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科研之路,做一名创造型教师
走科研之路,做一名创造型教师
---读《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有感
松江七中汪晓慧
作为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技能技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铺路!
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是我们的大部分老师都会同意的做法。但是对于教师如何做到这一点,确实是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时间的增加上,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疲乏,让教师自己感到劳累!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我们教师有必要而且必须走上科研之路,努力做一名创造型的教师。
在肖川博士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不去研究、积累和分析事实,就会产生一种严重的缺点—缺乏热情和因循守旧。重复只会让教师觉得枯燥、单调、乏味,只会失去教育教学兴趣,学生也会因此而失去学习、生活的快乐。”
是啊,我们一直听到学生抱怨学习的乏味,苦恼,也经常性的听到我们的教师抱怨教学的劳累辛苦!是的,现在我们的学生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做作业,而我们教师大部分时间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批改作业,试卷!的确是苦了学生,累倒老师!
作为教师,如果只是停留在上课,批改作业上,便永远也走不出疲劳作战的圈圈,而直接导致的结果也就是学生跟着受苦受累!
要走出这个怪圈,我们教师必须走出去!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内容,新特征,新细节,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感受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享受教育的快乐和幸福!
到这,我们有的教师肯定又要问了:“平时忙着上课,批改作业什么的,已经够忙了!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研究那是专家们的事情!”
在我们一般人眼里,的确是这样的。我们一线教师只是理论的实践者,理论研究是专家的事情!
其实,这是我们的一个极其严重的误区!我们所说的教师要走上科研之路,并非要我们的教师去研究深刻的理论。诚如我们大多数人所想的,我们只是理论的实践者。我们要做的是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反省,以及时纠正教育教学中问题。如果不去研究分析实践的过程、结果,又如何能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又如何能够真正将理论和实践做到最好的结合,发挥理论知识最大的功效?
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可以主要从教育和教学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绝对不乏棘手的或是困惑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如何解决的?是如何进行处理的?我们每天都在做,只是我们大
部分的教师忽略了自己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在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隐含的巨大的价值!如果我们教师能及时的记录我们的这些经验,并及时的进行反省、分析,并形成文字,那么,你这些经验便是你的财富,也是你研究的基础!
所以说,我们教师不是缺乏研究的时间,因为,你的每一天的工作其实就是你研究的一部分;也不是缺乏研究的材料,因为,你每天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你每天面对的学生,解决的问题就是你最最丰富的、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
走科研之路,做创造型教师,是我们教师职业化的要求,是社会赋予现代化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健康成长的必然而且唯一的道路!
第二篇:做创新型教师 走科研兴教之路
做学习型教师 走科研兴教之路
松原市扶余县弓棚子镇第一中学 王国辉
【个人简介】:王国辉,男,1972年出生,1994年毕业于白城师范学院。中共党员,扶余县弓棚子镇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市级骨干。先后被授予“扶余名师”“优秀教师标兵”“松原市初中教学新秀”“松原市优秀教师”“松原市继续教育先进个人”“松原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松原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五年间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两项,省级课题一项。有两项成果获得松原市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十几年来的教育科研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使我从一名普通的师范生成长为学科教学能手,从一名中规中矩的“教书匠”成长为科研骨干。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几年来的学习和收获做以简要的回顾。
一、潜心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我
可以说,多年来的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我个人思想和观念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自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我县作为课改实验区后,我作为实验区课改骨干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培训”,学习了较为前沿的新课改理念,使我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转变。我又先后自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等相关书籍,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音像资料、网络视频等途径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学习中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我查摆与自我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地开阔视野,充实自我,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几年来,我坚持写自学笔记几十万字,平均每周写一篇心得体会,每月写一篇自我总结。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二、悉心培训,强化素质,丰富自我
十几年的教研经历也告诉我,一位教师的学科素养高度决定着他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在进行教育科研的同时我始终把提升学科素养,丰富业务知识作为重中之重。
1、积极参加培训,完善自我。
为了能更快捷、更直接地武装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我倍加珍惜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在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先后参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培训”、“松原市骨干教师培训”,“县科研骨干培训”以及东北师范大学举办的“支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在培训中,我严格遵守培训时间,细心听讲,认真记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讲课教师沟通交流,在讨论中主动发言,就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困惑的问题和同行们交换见解。每一次培训我都会进行自我总结,发现不足,阐发困惑,积累经验,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验证,进行自我完善。
