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

时间:2019-05-13 07: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

第一篇: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

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

首先,借去年央视热点话题“你幸福吗”来问一下各位同仁,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每天重复的教学是幸福吗?也许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可以回答我们,他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应该来自于我们不断地思考、学习和研究。

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每一个教室都是一个行动自己方案的工作场,每一节课都是不断创造知识的实验,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科学研究团队的成员。当我们发现问题时、遇到困惑时、缺乏对策时,不再仅仅依靠外在的理论研究者,而是自己去探索问题,自己去解决困惑,自己去建构那些策略性知识。虽然我们认可“教师即研究者”这一观念,但是许多教师对研究还是感觉比较茫然,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研究性实践的日常化,在平时不断分析、研究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优势与不足,写教后随笔、教育案例、教学日志、反思,从而发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教师,面对今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我们不再完全去依赖外部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来更新自己的策略性知识,再依赖外部研究者的研究来创造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因为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教师上课前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后的反思,既是感性经验的积累过程,更蕴含着理性研究的契机。

让我们一起携手努力,走上科研这条幸福大道,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以“探究”的姿态从事教育,以“反思”的襟怀走进课堂,让特殊学生享受生活,让特教之树结满硕果。

第二篇:教师即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的重要观念,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不仅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际能力,主张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教师的自主权,而且在教育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形成了教师反思运动和教师成为研究者运动。我国的许多学者对这一观念都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的学者还提出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并于2001年5月开始在北京建设首批五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可喜进步。笔者认为,要使教师成为研究者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优化教师的外部环境,合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

(1)重新认识与发现教师,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参与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也具有主体的性质,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主体间性关系,这已成为人的主体性的教育维度上展开的不容忽视的特点,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是在被动条件下形成的,教师的主体精神未能在观念改革上得到发展和提升。即使有一些理论培训,也只是表层和字面上的,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其效果必然是不理想的。只有注重激发教师的自我提高动机,调动教师积极的自我反思中,使其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能力才会有本质性的提高,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成为可能。

(2)确立“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的观念。

学校发展首先应以教师发展为主,学校管理者应从学校持续发展的高度确立教师教学、科研双重性任务观念。在教师进修、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方便,并形成制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吸收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将教师的研究工作与教师工作评价结合起来等。

(3)改变传统的师资培养模式,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别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培养研究者素质的课程和实践锻炼。

传统师资培养只重视职前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职后教学技能的掌握,使教师仍旧处于一个学习者和教书匠的境地。教师专业发展应从职前、适应期、职后适应期和发展各阶段给教师整体的指导。在职前适应期,除学科知识外应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修养,这正是当前我国师范院校所缺乏的;在适应期应注重教育实践能力,学会运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理论,并付诸实践;在发展期,树立教育观念,通过反思建构自身经验的系统,形成教学指导能力。

2教师应主动加强自身修养,发挥内部各有利因素的作用。

(1)教师要改变坐、等、靠的旧工作习惯,树立主体意识,自觉地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要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

(2)主动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自觉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3)树立新的知识观,立足于自我实践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思考,逐步培养反思能力。

(4)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性思考的人,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职业和发展。

(5)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运用科学研究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6)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第三篇:教师成为研究者势在必行

教师成为研究者势在必行

我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确实首先应该实现教师成为高标准的研究者。教师专业化,是实现学科专业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种教师实际行为,不是一句空话。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需要每天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定期出去培训和交流,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地得到充实和更新,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理解和总结,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作好准备。应该结合自己的学情、环境、条件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反思、同事互助或导师引领等相互渗透,重研讨、重实践、并且不断总结,而不甘愿做一个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教书匠”。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创造性在于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转换知识观,而且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传递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而不甘愿做一个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单一学科的“教书匠”。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具体如下:

