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教研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几点思考
关于教研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几点思考
教研活动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学校教学计划、教学常规,开展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活动形式。但在当前的学校教研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正常现象,严重影响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弱化了其应有的价值功能。因此,认真开展对教研活动形式与内容的研究,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面向未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几个盲点:
1.缺乏理论学习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应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教研活动中,理论学习显得十分薄弱,有些教师被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学习:以致于教学观念、方法、手段等严重滞后。因此,加强理论学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2.缺乏整体协作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虽然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它所体现的应该是一种集体智慧。长期以来,由于受升学竞争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各搞一套,相互保守,缺乏交流与协作,造成了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局面。诚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展现的是自己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过程的设计与调控、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等基本教学能力。但如能把同教研组、备课组老师的观点集中起来并加以整合,则不仅能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而且将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因此,教研活动要倡导整体协作的作风,既要竞争也要交流,要安排专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使之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并真正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
3.缺乏反面意见
目前,各校在教研活动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公开课活动,旨在推动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但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都流于形式,并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讨。一方面,由于授课教师课前作了充分准备甚至作了预演,导致公开课做作痕迹很重,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且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另一方面,在评课时也是叫好声一片,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不能提出中肯的批评,造成一种不说真话、相互恭维的不良习气。其实,开公开课的真正目的一方面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但更重要的应是发现井纠正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能从中获益。因此,在评课过程中应多发表一些反面意见,这才是健康的、积极的声音。
4.缺乏课题研究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应努力由“实践型”、“经验型”逐步向“科研型”、“专家型”发展,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行家里手。但在当前的学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缺乏教科研意识,对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教学现象缺乏总结,更谈不上对这些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思考和研究,导致教育教学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事倍功半。有的教师虽也搞了一些专题研究,但由于缺乏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所以研究也往往是随意的、零碎的、浮浅的。在现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研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上,要树立教育要发展、科研作先导的思想,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把校园和课堂当作我们的实验室,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在实验、调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使我们的教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几个误区:
1.关于学习进修的认识误区
当今社会,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发展与丰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层出不穷。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更新观念,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目前,教师往往热衷于外出进修学习,而对在岗自学与本校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的学习缺乏应有的重视。诚然,通过外出进修学习对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但这并不是学习提高的唯一途径。学习和提高应该是多渠道的,我们还应提倡向书本学、向同行学、向实践学。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本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要学习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不要使本校的先进教育资源被闲臵,因为本校教师的先进经验对自己的教学往往更具有指导作用且便于长期跟踪学习请教。目前,有些学校采用的师徒结对、跟踪指导的帮扶措施是非常积
极、有效的。我们希望教师间要打破文人相轻的陈旧观念,虚怀若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另外,还应努力向实践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再回过来指导实践活动。
2.关于公开课教学的几个认识误区
