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绍兴市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培训概要

时间:2019-05-13 07: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7年绍兴市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培训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7年绍兴市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培训概要》。

第一篇:2007年绍兴市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培训概要

2007年绍兴市高一语文新课程“苏教版”教材教育培训概要 2007年8月17日-18日,绍兴市教科院组织的全市高一语文新课程“苏教版”教材教育培训活动在绍兴县鲁迅中学报告厅进行。

培训安排了两大块内容:一块是同伴互助、经验交流,由我市去年执教新课程或者对“苏教版”教材有研究的六位知名教师、教研员分别就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建议与课例分析、作文评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及陈述、“珍爱生命”专题的教与学等六个方面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实践,老师们贡献了资料、经验,也抛出了实施中的困惑、问题;第二块是专家引领主题报告,参与编写“苏教版”语文教材的语文教育专家、苏州中学特级教师黄厚江先生就“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和使用作了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剀切中肯的要求。

第一块内容中,诸暨天马高中的边建松老师以苏教版必修一、二为例子,分析比较了“苏教版”教材与“人教版”老教材在体系、基本结构单位、学习方式上的不同,提醒大家要从四个纬度重视对“苏教版”教材的处理,然后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提出了处理教材的“精细化”原则;嵊州二中娄少峰老师则以自己《落日》一课的具体的教学设计为例提醒大家:“历史的回声”专题与其他专题一样,备课至少要考虑到课文与本专题的关系、课文本身的特点、课堂的“语文”味;上虞华维学校的杭振兴老师倾其所有,贡献了必修一第一、二专题日常教学可资参考的教参、教案、课件、教学指导意见、第一课开场白设计、专题检测试卷答案阅读考级试题等资料,介绍了“苏教版”教材的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还以“向青春举杯”专题为例介绍了活动体验课的备课要求并作了相应的课例分析;嵊州二中的马小华老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几种常见弊病作了对症分析,提出了教学目标设置在观念上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并介绍了可资借鉴的课堂教学目标陈述的三大方法;上虞春晖中学的钱国庆老师谈了作文评价如何走进学生心中的问题,他针对学生作文评价期待与教师评价有难处的矛盾现状,结合具体教例,介绍了自己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探索出的遵循发展性原则、勤于鼓励原则、平等互动原则的有效途径;绍兴县教研员陈阿三老师具体呈现了自己以感悟生命珍爱生命主题为依托的《我与地坛》一课的两个教学设计:对地坛、作者与地坛的可比性、母亲与地坛的可比性这三个内容进行文本研习和问题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设计的A方案和以仿句、对句的言语活动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设计的B方案。

第二块内容中,黄厚江老师详细介绍了“苏教版”教材整体呈现的主题组元、跨文本超文选块状结构、要求进行三种基本学习方式、有序无序结合科学落实课程目标、有较大弹性空间利于个性化教学自主性学习等特点,阐述了其中所包含的编写意图,还以自己高远的识见、大量的课例、谦和诚挚的态度向参加培训的教师提出了在“苏教版”教材使用时必须树立正确教材观、全面认识教材价值、采用不同策略分类而教保证语文教学实效、强化语言意识和文体意识、注意三种学习方式的引领、阅读教学处理好文本选与不选的关系、全面发挥教材资源的功能等要求,并一一介绍了巧妙合理的对策。黄老师还对必修

一、必修二中的几个主题作了恰切仔细的教材分析,进行了具体的教学指导,还针对实施中教学时间不足的困惑,播放了一节自己在实施“苏教版”教材时《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两文整合的课堂实录,给大家以解决策略上的启悟。

两大块内容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安排丰实。这已经能使尚未步入高一“苏教版”教学的语文老师对“苏教版”教材和教法有了整体的感知和直观的认识,对新课程的理念渗透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也有了初步体会,对如何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目标也开始了自己的思考,老师们感觉收获颇丰。

(阮玲,绍兴一中分校)

