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
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
示范校申报材料
自农远工程工作开展以来,我校联系本校实际,积极进取,在工作中总结出很多经验,使农远工作真正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为了更好开展下一步工作,我们将积极参与申报农远工程示范校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农远工作,由鹿亚章校长为组长,教导处王保健主任为副组长亲自参与并应用,组织有经验的校领导和年轻教师,成立教学应用领导小组,由专职管理员王志负责技术管理与组织协调。管理人员,职责到人,分工明确,强有力地保障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管理工作
农远设备管理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我们深知没有良好的硬件和教学软件的支持,应用与教学无从谈起。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把各种设备进行编号登记。设备完好率98%以上。一旦出现故障,相关人员及时维修,自己不能维修的,请厂家售后服务人员帮助,并做好维修记录。
在软件资源管理方面,我们对教师做的课件、下载的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必要的还要刻成光盘。各种教学光盘整理有序,以方便于教师使用。
在应用方面,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每位教师的公开课岳坊中学2011年126日月
第二篇: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工作总结
本学期,雄风小学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工作在教导处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学期计划,在保证网络通畅、资源完整的同时致力应用培训,不断进行农远资源在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等学科教学中应有绩效之研究,使我校农远应用由“拿来用”向“创新应用”发展,使农远资源在我校教学应用中有的覆盖面及使用效率都有较大提升,在打造高效课堂中作用突出,现将本学期的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定期维护保养,不断更新设备。
为了保证多媒体教室有效、高效地服务于教学,农远工作室定期对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进行更新和维护,并根据教师教学需求,适时安装相应的教辅软件,保证了教师的正常使用。
为便于浏览和应用农远资源,在学校微机室每台微机上收藏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网址方便老师们浏览,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为老师在家登陆网站,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备课创造了条件。同时,学校装备了两块电子白板,有效的解决了多媒体教室不够用的紧张状况,提升了我校电化教学的硬件水平,为更好地发挥农远工程的效益奠定了基础。
学校各农远设备现运行良好,卫星接收机每天都及时接收中央电教馆传输的各种资源,对于因停电等原因造成的资源接受不完整,也都在周末利用资源重播进行了接收,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截止半学期,学校共刻录光盘资源达325块(其中自刻217块,“空中英语”108块),资源量达150g。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三科基本齐全,其它学科和专题教育资源正逐步完善。
二、加强交流指导,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本学期,对农远设备和资源的使用,主要采取分组培训、个别指导和教师互助交流的等培训方式。结合我校实际和上学期的培训内容,本学期分教研组或个别指导了我校教师应用农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在电子白板中的应有等,让每位教师了解资源的运行路径,都会应用教学平台开展教学。通过配合各教研组开展研修课,交流资源应用和课件制作方法,使学科教师在农远资源应用和课件制作、整合资源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三、积极应用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农远资源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应用。本学期在日常教学中出现了大家争着用资源的良好势头,学校多媒体教室经常全天都有教师预约使用,同时也做到最有效的利用。如薛明莲老师、李虹老师、黄红英老师、王顺美老师、刘承新老师、王先芬老师、黄英老师、朱迎清老师、曹光发老师、张道芬老师、潘涛老师等。从今年的教学研讨中,我们看到各科教师无论是在使用教学设备的熟练程度,还是在农远资源的应用选择和整合上都有了新的提高。
以前,我校农远应用培训主题是“拿来用”,就是将现有的农远资源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这只是农远资源的初级阶段。本学期,各学科教师不再满足于直接拿来,更多地是结合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致力于将各农远资源与学科、学生实际进行整合应用,从简单的“拿来用”向“借来用”、“整合用”方向发展。
正是由于各学科教师在农远资源上的创新应用,学科教师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利用农远资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赢得了更多的展示机会。本学期,玉泉中心学校在我校英语教研活动中,我校李虹教师应有农远资源教学,得到了来自各校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李虹老师在市英语优质课决赛中荣获二等奖。
我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有绩效之研究》课题组继续开展研究,主要在1、远程教育与语文英语课堂教学——构建光盘播放环境下的教师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和光盘教学的主要方法,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优化的“教法”。
2、远程教育与语文英语学习方式——构建以光盘资源作为认知工具的学习模式,探索学生在光盘教学这种新形式课堂教学中的“学法”。
3、远程教育与语文英语课程资源整合——构建信息化的资源整合模式,探索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的“备法”。
4、远程教育与语文英语学科评价——构建基于远程教育资源下的自主开放式评价模式,探索对学生进行语文和英语素质进行科学评价的“评法”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思路
一是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是课题组的研究活动还需深入,研究成果有待总结;
三是校本培训还需与时俱进,如远程教育资源在电子白板的应有等