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目前的公开课活动很多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有的甚至是任务观点。教研组在安排公开课活动计划时往往是为了应付检查,例行公事,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一学期下来课是开了不少,但过后烟消云散,没有形成对某些问题的统一的、深刻的认识。其实,公开课活动应该带着问题去进行,大家先提出一些教学过程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然后围绕某一问题去设计教学过程,课后一起分析研讨,找出优点和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实践、改进。这种带有专题研究形式的公开课活动不仅能够集思广益,教研结合,而且能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由点成线,由线成面,逐步形成系统翔实的教研成果。
3.关于教科研的几个认识误区
说到教科研,有些教师认为那是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事,我们中学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了。也有的老师认为搞教科研只要写几篇文章就行了。这些都是对教科研缺乏正确认识所造成的。任何一所名校,其高效能的管理、高质量的教育教学、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无不是一批教科研课题支撑的结果;任何一位名师,其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驾轻就熟的教学实践能力,无不是一批教科研课题支撑的结果。其实,教科研就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勤于总结、善于提炼,用教科研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科学、规范、有序、高效。
另外,在当前的教科研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随意性和盲从性。有些学校搞课题研究是为了装点门面或凑热闹,看到别人搞了一项课题研究就竞相效仿,全然不顾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有些学校课题搞了一大堆,但教育教学质量却每况愈下。以上种种,也都是对教科研缺乏全面、正确认识所造成的。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研究必须从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选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选题,使课题研究真正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我们的做法:
为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强化教研活动的内容和质量,我们在对学校教研活动 的组织和管理上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每教研组开展一项课题研究
为了形成学科教学的规范和特色,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结合本组实际至少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全组教师围绕课题承担相应的研究任务。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实验研究”,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学生数学学习中思维障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的研究”,理化教研组开展了“加强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定理法则的实验研究”,史地教研组开展了“诱思探究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等。通过实践,成效显著,目前各教研组教科研气氛浓厚,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教师教学能力大为提高。在近年市、县各项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有近百人次获奖,每年有60篇以上论文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2.每人开展一个专题研究
结合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开展一个专题研究,以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教学风格。为此,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组内或校内开设一个专题讲座,撰写一篇相关教学论文。同时,在校内开一节研究课,并将教材分析、教案和教后感汇总成一份材料存档。目前,各组围绕概念课、习题课、讲评课、复习课等课型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齐整的一套材料,广大教师也在活动中受到了锻炼,教学和研究能力大为增强。
3.每周确保一次备课组活动
为了强化备课组功能,促进整体协作,我们要求各备课组每周至少活动一次,由备课组长牵头,轮流主讲。每次活动时,主讲教师分析一单元的课时安排、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并将重要知识点、题型、方法罗列出来,大家围绕这些内容选择例题、习题,设计出这一单元的教学框架。现在,备课组活动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大家都把它看作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交流、协作蔚然成风。以上所谈,仅是对教科研活动形式与内容改革的几点粗浅认识。我们期待着广大教师都能从“教”和“研”上去认识教研活动,使之真正成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不断提高的不竭动力源泉。
第二篇:少年宫活动内容与形式
城镇少年宫和乡村少年宫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体育活动、演讲、展览、联欢、参观、考察、交流、演出、比赛、游戏、游艺、夏令营、冬令营等。
城镇少年宫和乡村少年宫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新时期各行业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技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科普知识传授、发明创造、科技小制作、科学实验、技能培训等活动,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兴趣,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实协作的科学态度,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科学素质基础。
文化艺术活动。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写作指导、影视观赏、才艺表演、书画创作、工艺制作、集邮、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素养。
体育活动。通过开展体育、军训等多种多样的体育军事活动,培育青少年勇敢坚强的意志、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健康的体魄。
游艺娱乐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身心愉悦的有益活动,因地制宜地建立多种游艺设施,让青少年愉快地娱乐,丰富和活跃假日文化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灵活性很强的社会实践锻炼活动,培养他们勤动手、善思考、敢创新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未成年人交往合作、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能力。
