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

时间:2019-05-13 07: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

第一篇: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

陈志勇

湖北省监利县大垸农场流港中学

邮编:433321电话:***

摘要:英语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教师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防止教学中机械地“以教材为本”。

关键词:创造性教材调整补充删减更新

自从我1999年从教以来,用过、教过的初中英语教材已经有4种版本了,期间有一些迷茫和困惑。现在,我想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这一话题谈一点自己的肤浅的想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在“调”、“改”、“增”、“删”、“组”五个字上下功夫。

一、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单元之间的调整

对各单元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单元与单元之间有相关内容(例如:打电话、问路和看病等),将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再如,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件事情相关,可以提前教学这个单元。通过对单元教学顺序的重新调整,不但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而且可以更好的巩固语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做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课内调整

课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课中几个部分的顺序。现行教材中每个单元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而各个部分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调整这几部分内容,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重“精”轻“泛”,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中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年龄段,教师应引导学生记忆单词,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教师还应适时增 1

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或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等。实际上,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就是在用语言做事,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教学思想。结合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动机。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跨文化意识注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且还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其他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切实提高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在教材的对话课里,同一个话题经常会出现,且操练的内容和句型学生熟之又熟。如果教师不顾实际情况,按部就班,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过于简单的内容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遇到此类情况,通常可以采用“省略法”,将这部分内容作为一次常规的听力训练,简单提几个问题,接下来就开始上新课。这期间所花的时间不过几分钟,而效果却一样,甚至更好。

四、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强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新教与学的方法,让教材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现行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内容略显枯燥乏味。此时,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而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教师合理的对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激活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创设出更多有意义的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留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

结语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老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 肖嫚.互动式教学模式与英语口语能力培养[J].科技信息, 2009,(02).[3] 马琼.提高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流途径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How to creatively us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hen Zhiyong

Liugang Middle School, Dayuan, Jianli, Hubei

Postcode: 433321Phone: ***

Abstract: The new standard of English make requests, “Teachers must be good at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needs, flexible and creative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e order of the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ethods, etc the appropriate trade-off or adjustment, should also actively use other curriculum resources...” so,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concept, the entire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 is not teaching, teaching material is variable, the development and open.We advocate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target, content, width and depth of the knowledge of both should be teaching material as the main basis, and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practice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the existing knowledge, skills, thinking skills, learning psychology, etc, flexible, creative use of textbooks, prevent mechanically in teaching “in teaching materials for this”.Key words: creativity

textbook adjustreplenish 3 pruneupdate

第二篇: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数学教材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数学教材

娄底一中康军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新课程认为除了课本,教师和学生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当前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将教材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任务。这是不会“用教材”,而仅是简单地“教教材”。如何领会初中数学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在蓬勃发展的教育改革中充分展示新教材的魅力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

1、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材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2、充分利用新教材良好的可接受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如,在初一数学的“字母表示数”,使中小学知识的过渡变得自然、平和,消除了学生对中学数学的畏难心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都只是新教材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优势所在。

3、围绕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改革后的新教材也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这是培养数学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式。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教学新教材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定理、公式的发现与证明过程,让学生掌握数学证明的思想脉络,体会数学证明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放性

课题研究,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实践、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

4、精确把握新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积极主动地对课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适,灵活使用新教材,设计出新颖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他们的进取心,这也是衡量课程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新教材中安排“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等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新教材这种富有弹性的课程设置,结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利用新教材相对较为宽松的课时安排,选择更为合适的时机和内容,开展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从应用中体会数学的快乐等等。

研究表明,课程改革的成功有赖于教师切实有效的实施。在创新意识强烈的优秀教师眼里,教学并不是一项普通的工作,而是一门艺术,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真正达到新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的育人宗旨,才能创造出教学之美,体会到教学之乐。

第三篇:关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使用

关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使用

一、教材难还是不难?

问题:“在拿到这套教材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套书与以前人教版的英语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它的难度加深了很多。因为以前人教版的初一英语教材是学生不需要任何英语基础就可以学的,而要学习《牛津初中英语》这套教材,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是根本没有办法学的。而且,这套《牛津初中英语》与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有所脱节,也就是说,即使那些小学英语学得很好的学生在学这套英语教材时也有点吃力,因为这套英语教材对学生的词汇量要求很高。”(济宁市:李湖江)

回答1:“教材并不难,所谓教材难的问题不是出在教材身上,而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根据我的观察和调查,许多学校,尤其是初三和高三,这段时间他们其实已经进入复习状态。许多初中和高中把应该三年学习的内容浓缩成两年完成。小学也是同样,很多学校的毕业年级在第二学期初就把第二学期的课本内容学完了,余下时间就是让学生反复练习、做题,因为据说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由于学校这样做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一时不能接受,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普遍感到教材难。”(济宁市:张亚)

回答2:“客观地讲,现行中小学教材并不是很难,但学生学习的内容却是有相当的难度。究其原因,是各级各类考试这根指挥棒在起作用。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更是为了让家长、上级领导满意,教师除了煞费苦心地把教材的内容化成各类试题,反复让学生操练以外,还“自我加压”,主动地提高教学的难度。同时,为了使考试这一检查手段相对公平合理,各级各类试卷的拟题人又想方设法回避常见的、谁都知道应该考的知识点,而是选取一些不易被猜押的知识内容来进行测试;对大家都知道会考的但又回避不了的知识,出题人则会改变正常的思维角度,或加深考查的难度。如此一来,无意中又对教师加深教学难度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济宁市:苏爱国)