1.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也要改变原来“教书匠”形象,向研究型人才发展。

2.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也为教师的成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3.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加强研究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所以,对于教师本身而言和从教育教学的实践要求出发,都需要教师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是的,教师这个行业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冲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潜心研究,立足课堂,关爱学生,认真反思。

非常赞同曹老师的观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势在必行,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所在除了Freemind,我很还用word、Execal、PowerPoint做过类似的工作,对这些软件的使用,熟练后是帮手,如果不熟练是负担。

除了用来辅助教学目标分析,可视化工具还可以支持复习课的总结教学工作,特别是数学课的整理。

第四篇:“教书匠”转向“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英国教育家斯滕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如果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没有成长,工作既没有创新能力,也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教育态度,读书、反思、写作和教育科研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书匠”转向专业型“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过程。如何实现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呢?

一、更新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态度

教育思想就是教育观念,是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或主张。教育思想人皆有之,但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是不同的。名师、特级教师、专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书匠的教育思想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行政命令被迫更新的,这是外驱动给予的。研究型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是内驱动类型,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能自发地转变教育思想,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农村中小学校,各种类型的教师都有,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厌恶的垃圾去做,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谋生的饭碗去做,这两种类型的教师还不是教书匠的层次。教书匠是把教育教学只当工作去做,而且可以把工作当自家的事去做;只有研究型教师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我们要想成为研究者,就要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研究型的教师具有明确的教育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事业上。如果有人问他们:“学校是谁的?”他(他)们会果断地回答:“学校是我的,我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专业型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教育开展,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他(她)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对话交流中,研究者可以让你获得教育正能量和释放正能量的最佳时机。教师,专业型的研究者,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探求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他们把对教育的创新看着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其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教学密不可分,这样的教师无论任何时候,从事的是教育教学,思考的也是教育教学。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教育教学的情感和智慧,看到教育的希望,看到教育人生的幸福。

二、注重读书与思考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也说过:“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书籍帮助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智慧,走向了成功。是书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乐趣、文雅和能力。

教师是否读书,是否有自己的书房,读什么书,走进他的书房,就一目了然。目前,多数教师只是读所教学科的教材,教师用书,考试大纲等,这些教师就属于经验型的“教书匠”。他们的教育教学缺少反思、缺少研究。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各自为阵,缺乏团队精神,没有合作意识。虽然教学成绩优秀,可是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浅薄,目光短浅,职称评定需要的论文是复制粘贴和花钱发表的废品。

一个真正成功的研究者,总是把今天的所作所为与他的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相比,而不是去和别人比。教书匠喜欢跟人相比,因此,他们找不到自己的教育人生方向和奋斗目标。从这个角度上讲,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必须多读书、多反思和多研究。

教师要读哪些书?思考什么?

1.读课程标准

(1)首先读课程标准的“前言”,把握教学基本理念

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在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与地位,提出了该学科的新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如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写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语文要安排那么多课时?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语文最重要的’!”

(2)读课程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首先确立三维目标。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协调一致。其次,熟记学段目标。教育名师于永正“总是把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复印下来,贴在备课本的首页上,作为教学指南,经常阅读,温故而知新。将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位一体”,整体思考每一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要教什么,怎么教。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分别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提出了具体建议,这是金玉良言。思考教材为什么这么编,意图是什么;怎样才能成为课程的实施者、开发者和建设者。

2.阅读学生

人都是一本难得读懂的书,学生也是这样。教师的教学值得向医生学习。医生给患者治病,首先要诊断,然后根据不同病因对症下药,实施有效治疗。实质上,医生治病体现了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因病而异,因人施救的理念。同理,教师的教学也要“诊断”。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总有差异。因此,对内容和目标要求,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思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实施教学。

4.读教育家的名言名句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有的,只要有人类生活,就有教育,生活与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确切地讲,教育要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读教育名言,可以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从中获得启发,生成教育智慧。