农远工程是一项体现国家对中西部教育支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惠民工程,正是由于农远资源的应用,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了更大地发展空间,我校农远管理与应有工作今后还要不断研究创新的管理与应用的方式方法,为我校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篇: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三十条
**县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三十条
一、硬件方面:
(一)卫星天线系统
1、地点选择合理、安全性高、安装牢固。
2、高频头要捆绑防水胶布、同轴电缆要捆扎、天线底座螺丝抹黄油。
3、室内布线合理、线缆保护、穿墙、固定措施到位;保持卫士清洁,各类设备无灰尘,学生桌凳齐全摆放有序。
4、避雷接地线防护套合格,有避雷警示牌,室内室外摆放合理、规范、有序、安全、美观。
5、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设备运行正常、连线合理、节目收视、信号实测正常。
6、卫星数据接收系统PC机专用且运行正常、连线合理,有足额资源存放空间。
7、数据接收、流媒体播放均正常。
8、室外卫星天线、信息中心(网管中心)机房设备要接地。
9、各项损坏的设备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及时维修。
(二)微机室
10、机器安全运行稳定,显示器画面色彩一致,亮度均匀。
11、保持网络畅通,任何一台电脑都能访问到农远工程教学资源。
12、室内卫生清洁、防火、防盗设施齐全,电源、供电布线、插座等符合规范。
13、有专用电源线路,接线板安全固定,漏电保护开关工作正常。
14、室外电源线进行防水处理,强弱电同槽必须分开。
(三)多媒体教室
15、投影幕布表面玻璃珠完好无损,各项设备运行正常。
16、PC机与网络连接畅通,防火、防盗设施齐全,电源、供电布线、插座等符合规范。
17、中控桌、连接线要固定。
18、投影机吊装位置不能过低,超过极限的要重新吊装。
19、可以访问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在终端设备的显示。
二、软件方面:
20、成立各项农远工程领导小组、技术服务小组、培训小组。
21、制定资源应用评估方案,保障农远设备与资源的利用率。
22、卫星接收系统(更换硬盘)及时注册,及时整理。
23、做好卫星IP资源的下载、整理工作并做好记录。
24、通过各种途径高效管理、共享、发布农远工程资源,使教师快速、方便地查找到所需资源。
25、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农远工程资源开展各项教研活动,组织教学。
26、积极收集、合理管理教师利用农远工程资源的教学教案。
27、定期举办设备操作与资源应用培训等相关的校本培训,让一线教师熟练相关操作。
28、积极完善各室教学应用档案整理、收集、归类工作。
29、各室规章制度要齐全完善(上墙)。
30、充分发挥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班级)的优势,积极建设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班级)为教师充分利用农远工程资源提供更多空间。
第四篇: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工作总结
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工作总结
邵营小学
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农村学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让远程资源深入学生、深入课堂,已成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为充分发挥农远资源的有效作用,我校成立了以校长王海涛为组长的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领导小组,下设:以副校长张敬哲为组长的教学应用小组和邵帅老师担当管理员的农远设备管理小组;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由于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我校农远工程管理较好,设备和资源得到充分运用,真正发挥了它的效益。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远设备管理工作方面:
1、制度是农远设备的得到妥善保管和维护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使农远设备得到妥善管理和及时维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学校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和使用要求,使广大师生在设备与资源的应用过程中,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去认真操作,规范使用。另外,农远设备管理小组注重设备的性能、安装、使用、调试、保养与维护等工作。设备做到了五防,即: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使用做到,先预约后使用,课前开门、开机、调试,课后检查、关机、登记、关门。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农远设备管理小组做好日常IP资源接收、整理、分类、刻盘、归档、登记,以及光盘资源收发等工作。定期做好教学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并送到授课教师手里,以备上课选用。
3、加强教师培训、确保资源最大限度运用。农远设备管理小组和教学应用小组协作,做好对全体教师的每学期一次电脑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光盘的应用、电脑基本操作、教育资源登录、资源下载、编辑整合、课件制作等方面。
二、农远工程应用方面: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农远工程是一项针对农村中小学、薄弱地区而实施的利民工程,从中央到省、市、县各级政府都设有专门机构管理,我们学校领导也同样重视这项工程的实施。学校安排最好的三间大房间专门作卫星接收室;在必要的设备添制上,学校肯花钱,舍得投入,如桌、椅及窗帘,软件的定制等。
2、老师们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热情高涨。根据上级要求,多媒体室、电脑室的教学内容每周各不少于20课时,我们学校教师们都争着上课,有时管理
人员只好从中协调。这并不是老师们图新鲜,而是老师们在实践中切实体验到了它的好处、优点,如历史上重要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景观等等,这些都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所容易解决的,而通过多媒体教学,通过下载资源就能轻松解决,效果自然也好得多。以前老师们很少有到网上查资料的习惯,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开展,许多老师都主动到网上去查找资源进行备课、教学。
3、积极开展为“三农”、党员远程教育服务。
总之,远程教育这一新生事物,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去巩固和发展这一全新的教育手段,将是我们长期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由于我校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农远”工程的价值在我们这里开始真正得到了发挥,让我们农村娃们已经开始真切地感受到了“农远”的精彩、科技的魅力。在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上我校将更加努力,让“农远”工程的价值在我们这里得到完全的发挥!