回答3:教材到底难不难、适用不适用,关键看我们的教师追求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的教师教育教学观念都更新了,所运用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都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新教材也就会“容光焕发”,光彩照人。而实际上,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已经出现了一个尖锐的矛盾,那就是部分教师和学生面对新教材,不知到底怎么教、怎么学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正因为存在这一矛盾,所以有些教师名义上也在努力进行改革,实质上仍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学生的学习也始终摆脱不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局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形不成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的教学关系,结果难以发掘出新教材的价值,难以发挥出新教材的效益来。(济宁市:戴林东)

二、课时分配:每周六节课,每册六单元。

做法1: Period 1: Comic strips and welcome to the unit Period 2: Reading Period 3: Reading Period 4: Vocabulary Period 5-6: Grammar Period 7: Integrated skills Period 8: Speak up and study skills Period 9: Main task Period 10: Checkout(南京29中)做法2:

我们一般用两周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个单元。我们认为课程的安排并不一定完全按照课本,而是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进行整合。因此我们总结出一种“相对集中”的教学法。我们一般先用两课时完成单词的学习。新教材词汇量大,对词汇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如果采用遇到一个生词解决一个的方法,学生最终会像狗熊扳玉米,学一个,丢一个。因此我们倾向于采用相对集中的单词教学法,在读单词的同时引出课文中的词组或句子,学生再次遇见这一单词时,就不至于因为记不住单词而烦躁,以致产生厌烦心理。在学习单词的同时,分别完成Comic strip以及Welcome to the unit的学习。第三课时可以利用Vocabulary继续学习或复习单词及一些表达法并且完成练习册上的配套练习以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另有一半课时完成部分语法的学习,第四课时,完成语法及练习册上所有的配套练习,第五六课时,完成Reading。第七课时,一般在此时会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归纳复习给学生一个喘息的机会,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完成Study skills和Pronunciation,第八课时,Integrated skills,第九课时,Main Task。第十课时,Checkout 并完成练习题。第十一课时,自主学习手册讲评,我们的配套教材一共就用了练习册和自主学习手册两种,并安排测验,测验一般不会利用正课的时间。(苏州市景范中学:周薇)

三、怎样备课?

(一)注重宏观备课

感悟1:“我们觉得对这套教材一定要有全局意识,不能孤立地分析、教授每课书。《牛津初中英语》每三个单元围绕一个模块展开,每个单元的十个板块又都是围绕中心任务展开的。因此,模块与模块之间、课与课之间、每一课的各板块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应该整体进行教学安排。所以我们备课组在备课时认真分析了教材前面的目录,了解整本书从话题、取词范围、语法内容、语音和写作要求的编写层次,做到心中有数。”(南京十三中:汪磊)感悟2:

初一时刚拿到这本书时,大家的感觉可能是乱,不知道怎么教,从哪里入手,什么是重点。经过一年的教学,我们现在应该能感觉到它编排的合理性了。这套教材以Main task为主导,Topic为主线,把各个Mini task联接起来。其中给了老师,学生更大的空间,能力强的可以多学一点,能力一般的掌握基本的知识就可以了。

下面以第一单元为例,看它是怎样安排话题的层层递进的。The main task of this unit is to write an article about friends,而为了实现这一主要任务,前面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即Pre-task。在Welcome to the Unit中复习描述人物所需要的单词和短语。所以这就是这一课时老师要讲的重点或者说学生要练的重点。除了书上提供的词汇,老师可以适当扩展,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补充的材料,可以使学生进步更快。为了点明本单元的重点,Comic Strip中,Eddie和Hobo这一对朋友的对话点出了本单元的关键词,share及friendship。接着转入Reading。Reading的重点也是介绍朋友。当学生希望介绍自己的朋友时,会发现缺少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时就有了下面的Vocabulary和Grammar。Integrated Skills在前面语言学习和语法训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本单元的Study skills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会找出阅读中的要点和关键词。训练到此,学生应该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Main task即write about a friend了。(苏州市景范中学:周薇)

感悟3: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教学的各个环节,寻找更合理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二,对教材应有全局意识,不能孤立地分析、教授每课书。(盐城市初级中学:蔡斌)

感悟4:经过一个时期的研究与讨论,我们觉得:要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就有必要对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量的整合。例如,几乎每个单元的Speak up与Welcome to the unit的内容都会有关联,却与Integrated skills无多大联系,所以我们通常都会把Speak up的教学与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安排在一个课时之内。另外,Grammar的学习也可以把Checkout的A部分作为一种学习后的检查与练习。教学内容的调整虽然需要较多的前期工作(即备课前必须对整个单元有总体的理解与充分的准备),但这种调整会使教学环节更流畅,教学效果更好,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主动的调整,而不应该是按部就班,完全被动地受到教材内容安排的牵制,从而造成教学脱节的情况。(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周娟平)