生活劳动。普及劳动技术知识,开展学工、学农、学军等形式多样的生产实践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加强生活劳动技能的培训,培养自立、自强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城镇少年宫和乡村少年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化传播中心和知识信息中心,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联谊活动、亲子活动,营造新农村文化氛围 吸引广大农民参与,以点带面,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第三篇: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推行园本教研是实践《纲要》的需要,也是《纲要》顺利实施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途径。在幼儿园教科研活动中,园本教研既满足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又立足于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对促进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幼儿园的“园本教研” 是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种制度,也是一种研究的方式。近年来,我园积极拓展园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重视用“研”的形式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共性问题,帮助教师用先进理念指导自身实践,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一、树立园本教研的新理念。
1、教研需要真诚的态度。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重在创立民主的研究氛围,是鼓励教师自主学习的舞台,教研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助基础上的关系。教研活动中的对话不是园长对教师的指导、也不是师傅对徒弟的带教,而是一个问题的携带者、一个人人面前都平等的关系。只有用真诚、平和的态度参与每一次教研活动问题的探讨,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才能真正激发群体智慧,发挥每位教师的潜能。
2、教研需要专业的眼光。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因此,每一个教研活动都应该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眼光来思考问题。我们要改变传统教研中读文章、谈体会、统计划、做教具等被动接受的教研模式,探索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讨、对话模式,让教师在教研中共同研究孩子的行为、共同反思教师的实践,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思考,提升教师的教育经验,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研需要集体的智慧。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集体进行的一种研究与共进的活动。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育质量,对我们每位教师而言,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挑战,课改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来自于自身实践、专业能力、家长、孩子等多方面的困惑和压力,教师间需要营造一个“相互支撑”的环境,让教师们在事业上互相鼓励,在人格上互相支撑,共同研究,一起面对。在集体智慧的发挥中形成互相支持、勇于探索、共同进步的教师团队。
二、开发园本教研的新内容。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层出不穷,如何解决这些工作中的疑惑,满足教师工作实践和需求,敞开大门,开展多样化的专题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之一。那么园本教研活动研什么呢?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游戏、教学的基地,以解决幼儿同在改革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充分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
目的的研究活动。以往,我们的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局限在文章学习、观摩优秀教学活动的音像资料、专题讲座、年级组集体备课、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探讨、备课笔记的互阅检查、骨干教师示范活动、听课评课等等。这些教研的内容虽然来自于教师一线的实际工作需求,但教研的主题不够鲜明,比较零散,计划性、针对性、持久性和系统性不强。很多是以管理者的身份所观察到的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是否真正感兴趣,或是否真正需要解决,能否代表全体教师的心声等等,管理者往往忽视,以至于让教师成为被动接纳者,教研活动也就显得沉闷,缺乏共鸣。
让教师成为园本教研的主人,把教师的问题作为园本教研的内容,是开展园本教研的真正内涵与价值体现。教研活动研究的内容从教师中应征而来,这样教师成为了教研的主人,她们就愿意参加,愿意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教师自己的教育案例、教学案例为主要的园本教研内容。管理者应把教师的问题归类,形成主题性的园本教研内容,更能帮助幼儿教师理清自己的教育思路。在研究中引导教师用专业化的眼光看问题,鼓励教师用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成因,归类,寻找症结所在。如果题目过大,与教师实际工作脱节,导致教师缺乏积极性。内容过散也会影响教研的深度和成效。总的来说,园本教研的内容要贴近教师的教育一线工作,琐碎的问题系统化、主题化,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才能真正体现园本教研“以园为本”的理念。
二、探索园本教研的新形式。
园本教研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构筑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平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渠道。在开展园本教研的过程中,幼儿园不仅应注重对教师的全面引导,更要注重教师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的引领。通过对教师们的调查,了解她们对教研活动形式、内容的不同需求,关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困难,积极发挥园本教研的引领、交流、学习作用,倾听教师的心声,收集教师的困惑,努力顺应各个层面的教师需求,拓宽教研活动类型,力求体现教学的真实性、研究的朴实性、以园为本的扎实性。近年来,我们幼儿园重点构建了以下几种教师关注与需要的园本教研形式:
1、审议式教研
我们幼儿园的课程以《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为主要参考教材。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一些活动内容对于我们农村地区的孩子是不适宜的。为了建构适合自己的幼儿园课程,我们开展集体审议式的教研活动。一般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审议《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讨确定需要删除或增加的主题内容。每开展一个主题,我们就要进行三次审议教研活动。主题开展前审议主题的集体活动教案、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家长资源的利用、环境的创设等;主题开展中,我们集体审议主题的进展中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在开展主题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意见等;当一个主题进入尾声的时候,我们又会集体审议主题课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下一次实施时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2、解惑式教研