2、立足校本学习,强化自我。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的发展,始终会让我们有种充电不足之感。所以,我首先苦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最基本的电脑常识,到汉字输入,从幻灯片的制作,到多媒体的应用,我都一点一点地学习、反复地操作训练。学校的微机教师,网吧的管理员,电脑销售店的老板,我都会虚心求教。为了熟记字根我可以不吃饭,为了制作一组满意的幻灯片常常熬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我终于熟练地掌握了信息技术,并用之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领导的好评;
三、专心研究,提升技能,发展自我
1、积极学习,探索教学新途径
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我更加关注较为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成型的教学模式。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身为教研组长的我,带领语文组的其他教师一道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不断地总结、摸索、研究、实践。我们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提出了作文教学中“主体批改,教师点拨”的教学模式。几年来,我们边实践边完善,已在我校广泛实施,得到了县进修学校的认可。2009年,在我县全面实施“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后,我们又以阅读教学为载体提出了“整体感悟——美点赏析——拓展应用”的阅读教学新思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我们因生而异,因材施教的基本做法,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我校学生自发组建的“浪花”文学社不断壮大,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由语文组主办的“浪花”校报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们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全校掀起了阅读与写作的热潮。
通过不断地努力与探索,使我和我的同事们产生了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改经验。2007年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圆满完成2003年我们申请实施的中央教科所“中小学作文个性发展与研究”的子课题任务后,我带领语文组的其他教师又承担了中央教科所 “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的子课题任务。在整个课题实施中,我们认真地调查研究,详细地制定实施方案和阶段目标,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取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成果,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并于2010年6月圆满结题。并在2011年松原市基础教育成果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2、跻身网络,寻求更广阔的教研空间。
网络的普及,突破时空,使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为广泛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自从接触网络,我便在网络中浏览教育信息,与专家同行交流对话,搜索教学资源,记录个案、反思教学,网络成了我的教学好帮手。2009年7月我申请并加入了吉林省教育社区和扶余教师网络研修交流空间,在社区中拜读省内专家、教师教育教学文章上百篇。在学习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我自己也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博客日志,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升自我。2008年我撰写的《浅谈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发表在国家级期刊《个性化作文通讯》上,与此同时,网络也是我指导和教育学生的平台。在教学研究中,我尝试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写随笔以提高写作水平的做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我也是常常参与其中,和学生一道坚持练笔。日记、随笔、下水文,并且定期和学生一起通过自己的博客、QQ空间展示,互评互点,和学生进行练笔交流。阅读博文,撰写日志,成了我的上网习惯,也是我积淀知识,完善自我的最直接手段。累计至今,我已上传文章60多篇,网上留言及与学生交流达十余万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所指导的学生习作有近60篇发表在国家级课题专刊《作文个性化平台》上;有12人在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中获奖。本人撰写的近30多篇论文分别发表在《课题通讯》、《现代教学发展研究》、《松原教育》、《扶余教育》、《扶余教育科研电子期刊》等各级刊物上;2008年6月被松原市教育局认定为“市级骨干教师”;2009年4月在县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生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得全能一等奖;2009年10月在松原市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中获得“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能手”的称号;2009年12月被松原市教育局评为继续教育先进个人;2007到2009年连续三年被中央教科所授予课题研究先进个人。
回首所走过的从教之路,感慨颇多。几年来,虽常与荆棘为友,与汗水相伴,但我始终觉得,是教育科研伴随着我越过一道道难关,也是教育科研引领着我有了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一路走来,更使我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一种强烈而神圣的使命感。
第三篇:走教师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
走教师自己的教育科研之路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研究所 胡兴宏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非常多,主要有三条:
第一,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一位师范院校毕业生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可能还站不稳三尺讲坛,不会当班主任,时间长了就会逐渐变得比较有经验了,但是仅仅依靠自然积累,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不快,达到的水平也不高。
第二。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由于能够比较集中而快速地获得理论的指导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可以明显加快,达到较高水平。但据研究,这条途径不容易解决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而教师专业能力和实践智慧的发展是离不开自身的实践体验的,因此以听讲课、看书籍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进修,其实际效果往往有较大的局限性。
第三.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这条途径强调教师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实效,不断发现自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并解决问题。在实践探索中,既有个人经验的积累,又有针对性的学习借鉴,更注重深入的思考和有计划的行动。因此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我们鼓励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实际上是在推动教师将自己的教育工作、学习进修与教育研究三者融合起来。增加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研究”含量。
