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新课改针对传统德育课程的弊端,进行了从目标、结构、内容到评价手段等一系列的改革。小学德育新课程具有综合性、生活性、实践性以及实施复杂性特点。传统教师角色己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师角色的转换势在必行。针对德育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的要求,解决角色冲突的有效办法是实现角色转换,可以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改变学校品德评价机制来实现角色转换。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角色 角色冲突 角色转换
【正文】
在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绝对性走向相对性、由追求共性转向个性的共存、单一性与多样性并存等特征的新型的社会。社会的发展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德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一般采用的都是从上至下的“灌输式”的全班授课的方式,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等基本形式,一直重复着,学生就像永不疲倦的容器,反反复复地接受着,无所谓兴趣,无所谓愉悦,学生们实际就成了“容器”。教师对学生的品德考核,指向的不是作为学生情感体验结果的道德信念与行为,而是对书本上条文的记忆,这种方式不但不能强化学生的品德,反而容易使学生更加厌恶德育课,从而降低了德育效果。
基础教育新课改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设置为主,小学思想品德课改为“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思想品德课则改为“品德与社会”。新德育课程标准提出了主体性德育目标—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完满个性的养成;德育课程内容生活化,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让学生回归生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品德结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德育教学方式关注体验性教学,重视德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对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态度和行为势必与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角色产生矛盾和冲突。传统的教师角色没有充分考虑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是一味传授与灌输道德知识与规范,这样的角色已不能适应新德育课程的要求,教师要与新的德育课程同行,要适应新的德育课程的需要,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在新课程中不断自我更新发展。
二、教师角色冲突
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教师扮演了多种不同角色;传统的作为学生管理者的教师角色与新课程下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之间产生冲突;小学不同年龄阶段教师不同角色之间也发生一系列矛盾。要进行教师角色的转化,不仅要不断提升教师的素质,学校还要改变品德评价机制。
1.社会期望与教师主观愿望之间的冲突
社会各方对教师有不一致的期望,有时彼此相互矛盾无法协调,不同人对同一角色的期望存在差异性。虽然近年来频频提倡“减负”,因为不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而作为家长则对减负忧心忡忡,担心学生因此学习成绩下降,在课余找人补习增加学业负担。如果教师对来自社会的巨大压力而去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就会违背国家教育方针;如果完全执行国家政策,又会使家长失望,因此使教师有无所适从的角色冲突感。
校内各方面的不同角色期望也会引起角色冲突。校长希望教师成长,出成果,但教师的提高学习需要经费和时间,这与学校的正常教务工作会发生冲突,影响教学运作的有序性,这些矛盾必然会使教师为难,产生角色冲突。学生对教师期望又不一样,他们希望教师是蜡
烛、园丁,更是朋友。然而教师是具有个性的群体,他们的活动有不同的意识取向和价值定向,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不可能是“完人”、“圣人”,于是便导致教师的角色行为与社会上对教师的影响角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往往使教师遭到他人的不同评价,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矛盾。教师在扮演自己角色的时候往往不知到底该以哪一方为主,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陷入困境,迷惑,不知所措。
2.作为管理者与成为学生朋友之间的冲突
传统的教师作为学生的管理者的角色,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如果教师过分强调这种权威,就会造成师生的对立。因此,教师为了使教育工作深入细致的开展,与学生、家长、同事处理好关系,形成良好的气氛,还要成为他们的朋友、知己。教师对学生要热情、关心、平等、真诚,是一种感情的交往,心灵的碰撞。教师在成为其朋友是,不能忘记教师身份,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要想转变这种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与学生推心置腹,必然和传统的作为管理者的教师角色之间产生冲突。
3.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角色扮演之间的冲突
教师在小学不同年龄阶段扮演的角色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道德认识还只是比较肤浅的,自我调控能力还很弱,他们对教师的依赖性强,教师在德育课程中要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要组织和安排好学生的德育教学活动,活动开展与评价都需要教师时时起着主导的作用。到中年级,随着学生自主性的增强,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教师要逐渐地、适当地下放一些权利和任务,让学生有机会自主,根据自己的生活范围的扩大而开展活动,但教师在这时候仍然要对学生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不同年龄阶段的角色扮演之间的产生冲突。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称职的、成功的教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必须要解决角色冲突,及时进行角色的转换。
三、教师角色的转换
角色转换是指一个人由一种社会角色向另一种社会角色的变动或更替。人的一生是扮演不同角色的一生,也是角色转换的一生。教师角色转换,是指教师要及时、准确地由一种角色状态进入到另一种角色中去。要进行德育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知识传授者角色的变化
现代德育观则强调从生活出发,从儿童生活的整体出发、以儿童生活中遭遇的、体验的社会性、道德性问题为自己的切入点。回到生活的德育目的己不在德育,而在生活,在美而善的生活。重视德育主体在道德生活过程中,认识社会与道德,体验道德生活,发展道德理性与道德感悟的能力,进而将自己的认识、体验、感悟化在生活之中。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儿童的生活出发,让儿童在生活中获得感知道德知识,体验道德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悟能力。