(二)注重集体备课

做法1:我们学校备课组一直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有分工、有合作,人人参与备课的各个环节。比如,我们会提前将下一次备课工作进行分工,有的负责知识点的归纳,有的负责课程教学设计,有的负责课件素材的收集,有的负责课后练习的编写。然后,正式备课时大家集体讨论归纳出的知识点该如何分层,每节课该如何操作,编写的练习哪些可用,甚至规定了每节课的课件由谁来制作。平时,教学中遇到任何问题,大家及时碰头讨论。组内经常开展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每次备课都要近两个小时,我们深感靠个人单枪匹马实在力不从心,一定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语言组织精心设计,尽量使用学生学过的知识;第二,在课堂举例时也尽量使用学过的词汇;第三,定期开展英语单词竞赛、英语小报制作竞赛(自己撰写文章)、英语口语竞赛等活动。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滚动,提高复现率。

利用多媒体课件,投影、图片和实物等辅助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南京十三中:汪磊)

做法2:坚持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由于新课标要求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师从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成创造者,这样课程就是开放的,给教师留下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空间。教师要勇于创新,善于思考,把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在教学活动中学会探究、验证、思考,成为实践的研究者、探索者。教师要通过很多劳动来完成教学方案的设计,比如:查找资料,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如贴近学生生活或者容易掌握的问题、练习,辩论、小品、话剧等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等等。如:上Halloween话题时每个班级都组织了庆祝Halloween模拟活动,虚拟一个真实的情景进行语言教学等,这对教师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智慧是无比的。因此,要想提高整体战斗力,我们必须强调同备课组的资源共享以及相互交流的灵感启迪等。我们的做法是:主备人在集体备课前必须仔细研究教材,确定好教学重点和难点,查找相关资料;确定讲授方法,包括创设的情境,那些人物的设置等等,制作一个大体上的课件;划分好单元教学课时,对重点难点进行巩固,以及统一课堂作业等。集体备课时,大家再对主备人提出的各项加以讨论和补充,同时交流各种教育教学的信息。

(盐城市初级中学 蔡 斌)做法3:备课组教师一定要加强合作,不断提高集体备课的效果。备课前应先确定主讲人和讨论内容;备课时,组内老师先明确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再由主讲老师提出自己对每一部分教学过程和重点难点的思考,其他老师在此基础上作修改,添补工作。我们学校在这一过程中,重视教学的过程和重点,但更重视教学的方法,如新单词如何出现,知识点如何讲解,举什么样的事例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而这样详细的备课过程往往需要各位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做准备工作。常州市同济中学为了提高效率,在前面上课的老师会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上课心得,以便后面上课的老师在上课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高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少走弯路。与此同时,他们还经常互相交流上课的心得体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新课程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是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的知识不能枯竭;现在倡导“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是一条河”,教师的知识应不断更新。英语新课程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这就迫使我们教师一定要团结在一起,走合作之路,集众家所长,从而减少课堂上的遗憾。(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周娟平)

四、学生起点较低或程度参差不齐怎么办?

做法1:

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新教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现状,所遇到的困难,并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向家长指出学生要做到的8点要求和家长应意识到的2点问题,还请每位家长用书面形式向老师介绍学生个人情况和对教师的希望。在第二周,我们专门约见了两类学生家长:一是小学未学过英语即“零起点”的学生家长。二是在前一周的学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英语老师也可以象班主任一样,有英语家庭联系本,可以用来表扬学生的进步,指出不足。可以每天都写,也可以每天抽几位同学写,还可以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写。家长非常欢迎这样的联系。

进行问卷调查。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学习兴趣,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希望,学生进入新学校后对学习英语的认识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南京市十三中:汪磊)做法2:

(1)对知识点分层处理

A层是最基本的知识,要求学生人人掌握

B层的知识要求稍高些,鼓励学生掌握(A、B层次内容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及练习中为重点)

C层是课本上出现的较难知识,只要求学生理解,不要求掌握,课堂上也不重点处理,鼓励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钻研。

(2)合理分层布置作业

如机械抄写,默写课文,坚持每天跟读磁带,建立读书卡,用重点词汇和句型造句,模仿课文写作,从学生作业中收集典型错误,作为改错作业等等。

(3)做好综合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盐城市初级中学:蔡斌)

做法3:对于大部分学生,我们在初一时就致力于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1.单词必须过关,养成读背单词的习惯。2.音标必须过关,为今后单词的预习打下坚实的基础。3.基本语法必须过关,为阅读理解做好准备。4.课堂用语必须过关,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沟通,日常用语勤讲多练,因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十分重要。5.课文背诵必须过关,背诵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使学生记住优美的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运用文章中的词汇。我们认为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但并不是说学生就可以放弃艰苦的学习精神了。我们都是学语言的,我们知道学好语言离不开大量的背诵记忆这样枯燥的工作。(苏州市景范中学:周薇)

五、怎样处理课文中的语言点?