第二篇:2011年高一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让我们一起上路

——2011年高一语文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经过一个暑期的休整之后,我们迎来了新课程的市级培训,老师们都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去,以饱满的热情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借用川师大附中尹劲老师的一句话来做了这篇心得体会的题目——让我们一起上路,就是这句朴实而激情的倡议,深深地感染了我,也感染了参加培训的所有老师。课改不是一个老师的事,也不是某些老师的事,而是所有老师的事,学习、再学习,转变、再转变,提升、再提升,在这样的意识状态下,我完成了近两天的新课程培训。

此次培训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高中课改与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组策略,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先是成都市教科所王秉蓉老师做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的专题报告。王老师首先结合去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引领大家做了一次深入而细密的反思,然后从语文课程改革的聚焦点、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对下一步教学的思考与建议等三个方面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做了精彩的解读,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王老师的语言铿锵有力,有着女性的细腻,更有着巾帼的气魄,她的报告中有一个词语出现的频率颇高,那就是“聚焦”!这个词语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是的,课程理念中的“语文素养、育人功能、个性、应用、审美、探究、开放、有序”,课程总目标中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无不聚焦在“素养、生活、应用、开放、探究、融合”等方面。有了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才会有教学观念的转变,才会有教学行为的转变,才会有教学成果的提升。

然后川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张伟做了“发挥单元整体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专题讲座。张教授介绍了几种单元整合的教学形态,比如“单篇聚焦,整合教学”、“四步骤多课型语文单元教学”、“专题整合,模块教学”、“层次提升,系列教学”等。在新教材面前,老师们的共同感受是“时间少内容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是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张教授的单元教学法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系列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写作训练就很有必要进行系列教学,高一训练什么,高二训练什么,高三训练什么,系列训练如果到位,三年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就不是难事了。培训的第二天,石室中学的徐维宁老师做了“三读一用 分析鉴赏——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专题发言。徐老师年轻干练,妙语连珠,功底颇深,不愧为专家级别的一线教师。聆听她的讲座,甚为享受,她的报告内容操作性也很强。她的“三读一用单元整合教学”无疑给我们“课改新生”打开了一扇窗,一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之窗,从“整体预读”,到“合作研读”,到“拓展延读”,她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践行了新课改的理念,更是很好地展开了课堂教学,从徐老师的单元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她的观念的更新,思考的深入,备课的充分,教学的智慧。好一个“三读一用”!让人耳目一新,更让人豁然开朗,原来高深的课改理念完全可以以这样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践行!尤其是她的“合作研读”中的教学设计可谓精妙!她的“拓展研读”中的写作实践可谓精巧!王秉蓉老师的评价非常中肯,她说,徐老师的报告用四个字概括:三真两金(精)。三真——真实、真诚、真切,两金(精)——金城所至金石为开,精简的三读一用教学模式。

之后来自川师大附中的尹劲老师做了“高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专题发言。尹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梳理教材架构、激发求知乐趣、获取程序性知识、拓展阅读视角、开展阅读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学,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尹老师的理论修养颇高,他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角时,引入了适当的文学理论,比如“诗歌还原法”“语言符号学”“接受美学”“现代解诗学”“审美诗学的虚实论”“诗歌风格论”等,提升了文学类教学的品味。正如王秉蓉老师评价的那样:“尹老师的发言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深情、深厚、深入。

在两天的培训中,我受益匪浅,不用走很远的路就可以听到学到很多东西,真是不虚此行。以前听到培训之类的字眼,总是头疼,但是这次的收获真是让我改变了片面之见。能够聆听到四位老师的讲座,能够在新课改的摸索中,找到领路人,这是何等的快意!真诚地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分享到更多老师们的课改经验,课改之路漫长而艰巨,正如尹老师说的那样:“让我们一起上路!”