2.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课程实施归根结底是在学生身上的落实,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对德育课程的实施,教师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一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更要了解小学生的特殊的品德心理结构,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学习方式上的差异等。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角色期望要有较准确的了解,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的心理特征、道德需求都要能很好地把握住。教师要正确的选择德育教学内容,采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思维方式的教学策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生活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能力,培养他们符合时代特征的健康的品德心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选择最能激发学生激情和热情的方式来面对学生。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现代德育理论要求教师扮演学生的知己、朋友的角色,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因此,教师更需要反思自己和整个教学过程,不能以为教学结束就完成自己的任务了,而要通过每一次课后的反思,不断地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地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要注意吸收学生的意见,考虑学生的实际道德需要。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反思意识,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心理协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4.德育评价机制要改变
对学生的品德考查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根据思想品德课大纲和教材的要求进行书面测验:二是根据《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照评定内容,逐项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和操行打分。这样的学生品德测评就存在一些问题:测评理念陈旧,仍然把测评作为教师管学生的手段;测评内容不全,以道德认知代替品德,没有考虑到道德情感的因素;测评的方法带有很大的主观经验性,一般是采用品德课的书面测验和教师给学生的操行评语;测评的主体单一化,多是由班主任决定,由于教学评价具有导向的作用,这样的评价方式,往往是造成教师角色扮演单一固定的原因之一。德育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规范和准则等,而要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学生的道德思维、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道德情景中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自觉地践行。
总之,在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成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是短时期就能做到的,教师要从传统德育课程观向现代新德育课程观转换,教师要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在新旧德育课程的转变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必须处理好教师多元角色之间的冲突,加强实践、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德育新课改的成功。
【参考文献】 [1]陈艳:《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思考》,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2]张兆成:《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甘肃教育,2009年第17期。
[3]李艳:《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内江科技》,2006年01期。
[4]刘志春: 《学校德育教育的反思及走向》,《德育探索》,2002年第3期。
[5][日]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13-226
[6]赵亚夫:《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思路》,《中国教育学刊》,2003年第4期。
第二篇: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转变观念
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是“态度决定一切”,而好的工作态度是需要培养、需要引导的,是靠观念的转变来养成的。
在这次的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为什么有的人选择离厂而去,而有些人选择留下来,与企业共命运,归根到底是他的思想在支配它的行动,也就是“思维决定存在”,“观念决定行动”。所以我们讲,统一大家的思想,使大家凝聚在一起,奔向共同的目标,是引导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当前我公司开展转变观念的大讨论是非常及时和有必要的。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存在出资人不到位、政企不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国企改制是以产权制度的变革为核心,对原有资源进行重新调整和配置的一个变革过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企业改制后建立一个长期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平台。这是大潮流,大势所趋。我们石泵集团紧跟时代潮流,顺利的完成了企业改制,组建了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强大集团,成为了民营企业,建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其它的外企和民营泵业公司处于了相同的制度平台上,具备了公平竞争的起点。
制度改了,而观念也必须跟上来,否则思想仍然停留在原先的老的体制,是适应不了当前的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的。结果就是要么企业会被市场所淘汰,要么是员工被企业所淘汰。
有人说:改变自己的认知是最艰难的一步,但也是第一步。那么,我们究竟要转变为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呢?我认为,主要应有如下的转变:
一:股东意识的转变
改制以后,我们成为了企业的股东,成为了企业的主人,相应的我们就有权参与企业的制度建设,企业向何方去,我们都是有参与权的,是有责任的。同时,我们还是一个打工者,对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尽职尽责、全心全意的来完成,为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奋斗。
二:市场意识的转变
当前是市场经济,适者生存,落后淘汰是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工作的中心环节要围绕着“市场”来转。“用户就是上帝”,我们各个部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铭记着这一点。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对我们的交货期、成本、质量提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
那么,如何完成上述意识的转变呢?我看还需要我们在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一个企业不是改成股份制就算成功了,成了民营企业就会成功了,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纵观成功的企业,都是在如下方面做的好:
一:先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制度
只有好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人才的发展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良好的发展环境。只有先进的企业制度,才能保证每个员工:人尽其才,才能保证各项工作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
二:不断的技术创新能力