教师教学实践中总会碰到一些炙手的热难点问题,如“绘画教学的示范与讲评”、“律动教学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力的表现”、“故事教学中的提问”等,我们先采用教育沙龙的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疑难的解惑,然后鼓励教师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途径进行,直到教师获得较为满意理想的结果为止。
3、案例式教研
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一些问题幼儿总是教师的工作难题,因此进行案例式的教研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如一位中班幼儿早上来园时总是缠着家长不放,一放手就哭个不停;一位男孩子很顽皮,喜欢去骚扰同伴,每天总要弄哭几位女孩,等等。每月进行一次案例教研,在教师中征集研讨的案例,然后组织教师查找资料,进行集体教研研讨,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的正确方法。
4、磨课式教研
通过“磨课”实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来抓准共性问题,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在“磨课”中,我们要求教师将活动方案、活动后的反思、听课教师的评价、方案的调整计划及时予以汇总和整理,最终形成完整而有质量的文字材料,作为今后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借鉴。磨课教研是选用相同的教材,让不同教师进行多次上课,同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的活动。其主要操作流程为:组内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专家指导-----第二次教师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第三次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听课评课研讨,总结,形成最优化的教案。因为主题开展的行进因素,一般一次磨课的周期控制在3周之内。通过“磨课”能促使教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尤其是让教师探究“是什么”和“为什么”,逐步改变其教育行为,提升教育智慧,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5、诊断式教研
这一模式主要用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首先让新教师自主备课,其他教师听评她们的课,针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诊断,促进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形成园本教研的新气象。
无论多么丰富的教研形式都需要管理者的组织来开展。我们鼓励教师自发组成各种小型的教研团队,有选择地、针对性地进行集体教研,也提倡教师进行随机教研活动,在遇到问题时主动与身边的同事交流探讨,搭建宽松的教研活动平台,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交流,使她们在个体间的交流中发展,在群体间的分享中提高。
1、在团队教研中成长。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行政指定式教研组织(由业务园长或年级组长负责),而是尊重教师的能力和需要,采取自主参与的方式。根据教师自己的需求和研究兴趣,自主成立或选择相应的研究小组,并由自主小组决定每组的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等。在活动中积极鼓励教师相互质疑,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开放、愉快的活动氛围。如在教研活动开展之前,事先预告教师活动内容,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准备,特别是交流讨论活动。这样一来,教师们都非常重视自己在参与活动前的理性思考,都希望自己的见解得到大家的肯定。在教研活动中,重视为每位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说”的权利,培植“说”的勇气,锻炼“说”的智慧。倡导教师各抒己见,自圆其说;观
点交锋,讨论争鸣;不作结论,各取所需。
2、在随机教研中共进。随机教研是一种不定时的新型的园本教研。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随机提出话题,随意性地与周边的同伴进行探讨、交流与思考的一种教研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善于抓住教师们中自发形成的随机性的教研内容,保护教师们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促使教师们运用专业的眼光看待问题,共同进步。在幼儿园形成了园本教研的新气象。
在园本教研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致力于创建关注教师需要的园本教研模式,用先进理论的指导,用行动研究去探寻。多样化的园本教研正引领着教师们的成长,她们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然而在园本教研的开展中,我们离专家型教师的距离还很遥远,需要进一步努力贯彻新纲要的精神,把新纲要的精神转化为教育实践,用科学的教育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农村小学英语角活动内容与形式
农村小学英语角活动内容与形式
一、内容。
1.巩固:开展 “每周一诵”、“每周一歌”、“每周学几个新单词”等活动。
2.游戏:模仿事物的动作或声音猜单词,单词接龙,字谜游戏,中英文谚语竞猜等。
3.对话:设置情景进行对话。
4.表演:短剧表演,朗诵优美的小诗,绕口令,说小笑话,唱儿歌等。
5.观看一些有趣的英语动画片,如《迪斯尼神奇英语》、《猫和老鼠》或按照英文字幕给影片配音等。
6.给家中或学校中的事物制作小标签。
7.搜集身边物品的英语,如:Coke, sports, Nike, Adidas等。
8.自由交谈:由主持人阐述事先讨论好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用英语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
二、形式。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英语角活动——开设英语角的步骤与方法。
1.了解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知识储备情况,才能有的方矢,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活动方案,防止活动好高骛远。
2.宣传阶段。把参加开展英语角的想法、构思、做法及意义告诉学生,特别是英语角对于提高英语的作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热情,引出学生勇于尝试的念头。
3.准备阶段。
(1)选址要优雅。在其入口的醒目位置挂起“Welcome to English corner”的标牌,布置一些生动形象的图片或立意新颖的英文简单文章,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感到一股异国风味和情调,从而不知不觉地用英语交流起来。