对于中小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其实,在新的背景下,三者也很难单独实现其效能。这是因为,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社会对学校教育期望值的不断提升,不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进修来更新自己的专业内涵,而且使得教育工作需要并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学习、进修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现实背景下怎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对策的“学术”过程和用实践检验理念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和学习。因此,三者的融合将会带来多赢,而它们的相互分离只会导致各自的低水平。
学校教育科研的追求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普教系统曾经有过一次关于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期”、获得新发展的讨论,讨论中涉及了对广大教师参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看法的分歧和争论。
有人认为,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方法手段,坚持不懈,完全可以在教育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
有人则认为,中小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育教学,他们没有很多机会获得科研前沿的大量信息,也不太具备从事理论探索的主客观条件,因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的科研只能是低层次的重复,所谓群众性教育科研只是在搞群众运动、运动群众。
两种意见各执一端,都有一定道理,当时的争论没有具体结果。现在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表面来看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事实上相反观点的背后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以人们头脑中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来审视教师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范式,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如同专业研究人员,按照规范的科学程序、选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揭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为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设做出贡献。
我们的问题是:把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作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研究的目标,它的认识基础是否合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去认识和发现规律?怎样的规律是我们广大教师能发现和揭示的?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在为理论建设作贡献时,他们的任务和途径是否应该有区别?
中小学教师进行的教育研究可以有三个追求:“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成果”。以前,人们一直把“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看作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所在,这在各级(特别是高级别的)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当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示。实际上,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课题能够在官方的教育科研规划中批准立项的是少之又少的。我们感到,学校的群众性教育科研的价值追求需要重新定位,要把“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作为更为现实和重要的追求。“发现规律、获得科研成果”主要是在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的结果。
根据这样的定位,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活动是将学校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学习和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一种活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更关注实践探索的过程、积极的人际互动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
教师进行研究的特点
学校教育科研把改进工作、提高自我作为主要的价值追求,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走教育教学工作、学习进修和教育教学研究三者融合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之外的活动。因此,中小学广大一线教师进行的教育研究与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就具有了显著不同的特点。
就研究的目的而言,是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教师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好自己的学生,是为了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为了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教师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学校、班级、学生和教师自身。
就研究的方法而言,是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我们当然并不否认少数中小学老师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能力,但从总体上看,教师的研究是从行动中来、到行动中去,不能述而不作,不能为理论而理论,研究、学习和行动不能分离。
就研究的形式而言,以项目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为了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的研究需要任务驱动和以项目的形式展开。研究项目可以是正式立项的课题,也可以是针对实际问题而临时确定的小项目,不必过分追求研究方案和过程的规范性,但要重视研究过程中材料的积累。
就研究的过程而言,要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依靠个人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同伴之间、不同背景人员之间的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对于教师展开项目研究、深化实践探索能够发挥有效作用。
就研究的条件而言,需要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能够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帮助,会有利于打开视野,获得启迪;实践工作者中的专家型教师、身边的有专长教师、各种文献资料都是提高教师实践研究水平的重要资源。