邵营小学
2009年7月
第五篇: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工作汇报材料
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工作汇报材料
xx中心学校下设饶村、辅村两所村小教学点、中心幼儿园。服务范围85平方千米,生源来自5个村,51个村民组。在校初中生239人,6个教学班,专任教师33人;在校小学生321人,幼儿100人。专任教师43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5人,中级职称教师41人,市县级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新秀10余人。xx中心学校伴随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强劲东风于2006年4月安装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并顺利通过了省市区各级的检查验收:拥有中心学校本部模式三的多媒体教室一个,微机室1个,模式二一个,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模式一的教学点2个(辅村、饶村)。2006年12月获黄山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进集体”。现就“农远”工作的管理和应用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把“农远”工程摆在学校工作的显著位置。
学校坚持“建设为基础、培训为重点、科技为先导、应用为核心、考评为导向”的原则,为抓好管理、培训、应用、考核、评估工作,发挥“农远工程”的最大效益,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农远工程”领导小组、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任正副组长的教学应用指导组,还相继成立了远程教育办公室、教师培训领导组、“农远”应用考核组。明确了各组织的任务和各组织成员的职责,做到既明确分工,又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由于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教师应用热情高,三种模式的应用率达到90%以上。
二、加强设备管理,及时维护维修,保证“农远”设备正常运转。
“农远工程”实施后,为确保设备长期、正常使用,确保设备应有的效益。学校在可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支出资金十分有限,但学校坚持把“农远”投入放在首位,做到压缩一切可压缩的开支,挤出资金。主要用于保证设备维护维修、保证教师培训、逐年补充设备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使用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了设备和资源的使用效率。针对各模式设备相继出台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及系统维护管理等制度,制定管理员进行管理和维护的工作职责。同时,中心校有专人技术员负责,对口服务,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所有设备进行技术支持和维护,保障了设备的完好率,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农远设备的正常运用。在2009年3月,将中心的模式二升格为模式三;2009年以来购置远教设备费、网络信息费、远教培训费、信息技术支出等约计4万余元,由于经费投入到位,直到如今,设备完好率达到95%;为学校“农远”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强化普及,激励为先,激发热情,让“农远”的管理与应用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应用是“农远工程”实施的真正归宿。为了保证应用,为了充分发挥“农远工程”的应用效益,学校把培训作为应用的前提。
一是制订短期和中期培训目标(短期和中期各应达到的应用程度),划分培训层次(骨干培训、分级培训),确定培训内容(基本内容、提高内容)。
二是不断创新培训方法。把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个人练习结合起来,优化时间组合。中心学校所在地的中小学教师利用晚上的时间培训。村小由于布点多而散,各模式学校相距较远,全体教师都集中培训,不仅耗时多且收效不大。因此,采取分级培训的方法,先集中培训模式二的技术员和管理员,再进行二、三级培训。同时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理论、练操作。
三是把培训与安全使用结合起来。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学校规定老师必须认真学习三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要求受训老师记熟后方可入室受训;同时,还制定了学生《入室须知》,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学生方可上机和进入多媒体教室学习。
四是把培训与考核结合起来,建立激励机制。将“农远”应用与考核、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体现会用者优先,不会用者否决。为了体现以人为本,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标准。
五是把培训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建立督促机制。凡新课改的观摩课、校本培训的公开课、晋升职称的考评课、教学新秀的优质课都必须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每参加一次培训,认定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相应学时。
由于培训及时,措施得力,教师的应用普及率达到100%。
四、制度保障,重在管理,让远教资源“活”起来。