2011-8-23

第三篇: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总结与反思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反思

——在传统与创新中跋涉

张永生 2009-10-14 回顾刚刚过去的高一学年,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新课程的实施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使我们今后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下面我就先来谈谈在高一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过的一些错误认识或做法。

一是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的错误认识:我们常说“除旧立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确实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破才有立”。这一次的新课改也是如此,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就使得我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容易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比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写、多练以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挖掘、深入、延伸、拓展和精讲。另外文本研习中的评点法、诵读法、哪一个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以上的方法虽然传统,但效果显著,在语文教育中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吸收和融会传统教法的长处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合作学习中的错误做法: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我在实践中曾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做法: 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我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其实,这样的小组讨论由于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缺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有时会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时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我再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也欠佳。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时候我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小组中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有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在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精神品质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学习语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语文,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为此,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与二00九年三月起制定并实施了新课程标准下的 “三心共鉴,读写一体”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三心共鉴,读写一体”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含义

“三心共鉴,读写一体”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建构主义和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围绕教材(文本),与文本进行全方位深入化的对话和探讨,在此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文本与师生间,生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充分利用情境、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能自主、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目的。

二、“三心共鉴,读写一体”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流程(一)、导读阶段——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生:初步感知文本,引起认知冲突。

(二)、自读阶段——赏析文本,自主探究,质疑问难。

师: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关注文本,积极思考。生:再读文本,发现问题,质疑问难,自主探究。

(三)、研读阶段——小组合作,研读文本。

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讨论问题与要求,深入各小组

倾听或参与讨论。生:同桌两人一组对探究的问题和结果进行交流,为全体学生提

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小组和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培养团队意识和活动能力。

(四)、运用阶段——归纳总结,读写转化,能力迁移。

师:指导学生总结,设计写作内容。

生:实践体验,写作交流。

三、“三心共鉴,读写一体”式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学习步骤(一)、感知——思考

任务:走向文本,即初步整体感知文本。

(1)学习本文的目标是什么?(2)文本要说什么?

(二)、质疑——领悟

任务:走近文本,即信息的筛选和提取。(1)你的困惑在哪儿?

(2)文本的观点是什么?是怎么表现的?

(3)文本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4)文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鉴赏——体验

任务:走入文本,即鉴赏文本之美。(1)文本语言表达有什么特色?

(2)你与文本描述的哪些地方产生了共鸣?或有什么体验?(3)怎么评价文本的观点?

(四)、应用——拓展

任务:走出文本,即对文本的拓展。

(1)它与你以前所学有什么联系?(2)它与你的生活有什么联系?(3)学习本文后对你有什么思想的启迪?(4)自主写作,交流心得。

四、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一)、教师应对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防止合作学习的“形式化”,注重提高合作的必要性和深刻性;防止合作成为某个优等生的包场,关注学生的全员主动参与;抓准合作的时机,提高合作的时效性。

(二)、不同文体的课文应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1)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鉴赏类 教学模式示意图:

自读感悟——整体把握——精读研讨——写作交流——鉴赏反馈(2)文言文教学 教学模式示意图:

自读疏通——熟读背诵——落实字句——直译检测——积淀文化——鉴赏提升——拓展阅读——写作交流

(三)、教师必须将所学内容问题化,以导向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力避教师课堂上不提问、或自问自答现象。问题设计要科学合理,具有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水平。学生是问题解决的第一主体,问题的解决的一般程序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与共享→教师适时点拨和指导。

(四)、学案导学,双案并举。

教师按照“导疑-导学-导思-导练-导创”的指导思想,设计常规教学的“教案”,并按“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设计“学案”。“教案”侧重于设计“教师如何教”;学案侧重于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坚持“双案并举、教学合一”。

(五)、组建语文学习团队:

学习团队的组建。兼顾性别比例,学习能力差异及学生性格特点。同时选出团队带头人,担任学长。

学习团队的章程。团队成立后,选出召集人、纪律委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自己的团队章程,形成条文,明确分工,同时召集人根据成员学习起点的不同为每一名成员制定达成目标。

学习团队的监督。团队带头人在课前对成员的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对课中展示进行鼓励,对课后总结和落实再度检查。

团队的活动。各个学习团队之间可以搞一些有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学科竞赛,以及其他学习活动比赛(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等)。