现在是科技创新的时代,我们的企业必须具备不断的科技创新的能力,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企业中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在制度上、在分配上向关键岗位、关键技术人才倾斜的政策,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是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第三篇: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办学实力――省公司“三新”大讨论学习心得
来源:党办时间:2006年12月11日18:40
责任编辑:mxg 票数:15等级:点击:718
兰州电力学校党委书记孙 爱
学校是实施党的教育目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创建和发展有特色的电力职业学校,培养和造就合格有特长的电力建设人才,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是电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心声,更是实现省电力公司创建“一强三优” 现代电力公司,实施“三抓一创”工作思路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开展“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活动中,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管理为抓手,提出了奋斗目标,这就是: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手段,提高队伍素质,拓展办学思路,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发展能力,服务于省电力公司和电力事业,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一 推动学校新发展,必须提高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师德水平和能力素质
教职工队伍的师德水平和能力素质,构成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把师德和能力建设摆在教职工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统一,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提高政治素质,通过学习和实践,使他们成为学校发展的先锋,爱岗敬业的榜样,遵章守纪的标兵,改革创新的闯将,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
二是提高思想素质,要加强党性教育和锻炼,每个干部都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实际行动上做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当官为民,为官清正。
三是提高业务能力素质.主要是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提高自律素质建立能力实现机制,促进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的充分发挥
坚持以能选人,搭建能力实现的平台。以“能”作为识别,把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切实做到能者有位、能者有为。
一是坚持能、岗相适,要依据各自优势、特长,选配最有利于其能力发挥的岗位,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能。
二是做到适时使用。把握好人才的最佳使用期,实现人才使用效能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使用干部
时,注意把握人才的成长规律,切实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把那些年富力强、能力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重要岗位上来。
三是实施有效激励,激发能力实现的内在动力。完善激励机制,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比如,实行目标激励、职位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和感情激励,让每一位员工能满怀激情地创业。坚持正确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一是大力弘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要牢记我们的奋斗目标,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用好的作风创造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业绩。
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三是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创造业绩的愿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惧怕困难,不因循守旧,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步。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坚决反对骄傲自满、铺张浪费。把群众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保持和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干部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 推动学校新发展,必须做到教书育人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当前,教育的外部环境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职业教育本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顺应历史前进的足迹,学校就必须做到:
1、转变教育观念
一是树立市场的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在办学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但受教育者选择学校,风险性也更大,这就要求学校要抓好自身硬件和软件建设,经常性的了解电力企业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洞悉国家宏观人事政策对人力资源的导向,及时研究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资源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对策,真正实现为学生(员)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
二是树立发展的观念。“发展才是硬道理”,学校要发展,应该在思想观念上求发展、办学规模上求发展,尤其要在教学体系、专业设置、师资结构等方面求发展。
三是树立效益的观念。现代教育应该是一种经营教育,企业经营的好坏,是根据利润的多少来定,学校经营的好坏,是根据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来看,教学质量在现代教育观念中也是一种效益。
四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育进行新的认知。如传统教育是一次性学历教育,而现代教育则是学生走出校门后不断进行再学习、接受再教育的过程,学校应该是在人才培养和服务方面发挥多种功能的开放性的学校。
五是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教育应该贯穿人的一生,应该是整体性、民主性,灵活多样性相结合。终身教育在培养人们的职业素质,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人们参与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主导,更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全面科学合理的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人才结构性短缺和人员总体过剩的关系。需要对学校人力资源进行整体优化,采取进修、培训等措施,把人员过剩的负担转化为人才优势。
二是当前工作任务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在圆满完成好当前任务的前提下,兼顾未来发展的需要,做好必要的人才储备。
三是师资队伍的整体要求与职工个体实际的关系。根据学校规模、专业设置、职工培训的需要,在考虑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时,还要兼顾职工个体实际;一方面工作需要,另一方面经过个人努力可以达到,从而实现学校发展和自我价值体现的“双赢”目的。