做法1:课文上所出现的语言点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怎么考,就非常需要集体备课,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比如:见到until没有立刻要求学生掌握not…until的用法,8B的第六单元语法出现了It’s…for somebody to do sth的句型,上学期有一些试卷上就考了It’s…of somebody to do sth,结果这学期教9A的时候发现后一种句型是第一单元的语法重点。因此,超前教学是没有必要的。(苏州市景范中学:周薇)做法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不同板块的特点,我们对每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分拣。将这些知识分成3个层次(ABC)。A层的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人人掌握。选取范围是《大纲》规定的,书本要求四会的,能保证学生基本完成每单元中心任务的内容。B层的知识要求稍高些,鼓励学生掌握。选取范围是能使学生较好完成每单元中心任务的内容,如部分稍难一些的四会知识。这两个层次的内容在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及练习中是重点。C层的知识是课本上出现的较难内容,往往是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收录进来的。有的全书只出现一次,有的在后面的单元才具体要求的,还有是课本要求三会或二会的内容。这些知识只要学生理解就行,不要求掌握,课堂上也不重点处理。

这样一来,将原本庞杂的语言点分解成三分,使学生从心理上减轻压力,便于教师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夯实基础。同时,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满足,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向更高层次努力。(南京十三中:汪磊)

做法3: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语法的依赖,特别是初一阶段尽量少引入语法概念,更不要对语法规则作系统的讲解。比如课本7A上在Unit2里已经出现了过去时,在Unit2出现了一般将来时之类的语法概念,这只是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并不能要求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加以传授。英国外语教学家帕默(H.E.Palmer)认为: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技艺(art),而不是 科学(Science)。学习外语要靠多模仿,多练习,而不是靠多讲语法。即使学习语法也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素材之后靠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如名词的复数,可以libraries, boys, babies, radios等词为例,每一类列出两三个词来,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然后再提供一组新词让他们来变换。一般不要一次将涉及变复数的所有类型都列举出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要比教师讲解的规则更能加深记忆。在总结规律的同时,再辅以children为例指出任何规则都是相对的。(盐城市初级中学:蔡斌)

六、如何布置作业和评价学生?

做法1:

1.不再让学生机械地抄写所有的单词、词组和句型。改为用重点词汇和句型造句。学生可以参考书本,也可以查字典。但要求不能照抄,必须经过自己的改写。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作业,一方面,使学生多翻书,熟悉课本。另一方面,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使用这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每天都安排学生模仿课文写些东西。第一节课学生可能写的内容少,第二节课内容就会稍多一些,到后面学的东西越来越多,内容就会不断丰富,语法也会有很大改善的。等一个单元学完后再回过头来看,师生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写作形式可以多样,给关键词、定题目、自由写作、改写、翻译等。

3.从学生作业中收集一些典型错误,并作为改错作业布置给学生。帮助他们改进。

4.安排学生准备自默作业本。每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家长的帮助下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默写。先从A层默起,掌握得好,再默B层。对于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试着掌握C层的内容。5.在布置书面作业的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坚持每天跟读磁带。建立读书卡。(南京市十三中学:汪磊)做法2:

关于评价:一般用测验(两周一次)、默写单词、背书(Reading, Main task)等。频度要高,最好每天进行,关键是老师要加强监控。(南京29中王玉芳)做法3:

根据各单元具体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贴近生活的作业

如学完7A Unit 1 This is me!后,布置学生自己制作一张突显个性的英文名片,学完7A Unit 6 Fashion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设计师与模特的配合活动,7B Unit 1学习异地风貌,可让学生假设在某个喜爱的城市旅游,想从那里给亲人或朋友寄张明信片,介绍其著名景点。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制作邀请别人来参加晚会的请柬,在请柬上写明路线图。

还可要求学生用英语自行设计出调查问卷、做出实际调查并分析、汇报调查结果。(如关于healthy diet等)(南京九中 任琦燕)

分享无处不在

第四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邵刚中心小学

马艳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以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下面就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依据是什么。

具体依据如下:

1、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而定

《课程标准》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下编写的,它体现了学科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是教学和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主要依据,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性。而就教材而言,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理解。从狭义上来讲教材是指根据一定学科的教学任务而编造和组织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即教科书;从广义上来讲它又是指教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一切可利用的教学材料。教师作为学生们学习的指导者,就应该在深钻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找准课程标准、教材与学生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而从钻研到实践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发现、创造的过程。若在钻研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不能实现课程标准要求,就需要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整合。

2、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教材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教育一个富有个性地、活生生的人。我们面对的学生各有各的特色,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而定,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所以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感受、理解、把握、创造、实施的质量和效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学习规律而定。

3、根据教学情境而定

教学情境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氛围。教学课前的设计只是对教学现实的预计、构想,是建立在教师的经验基础之上,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在教学现实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之外的许多事件、问题、情境。此时,教师若不根据教学情境而灵活处理教材,而还是按原计划教学,这就属于传统式教学了。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教师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而不再是控制者。当教学情境发生偏差时,应在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灵活调整。要用巧妙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向教材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当学生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最好。好课应当是越教问题越多,问题越多,探究的内容也越多,学生的思路就越开阔。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根据教学情境灵活处理教材以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一节一年级数学课讲解的是 10的认识。下课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看到10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的回答各有千秋,有的说出了10的组成,有的用稚嫩的语言解释着10与1之间的关系,还有的在问老师,10和100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正是在老师有意识的培养中不断树立起来的。

接下来我将谈一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将如何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吃透”教材。

课堂教学是从钻研教材开始的。只有深刻理解教材,准备充分,上课时才能轻松自如,深入浅出。只有对教材的钻研达到一定深度、广度,才能在课堂上轻松面对教学中的任何问题。教学中可以这样做:

(一)理清知识脉络把好教材。

俗话说:“一节好的数学课,绝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这句话说得不错,但是反过来看,如果没有知识做载体,我们很难谈教学。所以,钻研教材要把数学知识作重点分析。而且数学学科的特点也表明,数学知识必须深入钻研,因为它系统性强,知识与知识间存在着纵横交错的关系,横向与纵向都有深刻的联系。只有通过钻研教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找准、把握好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作为教师,首先要尽可能了解课程的全貌。你教这个年级有什么新知识传授,需要哪些旧知识铺垫都要有大概地了解。通过对几册书的大概了解,做到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心中有数,并设计出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传授程序,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应明确每册书,每个内容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只有把握好教学要求,才能把握好教学尺度。

(二)领会编写意图,精心设计。

对待数学课本,首先要尊重教材。因为教材中每个例题的选择和每个习题的编排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凝聚了众多教育专家的理性思考,科学周密而蕴涵深意。钻研教材时就要认真揣摩好这些编写意图,并根据需要对教材做一些增删和调整。例如,平均数教学,以前是放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学的,而现在则放在统计中教学,这样编排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的思路就要与以前有所变化,从而使学生对平均数有更深入地理解。在深入领会编写意图以后,就要精心设计。再如有位教师在演示“射线”时,用手电筒演示手电筒所射出的光线,并让学生画一画所看到的光线。结果许多学生都画成了圆台形。本来这位老师的创意是好的,让学生通过感受手电筒所发出的光线来理解无限延长的,但学生无法理解怎样无限延长,因为光线总要被别东西挡住的。再说,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并不是一束光线,它是千万束光线的集合,学生没有线的视觉感受,只有体的视觉感受。这里,尽管老师选取的素材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但因为没有精心设计,反而弄巧成拙。

(三)研究思想方法,呈现新理念。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基本的数学素养之一。而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转化思想、集合思想、类比思想、极限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只有摸清了这条暗线,教师的设计就不用特意想怎样去体现新理念,就会自然地体现新理念。

例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后,一位老师安排了这样一道难度较大的思考题,题目是:妈妈这个月给我36元钱,爸爸这个月给我29元钱,我这个月的午餐费是57元。(1)这个月节余多少元?(2)如果每个月都节余这么多钱,买一套价格为50元的书,需要攒几个月才能买到?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学生都列出了这样的算式,36+29=65(元),65-57=8(元),可有一位学生却用画图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他的启发下,另一位学生又想出了另外一种算法:57-36=21,29-21=8。他形容说:“这个图就像一个大口袋,装着爸爸给的钱和妈妈给的钱,这个月的午餐费先不用爸爸给的钱,先用妈妈给的钱,结果发现妈妈给的钱不够用,还差57-36=21(元),于是再从爸爸给的钱中拿出21元补上,这时还剩下29-21=8(元)。”这位老师热情赞扬了他们能借助图形使问题变得形象、具体的做法。从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及时利用了来自学生的资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获得了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初步获得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们更是各显神通。这一问题原本可以直接列式计算:50÷8,但学生们只学习了表内除法,如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题呢?教师鼓励启发学生能不能借助于原有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寻找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1)画图法:

(2)运用加法:8+8+8+8+8+8=48(元);

(3)运用减法:50-8-8-8-8-8-8=2(元);(4)运用乘法:8×6=48(元)。这些算法计算的结果都是6个月攒48元还差2元,所以要攒7个月。就这样学生们把这个已超出学习范围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转化成了可以解决的问题,从而顺利地解决了新问题。

再看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一年级《统计》):

师: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公园看小猴,看看饲养员阿姨是怎样给小猴喂饼干的。(多媒体出示一个张大嘴巴的小猴正在吃饼干)请同学们帮这位阿姨数一数,小猴吃了几种饼干,每种有多少块。(多媒体显示小猴张大嘴巴,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饼干一块接着一块掉进小猴的嘴里,下面的学生都在紧张地用手指点着数饼干)

师: 停!请你们说说有哪几种饼干,每种饼干有多少块? 生1: 我知道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多少块我记不清了。生2: 老师,小猴吃得太快了,没有数清楚。

师: 那好吧,我再重放一遍怎么样?要仔细观察,认真数。(教师重新演示,发现有几个学生拿着笔在纸上画着什么)

师: 这次看清楚了吧?谁说说三角形的饼干有几块? 生1: 三角形的有6块。生2: 不对,有5块。生3: 不对,有7块,因为我刚才在纸上画下来的。(把自己的记录举给大家看,证明自己正确)

师: 这位同学想的办法比较好,他把这些图形都画下来,作了记录。但是,由于饼干掉下来比较快,画下每个图形可能不太容易,要想又快又准确地记录下三种形状饼干的个数,用什么办法最好?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来数一遍,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失败的原因,寻找最佳方法。教师第三遍播放课件,每个小组有人在数,有人在记录,合作得非常好,教师将小组内同学们记录的情况展示出来)

(1)□△○□○△ △△○□□△ △○□△(2)□√√√√√

△√√√√√√√

○√√√√(3)□□□□□ △△△△△△△ ○○○○

师: 同学们请观察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既清楚又方便?说说你 们是怎么想的?

生1: 第(2)种。第(2)种方法的记录员: 因为我们已经知 道有正方形、三角形、圆三种形状,所以我们事先画好了这三种图形。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有一个○,就在○后面画一个“√”。这样又快又不容易出错。(其他学生不由得鼓起掌来,纷纷说这组的办法好)

师: 你能把刚才记录的情况整理填在下表里吗?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作了记录,然后再整理填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统计问题。大家掌握了统计的方法,就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请你说说,你从表里知道了什么?