团队的文化建设。以召集人为核心,形成统一的价值取向。如我们奋斗的口号,我们的奋斗格言,我们团队每一名成员的理想。

苏格拉底的故事:故事说,苏格拉底有一次将其弟子带到杂草丛生的田地里上课,问他的弟子们,如果要除掉这一地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什么。一个说,是拿石灰把草烧死;另一个说拿镰刀割去 ; 还有的说用火烧光 „„苏格拉底笑笑,什么都不说,只让他的弟子们按自己认为的方式去除草,并相约一年以后再来寻求最好的答案。一年过去了,他们再次来到这块田地,那些被刀割、火烧、石灰淹的地面依然是杂草蓬勃,而已经长满了茁壮的庄稼的地面,杂草都遁迹了。苏格拉底说,要除掉旷野的杂草最好的办法是种上庄稼。

教育即行动。怎么行动? 语文教师要做“双面胶”。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启示放手是教育。

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无权鸠占鹊巢,教育就是“归还”;开发、开口、开心、开怀、开窍

学生已会的 自己能学会的

讲了学生也不会的 易混、易错、易漏点

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 学生解决不了的

反思追问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老师讲的东西----有多少是老师不讲学生也能讲出来的? 有多少是老师不讲学生也能掌握的? 有多少是老师讲了也不能掌握的? 有多少是学生喜欢听的?

为什么学生越是语文课上越不爱发言了? 有多少是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用的?

语文课上应该谁忙活?是谁在忙活?

第四篇:高一语文新课程实施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接近一个学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已经历了第一模块的教学和学分认定,而今,第二模块的教学也已完成过半,要说这课程实验,可谓喜忧交集,感触良多。

在暑假参加高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时候,听了倪文锦教授、方智范教授等人的报告,很振奋,也很受启发,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此次课改的力度及决心之大,我想:还教师按教育规律和学科规律教学的春天终于来临了。多少年来,我们不得不“考什么教什么”,教师是考纲和教材的傀儡,而今,我们听到了“过去考什么教什么,考纲权威高于教纲,是不正常的”,“新课标强调用教材而不是讲教材”这样的声音,傀儡终于有了自主权,能不振奋吗?我们听到了“宁愿有所为而做错,也不要冷眼旁观”这样的指示,我们能不跃跃欲试吗?新学年开始,我们投入到新课程实施中,在教材整合、活动单元设计与实施、评价方式改革和学分认定方案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点初步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不过,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无奈。我们的阻力和压力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行政对教学的干预太多,给老师的压力太大,使老师不敢大胆尝试。我们这里是很看重分数的,每一次测验(月考)都要全级统计,教师排名、学生排名,科与科之间比较,校长组织召开月考质量分析会,学期中段考、期末考则要把每科每个老师的成绩上报教办。我们校长说:“改革是难免失败的,但我们是承受不起失败的。”我们校长说的是实话,我们很理解校长。在第一模块第一次单元测试中,我们在命题中尝试加大主观表述题的比重,增加选做题和开放题,由于学生不适应题型,测试成绩不理想,校长在质量分析会上点名批评了我们,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是什么绊住了老师探索的步伐?是什么让学校放不开手脚?

二是学生缺少自主读书的时间。现在学校的课程安排学生基本上是白天上滿8节课,没有自习课;晚上3个钟头晚自习用来做作业,有时作业还做不完,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们知道阅读量上不去语文是很难提高的,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也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语文科组也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设立学生课外阅读手册,每周定期检查,但是我们发现学生还是应付的多,认真的少。各科的作业堆积如山,学生舍不得把时间花在阅读上。

在这次课改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一线教师的卑微与被动,假如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的改革不迅速跟上,我们恐怕还要彷徨一段时间。

第五篇:高中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教学反思

高中高一历史新课程培训教学反思 联东中学 高一历史 林琳

通过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上又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在培训期间,我们历史组的组长,带领我们共同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给我们制定了可以参考的教学的进度,对我有了很大的启示。