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学校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先后出台了
《xx中心学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一、二、三设备管理人员职责和管理使用暂行规定》《xx中心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xx中心学校电教仪器管理与使用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远程教育播放室管理制度》《微机室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办法》《多媒体教室须知》《微机室须知》及培训登记、使用登记等各种制度。而且学校注重在执行工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1、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登记、管理、使用、维修记录详实,做到不做假,不做秀。管理员对远教设备软硬件资源登记造册,统一管理;模式三和模式二管理员及时认真做好卫星资源接收工作,并及时分类整理,有选择地刻录成光盘提供给模式一使用;同时技术员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收集网络资源,制作课件或光盘,分类存储,形成各举特色教育资源库。
2、教学光盘专人管理。先将所有光盘登记造册,制定目录,打印下发到相关教师,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选择相应光盘,带回家浏览备课,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式,使光盘教学深入课堂,将教学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有机结合起来。
3、专职管理教师负责远程教育资源完整地接收、下载、处理、刻录等工作。并把教育资源按学科分类、编制目录,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弥补了学校资源的不足。
4、建立教师使用登记制度,将教师每学期应用远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纳入考核指标,激发了教师使用的积极性。
5、应用成果显著。2009年11月以来,学校教师利用远教设备和资源,贯穿三种模式上开设远教公开课、观摩课180节,其中小学部84节,初中部96节。与多所兄弟学校开展了主题为“远教资源与学科整合”的校际交流研讨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学校先后有十人参加了远教公开教学授课活动,观摩了外校老师三十四节远教公开课(其中送教下乡课8节),涉及了几乎所有学科。另外,学校还主动争取机会,派教师到外市参加学习研讨活动。为进一步发挥 “农远”效益,他们不仅强调学校受益,还注重社会效益,该校还利用远教设备和资源积极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仅近一年来,面向社会进行了多次“农技”培训,还开展了近十次家长学校培训,并为全乡党员、农机人员、农家乐协会等提供了培训设备和资源服务,让老百姓也从中感受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先进性和享受现代优质教育资源的方便性,深受社会的普遍青睐和好评。
五、2010——2011年农远工程应用与管理相关数据信息
培训:区级以上,16人次;校级,全员培训80余人次
教研活动:区片级,5次,其中空中英语课堂2次
获奖情况:市农远新星一名,区优秀农远管理员一名,区一、二等奖各一名。
开课情况:各功能室开课常态化,小学英语空中课堂三年级本学期配专用播放机,四年级从4月份开始每周开课2节以上。
省网台: 2010年1月建立省卫星资源应用平台,2010年3月始全天24小时不间断下载(节假日除外),含初中小学,共下载资源120G。建立校园应用网络,在校园网内每个终端随时可应用省台资源。
刻录光盘:56张,其中小学英语空中课堂14张。
设备维护:定期维护和及时维护相结合,每学期结束对学生机进行全面维护,平时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2010年公用经费专项支出:2.6万元。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没有足够的经费,导致硬件缺乏,建议有专项经费保障。
2、远程教室设备教差,影响使用效果。学校校最多只能保证一间远程教室,供不应求。
3、卫星接收信号有时不稳定,接收不齐,有部分年级资源滞后。
4、教师精力和能力有限。由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兼职的,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主要学科中,根本没有足够精力去研究空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加之能力的局限,不能很好地驾驭英语课堂。
5、加强培训,提高农村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6、提前发送资源,确保学校能及时下载、保存,提高资源使用的实效性。
7、将资源全部制成光盘发放到个项目学校,以方便使用。
4、进一步提高资源的画面质量,将课本中的情景教学做成学生感兴趣的flash动画。
五年多来,随着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实行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大革命,填补了山区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的空白,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搭建了一个崭新而宽阔的平台,给教育教学工作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它让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伴随科学的教学方法,迅速走进山区课堂,让农村孩子们享有和城市孩子一样的高科技教育,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进程。