(2)选时要悠闲。尽量安排在小学生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之后,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在英语角活动中轻松地漫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4.尝试阶段。开辟英语角的目的在于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表达能力,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不宜过急,要求不宜过高,一般可分三步进行:
(1)让学生能自觉出入于英语角,成为一种自发的行动。
(2)在英语角学习巩固旧知识,能开口,多交流。
(3)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5.定期活动阶段。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英语非一朝一夕学成,只有不断坚持,不断努力,才会提高,具体步骤可参考如下:
宜提前一周确定活动主题。内容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选择的话题要有自由度,难易度,趣味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创造性。鉴于农村小学生英语词汇量较少,在起始阶段,可就课本上学过的话题展开练习和交流,如展开展 “每周一诵”、“每周一歌”、“每周学几个新单词”等活动。随着学生语言知识的增长,谈论内容便应围绕课本知识,延伸、拓展其内容,积累语言交流词汇量。例如:在课本中学过dress,T-shirt,shirt等表示服饰词语后,谈论内容便可定为“Talk about your clothes”,谈谈衣服颜色、大小、价钱等。在学了apple、banana、pear等表示水果词后,谈话内容便可定为“Talk about the fruits”,并可增加一些生活中常见水果名称。这些内容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来源于生活,是学生喜闻乐见,经常要说到的内容,因而学生都非常爱说,乐意说,而且能说到位。
第五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一、课外活动的内容
学校现行的课外活动内容,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增长学生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学科活动
课外活动中的各种专门学习小组,为学生们提供机会进一步钻研自己感兴趣、也更适合自己能力的学科知识。这些小组的活动,不是对课堂教学中相关学科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加深和扩大,并强调实际应用,具有自己的侧重点。
3.文体活动
学校的课外文体活动,包括文学、艺术、娱乐、体育训练与体育竞赛等内容。
4.课外阅读活动
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不限于与所学科目相关的范围,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对新知识、新见解的敏感性。
5.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有机会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生命活力和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也会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定游戏规则,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协作精神。
6.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培养学生相互关系、合作和社会责任感等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搞社会活动一般以社会公益活动为主,如上街进行环保宣传、交通安全宣传、拥军小组活动、义农义务活动等。但这仅是社会活动的一个方面,实际上学校社会活动的范围应是十分广泛的,各种专题性社会调查、水水热点问题的讨论等等,都对培养学生的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价值,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是就某一特定专题而开展的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有特定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活动既能增加学生与活动目的有关的知识,也能培养相关的情感和态度,长期活动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做事情有始有终、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品质。
8.劳动工艺活动
劳动工艺活动将劳动与工艺美术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加一些有教育意义和美学意义的工艺品的劳动活动中,掌握一些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养成心灵手巧、细致耐心和勤劳的品质。这类活动内容有花卉栽培、盆景制作、刺绣、剪纸等。
二、课外活动的形式
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相比,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其主要形式有以下三类
1.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的特点是参加的人数较多,他们或是作为观众和听众,或使作为集体劳动、团体演出、竞赛、游戏和娱乐活动的参与者,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使较多学生受到教育,并能形成一定的气氛和声势,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较好的活动效果。群众性活动有校际的、全校的、年级的和班级的活动。学校开展的群众性科技报告会、文学讲座、文艺联欢、科技竞赛、体育竞赛、夏令营等都属于群众性的活动。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活动常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小组成员一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结合而成,其人数的多少依据活动的性质、内容以及条件而定,由他们自己或在辅导员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使他们有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促进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和谐发展。小组活动在校内外均可组织,诸如学科兴趣小组、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公益服务小组等。小组活动的辅导员可请教师、家长或校外有某方面专长的人士兼任。
3.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是一种由学生独立进行活动的形式。个别活动能充分发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和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独立从事各种学习、艺术、体育等活动的能力。例如,独立进行课外阅读,进行某些观察和记日记,采集各种实物,制作模型、标本,图画写生、摄影,以及进行科学小实验等。
上述三种形式在实际的课外、校外活动中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某些群众性活动,常常会引起对该活动感兴趣的学生作更深入的研究,这就为小组活动或个人活动提供了动力。在进行小组活动时,小组为其成员规定个别的、独立的工作,这又是个别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个别活动或小组活动的成果,常常以展览会、晚会、运动会等形式展示,吸引众多的学生前来欣赏、参观,这样又和群众性活动联系在一起。这三种活动形式可以相互配合、相互交叉、相互促进,以组合成灵活多样的课外、校外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