教师进行研究的关键是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教师的研究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粗粗一看没有问题的地方能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的时候能聚焦问题,对于推进教师的实践探索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教师研究结果的表达
教师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表达,是为了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使实践探索的经验明晰化、系统化,它是教师进行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措施之一。
教师实践研究的成果具有生动性、丰富性、现实性的特点,需要努力提炼加工,但不必过于期望揭示前人未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教师进行研究主要不是为了追求理论的突破,而是为了求得自己实践的改善和专业的提升,因此研究成果的表达应该有与此相匹配的旨趣。当然,教师研究的成果至少需要有个人行为的改进来佐证。那些连研究者自己都不相信、用不了的东西,也不会令别人信服。因此,教师表达自己的实践探索成果,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要求:
第一,说真话,即文中的观点应是自己内心认同的,材料应该是真实的。有的老师写文章,喜欢抄录一些自己并不认同、甚至不很理解的应景性内容,那就失去了总结的价值。
第二,说自己的话,即用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加以表达。教师撰写科研文章,不必刻意模仿专业理论工作者的论文、研究报告的写法,说自己的话,既容易写,也更能打动人。
第三,说实在的话,即不必讲套话、空话。不需要每篇文章都从国际、国内、古代、现代谈起,重复一些人所共知的大道理,反而会把自己的精彩淹没了。
第四,说有依据的话,即要有比较充分的事实基础。教师进行研究,重要的是注意积累数据、案例材料,总结时就能有丰富而扎实的材料支撑。
第五,说经过加工提炼的话,即观点鲜明.论据充分,理性思考有一定深度,阐述得条理清晰、逻辑性比较强。
做有思想的行动者
教师走上教育科研之路,是在追求自身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境界,这是一种不断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境界。
最近我们对来自中小学一线的几十位教师进行了案例研究。这些教师中有的是著名的特级教师,有的是成长中的教坛新秀,他们虽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但都能够结合自身的工作不断研究探索、不断改进实践、不断获得专业成长,因而我们称之为“研究型教师”。
对于研究型教师成长过程的追溯研究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速度、程度会因主客观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但都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他们都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着执著热爱的人。这种热爱最先是想把工作做好的朴素的愿望,然后慢慢地演变成一种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后发展成为一种融人个人生命价值系统的专业情感。
其次,他们对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他们能打破内心认识世界的自我屏障,不满足于现状,能够独立思考,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到全局,将“看不见”的问题变成“看得见”的、可以去研究去琢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第三,他们能为自己投入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过程之中而快乐。这种热情和关注使得他们不断追求教育工作的完美。因为追求完美是没有终点的,所以追求也是不断的。因为有不断的追求,所以他们前面始终有很现实的目标,这种目标又让他们把对教育工作的期许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统一起来,把借鉴别人和自己的探索结合起来。
第四,他们不排斥理论的学习,努力地从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对教育的基本认识。同时,他们更注重不断地通过思想与行动的交互作用来有意识地积累、建构自身的实践理论,因而他们是一群有想法、有思想的人。
第五,他们不是为研究而研究,也不是为理论而研究,他的旨趣和目的在于改进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的质量,努力践行着“知行合一”,经常自觉地回眸自身实践,“不犯重复错误”。
总之,他们是一群以很大的热情和严谨的实践不断追求教育工作完美的“有思想的行动者”。
我们的研究发现,研究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行动学习的过程,他们起步于追问实践、向经验学习,并具体表现为在过程中的不断地“行为跟进’’和进一步进行多元的、主动的探索性实践。研究型教师的成长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累积效应,而且这种进步会呈现持续加速的趋势。教师做研究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在积累中不断增加学习反思的因素,使得实践知识理论化和理论知识实践化,在正反馈的作用下产生叠加的效应。这个过程表现为前段成长相对缓慢,后段成长加速,而且常常呈现越来越快的趋势。
成为有思想的行动者,就是要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展开研究,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实践。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人民教育杂志)
第四篇:走名师之路 做幸福教师
走名师之路 做幸福教师
邵原二中 杨立峰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关于幸福的话题,就是如何通过专业成长,做一个幸福教师。我知道很多一线老师整日忙忙碌碌,疲惫不堪,而且缺乏成功的感受,日复一日的职业生涯磨灭了我们最初的激情与梦想。但对幸福的追求始终珍藏在我们内心深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获取职业幸福呢?
我想幸福首先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主观经验,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职业的定位,都会影响我们对幸福的敏感度。我们是谁?我们是老师,老师是什么?老师首先是一份职业,是我们养家糊口的饭碗,但如果我们对教师的理解仅仅止于这个层面,我们距离幸福就越来越远。它是饭碗,但绝不仅仅是饭碗,它还是激情与使命。2009年4月30日,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的玫瑰园举行了全美教师颁奖典礼,在这个典礼上,新任总统与新任教师的两段致词感动了许多人。总统先生说:“我和米歇尔都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我们能够来到这里的唯一原因,就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有像托尼,马伦这样的老师将我们引入了正确的方向”。而托尼老师说在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之后,很多记者都问他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心目中的好教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托尼想了三个词汇,激情,专业和毅力。激情是夺目的光芒,无法让人视而不见,专业是技术保障,毅力是个性品质。但除了这些,托尼认为一定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才有了那段著名的颁奖感言:“真正优秀的教师具有一个重要的品质,那就是能够读懂故事,他知道每一个来到自己跟前的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
事。好老师不仅能够读懂故事,还能够把信心和成功写入孩子的故事,他帮助孩子编辑错误,和孩子一起创作更美的故事”。
这段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一直想,一个这样的老师,应该是对教育带来的幸福特别敏感吧!