生1: 有4个○,有7个△,有5个□。生2: 我还知道□比○多1个 生3: 我知道,○比△少3个。生4: 我还知道△最多,○最少。……

这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教给学生什么叫统计,为什么要统计,怎样去统计,而是给学生创设了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感悟统计的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学科教学内涵和外延都拓宽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很多数学知识要重视学生的亲身感受,让学生在观察、验证甚至是失败中感悟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可见,每一项教学内容中都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教师有机地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运用“教者有意,学者无心”的方式,就可以不断地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真正认识数学的本质,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合理开发重组教材。

新课程改革下,教材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弹性。给老师留出了开发和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的新理念还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在呈现数学知识时,应力求改变抽象、静态、无味的呈现方式,在抓住教材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拉近教材与生活的距离、教材与学生的距离,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换、删、改。必须树立开放的、动态的教材观,合理地开发重组教材。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图画

苏教版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除了选文更精美、编排更科学外,还动用了大量的版面配上了活泼、新颖、鲜艳的图画,图文并茂,相映生辉,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顺利的理解文字内容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对图画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使用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只当作一种点缀,而不是作为学习的一项内容,很少去理会;二是把图画放大在大屏幕或黑板上,使图文割裂,破坏了整体的美感;三是缺乏指导,任学生盲无目的的进行所谓的欣赏,收效甚微。这些做法与新课标精神及教材编写意图相去甚远,图画作为一种实用而重要的教学资源,不但要使用,而且还要创造性地用好。

(1)变静为动,以动促思。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因此,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要努力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也经历、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63页第2题,原题是这样的:

求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

如果照本宣科完成此题,学生的思维就会形成定势,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很多。有位教师对此素材进行了改进。要求每位学生准备红色、绿色纸条各一条(成倍数关系),请学生求出红纸条的长度是绿纸条的几倍。教师“变静为动”的举措,立刻调动起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最终有三种方法出台:(1)先量每张纸条的长度,再列式计算;(2)用绿纸条在红纸条上量,量一次做一个记号,几次量完就说明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3)折红纸条,折得和绿纸条的长度一样,展开红纸条就看出红纸条是绿纸条的几倍。这种以动促思、以思促学的学习方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2)变抽象为直观,促积极探究。

数学具有自身的逻辑体系和抽象性。学习数学的过程的核心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应建立在直观、具体、形象的基础上,往往呈现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形态,其抽象思维大多需要以具体表象作支撑。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确定位置”一课,教材中呈现了一幅在夜间辨别方向的图画,这一幅图画在课堂上想利用好是有一定难度的,只能告诉学生有北极星的一面是北面。学生也只能进行记忆,不易于理解。如何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提高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有位教师在本节课设计了这样的一系列数学活动。先是寻宝活动。课前教师在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放置了一些学生喜欢的玩具,课堂上告诉学生各种玩具放置的方向,让学生从操场的中间出发去寻找。这一活动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加活动,当学生找到玩具后,再请他们说说是在哪个方向找到的,借机让学生认识四个方向。接着,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什么方式辨别方向。学生侃侃而谈:“太阳从东面升起,从西面落下”,“指南针红色指针指向北面,白色指针指向南面”,“我家的房子是南北向的”„„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充分肯定。在学生具备这样的知识后,教师又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走去,再反向返回。就这样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辨认了方向。最后,教师再把学生带回教室,引导学生在标明图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这样的一系列的过程将抽象的教材以形象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易于理解。

(二)变“书本教材”为“生活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必须从属于、服务于学生的需要。”我们应该应用教材,灵活处理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对原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只有当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克和千克》时,他是这样处理的,他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这两种单位的概念,布置给学生一道实践作业:要求学生到超市调查 10 种物品的重量(自由调查),要求对 10 千克以下的物品用手掂量一下,感受具体的重量有多重,并且要求学生作好记录,以及写出一些心得。在上课时候,要求学生都拿出自己的调查记录表来,按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能力都大有提高。现在课程改革的要求是要我们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有价值数学,能够在已有的数学经验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可以经历一定的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所以,这节课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以外的教育资源。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性,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秒的认识”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指针——秒针。接着,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秒针走动的频率数数、拍手等方式体验“1秒”的实际意义。再同时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与“秒”的关系,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1)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大约是1秒;(2)闭眼睛数出60秒;(3)推荐一名同学跑出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4)估计穿好一件上衣、跳绳20次各用多少秒,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并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虽然现行的教材在不断改编的基础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但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生活与数学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又为拓展数学教材提供了条件。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实际、生活实际、及教材的编排体系,以教材为扩散点,增加教学内容,拓展教材空间,让学生接触与之相关的各类教材,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有位教师她根据生活实际,补充了一些内容。如:一小时等于60分钟;上一节课所用的时间是40分钟;课间休息时间10分钟;每天晚上播放的《新闻联播》所用的时间是30分钟。随后,她又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周末一天的安排》。这是一个动手操作型的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原来练习仅仅是让学生填写安排表,这样内容较少,达到的目标也比较单一。于是,她就有意对此内容进行适当地扩展,先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制定周末各项活动安排的计划表。然后在课堂上,先安排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各自的时间安排表,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原来安排表中不合理的安排进行改进,将内容单一的活动进行丰富。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经验于学生从小就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这样为学生增加了实践活动的机会与内容,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将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四)大胆改编例题。