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激励机制:榜样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培养激励等。
二是竞争机制:定岗、聘职、评优、晋升等。
三是约束机制:对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做到规模化、日常化。
四是评价机制:要进行业绩评价,按照或借鉴ISO10015标准模式进行科学评价。
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如:职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要重视教师的业务进修和信息交流。加强教研组建设
3、教学内容必须更新。我们将根据电力行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课程要求、就业市场信息及相关岗位技能要求和能力标准,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如,我们可以按照公司提出的同业对标要求,将行业标准转换为课程内容,以满足电力行业发展的需求。还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修改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侧重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教学手段必须转变。要从开掘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出发,重视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电力职业技术教育要体现职业与技术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授课者,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者。今后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在教学方法手段上,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挥校园网,电子教学、课件作用,采用理论、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电化教学、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使理论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满足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5、提高创新能力。在电力企业技术发展呈深度化、复杂化特征的今天,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教师,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也是教师保证常教常新的前提。为了使教学更贴近现场实际,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中,我们要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工作与电力企业生产工程技术人员密切联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从而实现“教学计划与企业要求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零距离”。
三 推动学校新发展,必须做到管理育人。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才,要让学生成才,就必须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用纪律的约束,让学生真正懂得社会公德和国家法纪法规的作用,为其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学生管理上形成了一套形之有效地管理模式,对学生在校期间有效地学习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在管理上,学校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学生在自我服务、寻求生存能力方面的锻炼,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施展自己的场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人。教师除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创新和开拓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较强的动手能力等,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企业用人的要求。今后我们将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增加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教育内容,组织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多方位培养自身能力。还将依托学生兴趣小组、职业技能鉴定所、艺术团、图书馆等组织和场所,为学生培养技能、拓展能力提供空间,构架平台,真正使学生成为电力事业的有用人才。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还将走出校门,与高校联合,与企业联合,建设更加强劲的校园文化。
四 推动学校新发展,必须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提出了学校为公司服务,校领导为师生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行政后勤人员为教学服务“四个服务”的思想,这是学校以人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今后,我们将通过高质量的优质服务,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生活中的无忧无虑,感受到人际间的亲情,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第四篇:转变观念文档
今天我们怎么做教师——浅谈信息时代教师的转变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千千万万老师们长久以来传播知识的工具。而今,电脑、投影开始占据这块传统的领地。当信息的力量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基础教育的校园里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讲台上的老师还在选择板书还是ppt文件中犹疑,台下的孩子们却早已是视觉的一代。在电脑游戏、网上冲浪、即时通讯工具里迅速成长起来的学生,坐在那里能听讲,站起身就能给老师修电脑。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面对这样一个信息汹涌的社会,这样一群无所不知的孩子,我们的老师,从来没有这么急迫过,这么犹疑过,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该如何转变才能面对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呢?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初步的探讨。1,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教育中,教师的基本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一定学科的专业知识,即“教”。在信息化时代新的教育环境中,更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转变,相应地,教师将不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者,还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的:“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设计者、促进者和组织者。1.1 教师作为信息咨询者