接下来分享我的成长故事,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模仿、探索、创新、引领”。
我从小学起就特别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喜欢读课外书,小学时期我就如饥似渴地读了《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名著。上初中时我遇到了知识渊博的李发杰老师和刘元林老师,由于这两位恩师的影响,我对语文的喜爱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并且立下了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愿望。怀着这个梦想,我考上了河南沁阳师范学校,于1998年7月毕业于河南沁阳师范学校,来到邵原镇王庄小学任教语文。
一、模仿名师,掌握教学规范
在王庄小学我遇到了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李全义老师,我的师傅。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我步入正道比较早,很快掌握了教学的规范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其中技术是前提、是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个基础,才能升华为教学艺术。虽说“教无定法”,但教学的基本要领还是必须掌握,因为只有“规范”了才能去发展创新。如何分析教材,如何设计教学,如何板书,如何导入,如何设计习题,如何课堂总结等,在师傅的带领下我迅速掌握。
在师傅的带领下,我除了阅读文学书也开始对教师的专业书籍开始感兴趣。那时没有理论专著,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报》等期刊
情有独钟,每次书刊送来我都和师傅抢着看,互相讨论读书感受。
在师傅的指导下我顺利通过系列课达标,并且在上达标课时暂露头角,引起中心校领导的关注。在讲这节时,认真备课,记得当时写了两本稿纸,我反复磨课在王庄学区的4个学校都试过课。2000年在镇里做了我的第一次公开研讨课《丰碑》,当时参加的是各中小学的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语文骨干教师,当时我记得我很好地落实了“注重自学,以读为主,品读感悟,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受到了领导们的赞赏,当然也为我提了很多合理化建议。我尝到了教研教改的幸福。
二、探索研究,初具教学特色
2000年我所在的学校申报了一项课题《小学语文“精讲〃重学〃巧练〃活用”教学法的研究》,虽然这个课题因为人事的变动没有结题,但却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努力地思考着研究着这个课题,我在课堂中努力做到:
(一)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重学
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精讲要在精字上下工夫,每个教师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精讲要做到和自己的实际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1、可以不讲的内容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表演,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
2、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尽量不讲,或者稍加启发、引导即可。不要事事包办,认为这里重要,那里也重要,每个地方都要讲到。
3、应该着重讲的内容要认真讲,讲清楚,即把时间用在刀口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巧练活用起到巩固知识、技能,建立知识、技能牢固联结的作用。
1、练习要有目的性、针对性,要针对该节课的知识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练习。语文课一定要找到很好的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说话和写作训练。实现以读导说导写,以说写促读,两者完美结合,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2、练习要注意典型题的选择,这样可以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3、练习要注意量的控制,尽量避免机械的重复。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要适当控制练习量,让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完成,这样有助于减清学生负担。
4、练习要做到分类推进,分类要求,对于班上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量不同,练习的难度不同,尽量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做有所获。
由于潜心研究,2001年在济源市说讲评大赛中,我荣获了济源市“说课、讲课”双项一等奖。从此以后我多次参加了送课下乡活动,先后到天坛、济水、亚桥、坡头、下冶等送课。2002年调至初中担任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这段时间我写了几篇论文:《济南的冬天说课设计》、《这难道就是理想的新课程吗?》、《再谈语言积累之关键》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上。
三、实践创新,形成独特风格
2006年,我调到济源市邵原镇花园小学担任教导主任,2007年我参加了济源市组织的为期三年的“三级课”验收工作,顺利通过首批市级创新课验收。在上市创新课的时候,得到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王海燕老师的鼓励,说我很有素质,很有潜力,并且叮嘱我多多听取名家讲课名家讲座,多多研究名师课堂实录,多读理论专著,结合自己的实际和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于是我开始积极参加各种外出培训,积极运用远教资源观摩名师课堂,利用网络研究模仿名师课堂实录。研究着,感动着小学语文界大师们的风格,我结合自己身上的优点,让他在学生面前彰显出来。我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反思,形成了有着自己的教育思想,即“重视自学、挖掘魅力、精巧讲解、巧妙练习、贵在积累、灵活运用”,有激情、幽默、能够不断反思的有着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
