,经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出售、收购和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其他特殊需要’指代含糊,实际上为违法者提供了操作空间。”解焱说。
《修订草案》中的一些内容表述,让很多学者觉得它更像是一份“负面清单”。比如草案第二章第十一条的规定,“国家对野生动物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动物。”
“普通人看完后,可能觉得要保护的是所有野生动物,但按照草案表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解焱对记者说,如果禁止的仅仅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狩猎,那是否意味着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狩猎是开放的?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资深会员于凤琴表示,《野生动物保护法》应该是保护野生动物生命及其栖息地安全、约束威胁野生动物行为的法律,不能将任何形式的“食用”和“捕猎”列入法律,因为,野生动物不是人们生活必须品。关注 3 如何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不应将野生动物当作人类拥有的资源看待,而应视为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和平等对待
原来野生动物保护法律中存在的缺陷给现实执法中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在当前,许多地方仍存在捕猎野生动物的行为。通过利益链的输送,不少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保护动物被送到了市场和餐馆。与此同时,我国每年野生动物被虐待、伤害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违法的人不少,但能真正定罪的并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专家指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执法主体分散,出现权责不明、互相推诿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取证难和界定难的困境。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林业部门主管陆生野生动物,但动物流通到市场后则由工商部门分管。目前尚未有明确统一的部门来统领野生动物保护的整体工作。” 解焱说。
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一些林业执法人员表示,对于非法捕杀必须要当场取证抓获,因此很难执法。当执法人员接到举报赶到现场时,那里往往已是“人去山空”。而由于市场混乱,许多商家出售的野物连工商执法人员都很难分辨清是家养还是野生。
难以监管的不仅是实体市场,随着电子消费的盛行,野生动物的贩卖也已延伸到了网络之中。
周海翔长期关注网络贩卖野生动物的案件,他对此深有感触:“虚拟销售使得监管和执法难度进一步扩大。而即便定罪,涉嫌违法人员及处罚成本也不足以对违法行为产生威慑力。”
几位民间环保人士向记者介绍说,他们曾与某地林业部门配合抓获了盗取野生鸟蛋的违法分子,但最终处罚的结果却令他们备感失望。
出版于2012年8月的《中国动物保护法制建设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涉及有关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超过350部,初步形成了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体系。从数量上看,我国法律规定已经不少,但为何仍难以解决保护野生动物的问题?
周海翔表示,我国许多具体实施条例要根据上位法来制定,上位法是根本问题。如果相关的事项在上位法中未能详细阐明,将直接导致无法精准地制定具体实施条例。
以法律责任为例,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但现实的情况是,1997年我国颁布的新《刑法》已经废止了这项补充规定,但《野生动物保护法》并没有及时做出修改。
有专家表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立法虽然存在不足,但已经初步形成了体系,目前无法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与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意识在民众中缺乏普及、全社会仍未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氛围有很大关系。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杨通进提出,全社会要转变对待野生动物的态度。
“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尊重自然是要将自然当成拥有内在价值的平等主体来对待。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去尊重。”杨通进说,我们不要把野生动物当作人类拥有的资源看待,而要视为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和平等对待,注重野生动物的福利。
杨通进告诉记者,动物展演是一种利用野生动物表演取悦观众的娱乐方式,目前正在被野生动物和园林主管部门逐渐叫停。但是在《修订草案》中,却还规定经批准可出售、收购和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用于展演。
“动物展演,重点在于‘演’,而演出需要剧本、训练,最基本的是要进行沟通,但驯兽员无法同野生动物进行直接的语言沟通。要让动物学会表演动作,常常使用负强化的残酷方式,比如棍棒抽打,或直接拳打脚踢,这对野生动物造成了严重伤害。”杨通进说。
“拯救表演动物项目”负责人胡春梅则表示,观众尤其中小学生观看动物展演,接收到的是错误的动物学知识,毫无科普教育意义,“这种情况需要改变。”
“不要将正被公众摒弃的野生动物展演写进《修订草案》,应明确提出停止野生动物展演的目标,增加法条制定更严格的规范,在较短时间内淘汰动物展演。我希望能让更多的野生动物回归自然天性。”胡春梅说。马上就评假如没有野生动物 原二军
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对于这一问题,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我们不是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来保护珍稀野生动物、提倡不杀戮不食用野生动物,这还不够吗?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弄清楚另一个问题: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许多人看来,野生动物似乎和人类的生活风马牛不相及。持这种观点,是因为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野生动物等同于老虎、熊猫、藏羚羊或者白天鹅、丹顶鹤等大型的兽类或禽类。但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看来,野生动物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还包括我们司空见惯的青蛙、蜜蜂、蝙蝠等小动物,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甚至介入人们的生活而极易被忽略。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大约生活着870万种生物,动物(包括其中的昆虫)占到了89%。他们和人类的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用长期从事野生动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解炎的话说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野生动物的话,人类就没法生存。
对于得出这一结论的知识,其实我们在小学课本上就已经学过,比如人类大部分农作物是依赖于野生动物传授花粉的,没有传粉动物,植物就无法繁殖;很多植物的种子不通过动物的搬运,或者不经过动物的消化,就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发芽,等等。有研究指出,传粉动物对全球农作物的价值贡献超过了540亿美元。如果没有传粉的4万余种野生动物存在,人类的农业生产将面临严重的问题,甚至威胁到人类粮食的安全供应。
而除了有益于农作物的繁育,野生动物还对农作物的生长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比如枯枝落叶、动物的尸体和粪便经动物和微生物分解后,会增加土壤中的营养,以供植物生长所需。人们最为常见的蚯蚓粪就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生物肥,既能使土壤肥沃,又能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一些野生动物在土壤中钻洞,会使土壤变松,让空气和水更容易抵达作物的根部,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如果没有野生动物,土壤将面临板结、退化。
这是从微观层面来看野生动物的作用,从宏观角度来说,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某种关键生物的减少或灭绝,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传粉动物大量消失的后果,最终受到影响的还是人类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仅仅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而要保护所有野生动物并维持生物的多样性,则是构成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
当然在目前来说,野生动物作为自然资源,在我国被开发利用了几千年,很多地方人们的生计与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及相关利用息息相关。这也是一个客观存在,法律在制定时需要考虑这一现实,但与此相关的规定需要明确,保护优先的原则必须在法律中确立,并成为一种方向。而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需要改变为保护野生动物而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因为从根本上讲,这是为了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是为了保护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专注所以专业中国环境网微信号:cenews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 本公号文章未经中国环境报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扫描下方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