2.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

概括地讲,教育教学专业书籍应该是教师的知心朋友,一有空,就拿起细细品读,尽情地享受读书的快乐。这些书让我们开阔眼界,认清当前教育形势,转变教育理念,从中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总之,读书是与编者和专家的对话,读书就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这是专业引领的途径之一,让我们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看得更高,看得更深,看得更远。所以我认为,教师教书,应当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即使读书,也不要跪着读,否则跟不读书一个样。

三、参与校本教研,注重教学反思,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立足于学校自身,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概括地说,校本教研是实现“教书匠”转向“研究型”教师的助推器。

首先校本教研中的教学反思,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实现“教书匠”转向“研究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由此可见,贤人志士都把反思作为自己修行的主要方式。对教学来说,教研是课堂教学与研究互补共生、和谐统一的关系。教学反思是研究,教师的研究要从教学反思着手。教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如果只是一味教学,不研究,就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要想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边教学边总结,边教学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次,同伴互助是教师之间的同行对话。同伴互助是指学校内外同学科或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我认为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中,同伴互助是最便捷、最持久、最现实的一种方式。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以一个共同关心的课堂或问题进行有准备的研讨和分享,彼此交流,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相互欣赏、和谐共进的同事关系,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借他人之志,成就自己。

再次,专业引领是实现教学实践与理论的对话。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不可缺少的因素,他们是教学研究的先行者,能为校本教研提供专业引领和学术帮助。因为专业人员的案例对教师共同备课、听课和评课具有很大的帮助。没有他们,校本教研可能无法开展,那教师的转型就是一句空话。

由此可见,实现教师由“教书匠”转向“研究者”,需要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通过培训和研修,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供磨砺的平台。

四、参与教育科研,成为研究者

目前,教育科研已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它既是教师真实的教育经历和成长方式,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首先教育科研有助于促进教师的观念更新。总所周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为了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惜投入很多时间,经费和精力,组织各种形式的理论培训学习。这些措施虽然对教师观念转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很多老师还只是将这些观念局限在“知道”这个层面上,并没有真正在教育教学行为中体现出来。显然,观念的转变,只是依靠理论学习是不够的。从事教育科研是教师更新观念的重要途径。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教育科研有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今后,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人,是一个拥有知识而且能够不断充实知识的人。教师的知识包含本体性知识(所教的学科知识)、教师在学科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实践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心理和教育学知识)四个部分。目前,根据《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可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表现在本体性知识不够深入,条件性知识掌握不足,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性,知识单一。

五、撰写教育日志,推广教育成果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教师可以使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教学随笔及教育感悟等上传到自己的教育博客,让其他同行了解自己,欣赏自己,同时也能学习、借鉴和欣赏同行的经验和成果,使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得到推广,从中享受教育人生的快乐。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管建刚说:“教书匠是无法享受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的,因为失去思想,也就失去了脊梁。没有脊梁的思想撑起我们的教育太空,我们的教育人生也就不可能有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这是因为教书匠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研究型教师能够终身享受教育人生的幸福。

希望每个教师都成为专业型的研究者!

第五篇:“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调查研究与思考

“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调查研究与思考

【摘要】 通过对职业学校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整理、分析调查研究资料,概括调研结果。调研中就“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设计调研主题,重点调研职业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现状和错位的问题、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成长道路、教科研课题的来源以及有效开展“教师研究者行动”的着力点,得出调研结论,为职业教育决策提供调研依据。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教师 研究者 教科研 调查研究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应成为研究者。

钱伟长院士说:“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教学没有教科研作为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教师必须是研究者。

教师掌控职业教育教学领域话语权的法宝是什么呢?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师要把控课堂、授人以渔,应当实现四个转变: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由应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教师提升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改进日常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增强应对新环境的能力、获得理性的升华和精神的愉悦。从而最终取得掌控教育教学领域话语权的法宝。

目前,江苏地区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搭建平台,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活动。然而,职业学校如何引领一线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如何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的积极响应者,等等,是摆在等职业教育决策者、职业学校领导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对江苏地区几所高职、中职校的教师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研目标