有风格的教师在专业的发展上,研究要领先与他人,思维要活跃与他人。我还积极参与济源研修茶座的网络研修。这里我想重点谈谈教学反思。
几年来我积极撰写教育故事、教育随笔、教学感悟、读书体会等有1000多篇,其中精华日志100多篇,2009年、2012年我被评为“济源市网络研修先进个人”。
这期间我的文章《问出来的精彩》发表在《教育时报》、《校本研修有效模式的初步探索》发表在《河南教育》等专业期刊上。课件《女娲补天》获得河南省课件评比一等奖。辅导的学生有50多人次在国家、省、市书画竞赛中获奖,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在 08年“济源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课”活动中作示范课受到好评;09年我荣获“河南省第三届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在济源市名师培养对象选拔中,我被评为济源市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在市大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上,我做了“花园小学六个百工程经验介绍”。2010年我被河南省小语会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11年我被济源市教育局评为“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济源市
一创双优先进个人”。
四、引领新人,为了更多孩子
2011年我调到邵原实小担任业务副校长。当时学校不满三年教龄有35人,他们和当年的我一样年轻。作为学校的业务副校长,我总在想,学校怎样才能留住青年教师的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让我们的山里娃娃享受应有的教育?让城乡教育能均衡地发展呢?我想,心动不如行动。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年轻老师,使他们尽快成长。
每天上完课,我总是抽出一些时间来,到年轻教师中间去,和他们交谈,听他们的心声,尽可能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多的是组织活动,从净化心灵到教育行动,帮青年教师树立起“既来之,则安之”的思想,并且从方法上指导他们。
每学年,我总会抽出大量的时间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让老师们学习。如“全国最美教师的事迹”,“全国优秀班主任的事迹”等,观看影片中,让老师们的心灵得以净化,为教育守得住宁静和清贫。还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五个三”的培养模式。我深深明白,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不辞辛劳。
近几年的省市优质课比赛中,实小的赵婧、张晶晶、卫晶晶等十多位青年教师老师都获得了省市级、甚至国家级奖励。在济源市素养提升活动中,张晶晶、卫晶、翟楠楠获得市级“教学新秀”称号,翟玉梅、高小燕老师荣获“教学能手”称号。
2012年我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送课下乡活动,获得市级一等奖,2011年在济源市暑期青年教师培训班上,我为青年教师做了《我是如何做好山
区语文教学工作的》专题讲座。2011年获得了河南省骨干教师荣誉称号。2012年在济源市课改成长论坛上,我作了题为《多策并举抓教改,一心一意促发展》的课改经验介绍,受到省教研室领导高度评价。2012年荣获“济源市优秀五星党员”称号。2015年荣获“济源市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市文明教师”、“市宣传报道先进个人”,被聘为“河南省小语会会员”。还主持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获得了多项研究成果。目前我虽然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是我知道这只仅仅是起点,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做好人,读好书,上好课,做好教研,写好文章,不断引领指导学习身边的年轻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为了心中的名师梦不断追求!
人生需要事业,没有事业的人生是悲哀的;事业需要成功,不求成功的事业是麻木的;成功需要动力,缺少动力的成功是短暂的;动力需要奉献,充满奉献的动力是永恒的。
最后讲个故事给大家听: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他的老板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去与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他们的生活也能过得去。老板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便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而易见的是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以这种方式结束他所热衷的事业令人感到遗憾。木匠完工后,老板来看房子。老板把大门的钥匙交给木匠。“房子归你了,”他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很震惊!太丢人
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做事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我们也是一样。
启示:
1.人生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
2.我们都是木匠,每天都在创建我们的人生,往往并没有竭尽全力。3.最后我们也会吃惊地发现我们将不得不住在我们自己建的房子里。4.如果我们可以重来,情形就会大不相同,但我们无法回头。前路漫漫,青年教师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更自信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人生的美丽。
大家都很熟悉《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如同不断寻找“奶酪”,教师也应该不断实现自我专业发展。“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只要自己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我们的课堂一定会鲜活起来,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这里有两句话与大家共勉: 爱自己就栽培自己!