随着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教室和图书馆的增多,师生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将极大地丰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从多如牛毛的网站中找到他所需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种知识,或用于课堂教学,或用于完成作业和探究活动。面对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和众多服务,学生需要知道学习什么、获取什么知识,需要知道从哪里学、怎样学,这时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通过信息的探索与整理,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并从中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1.2 教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套确定的、标准化的信息体系和符合标准的能力要求,教师的责任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的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伴随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进行有效学习,越来越多的以网络为媒介的课程开发的任务将落到教师身上。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利用相关的工具软件编写教案,制作课件,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1.3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体系建构者
教师应从文化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束缚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去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师已不再是“讲坛上的圣人”。网络四通八达的信息源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广泛途径,这就使教师的“讲”必定大为减少,而突出学生的个别化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也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突出认知主体在建构中的作用。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充当促进者的角色,教师的职能也将由“教”转变为“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去开拓创新,发展自己。
1.4 教师作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
在信息化时代巨大的挑战下,原先互相隔离的个人教学工作将越来越不适应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更需要计算机和通讯网络提供的互相合作的广泛支持。通过加入网上的在线讨论组(联网时进行讨论)或离线讨论组(通过电子邮件参与讨论)来进行合作,讨论创新的教学方法,交换观点,共享教学经验,讨论解决难题的方法,以此来提高操作计算机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2.教师的观念和态度的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我认为转变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有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这些都是不对的。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开学时,看了这个学期的安排表中有“农远资源的应用竞赛课”很多老师就开始着急了。后来听了几位老师的电教示范课后,大家都觉得用多媒体上课课堂效率高多了。现在每周六上午我们学校都会对全校教师进行电脑培训,大家都很认真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3.教师教学任务的转变
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获得信息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信息.现代教育培养的人才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能运用已有知识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信息时代的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要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通过信息能力带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选择决策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的全面发展。4.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素养 4.1 教师要有信息化意识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具有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实际工作和生活中问题的意识。有了这种信息意识,教师就能积极主动地大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问题,并把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4.2 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而不只是教案、文本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电子化。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应用技术,而且更要知道什么时候、怎样有效地将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相结合,善于将常用工具软件(如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统计和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幻灯演示软件等)、多种网络的信息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网络新闻组、文件传输等)用到所进行的各项创造性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4.3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注重整合实践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个人发展;同时,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案例知识,并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影响,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为了使整合更有效,教师还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反思自己的整合实践,努力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只有通过建立在行动经验基础上的反思,才能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在行动中不断对个体的教学进行改革、改进和进步。这样,上课才不是执行教案或演示课件,而是对教案和课件的再创造;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课件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不是把学生的学当作一种对教的配合,而是把学生看作学习的真正主体和教学过程运行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挑战,我们教师要重新学习,不断学习,这是新形式下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生存能力的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态、敢于实践的勇气,与教育的信息化相随共舞。