新课程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着“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师可以以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为蓝图进行合理设计。只要有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就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编排或改编。只要改变后的主题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都应该是成功的。例如一位浙江的教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他先认真观察主题图,发现了几个字:去鸟岛喽!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就从这里设计,吸引学生的兴趣。他知道在浙江省有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叫千岛湖,它就是一个鸟的天堂,是个景色优美,绿色环抱的世界,湖里有一千多个小岛。于是,他在网上下载了几幅千岛湖的照片,上课时候用电脑播放出来,配上优美的音乐,小鸟的叫声,真是一种美的享受。当学生在欣赏完后,他趁热打铁:小朋友,鸟岛美吗?生:美。师:这节课我们去那里游玩好吗?生:好!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完全打开了,接下来教师就开始上课了。我们知道,一节课效率的高低要看教师在课前下的工夫有多少,在课前设计上要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了,所以,创造性使用教材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开发教育资源,走进生活实际,满足学生的好奇,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大胆地改编例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地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如:文登市实验小学吕洪芹老师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她就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和学生鲜活生命的体验,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做了这样的设计:

1、从随意“折一折”中,加深对“产生分数的前提是平均分”的体验。

2、把“一步一步的被动操作”改为“一次创造性操作”;把书上情境图作为引申练习,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这些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就摘取几个片段,与大家共飨。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拿起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纸片,看看是什么 图形?

生1:我是长方形。生2:我是正方形。生3:我是圆形。......师:对,同学们手里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图形,请你随意折一折,然后用彩笔将折痕画出来。

学生活动。师:(选取部分图形贴于黑板上)你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吗?(短暂思考后,一学生将黑板上的图形分成两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分类?

生1:左边这几个图形是平均分的,右边的几个图形不是平均分的。

接下去教学1/2的读法、写法,并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的1/2。片段二

师:上面我们用纸折出了1/2,那么,你还想折其他像1/2这样的分数吗?

生:(兴致很高)想!

师:好,大家小组合作,想折几分之一就折几分之一。(生积极动手操作)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生纷纷举手)生1:1/3,(举起手中的纸片)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这一份就是整个长方形的1/3。

师:要折出1/3这个分数有难度,可他却准确地表示出来啦,真了不起,我们把他折出的分数保留下来吧。(让生1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3”)

生2:我折出了1/4!(举起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折成 1/4)我这样折(重新演示折的过程),把这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1份涂了颜色,这一份就是整个三角形的1/4。

师:他的这种折法很有创意,我们也把它的学习成果贴在黑板上。(让生2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4”)

生3:(跑上前)我折出了1/16!我把这个正方形连续对折了4次,刚好平均分成了16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整个正方形的1/16,两份就是2/16,三份就是3/16......(转身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并板书“1/16”)(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本案例教学成功在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好一个“请随意地折一折”,打破了以往教师只关注让学生把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平面图形平均分成两份,以此来体验1/2的不同含义,目标导向太直接的惯例教法。让学生先“随意折一折”,这样必然产生两个结果:“平均分的”和“不平均分的”,在此基础上在进行分类,学生在分类中主动抽象的“平均分”牢固地扎根于思维之中,并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平均分”是生活中的一种特例,是产生分数的前提,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学生认识了1/2后,教师又让学生“想折几分之一就折几分之一”,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大大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深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因此才有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等这样的对他们来说的创新做法。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交流、展示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也很好地实现了由“1/2”到“几分之一”认知上的飞跃。一路走来,虽然“磕磕碰碰”,但每位学生都乐在其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

(五)适当调整教材。

一个教师不要死教书,更不要教死书,要赋予教材以生命。适当地调整教材,可使教学的线路更具“曲线美”。教学时,首先对教材条理化,把较难一点跳过去,待学生掌握后再回头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发展区”。通过条理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发现已有的规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中的主题图一般是静态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无法兼顾儿童情趣,教学时,可将主题图变静为动。如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演绎主题图情境,引发学生惊喜、新奇的情绪,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演一演主题图,将主题图提供的内容动态化,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增强实际体验,切身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最后我们看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误区有哪些?

创造性使用教材是今后教学的趋势,但创造性使用教材也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就目前的实践我们发现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一些误区,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继续去探索、去研究、去改进。

其一,创造性使用教材不应仅是形式上的改变。现在,在一些老师们的观念中认为创造性使用教材就是要改变教材的例题、练习。创造性使用教材不仅仅是改变一些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更新。我们应该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用正确的观念去指导我们的教学。

其二,创造性使用教材要把握好时机。创造性使用教材并非仅仅限定在新授课,或者是课堂的开始环节。在练习课中,在一节课的任意一个环节,我们都可以通过匠心的设计,对教材进行开发,使教材内容在我们的设计中散发出它独有的魅力。

总之,“新课标”的提出,新教材的使用必将促进我们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更新。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摸索,努力的在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方面,找出一条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方法。教师应该树立活的课程意识,对教材深度开发、重新组合、多向激活,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师生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成为可能。

交流研讨:

1、你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有哪些好的做法?