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做幸福教师!
第五篇:走高效课堂之路 创特色学校
走高效课堂之路 创特色学校(研修报告)11-1上传 时间: 1-02 17:26 走高效课堂之路 创特色学校林州市横水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为民
一、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是学科带头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带头人,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作为一校之长,要领导好一所学校,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在办学条件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工作实践中可能意识到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去处理问题和决策时,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同样是你自己,有时处理问题会得心应手,有时感到束手无策。一些问题用这种方式无法解决,用另一种方式却能得到圆满解决,并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领导者的风格对师生有不同的影响力,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样就要校长有时代的眼光,正确的理念,在校园中起着模范表率的作用,校长手里不是拿着鞭子,而是举着旗子走在前面。
二、教师队伍的状况,决定学校质量的高低 有人这样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教育就是财富;学习就是生命。”,“它明确道出了“先有名师,才有名校”的道理。教师在学生中起着直接表率的作用,教师描述: 只要有先进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才能带领着学生穿越知识的海洋,跨过广阔的宇宙。潜移默化,互相影响,不但在教育或教学工作上收到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营造了一个和谐、进取的校园。要想使教师富于时代精神、创新精神的人,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用人文关怀来激发教师的理想。诗人柯灵曾说:“理想使现实透明,美好的憧憬使生命充实。” 现实生活中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是有差距的:
1、当作谋生手段。
2、作为一种职业。
3、视为事业。“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理想的实现不需要无奈、叹息、麻木,而应是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心有多大,天有多宽,舞台有多大。我们的教师呀!让我们用理想来烹饪吧,这样我们的职业才会有诗意,我们的人生才会有希望。其次,我们要鼓励教师多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其三,要引导教师勤于反思,行成于思毁与随,没有反思,人生是盲目的,教育亦然。鼓励教师平时多做教育教学随笔,积累教育教学案例,如上网交流,如做读书笔记等等,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三.形成家庭教育合力,学校、家长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发展。结合自己的培训,我也越来越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理论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有近4亿的未成年人,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广大家长共同的愿望。但是如果做好“第一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却不是每一个家长都十分清楚的。所以工作中,我会组织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和科任教师多与家长保持联系,适当的时间召开家长会,现在农村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了,但是苦于他们没有正确的方法指引,那么我就会在每期的家长会上,组织班主任和家长一起来研讨家庭教育的方法,今后,我也会将我们这次培训的一些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传授给他们,比如家庭教育要讲究艺术,比如三分教诲,七分等待,如入寓教于喻,深入浅出等等,相信有了好的方法指引,家长助我们一臂之力之后,我们的学生的成长会更顺畅的!
四、校长要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学习的意识 社会的发展寄托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关键看学校,学校看校长。校长要善于学习,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才有生机和活力。要当好一名校长,首先必须勤于学习,学习是进步的先导,不学习是落后的象征。作为一名合格的校长要认真学习党的大政方针和相关的教育法规,做刻苦学习的典范,才能做到工作有思路、有创新。
2、服务意识 一名好的校长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当好师生的公仆,站起来能当伞,俯下去能做牛,耐得住清贫,忍得住寂寞,镇守住自己的学校,正确处理好班子间的工作、生活关系。当好主管而不主观,处事果断而不武断,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互相支持不拆台,做到思想同心,事业同干,做到层层分工,层层把关,层层负责。从各方面关心好每一位同志,建立好友谊。
3、教育质量意识 校长工作的核心是务必狠抓教育质量,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立足之本,是师生的荣誉。一所学校质量的高低,是否有竞争力,关键看这所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
4、创新改革意识 校长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课程观、人才观、价值观,树立现代教学观、学生观。以科研为先导,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倡导教师改革创新出效益,教师必须不断认真学习、领会。在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教育可以说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做为农村校长必须心系农村,立足实际,不怕困难,敢于奋斗,以“质量立校”,走高效课堂之路,在自己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汲取名校长的理论指导,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才能使学校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真正把学校办成“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学校。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培训,提高了认识,明确了职责。一个好的校长是成就一所好的学校的关键。以人为本,转换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思想对人们的束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长、教师的支持。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加倍努力,辛勤工作,营造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