⑴职业学校教师教科研意识现状;

⑵职业学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道路;

⑶职业学校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着力点。调研对象和方法

3.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中对江苏地区在教育科研工作搞得比较突出的几所中高职学校和几所薄弱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3.2 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针对此次调查研究,我们编制了无结构型问卷,内卷设计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教师教科研意识现状、教师教科研能力构成、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成长道路、教师教科研课题的来源、教师开展教科研的着力点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采用了无结构式访谈法。我们随机与部分老师进行了半控制的访谈,事先准备了粗线条的问题大纲,有的问题是在谈话中形成的,尽量让被访谈者充分发挥积极性,双方互动,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谈与讨论。调研结果

4.1 问卷回收及访谈情况

发放调查问卷68分,收回有效问卷68份,回收率100 %。

个别访谈9人次,集体访谈1次,其中存在访谈偏差1人次(剔除其访谈资料)。

4.2 调研资料整理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笔录的归类、整理和分析,我们就这次调查研究的主题概括出如下调研结果。

4.2.1 教师教科研意识错位的主要表现

在众多职业学校教师潜意识中主要存在着以下教科研错位意识:一是科研意识薄弱、功利思想严重;二是申报经验不足、畏难情绪严重;三是合作意识不强、组织实施能力差;四是缺乏教科研能力、研究层次较低„„其中第四方面表现得最为严重。

4.2.2 教师不能正确认清教研、科研与成果的关系

在问卷和访谈中我们发现,对于“教研与科研间关系是怎样的?”的回答一般受访教师不知晓。通过调研,我们帮助部分教师理顺了这一关系,使他们认识到,教研工作的范围广,包括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科研工作主要是指有关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形成自己独特见解,这种见解既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产品、专利或精品课程等;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工作重点,但就教师本身而言,要掌握学科的前沿知识,必须以科研为重要手段。

对于“一定要写论文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教研与科研吗?”的回答,所有的受访教师都是一一致否定的看法。他们谈到,教师进行教研、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教研与科研能力,主要是通过教研、科研成果的精华----论文的发表来体现的,论文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教师工作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通过撰写论文,不但可促使自己掌握学科动态,更新知识和深化知识,而且还可促使教师把新的教研成果和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2.3 对教师教科研能力构成的认知情况

当问及到“你想成为教师研究者应该具备哪几方面的能力?”,部分教师茫然。

我们认为应该具备三方面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一是申报课题的能力。课题申报是教科研活动的起点,也是教科研的基础。课题申报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积累的佐证。该能力集中体现在选题和组织材料的能力上。二是组织实施课题的能力。课题的组织实施是指课题立项后由主持人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分工协作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其中主持人作用发挥的大小、强弱直接关系到教科研课题完成的质量。在此过程中,课题主持人的组织协调能力很重要。三是撰写论文的能力。课题研究成果一般是以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论文质量的优劣是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而通过论文的撰写也可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4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成长道路

对于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教师研究者,成功转型为研究者的职业学校教师,他们谈到的体会概括如下。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成长道路的起点是阅读----书籍、期刊(提高理论修养,掌握语言系统);着力点是研究----问题就是课题(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增长点是反思----思考、积累(步步高);驿站是写作----思辨中升华„„继续研究。

他们认为,成长之路无止境,没有终点。沿这条路走下去,没错!