我们充分利用好了“学案导学”并让学生做了大量的笔记,尤其是高一上学期的政治制度,涉及很多的地图,这样利用多媒体,学生很容易理解一些政治制度。新课程下高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和教学方法方面等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历史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历史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历史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历史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历史学名著、历史学学术论文、历史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第二、教学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第三、教学方法的选择 1.讲授法与讨论法

尽管讲授法受到了很多批评,但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①能用学生易懂的形式有效地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理解;②讲授中有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相互作用,相互强化;③在讲授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听课对象、设备和教材对讲授内容灵活处理。讲授法适用于一下条件:(1)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同化信息,即知识的理解;(2)缺乏现成的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3)材料需要重新组织并以特殊的方式为特殊对象呈现。在上述任一条件满足的情况下,都可使用讲授法。讨论法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法起源于对讲演法缺点的批评。讨论法有其独特的优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当有多种观点时,比较适合用讨论法,通过讨论,学生能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形成自己的看法。但讨论法要求班级和小组有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班级纪律很差,学生中缺少好的骨干,一旦讨论开始,班级就可能失去控制。这样一来就达不到讨论的目的。因此,从班级的条件来看,讲授法用于纪律较差的班级比较好,讨论法比较适合于班级纪律较好、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强的班级。在平行班,多采用讲授法,适当采用讨论法。由于学生基础差,教材内容比较难,所以教师讲,学生认真听是有必要的。

在快班多采用讨论法,班级纪律较好、学生自我控制力较强,开展分组讨论,取得的教学效果更明显。例如:必修一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在学习“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时,让快班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正方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反方的观点是“辛亥革命是失败了”。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2.问题探究法与课堂竞赛法

问题探究法,以探究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疑者,思之始,学之端也。”疑就是问题,最能激起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从教学目的看,问题的设计体现了对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的要求。从教学过程来看,问题是使教学过程由教师向学生主体转化的桥梁,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地位,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发展。

当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课堂竞赛法、角色扮演法等,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才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第四、分层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思

分层教学设计的意义在于分层学习,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增强自信心。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内容、学习难度有所不同,让快班学生“吃得饱”,平行班学生“吃得下”,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的自主性。

当然在探索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理论水平急待提高。分层教学设计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在挑战自我。分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教学必须做到整体把握,高屋建瓴,才能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传统观点认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分层学习理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一条取水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更多的取水方法。所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十分必要。

(二)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需加强。分层教学设计,备一节课等于备两节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尤其重要,开展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各位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当由于集体备课开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每个人对分层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同,造成了集体备课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合作交流,打造和谐的团队还尚需时日。

(三)研究学生还做得不够。研究学生与研究教材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是进行分层教学设计的关键,但我们对自己学生了解的程度远远不够,对学生的性格、心理、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环境、同学朋友关系等缺乏了解,认为有一些学生难于沟通。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因此,多找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教学设计是基于分层教学而开展的,需在历史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下载2007年绍兴市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培训概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7年绍兴市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培训概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心得 鞠燕琳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学感触。它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也是一次充满智慧的挑战。经过一......

    绍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0年执法监察工作计划概要

    绍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0年执法监察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根据《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

    新课程高一语文总结(共5则范文)

    新课程高一语文总结 对大家来说,新课程是个全新的事物。通过一学期的实践,谈谈在选修课课程的教材编排设计上的体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我终身的信念,也是我终生践行的......

    高一新课程总结

    高一语文新课程培训总结 近半个月来,通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和2、教师培训手册、培训资料、光盘、 语文专题视频高中新课程培训(专题一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思......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高一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高一语文教学反思 萍乡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 刘鑫 高一第一个学期已经结束,回顾刚刚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

    新课程教学培训总结

    新课程教学培训总结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 本次培......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语文教学反思1 沐浴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的教学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和崎岖,当然更多的是收获成功的快乐。打造高效课堂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一......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

    〈新课程语文教学论〉读书笔记 一、精彩摘录 1、。《义教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