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第五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努力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我院建设发展的现实意义 解放思想是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加快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我们各项工作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当前,我院在建设发展上面临很多困难,管理机制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职工思想观念还没有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有利于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转变观念,破除各种与医院建设和发展不相适宜的落后思想,改变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宜的陈旧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找到解决我院目前医疗技术能力有限,拓展市场不够,有色外部病员不足的有效办法,不断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每一位职工,都必须充分认识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意义,联系自身的工作实际,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参加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了解医院建设发展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树立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争取在观念上有新转变,思路上有新突破,工作上有新进展,服务上有新面貌。努力创造全院上下努力谋发展,奋力开拓争效益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六个强化、六个破除”,把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由于国家卫生政策的调整和人力成本的增长,职工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较大困难和压力,石城医院全体职工更是对医院的前途和未来十分关心。但是有不少职工对医院面临的形势缺乏清醒认识,得过且过,有的职工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仍未转变,有的部门工作人浮于事,消极懈怠,有的甚至有推诿、扯皮现象。职工总院杨舜琪院长在总院思想解放大讨论动员大会上联系总院实际,针对当前干部职工思想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各单位在大讨论中,加强自我教育,突出“六个强化、六个破除”,把大讨论引向深入。
即, 一是强化忧患意识,破除一个“等”字,着力解决依赖思想问题;二是强化进取意识,破除一个“怠”字,着力解决状态不佳的问题;三是强化责任意识,破除一个“浮”字,着力解决落实不力的问题;
四是强化创新意识,破除一个“怕”字,着力解决因循守旧的思想问题;
五是强化大局意识,破除一个“狭”字,着力解决本位主义思想问题;
六是强化效率意识,破除一个“松”字,着力解决纪律不严的问题。在这次医院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宣传发动、学习讨论。今天召开的这个有全院党员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揭开了我院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序幕。我们医院的院、科两级干部要按照总院党委的部署,结合医院各部门、科室和支部的工作现状,抓好所属单位的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宣传动员,带头组织和学习大讨论的相关资料,通过讨论使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形势,把握政策,理清思路,增加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使我们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更加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
二是查摆问题、整改提高。各党支部和各科室都要认真组织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合理化建议的方式,联系医院、科室和自身实际,围绕“六个强化、六个破除”,查摆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整改措施。院科两级班子都要认真对待和分析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意见、建议,从医院建设和强化管理的高度,提高工作标准,强化岗位责任,落实奖罚措施。院科两级干部也要通过这次大讨论活动,促进自身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管理思路进一步拓展,责任进一步强化,积极运用大讨论活动的重要成果、推进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三是广泛参与、分类推进。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不单要求院领导和各党支部、科室领导参与,重要的是要结合医院实际,精心组织好各支部、各科室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把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充分地发动起来,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通过学习讨论、查摆问题,达到自我教育,转变观念,增强责任,爱岗敬业的目的。医院中层以上干部和广大党员要在解放思想和自我教育中发挥带头作用、在整改问题,创新管理中发挥骨干作用,真正将解放思想落实到推进医院建设、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院发展的具体行动上,形成全院职工一心一意求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狠抓落实,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成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当前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我院现时和长远发展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件大事。各党支部要指导和协调各所属科室要认真部署,狠抓落实,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落在实处,取得成效。一是要加强领导,医院将成立大讨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开展好此项工作。二要明确责任。鉴于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时间跨度较长,内容较多,任务较重,必须要明确责任,各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各科主任是直接责任人,各支部和科室都必须按总院党委的要求和医院对大讨论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三要抓好落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要防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营造真抓实干的良好环境,切实保证 医院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健康发展。四要抓出实效,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归根到底是干实事、求实效,通过解放思想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发展。审视2008年,近一半时间已经过去了,而我们每个领导、每个党员干部和职工都干了哪些事?取得哪些工作业绩?有没有管理和技术及服务上的创新?等等。我们不妨借此次大讨论的机会,都来自我检查一下,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出差距、制订措施、真抓实干,为实现医院年初职代会确定的目标尽职尽责,开拓进取。
同志们,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僵化不变,必然要衰亡;唯有创新求进,才能兴旺发达。我们要以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平台,兴观念创新之风、鼓苦干实干之劲、谋科学发展之策,为促进医院各项事业取得较大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