4.2.5 教科研课题的来源

受访教师对“教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在哪儿?”作了讨论,他们认为,教师的教研与科研的选题应扬己所长,根据自己和团队的特点进行选题,选题宜小不宜大。课题主要来源于:(1)源于理论教学;(2)源于实践教学;(3)源于工厂实际;(4)来自于教师对知识的系统化;(5)源于教师对知识的更新;(6)源于学科知识的交叉;(7)源于兴趣;(8)源于对学术的追求。正如他们所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4.2.6 教师开展教科研着力点

找到支点,你能撬起地球吗?转型为研究者的职业学校教师们认为:

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的基点----“草根研究”。职业学校中的教科研应基于“为了教育”、“关于教育”、“在教育中”,研究课堂、研究学生、研究自己。研究内容与学校需求 “零距离”,研究目标要与教育场景“零位移”,研究实施要与教育实践“零间距”。

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的重点----问题研究。它是教师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出发,将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研究融为一体的研究。教师可将教学研究渗透于“备课:寻找问题—上课:实施尝试—听课:感悟技艺—评课:优化尝试—课后:反思调整” 的每一个步骤当中,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将学校变成教学研究的基地,融教学于教育情景之中,变教室为研究室。

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的亮点----微型课题研究。它是相对大课题研究而言的,是教师解决

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的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具有“小”、“贴”、“实”、“真”等特点。一个问题即是“课题”,一个主题即是“课题”,一个愿景即是“课题”。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事故”,而是困惑;将反思内容提炼为一个主题,有了贯穿研究的线索,方向才能明确,目标才能清晰;当自己在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的驱使下对所向往的“未来” 教育教学作憧憬与勾画,并努力去构建或打造的一个教育工程、某一种特色教育或一种教学模式,并形成你的教育教学愿景。

教师成为研究者行动的热点----教学反思研究。教学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靠感觉和悟性,而感觉和悟性又来自教学的主体—学生,来自于教学闪光点和教育机智的瞬间捕捉。我们不必过分追求所谓学术论文的“规范”,而应选择教学后记、教案反思、教育Blog等随笔类“自由”文体风格。教师从教学成功预设、教学机智运用、学生课堂表现、教学细节疏漏、再教设想等方面,写出教学实践、记下读书感悟、“博(客)” 出观点争鸣,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管理、协调、决策、处理事件中疏忽之处,协调矛盾缺憾之点,布置任务纰漏之惑。这种永不停歇的追问能帮助自己增强问题意识,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循环之路。我们的结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认识到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首先要解决教师教科研意识错位的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清教研、科研与成果的关系;通过正确引领,在成为研究者的成长道路上提升教师教科研三方面的能力;通过挖掘教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基于四个着力点有效开展教师教科研活动,稳步使职业学校教师成功转型为教师研究者。

(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魏国生 224200)

下载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就是一名研究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研究者手册

    研究者手册模板 研究者手册(Investigator's Brochure)是有关试验用器械在进行人体研究时已有的临床与非临床资料。 它必须包含到某一时间为止对受试器械的所有研究资料,通常也......

    研究者研究利益冲突声明

    青岛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文件编号:EC-AF-070-01.0 研究者研究利益冲突声明 本人承诺待该项目批准后,我将遵循GCP、方案以及伦理委员会的要求,开展本项临床研究。①及时上......

    研究者培训教育材料(精选5篇)

    研究者教育培训材料 1. 我院伦理审查体系由哪些部门组成? 由科技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伦理委员会,研究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监察室,审计处,计财处,药学部,信息工程部,临床专业科......

    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担起教师所应有的责任和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 教师是伟大的,不管是一校、一方、一国乃至全世界和全人类,所有文明的和非文明的种族,他们都将......

    作为一名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始终牢记“日常的教学工作”是第一生命线,也一直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扎扎实实地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开学初,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为整个......

    如何做好一名教师

    培训时听了叶老师关于德育的一堂课,心中有太多的感想,对教师这个职业有自己的一些新的认识体会。我认为做好一名教师首先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之上教育学生。古......

    如何当好一名教师

    如何当好一名教师 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主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的办学理念为我国的育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此次新教师培训中我认识到:在新......

    如何做好一名教师

    如何做好一名教师 人民教师是一个纯洁神圣的称号。教师甘当绿叶,甘当园丁,甘作人梯,为了下一代的茁壮成长,为了祖国的明天,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不求索取。我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