2、你认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五篇:浅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新教材

浅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实用初中英语新教材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作用在于规范,即规范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种教材观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都拘泥于教材;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中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课程观、教材观和教学观,重新认识教材的本质和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不再是教学中唯一的“法定文化”,教材的功能逐渐由控制和规范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新课程提倡“材料式”的教材观,即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其根本特征是“范例性”。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的教学活动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话题”进行交流,从而获得发展。教材内容不等于课程内容,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不能僵化地依据教材实施教学,而应从内容、结构、方法、进度以及资源整合等角度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要体现 这个基本理念,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也就是说,对教材的处理,要在“调”“增”“删”三个字上下工夫。

一、教学顺序的调整

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时,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对教材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

1、调整单元之间的顺序

单元之间的调整就是对各单元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可以将相关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也可以将教材中某个单元的内容安排在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的同时或发生的前后进行单元的整合,学生就更加应用自如了。对单元教学顺序的调整,可以激活学生认知的兴奋点,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使他们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2、单元内的调整

单元内的调整是指教师根据单元内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

有时教材中的个别语言材料或过于枯燥,或呈现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例如,人教版教材第3单元第9课中有therebe 句型的教学内容。教材编者在该课中设置了一幅图和一段16行的阅读材料。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语法项目,并且该句型的中英文差异较大,教材又是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学生阅读该文段,这对初一学生来说不仅难度大而且很乏味。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活动,比如可以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先教授关于家居的单词和therebe句型,待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设计一个任务: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并根据教师的回答画出草图。教师还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景: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刚刚搬了新居,并问学生是否想了解自己新居的情况以及想知道哪些情况,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学的单词和句型进行讨论。讨论后,学生以组为单位向教师提问,并从教师那里得到问题的答案。这个设计的优点在于:口语练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就能够跟上学习时度,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避免阅读长段文字的枯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需求是多样的,分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不同需求得到满足,从而能体现尊重差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上述教学情景本身具有真实性,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前提是信息差的存在,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教师新居的情况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精”轻“泛”的倾向,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量十分有限,这严重制药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和适当的补充,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扩展相关教学内容。人教版下册第4单元Section A 部分中涉及了有关职业的名词,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教师可以提前做调查,了解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在课堂上适当扩

展词汇,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父母的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也可利用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教材早已不限于教科书,而是涵盖了包括广播电视节目、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纸杂志等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本本”学习中走出来,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拓宽学生的学习和应用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发展到积极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上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删减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删减包括材料数量和质量的缩减。有些同类型的练习数量过多,则可省去一部分,如果不仅要缩减材料数量,还对其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那么就是质量的缩减,即调整教学要求,四、教材取舍和调整的本质

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承载着课程设计者的课程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代言人”。但无论教材编写得如何尽善尽美,其内容和结构都蕴涵着整齐划一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教学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要。教师只有对教材有所取舍和调整,才能提高教材对具体教育情景的适用性。Mc-Donough和Shaw(1993)在谈到英语教材的取舍和调整问题时,提出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概念,并以此作为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出发点。外部因素主要是指教学情景特点,如学习者特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班级规模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如话题内容、覆盖的技能、语言水平和练习分级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本质上是一个“匹配”的过程,即改变教科书的内部特征,使其更加符合特定情景的教学需要。Madsen和Bowen(1978)将这种“匹配”称为“适合”原则,即“教材、教法、学生、课程目标、目标语及其语境、教师的个性和教学风格等几个相关变量之间的适合性”。也就是说,教材本身可能是连贯和紧凑的,但不一定完全适合某个具体教学情景的需要;反之,教材的结构可能存在不协调的方面,但却可能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另外,教师最了解具体的教学情景,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兴趣和需要,在如何正确和灵活地处理教材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即使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不是完全“复制”教材,总是或多或少地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造,其目的是使教材

和教育情景相互适应,使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同时也更能彰显教学的个性和体现课程实施的差异性。

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实际上是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正确理解课程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意义的“对话”,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这三者之间不断“对话”的过程,其中主要是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教师一方面要解读教材预设的目的和功能,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以及具体的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调整和取舍。当然,“对话”不仅限于教师与教材编写者之间,学生与教材编写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对话”空间。教材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也不是被动的传授者。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

下载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初中英语教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的使用建议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的使用建议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而加以使用的,合理使用教材才能达到习得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培养语言技能和情感态度、综合素质的目的,......

    初中一年级英语教材

    Unit1 Hello, nice to meet you! Lesson 1 1.Look,listen and say 1)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I'm Han Mei. What is your name? B:My name is Jim Green.Hello!......

    评析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合集)

    评析牛津初中英语教材 2004年9月江阴市初中全面使用《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的确在使用这套教材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情况和教材教学评估是关心英语教育老师的两个重要议......

    数学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长丰小学数学组教研课题申报材料 李江 课题: 浅谈农村数学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背景: 1、教材特点: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注......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分析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分析我们初中现在使用的教材为牛津英语教材,小学为牛津英语1A-6B,初中为牛津英语7A-9B。从教材结构来看,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由Module 1和 Module 2两个模块构成......

    初中英语教材教法学习心得

    现在使用的初中英语教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培养出具有初步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听、说、读、写,也是这套新教材要求到达四会的目标。此教材也是我国英语教学历程中的一......

    初中英语教材大纲读后感

    初中英语教材大纲读后感一、符合21世纪初期社会发展要求的大纲前言1.突出了外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对外语课程的新的要求。 大纲将当今时代的特征......

    初中英语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英语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王 淑 英 通过本次培训,感触很多。在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中,课堂教学投入高、收效低、“出力不讨好”的尴尬现象也时常可见。因此,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